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发达的农业

古代发达的农业

古代发达的农业
古代发达的农业

古代发达的农业

课程标准:

1、明白古代中国农业的要紧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差不多特点。

课标咨询题解读:

重点:农业生产的进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目标:

(1)从中国农业进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进展是推动社会进展的全然缘故,树立正确的进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聪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制造了庞大财宝,是历史的制造者,然而在阶级社会里,宽敞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显现

1、原始农业的显现

(1)显现时刻:距今一万年左右。要紧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

原始农业是如何样产生的?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进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妇女们长年累月地从事采集,通过不断地观看、摸索,她们发觉种子落地后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而生产出更多的植物。通过千百次试种,人们逐步学会了栽培作物,如此就显现了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是如何样产生的?

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原始人不断改进狩猎工具和狩猎方法。他们在使用弓箭和采取设陷阱围猎等方法时,偶然捕到兽仔,并把它带回住地驯养繁育,显现了原始畜牧业。后来,在那些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进展的地区,人们发觉一些动物的幼仔长得快,繁育多,比狩猎可靠。因此,驯养的畜群逐步增多,驯养动物逐步代替狩猎而成为要紧的谋生手段。

分布:南稻北粟(五谷) 六畜

(2)地位: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引言部分最后一句),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3)状况:

①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③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①中国古代农业是如何样完成从原始农业到刀耕火种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②推动整个进展过程的全然缘故是什么?

生产力的进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把握和提高以及农作物种类的丰富等。

2、商周时期的农业

(1)状况:

①生产工具:商周时期,显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②耕作技术:明白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

③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要紧农作物多已具备。

④生活方式:开始走向定居。

(2)地位:中国农业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要包括几个条件: 一生产工具

二耕作技术

三水利工程

四灌溉工具

术灌溉工具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形成时期:春秋战国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3、形成条件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显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阻碍

(1)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奉献。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进展时期,适应生产力进展,积极作用是要紧的。

(2)消极:十分脆弱;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进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4、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差不多模式。

四、摸索题:

1、课本第7页的学思之窗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2、学案思维拓展第4题: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差不多特点有哪些?

(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长期领先于世界,独立进展,自成体系(地位);

(2)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差不多特点;

(3)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要紧耕作方式;

(4)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差不多模式,自给自足;

(5)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要紧土地制度。

3、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咨询题:

(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要紧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

(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状有何阻碍?

促进了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的产生;

(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状的差不多特点。

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清外历史组 考点1、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1)、河 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使用骨、木、石质及陶质工具,其中骨器有耒、耜、锄等。 (2)、半坡原始居 民(北方):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使用石铲、石刀等工具,种植粟、麻和蔬菜,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 考点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 战国前期,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力f生产关系) (2)、商鞅变法措施中,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考点3、知道 《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书中阐述了新发明, 即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灌溉工具一一桔槔。 考点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1)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措施:轻徭薄赋,以实物代替劳役 (即:庸)。减轻了农民负 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唐朝新式农具: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 筒车提高了灌溉效率。共同促进了农业发展。 考点5、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辽宋夏金时期,南方农业发展速度超过北方,南方农业发展表现如下: (1)、南方灌溉技术提高。发明了牛转翻车,修筑水闸用于灌溉 (2)、南方耕作技术提高。在湖泊江边开辟圩田,在丘陵山地修造梯田。 (3)、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增长。著名水稻产区有苏州和湖州。 (4)、原产北方的小麦、粟、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5)、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考点6、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元世祖忽必烈重视农业的措施: (1)、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开荒种粮; (2)、向全国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棉布开始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 (3 )、治理黄河,新开运河,使京杭大运河变直而通畅。 二、延伸: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 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三、提升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作业时间:月日 1.《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 A.不利于小农经济的产生B.推行抑商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是对井田制度的改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思想。题干所述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产生,故A项错误;题干不涉及对商业的抑制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题干所述并非对井田制的改革,故D项错误。 2.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铁器已得到全面推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柱状图体现出用于农业的工具多样化,有掘土工具、刨土工具等,体现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铁农具并非全部都是官营手工冶铁业所生产的,故B项错误;当时冶铁业产品应该是多样化,并不是以生产农具为主,故C项错误;D项中“全面”说法太绝对。 3.两汉时期,西域的农牧业生产均曾取得较大发展,成为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以农为主、以牧为辅、农牧兼营的区域经济总体特色。西域绿洲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耕作技术的提高 C.水利灌溉的发展D.土地兼并的加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两汉时期西域农业的发展。结合材料中的描述,可以得知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在于农牧业,对于西域农业来说水资源是最重要的,所以水利灌溉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二、难点:分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起源 (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 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 2、请你说说有关“神农”的传说。 3、P4学习思考: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二)讲解 1、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农业占经济的主导地位。 2、传说: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的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反映了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学案导学) 长沙市十一中谢征 学情分析 1.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第1课。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教师在课前根据《课程标准》与高考考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编制学案,把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课本结合学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之后老师把学案收上来检查,提取典型案例,拍照后并入教师制作的课件。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初步了解了中国古代史概况,但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线索不太明晰,教师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形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认知障碍点: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城市,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不多,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时难于对本课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看书(P4——P7),划记要点(10分钟) (设计思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课前根据《课程标准》与高考考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编制学案,把学案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2) 一、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在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基 础上,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农业的起源,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古代中国的赋税和徭役制度,并重点介绍了古代的土地制度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此外,教材还通过“知识链接”“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栏目回放,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土地问题。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通过联系生活,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有更直观的了解,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还是要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讲解,通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的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重危害。 (3)、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和创新,并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内容】 (人教2003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必修)》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二教材的第一课,也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的第一课。本课内容与学生已学内容,必修一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所联系,也为学生学习必修二的第一单元以及后续内容,如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做出铺垫。本课内容包含三个子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 【学情分析】 5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政治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对历史时空和历史常识的把握,并具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但学生对于史料的解读以及运用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史料,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运用能力,努力做到以生为主,把思考探索交给学生,辅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探讨它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基本特征,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农民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辅助学案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4、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植主畜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精耕细作的体现: (1).耕作工具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改进和进一步推) 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完善阶段) (2).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时期的垄作法 ②西汉时的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①水利工程:A、战国的都江堰B、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1)商周时期:集体劳作(千耦其耘)(2)春秋以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 、形成:(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封闭性)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性) 5、小农经济下的农民: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经营规模小 ③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6、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3)耕作技术:精耕细作(4)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自远古时期起,农业就逐步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了解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承重负担。 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了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个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找到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及适当的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发达的古代农业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A.核心素养: 1.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2.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B.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C.难点教学: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教学方法:启发、探究、练习 E.课前自主学习: 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F.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 (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 【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开始出现当时世界上 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战国出现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促进了农业发展。 (2)汉代 ①发明了播种用的工具——耧车。

农业的发展了历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 食物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农业是以食物生产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因此,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迁。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始 在我国出现,原始农业初步发展。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时代,原始农业也逐渐向粗放农业转变,为后来农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 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 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 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考古学资料表明,黄河中 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 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 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其后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和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表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以水稻种植为特色的原始水田农业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7000多年。在这里发现有稻谷、谷壳、稻秆、稻叶等遗存,厚20~50cm,此外还发现大量的石斧和骨耜。在相距不远、年代与之相近的桐乡罗家角遗址中还发现籼粳栽培稻并存。这些说明长 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摇篮(图)。其后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 化都是这一传统的继续。 南方地区农业起源较黄河、长江流域相对为晚,较典型的代表有广东曲江的石峡遗址、云南白羊村遗址和福建昙石山遗址,距今5000至3000年。河北、内蒙古及东北

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 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目标导航]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 (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 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 始祖。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 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2.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 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引言部分分别从上古传说和考古发现两个方面介绍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教师利用引言中神农氏的传说和农作物的遗存,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土地制度。 识记: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耒耜的出现和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生产力的发展史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劳动者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农

业从什么时候就出现的么? 我国的传说非常多,农耕的出现也与传说中的一位 人物有关,他就是神农氏。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只遍体 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谷物,谷物坠落在地上,神农氏把谷粒捡起来,种在地里,他把种植的技术教给 人民,从此有了农耕。神农氏因此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有人会说,这只是个传说,不可信。那么实际上考 古学家也给我们带来了我国早期农业产生的证据。考古 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 特别是距今一万年的稻谷。这说明了中国那时就有了早 期农业。我国的农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呢?为 什么说是发达的古代农业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一下。 首先整体来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了三个 方面的内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 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大家可以结合书本内容了解 以下,我国早期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它与后来 出现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答:早期农业的典型特点是刀耕火种。它与精耕细 作的农业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不同。 问:从早期农业到精耕细作的农业在生产工具和耕 作技术上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呢?

(完整版)2018-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 (2019·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1. 图2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是时间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 【答案】B 2.(2019·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考点】农业的土地制度 【解析】均田制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排除ABC。 【答案】D 3.(2019·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第一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1)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注: 凡是本文中标有此★符号,就是为了“刻意强调”。后面课文解读就不特别说明。 标题信息: 1、时间—古代(原始社会——1840年) 2、内容:古代农业 3、对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评价,是指同一时期相对中国以外的地区,农业的发展程度相比较而言。 温馨提示:农业发展史的探究,主要从以下九点展开:①农作物种类②农具革新③耕作技术④耕作制度⑤水利工程及灌溉工具⑥经营方式⑦社会环境⑧农业政策⑨土地制度。本课主要探究①——⑥点。⑦⑧⑨三点在第四课讲解。 教材原文: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一耒耜(lěi sì释义:古代一种耕地用的农具,即原始的犁。也用作农具的统称。),教人们种植谷物。神农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教材里的这段文字从两个方面解读: 1、由于中国在商朝时期才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探索这之前的农业发展史主要参照民间传说,虽然可信度低,但是反应了中国先人重视农业和农耕文明的历史悠久。 2、今天,科技发达,通过考古,发现被称为“中国农业始祖”的神农氏之前,即一万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早期农业。也由此说明历史书上很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定位,可能随着科技发展、考古发掘、资料解密等而重新定位。) 手持双齿耒的神农氏 (图片解析:神农氏被称为“中国农业始祖”,他手中农具双齿耒才值得关注的,因为此农具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农具用于“松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早期农业主要是相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而言。主要指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农进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阶段)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篇一:示范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设计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从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宏观概览 第2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纲明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主干知识理一理] 1.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

5.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小农经济(个体农耕) ①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拨云见日想一想] 1.铁犁牛耕的使用有何意义? 试答 提示:是中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土地私有制发展。 2.你知道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是什么吗? 试答 提示:曲辕犁的出现。 3.“自给自足”中的“足”就是“富足”吗? 试答 提示:否。“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4.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什么? 试答 提示:(1)主观: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2)客观: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5.试分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试答 提示: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史论要旨背一背(先填后背)]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2)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有利农业之一) 1.原始农耕技术(“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1)在茫茫原始山林中,人们利用“火耕”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农耕技术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2)秦国“以牛田”(用牛耕田),国强民富,具有了其他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 3.从汉至唐的农耕技术 (1)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犁和便利收获的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间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中耕的作用有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等) (2)东汉时,用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这

有利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3)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深浅)。 4.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影响和局限 (1)影响: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不利农业之二)(中国古代赋税徭役制度) 1.赋税 (1)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古代帝国的富强和繁荣是以农耕者的艰辛劳动为基础的) (2)中国古代赋税的比例和种类(名目):秦始皇时代,征收“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赋税形式,还有很多杂税、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徭役(力役)

[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 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刀耕火种”、“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等词语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简要情况。 (3)简述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变化的史实并分析其原因。 课标内容全解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刀耕火种”耕作方式的出现 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农业在我国出现,原始农业经历了由自然界植物生长过程的简单模仿到“火耕”的变化。 在原始农业的最初阶段,农业生产具有下列显著特点:耕作方式处于最原始的状态;生产工具只是极端简单的石器;人们受地力所限而经常迁徙,因此生活极其困苦。总之,“刀耕火种”代表着最原始、最低级的生产力水平。 [“火耕”图片说明] 课本插入了两副图片,一是云南独龙族人砍伐森林、准备火耕的场面,二是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两个民族都曾经长期采用火耕的方法进行耕作。由于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原始社会人们实行火耕的典型遗址,所以两族采用的耕作方式被认为是原始社会人们的耕作方式。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人们无法找到远古人类生活状况的有力证据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根据部分落后部族的相关情况进行推断。例如,近代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研究远古人类的社会组织情况,就是根据一个海岛上原始部族社会组织、生产生活情况来判断的,他根据自己的考察和分析,写出了著名的《古代社会》,成为研究远古人类生活状况的权威。[概念理解] “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也称为“火耕”。是在砍伐树木和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以起松土和增加肥力的作用,然后用极端简陋的木器、石器耕种的耕作方法。这是原始农业曾经长期采用的生产方式,代表的是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例1]下面是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难点突破】 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3、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导入2:打出十二生肖的图片,(设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设问):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的起源 1.“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ěi sì),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黄河流域—种植粟(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麦 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