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村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

中国农村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

中国农村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基于山东省部分农村的实证考察

张晓琼教授牛磊副教授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633-6386386 131********

通讯地址:山东省日照市烟台路北80号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邮编:276826

电邮地址:ynzxq@https://www.doczj.com/doc/fa2370418.html,

中国农村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

——基于山东省部分农村的实证考察

张晓琼教授牛磊副教授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山东日照276826

内容摘要: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改革。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的农村发展状况究竟如何?不同发展区位和发展条件下的中国农村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模式?备受国人关注的农民、农业、农村在三十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邹平县三种不同发展类型的部分农村的实地调查,真实地展示了中国部分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撮要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所取得的实际经验与成就。

关键词:农村改革发展模式个案展示经验总结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mode of study to explore with experience -- based on the part of Shandong province rural surveys

Zhang xiaoqiong Niu lei

China's reform, developed in rural reform. After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ow differ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china's rural showed how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singaporeans? This through for ZouPi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vestigations, and shows China's rur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thi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is group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rural reform, development and thirt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Key Word: the rural reform, the development model,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无一不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让人不能忘记的是,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改革。当我们在三十年后回味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体验改革开放所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受的时候,我们对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农村禁不住要投与更加关注的目光。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的农村发展状况究竟如何?不同发展区位和发展条件下的中国农村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模式?备受国人关注的农民、农业、农村在三十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与发展?带着这样的疑问,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到来之际,我们走入了山东省邹平县的部分农村,力图以实地调查的结果,真实地展示中国部分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发展区位和发

展条件下农村发展的不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撮要总结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所取得的实际经验与成就。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来大致经历了由人民公社体制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转变,社队企业向乡镇企业、现代企业的转变,政治上逐渐由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从而使农村实现了土地经营体制的变革、产业结构的变革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为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探索新途径与新模式的条件与可能。邹平县的部分农村依据各自不同的地理区位与发展条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村企合一、村企分开、纯粹农业村等不同发展类型。尽管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都以不同的发展路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一)村企合一模式——西王村

“西王”是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一个村的名字,但是今天的“西王”,已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村庄,而是一家现代化的大型企业。现在的西王集团,拥有16个子公司,总资产达64亿元,员工6000人,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糖都”,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和第一批“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西王集团已跨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全省百强企业行列,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全国淀粉糖二十强第一”等国家级荣誉,。

今天的西王集团,起步于20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在农村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西王村是一个160户、610口人的小村,拥有1035亩耕地,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贫困。1983年西王村分田到户。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随之出现了卖粮难卖棉难的现象,村民的收入出现了徘徊,连续几年一直在300元左右,农民的致富道路、农村的发展前景面临着新的选择。

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家出台了鼓励发展社队企业的政策,给西王村提供了发展的机遇。1986年,西王村新一届支部、村委班子成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勇和几位年富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为了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王勇把自己价值20万元的面粉厂无偿献给村集体,其他班子成员也把准备给子女盖新房、结婚的钱拿了出来。1986年底投资40多万元的西王油棉加工厂动工,西王村从此走上了工业兴村的道路。油棉加工厂把当地农村的粮棉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1987年投产,当年实现利润23万元,超过了西王村一千多亩耕地的总收入。企业的成功,使西王人尝到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甜头,在认识上也产生了一个飞跃:农业要发展,出路在于农产品要实现加工增值。于是油棉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了棉籽脱绒、榨油、精炼一条龙。到1990年,加工棉籽1.5万吨,完成产值160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1990年,又立足当地玉米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开始玉米淀粉的生产。年产一万吨的玉米淀粉生产线,四个月建成投产。1991年,中国淀粉协会在西王村淀粉厂召开了全国淀粉新技术推广会议,西王淀粉当时被作为中小淀粉技术发展的典型在全国推广。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西王目前已拥有粮油、糖业、淀粉、酒水、建筑、钢结构、运输、钢铁、热电等十几个产业,初步建立起了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发展平台。西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穷村,一跃成为拥有6家民营企业、16家三产企业、总资产达64亿元的全国文明村,被树为滨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型。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光荣称号。

西王集团工业兴村的成功,使西王村形成了村企一体的发展模式。在管理体制上,西王集团党委副书记、西王集团副董事长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党支部隶属于西王集团党委,村企实现了一体化。在发展规划上,西王村的发展纳入了西王集团的统一规划之中。首先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西王集团的大发展,催生了西王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由于发展需要,西王村原有的一千多亩耕地约有一半被用于工业园区的建设,西王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经成为西王集团的员工,无暇再从事农业耕种,另有部分村民自办企业或从事经商搞第三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2002年9月,经过全体村民讨论同意,村民自愿将全村现有土地交给集体统一管理,分别由12个种田能手重新承包,最大的土地承包户一户承包的土地达到了60亩,走上了土地集约化经营之路。与此同时,集团公司通过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采购玉米等方式,带动西王村周边近50万农户参与集团公司的产业链,规模种植玉米等作物面积近300万亩,仅价格一项,群众获益近5000万元。西王集团通过不断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使农民从农产品加工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西王村民人均纯收入自2006年以来达到了6000—10000元,西王集团也由此走出了工业兴村、以工补农、反哺农业的村企合一的发展之路,同时也使传统农业实现了向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转变;

其次,村企合一的发展模式,使西王村实现了乡村城市化,城乡差别逐步消失。西王集团村企合一的发展模式,使村庄的发展与集团公司的发展能够统筹兼顾,一体考虑。西王村作为西王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集团公司对村民的日常生活、医疗卫生、老有所养、幼有所学、亡有所葬都进行了统筹规划,使村民的生老病死得到了基本保障。西王村群众全部住进了别墅式和公寓式楼房,并于2002年实现了统一免费供暖;西王集团为村民和企业职工统一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西王村委会每月向全体村民每人提供120元的福利,由村民自行决定选择福利物资,如面粉、食用油、牛奶等;对年满60岁、55岁的男女村民每月发放老年生活补助金;村里设有幼儿园,村民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园;西王村的学生上学享受学生补助,考上大专、本科的本村学生奖励5000元和1万元;西王集团2002年投资兴建了高标准的老年公寓,凡65岁以上的本村老人全部入住,不仅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而且为西王村的年青人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2005年,西王村建起了村庄公墓,翠柏环绕、美丽宁静的墓园,成为村民们的最后归宿。据统计,西王村每名村民每年享受的由集团公司提供的福利待遇达3000元以上。

西王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在逐渐改变着村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西王村在开展"十星户"活动并取得巨大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法律标准、卫生标准、科技标准、美德标准、文体标准为考核标准的"五型文明户"评选活动,全村80%的户达到了"五型文明户"标准;同时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推动树立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村风,使西王村成了名符其实的“文明村”。

村企一体的西王集团,走出了一条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结合,中央企业与村办企业相结合,高级知识分子与农民工相结合,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现代企业与农业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之路。①

(二)村企分开模式——东尉村

东尉村是邹平县长山镇一个只有183户、690口人的普通村庄,现有耕地960亩,劳动力人口350余人。改革开放以后,东尉村土地承包到户,村民们虽然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生活并不富裕。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村两委班子鼓励村民兴办社队企业、尝试种植大棚以增加收入。村两委为此想尽一切办法为村民提供条件,使东尉村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迅速崛起了大小企业10余家,种植大棚99个,被村民称为99朵花,村民的生活状况有了改变。1993年,东尉村社企业在工业设备厂的带动下,逐渐扭亏为盈,有效地带动了村民的就业与致富,村两委抓住这一机遇,形成了“工业兴村”的发展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村里不断萌生新的企业,形成了以东尉工业设备厂为核心,十几家企业联合的跨行业协作、现代化生产和具有规模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2004年,对集体企业宏伟集团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东尉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全村所有企业实现产值3亿元,完成利税3000万元。目前,村内已发展个体私营企业20多家,全村主要劳动力都在村内各类企业上班,每人年均纯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东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虽然走的都是工业兴村的路子,但东尉村与西王村不同的是村企并没有合一,2004年村集体企业宏伟集团股份制改造,成立东尉集团有限公司,村集体以参股的方式占有了集团公司36%的股份,每年的股份分红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次,村内20多家大小企业占用村集体土地的补偿费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又一主要来源。由于集体经济有了来源,村两委也因此具有了投资村内公益事业、造福全体村民的条件。

为了适应各类大小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尽可能地不占或少占用耕地,以实现工农业全面发展,村两委萌发了建设公寓式住宅楼以置换出更多土地资源的想法。为此,东尉村聘请山东省建筑设计院,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综合效益高的设计理念,高标准规划设计了花园式东尉新小康村建设图。新小康村建设于2002年正式启动,1号公寓楼于2003年底顺利完工,24户村民已经入住。2004年,2号居民公寓楼开工建设。现在,东尉村已经建起了4幢居民公寓楼,分批次搬入公寓楼的村民居住条件与城市居民已没有什么差别,不仅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煤气、车库、集体供暖一应俱全,而且居住面积更加宽敞、居住环境更加优美,而购房条件却更加优惠,村民们买得起住得起。走在东尉村花园式居住区的大路上,几乎使人无法相信这是农村的住宅区。然而,大路旁广阔的田野和绿油油的麦苗又在提醒着你,这就是中国一个普通农村的现实图景。东尉村建设公寓式住宅区的创举,在附近村庄引起了连锁反映,附近两个村的村民在提出调整宅基地建新房的要求时,也提出了不盖平房要盖楼房的愿望,并把这一愿望反映到了镇政府,由此引发了镇政府建设农村社区、突破土地制约发展瓶颈的想法。这一想法如今已经在长山镇进行试点规划,东尉村就是试点规划社区之一。而居住方式的改变,不仅有利于节育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村民向居民的转变,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的转变,这无疑是一次具有革命意义的农村住房改革尝试。与此同时,村里

建设了村中心花园,配备了运动设施,广场、医院、超市都已在规划之中,相信不久之后,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与居住方式的改变相配合,村两委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里每年都拿出近4万元钱,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来陶冶村民的情操,村里红白理事会的有效运作和春节大团拜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活动。2004年,东尉村投资370万元建设老年公寓,2005年全村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正式入住。老年公寓一个月不定期组织活动,包括学习时事政治、养生保健知识,举行各种文体活动。老人们在这里真正过上了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全村逐步形成了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关心他人、邻里团结的健康生活方式,展示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文明风貌。①

(三)纯粹农业村模式——实户村和楼子张村

实户村是邹平县韩店镇的一个纯农业村,全村312户1058口人,劳动力人口550人,有耕地2000余亩。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7000元,但收入不平衡,多的能有十多万,少的只有4—5000元,低收入户约占全村总户数的10%。全村没有大型的集体企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农业生产和其他副业,如小建筑队、打零工、跑运输、小加工业、养殖业、小商业、饮食业等,有4户民办企业规模较大,年收入较高,除此而外,部分村民在附近大型企业工作,如西王集团、三星集团、魏棉等大型民营企业工作,从事副业和在企业工作的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业纯收入人均只有2亩地约1600元,因此说实户村是纯农业村,实际指的是主业是农业,但收入主要还是靠发展副业和到企业打工。

虽然实户村没有企业做支撑,但集体经济并不是空壳,2007年集体收入52万元,主要来源于对村中四荒地的开发利用和旧村改造节余出来的宅基地的出租。通过开发四荒地,村里一年有20余万元的承包费收入,旧村改造时,村中统一制定了每户以16.5×15平方米的面积划定宅基地,由此从580亩宅基地中节育出280亩土地,节余出来的土地出租给个体工商企业,每年也能获得20余万元的收入。村里利用集体收入,于1995年投资28万元建盖了一幢二层的综合楼,一楼有300多个摊位,出租后一年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2008年村里收回出租摊位,改建成了综合服务楼,成为包括实户村在内的8个行政村责任区的社区服务大厅,开通了社区一站通服务,使附近8个村的村民不用到镇上就能办理各种事宜,方便了群众,也提高了镇政府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除此而外,村里也投资建盖了老年公寓,主要解决五保户和鳏寡孤独老人的老有所养问题,对于家庭成员多、住房不够的家庭中70岁以上的老人也接纳入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住房紧张的问题,同时为旧村改造、新村规划建设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村里修建了活动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械,修整硬化了村中道路,村两委成员承包了全村的卫生责任区,每天上午都打扫责任区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每到逢年过节,村中都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使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村民在整洁、舒适的村庄中形成了和谐、文明的新风貌,实户村也因此成为县、市的精神文明典型村。

楼子张村是邹平县魏桥镇一个只有135户、506口人的小村,全村现有耕地870亩,劳动力270余人。与实户村一样,楼子张村基本上没有企业,是以农业为主业的村庄。相比较而言,楼子张村地处偏僻,起步较实户村更晚,20世纪90年代初还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人均收入只有300余元。经过十多年的发

展,楼子张村2007年人均收入达到了6800元,好的户人均达到了3—4万元。在没有企业支撑的情况下,楼子张村的发展主要依靠发动村民搞多种经营,村两委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四荒地开发承包费和围村林承包费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村民的发展寻找路子、创造条件,如为村民开展奶牛养殖业,村党支部书记亲自到山西帮助联系、购买种牛;村民发展个体经营,帮助联系小额贷款,为村民提供启动资金;通过劳务输出剩余劳动力,45岁以下的村民基本都到大型民营企业魏棉工作。经过村两委的发动和帮助,村民在从事种、养殖业的同时,开展了建筑、运输、商业等副业,收入逐年有所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与此同时,村两委利用有限的集体经济收入,修整硬化了村中的主要道路,按照规划整顿村容村貌,柴堆、草堆、粪堆全部出村,统一堆放,全村居住、养殖、活动各有区域,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形成了文明、和谐、民主、团结的文明村风,多年来一直是市、县的文明村典型,村党支部书记张振安也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实户村和楼子张村的发展状况,在邹平县是欠发达村庄的典型。这是与西王、东尉这样的村庄相比较而言的欠发达。但即使如此,上述两个村的发展现实与村民的生活水平,与中西部农村的欠发达状况显然不可相提并论。①

上述三种不同类型农村的发展历程表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改善,农村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村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撑,所有的发展都只能流于空谈。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述三种类型的农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农民经济基础的薄弱与收入增长的缓慢成为这些村庄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经过各自的摸索与奋斗,最终找到了适合各自情况的发展途径,使集体和个人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改观,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正如实户村党支部书记所言:经济搞不好,村民收入不能每年都有所提高,为民谋利就是一句空话。这是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感慨,也是中国实行改革的目的所在。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才提出“不搞争论”,“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满足,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也才能得以体现。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是中国得以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基础所在。

其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各自村情的发展途径,使不同发展条件和发展程度的村庄实现了有各自特色的发展飞跃,这是上述三类村庄在改革开放以后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最为显著的特点和最大的成功,就是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在当代紧密结合的结果。这一点也是上述三类农村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农村虽然发展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都取得了值得欣慰的发展与进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自依据自身的条件与能力进行适合自我情况的规划与发展,而没有超越条件地盲目模仿或攀比。上述三类农村都没有特别的资源和优势的区位可供利用,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起步较早的西王是

充分利用了当地农村大量种植粮食、棉花的特点,投资相关农产品加工业而逐渐发展壮大的;东尉村以工业兴村,以工促农,工农业全面发展,克服了地理位置偏僻、发展资源不足的劣势,走出了一条现代新农村的发展路子;实户和楼子张村虽然没有企业支撑,但通过挖掘土地资源、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仍然使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同的发展途径所形成的“西王特色”、“东尉特色”、“实户、楼子张特色”,最终都融入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使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呈现出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景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是中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其三,农民的共同富裕与农村的发展进步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结果,也是上述三类农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的重要原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现代化发展趋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来社会变迁与发展的显著特点。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上述三类农村的发展虽然有程度的差异,但不同发展程度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既是这些村庄发展的动力,也是这些村庄发展的目的。虽然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富裕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但却使村民们都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村民们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与奋斗,程度不同地享受到了生有所抚、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社会保障,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质性地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在共同富裕的前提下,上述三类农村的改革与发展都体现了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点,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成为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状况。西王村工业兴村所催生的土地的集约化与种植的规模化,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使分散的小农传统经营模式逐渐为现代农业模式所取代,而集约化、规模化与现代化,正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东尉村新农村社区的创建,实现了乡村城市化,城乡差别的逐渐缩小和消失,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正在使传统的乡村向着城乡一体化转变,农民的观念意识也由此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城乡差别不仅在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上逐渐缩小和消失,更在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中逐渐缩小和消失,而这是城乡差别最实质的消除。上述不同类型农村的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发展趋势,是中国农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其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是上述三类村庄实现自我发展与进步的保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村民自治,使农民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农村管理授权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农民真正有了受法律保障的实现自我发展的发言权与决定权,这是中国农村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一变革使农村的各种传统势力受到了有效的遏制,现代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农村中德、才兼备的人才得以通过民主程序而成为村民发展致富的带头人。上述三类村庄的起步与发展,都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现任西王集团党委书记的王勇、东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牛兴胜、实户村党支部书记王泽民、楼子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振安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开始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或成为主要领导的,二十多年来,他们以自己的无私奉献与敢闯敢做,不仅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因为他们的公正、公平与奉献牺牲精神,树立了民主、文明、和谐、进取的新村风。在上述村庄的调查中,面对各个村庄所取得的成就,笔者总要对村两委领导提出一个问题:村两委带领村民实现脱困致富、自我发展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回答虽然表述各有不同,但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公平、公正,不谋私利,实实在在为村民谋利益,脚踏实地为村民解危困。他

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西王工业兴村的起步,得益于王勇和班子其他成员对村集体的无偿奉献,东尉牛兴胜书记认为做领导,利、德不能兼顾,于是放弃自己的企业经营,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大利,实户王泽民书记,父子两代同为书记、主任,在实户村一干就是30年,每次选举,没有发过一棵烟,请过一餐饭,仍然连续当选,村民信服的是父子二人的公正与公平,还有是对村民意愿的尊重。实户村两委每月定期召开党员代表会和村民代表会,定为“民主议政日”,村中大事小情全交村民讨论决定,无事可议时,村两委成员就义务清理村中卫生死角,全村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浓厚氛围。实户村的这一经验被推广到整个滨州市,成为今日滨州各县市3月5日“民主议政日”的主要来源。楼子张村两委多年来一直坚持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重大事情都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执行政策一视同仁,不避亲疏,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正是村两委一班人不谋私利、出于公心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才使这些村庄取得了今日的发展成果,同时也使他们成为村民信任的带头人,多年来一直为村民所信赖与推举。而这样的好带头人能够长期在村两委领导岗位上为民工作,也是实施村民自治的结果。正是村民自治让村民拥有了自我发展的发言权与决定权,才有了上述适合各自发展程度的各具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才有了村民民主意识与公民意识的逐渐增强,农村社会因此也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最大成功,就是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以适合中国国情而使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上述邹平县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类型农村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农村的一个缩影,尽管上述三种类型的农村也许在全国乃至在山东都算不上是发展最好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然而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农村的普通与一般,才更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部分农村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