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理论重点(1)

军事理论重点(1)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国际安全形势的特点

1 传统的军事国防安全仍然在全球安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2 经济全球化将导致并加速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传播

3 传统的军事国防安全仍然在全球安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4 经济全球化将导致并加速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传播

5 国家安全环境进一步宽泛和复杂

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一)边界线长相邻国家多

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有14个。

陆地边界线总长22000千米。

海疆线长大约320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

我国的领土面积960+300=1260平方公里

(二)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复杂

印度:9.82亿印度尼西亚:2.06亿俄罗斯:1.47亿日本:1.26亿

巴基斯坦:1.48亿孟加拉:1.25亿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存;

各国所奉行的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不同

(三)地缘战略位置重要

世界分为两大地缘战略区,即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美国属于海洋地缘战略区,中国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中国的战略位置成为牵制和对付两大战略区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对国家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

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四)解决了与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在中亚地区,“上海合作组织”从原来的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机制发展为政治、经贸、文化等全面合作的国际组织。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基本完成,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前景广阔

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

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点合作领域,核心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现有的观察员国家有蒙古国、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其中蒙古国、伊朗、巴基斯坦已经申请成为正式会员。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基本建成。届时,中国与东盟超过90%的产品贸易关税将降为零。

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

由于美国的“一超”地位和全球战略,决定了它是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国家。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处在曲折波动的发展中。美国对我安全的威胁具有根本性、综合性。

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军事上,对我全面遏制和防范

利用台湾问题进行战略牵制

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

已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在中国西南,美国实施联印制华政策,在政治上,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两国签署了《防务合作协》,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

渗透到了阿富汗,从而插手中亚事务。

美军亚太基地呈点线结合、三线配置态势美国在我国东南方向建立了一个新月型的反华包围圈,力图从外部遏制中国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强力反对中国使用武力实现祖国统一,同时又向台湾提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企图维持海峡两岸“不独、不统、不战”的局面,阻挠两岸的统一。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和现实的威胁

中日关系非常重要。友好互利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但是,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是一个无争的事实。

1、日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在国家战略上,日视我为亚太地区主要对手。

在防卫战略上,日视我为“不确定因素”和“潜在对手”。

制造“中国威胁论”军事部署由北向西转移干涉台湾事务

2、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

3 、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

4、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

崇皇思想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5、加强对我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

中日除了在台湾问题、日本军事威胁和侵华历史问题上存在分歧外,还存在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不排除日本挑起冲突的可能性

(三)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

印度在冷战后乘美国对南亚采取“等距离外交政策”的时机,积极向美靠拢,以实现其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梦想,把中国作为其实现大国梦的最大威胁。

1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

2. “中国威胁论”是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3.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

(四)周边其他国家与我国领土争议及安全威胁

1 俄罗斯

2 蒙古3、中亚地区一方面政局不稳,内部冲突不断,“颜色革命”此起彼伏,对我西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都是国家的安全隐患。

4、朝鲜半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难过程,还会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5 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海,总面积350 万k㎡,我国海域占200 万k㎡,包括东、西、中、南沙四大群岛,共有岛、礁、沙滩200 余个。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方针:领土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目前南沙形势特点国际化合法化长期化联合化

(五) 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

台独分裂势力依然猖獗边疆地区安全受到破坏

中国-——国防

一、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指国家为了防务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一)国防的基本要素

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

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国防的目的1捍卫国家的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4 维护国家的安全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

国防的对象:侵略武装颠覆

(二)国防的类型

1、扩张型(侵略扩张型)

2、自卫型(防御自卫型)

3、联盟型(互助联盟型)

4、中立型(自主中立型)

(三)国防的特征

1 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形式的角逐

2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 3 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5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中国国防历史

(一)古代国防

国防体制表现为中央集权

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兵制建设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兵役制度

国防建设以“防”为主

国防工程:城池长城京杭大运河

(二)近代国防

1、国防意识非常淡薄

2、国防建设空虚无力

3、国防体制支离破碎

(三)新中国国防

一、外御侵略、内治创伤的恢复时期(1949-1953)

1、继续向全国进军,解放了祖国大陆

2、依据国防的需要,建立合成军队

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时期(1953-1965)

1、拉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2、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

3、与国内外敌人斗争,保卫国家安全

三、顶住霸权压力,保持军队稳定时期(1966-1976)

1、提出“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方针

2、国防实力取得了重大突破

1966年10月27日成功进行了地地导弹核武器试验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5年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3、北反南击,捍卫国家的主权

四、国防现代化建设时期(1977-)

(四)国防历史的启示

1、居安思危是国防巩固的思想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4、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三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国防领导体制和国防政策

(一)国防领导体制

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3、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4、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5、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二)国防政策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二、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铸造了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军队2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3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

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1、第一次飞跃:武器装备从以步枪为主的轻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飞机为主的重武器转变,实现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的飞跃,海、空军武器装备初具规模2、第二次飞跃武器装备从摩托化向机械化的转变,诸军兵种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海军、二炮部队的武器装突飞猛进,基本实现了由进口化、引进化、仿制化到国产化、自制化、改进化的飞跃3、第三次飞跃武器装备研制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挖掘自身国防科技潜力,实现了由机械化向电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动化方向转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之路4、第四次飞跃:以科技强军战略思想为指导,依靠自身科技、借鉴国外技术研制高技术武器装备“杀手锏”,集陆海空三军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于一体的配套武器装备系统,使现有武器装备成为维持和平的坚强盾牌—陆地猛虎、大海胶龙、蓝天之鹰、长空利箭

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机遇,加速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尤其是重点发展打高技术战争必需的武器。

三、武装力量建设

我国武装力量的编制体制

1、体制(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职能:

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维护社会治安

3、保卫党政领导机关(3)中国民兵

2、编制: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四场具有明显高技术特征的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孕育了一个全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

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冷兵器战争:以“人力”要素为主热兵器战争:以“人力+火力”要素为主

机械化战争:以“人力+火力+机动力”要素为主信息化战争:以“人力+火力+机动力+信息”要素为主

二、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1、作战手段信息化(1)作战平台的信息化程度极大提高(2)精确制导弹药普遍使用(3)电子计算机成为主要的软杀伤武器

2、作战空间多维化

信息空间: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心理空间现代战争的五维战场空间:陆、海、空、天、电战场空间变得广阔:1、远战能力提高,战场向大纵深发展:一是作战侦察距离增大。二是武器装备的射程和航程增大。三是兵力机动能力提高。战场纵深的进一步扩大,将使前方与后方的界限进一步模糊。2、兵力部署广泛,战场呈现高立体3、电磁斗争激烈,从有形战场延伸到无形战场

3、作战力量一体化C4ISR系统使诸军兵种之间、诸作战单元之间无缝连接,实现目标侦察与发现、指挥与决策、火力打击与评估于一体,消除各军种“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局面,实现诸军兵种作战力量一体化。(1)军队规模加速小型化(2)军队编成高度一体化(3)军人与平民之间的界限也在模糊

4、作战实施可控化

(1)能有效打击目标(2)能有效控制战争规模(3)能有效控制战争进程

5、作战方式多样化“三非作战”:非线式作战非接触作战非对称作战

6、战争消耗巨大化1)武器装备费用上升2)战场物资消耗增多

三、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1、树立信息化思想新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战争:战争的胜负观战争的平战观战争的主权观

2、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安全的思路加强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

3、加快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的建设军队规模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军队指挥体制向扁平网络化方向发展军队建设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战争的根源:战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战争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战争的性质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拥护正义战争与反对非正义战争

?正义战争:是指一切符合人民利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革命的、进步的战争。包括:民族解放战争、阶级解放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等。一切反抗反动统治的压迫、抵御外来侵略、促进社会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战争。正义战争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是“拯救人类的至高无上的荣誉事业,是把全世界历史转到新时代的桥梁”。

?非正义战争:是指一切违反人民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反革命的退步的战争;包括:反革命战争、侵略战争等。一切反动势力所进行的镇压革命、对外进行侵略扩张、阻碍社会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代表着反动的腐朽没落阶级的利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压制和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迟滞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同时还给广大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痛的灾难战争与政治战争是政治性质的行动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反作用于政治

战争与经济经济利益是战争的基本动因经济力量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战争的目的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一切战争实现人类永久和平。

2、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

战争方法论就是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确定指导战争的方法。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的方法(1)着眼特点着眼发展(2)立足全局把握关节(3)做到“知己知彼”(4)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二)人民军队思想

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宗旨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四是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五是规定人民军队必须担负三项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六是实行铁的纪律、

(三)人民战争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的含义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基本特征:正义性群众性组织性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含义: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充分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全面彻底的群众战争。

2、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1)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2)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3、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3实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广泛深入地动员人民群众,4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战略后方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人民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和合作下进行革命战争的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2 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3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五)国防建设思想1、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2、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3、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4、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

1、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1)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问题(3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4)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2、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军事思想——孙子兵法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军事思想的涵义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内涵: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军事】一切与战争或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统称。主要包括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等。军事与民事相对应;军事是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处于同一层次,并与其它社会领域相融合;军事不仅存在于战争时期,也存在于和平时期。

【战争】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

军事思想的内容一是军事哲学层次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的指导层次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军事思想的特点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实践性

军事思想的分类按时代区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

按阶级性质区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按地域和国家区分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军事思想按人物区分孙子、克劳塞维茨、毛泽东军事思想等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一发展概况(一)初步形成阶段公元前21--前8世纪(夏、商和西周时期)

(二)成熟阶段公元前770--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

(三)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秦~前清)

二孙子兵法

(一)《孙子兵法》的影响

(二)孙武生平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一、重战、慎战、备战思想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三、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四、“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四)《孙子兵法》的局限性1、战争观方面未能区分战争性质2、治军方面的愚兵政策3、

作战原则上存有某些片面性和绝对化4、军队补给方面的抢掠政策

军事高技术

(一)高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1、高技术的概念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

2 、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二)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1 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2 分类从宏观上区分:军用信息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新能源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

从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关系分军事基础高技术军事应用高技术

3、当今军事高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制高点之一军用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军用高技术的核心和基本。军用微电子技术是指制造和使用微型电子器件、元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

制高点之二军用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

制高点之三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技术亦称C31系统,教材上也称为信息技术,它是国家军事力量的中枢神经,是继导弹,核武器之后的第三次军事革命

制高点之四:军用光电子技术目前军用光电子技术竞争的重点主要是光电侦察、监视、预警和火控,光电制导和导航,光电通信、指挥和控制等。

制高点之五军用核技术核武器目前都朝着小型化、实用化、多弹头、多用途方向发展

制高点之六军用航天技术

空间武器系统

反卫星系统:利用卫星拦截卫星,如反卫星卫星利用地面武器系统,如激光炮等利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俘获敌方卫星

反导系统:用导弹来截击导弹用激光等新概念武器摧毁导弹

制高点之七军用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生物武器,在未来战场上比原子弹还可怕。

制高点之八军用新材料技术制高点之九军用定向能技术制高点之十军用海洋开发技术

精确制导导弹

一、定义及特点

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特点:直接命中概率高具有自主制导能力作战效能好

二、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1.自主式制导自主式制导是指导弹的控制完全自主,在飞行中不依赖于目标和制导站,由导弹的制导装置按预定过程控制其飞行轨迹,保证导弹命中目标。自主式制导包括惯性制导、GPS制导、图象匹配制导等。

2. 寻的制导寻的制导是由弹上的导引头接受来自目标的辐射或反射能量(红外辐射、光辐射、无线电波、声波等),自动跟踪目标并形成制导指令、控制弹道飞向目标。根据有无照射目标的能源和能源所处的地点分为主动式、半主动式和被动式。

3. 遥控制导(1)指令制导(2)波束制导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种类

1、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和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2、精确制导弹药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制导鱼雷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1、增大射程2、提高制导精度3、实现人工智能化4、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5、实现通用化、模块化

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国防立法

1、国防立法主体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政府)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国防立法权限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完善宪法中的国防法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

(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完善国防法律

(3)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法规

(4)中央军委各总部、各种兵种、各军区制定军事规章,国务院有关部门单独或与中央军委各总部联合制定国防行政规章

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

3、国防立法原则

以宪法为依据的原则维护国防利益的原则国防法律从严的原则协调统一的原则

二、国防法规体系

按立法权限分为四个层次、十六个门类

第一层次是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第二层次是法规,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

第三层次是规章,由中央军委各总部、各种兵种、各军区制定的为军事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与军委有关总部联合制定的为军事行政规章

第四层次是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贯彻执行国家国防法规的实施办法

三、国防法规的特征

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四、主要国防法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3.14

公民的国防义务: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依法服兵役

公民的国防权利:建议权、制止权、检举权、获得补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4.28 “全民国防教育日”:九月第三个星期六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三种: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分类:总动员是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全面动员特点:全面性彻底性持续性局部动员是国家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特点:有限性不稳定性

内容: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员

要求:动员速度要快动员数量要多动员质量要高动员范围要广动员要力求隐蔽安全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当代中国军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主要内容一、当代战争理论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发展,增进友谊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潮流;促进发展成了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发展的基础是和平;建立合理的国际秩序,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二)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根源1、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的根源2、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也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侵略扩张本质相同3、苏联解体,两霸相争消失,但决不意味着霸权主义消失

(三)如果工作做的好,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60年代提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变动的原因1世界战争出现了可能推迟或延缓的趋势,并进而向着可能加以避免的方向发展2当代战争的规模逐渐趋于有限化、局部化、小型化 3 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在世界上造成核僵持的局面,核武器更多地被用于威慑

二、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一)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二)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1、现代条件下仍然要坚持人民战争

2、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的新发展

要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相适应要与现代军事斗争和国防建设的任务相一致

要与现代战争的特点相一致从事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人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

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一)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二)要有合理的编制体制

精兵---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高效---合并机构,精简机关合成---调整军队编组,组建陆军集团军平战结合---组建不同类型的常备军和预备役部队有利于人才成长---建立干部退休制度,提拔新生力量

(三)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战争年代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来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和平时期则主要通过教育训练来提高人和部队的战斗力。

(四)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政治工作

四、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一)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发展国防工业(三)引进技术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发展国防科技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五句话”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政治合格,核心是解决我军永不变质的问题

军事过硬,关键是解决我军打得赢的问题

作风优良,重点是解决我军永葆本色的问题

纪律严明,重心是解决新时期军队指挥到位的问题

保障有力,要害是解决我军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供得上的问题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为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