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五校(许昌高中+襄城高中+许昌县三中+长葛一高+禹州三高)2014-2015学年度上期第一次联考高一生物
- 格式:docx
- 大小:221.26 KB
- 文档页数:12
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高中、襄城高中、长葛一中三校联考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2.“钴酞菁(直径为1.5×10﹣9 m)”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钴酞菁”分子恢复了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可在磁场作用下送到病灶处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①吸收氨气制氨水(已知氨气极易溶解于水)B.②制取少量蒸馏水C.③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D.④配制200mL 0.10 mol•L﹣1盐酸4.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A.还原剂B.氧化剂C.氧化产物D.还原产物5.下列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100mL 0.10 mol•L﹣1NaCl溶液B.10mL 0.10 mol•L﹣1AlCl3溶液C.100mL 0.5 mol•L﹣1KClO3溶液D.10mL 0.2mol•L﹣1MgCl2溶液6.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 B.C.D.7.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要求KCl、K2SO4、NH4Cl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若用696g K2SO4配成1L营养液,关于该营养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需KCl和NH4Cl的质量分别为:74.5g和428gB.所配营养液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 mol/LC.若用1000mL的容量瓶配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营养液浓度偏低D.所用的容量瓶除检查是否漏水外,容量瓶要保持干燥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强碱性溶液中:Na+、HCO3﹣、SO32﹣、K+B.含大量Ca2+的溶液:Cl﹣、Na+、CO32﹣、NO32﹣C.pH>7的溶液中:Mg2+、Br﹣、K+、Al3+D.加入Fe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Mg2+、SO42﹣、K+9.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A.B.C.D.10.同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A.MnO2+4HCl(浓)MnCl2+2H2O+Cl2↑B.3Br2+6KOH===5KBr+KBrO3+3H2OC.2KNO32KNO2+O2↑D.NH4NO3N2O↑+2H2O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①CO32﹣+2H+===CO2↑+H2O②Ba2++2OH﹣+2H++SO42﹣===BaSO4↓+2H2O③Ag++Cl﹣===AgCl↓④Fe+Cu2+===Fe2++Cu.A.①③B.②④C.②③D.没有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均可表示为:OH﹣+H+===H2OB.碳酸氢钠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13.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铁制菜刀生锈B.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C.铜制饰品上出现绿色斑点[Cu2(OH)2CO3]D.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可抗氧化和防衰老,多吃水果好14.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S和KNO3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lN2需转移6mol电子C.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D.反应中的C若用石墨代替,石墨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15.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 ﹣,③2Fe3++2I﹣===2Fe2++I.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铁元素在反应①和③中均被氧化B.反应②中当有1 mol 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C.氧化性强弱顺序:Cl2>Br2>I2>Fe3+D.还原性强弱顺序:I﹣>Br﹣>Fe2+>Cl﹣16.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 mol的XO4﹣还原,Na2SO3被氧化为Na2SO4,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B.物质失去电子数目越多,还原性越强C.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置换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18.M2O7x﹣离子和S 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M2O7x﹣+3S2﹣+14H+=2M3++3S↓+7H2O,则M2O7x﹣离子中M的化合价是()A.+2 B.+3 C.+4 D.+619.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 CH4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g硫化氢④0.2mol 氨气.四种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大小顺序为()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20.X、Y、Z、W均为含氮元素的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换关系(未配平,反应全是氧化还原反应):(1)X→Y+O2;(2)Z+Y→H2O+W (3)Y+SO2→Z+SO3则这四种化合物中氮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ZW Y X B.XYW Z C.YWZX D.ZWXY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21.按要求写出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CO中少量的CO2气;(3)用稀硫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22.以下8种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CaO ②H2O ③胆矾④CaCO3⑤H2SO4⑥氨水⑦酒精⑧Cu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1)属于电解质的是(2)属于盐的是(3)属于氧化物的是(4)属于非电解质的是.23.(12分)(2015秋•长葛市校级期中)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Fe2(SO4)3、Na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它们,做了以下实验: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②往此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足量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对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用向滤液中滴加溶液的方法来检验.(以上空格均填写化学式)(2)写出步骤③中的离子方程式:(3)硫酸铁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24.(10分)(2015秋•长葛市校级期中)在反应:3Cu+□HNO3(稀)===3Cu(NO3)2+2NO↑+4H2O 中,请填写□中的数字是.若有19.2g铜被氧化,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mol,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mo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用单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5.反应H2S+H2SO4(浓)===S↓+SO2↑+H2O中,氧化产物是(填化学式)反应6NO2+8NH3===7N2+12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考点】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试剂.【分析】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解答】解:因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馏;因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即过滤;因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即分液或萃取;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发,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分液或萃取、蒸发,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分离的原理和仪器,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2.“钴酞菁(直径为1.5×10﹣9 m)”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钴酞菁”分子恢复了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可在磁场作用下送到病灶处【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等性质.【解答】解:A.“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 正确;B.“钴酞菁”分子是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C.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恢复了磁性,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故C正确;D.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性物质有力的作用,可在磁场作用下送到病灶处,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即微粒直径大小和胶体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解题.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①吸收氨气制氨水(已知氨气极易溶解于水)B.②制取少量蒸馏水C.③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D.④配制200mL 0.10 mol•L﹣1盐酸【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氨气极易溶于水;B.蒸馏可得到蒸馏水;C.胶头滴管不能插入试管内;D.配制200mL溶液应用200mL容量瓶.【解答】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漏斗口应用液面相平,故A错误;B.水易挥发,蒸馏可得到蒸馏水,故B正确;C.胶头滴管不能插入试管内,应悬于试管上方,故C错误;D.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配制200mL溶液应用200mL容量瓶,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气体收集、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离子检验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4.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A.还原剂B.氧化剂C.氧化产物D.还原产物【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物质为还原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失去电子,则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的信息及失去电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100mL 0.10 mol•L﹣1NaCl溶液B.10mL 0.10 mol•L﹣1AlCl3溶液C.100mL 0.5 mol•L﹣1KClO3溶液D.10mL 0.2mol•L﹣1MgCl2溶液【考点】物质的量浓度.【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溶液中C(C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解答】解:A.100mL 0.10 mol•L﹣1NaCl溶液中C(Cl﹣)=C(NaCl)=0.1mol/L,故A错误;B.10mL 0.10 mol•L﹣1AlCl3溶液中C(Cl﹣)=3C(AlCl3)=0.1mol/L×3=0.3mol/L,故B错误;C.氯酸钾中不含氯离子,所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故C错误;D.10mL 0.2mol•L﹣1MgCl2溶液中C(Cl﹣)=2C(MgCl2)=0.2mol/L×2=0.4mol/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根据溶液中C(C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来解答即可.6.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 B.C.D.【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混合物和纯净物;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理解物质分类标准,依据分散系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B.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分类,吸热放热反应依据反应能量变化分类,分类方法不同;C.钾盐钠盐是根据盐中所含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依据盐中所含阴离子进行分类,二者交叉;D.混合物、单质、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四个不同概念;【解答】解:A.气溶胶包含在胶体中,故A错误;B.吸热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钾盐和钠盐可以是碳酸盐,碳酸盐也可以是钠盐钾盐,故C错误;D.混合物、单质、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四个不同概念,图中关系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胶体和分散系,反应类型、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7.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要求KCl、K2SO4、NH4Cl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若用696g K2SO4配成1L营养液,关于该营养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需KCl和NH4Cl的质量分别为:74.5g和428gB.所配营养液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 mol/LC.若用1000mL的容量瓶配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营养液浓度偏低D.所用的容量瓶除检查是否漏水外,容量瓶要保持干燥【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溶液浓度的计算.【分析】696g K2SO4的物质的量==4mol,KCl、K2SO4和NH4Cl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则n(KCl)=1mol,n(NH4Cl)=8mol.A.再根据m=nM计算KCl和NH4Cl的质量;B.溶液中n(K+)=n(KCl)+2n(K2SO4),再根据c=计算K+的物质的量浓度;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所配溶液体积偏小,再根据c=判断;D.由于需要加水进行定容,容量瓶不干燥多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解答】解:696g K2SO4的物质的量==4mol,KCl、K2SO4和NH4Cl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则n(KCl)=1mol,n(NH4Cl)=8mol.A.则m(KCl)=1mol×74.5g/mol=74.5g,m(NH4Cl)=8mol×53.5g/mol=428g,故A正确;B.溶液中n(K+)=n(KCl)+2n(K2SO4)=9mol,则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mol/L,故B错误;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根据c=可知,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C错误;D.所用的容量瓶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由于需要加水进行定容,容量瓶不干燥多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强碱性溶液中:Na+、HCO3﹣、SO32﹣、K+B.含大量Ca2+的溶液:Cl﹣、Na+、CO32﹣、NO32﹣C.pH>7的溶液中:Mg2+、Br﹣、K+、Al3+D.加入Fe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Mg2+、SO42﹣、K+【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与O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与Ca2+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pH>7的溶液呈碱性,与O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加入Fe能放出H2的溶液呈酸性.【解答】解:A.HCO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CO32﹣与Ca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pH>7的溶液呈碱性,Mg2+、Al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加入Fe能放出H2的溶液呈酸性,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9.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A.B.C.D.【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失去多少电子化合价就升高几价,得到多少电子化合价就降低几价,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解答】解:A.Mn元素化合价降低2价,应该是得到电子,氯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应该是失去电子,故A错误;B.S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总共降低4价,得到4个电子,S元素从0价升高为+4价,总升高4价,共失去4个电子,得失电子守恒,故B正确;C.根据化合价不能交叉的原则,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从+5价降到0价,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从﹣1价升高到0价,转移电子数是5mol,即,故C错误;D.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箭头应该是从O指向Cl,故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难度中等,根据判断准化合价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子数目.10.同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A.MnO2+4HCl(浓)MnCl2+2H2O+Cl2↑B.3Br2+6KOH===5KBr+KBrO3+3H2OC.2KNO32KNO2+O2↑D.NH4NO3N2O↑+2H2O【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则反应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歧化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A不选;B.只有Br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故B选;C.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C不选;D.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但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1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1价,不符合题意,为归中反应,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歧化反应、归中反应的考查,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①CO32﹣+2H+===CO2↑+H2O②Ba2++2OH﹣+2H++SO42﹣===BaSO4↓+2H2O③Ag++Cl﹣===AgCl↓④Fe+Cu2+===Fe2++Cu.A.①③B.②④C.②③D.没有【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①CO32﹣+2H+===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可溶性盐;②Ba2++2OH﹣+2H++SO42﹣===BaSO4↓+2H2O,可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或者氢氧化钡与可溶性硫酸氢盐;③Ag++Cl﹣===AgCl↓,表示硝酸银与盐酸或者可溶性氯化物反应;④Fe+Cu2+===Fe2++Cu,表示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解答】解:①CO32﹣+2H+===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可溶性盐,能够表示一类反应,故不选;②Ba2++2OH﹣+2H++SO42﹣===BaSO4↓+2H2O,可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或者氢氧化钡与硫酸氢钠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故不选;③Ag++Cl﹣===AgCl↓,表示硝酸银与盐酸或者可溶性氯化物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故不选;④Fe+Cu2+===Fe2++Cu,表示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能够表示一类反应,故不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均可表示为:OH﹣+H+===H2OB.碳酸氢钠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H++OH﹣===H2O只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B.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离子个数配比不符合物质结构;D.电荷不守恒.【解答】解:A.H++OH﹣===H2O只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硫酸和氢氧化钡之间的反应:2H++SO42﹣+Ba2++2OH﹣===BaSO4↓+2H2O,不能用H++OH﹣===H2O 表示,故A错误;B.碳酸氢钠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HCO3﹣+OH﹣===CO32﹣+H2O,故B正确;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2H++SO42﹣+Ba2++2OH﹣===BaSO4↓+2H2O,故C错误;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方程式:Cu+2Ag+===2Ag+Cu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反应必须遵循客观事实、遵循原子个数、电荷数守恒规律,题目难度不大.13.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铁制菜刀生锈B.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C.铜制饰品上出现绿色斑点[Cu2(OH)2CO3]D.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可抗氧化和防衰老,多吃水果好【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发生的反应中,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生锈时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潮解为物理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B选;C.现绿色斑点,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 不选;D.维生素C可抗氧化和防衰老,利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14.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S和KNO3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lN2需转移6mol电子C.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D.反应中的C若用石墨代替,石墨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S+2KNO3+3C===K2S+N2↑+3CO2↑中,S、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S、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上述反应中,S和KNO3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故A正确;B.每生成1 mollN2,由反应可知3molC反应,由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转移3mol×(4﹣0)=12mol电子,故B错误;C.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故C错误;D.石墨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5.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 ﹣,③2Fe3++2I﹣===2Fe2++I.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铁元素在反应①和③中均被氧化B.反应②中当有1 mol 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C.氧化性强弱顺序:Cl2>Br2>I2>Fe3+D.还原性强弱顺序:I﹣>Br﹣>Fe2+>Cl﹣【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①2Fe2++Br2===2Fe3++2Br﹣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②2Br﹣+Cl2===Br2+2Cl﹣中,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③2Fe3++2I﹣===2Fe2++I2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来解答.【解答】解:A.Fe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故A错误;B.反应②中当有1 mol Cl2被还原时,由电子守恒可知,有2 mol Br﹣被氧化,故B正确;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为Cl2>Br2>Fe3+>I2,故C错误;D.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为I﹣>Fe2+>Br﹣>Cl﹣,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中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6.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 mol的XO4﹣还原,Na2SO3被氧化为Na2SO4,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该反应中Na2SO3为还原剂,SO32﹣中的S被氧化,变为SO42﹣,XO4﹣为氧化剂,其中X元素化合价降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计算.【解答】解:该反应中Na2SO3为还原剂,SO32﹣中的S被氧化,变为SO42﹣,化合价从+4升到+6价失电子数=0.1mol/L×0.03L×2=0.006mol,XO4﹣为氧化剂,其中X元素化合价降低,开始为+7价,得失电子守恒得电子数=3,可见X元素化合价变化为3,即从+7价降到+4价.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思想的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B.物质失去电子数目越多,还原性越强C.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置换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A.Cl在+7价时其氧化性不如+1价;B.失去电子数目越容易而不是越多,还原性越强;C.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得到游离态单质,也可以降低得到游离态单质;D.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解答】解:A.高氯酸中的氯+7价,不如次氯酸中+1价的氯氧化性强,故A错误;B.失去电子数目越容易而不是越多,还原性越强,故B错误;C.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得到游离态单质,如非金属单质的生成,实验室制氯气;也可以降低得到游离态单质,如金属单质制备,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故C错误;D.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肯定有化合价变化,则一定有电子转移,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分析和概念应用,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分析判断,题目较简单.18.M2O7x﹣离子和S 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M2O7x﹣+3S2﹣+14H+=2M3++3S↓+7H2O,则M2O7x﹣离子中M的化合价是()A.+2 B.+3 C.+4 D.+6【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M2O7x﹣+3S2﹣+14H+===2M3++3S↓+7H2O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M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利用电子守恒计算.【解答】解:M2O7x﹣+3S2﹣+14H+===2M3++3S↓+7H2O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M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设M2O7x﹣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n,由电子守恒可知,2×(n﹣3)=3×[0﹣(﹣2)],解得n=+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电子守恒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9.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 CH4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g硫化氢④0.2mol 氨气.四种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大小顺序为()。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个数是( )A. 6B. 7C. 8D. 92. 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定义域是(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A. 是奇函数,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上是减函数B. 是偶函数,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上是减函数C. 是奇函数,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上是增函数D. 是偶函数,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上是增函数4. 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 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 已知集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取值范围是(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 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值域是(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 已知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等于(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 若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一定有(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许昌高中、襄城高中、长葛一高、禹州三高)联考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1.已知利用某些有机物之间的转代可贮存太阳能,如降冰片二烯(NBD)经太阳光照射转化成四环烷(Q)的反应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Q的能量高于NBDB.NBD和Q的分子式不同C.Q的一氯代物只有3种D.NBD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芳香烃2.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生素作用的药物“芬必得”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它属于()①芳香族化合物②脂肪族化合物③有机羧酸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⑤芳香烃.A.③⑤B.②③C.①③D.①④3.下列各组中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①由苯制环己烷;由乙烯制溴乙烷②乙烯使溴水褪色;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③由乙烯制聚乙烯;由2﹣溴丙烷制丙烯④由苯制硝基苯;由苯制溴苯.A.只有②③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③D.只有①④4.某共价化合物含C、H、N 3种元素,已知其分子内的4个氮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结构,且每2个氮原子之间都有1个碳原子,分子中无C﹣C、C═C、C≡C键,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C6H12N4B.C4H8N4C.C6H10N4D.C6H8N4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2﹣乙基丙烷B.CH3CH2CH2OH 1﹣丁醇C.2﹣氯﹣2﹣甲基丙烷D.2﹣甲基﹣2﹣丙烯6.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B.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苯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是由于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使侧链和苯环均易被氧化B.等质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乙烷消耗的氧气最多C.间二溴苯仅有一种空间结构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D.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8.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可以是()A.1到4 B.2或3 C.只有4 D.1或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30g乙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 AB.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 AC.1mol甲基含10 N A个电子D.标况下,22.4L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6N A10.某烷烃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的只有两种结构,则含有相同碳原子数且主链上也有4个碳原子的烯烃(只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有()A.2种B.3种C.4种D.5种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CF2Cl2、C3H8、C2H4、C2H2均只对应一种化合物B.1mol C4H m O完全燃烧,最多消耗O26mol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氯甲苯或4﹣氯甲苯D.分子式为C10H14,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一元取代苯共有3种1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5mol CO2和3.6g H2O,下列关于该混合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乙烯B.一定没有乙烯 C.一定有甲烷D.可能有乙烷13.卤代烃(CH3)2C═CHCl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加聚反应.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 B.只有③⑥不能发生C.只有①⑦不能发生D.只有②⑥不能发生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酚和苯都能和溴水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B.醇属于烃的衍生物,饱和一元醇的组成符合C n H2n OC.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出碘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溶液变浑浊,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16.山萘酚(Kaempferol)结构如图所示,且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茶叶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及保护肝细胞等作用.有关山萘酚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式中含有2个苯环和羟基、醚键、羧基、碳碳双键B.可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C.可与NaOH反应,不能与NaHCO3反应D.1mol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4molBr2二、非选择题17.按要求填空(1)结构式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系统命名为(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系统名称为;(4)某烃结构式如下:CH3﹣﹣C≡C﹣CH=CH﹣CH3,共面的碳原子最多有个,共线的碳原子最多有个.18.按要求填空(1)某烃A的蒸气密度是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64倍,则A的分子式可能为,若A中含有6个甲基,但不可能是烯烃与氢气的加成产物,则A的结构简式为;(2)已知1mol烃B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1,且所含电子总数为42N A,则其分子式为,在它的同分异构体中,沸点最高的是(写结构简式);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是(写习惯名称).(3)在400℃,101.3k Pa时,3L某烃A在m L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测得气体体积为(m+6)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①烃A的组成中应满足的条件;②若烃A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物质时,m的取值范围.19.下列物质为常见有机物:①甲苯②1,3﹣丁二烯③直馏汽油④植物油填空:(1)既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变化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烃是(填编号);(2)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填编号)(3)已知:环己烯可以通过1,3﹣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化加成反应得到:实验证明,下列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环外双键比环内双键更容易被氧化:现仅以1,3﹣丁二烯为有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按下列途径合成甲基环己烷:(a)写出结构简式:A;B(b)上图物质A,B,C,D中加氢后产物与甲基环己烷互为同系物的是(填A,B,C,D中的字母).(c)1molA与1mol HBr加成可以得到种产物.20.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实验步骤如下:①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②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③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回答下列问题:(1)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2)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液时,水在层(填“上”或“下”)(3)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4)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1.A~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6.0g化合物E完全燃烧生成8.8g CO2和3.6g H2O;E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E的分子式为.(2)A为一取代芳烃,B中含有一个甲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3)由B生成D、由C生成D的反应条件分别是、.(4)由A生成B、由D生成G的反应类型分别是、.(5)F存在于栀子香油中,其结构简式为.(6)在G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一硝化的产物只有一种的共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l:1的是(填结构简式)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许昌高中、襄城高中、长葛一高、禹州三高)联考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1.已知利用某些有机物之间的转代可贮存太阳能,如降冰片二烯(NBD)经太阳光照射转化成四环烷(Q)的反应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Q的能量高于NBDB.NBD和Q的分子式不同C.Q的一氯代物只有3种D.NBD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芳香烃【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A.根据能量守恒知,生成物能量大于反应物能量;B.根据质量守恒可知二者分子式相同;C.Q结构对称,其氢原子种类为3,根据氢原子种类确定一氯代物种类;D.NBD的分子式为C7H8,不饱和度==4,苯环的不饱和度是4.【解答】解:A.根据能量守恒知,生成物能量大于反应物能量,所以Q的能量高于NBD,故A正确;B.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NBD和Q的分子式相同,故B错误;C.Q结构对称,其氢原子种类为3,根据氢原子种类确定一氯代物种类为3,故C正确;D.NBD的分子式为C7H8,不饱和度==4,苯环的不饱和度是4,所以NBD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芳香烃,为甲苯,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同分异构体种类判断等知识点,明确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易错选项是D.2.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生素作用的药物“芬必得”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它属于()①芳香族化合物②脂肪族化合物③有机羧酸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⑤芳香烃.A.③⑤B.②③C.①③D.①④【考点】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根据该物质的成键元素、成键类型、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以判断该物质所属类型.【解答】解:①芳香族是指碳氢化合物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带离域键的苯环的一类有化合物,故①正确;②脂肪族化合物是链状烃类(开链烃类)及除芳香族化合物以外的环状烃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故②错误;③分子中含有羧基,属于有机羧酸,故③正确;④该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④错误;⑤分子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故⑤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注意根据官能团确定物质的类别,较简单.3.下列各组中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①由苯制环己烷;由乙烯制溴乙烷②乙烯使溴水褪色;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③由乙烯制聚乙烯;由2﹣溴丙烷制丙烯④由苯制硝基苯;由苯制溴苯.A.只有②③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③D.只有①④【考点】苯的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①由苯制环己烷发生的是加成法院;由乙烯制溴乙烷发生的是加成反应;②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③由乙烯制聚乙烯发生的是加聚反应;由2﹣溴丙烷制丙烯发生的是消去反应;④由苯制硝基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由苯制溴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解答】解:①由苯制环己烷发生的是加成法院;由乙烯制溴乙烷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二者反应类型相同,故①选;②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类型不同,故②不选;③由乙烯制聚乙烯发生的是加聚反应;由2﹣溴丙烷制丙烯发生的是消去反应,二者反应类型不同,故③不选;④由苯制硝基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由苯制溴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二者反应类型相同,故④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乙烯和苯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熟悉乙烯和苯的结构和各种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4.某共价化合物含C、H、N 3种元素,已知其分子内的4个氮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结构,且每2个氮原子之间都有1个碳原子,分子中无C﹣C、C═C、C≡C键,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C6H12N4B.C4H8N4C.C6H10N4D.C6H8N4【考点】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根据成键理论:碳周围4个键,氢周围1个键,氮周围三个键均是饱和的,据此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解答】解:正四面体有6条边,所以有6个C原子,因为N原子构成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用完了三个共价键,所以不能再接H原子,每个C还有两个共价键可以和H原子结合,共要结合12个氢原子,即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6H12N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知识,注意原子的成键数目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2﹣乙基丙烷B.CH3CH2CH2OH 1﹣丁醇C.2﹣氯﹣2﹣甲基丙烷D.2﹣甲基﹣2﹣丙烯【考点】有机化合物命名.【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A、烷烃命名时,要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B、醇在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C、卤代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D、烯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并表示出双键的位置;【解答】解:A、烷烃命名时,要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故在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故名称为:2﹣甲基丁烷,故A错误;B、醇在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3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故名称为1﹣丙醇,故B错误;C、卤代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3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故在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和一个氯原子,故名称为2﹣氯﹣2﹣甲基丙烷,故C正确;D、烯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3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并表示出双键的位置,故名称为:2﹣甲基﹣1﹣丙烯,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应注意的是含官能团的有机物在命名时,要以官能团为考虑的对象来选主链和编号.6.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B.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考点】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及作用.【分析】A、蒸馏用于分离提纯沸点不同的液态互溶混合物.B、燃烧法能确定有机物中的最简式.C、核磁共振氢普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化学环境不同氢原子种类及比例.D、红外光谱图能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解答】解:A、蒸馏是利用互溶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液态有机物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所以可用蒸馏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离,故A正确.B、利用燃烧法,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并作定量测定,通过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组成该有机物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确定实验式,故B正确.C、从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可以推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故C 错误.D、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红外光谱图能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难度不大,明确这几个方法的区别是解本题的关键.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苯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是由于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使侧链和苯环均易被氧化B.等质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乙烷消耗的氧气最多C.间二溴苯仅有一种空间结构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D.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专题】有机反应.【分析】A.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苯甲酸,苯环影响甲基;B.等质量的烃燃烧,耗氧量取决于H%,H%越大耗氧量越大;C.邻二溴苯仅有一种空间结构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D.石油裂解可以得到甲烷和乙烯,苯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解答】解:A.由现象可知,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苯甲酸,因苯环影响甲基,为苯环对侧链的影响,而苯环不能被氧化,故A错误;B.等质量的烃燃烧,耗氧量取决于H%,H%越大耗氧量越大,乙烷的含氢量最大,则消耗的氧气的量最多,故B正确;C.无论苯环是否为单双键交替的结构,间二溴苯都只有一种结构,则间二溴苯仅有一种空间结构不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故C错误;D.石油的分馏不能得到甲烷、乙烯等,只能的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和重油,然后轻质油再经过裂解可以得到甲烷、乙烯等小分子烃,煤的干馏产品中含苯,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选项D为易错点,注意有机物结构分析及干馏、蒸馏、分馏、裂化、裂解等概念为易混淆的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8.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可以是()A.1到4 B.2或3 C.只有4 D.1或4【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分析】根据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及含有氧的质量分数为50%确定其分子中最多含有的O原子数,然后分别根据含有1个、2个、3个、4个O原子讨论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有机物即可.【解答】解: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由氧的质量分数为可知,则分子中氧原子数目<=4.7,所以该有机物分子中最多含有4个O;当含有1个O原子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6×2=16,则C、H的总相对原子量为16,=1…2,该有机物为分子式为:CH4O,为甲醇;当含有2个O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6×2×2=64,C、H的总相对原子量为32,=2…4,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8O2,不存在该物质;当含有3个O原子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6×3×2=96,C、H的总相对原子量为48,=3…6,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3H12O3,不存在该物质;当含有4个O原子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6×4×2=128,C、H的总相对原子量为64,=4…8,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5H4O4,结构简式为:HOOCC≡CCH2COOH;所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O原子数可能为1或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讨论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30g乙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 AB.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 AC.1mol甲基含10 N A个电子D.标况下,22.4L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6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求出乙烷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乙烷中含7mol共价键来分析;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C、甲基不显电性;D、标况下己烷为液体.【解答】解:A、30g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乙烷中含6molC﹣H键和1molC﹣C 键即共7mol共价键即7N A条,故A错误;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n==0.2mol,含0.2mol碳原子即0.2N A个,故B正确;C、甲基不显电性,故1mol甲基含9mol电子即9N A个,故C错误;D、标况下己烷为液体,故22.4L己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则生成的气体物质分子个数不是6N A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10.某烷烃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的只有两种结构,则含有相同碳原子数且主链上也有4个碳原子的烯烃(只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有()A.2种B.3种C.4种D.5种【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分析】先根据烷烃的条件,确定烷烃的分子式,然后再根据官能团位置异构确定烯烃的同分异构体.【解答】解:解:第一步:确定该烷烃碳原子个数①主链为4个碳原子的烷烃,其支链只能是甲基(不可能是乙基,否则主链超过4个碳原子).②主链为4个碳原子的烷烃,支链数最多4个(下面的0,是指该物质只有一种,没有同分异构体)甲基的个数同分异构体1个02个 23个04个0③结论:该烷烃总共有6个碳原子第二步:分析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①双键在1号位,有以下3种C=C﹣C﹣C1 2 3 42﹣乙基丁烯、2,3﹣二甲基丁烯、3,3﹣二甲基丁烯②双键在2号位,有1种C﹣C=C﹣C1 2 3 42,3﹣二甲基﹣2﹣丁烯结论:共有4种,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写法,能熟练书写1﹣6个碳的碳链异构;能清楚常见的类别异构,如:烯烃与环烷烃;醇与醚;芳香醇、芳香醚与酚;羧酸、酯与羟醛结构等.常规的书写方法: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CF2Cl2、C3H8、C2H4、C2H2均只对应一种化合物B.1mol C4H m O完全燃烧,最多消耗O26mol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氯甲苯或4﹣氯甲苯D.分子式为C10H14,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一元取代苯共有3种【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A、根据分子式确定是否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即可;B、根据有机物CxHyOz耗氧量公式x+﹣来计算;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被代替的反应;D、先根据芳香烃的分子式C10H14可知,该有机物属于苯的同系物,再根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侧链烃基”可知其侧链为丁基,且连接苯环的侧链碳必须含有H;,然后求算出丁基的同分异构体,找出符合条件的结构即可.【解答】解:A、分子式CF2Cl2、C3H8、C2H4、C2H2均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只对应一种化合物,故A正确;B、1mol C4H10O完全燃烧即m=10时,耗氧量最大,最多消耗O26mol,故B正确;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被代替的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不被取代,故C错误;D、该芳香烃的分子式符合C n H2n﹣6的通式,所以为苯的同系物,它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连接苯环的侧链C上含有H原子;根据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侧链烃基可知,该分子含有丁烷烷基,丁烷烷基的碳架同分异构体有:,总共四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苯的同系物中与苯环相连的C原子上必须含有H原子,才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与苯环相连的C原子上不含H原子,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满足条件的侧链烃基有3种,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耗氧量的计算以及有机物的性质等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1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5mol CO2和3.6g H2O,下列关于该混合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乙烯B.一定没有乙烯 C.一定有甲烷D.可能有乙烷【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专题】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分析】根据烃的总物质的量和生成的CO2和H2O物质的量,可求得烃的平均化学式,根据平均化学式利用极限法判断.【解答】解: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5mol CO2和3.6g H2O,则有1mol混合烃中含有1.5molC,4molH,平均化学式为C1.5H4,则混合物中气态烃所含的C原子数肯定一种烃大于1.5.另一种烃小于1.5,小于1.5的烃只有甲烷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平均值的解题思路.13.卤代烃(CH3)2C═CHCl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加聚反应.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 B.只有③⑥不能发生C.只有①⑦不能发生D.只有②⑥不能发生【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氯原子,所以具有烯烃、卤代烃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碳碳双键,可发生②加成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⑤加聚反应,含﹣Cl,可发生①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③消去反应,不含氯离子,则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即③⑥不能发生,其它均可发生,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该反应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为易错点.。
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高中、襄城高中、长葛一高、禹州三高联考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设集合A={x|﹣1≤x≤2},B={x|0≤x≤4},则A∩B=()A.[0,2]B.[1,2]C.[0,4]D.[1,4]2.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m,m⊂α,则l⊥αB.若l⊥α,l∥m,则m⊥α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3.平行线3x+4y﹣9=0和6x+8y+2=0的距离是()A.B.2 C.D.4.设f(x)=,则f(f(2))的值为()A.0 B.1 C.2 D.35.△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那么△ABC的斜二测平面直观图△A′B′C′的面积为()A.B.C.D.6.设f(x)为奇函数,且在(﹣∞,0)内是减函数,f(﹣2)=0,则xf(x)<0的解集为()A.(﹣1,0)∪(2,+∞)B.(﹣∞,﹣2)∪(0,2)C.(﹣∞,﹣2)∪(2,+∞)D.(﹣2,0)∪(0,27.过点(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A.x+2y﹣5=0 B.2x+y﹣4=0 C.x+3y﹣7=0 D.3x+y﹣5=08.已知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侧视图为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等于()A.B.C. D.9.已知点A(2,﹣3)、B(﹣3,﹣2)直线l过点P(1,1),且与线段AB相交,则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A.或k≤﹣4 B.或C.D.10.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CC1=2,则直线BC1和平面DB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C. D.11.如果实数x、y满足x2+(y﹣3)2=1,那么的取值范围是()A.[2,+∞)B.(﹣∞,﹣2]C.[﹣2,2]D.(﹣∞,﹣2]∪[2,+∞)12.已知函数f(x)=,若方程f(x)=a有四个不同的解x1,x2,x3,x4,且x1<x2<x3<x4,则x3(x1+x2)+的取值范围是()A.(﹣1,+∞)B.(﹣1,1]C.(﹣∞,1)D.[﹣1,1)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题,共20分)13.直线x﹣2y+5=0与圆x2+y2=8相交于A、B两点,则|AB|=.14.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一系列函数为“同族函数”,试问解析式为y=x2,值域为{1,2}的“同族函数”共有个.15.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4和6的矩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16.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是,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全集U=R,,B={x|log3x≤2}.(Ⅰ)求A∩B;(Ⅱ)求∁U(A∪B).18.已知点A(﹣1,3),B(5,﹣7)和直线l:3x+4y﹣20=0.(1)求过点A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l1的方程;(2)求过A,B的中点与l垂直的直线l2的方程.19.如图,在三棱锥A﹣BPC中,AP⊥PC,AC⊥BC,M为AB中点,D为PB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Ⅰ)求证:MD∥平面APC;(Ⅱ)求证:平面ABC⊥平面APC.20.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已知PB=PD=2,PA=.(Ⅰ)证明:BD⊥面PAC(Ⅱ)若E为PA的中点,求三菱锥P﹣BCE的体积.21.已知函数f(x)=log4(4x+1)+kx(k∈R).(1)若k=0,求不等式f(x)>的解集;(2)若f(x)为偶函数,求k的值.22.已知方程x2+y2﹣2x﹣4y+m=0.(1)若此方程表示圆,求m的取值范围;(2)若(1)中的圆与直线x+2y﹣4=0相交于M、N两点,且OM⊥ON(O为坐标原点),求m;(3)在(2)的条件下,求以MN为直径的圆的方程.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高中、襄城高中、长葛一高、禹州三高联考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2题,共60分)1.设集合A={x|﹣1≤x≤2},B={x|0≤x≤4},则A∩B=()A.[0,2]B.[1,2]C.[0,4]D.[1,4]【考点】交集及其运算.【分析】结合数轴直接求解.【解答】解:由数轴可得A∩B=[0,2],故选择A.【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基础题.注意数形结合2.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m,m⊂α,则l⊥αB.若l⊥α,l∥m,则m⊥α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A,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断.C: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断.D:由线线的位置关系判断.B: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判断;综合可得答案.【解答】解:A,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垂直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才行,不正确;C:l∥α,m⊂α,则l∥m或两线异面,故不正确.D: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能平行,异面,相交,不正确.B: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这个平面.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中的公理和判定定理,也蕴含了对定理公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属中档题3.平行线3x+4y﹣9=0和6x+8y+2=0的距离是()A.B.2 C.D.【考点】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将两平行直线的方程的系数统一,再代入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两平行直线的距离d===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4.设f(x)=,则f(f(2))的值为()A.0 B.1 C.2 D.3【考点】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求法及其图象的作法.【专题】计算题.【分析】考查对分段函数的理解程度,f(2)=log3(22﹣1)=1,所以f(f(2))=f(1)=2e1﹣1=2.【解答】解:f(f(2))=f(log3(22﹣1))=f(1)=2e1﹣1=2,故选C.【点评】此题是分段函数当中经常考查的求分段函数值的小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区间上对应关系不同”这个本质含义的理解.5.△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那么△ABC的斜二测平面直观图△A′B′C′的面积为()A.B.C.D.【考点】斜二测法画直观图;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原图和直观图面积之间的关系=,求出原三角形的面积,再求直观图△A′B′C′的面积即可.【解答】解: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故面积为,而原图和直观图面积之间的关系=,故直观图△A′B′C′的面积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斜二测画法中原图和直观图面积之间的关系,属基本运算的考查.6.设f(x)为奇函数,且在(﹣∞,0)内是减函数,f(﹣2)=0,则xf(x)<0的解集为()A.(﹣1,0)∪(2,+∞)B.(﹣∞,﹣2)∪(0,2)C.(﹣∞,﹣2)∪(2,+∞)D.(﹣2,0)∪(0,2【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函数的奇偶性求出f(2)=0,x f(x)<0分成两类,分别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求解.【解答】解:∵f(x)为奇函数,且在(﹣∞,0)内是减函数,f(﹣2)=0,∴f(﹣2)=﹣f(2)=0,在(0,+∞)内是减函数∴x f(x)<0则或根据在(﹣∞,0)内是减函数,在(0,+∞)内是减函数解得:x∈(﹣∞,﹣2)∪(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奇偶性的性质,以及函数单调性的应用等有关知识,属于基础题.7.过点(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A.x+2y﹣5=0 B.2x+y﹣4=0 C.x+3y﹣7=0 D.3x+y﹣5=0【考点】两条直线垂直与倾斜角、斜率的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垂直关系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由点斜式求直线方程,并化为一般式.【解答】解:设A(1,2),则OA的斜率等于2,故所求直线的斜率等于﹣,由点斜式求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2=﹣(x﹣1),化简可得x+2y﹣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的方法,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是解题的关键.8.已知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侧视图为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等于()A.B.C. D.【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计算题.【分析】三棱锥是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长是1,.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且这条侧棱的长度是,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写出体积的表示式,得到结果.【解答】解:∵由三视图知,三棱锥是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1,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且这条侧棱的长度是,∴三棱锥的体积是××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考查由三视图还原直观图,只要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那么这个几何体一定是一个椎体,由俯视图得到底面是几边形,确定是几棱锥.9.已知点A(2,﹣3)、B(﹣3,﹣2)直线l过点P(1,1),且与线段AB相交,则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A.或k≤﹣4 B.或C.D.【考点】直线的斜率.【专题】直线与圆.【分析】画出图形,由题意得所求直线l的斜率k满足k≥k PB或k≤k PA,用直线的斜率公式求出k PB和k PA的值,解不等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所求直线l的斜率k满足k≥k PB或k≤k PA,即k≥或k≤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应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0.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CC1=2,则直线BC1和平面DB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C. D.【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线面角,先寻找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因此,要寻找平面的垂线,利用已知条件可得.【解答】解:由题意,连接A1C1,交B1D1于点O∵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C1O⊥B1D1∴C1O⊥平面DBB1D1在Rt△BOC 1中,∴直线BC1和平面DB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选C.【点评】本题的考点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主要考查线面角,关键是寻找线面角,通常寻找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11.如果实数x、y满足x2+(y﹣3)2=1,那么的取值范围是()A.[2,+∞)B.(﹣∞,﹣2]C.[﹣2,2]D.(﹣∞,﹣2]∪[2,+∞)【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专题】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可得表示以(0,3)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k,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可得.【解答】解:∵实数x、y满足x2+(y﹣3)2=1,∴表示以(0,3)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k,当直线与圆相切时,联立x2+(y﹣3)2=1和y=kx消去y并整理可得(1+k2)x2﹣6kx+8=0,由△=36k2﹣32(1+k2)=0可解得k=±2,故的取值范围是[﹣2,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简单线性规划,涉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属中档题.12.已知函数f(x)=,若方程f(x)=a有四个不同的解x1,x2,x3,x4,且x1<x2<x3<x4,则x3(x1+x2)+的取值范围是()A.(﹣1,+∞)B.(﹣1,1]C.(﹣∞,1)D.[﹣1,1)【考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作函数f(x)=的图象如下,由图象可得x1+x2=﹣2,x3x4=1;1<x4≤2;从而化简x3(x1+x2)+,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取值范围.【解答】解:作函数f(x)=,的图象如下,由图可知,x1+x2=﹣2,x3x4=1;1<x4≤2;故x3(x1+x2)+=﹣+x4,其在1<x4≤2上是增函数,故﹣2+1<﹣+x4≤﹣1+2;即﹣1<﹣+x4≤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应用,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题,共20分)13.直线x﹣2y+5=0与圆x2+y2=8相交于A、B两点,则|AB|=2.【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可以直接求出A、B然后求值;也可以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求解.【解答】解:圆心为(0,0),半径为2,圆心到直线x﹣2y+5=0的距离为d=,故,得|AB|=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基础题.14.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一系列函数为“同族函数”,试问解析式为y=x2,值域为{1,2}的“同族函数”共有9个.【考点】函数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专题】创新题型.【分析】1的原象是正负1;2的原象是正负.值域为{1,2},由此来判断解析式为y=x2,值域为{1,2}的“同族函数”的个数.【解答】解:1的原象是正负1;2的原象是正负.值域为{1,2},所以y=x2的同族函数只有9个,定义域分别为{1,},{﹣,﹣1},{,﹣1},{﹣,1},{﹣,﹣1,1},{,﹣1,1},{﹣,,﹣1},{﹣,,1},{﹣,,1,﹣1},共9个故答案为:9.【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构成个数,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求解.15.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4和6的矩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24+或24+.【考点】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4和6的矩形,分两种情况:①6=2πr,②4=2πr,然后再分别求解.【解答】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4和6的矩形,①若6=2πr,则r=,∴圆柱的表面积为:4×6+2×π×()2=24+;②若4=2πr,r=,∴圆柱的表面积为:4×6+2×π×()2=24+.故答案为:24+或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柱的性质及其应用,易错点是容易丢解.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的合理运用,此题是一道中档题.16.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是,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3π.【考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把四面体补成正方体,两者的外接球是同一个,求出正方体的棱长,然后求出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就是球的直径,即可求出球的表面积.【解答】解:如图,将四面体补成正方体,则正方体的棱长是1,正方体的对角线长为:,则此球的表面积为:4π×=3π故答案为3π.【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正四面体的外接球转化为正方体外接球,使得问题的难度得到降低,问题得到解决,注意正方体的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全集U=R,,B={x|log3x≤2}.(Ⅰ)求A∩B;(Ⅱ)求∁U(A∪B).【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求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化简集合A,B,然后直接利用交集概念求解;(2)直接利用补集运算求解.【解答】解:(Ⅰ)={x|﹣1<x<2},B={x|log3x≤2}={x|0<x≤9,所以A∩B={x|0<x<2};(Ⅱ)A∪B={x|﹣1<x≤9},C U(A∪B)={x|x≤﹣1或x>9.【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并、补集的混合运算,考查了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是基础题.18.已知点A(﹣1,3),B(5,﹣7)和直线l:3x+4y﹣20=0.(1)求过点A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l1的方程;(2)求过A,B的中点与l垂直的直线l2的方程.【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垂直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求出直线的斜率,用点斜式求得直线l1的方程.(2)A,B的中点坐标,根据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等于﹣1,求出直线的斜率,用点斜式求得直线l2的方程.【解答】解:(1)3x+4y﹣20=0的斜率为,因为l1∥l,所以,代入点斜式,得,化简,得3x+4y﹣9=0.(2)A,B的中点坐标为(2,﹣2),因为l2⊥l,所以,代入点斜式,得,化简,得4x﹣3y﹣14=0.【点评】本题考查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的方法,两直线平行、垂直的性质,求出直线的斜率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在三棱锥A﹣BPC中,AP⊥PC,AC⊥BC,M为AB中点,D为PB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Ⅰ)求证:MD∥平面APC;(Ⅱ)求证:平面ABC⊥平面APC.【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Ⅰ)∵M为AB中点,D为PB中点,由中位线定理得MD∥AP,由线面平行的判定证得MD∥平面APC;(Ⅱ)先证得AP⊥BC,又有AC⊥BC,通过线面垂直的判定证出BC⊥平面APC,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证出平面ABC⊥平面PAC.【解答】证明:(Ⅰ)∵M为AB中点,D为PB中点,∴MD∥AP,又MD⊄平面APC,∴MD∥平面APC.(Ⅱ)∵△PMB为正三角形,且D为PB中点,又由(Ⅰ)知MD∥AP,∴AP⊥PB.又已知AP⊥PC,PB∩PC=P∴AP⊥平面PBC,而BC包含于平面PBC,∴AP⊥BC,又AC⊥BC,而AP∩AC=A,∴BC⊥平面APC,又BC包含于平面ABC∴平面ABC⊥平面PAC.【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关系的转化来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判定定理.20.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已知PB=PD=2,PA=.(Ⅰ)证明:BD⊥面PAC(Ⅱ)若E为PA的中点,求三菱锥P﹣BCE的体积.【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连接BD,AC交于O点,分别证明出PO⊥BD,BD⊥AC,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出BD⊥平面PAC.(Ⅱ)先证明出△ABD≌△PBD,求得PO,根据勾股定理证明出AC⊥PO,求得△PAC的面积,最后根据V P﹣BCE=V B﹣PEC=V B﹣PAC求得答案.【解答】(Ⅰ)证明:连接BD,AC交于O点,∵PB=PD,∴PO⊥BD,又ABCD是菱形,∴BD⊥AC,∵PO⊂平面PAC,AC⊂平面PAC,AC∩PO=O,∴BD⊥平面PAC.(Ⅱ)则AC=2,∵△ABD和△PBD的三边长均为2,∴△ABD≌△PBD,∴AO=PO=,∴AO2+PO2=PA2,S△PAC=•AC•PO=3,V P﹣BCE=V B﹣PEC=V B﹣PAC=••S△PAC•BO=××3×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垂直的判定问题,三棱锥的体积计算.解题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基础定理的考查.21.已知函数f(x)=log4(4x+1)+kx(k∈R).(1)若k=0,求不等式f(x)>的解集;(2)若f(x)为偶函数,求k的值.【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根据对数的单调性解对数不等式;(2)根据偶函数的性质求常数k.【解答】解:(1),∵,∴x >0,即不等式的解集为(0,+∞).…(2)由于f(x)为偶函数,∴f(﹣x)=f(x)即,∴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所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解题时注意真数要大于零.22.已知方程x2+y2﹣2x﹣4y+m=0.(1)若此方程表示圆,求m的取值范围;(2)若(1)中的圆与直线x+2y﹣4=0相交于M、N两点,且OM⊥ON(O为坐标原点),求m;(3)在(2)的条件下,求以MN为直径的圆的方程.【考点】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专题】直线与圆.【分析】(1)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利用半径大于0,可得m的取值范围;(2)直线方程与圆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及OM⊥ON,建立方程,可求m的值;(3)写出以MN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代入条件可得结论.【解答】解:(1)(x﹣1)2+(y﹣2)2=5﹣m,∴方程表示圆时,m<5;(2)设M(x1,y1),N(x2,y2),则x1=4﹣2y1,x2=4﹣2y2,得x1x2=16﹣8(y1+y2)+4y1y2,∵OM⊥ON,∴x1x2+y1y2=0,∴16﹣8(y1+y2)+5y1y2=0①,由,得5y2﹣16y+m+8=0,∴,.代入①得.(3)以MN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x1)(x﹣x2)+(y﹣y1)(y﹣y2)=0,即x2+y2﹣(x1+x2)x﹣(y1+y2)y=0,∴所求圆的方程为.【点评】本题考查圆的方程,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016年2月27日。
河北许昌市高二年级2014--2015年第四次“五校联考”试题河北许昌市高二年级2014--2015年第四次“五校联考”试题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工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更是一种精神张志明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科学也是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又是一直被误解的问题。
有的人并不真正了解科学。
他们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却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他们有学科的概念,却没有科学的概念。
其实,科学更是一种精神。
要了解科学的精神,须从了解什么是科学开始。
18世纪中叶以前,经验科学的归纳方法被普遍认为是科学的标志。
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成就,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雄伟大厦的基础,也带来了全新的科学理念。
特别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使很多人相信,科学就是真理,科学的东西就是对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东西才可能有错误。
然而在20世纪初期,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证明,牛顿引力论存在错误。
这一划时代的科学事件深深震撼了当时的科学界:如果像牛顿经典力学这样经受了长达两百余年检验的理论尚且有错误,那么,还有什么理论敢自诩永远正确呢?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到底有没有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从另外的角度推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
他认为,科学规律尽管不能被证实,但可以被证伪。
依靠人的批判理性,通过不断地创造假说和排除错误,使之得到检验并由此而取得科学知识的增长。
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其优势和力量所在,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本质特征。
这一观点拓宽了人们对科学理解的视野,同时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波普尔的这种科学观也并不能完全解释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
科学不仅需要波普尔所倡导的理性批判精神,也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常态。
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社会学派认为,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社会活动。
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许昌高级中学、襄城高中、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三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考试英语期中试卷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阅读理解: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Do you like chocolate? Maybe most people do. A box of it can be a great gift. Buy one for a friend and give it as a surprise. See how happy that person gets.Say you just got a box of chocolate. Which piece do you pick first? A man has studied people’s choices. He says they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person. Did you choose a round piece? You are a person who likes to party. Did you choose an oval shape? You are a person who likes to make things. Picking a square shape shows something else. The person is honest and truthful. You can depend on him or her.What kind of chocolate do you pick? Maybe you like milk chocolate. This shows you have warm feelings about the past. Dark chocolate means something else. A person who chooses it looks toward the future. What about white chocolate? Would you choose it? If so, you may find it hard to make up your mind. Some people like chocolate with nuts. These are people who like to help others.Do you believe these ideas? Can candy tell all these things?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There is one sure thing about eaters of chocolate. They eat it because they like it.1.This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______.A.why people like chocolateB.almost everyone likes chocolateC.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chocolateD.different choices may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s2.Picking a round shape of chocolate shows that a person ______.A.likes singing, dancing and drinkingB.likes to do something for othersC.is good at making thingsD.can be depended on3.From this passage we can see that a helpful man may choose chocolate ______.A.in oval shapeB.in square shapeC.with nutsD.with coffee4.The last paragraph suggests that the writer ______.A.believes all the information about chocolateB.does not believe the information about candyC.is trying to get you to believe false informationD.doesn’t think it important whether you believe the ideas【答案】1.D2.A3.C4.D【解析】1.主旨大意题。
一、选择题(12×4=48分,1—8单选,9---12多选,选对但不全者得2分)1. 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所受合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力也可能很大C.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也为零D.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及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的速度越大,但是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所受合力也不一定越大,选项A错误;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力也可能很大,选项B正确;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也不一定为零,选项C错误;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但是速度不一定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故选B.考点:速度、加速度、合力间的关系2.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轻质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为()A.mg B.mgsinθC.mgcosθD.mgtan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物体沿斜面方向受到弹簧沿斜面向上的弹力以及向下的重力的分力mgsinθ,则由平衡知识可知,弹簧的弹力等于mgsinθ,故选B.考点:物体的平衡3. 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在0s ~1s 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 .在ls ~2s 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 .在3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D .在1s ~3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 m/s 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所以在在0s ~1s 内,物体的速度为正数,一直向正方向做直线运动,故A 错误.在ls ~2s 内,物体的速度为正数,一直向正方向(右)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在减小,故B 错误.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在3s 末,物体总位移为正数,处于出发点右侧,故C 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在1s ~3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为负值,大小24/va m s t==V V ,故D 错误.故选C.考点:v-t 图线4. 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有弹力时也一定有摩擦力 B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C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D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弹力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但是有弹力时不一定有摩擦力,选项A 错误;只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与弹力成正比,选项B 错误;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选项C 正确;静止的物体也可能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选项D 错误;故选C. 考点:弹力、摩擦力5.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长为5m ,以2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许昌高中、襄城高中、长葛一高、禹州三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期末)联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 48 分.其中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选对 但不全的给2分,选错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B .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大小一定相等C .电场中电势高处,电荷的电势能就大D .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处,电荷的电势能就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等势面和电场线是垂直的,故在等势面上移动时,电场力方向和电荷运动方向垂直,故电场力不做功,A 正确;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势相等,场强大小不一定相等,比如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等势线,各点的场强大小不等,B 错误;只有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一定大,而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一定小,C 错误;电荷在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不一定高,由电势能公式ϕq E P =,可知电势能不一定大,D 错误;故选A 。
考点: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
2.如图所示,直线A 为一电源的路端电压U 与电流I 的关系图线,直线B 是电阻R 的两端电压U 与电流I 的关系图线,用该电源与电阻R 组成闭合电路,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效率分别为A. 2W 33% B .2W 67% C .4W 33% D .4W 67%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3V ;内阻Ω=Ω=5.063r ; 当电源的与电阻串联后,电路中电流为2A ;电压为2V ;则电源的输出功率P=UI =2×2=4W ; 电源的效率:%7.66%100=⨯=EIUIη,故选D 。
U 图象、电源的功率和效率。
考点:I3.下列关于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穿过某一个面的磁通量越大,该处磁感应强度也越大B.穿过任何一个面的磁通量越大,该处磁感应强度也越大C.穿过垂直于磁感应强度方向的某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等于磁感应强度D.当平面跟磁场方向平行时,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必定为零4. 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许昌市五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命题学校:许昌高中命题人:朱巧云审题人:焦建恒一、选择题1、生态学家研究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变化和繁殖情况,他们的研究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A、个体B、群落C、种群D、生态系统2、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的是()①一个池塘②池塘中的一条鲫鱼③鲫鱼的表皮细胞④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⑤某池塘中所有的鲫鱼⑥某池塘中所有的鱼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A、④③②⑤⑦①B、③②⑤⑦①C、③②⑤⑥⑦①D、③②⑤⑥①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B、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分裂等多种生命活动D、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4、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换上高倍物镜后,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C、若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则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该细胞即可移到视野中央D、10倍物镜视野直径范围内有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换用40倍物镜后可观察到16个细胞5、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不符合细胞学说的是()A、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D、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6、下列不符合原核细胞特征的是()A、无染色体,有DNAB、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无细胞结构,无核膜D、均有细胞膜、细胞质7、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植物必需的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表,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A、Ca2+B、SO42-C、H2PO4-D、Zn2+8、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内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9、对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及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的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不相同B、斐林试剂使用时甲液和乙液要等体积混匀C、脂肪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D、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接近于白色,是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好材料10、用3H标记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同时有3H2O产生,那么水中的3H来自氨基酸的()A、—COOH和—NH2B、—NH2C、—RD、—COOH11、下面是3个氨基酸的结构式,由这3个氨基酸按顺序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A、1 1 2B、1 2 2C、2 2 2D、1 2 312、某蛋白质分子含有N条肽链,已知它共有M个氨基酸组成,则此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与氮原子数共有()A、(M+N)个B、(2M-N)个C、(2N+M)个D、(2M+N)个13、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列有关“蚕丝”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蚕丝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B、蚕丝形成过程一定有水生成C、蚕丝中一定含有化学元素C、H、O、N、P、MgD、蚕丝服装可以用加蛋白酶的洗衣粉清洗14、某多肽分子式是C19HxOyN4S2,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
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
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多肽水解后能产生3种氨基酸B、该多肽是四肽化合物C、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D、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15、艾滋病研究者发现,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B、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C、高温能够破坏其结构D、人工合成后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16、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中可能含有SB、若两蛋白质的B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C、C中含有C、H、O、N四种化学元素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17、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有DNA和RNA两类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D、少数细菌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18、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B、用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促进DNA与吡罗红结合C、低倍镜下,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D、用蒸馏水冲洗10s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19、洋葱细胞中由A、T、U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A、2种B、4种C、5种D、6种20、下图是核酸的基本单位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②为脱氧核糖,则③有4种,分别是A、T、C、GB、若②为脱氧核糖,则该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C、若③为尿嘧啶,则①②③共同组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D、N元素主要分布在结构②和③中21、DNA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 )A、DNA的空间结构B、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D、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22、下列各种糖类物质中,既存在于动物细胞内,又存在于植物细胞内的是()A、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B、糖原和核糖C、葡萄糖、脱氧核糖和麦芽糖D、淀粉、乳糖和蔗糖23、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可以被水解B、淀粉和糖原都可作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D、蔗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24、某生物体能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B、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C、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D、上述反应过程有水参与25、下列关于脂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C、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脂肪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2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B、种子萌发时,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化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C、种子萌发时,脂肪分解加快,释放大量能量D、脂肪分解最快的时段是第22至29天27、下列对幼嫩绿叶细胞中有关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分子中含有镁元素B、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D、细胞中的无机盐均以离子形式存在28、人体缺少钠盐时,会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甚至胸闷。
这个事实说明无机盐的作用是()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结构B、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C、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D、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29、下列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癌变的细胞能不断分裂,推测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高B、正在萌发的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C、自由水还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利于越冬30、不同有机物分子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力(亲水性)不同,研究表明几种有机物的亲水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而脂肪不溶于水。
下列植物细胞中结合水相对含量最多的是 ( )A、休眠的玉米种子细胞B、休眠的大豆种子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成熟西瓜的果肉细胞31、如下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其中I为大圆,II和III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
在这种类别关系中,I、II、III可分别代表()A、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核酸B、染色体 DNA 核苷酸C、固醇胆固醇性激素D、蛋白质血红蛋白激素32、某人分析一种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发现其含有C、H、O、N四种元素,则这种小分子物质是()A、氨基酸B、脂肪C、核苷酸D、蛋白质33、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表现在()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②各种生物体的蛋白质都相同③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基本相同④构成核酸的碱基相同⑤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相同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⑤34、制备细胞膜时,通常选取的细胞和获取细胞膜的处理方法分别是()A、猪的红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将其放入蒸馏水中C、鸡的红细胞,将其放入蒸馏水中D、羊的红细胞,将其放入蒸馏水中3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C、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膜的功能越复杂D、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一般不同36、细胞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
下图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的A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最终作用于靶细胞B、精子与卵细胞通过图2的方式相互识别C、若图2中甲是发出信号的细胞,则乙是靶细胞,2表示受体D、图2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是相邻两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唯一方式37、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作用不包括( )A、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B、使细胞不需要,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C、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38、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它是负责钾离子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这一成果体现了细胞膜()A、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3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绝大多数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B、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含有多糖C、作为系统的边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40、下表是细胞内的四类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据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B、细胞膜上含有乙类化合物C、细胞核中不含丙类化合物D、细胞质中不含丁类化合物二、非选择题41、(9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据图回答:(1)、上图中四个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判断依据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2)、a、b、c、d共有的细胞结构....是,说明细胞具有性;四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又说明细胞具有性。
(3)、a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少量分布在;c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