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2019-2020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测评高一语文(含答案)

成都市2019-2020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测评高一语文(含答案)

成都市2019-2020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测评高一语文(含答案)
成都市2019-2020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测评高一语文(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测评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解析:B“清香可口”不准确,原文是“大多数蔬菜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C.“当时采摘的蔬菜是穷年灾月的救荒本草。”错误,原文“多作为穷年灾月的救荒本草。“在那个时代已经广为种植了”错误,原文是“大约在那个时代已经广为种植了”,广为种植尚无定论。

2.B“从第二段开始分别介绍”错误,第二段仍在总体介绍《诗经》中蔬菜概况。

3.C“车前草有极强的药用价值”错误,原文是“民间以为食此草可怀孕生子,且可治疗难产,有极强的药用价值”;“通过实践得出的朴素医学经验”错,原文是“也是朴素的种族繁衍观念的体现”,未说它符合医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解析:这句话中蔡元培本意是要大家加强修养,改变原来陈腐的观念,这样也就不怕别人的讥讽了。并不是肯定北大学子的成绩,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风格。

5.A.解析:材料一的演说词中,蔡元培列举以“做官发财”为学习目的之种种弊病,所以应该是从事实上论述了这一宗旨的错误,而不是“从理论上”。

6.(1)北京大学办学宗旨明确。历代北大人都有原则和坚守,三则材料中都各有坚守;(2分)

(2)既寻求变革,又能坚守原则。任何时代都以静心“求学”为核心,保持定力,又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挑战。(2分)

(3)北京大学既有担当精神,又富有人文情怀。(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雄浑奔放,语言应为平静从容,或冲淡平和)

8.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将成片的二月兰比作一团紫气(1分),“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夸张地描写了二月兰开放的气势非凡(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二月兰勃勃的生机(1分),也点出了二月兰虽然不择地而生,非常普通,但却又具有积极昂扬的不平凡的精神(1分)。

9.答案:

(1)这些文字所写都是寻常琐事(1分),描写了亲人、小猫和二月兰难解难分的关系(1分)

(2)营造出了家庭温馨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家庭温暖和团圆的思念,进一步突出了他对二月兰的深厚情感(1分);这些描写表现了情感中的“欢”,(1分)

(3)与下文写失去亲人和小猫后的凄凉与寂寥构成对比(1分),为后文进一步写与二月兰相关的世事沧桑,悲喜交加做铺垫(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C

11.C(冯夷,泛指水神)

12.A(《赤壁赋》由乐转悲,由悲转喜,曲折多变)

13.(1)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渔樵”“侣”“友”“属”各1分,大意2分)

13.(2)译文:我回家和妻子商量这件事,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诸”“子”“不时”各1分,句意1分)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歌,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14.C(“诗人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错,安贫乐道,自得其乐。)

15.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描写的田园景象和躬耕生活,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试结合诗句分析(6分)

(1)《归园田居》描写了农村榆柳桃李、乡村炊和、鸡鸣犬吠等普通景象,也写了早出晚归的耕种生活(2分);

(2)平常的田园生活情景,通过作者饶有兴致的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诗意浓郁;(2分)

(3)写出了诗人归隐后内心闲适与,自在喜悦,侧面表达了对官场反感逃避,对田园生活热爱满足。(2)

1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7.A

18.C(根据上下文明确,“想象”是陈述的主体;先说明想象对于文学艺术,其次才是科学世界)

19.B(神话、寓言和故事,电视栏目和节目等,都用书名号)

20.补写(见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P4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后补充

(语句补写,要注意上下文所论述的内容,前后的逻辑思路)

21.参考答案:鸣凤是巴金《家》中高公馆一个小丫鬟,她美丽又善良,聪明而刚烈,深爱高家三少爷觉慧。由于要被迫嫁给冯乐山做妾,她不愿和觉慧分开,也不能承受做妾的现实,最后投湖自尽,以死抗争命运,维护自身纯洁。

原著《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之简介

鸣凤作为高家大宅中一个不具人权没有自由的小丫鬟,与三少爷觉慧擦出爱的火花,并因觉慧的积极回应而对未来燃起希望。然而好景不长,正值妙龄的她被高老太爷逼着嫁给年纪可以作她爷爷的怪老头冯乐山。出嫁前夜,她绝望的去找觉慧,可不知情的觉慧忙于赶稿,没有在意鸣凤的不寻常的表现,便将她遣走。鸣凤含泪忍痛离开,来到高家花园中,在暗夜中孤独地走完了人生的旅程,在爱与恨的煎熬下悲愤地投湖自尽,成了封建社会又一个的无辜牺牲品。得知真相的觉慧急得几乎发狂,四处寻找鸣凤,但无果而返。巴金先生对鸣凤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体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对黑暗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和批判。

四、写作评卷要求:

1.以“绽放,在2020特别的春夏”为题——不书写题目,或改写其它,扣3分;

2.“写一篇散文”——叙事写人,真情实感;文体不符合或模糊,42分以下;

3.以记叙、描写为主,综合运用抒情、议论和说明等表达方式——42分以上;

4.叙写真实经历和体验,表达真挚情意和感悟——48、49分以上;

5.套作或抄袭——36分以下

6.不少于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以此类推,扣完6分为止。

最新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既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它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中国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 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崇尚诚信;人们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玺的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大致可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跟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C.群臣侍殿上者. D.不然;籍何以至此. 5.下列划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 .....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 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 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 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 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 ....,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 ....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5、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最后还有尾声。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班固撰,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北京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8届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自诩.(xǔ)淆.(xiáo)乱面面相觑.(qù)前合后偃.(yǎn) B.处.(chǔ)境伺.候(cì)惩.(chěng)前毖后繁文缛.(rǔ)节 C.卑鄙.(bǐ)脑髓.(suǐ)休戚.(qī)相关鞭辟.(pì)入里 D.提.(dī)防剔.(tī)除乞骸.(hái)骨归根结蒂.(d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糟粕荒疏刎颈之交春风料峭 B.斟酌仓皇冠冕堂皇礼尚往来 C.丰盈囊括躁动不安无事生非 D.寒喧罪孽兼收并蓄厉精图治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天地也,只合把清浊______,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 ②命运的虐待和恩宠,你都是受之______,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得那么适当。 ③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______ 都没有了吗? A.分辩坦然权利 B.分辨坦然权力 C.分辨泰然权利 D.分辩泰然权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当他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位朋友之后,下定决心,登门拜访,负荆请罪 ....。 B.做人要坚守道德原则,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残羹冷炙 ....之辱。 C.辛弃疾以翻云覆雨 ....的笔力,针砭时弊,激昂跌宕,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D.王熙凤被宁国府请来备办葬礼,果然不负众望 ....,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属于悲剧。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马致远

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徐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究竟是在发展我们的精神能力还是相反呢?听听“好声音”、看看肥皂剧,果真能代替反复默诵与咀嚼、温习消化那些花朵般、金子般、火焰般、匕首与针刺般的言语、章节与名篇巨著吗?我们所说的信息,究竟只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呢,还是具有深度与品质的追求?视听信息能取代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吗?不,那是不可能的。恰恰是语言符号激活了思维与想象能力,取得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调动精神资源,能够发展、延伸、突破已有的知识见解。只要语言文字没有消失,只要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联没有改变,只要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还存在,文学的重要性就不会发生变化。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文化是存在的根基与理由,有这种文化,就有这种凝聚力,就有追求与生活方式,就有这个民族的自尊心与自爱心。黄鹤楼现在已不在原址,建筑材料也不理想,但是黄鹤楼仍然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原因在于崔颢与李白的诗。以为3D4D 视听节目与网络音频视频能代替文学,那就是以白痴的聪明来取代文化与智慧。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的评价,文学史的特点是看高不看低。当然我们个人常常需要经历一个由低向高的过程。文学史盯住的是每个时期的大家名家经典作品,却不会对各个时代都有的二三流作家多加注意。不要过于重视印数,不要过于相信炒作。传播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价值。当然会有许多人以当下市场效益为最看得见的成就,我们不可能排除这样的写作者,他们对于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有其贡献。但是从长远看,从更重要的意义上看,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是一个民族的品位与素质,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史,是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与胸襟。我们写作者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恶俗化、碎片化、单纯搞笑、单纯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写诗的人心中应该有屈原、李白、杜甫、普希金,我们写小说的人心中应该有曹雪芹、蒲松龄、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我们写戏剧的人心中应该有关汉卿与莎士比亚。

2020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20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A.铿锵(kēng)嵯峨(cuō)缱绻(juǎn)茕茕孑立(jié) B.剔透(tì)逡巡(qūn)伛偻(gōu)命途多舛(chuǎn) C.愧怍(zuò)媲美(pì)趿拉(tā)一蹴而就(cù) D.氛围(fèn)倨傲(jù)谄媚(xiàn)瞋目而视(chē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在青年心目中,咬文嚼字的作文训练尤其不和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是好角色。 C.时间蹂躏记忆,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凛冽忘却,记忆消褪如潮,最终亦只留下一些细微深入的细节。 D.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侯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 不上的。 A.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C.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了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 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体管中心续约。 D.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像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智利铜矿被困矿工在与命运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向人们用奇迹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救援过程更是诠释了“生 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

B.德拉孔查指出,略萨是西班牙语文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用一种新的写作风格丰富了西班牙语文学,其作品弥合了西 班牙语文学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的差异。 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是过度的自我重要感,这种明显的自恋常常伴随着脆弱的自尊,这使患者不断地检查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何,并且会对他人的批评作出愤怒和失望。 5.对下列各句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B.张溥,明末文学家,曾组织评议时政的团体“复社”,影响甚广。有《七录斋集》传世。 D.《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它的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6.简要概括下列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4分) 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7.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有两种谣言比较盛行:一称中国海域海水被放射性物质 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于是乎,出现了 民众纷纷抢购碘盐的现象。如果当时你的父母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你会怎么对他们说?要求:态度鲜明,表达得体。(不超过6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4分) 春的感知 严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家眷(juàn)伺候(sì)忏悔(qiān)杳无音信(y ǎo) B.罗绮(qǐ)天堑(qiàn)憔悴(qiáo)舞榭歌台(xi è) C.孱头(càn)履行(lǚ)削减(xiāo)咄咄逼人(zhu ō) D.罪愆(yǎn)啮雪(niè)帷幄(wéi)万恶不赦(s 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仵逆沉吟虔敬前和后偃 B. 凝噎潇瑟珠矶乍暖还寒 C. 辜负自栩丰盈稍纵即失 D. 骄奢惋惜戕害残羹冷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许多慈善活动在冠冕堂皇地进行着,爱心募捐不断汇聚。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C.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D.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建设发展航空母舰,不光要有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说白了,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国防利器。 B.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 C.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应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D.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②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③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④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20xx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审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 A.偌大nuó踯躅zhízhú商榷qiè猗郁yī B.裨益bì訾詈zì lì蜕变tuì蕈菌xùn C.咀咒zǔ敛裾jù肄业yì相勖xù D.弥除 mǐ赍钱jī椽笔chuán 磐石pán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道芷阳间行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交广市鲑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 B. 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秋以为期 B.高余冠之岌岌兮 C.客有吹洞箫者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②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 ________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京寻宅子尔。”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④相近者。每在家中云: ‘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王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藁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是时,潘夙公所善,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急足⑤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头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院子⑥令送书入宅。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急足怒:“舍人⑦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左右曰:“此即舍人也。”急足皇恐趋出,且曰:“好舍人,好舍人!” 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街告,于舟中喝道不绝,人皆叹之。荆公闻其来,以二人肩鼠尾轿迎于江上。秀公鼓旗舰舳正喝道,荆公忽于芦苇间驻车以俟。秀公令就岸,大舟回旋久之,乃能泊而相见。秀公大惭。其归也,令罢舟中喝道。 【注】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吴国夫人〕王安石妻子。③〔王元泽〕王雱,王安石之子,字元泽。④〔司马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因排行十二,又称司马十二。⑤〔急足〕急行传递书信的人,属递铺管辖,日行一百里。⑥〔院子〕旧时称仆役。⑦〔舍人〕官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效:学习 B.方知荆南 知:主持 C.相属于道属:嘱托 D.秀公令就岸 就:靠近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 B.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 C.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 D.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夫人用乐晕锦给爱女作嫁妆,王安石并不知情,但受到了皇帝的严厉批评。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请将准确答案涂在机读卡上,本题共15题,每题 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A.慰藉(jí)干瘪(biě)曝晒(pù)给予(jǐ) B.跬步(kuǐ)蛟龙(jiāo)怪癖(pì)瞠目结舌(chēng) C.赭(zhě)色诳(kuáng)语饿殍(piǎo)自怨自艾(ài) D.戕害(qiāng)摭(zhí)拾什刹(chà)海恣(zì)意妄为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仅仅隔着窗子,看漂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 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B.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不过北平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 家家有院子,能够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C.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地搅在一起,在峭壁之 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 D.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 亡的年青,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能够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2)很少看见人,除了隔着玻璃窗向我们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 公园游客。

(3)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地了。 A.熟悉偶然消逝 B.熟悉偶尔消失 C.熟习偶尔消失 D.熟习偶然消逝 4、下列语句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能够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水准,但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地在舞台上表演②勇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②④③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点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C..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骇人听闻的一幕展示给我。 D.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呀!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8)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圈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平合于当时当地的圆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的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迁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新课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 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反思【1】 本次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紧扣必修(三)教材四个专题所学课文出卷,试卷难度适中,试卷的命题总体趋于平和,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近期的语文学习情况。 一、成绩分析 就全年级学生得分情况看,最高分88分,最低分15分,成绩有明显差距。十三个班平均分也都按各自的位置依次拉开,呈明显梯度。 二、试卷分析 就学生语文试卷答题分析,有几项考点明显拉开了学生差距:如选择题中字形、病句、文言选择题、名言名句填空等紧扣课本的题。重视课本的同学,重视基础夯实的同学分相应会高一点。主观题从题面来看,难度适中,学生基本有话可答,但是想得全分,得到全分却比较难,事实上得到全分的人寥寥无几,还是答题技巧与方法的问题。另外,由于课时任务比较紧,对于主观题的训练非常有限,这也是失分多的一个原因。 三、几个突破 1.名言名句填空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在备课会上就明确了任务,强调背诵与默写,加大检查的力度,形式多样的检查背诵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如采用比赛的

方式,游戏的方式,竞争的方式等。学生背诵的热情有了,分自然也就提高了。 2.病句题较前也有显着提高。记得去年中考时出过一道病句题,当时得分率比较低,我还在小结中分析了原因。一方面学生语言习惯不好,经常说病句写病句。另一方面上学期涉及病句训练很少。前车之鉴,本学期我们加大了病句的训练力度,成绩明显有提高。 3.文言文(课内)得分率也较高。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头疼的问题,且学起来较为枯燥,难以理解,特别是知识点也较多,学生不易掌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备课会上也做了多次研讨。比如如何处理“文”与“言”的关系如何上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形式。由于老师对文言文重视程度高了,感染的学生也强化了认识,兴趣也有所提高。课堂上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强调及时总结,强调背诵,从卷面上看,确实提高很大。 四、存在问题 1.本次作文成绩普遍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两位老师阅卷时定的基准分有些低。 (2)跟题目本身有关。一方面我们本学期训练的都是议论文,考题却文体不限,特别是还可让编故事,学生都爱编故事,而且编的荒诞离奇,且主题似现非现,还有套作、模仿之嫌,凡编故事者,分都不是很高,一位学生因为编的故事有模仿之嫌,仅得了15分。另一方面,本次材料加话题作文,立意角度较少,可选择的面窄。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Ι卷阅读题(60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彼得?弗兰科潘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他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摘编自邹怡《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得?弗兰科潘为了避开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写出了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B.彼得?弗兰科潘紧扣“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的东方丝绸之路,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

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yùn)帖慰藉.(jiè)遏.(è)制拜谒.(jié) B.遒.(qiú)劲隽.(jùn)永绮.(qí)丽横亘.(gèn) C.绽.(zhàn)开邂.(xiè)逅佛龛.(kān) 迥.(jiǒng)异 D.发酵.(xiào)静谧.(mì)恪.(kè)守雾霭.(ái) 2.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矫揉造作白璧无瑕目不暇接全神贯注 B.好高鹜远声名狼藉恼羞成怒明珠暗投 C.虚无缥缈趋之若骛风烛

残年仓皇失措 D.扑塑迷离淋漓尽致不绝 如缕谈笑风声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 优点。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 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 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 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上个赛季失利之后,他们就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终于在这个赛季重新夺回了“新明月”杯。 B.春节过后,他就一直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经过 三个多月的休养生息 ....,今天,他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训练。

C.新时期的创业需要大智大勇,仅凭匹夫之勇 ....,是不能搞出任何名堂来的。 D.“新新快餐屋”自开业以来,天天门庭若市 ....,生意十分红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夜幕早已笼罩了大地,大嫂坐在床边,一边用清脆悦耳的嗓音哼着嘹亮的眠歌,一边用手轻轻地拍着怀里 的孩子。 B.近日,两场太阳风暴接踵刮至地球,它们会给通信、民航和电力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C.路的一旁,是些杨柳,还有是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如法桐、樱花、落叶松等等。 D.这届体育节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体 育爱好者为主。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作者所倡导的“新格律诗”代表作之一;郑愁予的《错误》则深受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总结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反馈 文言文翻译两小题共7分 第一题多数学生得2-3分,能把重点词、主要句式翻译出来。 第二题得分在0-2分之间。主要是对倒装句、词的活用现象不懂。 建议:平时授课时,强调古文语法知识点。 诗歌欣赏两小题共6分。 1、得分情况:该首绝句,语言浅白,只要结合注解,即能悟情(思乡之情),故得满分者占三分之一,得一半分者占半数人之多。 2、失分情况 第一不认真审题。如"故园东望"说明诗人在向西行进。很多考生不认真审题就答向东。 第二、答题不标准,表达欠准确 第三、不会用诗歌术语。 建议: 1、教学生要善于挖掘诗歌信息 2、认真审题,并规范答题 3、注意诗歌术语的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14、15两小题共8分。 本次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难易适中,但学生整体把握不准,得分率普遍不高。总分5分以上者寥寥无几,普遍3-4分,20%在2分以下。 存在主要问题: (1)没有整体把握全文,理解不到位,抓不住要点; (2)筛选信息不够细心; (3)概括分析能力不强。 今后教学建议: (1)注意指导学生全面、准确把握文章的要领,精准理解文意; (2)注重提升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加强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教学和训练。 实用类阅读 存在问题: 1 、答题不规范。没有分点作答。 2 、学生理解题干的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完全忽视要结合原文答题,有些答非所问。 3 、概括能力不够。很多学生答题时完全照搬原文。 解决措施: 1、要求规范答题,要求字迹工整。 2 、加强学生的读题能力。若出现结合全文,根据文本的理解等字词,意味着答案在原文中找依据。

3 、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学会提取关键语句的关键字词组合答案。 语言表达总共两题,总分12分. 最高分是9分,最低分0分,普遍是得3、4分的。 存在问题: 1、19题大部分学生都没读懂题目要求,没有根据题目中要求调整顺序要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称对称,同时也没从文段中说蕴含的信息中去调整。 2、20题学生普遍没按格式来写,还有就是少了留言的内容,与长辈所说的话也用语不当。 解决措施 : 1、要求学生答题要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作答。 2、让学生了解整句与散句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一些应用文的格式。 4、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作文 本次作文评卷要求按高考要求进行。 得分情况:最高分52分;绝大部分36-45分,字数不够800的,一律30分以下。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一、学生作文审题立意的大致情况: 这次作文,属于半命题式作文,审题的难度不大,写作要扣合题目中说的,是曾强烈地撞击着我心扉,召唤着我的心灵,最后长久烙印在我心底深处的事物,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基本能把握住这个提示得出恰当的立意。 学生作文比较好的立意角度主要有: (一)写对自然人生的一种默默的关照和深切的体悟。如《我心中永远的葡萄藤》、《我心中永远的故乡》 (二)写我与别人诸多的喜怒哀乐人事景物的碰撞。比如《我心中永远的痛》、《我心中永远的爱》、《我心中永远的秘密》。 (三)写我对未来的憧憬、神往和梦想。如《我心中永远的梦想》、“我心中永远的追求》。 二、学生完成情况: 1、全级一人没写作文,约15人没字数没达到800字。总体完成情况较好。 2、整体来看,学生书写较为工整。 三、存在问题: 1、不少学生作文层次安排不恰当。如一篇文章仅两段或三段。 2、出现套题现象。 3、语言低幼化,叙事过于贫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