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正确操作方法

探讨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正确操作方法

探讨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正确操作方法
探讨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正确操作方法

探讨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正确操作方法

发表时间:2016-08-04T15:52:44.73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6月作者:娄英志

[导读] 解决“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迈出坚实的一步。为此,针对现代广泛应用的水稻插秧机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娄英志

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304

摘要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提高水稻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为广泛应用机械插秧技术,解决“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迈出坚实的一步。为此,针对现代广泛应用的水稻插秧机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方法故障操作

水稻生产从原来精耕细作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群体质量的栽培技术体系,以水育壮秧、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以及宽行窄距、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移栽方式,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为广泛应用机械插秧技术,解决“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插秧作业条件

所用秧盘尺寸规格为28×58,用土量3.5kg左右,规格化育秧播种量一般为740~924g/m芽种,秧、田比达1:80~1:100;秧龄一般为13~18天,秧苗高100~250mm,为带土中小苗移栽。机械插秧的田块不宜用铧式犁耕翻,一般采用旋耕机浅旋耕,耕深80~120mm,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以保证插秧时泥脚深度在100~150mm范围内。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天、壤土沉淀1~2天,砂性土壤沉淀1天为宜。

2 插秧机作业性能指标

2.1插秧深度及插深一致性

一般插秧深度在0mm~10mm(以盘育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PF455S型插秧机依靠其液压仿行系统,获得机插秧苗的深度及插深的一致性。

2.2漏插

指机插后插穴内无苗,漏插率≤5%。

2.3勾秧

指机插后茎基部有90℃以上弯曲的秧苗,勾秧率≤4%。

2.4伤秧

指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的秧苗,伤秧率≤4%。

2.5漂秧

插后漂浮在水(泥)面的秧苗,漂秧率≤5%。

2.6全漂

指整秧漂秧,全漂率≤4%。

2.7插倒

指小秧块倒于田中,秧苗叶梢部与泥面接触。插倒率≤4%。

2.8均匀度

指所测各穴秧苗株数与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均匀度合格率应≥85%。

3插秧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1每当应季插秧前,应对插秧机整机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按照使用说明书,加油之处必须加油;

3.2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机子各部位的技术状态,如有不正常之处,必须调好,并在各转部位和相对运动配合部位加注机油;

3.3在操作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机器的技术状态,阻力大,插秧质量下降或各部位工作不正常,应停机检查。找出原因后,进行调整修复。每工作4~6h,要按要求向各转动部位注油润滑;

3.4每天作业结束后,要将机器擦洗干净,并检查机器各部位有无损坏、变形、螺丝是否有松脱现象,并注好机油;

3.5陆地行走时,要避免碰撞,以免分离针、秧门以其他部件碰坏或变形;

3.6应季作业完毕后,要将机器洗净擦干,涂油防锈,存放于室内干燥处。在机器上不准存放杂物,以免变形或损坏。

4插秧机的操作要点

4.1插秧机可通过各调节手柄来满足一定的农艺要求。调节纵向取秧调节手柄(范围8-17mm),来调整切取秧块的纵向长度,每一档调整1mm,一般为11mm。横向取秧次数调节手柄有20、24、26三个挡位,可调节切取秧块横向长度14mm、11.7mm、10.8mm。株距调节手柄有70、80、90三个挡位(现产品增加到9种株距),对应调节株距14.6cm、13.1cm、11.7cm(现最大株距为24cm)。插秧深度调节手柄可调节四个挡位。

4.2插秧机操作有主离合器、插植离合器、液压控制、左右转向离合器五个控制手柄,通过拉线进行相应的控制。其中插植离合器手柄还具备定位离合器的功能;通过液压按压手柄控制液压泵阀臂的升、降。

4.3当插秧机在第一次装秧或空苗箱补给秧苗时,务必将苗箱移到最左或者最右侧,否则会造成秧门堵塞,造成漏插,甚至损坏机器。放置秧苗时注意不要使秧苗翘出、拱起。机器作业时,随时查看秧苗情况,并在苗箱分割筋上有补给秧苗标志秧苗不到秧苗补给位置之前,应给予补给,否则会减少穴株数。补给秧苗时,注意剩余苗与补给苗面对齐,不必把苗箱左右侧移动。

5插秧机常见故障及排除

5.1插秧机在插秧过程中,秧爪如遇到石子、砖头等硬块,或者是因秧针变形而触碰到苗箱或导轨,导致插植臂在运动中阻力增大,此

插秧机系统设计

本资料由机械毕业设计论坛提供,全套资料请登陆https://www.doczj.com/doc/f19230648.html,下载!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0.29亿公顷.各级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群体质量栽培模式。高性能插秧机是与当今世界插秧机设计、制造技术接轨的高新技术,他与过去的插秧机有关很大的区别,首先他的性能依据于现代水道群体质量栽培管理理论,促进水稻高产稳定。高兴能插秧机所插的秧苗是通过表准化育秧规范培育而成的,插秧机所用的秧苗规格基本一致,插秧机就是为这样的秧苗而设计的所以查插秧质量比过去高的多,这也符合现代前后工序的衔接的工业化原理,这显然与形态千差万别的手拨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先带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行走底盘和国产机不同,有别于国产机的独轮驱动的插秧机,机动性能和水田通过性好。还有高性能插秧机的分体式浮板及液压放行装置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国产机插秧机没有解决的壅泥、壅水及栽插深度不一致等弊端。它配有调整取秧数量的手柄,可以方便的调整索取秧苗的数量。他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合金钢、PVC等材料先进工艺制造,保证了机器使用的可靠性。但是由于我国土地条件的不同,及其正进行国产化开发,所以在使用中出现了和多的问题,首先是侧理合器手柄组装,调试,使用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还有就是齿轮箱等也出现不少问题。本设计也是最求进经济合理,和稳定性的方案进行的。PF455S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中国型插秧机,但是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首先,对于它的的手柄安装加紧不当问题,其次,再者,支螺栓改进,最后,油门拉线的安装孔改进等问题。本课题所着重研究是侧离器手柄板金件加工,操作设计较为简单,由于本次是改进设计,所设计的模具修改,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本文着重于改进设计的探讨和相关的设计计算。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PF455S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在东洋插秧机公司实习且完成了我的毕业设计。在公司的开发部,我协助同事对策离合器手柄进行了改进设计。对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完成我的毕业设计。我先熟悉产品的工作原理,熟悉各零件的加工工艺,在充分了解产品的基础上,我确定了设计思路和总体的方案。先设计计合尺寸,对材料的校核计算,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是对于策离合器手柄进行了探讨和改善设计,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我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我把整个产品每一个部分进行了较为深刻了解,然后分别根据各自的组成原理,初步设计零件以及机构传动特点,然后考虑其装配的

关于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关于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水稻插秧机 1.水稻插秧机设计要求 水稻插秧机是用于栽植水稻秧苗的机具。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它主要包括送秧机构、传动机构、分插机构、机架和船体等组成。本设计主要完成分插机构和送秧机构的设计。 设计要求: 1)水稻插秧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见机构。 2)插秧频率120次/min。 3)插秧深度10~25mm之间。 4)发动机功率2.42kw,转速2600r/min,传动机构始末传动比i=26。 5) 对移箱机构(送秧机构)的设计要求: a.每次移箱距离应与秧爪每次取秧宽度相配合,要求保证 取秧准确、均匀。 b.移箱的时间应与秧爪的运动相配合。 c.传动平稳,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必须使用可靠、耐久。 2. 工作原理及其动作分解 分插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由取秧器(栽植臂和秧爪),驱动机构和轨迹控制机构组成。取秧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和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轨迹从秧箱中分

取一定数量的秧苗并将其插入土中,然后返回原始位置,开始下一次循环动作。 秧爪在栽植臂的带动下完成取秧和插秧工作,图1中虚线给出秧爪的静轨迹图,h为插秧深度。 图1 送秧机构的作用是按时、定量地把秧苗送到秧门处,使秧爪每次获得需要的秧苗。按照送秧方向的不同,送秧机构分为纵向送秧机构和横向送秧机构。横向送秧机构,其送秧方向同机器行进方向垂直,采用的是移动秧箱法。因此,又称移箱机构。本设计采用横向送秧箱机构。 工艺动作分解: 1)秧爪按照特定静轨迹(如图1 所示)做往复运动。

2)秧箱做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在秧爪取秧过程中,秧箱需保持连续不断的匀速运动;在移至两端极限位置后, 秧箱自动换向。) 3.分插机构,送秧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及确定 1) 分插机构的设计方案 方案甲: 评价: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主动件为曲柄,使秧爪按照特定轨迹运动。此机构设计简单,传动准确,快速。 方案乙:

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设计

安徽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设计 姓名xx学号xxx 院系 xxx专业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职称 xxxx 中国·合肥 二o一五年五月

目录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课题的内容 (3) 2. 总体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移箱总体结构和基本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移箱机构关键零部件 (4) 3. 主要零部件设计及校核 (6) 3.1 移箱机构设计要求 (6) 3.2 螺旋轴最小直径的设计 (6) 3.3 螺旋槽的设计 (7) 3.4 转向槽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螺旋轴的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17)

国内外水稻直播机械化研究进展

国内外水稻直播机械化研究进展 在世界粮食作物中,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截至2008年,全世界总共有115个国家生产水稻,总收获面积达1.59亿hm:。其中种植面积过200万hmz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泰国、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巴西、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和尼日利亚。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水稻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98.5%,其中亚洲的水稻种植面积约占世界92%。 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在2008年曾达到4400 hm:。美国是北美区域的主要水稻生产国,稻区面积为120万hmz,主要分布在德克萨斯、阿肯色、米西西比、路易斯安娜和加州。欧洲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是意大利,其主要产区是韦尔切利省。我国作为水稻的起源中心和种植最早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之一。2008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2949万hmz (4.42亿亩),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18.6%,仅次于印度:稻谷总产量为19335万t.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28.2%,远高于印度:平均单产为6.56 t/hmz,为世界水稻平均单产的34.3%。搜集与研究国内外水稻直播机械化的相关资料,对水稻直播机的推广应用及水稻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外水稻直播机械化研究概况 传统的水稻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不仅繁琐,而且水稻产量和效益不高。为了提高水稻生产的产量和收益,水稻直播机应运而生。目前,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较高的国家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意大利和韩国。在以直播机械化为主的欧美,美国最具代表性。 美国是最早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实现100%的水稻机械化直播。水稻直播种植技术具有劳动强度低、生产作业成本低、作业机具简单、作业效率高、产量较高、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为满足水稻直播对整地的要求,美国大量应用大型激光平地机械。在水稻直播作业中,由于杂草的生长比秧苗早,因此杂草控制至关重要。高效除草剂为水稻直播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使其在欧美工业化国家迅速发展和应用起来。现在美国的水稻生产80%采用机械旱直播,20%采用机械水直播(飞机撒播)。美国JOHN DEER公司生产的1520型水稻旱直播机如图1所示。 日本作为水稻机械化移栽程度最高的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步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其水稻直播技术推广的高峰时期为1969--1974年,直播面积达到5.5万hmz(水稻种植面积的2%),1974年以后有所下降。1990年,水稻直播面积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的0.4%。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发很多种水、旱直播机。近几年又开发了环保型直播机,其利用废报纸、旧报纸(或再生纸膜)作为覆盖膜,帮助遮挡直射阳光,防止水分蒸发,保水保墒,减缓杂草生长,之后纸膜逐渐分解融入土壤,不会对土壤造成危害。生研机构在1996年开发了穴播式不耕起播种机。它是用安装在回转圆盘圆周上的梯形或三角形爪在田地上开沟开穴,使肥料和种子落人其中,然后覆土。韩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农业机械化是在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分为水直播和旱直播2种。旱直播大多采用小麦播种机,将原先的条播改为开沟垄条播加镇压(或覆土),并在原来耕播机器上连接一个镇压器和一个开沟器(或覆土器)。韩国LG公司研制的水稻直播机采用四轮驱动的插秧机底盘,排种器为可调的对插齿形槽轮式。 2 国内水稻直播机研究概况 我国水稻的种植区域非常广泛,但机械化种植水平较低,与其它作物的种植机械化程度有明显差距。由广西大学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2BD-8自走型分流式小型水稻直播机,采用电磁振动式播种机,按接分流盘加播种量分档,可有效提高水稻直播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与2BDH-8小型水稻环型播种机、原2BD-12电磁振动联合播种机的各项工作性能指标相比,该机的工

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水稻插秧机设计要求 水稻插秧机是用于栽植水稻秧苗的机具。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它主要包括送秧机构、传动机构、分插机构、机架和船体等组成。本设计主要完成分插机构和送秧机构的设计。 设计要求: 1)水稻插秧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2)插秧频率120次/min。 3)插秧深度10~25mm之间。 4)发动机功率2.42kw,转速2600r/min,传动机构始末传动比i=26。 5)对移箱机构(送秧机构)的设计要求: a.每次移箱距离应与秧爪每次取秧宽度相配合,要求保证取 秧准确、均匀。 b.移箱的时间应与秧爪的运动相配合。 c.传动平稳,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必须使用可靠、耐久。 2. 工作原理及其动作分解 分插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由取秧器(栽植臂和秧爪),驱动机构和轨迹控制机构组成。取秧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和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轨迹从秧箱中分取一定数量的秧苗并将其插入土中,然后返回原始位

置,开始下一次循环动作。 秧爪在栽植臂的带动下完成取秧和插秧工作,图1中虚线给出秧爪的静轨迹图,h为插秧深度。 图1 送秧机构的作用是按时、定量地把秧苗送到秧门处,使秧爪每次获得需要的秧苗。按照送秧方向的不同,送秧机构分为纵向送秧机构和横向送秧机构。横向送秧机构,其送秧方向同机器行进方向垂直,采用的是移动秧箱法。因此,又称移箱机构。本设计采用横向送秧箱机构。 工艺动作分解: 1)秧爪按照特定静轨迹(如图1 所示)做往复运动。 2)秧箱做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在秧爪取秧过程中,秧箱

需保持连续不断的匀速运动;在移至两端极限位置后,秧 箱自动换向。) 3.分插机构,送秧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及确定 1) 分插机构的设计方案 方案甲: 评价: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主动件为曲柄,使秧爪按照特定轨迹运动。此机构设计简单,传动准确,快速。 方案乙:

插秧机侧离合器手柄改进设计

目录 引言 (1) 1正文 (3) 1.1总体方案论证 (3) 1.1.1PF455S插秧机的动力传递 (5) 1.1.1.1驱动和转向驱动路线 (6) 1.1.1.2插植臂驱动和株距调整传动路线 (7) 1.1.1.3苗箱移动及横向送秧量的调节 (8) 1.1.1.4 纵向送秧传动路线 (8) 1.1.2插秧机主要部件的构造 (8) 1.1.2.1 发动机 (8) 1.1.2.2 主变速箱 (11) 1.1.2.3插植臂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12) 1.1.2.4插植链轮箱基本构造 (12) 1.2计算部分 (18) 1.2.1几何尺寸的确认计算 (18) 1.2..2材料硬度的校核计算 (19) 1.2.3螺栓校核计算 (21) 1.3 设计部分 (23) 1.3.1对于调速手柄附和板的改进设计 (23) 1.3.2 对于附着板的改进设计 (24) 2 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附件清单 (2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当前中国从韩国引进的PF455S动力插秧机的主要原理,特征和性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与中国土地种植环境的差异而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并对此问题,作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在解决方案上主要介绍了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与改进设计。针对此问题列出了不同的方案,最总经过方案比较,考虑高效、稳定和经济的方案,使插秧机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PF455S插秧机侧离合器手柄改进设计

Abstract Cardinal principle about present PF455S power Rice transplanter introduced from Korea S. of China of main introduction of this text, Characteristic and performance, and appear in the course of using plant problem that difference appear of environment with Chinese land, And this question, have been studied, has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Because space limited, this text main introduction incline clutch discussion and improvement of handle design at solution. List different scheme to question this , compare scheme always most, Consider that high-efficient, stability and economic scheme, mak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eding machine get further perfection. Keywords:PF455S Rice Transplanter Incline the clutch handleImprove and design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精品毕业设计插秧机设计论文

旱地插秧机设计 作者:xxx 专业班级:机械x班指导教师:xx 摘要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且人口众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已经刻不容缓。在水稻、棉花等常规农作物栽培机械化的进程上,我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对于一些非常规农作物,特别是珍贵中药材来说,机械化的进程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本课题旨在设计一款主要针对药材种植,同时适用于其它种类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 论文围绕旱地插秧机的设计,针对中药材种植要求,以全自动化为目标,将旱地插秧就分解成自动分苗系统、输苗系统、移栽系统、镇压浇水系统、动力系统五大模块,并逐步完成结构设计、三维建模、组装成形以及运动仿真。最终,以实现拖拉机拖拽前进,盘钵苗自动分苗上秧,秧苗零速差入土,秧苗种植深度、行距、株距可调,苗距稳定不受车速影响、覆土与间歇性浇水等功能。 论文设计了二十余种机构,包括自动分苗系统中的夹苗装置、盘钵进给机构、长行程往复运动机构、提苗机构、输苗系统中的间歇输苗机构、间歇出苗机构、移栽系统中的“零”速移栽机构、鸭嘴自动开口机构、动力系统中的变速机构、镇压机构、间歇浇水机构,镇压轮调节机构等,并对主要机构中的关键零件进行了强度校核。仿真实验表明,该装置可有效的满足在旱地种植药材的工艺要求。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秧苗移栽分苗装置运动仿真

The design of dry land transplanter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has a large populatio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s been Brook no dela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It’s done well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design of dry land transplanter that only used for some conventional crops cultivation like rice and cotton. But for some unconventional crops, especially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mechanization transplanting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This project aims to design a unprecedented dry land transplanter that be used to transplant some cheris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he basis of the project is the technology of Chinese herb. In order to mee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dry land transplanter is decomposed into automatic separate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power system, seedling transplanting system. The subject also has these jobs need to be done that includes the mechanism design, 3d modeling and motion simulation. Finally, the dry land transplanter was done successfully and that has these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transplant machine is towed by tractors, the seedlings are separated by machine automatically, the instantaneous rate is zero, the seedling planting depth, row spacing is adjustable, watering after transplan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 It’s conducive to changing the status quo, improve the hard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agricultural machinery automation seedling transplanting seedling separate system motion simulation

最新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设计

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设计

安徽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设计 姓名xx学号xxx 院系 xxx专业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职称 xxxx 中国·合肥 二o一五年五月

目录Abstract (18)

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设计 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xxxx大学工学院 11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合肥 230036) 下载须知:本文档是独立自主完成的毕业设计,只可用于学习交流,不可用于商业活动。另外:有需要电子档的同学可以加我2353118036,我保留着毕设的全套资料,旨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解决人口温饱以及粮食安全问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慢慢提升和年轻劳动力的行业转移的提升,传统种植人工移栽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因此,发展机械化移栽迫在眉睫。但目前国内生产上使用的高速插秧机行距固定,而我国各个地区的地域条件不一样,对水稻植株之间的行距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保证不同的水稻品种能在合适的行距下种植,提高插秧能力,水稻产量达到最大,故需研制一种可调宽窄行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是可调宽窄行高速插秧机核心机构,故设计一种可调宽窄行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本文在主体机械的基础上,对移箱机构进行结构的优化与设计。通过参数优化,增强螺旋轴等零部件的耐磨性和实用性。根据可调宽窄行高速插秧机和功能工作性能要求,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对主要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并进行校核,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水稻水直播机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水稻直播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究 姓名苏洋学号 2012307201211 学院工学院专业班级机械化1202 指导教师夏俊芳职称教授 ____________ 中国·武汉 二〇一六年一月

水稻直播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究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水稻种植栽培的发源地之一,水稻栽培的历史已有7000多年,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进一步实现水稻的优产、高产,在水稻生产过程环境的保护,直播技术的发展愈来愈重要。水稻机械化直播,与人工移栽、机插秧、机抛秧相比,具有省工、降本、增产、增效等明显优势,水稻机械化直播推动水稻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必须采取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的成套技术措施。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水稻直播技术的现状,并指出了我国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直播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 水稻栽培直播技术发展趋势 Research on direct seeding machine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 : As one of the world rice cultivation birthplace, rice cultiv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7000 years of history, rice is one of the main food crops in 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dvantages of rice production, high yield, in ric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live development tre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ater Direct Seeding Mechanization of rice, compared with manual transplanting,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seedling throwing machine, with labor saving, the obvious advantage of this, and increase yield and efficiency drop, the mechanization of rice water live rice production to promote to the set of reduced, commercialization, professional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But a complete set of technica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combine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ic.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ice water direct seeding machin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echnology. Key Words:R ice cropping,Direct seeding machine,Development trend

高性能水稻插秧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和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年产2万台高性能水稻插秧机项目 项目主办单位:****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地点:**省**市经济开发区(****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新征土地内) 1.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的内容主要有: ⑴根据生产规模要求,拟在**省**市经济开发区征地28917㎡,土地已挂牌成交[虞土资征(2006)430号]。 ⑵在新征用的场地上新建生产车间、公用配套设施等,本项目新建建筑面积为28595㎡。 ⑶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新增组装流水线、数控加工中心、弯管机、线切割、数控车床、注塑机等生产设备。 ⑷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有关公用设施的配套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万台高性能水稻插秧机的生产能力。 1.1.3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⑴本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100万元(含建设期利息68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900万元。 ⑵资金来源:商请银行贷款7200万元,企业自筹7260万元,拟申

请中央投资540万元。 1.1.4项目建设期限及投资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结合项目实施计划,财务测算按建设期2年计算,计算期第1年按建设投资的60%投入,第2年再投入建设投资的40%。 1.1.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达产后正常年份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6000万元(不含税),新增增值税1818万元,新增利润总额5700万元。项目的投资利润率为28.50%,投资利税率为38.00%,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所得税后)为24.5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为6.03年,贷款偿还期(税后,含建设期)为4.13年,盈亏平衡点为54.01%。 1.2编制主要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主要依据 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⑵**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及附件; ⑷**省发改委、经信委关于做好2009年新增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第二批)有关工作的通知; ⑸****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2.2研究的范围 根据上述文件要求,本报告对年产2万台高性能水稻插秧机项目

关于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水稻插秧机 1.水稻插秧机设计要求 水稻插秧机是用于栽植水稻秧苗的机具。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它主要包括送秧机构、传动机构、分插机构、机架和船体等组成。本设计主要完成分插机构和送秧机构的设计。 设计要求: 1)水稻插秧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2)插秧频率120次/min。 3)插秧深度10~25mm之间。 4)发动机功率2.42kw,转速2600r/min,传动机构始末传动比i=26。 5)对移箱机构(送秧机构)的设计要求: a.每次移箱距离应与秧爪每次取秧宽度相配合,要求保证取 秧准确、均匀。 b.移箱的时间应与秧爪的运动相配合。 c.传动平稳,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必须使用可靠、耐久。 2. 工作原理及其动作分解 分插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由取秧器(栽植臂和秧爪),驱动机构和轨迹控制机构组成。取秧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和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轨迹从秧箱中分取一定数量的秧苗并将其插入土中,然后返回原始位

置,开始下一次循环动作。 秧爪在栽植臂的带动下完成取秧和插秧工作,图1中虚线给出秧爪的静轨迹图,h为插秧深度。 图1 送秧机构的作用是按时、定量地把秧苗送到秧门处,使秧爪每次获得需要的秧苗。按照送秧方向的不同,送秧机构分为纵向送秧机构和横向送秧机构。横向送秧机构,其送秧方向同机器行进方向垂直,采用的是移动秧箱法。因此,又称移箱机构。本设计采用横向送秧箱机构。 工艺动作分解: 1)秧爪按照特定静轨迹(如图1 所示)做往复运动。 2)秧箱做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在秧爪取秧过程中,秧箱

需保持连续不断的匀速运动;在移至两端极限位置后,秧 箱自动换向。) 3.分插机构,送秧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及确定 1) 分插机构的设计方案 方案甲: 评价: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主动件为曲柄,使秧爪按照特定轨迹运动。此机构设计简单,传动准确,快速。 方案乙:

高速插秧机使用与保养讲解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作者:梁旭学号:31141128 系部:车辆工程系 专业: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题目:高速插秧机使用与保养 校内指导教师:高芳 企业指导教师王诚飞 评阅者: 2014年5月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稻的种植由人工插秧逐渐向机械插秧转变,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普遍起来。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随着插秧机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如何使机具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充分发挥机器的工作效率,是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发展成功与否的至关点。近年来,我们了解发现,不少机手只重视机具的机插季节使用,而忽视了插后的维护检查保养环节,甚至有的机手不了解高速插秧机的正确正确使用方法,使机具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正常作业,误时误工降低效益,对推广水稻机插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服务生产,增强生产的高效性,农机作业设备的正确使用与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农民插秧作业的核心机械设备,高速插秧机的正确使用与保养因此也很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高速插秧机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目的在于减少机手操作失误,提高高速插秧机使用寿命,从而调高水稻的插秧质量,最终促进水稻增产。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使用方法;保养方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高速插秧机 (2) 2.1 主要技术参数 (2) 2.2插秧机各部分名称 (3) 第三章使用方法 (7) 3.1 主要部件的调整 (7) 3.2 驾驶方法 (8) 3.3 插秧作业方法 (11) 第四章保养方法 (17) 4.1 日常保养 (17) 4.2 长期存放的保养 (17) 4.2.1 外观部分 (17) 4.2.2 发动机部分 (18) 4.2.3 液压部分 (18) 4.2.4 插植部分 (18) 4.2.5 行驶部分 (18) 4.2.6 其它 (18)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水稻插秧机设计

水稻插秧机的设计 摘要:当今社会,农业机械在机械工业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农耕的生产自动化,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将会出现并使用,本课题来源于当今社会机械工业水稻插秧设备的创新和更新换代基础之上,通过设计出水稻插秧机,从而来满足当今社会水稻插秧设备不足的缺陷。 国内水稻插秧机设备的研发及制造要与全球号召的高效经济、插秧质量好,效率高等主题保持一致。近期对机械行业中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传统的水稻在没有水稻插秧机而需要人工插秧的情况下,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所以设计一个专用的水稻插秧机势在必行。 文运用大学所学的知识,提出了水稻插秧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中所必须的理论计算和相关强度校验,构建了水稻插秧机总的指导思想,从而得出了该水稻插秧机的优点是高效,经济,并且插秧质量高,运行平稳的结论。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质量;设计;经济;结论

The design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seeder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disciplinary mutual infiltration, mutu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various industry, extensive use of new structure,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y, the sleeve pressing machine is large, efficient, reliable, energy saving, Recently, the use of machinery industry, bearing and shaft sleeve shaft were investigated, found that the shaft, bearings and bushings in the machinery industry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Come very naturally in the assembly of the installation is also very simple. In the installation if the use of artificial pressure with not only the labor intensity is too large and the size of each other is not easy to ensure the shaft, bearing and shaft sleeve, so the design of a special press be imperative. Graduation project this time is a tube axial compressive loading mach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o design sleeve pressing machine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main parts of the strength check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sleeve, pressing machine is efficient, economical, and high safety, stable operation. The overall plan .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wo axle sleeve on the plane, the motor reducer to provide power through belt drives the screw rod to rotate, and drives the head movement, a nut, a rotary motion of the linear motion of press. Block type safety clutch overload protection with teeth,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pipe after drilling through the drilling template. Key words:Machine manufacture;Crankshaft;Processing craft;Fixture;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2ZG-6型水稻高速插秧机田间作业调节技术5页

2ZG-6型水稻高速插秧机田间作业调节技术1取秧量的调节方法 根据秧苗的条件,需要通过横向切换次数和纵向取秧量调节来调节取秧量。通过推拉载秧台横向切换手柄,可以切换横向送秧量,横向送秧量调节有18、20、26三个档次。用纵向取秧量调节手柄调节苗的单穴株数。可以在8~17厘米范围内分10个档次调节。与横向切换手柄配合调节,将每穴株数调节到3~4株。 2插秧深度调节方法 插秧深度在2~3厘米为宜,可根据水田及苗的条件,适当调节插秧深度。先将插植深度设定在4档位置开始作业,如果出现漂秧或插植太深,需要进行调节。调节插植深度时需要升起插植部后进行。 把插植深度自动调节开关扳到“入”的位置时,插植手柄也置于“入”的位置,插植深度自动调节装置启动,可以使插秧深度保持一致。 3液压感应度调节方法 根据田块的软硬程度,调节液压自动控制装置的感应度,使浮船适度地接触地面。软田:浮板堆积泥土,调节手柄的位置在1~2。标准田块在3的位置;硬田:浮船不能完全接触地面,调节手柄的位置在4~6,因车轮或脚陷进泥土使田块不平整需要放在“均平”位置。若将液压感应度调节杆拨到“软田”侧,插秧深度变浅。拨到“硬田”侧,插秧深度变深,所以在调解液压感应度的同时调节深度调节手柄。 4压苗棒的调节方法 调节压苗棒时必须关闭发动机,把液压固定手柄置于“固定”位置后

进行。 调节时卸下开口销,拔出压苗棒,压苗棒高度调节有3个档位,根据苗高及插秧姿势调节压苗棒,若苗属于软弱徒长苗,需要抬高压苗棒,秧苗较短低于12厘米时,将压苗棒固定在最低处。一般把压苗棒固定在苗高的一半位置。 5苗床压杆的调节方法 苗床压杆可以压住苗床,防止苗床破碎,当苗不易下滑时,把苗床压杆抬高一些。保证插秧利索,不伤秧。根据苗床的状态和厚度,用苗床锁定杆与蝶形螺栓上下滑动苗床压杆进行调节。将苗床压杆固定在离开苗床表面约1~1.5厘米处。 6平衡调节器的使用 插秧机正常作业时,插植部的水平控制处于自动状态,即使水田地面略有不平整,机身出现倾斜时,插植部也能始终保持水平作业。只有在田埂下插秧或机体倾斜严重,导致左右插秧深度不一致时,需要操作平衡调节器,使插植部恢复水平。 把插植部升高至距地面约30厘米处,油压锁止手柄置于“锁止”位置,插植手柄置于“下”的位置,把微调旋钮转向“右下”插植部便向右下降,把微调旋钮转向“左下”插植部向左下降。 7划线器调节方法 取下侧支架上划线器拉线调节器的外罩,松开调节钢索的固定螺母,调节划线器拉线调节器,调好后拧紧螺母,使划线器在插植部浮板距离地面42厘米的位置开始上升。将插植部抬到最高位置,观察划线器是否回

年产2万台高性能水稻插秧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2万台高性能水稻插秧机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和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年产2万台高性能水稻插秧机项目 项目主办单位:某某某某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项目实施地点:某某省某某市经济开发区(某某某某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新征土地内)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某某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的内容主要有: ⑴根据生产规模要求,拟在某某省某某市经济开发区征地28917㎡,土地已挂牌成交[虞土资征(2006)430号]。 ⑵在新征用的场地上新建生产车间、公用配套设施等,本项目新建建筑面积为28595㎡。 ⑶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新增组装流水线、数控加工中心、弯管机、线切割、数控车床、注塑机等生产设备。

⑷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有关公用设施的配套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万台高性能水稻插秧机的生产能力。 1.1.3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⑴本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100万元(含建设期利息68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900万元。 ⑵资金来源:商请银行贷款7200万元,企业自筹7260万元,拟申请中央投资540万元。 1.1.4项目建设期限及投资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结合项目实施计划,财务测算按建设期2年计算,计算期第1年按建设投资的60%投入,第2年再投入建设投资的40%。 1.1.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达产后正常年份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6000万元(不含税),新增增值税1818万元,新增利润总额5700万元。项目的投资利润率为28.50%,投资利税率为38.00%,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所得税后)为24.5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为6.03年,贷款偿还期(税后,含建设期)为4.13年,盈亏平衡点为54.01%。 1.2编制主要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主要依据 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⑵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及附件; ⑷某某省发改委、经信委关于做好2009年新增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第二批)有关工作的通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