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管正激有源箝位变换器的分析及其仿真

双管正激有源箝位变换器的分析及其仿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1999年 第34卷 第4期 Vol.34 No.4 1999

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分析及其仿真*

曹箫洪 许建平

摘 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软开关变换器——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它通过在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变压器原边并联一个有源箝位网络,以实现箝位、去磁和零电压开关等功能。给出了这种变换器电路的详细分析过程和仿真结果,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关键词 变换器;仿真;软开关;有源箝位网络

分类号 TM 56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a Novel Soft Switch Converter,

Active-Clamp Double-MOS Forward Converter

Cao Xiaohong Xu Jianping

(School of Electric E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 A novel soft switch converter, active-clamp double-MOS forward convert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kind of soft switch converter is developed by paralleling an active-clamp network on the primary side of the transformer of a double-MOS converter, and the active-clamp network is used to clamp the voltage across power switches, to demagnetize the transformer and to achieve zero-voltage-turn-on of the power switches, etc. Detailed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converter are performed, from which some important results are obtained.

Key words converters; simulation; soft switches; active-clamp networks

软开关PWM变换器是电力电子领域一个热门研究方向,目前它主要应用在小功率非隔离式开关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中,而隔离式开关功率变换器(单端正激、单端反激等)却在实际工程中大量采用。针对开关电源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软开关PWM变换器拓扑——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并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变换器拓扑不但解决了双管正激变换器的软开关问题,而且使变压器励磁电流双向流动,使变压器B-H曲线工作在一、三象限,提高了变压器磁芯利用率,有利于减小变压器体积。

1 有源箝位零电压开关拓扑

有源箝位零电压开关(ACL-ZVS)的基本单元如图1所示,虚线框中为有源箝位网络。其中S c,

C c,

D c分别为辅助开关、箝位电容、箝位二极管;S m,D m分别为主开关及其体内寄生二极管;L r, C r分别为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将此基本单元设置到BUCK,BOOST和BUCK-BOOST等常规硬开关PWM拓扑中,可以实现有源箝位零电压开关[1]。这种拓扑的突出优点是不仅能够实现开关的软化,更重要的是,它为准方波工作模式,开关应力小,可以实施成熟的PWM控制。因而由此构成的开关变换器不仅易于实现小型化、轻型化,而且由于它是恒频PWM控制方式,因此变换器的设计简单,滤波环节易于优化,电磁兼容性好。

图1 ACL-ZVS基本单元

2 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把有源箝位网络并联到双管正激变换器中的变压器原边,可得到图2所示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电路。

图2 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

其中:C1p,C2p,D1p和D2p分别为主开关S1和S2的寄生漏源电容和体内二极管,L m为变压器的励磁电感,T为理想变压器,变压器的漏感忽略不计。

在电感L f的电流连续工作模式下,图2中主要变量的稳态波形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分析,图3中t1~t3,t4~T s+t0两段时间均进行了放大。在一个开关工作周期中,电路共具有6个工作状态,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1) 状态1(t0~t1): 主开关S1和S2同时在t0时刻零电压开通,辅助开关S c处于截止状态。整流管D3导通,变压器激励电感L m中的电流I m线性上升。

(2) 状态2 (t1~t2): t1时刻,S1和S2同时关断,I m和负载电流折算到变压器原边的电流(I o/n)共同对电容C1p和C2p充电。由于电流较大,过程瞬速,可以认为是恒流充电。此区间D3依旧导通。 (3) 状态3 (t2~t3): t2时刻,V ds1=V ds2=0.5V in,V pri=0, 此刻D3反偏截止,D4续流。在原边,L m将和C1p和C2p发生谐振,C1p和C2p被谐振充电。

(4) 状态4 (t3~t4): t3时刻,V in-V ds1+V c=V ds2, 设V ds1=V ds2, 则当(V in+V c)/2=V ds1时,D c正偏而开通,C1p,C2p,C c和L m四者之间发生并联谐振。由于C1p<

(5) 状态5(t4~t5): t4时刻,C c放电至V c=V ds2时,达到其上的安秒平衡,这时关断S c。C1p, C2p和L m 重新谐振,C1p和C2p放电。t4′时刻,V ds1=V ds2=0.5V in, 变压器原边上的电压V pri上升到零, D3正偏开通,变压器储能的一部分传递到副边;

(6) 状态6(t5~T s+t0): t5时刻,C1p和C2p放电结束,这时D1p和D2p导通续流。在此区间开启S1和S2,为零电压开通。从而开始一个新的开关周期。

3 一些重要参数的选取

为了清楚起见,图3中(t1~t2),(t2~t3),(t4~t5),(t5~T s+t0)间隔都进行了放大,实际上这些间隔在整个开关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忽略这些间隔,对最后的结论影响甚微。当忽略掉上述间隔后,图3波形将同硬开关PWM变换器波形完全相同,因而功率主电路的设计同硬开关PWM变换器的设计方法完全相同。下面主要讨论箝位电容和谐振参数——励磁电感的选取。

图3 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电路的一些重要波形

(1) L m的选取:要使S1,S2零电压开通,则在t4′时刻L m中的储能除了维持输出外,还能抽走C1p和C2p上的全部电荷,即应满足下式

(1)

其中

(2)

(3)

这里I mpk,I opk分别为I m,I o的峰值,P o,V o分别为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T s为开关周期。将式(2)和式 (3)代入式(1),可得到一个关于L m的方程(4)。解此方程即可得到所需的L m值。

(4)

(2) C c的选取:在变换器稳态工作时,变压器保持着伏秒平衡,即

V c(1-D)=V in D(5)

当设定V c的变动范围为△V c ,有

(6)

其中△I m为励磁电感L m在0.5D′T s内的电流变化

(7)

将式(7)代入式(6),可得式(8)

(8)

D′=1-D 为主开关截止占空比。

4 仿真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以上的分析结果,对图2所示电路进行了Pspice仿真,在仿真分析中所参数为:

S1,S2,S c:IRF640;D1,D2,D3,D4,D c:MUR840;V in=48 V;V o=5 V;L m=30 μH;C c=0.4 μF;L f=38 μH;C f=80 μF;变压器压比:N=4:1;R o=0.5Ω;F s=100 kHZ。

主要仿真波形如图4所示。

图4 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电路的主要仿真波形

图4所示仿真结果与上述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结果一致。从图4(c)可以看出,变压器励磁电流是双向流动的,并关于I m=0对称,从而使变压器B-H曲线对称工作在B-H平面的一、三象限,使变压器磁芯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从图4(a)和4(d)还可以看出,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主开关管S1和S2均实现了箝位和零电压开通,S1和S2在开通时其上的“交叉损耗”减为零。

5 结 论

从以上的分析和仿真结果,可以得到许多很重要的结论,这其中有些结论对于零电压开关具有普遍的意义:

(1) 只要将励磁电感减小到一定值,主开关S1和S2和辅助开关S c均是零电压开通;

(2) 电路工作于准方波模式,主开关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均是可调的, 谐振只占开关周期的很小一部分,即“部分谐振”。可以实施恒频PWM控制,电磁兼容性好;

(3) 谐振环节吸收了主开关的寄生参数C1p和C2p,减小了“交叉损耗”,使得开关频率的大幅度提高成为可能;

(4) 由于采用了有源箝位网络,使得谐振电压、电流幅值约束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减小了开关的电压、电流应力,提高了开关的可靠性;同时使得励磁电流可以双向流动,磁滞回线位于一、三两个象限,提高了变压器的利用率,易于减小其体积;

(5) 箝位电容C c上的电压V c在变换器开始工作后,经过多个开关周期,自动稳定在一个定值上作小范围的波动。该定值与输入电压及变换器的占空比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

(6) S1,S2要实现零电压开通,须在状态6 (t5~T s+t0)内进行。因为此阶段变压器依旧处于退磁状态,D1p和D2p续流,V ds1=V ds2=0。但S1和S2开启后,变压器原边线圈依旧向输入电源馈能。为了保证V in能向变压器副边传递能量,则应使原边占空比大于一个下限值D min,即0<D min<D,从而使得(0, D min)成为原边占空比的“死区”。

曹箫洪:男,1971年生,硕士。

*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曹箫洪 许建平(西南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成都 610031)

参考文献

 1 胡志宏. 限幅式零电压开关变换拓扑.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1995

 2 Goran stojcic, Lee F C, Silva Hiti. Small-sig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ve-clamp PWM converters. VPEC Seminer Proc, 1995:237~244

 3 徐鹏. 有源箝位正激式高频二次直流开关电源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现代电源技术,1997;(1):1~9

收稿日期:1998-03-02

有源箝位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分析及其仿真

作者:曹箫洪, 许建平, Cao Xiaohong, Xu Jianping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刊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年,卷(期):1999,34(4)

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条)

1.胡志宏限幅式零电压开关变换拓扑 1995

2.Goran stojcic.Lee F C.Silva Hiti Small-sig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ve-clamp PWM converters 1995

3.徐鹏有源箝位正激式高频二次直流开关电源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1997(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朱春华.王建国.ZHU Chunhua.WANG Jianguo Matlab/Simulink在DC-DC变换器仿真中的应用-现代电子技术2008,31(18)

DC-D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工业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对其仿真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使用传统电路仿真软件对其进行电路仿真时,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且仿真速度也相当慢.Matlab/Simulink作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与分析的软件包,在对DC-DC变换器电路进行仿真时显现出巨大优势.通过对Buck变换器开关过程的分析,应用Matlab/Simulink的3种方法对其进行仿真.最后通过仿真波形进行比较,其结果是一致,且与理论相符.可见MatIab/simulink适合于在DC-DC变换器仿真中应用.应用Matlab/Simulink对DC-DC变换器进行仿真是一次创新,其大大提高了仿真效率.

2.学位论文吴卉Boost DC-DC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仿真与研究2003

开头电源传导电磁干扰(EMI)是开关电源设计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开关电源传导EMI本身的一些特点和复杂性,传统上,一般采用尝试性修改的方法进行,这种方法不但使开关电源的设计成本增加,而且也使设计周期变长,使设计复杂.在建立了该文研究对象——Boost DC-DC变换器的硬件之后,分析了该变换器传导EMI的干扰源、传导路径和共模与差模传导干扰的各自特点,以及有源、无源、和PCB线路寄生参数在传导EMI产生中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完成建模仿真到实验测试,以及提出并实施抑制措施的一系列研究探索.提取传导EMI模型过程中,重点讨论基于部分元等效电路法(PEEC)的PCB寄生电容的提取.在研究似稳和静电磁场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商业软件计算PCB的寄生电容.同时,利用相关文献中提供的有关PCB寄生电感、寄生电阻和磁性元件寄生参数的计算公式提取这些参数.使用PSpice对传导EMI模型进行瞬态仿真,并进一步将其转换到频域范围.为了对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在课题中对Boost变换器进行了传导EMI测试,其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仿真准确性,并对某些频段仿真结果的不理想作出解释和应作的改进.

3.期刊论文宋受俊.刘景林.张智慧.SONG Shou-jun.LIU Jing-lin.ZHANG Zhi-hui BUCK变换器建模及其先进控制方法仿真-计算机仿真

2006,23(3)

目的在于改进BUCK变换器的仿真模型,验证各先进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及其性能.方法是在MATLAB/SIMULINK下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创建BUCK变换器的平均模型,并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平均模型基础之上对其经典PID控制以及最新发展起来的几种先进控制方法进行了建模与仿真.结果:建立了BUCK变换器的平均模型,并证明了其有效性;对各控制方法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并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将智能控制技术用于DC/DC变换器的控制系统中能够达到改善系统动静态特性的目的.随着各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智能控制在DC/DC变换器的控制领域必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4.学位论文程心非理想DC-DC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分析与仿真2009

DC-DC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分析是研究开关电源的基础,对开关电源的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DC-DC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分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开关电源的性能优化和设计效率的提高。 在对DC-DC开关变换器建模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非理想基本变换器在连续工作模式下的电路平均建模方法。以非理想Boost变换器为例,阐明了建模过程,对模型进行稳态和动态小信号特性分析,并进行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该建模方法考虑了变换器的寄生参数、电感电流的纹波,模型直观、物理意义清晰、具有实用价值。 提出非理想变换器在断续工作模式下的电路平均建模方法。以占空比限制为基础,建立非理想Boost变换器在断续工作模式下的全阶模型,并推导出DC和小信号电路模型,进行稳态分析,研究了Boost变换器在断续工作模式下的小信号特性,导出传递函数。统一了非理想变换器在连续工作模式和断续工作模式下的模型。 以ZVZCS全桥变换器为例,提出软开关变换器的建模方法。对ZVZCS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各个状态进行分析,描述了隔直电容电压和变压器漏感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推导出有效占空比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路模型,并对小信号传递函数和阶跃响应进行了仿真。 最后针对工作在断续工作模式的非理想Boost变换器,研究了PID补偿网络拓扑及参数设计

,并对系统进行闭环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建模对电路设计的指导意义。

5.期刊论文吴冰.张睿彬.WU Bing.ZHANG Rui-bin本安开关电源降压式变换器的仿真及应用-煤炭科学技术2006,34(8)

井下本安直流电源用开关电源代替线性电源是本安直流电源的发展趋势.降压式(Buck)变换器是一种降压式开关电源,利用MATLAB对Buck变换器进行了计算机辅助仿真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变换器的整体性能,而且使设计周期缩短.详细介绍了Buck变换器的离散时域仿真方法,对于其他形式的变换器,只要给出其状态方程及变换器参数,同样可以使用该仿真方法.

6.期刊论文皇金锋.董锋斌.HUANG Jinfeng.DONG Fengbin基于PSIM的非隔离式DC/DC变换器仿真-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9)

根据DC/DC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在低频、小信号、小纹波3个假设条件下,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以及欧拉公式建立了Buck直流变换器的小信号数学模型,采用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进行了串联校正,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校正辅助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PSIM软件进行闭环控制系统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表明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利用该仿真电路可以模拟实际DC/DC变换电路的运行特性,还可以方便地验证不同的控制策略.

7.期刊论文马彦霞.李俊.薄翠梅Buck型变换器的闭环控制性能分析与仿真-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15(4)

介绍了Buck变换器,应用小信号分析法推导出变换器的模型,建立了Buck型变换器闭环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稳态、动态性能分析及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小信号分析法对于建立复杂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频域模型并进行系统分析是有效的.

8.学位论文贾荣低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的研究2009

大规模集成电路正常工作时,要求VRM应具有较低的输出电压和较大的输出电流,同时还需满足效率高、动态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为了满足上述需求,低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成为开关电源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本文在详细阐述开关电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Buck型变换器的功率损耗与控制方法,针对同步整流、多相交错并联及多路均流等技术进行研究

,给出了一种低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的设计方案,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采用PWM脉冲调制方式和四相相位相差90°的方法对四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电路进行仿真。输出电压为1.5V时,采用四相交错并联方式,Buck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峰峰值为1×10-5V;同时,采用“最大电流均流法”对四相Buck电路实现均流,每路电流平均值都为37.28A;输出电流平均值为149.08A,且输出电流纹波峰峰值为0.018A。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四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各项参数符合低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的要求。 论文后半部分,基于四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仿真电路,针对低压大电流稳压电源进行设计。本文采用Intersil公司提供的可输出四路相位交错PWM脉冲的HIP6301集成芯片搭建了实验电路,研制了一台输出电压为

1.85V、额定电流10A的稳压电源。针对实验电路进行了测试,在输入电压为12V、开关频率为130KHz与输出电流为10A的条件下,所设计的电源输出电压纹波为33mV,负载调整率为

0.2%,电源效率为86%。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相交错并联技术实现的稳压电源具有效率高、动态响应速度快和输出纹波电压低等特性,为低压大电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思路。

9.期刊论文郭颖娜.程为彬.傅钟炜.GUO Ying-na.CHENG Wei-bin.FU ZHONG-wei基于UC3842的Boost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西安石油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

根据小功率开关电源高性价比的要求,采用通用峰值电流型脉宽发生器(PWM)UC3842芯片, 设计了一种断续电流模式的Boost变换器.建立了Boost变换器DCM电路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其工作条件.采用加法器原理进行了电压外环控制电路设计,利用OrCAD软件进行了电路仿真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断续电流模式的Boost变换器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功率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

10.学位论文陈卫昀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的分析与实现1998

该文分析了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提出了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讨论了减小功率器件上的电应力的途径,最大、最小占空比的设定,以及变换器的损耗分布和效率曲线.然后研究了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工作在电流断续状态下为单相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和变换器时的基本工作原理.最后以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为例,研究了Buck类变换器在三相单管功率因数校正场合的应用.

引证文献(2条)

1.李强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分析与设计[期刊论文]-电子设计应用 2009(1)

2.穆新华交错并联式双管正激变换器工作模式分析及系统设计[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1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62041154.html,/Periodical_xnjtdxxb19990400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2月17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