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期教学目标与措施

近期教学目标与措施

近期教学目标与措施
近期教学目标与措施

近期教学目标与措施

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永恒话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最近几年,我们要以“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不断突出精致管理。我们要抓管理、促质量,抓重点、促一般,充实我校的教育内涵和品质。

为了提高,我校今年特制定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千秋伟业,并非能一蹴而就。近阶段,我们力求在公平、公正、无私的环境下清晰明朗的开展工作。我们继续以学生发展为本,适时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评估和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我们采取了相应措施,与全体师生共同建构﹑共同创造﹑共同生成了新课程,创造一流的学。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引领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一线教学需求。要认真、严密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和毕业年级月考工作。要做好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发放和管理工作。继续开展重点年级素质教育调研活动,从中肯定成绩,发现不足,反思调整。再度加强教导处的常务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精致化、科学化,以点带面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要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课标的具体要求为依据,着力改进教学方法,克服困难,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预设,使教学设计更趋合理,更符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为学生安排足够的自学、自悟的时间和空间,使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释放出人性智慧的光芒。抓好教学“六认真”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组织重温教学常规,落实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制度,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情和学情,并及时将评价情况反馈给教师,督促其改进工作。迈开考试、考查、奖励制度改革的步子。增强教师的质量责任制意识。

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管理力度。教研活动重在正常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要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做到有计划、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每次活动做到定主题、定主讲、定时间、定地点,内容要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同时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力求形成特色。

要关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作为我们教导处中心工作来抓。

1.课堂上教师能抓住重点、难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还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倡“堂堂清、天天清、单元清”,夯实基础。加大随堂听课力度,校领导除了积极组织参加教科研活动,听取教师的各类公开课外,听课后要及时与上课者交流、反馈信息,认真评课、指导。

2.重视特殊学生的辅导,加大辅导过程的管理力度。努力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发展得更快,提高学科竞赛的质量。重视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重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工作,健全档案,制订辅优补差计划,提出转变措施,定期进行动态分析,切实做好转化工作。特别要重视对思想上后进生的法制与规范教育。

3.建立质量监控制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将根据调查考试情况每月都将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部分班级进行跟踪监控。

4.组织各类竞赛。一要认真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二要积极做好校内各类竞赛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定工作,以此让学生展示才华,丰富校园生活。通过竞赛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最后,要强化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良好的管理体制和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抓好队伍建设是我们今后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

1.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竞赛活动,不断锤炼教学技能,促使他们更快地脱颖而出。

2.突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梯队,积极推荐相关教师参加上级骨干教师考评。“架梯子,压担子,搭台子”,在外出学习、取经的机会上向优秀教师倾斜。使更多人尽快成长为校、区、县的课改带头人。

3.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专题研究,力争人人定课题,时时、处处皆研究,使教学、教育更趋理性、更趋科学,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下学年工作思路:

1.严抓教学常规检查,落实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加强教研、备课、听课、评课、作业、辅导的检查管理。

2.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以素质教育为契机,推进教师队伍的向前发展。

3.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深化主题教研。

4.狠抓学困生,倡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

5.要克服困难,教师要自制教具,力求最佳课堂效果。

6.要求科任教师以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方案,培优辅差,力争一流的教学成绩。

教务处2011年12月4日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在认知程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做预期之前应该作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真实需要的评估要符合实际。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它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应该是什么,不同教师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有在应付领导检查教案或参与比赛时才会贴上教学目标。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多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遵循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教学活动无非三个基本步骤,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吗?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因此,设定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我们首先要明确,测量与评价不是一回事。某生考试得了59分,这属于测量。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该表扬还是该批评,这就进入评价的范畴。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以下,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之上,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以评价却难以测量。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关于民主的知识,但关于民主的知识和对民主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对历史上的民主了解很多,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赞同民主制度与理念。相反,一个人不识字,对历史上的民主缺乏了解,他却很有可能支持民主制度与理念。因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是有难度的,一般不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行为教育,而非认知教育,不能用认识教育的方法去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教学目标的标准 1.要把目标描述清楚,不能模棱两可。 教学目标要清晰,讲课教师要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前把知识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通过这接可的学习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让同学对照目标一个一个解决.如:线段大小的比较.(连接课件) 2.课时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做到起点要准,落点要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们的学生两极分化很严重,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方法的运用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月考后对同学对数学课堂有什么要求时,50%的同学希望我能讲的慢点,对有写问题的讲解过快,听并不懂,而有30%的同学提到要提高课堂容量,讲一些难点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如勾股定理,(连接课件)( ),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3.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情境、标准的表述要明确,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尽量具有可测量性、可操作性。 4.完整,课时教学目标能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出发,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领域的要求进行科学整合与选择,利于学生和谐、 主动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的精神生产活动。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课程目标即要包括知识目标,也要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数学课堂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在制定目标是要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内,如(等腰三角形)(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5.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连接同位角课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要让学生亲历知识与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重在给予学生学习策

小学1——6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小学1-6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母和音节。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会写汉字500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用铅笔写楷书。 (4)建立词的概念。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知道近义词、反义词。 (5)建立句子概念,知道词和句子的区别。 (6)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知道这些常用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及书写规范。(二)教学内容 1.拼音 (1)认读汉语拼音字母。 ○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认识四声符号,掌握四声的读法,初步掌握轻声读法。 ○3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小写、大写字母。 ○4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学会拼读。 ○1正确熟练拼读音节。 ○2读准儿化音。 (3)正确书写拼音。 ○1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2正确书写音节。 2.识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认识800个常用汉字。 (2)汉字基本知识。 ○1认识汉字的常见笔画(7种)。 ○2认识汉字的常见偏旁部首(20种)。 ○3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法(象形、形声)。 ○4认识并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 ○5知道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学过的多音字。 (3)识字方法。 ○1运用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知识认识生字。 ○2运用汉字构字法认识生字。 ○3在生活中认识生字。 (4)查字典。 ○1认识《新华字典》。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运用字典识字。 3.写字

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

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怎样制定和陈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1.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那种把语文教学目标分割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贴标签式的表述法,人为地将三维目标进行分割,会对语文教学造成严重的伤害。 2.细化课时目标。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在一定的学段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上一级目标制约下一级目标,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只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调控生成目标。 目标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就应实施控制,将教学活动规定在目标所界定的范围内,教师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信息反馈,并根据目标修正教学。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及时灵活地生成新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两者的含义不同。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课程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和要求,专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通过一个特定教学过程(如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通常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2)两者的指导对象不同。 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的建设,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教学过程。 (3)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如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局、委、办等)、课程指导机构(如各教育厅、局、委、办下属的教研室)、师资培训基地(如师范院校的对口专业)、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

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4)两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则相当具体、相当微观。 (5)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具有导向作用。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订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门课程在某学期、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教学目标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的。 在看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两者的密切联系: (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导向。 例如,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包括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内容,而且有与科学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还特别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过程以及基本方法。科学教师在确定每学期、每堂课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注意体现课程宗旨。 (2)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以课程内容来支撑,不可能脱离课程而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1.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认的字必须能正确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必须写对写好会用。教师可以通过把能认识的字(或会写的字)组成词语来认(写),所以,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这就能组成7500个词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强调整体识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在写字教学中,主笔画和字的结构要指导到位。每节课都要花几分钟写字。教师要通过学新温故,要通过比较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要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识字,每周用一节课交流识字成果。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低年级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的读,而不是有感情的读。读正确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怎样读正确?要做到以下三点:每个字都能读准,特别是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不多字少字,不颠倒重复,读准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和句 一、二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 来源:作者:zj[字体:大中小] 09:55:08]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 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

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王晓虹(2013、7、2) 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流行一句很时髦的话,那就是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就我理解,我认为效率就是指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在一堂课中,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那么这堂课的效率就高。反之课堂效率就低。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备课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不会完全按照这三个目标,去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基本都是参照教参或是教案上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班的学生实际进行小小的更改。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1、会认哪些生字,会写哪几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哪几段。3、理解课文中哪词的意思 4、懂得课文的道理,感受祖国的美丽,培养爱国的思想感情等等。当然这些教学目标,

我们不需要也没必要在一堂课中全都设计进去。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教学目标。比如低年级的识字课,我们可以确定认生字,写生字为主。像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我们可以以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为主。像写得比较优美的写景的课文,我们可以以积累词语,背诵优美句段为主。总之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就不同。 二、教学重点要突出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学目标多,课堂容量大。教学内容无主次、详略、难易之分,把握不住教学内容的精华和要点,在教学时,对安排的教学内容往往平均用力,力求做到面面俱到,认为只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了就行了。其实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教学重点模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要能够突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同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就像国画中的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我想如果在教学时能够做到疏密结合,疏密有致,就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时间分配要合理。 我们的课堂一节课有40分钟,但一个学生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正是因为对教学目标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模糊不清,才使得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出现偏差,导致阅读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最终“费时多而收效甚微”。针对当前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与改进。 (一)如何制订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目标,体现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力求恰当、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首先,要依据课程目标。近期,国内许多语文教学专家纷纷呼吁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内容”转到教“课程内容”,也就是“课程目标”。老师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直扑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一直在课文中来回打转,总觉得掌声的含义该体会,小英的忧郁也应该感悟,在内容分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最终把主要目标定位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的一项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具体到这节课,就是: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其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教学目标是是比课标目标更下位、更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表述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课程目标。比如:一开始,殷老师制订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越位

的目标。高旗老师建议降低目标,用课程目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表述。专家认为,这样照搬课程目标,还不够明确。根据学生基础,我们把目标调整为“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这样就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了。大家看目标的陈述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用关键词语,行为动词——补充,行为程度——完整。大家可以仔细琢磨语文课标中的学段目标,都是从学生角度表述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目标。像“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等,从教师角度表述,要改进。行为主体在表述的时候也可以省略。 第三,要适合学生基础。目标定位要准,不越位。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反复推敲目标的高、低、难、易。上面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不再例举了。 第四,目标要少,不贪多。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比如朗读教学的目标,从开始的“有感情朗读地课文”,调整为“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变得少而精,就容易实现了。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建设书香校园为目的,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 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要注意到拓宽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5、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最好伙伴,最佳启迪者和组织者。 6、“作文”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三、阅读教学的管理 抓好阅读教学的管理。具体地组织好阅读教学,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删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做好“学生阅读情况记录”。

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 1、为自己指定一份“本学期阅读计划”(可在家长和老师帮助指导下完成制定任务。) 2、给集体提供阅读资料,可以提出一到两个阅读题目。做到共享阅读资料。 3、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阅读主题交流、阅读质量测试等各项活动。 四、阅读要求 关于阅读速度: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关于阅读内容: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如童话、儿歌、寓言、故事;要阅读一些数学读物;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和有关的图文读物。),也可以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提倡星期一、三、五为课内阅读,二、四为课外阅读。 在25分钟的阅读时间里,文学类,自然社会学科类各占五分之三、五分之二。 关于阅读组织形式:组织好四人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关于阅读测试:每学期进行两次。按《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进行测试。原则上要做到“量大难度低”。让学生学会和适应快速阅读。阅读资料可向全体学生征集,阅读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以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测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 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原则; 了解当代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确定课程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课程目标有助于指明课程编制工作的方向,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并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只有解决了课程目标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教的问题,才能解决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即课程内容问题。因此,怎样确定课程目标,怎样选择课程内容,这是课程论和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目标 (一)涵义 课程目标是指那些人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博比特)。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是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反映。每一门课程既具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又具有具体化的学段目标。 相关概念: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 宗旨、目的、目标具有内在的联系,从宗旨到目的再到目标是一个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过程,越来越具体。在教育系统中,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宗旨是指最终的价值追求,具有较强的理想色彩,一般体现为宏观的理念。教育宗旨常以教育方针的形式贯彻、落实。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规格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不同时期对教育方针的表述不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教育理论界,教育宗旨往往表现为对教育目的的研究。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总要求,它规定了人的质量规格和基本素质。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思想。 确定了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就可制定一定的教育目标。目的一般体现长期的价值标准,关注总体任务;目标一般体现短期的价值标准,关注具体任务。教育目标一般是指培养目标,即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在教育方针或办学宗旨、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和学生年龄、文化知识水平而提出的。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是达到课程目标的手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总之,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层次,对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起着统帅、支配、制约的作用。教学目标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如何把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是课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课程目标是一定

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 落实 摘要: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体现三维目标、总体目标,而且要感知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同时要立足校情、学情,制定准确的课时目标。在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感悟、创设情境,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还要处理好计划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制定;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8-0035-03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指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小学第二学段就是三、四年级,是小学教育中承前启后的学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发展阶段。因此,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应该是科学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三维教学目标”。 如何科学、有效的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整合三维目标,总体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过程与方法”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对学与教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动力系统,是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行,促进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在教学中,三维目标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文化主题单元”构建的,每册由六个单元主题组成,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文化主题,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如果教师能够通读教材文本,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把握单元课文、阅读链接、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习作等板块间的联系,那么制定教学目标就不会走样、走味了。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的足迹”为主题,既收录了古诗词、现代诗歌《快乐的足球赛》,还介绍了文学大家茅盾的《天窗》。不仅写了中国孩子做《芦叶船》的快乐,还写了德国《女孩儿乌塔》的故事。阅读链接安排了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发表时间:2011-03-30T15:17:24.4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田维斌 [导读] 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运用成功教育原理创造一些风险不大但成功率较高的环境,让他们参加竞争。 田维斌江苏省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222212 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有11条之多,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为了高质量完成这些任务,我个人认为必须把如下五方面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改革必须重视怎样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法和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具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示范、学习过程的指点、学习规律的揭示、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法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愿;在学法的总结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在学法的评价上,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感受;在学法的创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才能。 二、阅读教学要渗透整体意识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为训练而训练,或进行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的内容分析、思想教育,而应使语言文字训练与提高整体素质水乳交融,熔为一炉。把训练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交织在一起,一练多用,一练多能,步步深化,整体提高。 三、阅读教学要强调因材施教 主要反应在四个方面: 1、教学目标要分层。 每节课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其中有一项教学目标是用“意外”造句,我根据本班学生认知实际,设置下限目标为:用课文中的内容写有“意外”的句子;上限目标为:自己创设情景,写有意外的句子。这样做既明确了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又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望,向更高目标攀登的需要。 2、课堂提问要分档。 例如:在学习《菩萨兵》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藏民们说的话“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朱总司令说了些什么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②朱总司令和红军干了些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③藏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会说些什么?④后来,藏胞们认为红军是什么人?第①②题可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第③④题可让优等生回答,让中等偏下的学生有所启发,后再让其回答。这样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收获,全体得到提高。 3、作业设计要分类。 如在教学《少年王勃》这一课时,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我设置成三道不同层次的作业题:①画出课文中描写这句诗意思的句子,找出来说一说;②谁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说说你了解的诗意;③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诗句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任选一题来做,学生便有各自的收获。 4、评价反馈要分度。 对学生的回答、作业等进行分度评价,即对优生和中等偏下的学生不按一个标准。对学困生适当放松些,对优生评价适当严一些。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对中等偏下的学生要松一些,对优生紧一些。对中等偏下的学生做错的作业,暂不打分,等他们弄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使中等偏下的学生在反馈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内部动力、自我功效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四、阅读教学营造竞争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一可结合有关课文有机进行拼搏进取顽强意志、公正竞争等方面教育,二可开展各种阅读竞赛活动。教师要利用教材因素创设竞争环境,激发学生战胜或超过对方的激情,教给学生正确的竞争方法等。像词语接龙比赛、朗读比赛、辨认比赛、看谁记得快比赛、看谁想得妙比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的耐错能力,树立敢于竞争的信心。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运用成功教育原理创造一些风险不大但成功率较高的环境,让他们参加竞争。对于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顽强拼搏中获得。 五、阅读教学强化自主意识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 一可促趣引导参与。教师利用巧妙的提问,或设置悬念,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如学习《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提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意思,我让学生读课文,结合以往看的《西游记》等动画的经验,来体会两个词语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就是在雾中飞,好像神仙一样;有的学生说就是在天上飞,像仙女一样。总之学生各抒己见,非常热烈。这样的词语学生感兴趣、乐参与。 二可质疑问难引导参与。“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大胆质疑问难,全体参与学习,培养自主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创新。如在学习《花瓣飘香》这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小女孩摘人家的花,为什么还说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呢?我让学生明白到小女孩摘花瓣是由于爱妈妈,舍不得摘整朵花是由于爱花,怕自己自私的一摘影响了别人的观赏,从而又反映了小女孩美好善良的品德。这样的质疑问难学生完全处于主体地位。 三是大胆放手引导参与。“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如有些线索比较明晰、内容比较简单的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等,我们

阅读课教学目标

快乐阅读放飞梦想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阅读课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夏洛的网》一书的兴趣。 2、以阅读《夏洛的网》为例,渗透阅读整本书的一些方法; 3、初步感知夏洛与威尔伯之间真挚的友情,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故事不是目的,还应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阅读氛围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只要你爱读书,不需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也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新奇故事,不需要拥有机器猫的时光隧道机也可以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今天的这节阅读课,老师选择了一本好书,想和大家共同阅读。让我们大声读出这本书的题目《夏洛的网》。 2、了解作者怀特及其创作的作品角色。 读一本好书,首先得记住作者的名字,这也是对他劳动成果的尊重。 E·B·怀特(1899—1985),美国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三部童话,最受欢迎的是《夏洛的网》,除此之外,还有两部——(出示封面)《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这三本书号称二十世纪拥有读者最多的童话书。 二、渗透方法,了解封面、人物表与梗概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赶快来揭开这本书的神秘面纱吧?

(一)、指导看封面 1、拿到一本书,不要急着翻里面的内容看,我们首先要看的是什么?(封面) 是的,封面好似书的眼睛,所以阅读一本书,我们最初是应当从封面开始的。 2、我想这个封面上最显眼的莫过于这本书的书名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的题目吧!猜猜,谁会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呢? 3、小结:夏洛就是一只蜘蛛,这是一个有关蜘蛛和小猪的故事。小猪的名字叫威尔伯。 (二)、学读“人物表” 1、老师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记不清里面的人物,经常张冠李戴,后来发现记人物原来有秘决,你知道吗? (书的前面有人物表) 2、这个故事比较长,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先记一记人物名字。我用了这种方法,在读第二遍时,思路清晰了很多。请你来看看这张人物表,看谁眼睛最尖还能发现其他的秘密。 作者为什么要加粗呢?(因为这三个是最主要的人物。) (三)、了解故事梗概 1、了解简介的位置。 我们如何能够用最短的时间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呢?你有好办法吗? (封底,前言)

课堂目标与课程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课堂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以便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 每门具体的学科目标都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具体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块、三种类型。不是要在原来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就像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的,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不是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新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注重的是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我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然而现代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传统学习

方式强调接受,建立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

丧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四、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在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解读

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解读 贺兰县回民小学司彩霞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的一门教学,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往往是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发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学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今天,我就个人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还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一、阅读和阅读教学 (一)阅读 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和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有很大区别的。(1)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在意义目的上,在要求和任务上,在方法过程上,在价值取向上,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和规律。(2)阅读教学中的阅读,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新课标强调: 强调1: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强调2: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强调3:阅读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强调4:阅读教学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强调5: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二、新课标各学段的阅读目标和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目标和内容: 1、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