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使用词语导学案(一)

正确使用词语导学案(一)

正确使用词语导学案(一)
正确使用词语导学案(一)

正确使用词语之实词虚词辨析

【导】、此考点要求学生能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

一、实词,虚词的具体辨析方法参看听P12和听P14。(这两处的方法概括很好,学生自己朗读。)

【思】、学生做练习1—3题。

【议】、【展】、【评】。

二、例题:1、(2014年山东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

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

势 。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 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

的本领。

A .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

B .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

C .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

D .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2、(天津卷)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 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 ”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2014年江西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 莫过于“应试教育”。(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______太不礼貌了吧。(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

A 、词语 不免 无可厚非

B 、词汇 不免 无可厚非

C 、词汇 未免 无可非议

D 、词语 未免 无可非议

(2014浙江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

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 .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

一个人。 C .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

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 .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

放大了才能解决。

5、(2014年江苏卷)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 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 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常用现代汉语易混实词辨析(90例)

1、暴发与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混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暴发过疾病,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

2、包含与饱含与包涵:小朋误解了朋友话中包含的意思,事后眼里饱含热泪,请求朋友包涵。

3、不和与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处境极为艰难。

4、度过与渡过:我们即将度过了严寒的冬季,渡过黄河,这样也就渡过了危机,就可以欢度春节。

5、灌注与贯注:老叶把那种革命加拼命的干劲逐渐地灌注进小方的心田,使之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革命事业中。

6、贯穿与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队伍里,因此,能够提前修建好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

7、核算与合算:钱咪干个体一年,经过年终考核算赢利甚少,发觉这样经营很不合算,便和妻子合算明年该怎么办。

8、化妆与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起来,淡妆浓抹总相宜,回头率极高,化装后上台演出,演谁像谁,技高一筹。

9、简捷(截)与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

10、界限与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线),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但学无止境,永无界限。

11、棘手与辣手:今天,法官小王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他想宽贷罪犯,可这家伙好辣手,反而给了他一枪。

12、考察与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面,严肃。

13、历程与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他出线了,又踏上了新的里程。

14、考察与视察:“考察”着重批观察、调查研究。适用范围比“视察”广。多用于对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取得具体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视察”侧重于负有责任地、有指导地察看,多用物上级对下级的地区、部门、单位等工作情况的具体检查察看。

15、牟取与谋取:小商小贩不能用欺诈手段牟取暴利,而应合法经营,谋取利润。

16、曼延与蔓延:我们沿着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行走,发现蚕食的现象在进一步蔓延。

17、勉励与勉力:老师经常勉励我们不要畏惧困难,要勉力求学。(勉力,尽力)

18、墙脚与墙角: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大搞“五毒”,挖社会主义墙脚,而他常常精心地把残砖破瓦和整砖整瓦分开摆摞在墙脚下,然后转过墙角,走向试验田.

19、误解与曲解:而且看看对我的批评文字,得了一种经验,好像评论做得太简括,是极容易招得无意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似的。

20、施行与实行:新规定将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施行,任何单位都要依照新规定衽改革。

21、实足与十足:这个阔少,实足年龄不满十六岁,却傲气十足,戴着十足黄金的戒指和耳环。

22、退化与蜕化:作为干部,随着官龄的增长,感官功能退化无可非议,但若蜕化变质,则为人们所不齿。

23、推托与推脱:在抗洪抢险面前,他推托有病不能参加,这是典型的推脱责任的做法。

24、违反与违犯:中学生要提高文化修养,不违反校规校纪,更上一层楼要违犯党纪国法。

25、辛酸与心酸:说到过去被骗子拐卖的辛酸经历,这位姑娘心酸落泪。

26、已经与一经:美国“9。11”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攻打塔利班的准备,具体时间一经决定,我们就行动。”

27、淹埋与掩埋与湮没:无情的泥石流淹埋了前抗险的战士小颜,战友们忍痛掩埋了他的尸首,但他的英名永不会湮没。

28、原形与原型:作家高明是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他善于揭露贪官,使之原形毕露。

29、沿用与延用:制药的方法可以沿用,无需改变;但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以免耽误病情。

30、正规与正轨:这所民办学校初建时并不正规,经过两年的改善,现已步入正轨。

31、华裔与华人:美国华裔英语女作家汤婷婷描写了在美的华人早期移民修建横亘美国的大铁路的情况。还有一些电影表现了早期华人淘金者。(华裔指的是华人的后代。)

32、暴露与败露:在金钱面前某些人贪婪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骗局终会败露。(暴露是中性词,可适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于坏的事物;败露是贬义词,一般适用于坏的事情或阴谋)

33、推崇与推重:我推重他的作品,更推重他的人品。那时候有个意在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在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示尊敬用推崇,表示重视,钦佩用推重;推崇多同“备至、

2

观环境,就用“艰苦”。

65、“界限”和“界线”,句子中所涉及到的只要是有条明显的、具体的“线”,这线还可能是一道有形的建筑物,如城墙,如土埂,如大坝等,就用“界线”,其他抽象的事物的分界,就选用“界限”。

66、“沟通”和“勾通”前者是中性词,意思是是两方面能连通。后者是贬义词,意思是暗中窜通;勾结。

67、“熟悉”和“熟习”,前者的意思是“知道得很清楚”。后者的意思是“(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68、“违反”和“违犯”,句中涉及到的如果是下列事物,如“纪律”、“政策”、“理论”、“守则”等,就选用“违反”;只要是和“宪法”、“法律”有关的语境就该选用“违犯”。句子里既涉及到了法律又涉及到了纪律时,应该选用“违犯”。

69、“启示”和“启事”、后者是名词,是一种文章体裁,属于应用文范畴,如“征文启事”、“招聘歧视”、“征婚启事”、“寻人启事”等。其他情况都该用“启示”。

70、“退化”和“蜕化”,句子中涉及到的“变化”,如果不属于“质变”(所谓不属于质变,通俗地讲,指的就是不管那事物怎么变,变来变去,名称没有发生变化),那就选用“退化”,如果发生了质变,就选用“蜕化”。

71、“截止”和“截至”,前者的意思是“(到一定期限)停止”。后者的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候)”。

72、“终身”和“终生”,两个词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一生”、“一辈子”。该用“终身”的句子里所说的内容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而该用“终生”的句子里所说的内容都跟一个人的事业有关。

73、“大肆”和“大事”,前者是个贬义词,后者是个中性词。前者的意思是“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后者的意思是“大力从事”。

74、“关于”和“对于”,“关于”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如果在句中充当状语时,必须前置到主语前;做定语则不需要前置。而“对于”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在句中做状语时,则不受这个限制。如:我关于中草药知识几乎一窍不通。这样用是错的。修改方法有两个,一是把“关于”改为“对于”;一是把“关于中草药知识”前置到主语前,变成“关于中草药知识,我几乎一窍不通”。二是“关于”与“对于”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都可以作文章的题目,都有提示性。不同点在于“关于”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可以直接做文章标题,而“对于”则必须在构成介宾短语后,再加上一个名词,才能作文章题目。如:关于文风问题。

75、“不只”和“不止”,该用“不只”的句子,在正句中总有一个词(如“也”“还”“更”“而且”等)与它照应,也就是说,在后文中有“也”,有“还”,有“更”,有“而且”,就坚定地选用“不只”。在句子里,如果看到了有数量词,就应该选用“不止”。

76、“从而”和“进而”,前者除了表示递进之外,还和上文有条件、目的、结果等关系。而后者只表示递进,而且是一种特殊的递进,即句子里表示的是两个行动,后一个行动是以前一个行动为基础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前一个行动不进行,后一个行动就没法进行。①在句首如果读到了“由于”这样一类词,就选用“从而”;②在后一分句前读到了“又”,读到了“才能”一类词,就选用“进而”;③在句中读到的是两个行动,后一个行动必须是在前一个行动进行后才能进行时,就选“进而”。

77、“反映”和“反应”,前者有两个意思,一是“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一是“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就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78、“检查“和”检察“,前者有三个义项。①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②查考;③检讨。后者就一个义项,“检举核查,考察”。只要是跟“检察院”定有关的语境就选用“检察”,其他的一律用“检查”。

79、“以至”“以致”、“以至”表示的是好结果,或一般的结果。“以致”表示的是坏结果,或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结果。

80、“品味”和“品位”,前者有三个义项:①品尝(动词);②仔细体会(动词);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后者有两个义项:①物品质量;②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与文艺作品有关的就选择“品位”,和“食品”有关的就选择“品味”。

81、“重新”和“从新”,“表示从头另行开始”时,二者是通用的,而在表示“再一次”的时候,则只能用“重新”。

82、“驱除”和“祛除”,前者的意思是:赶走;除掉。后者的意思是: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的人的所谓的邪祟)。跟“疾病”、“迷信”有关的就选择“祛除”,其他情况(除了“恐惧”、“紧张”心理之外,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二者是通用的)下,就选择“驱除”。

83、“窜改”和“篡改”,前者的意思是:改动;后者的意思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

84、“留传”和“流传”,前者的意思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后者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

85、“置疑”和“质疑”,前者的意思是:怀疑;后者的意思是:提出疑问。

86、“处世”和“处事”,前者的意思是: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后者的意思是:处理事物。

87、“树立”和“竖立”,前者的意思是:建立;后者的意思是: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进土里。辨析妙着:前者用于抽象事物,如,榜样、典型、形象、风尚等;后者都用于实物。

88、“清净”和“清静”,前者有两个义项:①没有事物的打扰;②清澈。后者只有一个:安静;不嘈杂。

80、“授权”和“受权”,前者的意思是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后者的意思是接受某种权力做某件事。

90、“中止”和“终止”,前者的意思是“中途停止”。后者的意思是“结束”“停止”。

实词虚词【试题答案】

1、B 【试题解析】反映:①光的反射、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②化学反应;③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

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④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根据语境,第一句应用“反应”。“曼延”指延伸

得很长;连续不断。“蔓延”指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根据语境“火势”,该句应用“蔓延”。

“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或经过一番努力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终于”是副词。到底;终究;毕竟。

根据语境“几年虽然很艰难”,该句应用“总算”。

2、【答案】B【解祈】精细:楕美细膩;精明能干;精密细致。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语出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慧振法师志业该练,心力楕确。”题中侧重“细膩”而非“准确”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凝神谛听就是聚精会神地仔细听。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明月松间照,凊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壮阔的场景。

3、【答案】D。【解析】【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也可以用来指一个人或者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语的总汇。“词汇”还可以指语言中词汇的某个特定部分,例如:“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科技词汇”“外来词汇”“方言词汇”“行业词汇”。“词汇”不论用来指哪类词语,都表示某种词语的“总汇”。也就是说,是指词语的某种集合体,因此,“词汇”不能用来指单个儿的词。这是目前使用“词汇”时往往出现错误的地方。对此,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一部词典只有一个词汇,不能有几千几万个词汇。我们只能说这部词典共收录两万个词,或两万个单词。”因此,“这篇文章里有不少新词汇”“读范文的时候要注意学习词汇的使用”“这几个词汇的意思要细心体会”之类说法中的“词汇”都应当改为“词”或“词语”。可见,(1)中应选“词语”。“不免”、“难免”和“未免”的区别:1、“未免”这个词用得最少、用起来也最为简单。它必须与“程度副词‘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否则句子不成立。如果想对某个超出正常范围的事件、情况进行主观评价进行表达的时候,出于礼貌最好用上“未免”。2、“不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若表示一种理想结果或中性结果时,应使用“不免”;若表示一种不理想的结果时,可以用“不免”,也可以用“难免”。3、如果要表示具有消极意义的某种客观事件发生或客观结果出现的“不可避免性”时,我们常常选择“难免”,也可用“不免”,但是在否定句式中只能用“难免”而不能用“不免”的。

4、“未免”和“不免”的词汇化程度较高,它们一般不会离合使用,而且主要用来修饰主干谓语而不是做谓语;而“难免”在不同,经常离合使用,尤其是在做主要谓语时。根据第一点,(2)中应选“未免”。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3)中应选“无可非议”才合适。】

4、答案:A。解析:A项,“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使用正确;B项,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

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此处应为“不温不火”,指的是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D

项,“大而化之”意思为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5、【答案】C【解析】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匠心:巧妙的心思。别树一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

面。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浑成:天然形成。饱满:丰满、充足。

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不露痕迹”“奇绝”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

“园林”是风景胜地,所以排除“别树一帜”;“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一词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描绘。

5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考点一常见易混实词、虚词辨析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 考纲展示命题探究 基础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 是成语)。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1)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对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对近义实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常见的命题形式包括判断词语使用正误、选出使用恰当的一组词语的选择题,直接根据语境 填空的主观题。 (2)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对虚词的考查既有单独考查,也有将它和 实词、熟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 (3)熟语是指汉语中所有常见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结,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歇 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中成语是考查的重点,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 不合语境等方面。 (4)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时,常故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 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重难点:1.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2.熟知有特定意义的词语。 [考法综述]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本考点几乎是必考题,成语的考查频率最高,辨析选用近义 词语的考查频率加大,不容忽视。做好这类试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尤其是有特定适用对象,有固定搭 配,有特定句子成分的词。 命题法1 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 词。高考对“实词”的考查着重于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滋养”与“滋润”,“安静”与“宁静”。同时,也会涉及一些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太阳”与“日头”,“玉米”与“棒子”。因此,考生必须掌握词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等。 典例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 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 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概念举例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

选修7 unit2词汇导学案

Book 7 Unit 2 Robots 词汇导学案 Step I Prepar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fore class【词汇预习】 一.单词翻译 1. n.渴望,欲望vt.想要,渴望 2. n.满意,满足 3. 警报 4. 服从,顺从 5. 离婚 6. 喜爱,偏袒 7. 堆积 8. 宣告,宣布 9. 忌妒 10. 全体员工 二.短语翻译: 1.考验_________________ 2 。不管,别惹,让…一个人待着_________ 3.同情某人_________________ 4.转向,回转_________________ 5.打电话给_______________ 6。将…放在一边,为…保留/节省_________ 7.让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 8.更确切地说_________________ 9. 陪伴某人去某地_________________ 10. 在…方面有天赋_________________ Step II Detailed Study of Vocabulary(Necessary) 1. 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a robot to have its own needs and desires 你认为机器人有可能有自己的需求吗 eg.①We all happiness and health. 我们都希望幸福健康。 ②Everyone success, but not everyone desires to get rich.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但并非人人都渴望有钱。 ③He to see him at once. = He go to see him at once. 他要求你马上去见他。 n. ( 【反义词opp. 】dissatisfaction) eg: ①I heard the news . 我听了这个消息非常满意。 ② ,he passed exam.使我感到满意的是他通过了考试。 ③ The teacher the work the students did yesterday. 老师对学生们昨天干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 3. test out 试验;(彻底)检验;考验=try out=put sth. to the test【对新试做的物品或新产生的理论进行“试用”或“检验考验”, 检验其试用的程度或有效性, 以便加以改进。】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 (一)题型及解题示例: [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 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 【答案】A 【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 [试题3].(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教案 教学目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实词 教学重点:1、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2、积累常用易错同义词、近义词(见《名师探究》“附录”)。 教学过程: 一、高考分析: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是词语考查的重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在病句辨析题和第二卷的修改题中也会涉及。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二、方法指导: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1、别语素(区别词语的不同语素) (1)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中止) 析:终,结束;中,中途。根据语境,应是“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2)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鉴别、鉴赏) 析:“鉴别”是指“辨别(真假好坏)”;“鉴赏”是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本题中“盲目地去摹仿”实际上就是不能“辨别好坏”。 2、定范围(确定词语的适用范围) (3)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场合、场所) 析: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所:活动的处所

(4)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足有上千岁。(年龄、年纪) 析: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范围小。 再如:局面——场面时代——时期边疆——边境——边界战争——战役——战斗 3、明色彩(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5)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_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付、应对) 析:“应付”敷衍了事,将就,一般做贬义;“应对”是积极面对的意思;选“应对”。 (6)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效尤、效仿) 析:“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效仿”是意思是效法。再如:成果——后果节俭——吝啬维护——庇护聪明——狡猾 果断——决断——武断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 牺牲——死亡——丧命 宏大——巨大——庞大 (7)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步子、步伐) 析:步子,口语;步伐,书面语。此句为书面语体,故应选“步伐”。 (8)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故乡、家乡) 析:家乡,多用于口语;故乡,常见于书面语。再如:哆嗦——颤抖吓唬——恫吓商量——商榷(口语、书面语);诞辰—生日商讨——商议陵墓——坟苍穹——天空(庄重与一般);头部—脑袋(专业与一般)。 4、辨轻重(辨别词语表义程度上的轻重)

B4U3 词汇导学案

Book 4 Unit3 语言点导学案(2课时) Class:________ Name: 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To read the new words fluently and pronounce them correctly. To master the usage of key words and phrases. 2过程与方法:To master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by group –cooperation and self-directed study 3.情感态度价值观:To enjoy the pleasure of study. 【学习重点】To master the usage of key words and phrases . 【自学词汇】 1.对……感到满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况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到惊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令人愉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贫困而无家可归的人__________________ 7.拄着拐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社会生活中的失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被……爱戴(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克服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不友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悲哀的境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搜寻,寻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的边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一座小木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没有可吃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煮一双皮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切下;割下__________________ 19.挑选,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像……一样吃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地享受每一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中担任主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杰出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授予……奥斯卡特别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词汇】 1. As Victor Hugo once said,“Laughter is the sun that drives winter from the human face”, and up to now nobody has been able to do this better than Charlie Chaplin. as引导的是从句,that引导的是从句,后一个分句中用的形式表示最高级。 【归纳总结】 as 引导的非限制行定语从句常用结构: as is known to all/as we all know as is often the case as often happens as has been said before/above as may be imagined as has been pointed out up to now (=up till now/so far) 直到现在 (1) Many people have struggled against hunger up to now. (2) He hasn’t paid off his debt up to now. up to now 多与时态连用。 2. He made people laugh at a time when they felt depressed,So they could feel more content with their lives. when引导的是从句,laugh在句中做(句子成分) content adj. 满意的,满足的 vt. 使满意 n. [U]满足; [C,U]内容;(pl.)所包含之物;目录 He is content with his situation despite his great poverty. She is content to decorate her room in a fancy room. Mary contented herself with a single glass of wine. Can you tell me the contents of the box? Looking at her grandson, the granny smiled with content. 【归纳总结】 be content with(=be satisfied /pleased with )_______________ be content to do sth. _______________ content oneself with sth. _______________ with content _______________ 【小试牛刀】 (1).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你现在的工资满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一点也不满意。 (2). (2014.江西南昌) She is ______ to live in a country house and paint pictures all day. A. content B. satisfying C. devoted D. considerate 3.You may find it astonishing that Charlie was taught to sing as soon as he could speak and dance as soon as he could walk. as soon as he could speak和as soon as he could walk 为__________从句。it做。Beth astonished us by losing much weight in such a short time. Scientists are astonished at the result of the statistics. 【归纳总结】 astonished adj.astonishment n. to one’s astonishment be astonished at/by doing sth. what astonished sb. is 【完成句子】用astonish的适当形式填空。

高考语文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

第三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新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课时安排】 6课时(包括《优化方案》和《课时作业本》上相关内容的讲解) 一、考点分布 (1)近义实词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二、考点分析 1.正确使用实词 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高考侧重考查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②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③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有些考生平时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在解答主观题时,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 ④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乏主见,顾虑重重。 正确使用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⑴意义 ①词义范围不同。如“财富”和“财产”;“边疆”和“边境”。②词义轻重不同。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③词义重点不同。如“精巧”和“精美”;“诡辩”和“狡辩”。

英语选修八unit3单词导学案

Unit 3 单词学案 一.词形变化找出下列词汇相应的转换形式,注意后缀的变化。 1.____________ vt.&vi. 显示……的差别;使……有所不同→______________ adj. 卓著的;高贵的 2.___________ adj.宽大的;仁慈的→_________n. 怜悯;仁慈;宽恕 3._________n.产品;结果;作品→__________v.生产;创作;___________n.农产品;____________adv.多产的 4.___________adj.无锈的;没有污点的;n.污点;瑕疵;着色剂;→___________v.玷污;给……着色 5.__________ adj. 突然的;意外的→___________ adv. 突然地;唐突地 6._____________ adj. 便利的;就近的→____________ n.便利, 方便→____________ adv.便利地 7.____________n.小心,谨慎→_________adj.小心谨慎的→_________adv.小心地,谨慎地 8.____________ n. 预料;期待→_______ vt.期待;预期;盼望→__________adj.出乎意料的 9.___________adj.愉快的;高兴的→___________adv. 高兴地;愉快地 10.__________n. 鉴定;辨认;身份证明→_________v.确定;识别;认同→___________adj.被识别的;经鉴定的 11.___________adj.清白的;无罪的;天真的→________n.天真,清白 12.___________ n. 金属丝;电线→_______ adj. 无线的 13.___________n. (水或气)流;电流;adj. 现在的;当前的→_______adv. 普遍地 14.___________adj. 稳固的;稳定的;安定的→_____________n. 稳定性 15.____________ vt.联想;联系;n.伙伴→_______________n. 联系;协会 16.____________adj. 实际的;实践的;实用的→_______________adv. 实际上;事实上 名词性后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性后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词汇和短语 1.call up 给……打电话;使……回忆起;征召,征兵 a.He ______________to tell me the good news. 他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 b.The old photo _____________memories of my childhood. 这张老照片唤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c.He was ____________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战争开始他就被征召入伍了。 打电话的相关短语 1) call/ring up/phone sb./telephone sb./ ring up sb./ make a call/ring to sb. / make sb. a call/ give sb. a call 打电话 2) call/ring back 回复电话 3) ring off/hang up 挂断电话 4) hold/hang on 别挂断电话;稍等 2.distinguish vt.&vi. 显示……差别;使……有所不同;辨别,辨认;区别,区分 distinguish between A and B 辨别A和B distinguish A from B 使A有别于B,把A和B区分开来 distinguish oneself (as…) 表现自己, (作为…)使自己扬名 be distinguished by/for 以……为特征/ 因……著名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they are so alike. 我分不清这对双胞胎,因为他们太像了。 2).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当教育孩子分辨是非。 3). Elephan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ir long trunks. 大象以长鼻子为特征(而不同于其他动物)。 4). H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detective.作为高中生侦探,他早已负有盛名。 3.set about(=set out) 着手; 开始set about doing sth. = set out to do sth. 他一到那儿就着手解决问题。 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 soon as he arrived there. = 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 soon as he arrived there. 当set out 意为“动身,出发”, 后面常跟介词for。 They ha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anghai.他们已出发到上海去了。

最新选修8unit1单词电子教案

Unit 1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亚(州) △Californian 加利福尼亚(州)人 △illustrate vt. 说明;阐明 distinct adj. 清晰的;明显的;明确的 distinction n. 差别;区分;卓著 △immigrant n. (从外国移入的)移民 live on 继续存在;继续生存 strait n. 海峡 △Bering 白令海峡 Arctic adj. 北极的;北极区的 the Arctic 北极 means n. 手段;方法 by means of… 用……办法;借助…… △prehistoric adj. 史前的 majority n. 大多数;大半 ministry n. (政府的)部;(全体)牧师;牧师的职责Catholic adj. 天主教的 n.天主教徒 △Alaska n. 阿拉斯加(州) △San Francisco n. 圣弗朗西斯科(也称 旧金山) △adventurer n. 冒险家 make a life 习惯于新的生活方式、工作等 △despite prep. 尽管;不管 hardship n. 苦难;困苦 elect vt. 选择;决定做某事;选举某人 federal adj. 联邦制的;联邦政府的 rail n. 铁路;扶手;(护栏的)横条 percentage n. 百分比;百分率 △Los Angeles n. 洛杉矶 Italy n. 意大利 Italian n. 意大利人;意大利语 adj.意大利人的;意大利语的

Denmark n. 丹麦(北欧国家) keep up 坚持;维持;沿袭(风俗、传统等)△Hollywood n. 好莱坞;美国电影业 boom n. (人口、贸易的)繁荣 vi. 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aircraft n. 飞行器;航空器;飞机 △Cambodian n. 柬埔寨人;柬埔寨语Korea n. 韩国;朝鲜 Korean n. 韩国/朝鲜人;朝鲜/韩语 adj.韩国(人/语)的;朝鲜(人/语)的Pakistan n. 巴基斯坦 Pakistani adj. 巴基斯坦(人)的 n.巴基斯坦人 △immigrate vi. 移入(外国定居)immigration n. 移民;移居入境 racial adj. 人种的;种族的 crossing n.横渡;横越;十字路口;人行横道vice n. & adj. 代理;副职 nephew n. 侄子;外甥 pole n. 地极;电极;磁极 applicant n. 申请人 customs n. 海关;关税;进口税 socialist n. 社会主义者;社会党人 adj.社会主义者的 socialism n. 社会主义 occur vi. 发生;出现 cattle n. 牛(总称) △Hispanic n. (美)讲西班牙语的美国人indicate vt. 指出;指示;表明;暗示 back to back 背靠背 luggage n. 行李(<美>baggage) shave vt. & vi. (shaved; shaved, shaven) 刮;剃 △cable n. 缆绳;绳索;电缆 △cable car 缆车;(美)有轨缆车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考点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考点复习教案 对本考点的测试,近些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XX年全国试题中词语使用就占到3题9分(虚词、实词、成语各一题,每题3分)。XX年京皖春季试题继续保持这个格局。XX年夏季全国试题减少虚词1题。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指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好近义词。近义词语的正确选用自1994年开始年年考,已从考近义成语的选用扩展到考一般近义词语的选用,从考近义实词的选用到考近义虚词的选用。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语体的差别、短语的结构、意义等基础知识。需具备以下能力: ①能根据语境辨析多义词的音义。 ②能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③能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④能正确运用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要做到这些,准确把握词义是关键。 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增

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 近年来词语考查经历以下题型的变化: 1.同义词的辨析与选用,如1995年高考试题。这种题型是最常见的,从1995年~XX年都采用这种题型,每年设置一道题,每道题包含三对近义词。往往采用间接选择题的形式。 2.容易误解误用的词语,如1994年高考试题。这类试题也不多见,从1995年以后再未采用过。考容易误解误用词语,多采用直接选择题的方式。 3.易混易误虚词的比较和把握。(1)易混虚词的比较选择,如1996年高考试题。(2)易误虚词的选择,如1999~XX 年高考试题。易混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间接选择题的形式,从1992年至XX年9年间,只有1996年采用过一次。易误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直接选择题的形式,1997年、1999年来用了这种题型。 4.关联词语的选择、搭配,如1998年高考题。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直接选择题型,1992年、1993年、1998年高考采用了这种形式。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 【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考纲阐释】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考点分布】(1)近义实词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真题解析】 .(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必修二unit2词汇导学案

必修2 Unit2 第1课时词汇 主备人:授课人:_________ 授课时间: ________ 评价:_______ 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重点单词。 2.让学生对重点单词能达到灵活组成句子。 预习案 重点单词: 1. adv. 现今;现在 2. adj.古代的;古老的(反义词现代的) 3. ______ vi 比赛→n._______比赛→n.__________比赛者 4._________n.志愿者 adj.志愿的 vi,vt 自愿自愿做某事 5._____n.基础→﹙pl﹚________ 6._______n.运动员﹙同义词______﹚ 7.________vi,vt容许,承认→n.______允许,承认 8. n. 奖章;勋章;纪念章 9._______n.责任,职责→ ______ adj.责任的→_______ adv.责任地 10.________vt取代,代替,替换 11._______ vi,vt收费n.费用,主管12.________vi讨价还价 n.便宜货 13._______ v.应该,值得 14. n. 祖国;本国 15. adj. 规则的;定期的 adv. 探究案 1. compete vi 竞争,比赛 He will compete with Jim in the next round. 用法总结: More than 100 people compete for the post. He is hoping to compete in the london marathon. 2.admit vt 允许进入,承认;容纳, 容许 admit-- -- admit(to) doing sth 承让做某事 = admit sth. / that-clause admit sth./sb. to be 承认某人是…… admit sb into?to→be admitted to?into 允许进入;吸收某人为…的成员e.g T he thief admitted his crime. I had to admit that I had done wrong. She admitted having stolen the necklace. The cinema admits about 2000 people This ticket admits two people to the football match. He the Peak University. He ﹙break﹚the window. 3.replace v 代替,取代replace sth/sb with/by sth/sb用…代替 e.g: He ____a broken window ____a new one. 代替,取代 replace sth/sb=take one’s place take the place of sth/sb

高中英语选修八unit1单词导学案

B8-U1 词汇学习 1. distinction n.差别;区分;卓著 ①There is a fine distinction betw een the two words. ②We should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③Employers should hire men and women without distinction. ④Michael graduated with distinction from Hami senior high school. distinct adj. 清晰的;明显的;明确的be distinct in ...from ... 在某方面与……不同⑤Shakespeare在写作风格上与鲁迅截然不同 2. live on 继续活着,继续存在;住在…上;以…为食 1. She lived on for many years after her husband died. 2. These traditions will live on for centuries. 3. The people find it hard to live on. 民不聊生. [短语归纳] live短语: live on sth 以某物为食,靠某种经济来源生活live by doing sth 靠做某事物为生live a... life 过着……的生活 3. means n.手段;方法(单复数同形) ①Every possible means has been tried,but none worked. =All possible means have been tried,but none worked. 各种可能的办法都尝试了,但没有一种奏效。 by this means by means of by all means by every means by no means by any mean (1)by means of 借用,依靠 We express our feelings by means of words. (2)by no means=not at all一点……也不 By no means am I satisfied with my present job. (3)by this means通过这种方式 You can do it by this means. (4)by all means 可以,当然行,务必 —May I use your bicycle? —By all means! 练习: 1.But by no means _____ with my progress.(老师绝不会对我的进步满意) 2.The police looked into the case carefully and found the thief had entered the house ________ a ladder. 3.She couldn’t speak,but made her wishes known ________ sign. 4. —Do you think we should put an ad in the paper for the lost child? —Yes,________. 4. in additionadv. 另外;除此之外;并且;况且 ①位于两个句子中间,放在从句的句首,后面接完整的句子。许多词可以和它替换,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