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QP-05《管理评审程序》”培训教材

实施“QP-05《管理评审程序》”培训教材

实施“QP-05《管理评审程序》”培训教材
实施“QP-05《管理评审程序》”培训教材

实施“QP-05《管理评审程序》”培训教材

2.1.管理评审:

要弄清管理评审,首先要弄清管理的定义,在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定义: 管理(Management) -----“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说明:

一个组织从他诞生起,管理活动就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是管理机制、模式不同而已。

一个组织的章程、规章制度、经济考核等都是管理者们管理理念的体现以及表现方式。一个组织为什么要有管理?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既然管理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开展的一项活动,那么这项活动的效果如何,必然是最高管理者要关注的一件重要事情。因此,隔一段时间对管理的效果进行回顾、评价,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不足和薄弱环节寻找改进的方式方法,设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每一个组织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体制下都需要进行的必须性的工作。

接下来需要了解评审的定义: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定义:评审(Review)------“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的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说明:

自从我国引进了ISO9000标准后,也引进了一个新的术语“管理评审”,这就要求申请认证

或已获得认证证书的组织在规范管理体系活动的同时,也要求最高管理者对自己的管理效果

进行回顾、评价,总结经验教训的活动规范化。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标准中规定“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因此,管理评审活

动应理解为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层),为了达到规定的预期目标,对内部管理体系进行指

导和有效控制,所开展的一项改进活动。这项活动的目的,是针对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否得到了保证来进行的。

------为了寻求改进的机会。为什么要寻求改进的机会?为了组织更好的发展!

说明:不同性质的组织、不同类型的最高管理者(层),开展管理评审活动的形式也会不同。就一个组织来说,一年12个月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与顾客需求变化、国家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产品、服务标准的更新、国际国内竞争对手的表现、技术研究与开发、市场策略的定位或调整、战略伙伴与供方的活动状况、质量成本与组织整体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相关方的满意度反馈、组织机构变更和重大人事调整、重大事件事故的发生、各类目标指标和改进活动的状况和结果、各类审核的结果、财务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等等,最高管理者针对性的评审活动的目的、形式以及评审活动的名称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例如: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出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6日通过。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出台《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在网络上开店经营的自然人也必须进行实名认证,而一些成交量大的卖家甚至还需办理工商执照并缴税….。

3.1.作为审核员在审核中所要寻找、收集“管理评审”的客观证据,应该在了解受审核组织针对管理

评审活动所确定的形式的同时,还应了解不同表现形式的管理评审所要求的输入信息,以及输入信息和输出的载体或表达形式(不同类别的文件)。关注组织高层管理改进活动不应只是要求提供管理评审的“纠正措施”、“改进措施”,而是要关注最高管理者、层的决策、决定是为什么?起源于何原因(信息输入)?决策、决定做出前的活动,参与人员,活动的时间和过程(有时,一项决策是经过多次会议、多次研究、历时多日)。最高管理者/层的决策、决定本身就是管理体系的一项改进活动和改进措施,不应用一张《XX措施表》,来限定复杂的管理系统的改进活动及其效果的表现形式。管理活动本身就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和多样性,一个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组织,高层管理的改进活动不会每年仅限于一次。

3.2.作为申请认证或已获得认证注册资格的组织应当在体系文件中正确、合理地规定“管理评审”的

活动形式、类别和名称。不要把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开展的,而且是客观存在一项重要活动,做成一项内审总结,作为迎接外审的文字性的体系运行效果评价(往往都是有效性的结论)。管理

评审的输入也不应仅仅是体系内各部门一个时间段内的工作成绩总结。体系内各部门的输入信息,应当用科学的统计数据反映各项目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等)的实现情况,体现未达到目标的原因分析,提出工作的改进建议。

3.3.当然,管理体系的初始阶段以及初次接受体系审核的组织,第一次按照管理手册程序要求进行管

理评审,评审议题就是针对内审结果来判断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可以认同并接受的。但是体系进入成熟运行阶段后,年复一年雷同的评审结论,是无法体现组织在市场竞争和经营发展中不断进行自我改进绩效的。

4.1.管理评审---

是一个组织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项活动本身有其自身所需的特殊要求:

1.最高管理者应-------(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并参与)

负责策划、组织,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通常每年(十二个月内)至少一次,特殊情况应增加频次。管理评审的时机和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年中、年末、认证机构外审之前都是进行管理评审的好时机。这种对管理体系绩效进行系统的回顾、评价、总结的评审活动,是寻找管理系统改进机会的最佳方式。

2. 管理评审的任务----(要干什么?)

是评价组织的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机会和变更的需要;

目的是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适宜性----

是指评价管理体系策划结果实施后,是否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是否具备适宜于内

外环境变化的能力。如市场变化、顾客变化、法律法规的更新、新技术新设备的引

进、组织机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

充分性-----

是指评价管理体系是否满足市场、顾客、相关方、员工、社会当前和潜在的需求和

期望,评价管理体系各个过程展开的充分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众多相互关联的

过程的顺序是否明晰,职责是否全面有效落实,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转化活动是否得

到有效控制。

有效性-----

是指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结果达到设定的目标的程度,包括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是对

管理结果的度量。应该从顾客、经营绩效、过程业绩、产品的符合性、审核结果、

员工、社会和相关方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判定。

3. 在体系文件中明确管理评审的形式、时机,评审输入信息的载体,输出的表达形式。

4. 建立并保持程序所规定的,符合管理评审内容要求的记录。

5.1. 管理评审输入是什么?

以下内容(但不限于)应是关注重点:

1.审核结果---- (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稽核结果)

包括管理体系的内审结论和外审报告,汽车制造业还要特别关注整车生产厂对供应零部件的制造商的二方审核结论、年度供货业绩评价结论。

2. 顾客、员工、社会和相关方的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

包括顾客的抱怨、投诉、不良业绩或行为的媒体暴光等;如整车生产厂对零部件制造商的产品退货、索赔,供电企业对用户满意度的测量,发电企业对调度中心的征求意见的反馈,员工对工作岗位环境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的意见,环保部门、周围社区和群众对环境污染的抱怨等。

3. 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是指过程实现增值,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

包括产品的符合性,如电压合格率、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的提高、废品率的下降、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的绩效等。

4. 经营管理活动中,包括各类审核活动所引发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

5. 以往管理评审改进活动的效果跟踪,以往管理评审改进决议的实施进度及其效果。

6. 政府主管部门安全评价、安全检查,环境评价、监测的结果,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

7. 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

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机构和主要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的变化,产品的变化,顾客、员工、社会和相关方要求的变化,可能导致管理体系的调整等。

8. 关于产品、过程、质量、安全、职业健康、环境改进的合理化建议等。

5.2.管理评审的输出是什么?

管理评审的输出-----

是最高管理者对组织的管理体系乃至经营宗旨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或决定,表达方式一般是以书面报告的形式,通常一般习惯性的成作为《管理评审报告》。这是一个组织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最高管理者战略性决策开展各项管理、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出,是一次完整的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的终点,也是下一轮循环的起点,对体系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包括了针对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结果,顾客、员工、社会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对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和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管理做出改进的决定。

管理评审的输出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1. 对组织管理体系(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

2.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的决定和措施,包括预防性措施;

3. 有关新资源的需求的决定和措施;

4. 产品质量、顾客要求、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影响的改进决定和措施等等。

与管理评审有关的后续活动也应是关注的重要方面,如:管理评审输出文件的发放范围及其发放;管理评审决策或决定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沟通;执行决策或决定所采取的改进措施;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并验证其效果;改进效果的归纳、总结以及提交下一次管理评审的资料。

管理评审是保证管理系统中“PDCA”持续循环渐进、逐步提升,实现组织自我监督和自我改进的重要工作,应关注这项活动自身的有效性。

5.3.内审与管理评审:

内审与管理评审、能力验证是评价质量体系优劣的主要方法,其中管理评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何谓管理评审:是指“由最高管理者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①管理评审应由被评审的质量体系相关的组织最高管理者或由其委托、授权的管理者代

表组织进行。

②管理评审内容应重点围绕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确定。

③管理评审也是一个,有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④最终实现第三方认证的目的和意义。

5.4.管理评审实施要求避免流于形式:

按照“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要求:“每年至少评审一次,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持续适用和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更改和改进”。管理评审是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比内审层次更高的审核。通过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可以全面检查和评价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同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体会和变更的需要,是质量管理体系实现“PDCA(策划—实施—检查—措施)”过程控制的关键一环。

可是在实践中较多组织所提供的管理评审报告策划、实施、有效性和效果验证等方面的客观证据多数是缺乏实际内容和流于形式,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也是走过场,影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评审流于形式。有些组织的管理评审,初看有计划、有记录、有报告,但深入查阅却发现

评审记录却无实质性内容。

2.评审的重点不突出。有些组织的管理评审避重就轻或抓不住主要问题,几乎看不到有“分

量”的评审内容。比如,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是现场标识实施不好、文件发放记录不齐全、质量记录不规范等,而对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宜、充分和有效,以及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却很少讨论或没有讨论。

3.评审的输出与体系的运行实际不符。管理评审输出的有关决定和措施与组织体系的进行实

际情况不吻合。主要表现在:管理评审未涉及审核中查出的主要问题;管理评审报告提出

的改进措施没有认真落实,跟踪验证的证据不充分或没有证据等。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思想认识的原因,也有实际操作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

6.1.那么,如何开展管理评审呢?

(下面是我们在进行管理评审时的一些体会。)

一、抓好管理评审策划工作:

管理评审之前应做好各项策划活动,包括制订年度管理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的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时机及评审的输入要求等。

1.明确评审目的: 管理评审作为在系统层次上实现动态PDCA过程控制的关键一环,目的是使

组织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以及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存在的

差距或不足,并设法找到改进的机会,从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提高组织竞争力和适应力。

2.把握好评审时机: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策划间隔时间由组织自己决定,

组织或各要素的审核频次应取决于其现状和重要性,并考虑解决内审所发现的

问题。原则上每年应在内审的基础上对组织各项管理工作至少进行一次综合评

审。

3.选好评审方法: 管理评审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有输入和输出要求,一般以会议形式进行。管理

者代表及体系归口管理部门要在会前以书面形式将管理评审计划或通知发至参

加会议的部门和人员,同时明确参与部门、人员及其职责接口。不仅最高管理

者心中有数,而且让每一个与会者都得到共识,并作好充分准备。

二、抓好管理评审输入工作

为提高管理评审效果,进行管理评审前,就有足够的适用信息输入。其输入信息应反映当前业绩和改进机会。各方面的输入信息要以充分的事实、数据和统计分析对评审对象的业绩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应把能否提供出有价值的改进机会,作为评价输入信息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三、开好管理评审会

开好管理评审会,即要求开一个“有效的会议”。为此要求最高管理者在思想上认识到会议的重要性,要与管理者代表共同商议会议议题同时作好会议的充分准备,还要控制会议的进程,讲明评审会议的目的、范围、要求,把握会议的主题和重点,做到珍惜时间,不跑题,围绕主

题。组织好与会者发言和讨论;在评审过程中最高管理者应营造开放、热烈、宽松的气氛,要安排充足时间进行充分讨论和深入研究。鼓励与会人员敢于提出问题、实事求是,并敢于暴露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管理评审中,作为管理者代表应认真分析各部门的汇报材料,找出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引导与会人员集思广益,深入讨论,最后,最高管理者做出综合分析与判断,并发出改进指令。

四、注重管理评审输出和改进措施实施验证:

管理评审会后整理管理评审输入和评审会议记录,形成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是管理评审的输出,管理评审输出应反映:评审内、外审及其采取纠正措施;对顾客要求有关的改进;

确定体系及过程的改进,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资源需求等方面对策和评价;

确定产生不合格原因;评审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等。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管理评审的目的,日期、参加人员、评审概况、评审内容、评价结论,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和要求。在评审报告中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做出正式评价,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公布实施。

管理评审报告发放后,对有关改进措施决策应由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限期整改并验证。

总之,在管理评审过程中,要明确评审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最高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管理评审,把管理评审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而不是为符合外审的被动应付,这样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持续保持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实现管理评审的价值,从而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5.2.组织如何做好管理评审工作?

管理评审是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为了解、促进、改进本组织质量体系运行的主动行为,是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整体效果以及现状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之一,是发现质量体系存在问题并进行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最高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评审全面检查和评价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找出质量体系运行中需要提高和改进的方面和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不断提高组织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最高管理者的重视是搞好管理评审的关键,管理评审的重点是评审输入文件,如果出现管理评审输入文件内容单一;管理评审信息输入质量不高,避重就轻,没有关键问题和环节,那么,管理评审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评审只能是流于形式。

一、管理评审的目的:

管理评审明确规定“负有执行职责的管理者参与,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质量体系进行评审,确保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满足本标准要求和供方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由标准要求可以看出,进行管理评审的目的是通过评审,确保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体系的持续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和社会信誉。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明确管理评审的上述目的。切忌评审仅仅停留在汇报、分析标准要素和程序文件的执行上,而对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体系是否适应组织内部、外部的

环境变化,在市场中所处的水平,是否适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不作分析和评价。从而无法对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体系是否持续适宜、充分和有效做出结论,也很难针对评审的目的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更谈不上达到管理评审的目的。所以,最高管理者和参加管理评审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明确管理评审的目的,围绕目的进行评审。

二、管理评审的内容:

组织所处的客观环境(内部的、外部的)不断地变化,如新的法律、法规要求、新的市场要求,组织的人事变动、产品变换以及工艺路线调整、设备更新等,都可能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因此,要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评价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

组织针对变化了的环境对质量体系做出变更,采取持续改进活动并对质量管理体系采取相应的调整,在这些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考虑不周全的问题,有的可能是过程未得到充分展开,有的可能是职责或接口关系规定的不明确,有的是资源配臵不合理,有的是控制要求不落实,使相关过程未能协调有效地受控和运行。因此,应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及时评价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组织应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的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符合性,达到顾客满意的程度,质量体系是否已得到有效运行,内审、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都正常实施来及时评价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管理评审输入文件

为使管理评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在管理评审前,由主管部门在征求最高管理者的意见的前提下,列出本次评审的内容,时间、地点及各部门需输入的信息资料,各部门接到任务后,准备管理评审输入文件,一般情况下应有以下输入信息:

1. 内、外部审核结果;

2. 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改进意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质量目标修订建议和依据、

质量体系运行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或系统性问题,质量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文件修改的依据和建议等);

3. 产品实物质量信息;

4. 不合格品分布情况及处理情况信息;

5. 纠正和预防措施分析、实施及验证;

6. 服务信息(合同履约率、顾客满意度及不满意度、顾客投拆的处理等);

7. 组织机构设臵,资源配臵状况信息(人员、设备、办公环境等);

8. 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及验证信息。

上述信息应由组织的各职能部门在汇总、分析正常管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提供的信息资料不能就事论事,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

例如:

在提交产品实物质量信息资料时,不能简单地列出数据,应做加工和分析,而不能搬台帐。应提供合格产品、优良产品的比例以及产品质量是否能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同时还应与前期产品质量对比,发现需要调整和改进建议的依据,只有用这些数据作依据,最高管理者才能准确判断组织产品实物质量好坏,以及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又如:

提交不合格品分布情况及处理情况信息时,应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排序,找出产生不合格品较多的单位或生产过程,必要时计算出产生不合格品的频次,应用统计技术找出产生不合格品频次高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通过以上工作,总结出评审期内不合格品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产生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和采取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否实施,实施后效果如何,哪些单位或生产过程对不合格品的控制还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上交管理评审,使最高管理者很容易就此做出评价并做出质量改进决策。

四、管理评审应评审的重要问题

最高管理者应把管理评审的重点放在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长期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体系运行中的系统问题上,这些问题,有些是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解决的,有些是需要较大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最高管理者应根据组织自身的能力和需要,协调外部因素,采取纠正措施,解决内部存在的问题。

五、管理评审提出纠正措施及验证

针对管理评审输入文件的信息,及对各种信息的分析,找出问题制订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措施应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应确保纠正措施得到有效的实施,对于那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或系统性问题,有时不能急于求成,应分期采取纠正措施。对于纠正措施的效果也应分期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调整。管理评审提出的纠正措施实施后应予以验证,并报下次管理评审。使最高管理者及时掌握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的信息,只有解决了体系中存在的系统问题和长期存在的问题,组织的质量体系才能得以完善和提高,才能更好地反映出企业质量体系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反映最高管理者质量管理和质量提高的决心。

总之,管理评审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定期(一般一年一次)进行的较高层次的对质量体系的正式评价,采用会议形式进行,时间有限,组织的各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对待管理评审,积极参与管理评审,使管理评审更加有效。

示例 QP-05《管理评审管制程序》

制作:汪建

2010-10-4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EICC5.1版)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本厂各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确保本厂各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法律法规和对应的标准/准则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管理层对各管理体系的评审。 3、定义: 无 4、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订管理评审计划、组织管理评审、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4.3 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并落实评审中提出的纠正 措施。 5、内容: 5.1 管理评审频次: 5.1.1公司管理层至少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对各管理体系评审一次,两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2 个月。 5.1.2出现特殊情况时,如质量/环境/HSF目标实现困难、产品质量出现较大问题、人事重大变革、 工艺重大变革、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EICC管理体系等重大变更、关键设备异常、HSF产品HS浓度超标招回、重大客诉事件、环境事故、相关方重大投诉事件发生时等,由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提出报告,经批准后,可临时安排管理评审。 5.2 管理评审计划: 5.2.1管理者代表应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前半个月,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确定管理评审的会议 议程、评审内容、参加评审人员名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提前7天通知参加人员。 5.2.2参加评审的人员应提前准备评审所需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如相关报告、信息、数据。 5.3 管理评审输入(评审内容): 5.3.1 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包括如下内容(但不仅限于此): A、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B、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含内审和外审)。 C、以往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跟踪。 D、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E、质量方针、HSF政策的适宜性。 F、质量目标、HSF目标及削减计划的达成情况。 G、顾客满意度情况及有关相关方的反馈。 H、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I、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情况合格。

品质部培训教材---锂电池 精品

品质部培训教材Page 1 of 20 版本:A版品质部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章:通用基础知识----------------------------------------------- (2-3) 第二章:通用品质技术知识----------------------------------------------- (3-7) 第三章:通用工艺知识----------------------------------------------- (8-10)第四章:通用标准---------------------------------------------- (10-15)第五章:程序文件知识---------------------------------------------- (15-16)附件:---------------------------------------------- (17-21) 附件1:品质常用术语-------------------------------------------------------------- (17-18) 附件2:锂电池行业国际/国家/企业标准------------------------------------------------ (20) 附件3:筛网目数与粒径对照表----------------------------------------------------------- (21)

第一章品质部员工通用基础常识 1、国家法定假日:元旦一天,春节三天,清明节一天,端午节一天,五月一日一天,八月十五日一天、十月一日三天,总共十一天法定假。 2、火警电话是119,急救电话是120,匪警电话是110,电话故障拨112,交通事故拨122。 3、员工试用期一般为三个月,优秀者可提前满试用期,需要延长试用期者,最多可延长至六个月。所有员工上班时须提前五分钟到 岗,以便进行交接;下班时须整理好工作环境,交接清楚后方可离岗。 4、火警现场员工,如有可能,须在第一时间关闭现场各种电源,然后向起火方向相反之救生门撤离,如有较大浓烟,应立即蹲下, 用湿衣服或湿毛巾捂住口。消防设施必须齐全,并定期进行检查。消防器材放在指定位置,并处于完好状态。 5、填写文件记录时,内容应正确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更改涂写,如果填写错误,要用划线方式更改并签名注明日期,不得使 用涂改液。品质月报须在每月二日前完成,如果二日是周六或周日,则向后顺延;所有报表及文件,请在当日内存档;请保持您的报表清楚明了,注意日期及签名是否完整,请不要在报表上使用涂改液;归档文件应在封面注明年份、日期,记录名称及部门资讯,以便查询。所有岗位必须受到相关培训后方可上岗,没有受到培训之人员,有权要求上司对其进行相关培训。 6、上班及开会最少提前3-5分钟到会;如因不可预知之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请提前通知您的上司或会议召开人; 所有班组,必须实施早会制度,以确保各种信息在品质部能得到充分沟通,时间及长短可以由当班组长确定,但一定要召开。 7、在上班前,请仔细地检查一下自己,你的着装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在上班时间,有任何电话,包括公事或私事,请走出车间接听, 请控制在3分钟内; 8、如果别的部门需要您离岗协助,请先会知您的上司并得到同意后方可离岗;上司安排您的工作时,请您确认您是否接受过相关培 训或对标准清楚明了,如果没有,请对您的上司说明,请求支援;事情完成,请向您的上司汇报;如果属品质部应知应会的,您有权要求您的上司对您或安排您进行培训;如果得不到满意答复,可以越级上诉;报告不越级,上诉可以越级;上司交待您要完成一件事情,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您遇到之前不曾预料或不可越过的困难,请及时向您的上司汇报;如果完成,请记得要向您的上司回复。 9、电话铃响三声,请您务必接听,第一句话请说:你好;出差在外,如有疑难问题,请记得随时请教您的上司,请记得与公司随时 保持了联络; 10、如果您对品质部有什么建议或抱怨,请不要保持沉默,请及时向您的上司反映---因为大家相信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品质部 这个团队的成长在努力; 11、没有错误的客户,只有永远正确的客户,任何时候,请注意您的言行,不可非议客户,任何时候,请您尊重我们的客户,不论 这个客户对我们多么的重要或者多么的不重要;请品质部所有同仁认真对待每一宗客户投诉,从来没有哪一宗错误是单独存在的,一定有很多错误发生时才会导致一宗客户投诉的出现;请尊重我们品质部的每一位同仁,请尊重比克天津公司的每一位同仁。请务必记住: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请在所有人面前坚持您的判断,因为您可以对所有人说:我坚持因为我专业; 12、在上下班时,第一件事情或最后一件事情检查您的周围环境是否符合5S要求;用完的工具或文件,请务必记得回归原位,因为 我们的同仁可能随时需要它;下班前走出车间的最后一件事情是请问自己:我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吗?如果您有培训需求,请知会您的上司。您的成长,就是品质部和您一起成长。 13、所有须检来料,请检查完毕后方可上线,未作检查来料不得上线生产;所有来料品质超出允收标准时,请及时填写进料检验报 告,交上司处理,经上司审批并签上处理意见后,转发给各相关部门;如果你发现未经检查或标识的来料在生产线上使用,请制止或及时通知你的上司;盖章时请将章盖正并清晰明了。所有出货须经OQC检查,未经OQC检查的产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流出公司;在检查产品时候,请注意各种包装物的洁净程度。如果我们不能做到,我们就没有理由要求其它部门做到这一点; 14、请随时提醒您自己注意:是否所有的产品都有相应的标识,是否所有的产品都正确存放于应存放的位置;所有要求输入电脑的 数据库之报表,请务必在第二个工作日过完前输入,如果您有适当的理由不能按时完成,请将您的理由会知给您的上司;所有涉及要退货的原材料,请IQC在第一时间知会您的上司,由他来处理; 15、品质部发出的品质异常联络单及矫正预防处理单,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追回,若因任何原因不能追回,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并 跟踪此案顺利关闭为止;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通过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质量体系的评审。 3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评审的重点,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评审建议,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协调落实改进措施中的问题,并对评审后的跟踪活动具体实施管理。 3.3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收集并准备管理评审所需资料和控制好评审的输入,整理管理评审报告草案,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做好管理评审各项工作。 3.4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负责准备并提供评审所需的管辖范围内的资料,根据评审通知充分准备质量体系运行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单位)负责评审提出涉及本部门(单位)的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4程序 4.1 每年在12月份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追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事故或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 审核时; f) 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涉及质量体系运行的所涉及的当前业绩和改进机会。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

等的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法律等; c) 过程运行情况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的实施及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变化,如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4.3 管理评审的准备 4.3.1 预定评审前天,总经理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根据评审输入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并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及本产供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 管理评审会议 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的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 管理评审的输出 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评审内容相关的要; c) 资源需求等。 4.5.2 会议结束后,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应视具体情况明确有关改进要求),经管理者代表审核,

管理评审程序

CHHY标准CNHZ/QEP-02管理评审程序第六版, 2014-06 第 1 页,共 5 页战略所有者:内容所有者:批准: 1目的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通过评审评价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变更的需要,实现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最高管理者对本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运作的评审。 3定义 3.1管理评审:公司总经理应定期主持对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 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职责与权限 4.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的召开。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的准备、组织和实施。 4.3各相关人员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评审中 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 5流程

6内容 6.1.管理评审规划 6.1.1.管理评审方式:以会议形式进行。管理评审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得 召开临时会议。管理者代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6.1.2.管理评审内容: a.经营计划与目标执行与实现状况情况;质量、环境方针适宜性评价; b.管理方案达成的审查(包含持续改善活动); c.内外部审核、合规性评价、以往管理评审结果及纠正预防措施状况,评价管理 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及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程序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d.ISO9001、TS16949、ISO14001 体系的所有要项的执行情况,变更要求; e.重大质量环境变异、客户投诉、退货、相关方抱怨的纠正措施状况; f.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符合性,通过对过程的确认、控制的效果以及产品实际质量状况与质量要求的符合性的审核,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g.环境管理的绩效; h.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及问题对策审查; i.培训成效审查及计划修订考核; j.新技术、新设备、新质量理念、新产品、新市场、法律法规等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评价对方针、目标、组织结构、体系进行变更和完善的必要性; k.质量环境方针、目标及方针管理计划修订的考核事项; l.改进的建议; m.实际的和潜在的市场失效及其对质量、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分析; n.不良质量成本控制情况分析; 6.1.3.职责: a.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及质量环境审核执行及结果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追踪。 b.质量部负责管理评审及质量环境审核结果的汇整。 6.2.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由管理者代表提请总经理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并建议出席会议的各有关部门主管及管理职能人员(如人事、价值流……等)名单,供总经理裁示核准后,由管理者代表发出“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6.3.管理评审相关资料整理: 由各参加管理评审会议的人员,针对各项管理评审议定内容,就其职责收集、汇总其相关资料,并事先送交质量部整理。 6.4.管理评审会议的进行: 6.4.1.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各部门主管及相关管理人员负责其相关职能的审查工作。

品质管理培训教材(一)

品质管理培训教材 1、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 质量意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集中体现在企业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志力。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通过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等来建立和施加影响的,并且通过质量激励机制使之自我调节而一步步地、缓慢地形成起来的。 2、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二、怎样树立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

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为便于管理评审正常进行和控制,以便公司高层管理者在计划期间内评审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持续之适用性、充分性及有效性。此项评审须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变更的需要及改善的机会,包括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管理评审活动的控制。 3.职责 ISO办公室制定本程序,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4.定义(无) 5.作业内容 5.1管理评审的时机与评审计划的发布: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 有效性,公司至少每半年进行管理评审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某一次内审后的一个月左右进行,由管理者代表或指定人员制定书面的管理评审计划,由总经理批准;当出现特殊情况 (如重大质量问题、组织架构大变更等),可追加评审。 5.2管理评审应输入的内容,相关部门依此提交报告资料: a)上次管理评审的决议完成情况跟进(ISO办公室文控); b)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检讨(ISO办公室); c)检验及验收结果(物流部) d)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状况检讨(ISO办公室); e)内部或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结果检讨(ISO办公室); f)客户投诉(退货)及处理的结果检讨(业务运作部); g)组织大变更、重大质量问题或质量体系变更对原质量体系影响的评审(各相关部 门); h)改进的建议检讨(各相关部门)等。 5.3评审前的准备:管理者代表确定会议时间(原则上在一个星期前发出会议通知)。拟定 管理评审通知计划并拟定评审的主要内容及参加评审人员名单,同时在通知计划中列明相关人员提报相关资料,提交总经理或授权人批准。 5.4评审实施后,管理者代表根据评审会议结论或决议,编制管理评审报告并公布结果。 如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参考《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由文控或由管理者代表授权人监督执行,并组织跟踪。 5.5管理评审的输出:应输出管理评审报告结论、决议,其中至少应包括: 5.5.1现行的质量体系及过程是否有效;若需改进,改进的方案是什么; 5.5.2针对目前的客户投诉,应确定日后的改善方向; 5.5.3确定目前的资源(人力资源、其他资源)需求与否。 5.6管理评审报告记录由文控保存三年。 6.附件(无) 7.参考文件 7.1文件管理程序 7.2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固晶机工程师培训资料

一、目的:规范固晶机工程师日常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对象:固晶机工程师 三、内容: 1.机械构成及维修 1.1芯片控制器:由芯片工作台和推定器组成 1.1.1.芯片工作台主要由X、Y、θ马达和扩晶环固定座组成 X、Y马达控制Ahead晶片时,移到当前晶片位置,θ马达是控制晶片的旋转角度,当启动工作台启动旋转功能后 θ马达开始工作,当Ahead当前晶片角度偏移量大于我们 设定值时,θ马达会自动补偿角度偏差值。 1.1. 2.推顶器主要由顶针、顶针帽、推顶马达和XY位置调整 螺丝组成,顶针是工作中顶起晶片,晶片离开蓝膜使吸嘴 容易吸起晶片,顶针型号为0.022×10×17MM,顶针的目 使用寿命为1KK,当顶针拆损或者达到使用寿命后需要及 时更换。推顶马达是来顶起顶针,新更换顶针后,一般顶 起主度不超过2300,如果顶起高度小于2000时,需调整 推顶马达推顶位置,松开推顶马达固定推顶位置螺丝, 可以用六角棒调整推顶初始位置。顶针帽是保护顶针受到 外力损坏。XY位置调整螺丝是用来调整顶针位置,使顶针 顶起芯片在中心点。

1.2.工作夹具:由叠式载具、工作夹具、输入/输出升降机组成 1.1.1叠式载具由Load Left Pin、 Load right Pin、Separater 和下料盒马达组成,Load Left Pin和 Load right Pin 是用来调整支架接触时的中心点,一般中心点为22000, 当马达失步时,需要对此中心点进行调整。Separater是 支架接触到Load Left Pin和 Load right Pin后,用来 分离支架,可以调整进出气压大小来调整Separater速 度,X方向行程不可以调整, Y方向行程可以拆开叠式载 具面板,用六角扳手调整行程。下料盒马达是用来控制 Load Left Pin和 Load right Pin动作,需定期对其进 行保养,不然会造成下料不顺畅或者卡料。 1.1.2工作夹具由Feed Pin、Input Pin 、Output Pin和 Output Kick组成。进入Setup→Device→Indexing Setup调整 送爪间的配合,Feed Pin和Input Pin主要影响支架送 到点胶和固晶位置的初始点,Output Pin主要影响Input Pin 和Output Pin配合时拉杯位置的一致性。 1.1.3输入/输出升降机 进料口现在采用叠式载具,输入升降机主要应用在双晶片 上面,故没有使用。输出升降机由YZ两个马达构成,YZ 马达错位或者中心点偏移会造成卡支架,需定期保养马 达,以免造成声音异常和马达失步。 2.点胶注射器及焊头

管理评审程序

1. 目的 确保本厂质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量体系的评审。 3. 相关文件 3.1《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3.2《文件控制程序》 3.3《记录控制程序》 4. 职责 4.1厂长主持管理评审。 4.2管理者代表组织管理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4.3各部门负责向管理评审报告部门的情况,并参与会议的评审活动。 5. 工作程序 5.1管理评审由厂长亲自主持,每年至少一次。当在下列情况可看看发生时,厂长可以增加评审次数。 A. 厂组织结构、人事、产品等有重大变更时。 B. 顾客对厂质量有投诉时,厂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 C. 质量方针、目标需作重要修改时。 D. 质量体系需作较大修改时。 5.2管理评审会议,参加者为厂长、副厂长、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及另外指定的相关人员。 5.3管理评审的准备 5.3.1管理评审应在三周前编写“管理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编制。计划包括:管 理评审的目的、评审的内容及各部门应提供的资料、参加部门和人员、评审的依据、评审的日期和地点、时间安排、指定的记录人员等。 5.3.2两周前将“管理评审计划”发到各相关部门,由各部门准备资料。 5.3.3资料准备应是书面的发言稿。评审前应先送管理者代表审核。 5.4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方的)。 B. 顾客反馈,包括满意度的测量结果和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审核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和法律法规的变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等。 G. 质量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有关资料。 H. 实际和潜在的现场失效分析,以及其对质量、安全和环境的冲击。 I. 不良质量成本定期报告和评价。 5-4-1

质量工程师培训教材

抽样检验(复习题) 1. 设批产品的质量 p=1.0(%), 用抽样方案为(10, 0)进行验收. 则接收概率为在( )之间. A. 15% 与 35% B.50% 与 60% C.80% 与 95% D.96% 与 100% 2. 对连续批进行抽样检验 , 使用调整型抽样方案需要使用转移规则的主要原因是 ( ). A.在控制风险a与B下,尽量减小检验样本量 B.降低检验费用 C. 提高生产过程的合格品率 D.提高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要求 3. 一个调整型抽样方案是 ( ). A.依据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要求AQL和质量保证要求设计的. B.依据极限质量LQ 设计的 C.由主管部门或负责部门确定的 D.根据交验批是否大于10批确定的 4. 计量型抽样方案比计数型抽样方案能更充分地利用样本信息,因此( ). A. 在相同的判断精度下,计量型抽样方案比计数型抽样方案所需样本量大 B. 在相同的判断精度下,计量型抽样方案比计数型抽样方案所需样本量小 C. 用计量型抽样方案要求被检质量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 D. 在相同样本量时,计量抽样方案比计数抽样方案判断精度更高 5. 使用 GB/T2828.1 调整型抽样方案对连续交验批进行验收抽样检验 ,若检验结果满 足正常转加严检验的条件 ,但生产企业仍使用正常检验会造成 ( ). A.过程质量下降 B.使用方风险增加 C.生产能力下降 D.生产方风险减小 E. 接收好批增加 6. 用二项分布计算计数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影响0C曲线的参数有(). A.批量N B.样本量n C.接收质量限AQL D.接收数Ac E.使用方风险

7. 在抽样检验中 ,与生产方风险相对应的质量指标有( ). A. p 0 B.AQL C.p1 D.LQ E.AOQL 8. 对计数型一次抽样方案 (10, 0), 客户确定使用方风险质量 p1=0.5%, 则使用方风险为( ). A.9.511% B.80.97% C.90.22% D.95.11% 9. 抽样检验适用于 ( ). A.印刷品的校对 B.破坏性检验 C.容许存在少量不合格品的检验 D. 希望节省检验费用的场合 E. 不能放过一个不合格品的场合 10. 设批量 N=1000, 使用一次抽样方案 (5, 1) 对交验批进行验收 ,当批质量 p=10% 时 的接收概率 P a(0.1)=0.9232, 则平均检出质量 AOQ 约为 ( ). A.0.009232 B.0.09232 C.9.232 D.0.0009232 11. 使用 GB/T2828.1 的一次抽样方案对交验批进行验收 ,假定检索出的一次正常检 验抽样方案为 (80,2), 一次加严检验抽样方案为 (80,1). 连续对 6 批产品进行抽检, 结果为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分别为 : 1,2,3,2,3,2. 依据转移规则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案 ,则有( )批产品判为拒收 . A.6 B.5 C.3 D.2 12. 影响平均检出质量 AOQ 的因素有 ( ). A.抽样方案中的样本量 B.极限质量 C.过程生产的实际质量水平 D.接收数Ac 13. 在抽样检验中 ,与抽样方案的经济性有关的指标有 ( ).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DOC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DOC 1、目的保证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满足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并规定管理评审的职责、内容、要求和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包括方针和目标的评审。 3、引用文件ISO9001:2000 5、6管理评审《质量手册》 5、6章 4、定义无 5、职责 5、1 厂长主持管理评审工作、确定评审会议时间,批准评审报告。 5、2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的计划、实施及组织协调工作,负责督促评审后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检查和报告工作。 5、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落实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6、程序内容 6、1 管理评审的组织和时间间隔

6、1、1 管理评审间隔一般为半年。如因本厂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源等发生重大变化或服务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经厂长批准后可增加评审次数。 6、2 管理评审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状况;B 内/外质量审核的结果;C 顾客抱怨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状况D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与验证状况;E 各部门的运行情况和产品的质量情况;F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其改善措施。G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H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6、3 管理评审步骤 6、3、1 厂长决定评审时间,管理者代表通知各部门作好准备。 6、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并指定有关部门准备评审所需资料提交管理评审委员会。“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包括:拟稿审核批准青岛8888厂程序文件文件编号:HD-QP-503生效日期:2001-10-01 版本:A管理评审控制程序页码:2/2受控号:A 评审目的B 评审内容C 评审时间、地点、参加人员D 评审资料提供部门 6、3、3 由厂长主持评审会议,针对评审内容进行评审,并决定是否必要进行现场调查。 6、3、4 管理者代表指定专人记录管理评审会议内容,填写“管理评审记录”。

ISO14001-2015管理评审程序

环境管理评审程序 (ISO14001-2015) 1.0目的: 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评审工作,包括方针和目标和指标的评审。 3.0定义: 无 4.0职责; 4.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向总经理报告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4.3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评审中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5.0程序说明: 5.1管理评审的计划 5.1.1评审计划

5.1.1.1一般情况下,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两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管理者代表根据公司实际状况,安排评审计划。 5.1.1.2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A评审目的 B评审组织 C评审内容 D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 E评审时间安排 5.1.2适时管理评审计划 5.1.2.1在下列情况下,由总经理提出,可适时制定计划,适时进行相应的管理评审: A当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发生重大改变调整时; B当公司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连续投诉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变更时; D当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如认证前的管理评审。 5.1.2.2管理者代表在评审前做好评审准备工作(参照5.3),适时管理评审内容一般针对5.1.2.1中某一具体事项。 5.2管理评审的内容

5.2.1管理评审的输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5.2.1.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包括内部、顾客和认证机构的审核报告);5.2.1.2相关方反馈,包括顾客投诉的处理,顾客的满意度测量结果、反馈及信息交流取得的重要信息; 5.2.1.3重大环境事故的处理,过程及产品品质趋势; 5.2.1.4环保方针、目标和指标以及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5.2.1.5环境行为(表现)及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符合性评价的结果; 5.2.1.6以前管理评审所确定的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 5.2.1.7可能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的变化(如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发生的重大改变与调整;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的变更); 5.2.1.8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是否充分、适用和有效; 5.2.1.9对今后体系或过程的改进建议。 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状况; b)以下方面的变化: 1)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问题; 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义务; 3)其重要环境因素; 4)风险和机遇。

服装公司管理评审工作程序与流程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服装公司管理评审工作程 序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8294服装公司管理评审工作程序 Appraisal work procedures for clothing compani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目的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不断寻求质量改进的机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项质量活动的评审。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 3.1.1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3.1.2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1.3批准整改措施。 3.2管理者代表负责: 3.2.1收集管理评审材料;

3.2.2编制管理评审计划; 3.2.3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3.2.4拟订整改措施。 3.3质管部负责追踪、验证整改措施实施结果。 3.4企管培训部负责保存评审记录。 3.5各部门主管负责: 3.5.1执行管理评审决定; 3.5.2落实整改措施; 3.5.3制定并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其他措施。 4.工作程序 4.1管理评审会议频次 4.1.1每年进行一次,通常在第一季度末召开评审会议。 4.1.2当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重大质量异常、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动、产品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等重大变化时,可增加管理会议频次。 4.2管理评审人员 成立管理评审委员会,评审主席由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员担任;秘书长由管理者代表担任;成员由公司最高管理

层、各部门主管及总经理指定人员组成,并于评审前一个月予以公布。 4.3管理评审计划 4.3.1管理者代表应在管理评审会召开前一个月完成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内容: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重点、评审依据、评审人员。 4.3.2评审计划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给管理评审相关人员。 4.4管理评审的内容 4.4.1质量方针、目标; 4.4.2质量管理体系结构; 4.4.3上次管理评审会议的决议执行情况; 4.4.4内部、外部审核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 4.4.5重大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 4.4.6客户报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 4.4.7过程控制运行情况; 4.4.8顾客满意度测评情况及提高措施;

品质部新进人员培训资料

品质部新进人员培训资料 一、认识品质管理 1、什么是质量 质量是一个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什么是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体系相互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3、什么是检验 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是结合测量、实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什么是验证 验证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5、确认的定义 确认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及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二、 QC基础知识 1、什么叫做QC 简易的讲就是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1)认识品质管理 想获得品质必须认识品质管理,品质管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经历了几个阶段。a.质量检验阶段QC(1920-1940年) 特点:专业检验工人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采用各种检测技术,对产品进行各项检验和试验。做出合格与不合格判断,合格才能出厂,才能保证到达客户手中的都是合格产品。 优点:不合格品通向市场之路被切断。 局限性:能够"把关",不能"预防"。 b.质量控制阶段SQM(1940-1960年) 特点:将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质量控制之中,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统计手法(柏拉图、排列图、层别图、控制图)等。通过统计手法获得品质波动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波动异常因素,提高一次合格成品率,减少废品造成的损失。优点:既能把关。又能预防。 c.全面质理管理TQM(90年代) 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型复杂的机械,电子新产品的出现,使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光靠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已经无法控制,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将质量活动向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扩展,以实现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员工工资加薪薪酬管理的18种方法

能力定薪已经过时,现在是价值量薪、宽带薪酬的舞台;人口红利一去不返,现在是人效红利的世界。从发钱到分钱、从独赢到共赢,给员工一份产值价值导向的加薪计划,给企业管理薪酬一套快效变革的绩效改善方案。 一、固定加薪法 1、加薪方式:年末或年初,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及员工综合表现,按比率、预算为员工增加固定收入。 利:员工有一定安全感。 弊端:平衡难度大,企业用工成本高,缺乏激励性,员工收入增长缓慢。 2、年功工资:根据员工服务年限,以年为单位增加固定收入。 利:肯定员工的忠诚度贡献,留住一些老员工。 弊端:留人但不激励,增加成本,新老员工收入与价值的失衡。 3、提升等级:通过考核、考试,结合员工入职时间、表现,在薪酬等级、技术等级上给予升级,从而增加固定收入。 利:鼓励员工有更好的表现,学习技术提升能力,增加员工提升个人收入的机会。 弊端:持续增加企业人工成本。考核评定难度大,可能造成公平性问题。 4、职位晋升:设置不同的职位级别,让员工有丰富的职业上升通道。

利:做职业规划,留住核心人才。 弊端:若职位等级过多,不利于扁平化设计,造成管理臃肿。 5、评优加薪:通过月季年的评比,给表现优秀的员工固定加薪。 利:鼓励员工有更为优秀、突出的表现。 弊端:总是给优秀的员工加薪,容易打击表现不太优秀的员工。 6、达标加薪:对于达到业绩或能力标准的员工给予固定加薪。 利:给员工及时的认可与鼓励,进一步提升与稳定员工收入。 弊端:增加企业固定成本。加薪达到一定高度,反而影响员工的创造力与工作热情。 点评:固定加薪,只会增加企业固定性成本。因为与企业的共同利益粘合度不够,所以通常加薪幅度不大、频次少、不可持续。企业主动为员工加薪的意愿低,员工固 定薪资水平越高,创造力就会降得越低。 二、特别加薪法 7、私发红包:企业主为保持公平或留住员工,私人为员工发一些收入。 利: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能吸引到一些对收入有特别需求的人才。

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 目的 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的评审。 3. 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的计划;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提供全面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报告(包括方针和目标的实施情况);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跟踪和验证。 3.3 公司各部门主管领导负责准备并提供本部门主管的各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的实施情况报告;制定并实施管理评审中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纠正和预防措施。 4. 工作程序 4.1 评审频次 4.1.1 一般情况下,公司于每年的12月下旬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4.1.2 在下列情况下,由公司总经理提出,适时进行管理评审: ①当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市场战略及社会要求或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②当公司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OHS事故或相关方有重大投诉时; ③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变更时; ④当总经理认为必要时。 4.2 评审人员 4.2.1 管理评审由公司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者代表协助。由管理者代表作好与管理评审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 4.2.2 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通常有:各职能部门经理、主管。 4.2.3 必要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参与管理评审的人员。 4.2.4 每次管理评审的参加人员,在管理评审计划中做出具体规定。 4.3 管理评审计划 4.3.1 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11月初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如发生4.1.2之情况,则适时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人员、时间安排、评审方法、评审输入的准备等。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 4.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将总经理批准后的管理评审计划下发给参加管理评审的有关人员。4.3.3管理评审计划的审批原件由管理者代表归档保存。 4.4 管理评审的输入 4.4.1 评审输入的准备 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在收到管理评审计划后,依据评审目的和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在二周内,准备好需提交的资料。通常情况下,各职能部门/人员应按以下分工,准备管理评审所需的各类总结性报告和资料(这些报告和资料可以汇总在一份报告里):

质量员培训教材

质量员培训教材 目录 1 概述 1.1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 1.1.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1.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1.3 质量管理的原则与程序 1.1.3.1 质量管理的原则 1.1.3.2 质量管理程序 1.1.4 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 1.1.4.1 事前控制 1.1.4.2 事中控制 1.1.4.3 事后控制 1.2 质量管理的发展 1.2.1 质量检验阶段 1.2.1.1 质量检查制度形成 1.2.1.2 质量检验的特点

1.2.1.3 检验制度的缺陷 1.2.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2.2.1 统计质量控制的形成 1.2.2.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特点 1.2.2.3 统计质量控制的缺陷 1.2.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2.3.1 全面质量管理的形成 1.2.3.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2.3.3 全面质量管理的缺陷 1.2.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阶段 1.3 质量检查员的要求 1.3.1 质量员的工作职责 1.3.2 质量员的专业要求 1.4 我国工程质量检查制度的演变 1.4.1 单一的施工单位内部质量检查制度 1.4.2 第二方建设单位质量验收检查制度 1.4.3 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形成 2 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2.1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概述 2.1.1 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 2.1.2 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2.1.3 标准种类

2.1.4 标准的分级 2.1.5 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关系 2.2 建筑施工标准体系 2.2.1 体系确定原则 2.2.2 层次划分 2.2.3 施工标准体系层次的划分 2.3 施工验收规范的演变过程 2.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标准(GB 50300-2001) 2.4.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规范修订背景 2.4.1.1 原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2.4.1.2 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工程技术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2.4.1.3 建设部的指导意见 2.4.2 验收规范本身修改的主要内容 2.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标准(GB 50300-2013) 2.6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2.6.1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的出台背景 2.6.2 主要内容 3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3.1 施工现场质量检查 3.2 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3.2.1 材料控制的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