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蜗牛与蚯蚓 粤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蜗牛与蚯蚓 粤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蜗牛与蚯蚓 粤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蜗牛与蚯蚓 粤

第四课蜗牛与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例外。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密、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损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对蚯蚓的细密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

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第1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损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第2页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节制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例外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例外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教学反思:

第3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 大象版

第二课《蚯蚓的房前屋后》 教学目标: 1.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2.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3.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谈话引入“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们要边玩边观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师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二、探究活动。 1.认识三类土壤。 放手让学生玩15至20分钟以后,让他们根据亲身体验集体交流“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三类土壤及其特点。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趣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玩土壤,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2.观察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 (1)课前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沙。上课时,教师启发谈话“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参与研究活动,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3)学生围绕“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收获。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由于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本课我们设计了“奇石展览会”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石头,发现出更多岩石的秘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

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4、蚯蚓》教学设计 六拨子小学李德春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概述: 本单元共有《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由于学生易与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安排了学生对周围的生物进行研究。通过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多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认识。 2、本课概述: 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而不在于多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 二、教材分析:蚯蚓只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二个蚯蚓,供课堂应用。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

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研究蚯蚓的习性。 3、能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能力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完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蚯蚓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蚯蚓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 册教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教案 教科版

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

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蚯蚓 精品教案

蚯蚓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蚯蚓、直尺、放大镜、绳子等 活动2:蚯蚓与环境的实验装置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呀? 学生回答。(喜欢)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寻找了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有蚯蚓、蚂蚁等等,大家想不想对他们进行观察呀? 学生回答。(想) 教师:好,下面我们就选择一种小动物对他们进行观察。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蚯蚓 1.观察蚯蚓 教师:大家看看老师的培养皿里放的是什么? 老师向全班展示培养皿里的小生物。 学生回答。(蚯蚓) 教师:(老师拿出蚯蚓)蚯蚓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那大家敢不敢捉蚯蚓呀?谁敢来亲手捉捉蚯蚓? 学生踊跃举手,来捉蚯蚓。 教师让学生甲捉蚯蚓。 教师:蚯蚓的外形有许多相似的体节,请你观察一下它身上有哪些器官? 学生甲观察蚯蚓,并回答(蚯蚓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 教师:下面前后桌讨论一下,你想怎么观察蚯蚓呢?你想观察蚯蚓的哪些特征呀?前提是不要伤害蚯蚓,看哪一组研究的方法最多! 学生:我们想研究蚯蚓的头部,用放大镜观察。 学生:我们想研究蚯蚓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用放大镜观察。 学生:我们小组想研究不同的蚯蚓它身上的节数一样吗?同一只蚯蚓伸长时的长度和缩短时

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4、蚯蚓》教学设计 六拨子小学李德春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概述: 本单元共有《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由于学生易与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安排了学生对周围的生物进行研究。通过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多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认识。 2、本课概述: 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而不在于多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 二、教材分析:蚯蚓只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二个蚯蚓,供课堂应用。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

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研究蚯蚓的习性。 3、能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能力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完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