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统计的含义是什么

1统计的含义是什么

1统计的含义是什么
1统计的含义是什么

1.统计的含义是什么?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最初只是一种计数活动,为满足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发展到现在,“统计”一词的含义一般包括有一般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统计工作,即统计是一种数据收集、加工和提供的过程,是一种使用明确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以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从一个总体的部分或所有单元中搜集感兴趣的指标信息的调查过程,并包括将这些信息综合编辑成有用的简要形式的所有活动;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活动的成果,包括在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加工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学,即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统计一词用于不同的场合,其含义也是不同的。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提到统计,人们总是要把它与总计、差异比较、大量的数据分析联系起来,这说明数量性、总体性及相关性是统计学的基本特性。世界上的各类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都表现为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要认识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就必须认识其质与量的辩证关系,认识其数量关系的特征及度的界限,这一切都离不开统计,所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统计对我们来说将越来越重要。

2.统计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统计是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统计对判断经济的走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决策都是非常重要的。统计工作搞好了,才能编制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报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才能有可行的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国际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统计工作时效性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统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同时,统计工作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面临着新的挑战。统计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数据,不能失真,不能有水分。力求准确是最重要的,是统计的宗旨。

3.统计信息是怎样产生的?

信息是人们按照预先的目的,通过从各种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观察记录来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和特征的某种概念或经过加工后的数据。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科技等信息的主体,包含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财政、金融、能源、物资、社会、科技、文教、卫生等卅余种不同方面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是各级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加快这些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处理、提供及联网建库的工作进程,将使统计信息在各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统计信息是根据预定和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确定具体的调查项目、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和抽和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原始资料的调查搜集、审核整理、汇总处理,然后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汇总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加工成统计信息,包括数据表、简要的分析、研究报告等,然后提供有关方面和社会公众使用或进一步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采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搜集调查资料的组织方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前者是以原始记录为基础,按一定的表格形式和时间程序,自下而上系统地向各级领导部门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后者是对某些现象专门组织的登记和调查,包括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2)按被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前者是对所有被研究的单位都进行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报表制度;后者是对被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3)按调查时间的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前者是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后者是对研究对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况进行登记。

(4)按取得调查资料的具体方式,可分为报告法、直接调查法、询问法、自填法、通讯法五种方法。报告法,是由被调查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向有关单位报送调查统计资料;直接调查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查;询问法,是由调查人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采访、询问或通过调查会、座谈会的方式口问手写,取得调查资料;自填法,是由调查人员事先设计调查问卷或调查表,交给被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取得调查资料;通讯法,是通过邮寄的方式,将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表交给被调查对象填写并寄送回来,从而取得调查资料。

今后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4.统计信息是怎样传播的?

统计信息的传播是根据统计任务来源来确定的。作为社会公共品,政府统计信息除了向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提供以外,必须向社会公众发布和提供。根据组织实施的分工,我国的政府统计由两部分组成——政府综合统计和政府部门统计。政府综合统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基本国情国力的统计,如人口统计、自然资源统计等;二是政府在管理国家的角度上所需要的、围绕国民经济核算而进行的各项统计,以及主要行业的综合性统计。政府部门统计是指国家的各个部门为保证其职能正常履行而进行的各项统计。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应该是不重不漏,互为补充的,其中政府综合统计即各级政府统计局是政府统计的综合管理部门,各部门统计信息汇集到统计局,由统计局分别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和公布,部门统计信息经过政府统计部门的审核批准,也可单独向社会发布。统计信息传播的载体有统计公报、统计年鉴、资料汇编以及通过新闻媒体和刊物发布。

5.部门统计调查项目送审及备案时,应备齐哪些文件?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各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由该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本部门各有关职能机构编制。其中,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本部门领导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本

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需要的统计资料,应当从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搜集;确实需要直接进行统计调查的,应当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依照《统计法》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实施。

根据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部门统计调查项目送审及备案时,应备齐下列文件:

⑴以部门名义发出的申请审批或备案的函。

⑵调查方案和表式。包括:总说明、报表目录、基层表式、综合表式、统计标准和分类目录、指标解释、逻辑关系及抽样方案(针对抽样调查)等。应明确表述调查目的、调查对象、统计范围、调查方法、调查频率、填报要求、报送渠道、时间要求等。

⑶相关文件。包括新建立该调查项目的背景材料、重大调查项目的研究论证材料及试点报告等。

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对送审的部门统计调查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作出说明和解释,并按照修改意见认真进行修改;如有不同意见,双方应进一步研究磋商达成一致。否则由国家统计局进行最终裁决,部门应按最终裁决意见进行修改。

6.什么叫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指反映统计研究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如人口数13亿人、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等,都属于统计指标。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的特征概念、时空范围、指标数值及计量单位等组成。在统计设计阶段人们时常把被调查项目也叫做统计指标,其实它只是统计工作应求得的各种统计量的具体名称,而在确定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取得的实际观测值,经审核汇

总或计算之后才形成统计指标。所以说统计指标是一种统计结果,是反映确定的统计对象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7.市统计局主要统计指标一般什么时候对外公布?

国内生产总值:每季季后15日左右(以省统计局评估后反馈日期为准)。

农业总产值:每季季后10日左右。

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季季后10日左右。

工业生产快报(国有企业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简称规模以上企业):每月月后8日左右。

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列入统计的国有企业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每月月后20日左右。

重点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每季季后20日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月月后8日左右。

职工平均工资:每季季后8日左右。

城镇居民收支:每月月后10日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月月后8日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每月月后8日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每季季后15日左右。

企业景气调查:每季季末。

以上日期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8.三次产业如何划分?

我国的三次产业的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含公共设施服务、居民服务、旅馆、租赁、旅游、娱乐、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等),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行业。

这是世界上较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9.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有哪些?

登记注册类型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为划分对象,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大类。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公司和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对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要按其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进行划分。

10.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的区别?

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股份制企业指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投资举办的企业。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两者的区别如下:

11.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12.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为何不能将两年的价值量直接相除?

同一地区不同时期GDP进行纵向比较时,存在一些不可比因素,诸如价格变动因素,计算口径变化因素等,因此不能直接利用现行价格计算GDP的发展速度。

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时,首先应编制一套各行业的指数体系(称为“缩减指数”),以消除各行业内在的差异,得到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然后与基期资料相除,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

13.既然同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但为何仍不能保证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变?

这与前面提到的缩减指数有关。由于各行业缩减指数不尽相同,当第三产业缩减指数高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时,即使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三产比重仍会有所提高,反之亦然。

我们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说明,y2001、y2000代表2001年、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Y2001、Y2000代表2001年、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a、A分别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假定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相等,表示为:

a y y A Y Y 112001200220012002?=?

可转换为: A a Y y Y y ?=2001200120022002

显然,若a>A ,则2002年三产比重高于2001年。

14.为什么不同时期发布的同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往往不一样? 这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有个不断向客观性、准确性调整的过程。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分三步进行:首先是初步估计过程。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先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据统计快报进行初步估计。统计快报比较及时,但范围不全,准确性不很强。初步估计数一般于次年2月28日发表在《中国统计公报》上。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统计年报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重新进行核实。年报比快报统计范围全,准确度也高,采用这类资料计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初步核实数,一般在第二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至此,工作还未结束,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除了大量统计资料外,还要用诸如财政决算资料、会计决算资料等大量其他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来得比较晚,大约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时候,根据这些资料再做一次核实,叫最终核实。最终核实数在隔一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三次数据发布后,如果发现新的更准确的资料来源,或者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发生变化,为了保持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还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我国在1995年利用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对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过一次重大调整。

y 2001 ×

Y 2001 ×1

y 2000

Y 2000 A y 2001

× 1 = Y 2001 × 1 y 2000 a Y 2000 A y 2001 = y 2000 × a Y 2001 Y 2000 A y 2001

× 1 = Y 2001 × 1 y 2000

a Y 2000 A y 2001

× 1 = Y 2001 × 1 y 2000 a Y 2000 A

市级以下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经过两步:初步估计数在次年元月初对外公布,但用法应规范,数据前应加上“据初步测算”等字样;年报数则在次年五月中下旬对外公布。

15.按美元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何不能简单地按当年的汇率计算?

汇率是不同国家之间进出口贸易货币结算的一种比率关系,它不但受商品实际比价的影响,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求比例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各国央行的利率政策的影响等。因此,利用当年汇率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会得到难以臵信的结果。

1980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1.5;2000年汇率为1:8.2784,2002年为1:8.2769若以汇率计算嘉兴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0年为407美元,而2002年则为2568美元,即本市通过21年的经济建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扣除物价因素增长5.3倍,可事实上在这22年中,本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人民币计算由610元增加到2125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倍。显然,利用汇率来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速度是脱离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的。

由于利用汇率比较各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反映经济实际情况,因此联合国从1968年开始研究,寻找一种能够较准确评价和比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和结构的途径,即国际比较项目(ICP),它的理论方法是货币购买力平价,即通过两种不同货币在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商品时的价格之比,以求出货币购买力平价。如某种数量和质量完全相同的商品,在中国市场购买需14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市场购买需40美元,则人民币与美元对该商品的购买力平价是3.5:1。ICP就是利用各国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的价格资料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国货币的国际比较资料。

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怎样计算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年平均人口

其中,年平均人口一般取自公安局户籍登记人口,是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严格来讲,这种算法并不很确切。理论上,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分子、分母口径应保持一致,即年平均人口应使用常住人口计算,该数据主要可以从人口普查中取得。但由于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其余年份则数出无门,所以一般用公安户籍人口替代。这种算法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某地区人口流动性越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越容易失真。对于嘉兴市来讲,由于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低于按户籍人口计算的水平,2000年计算结果相差约1254元。

17.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有何区别和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辖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国民(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和外国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则是“收入”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收入-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由于资料所限,省级及以下仅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18.为何各县(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加不等于全市?

目前,国家、省、市、县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实行分级核算,分级负责,其核算口径,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核算依据尚不规范和统一。因而各县(市、区)相加后,不等于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样,全国与各省、各省与各市之间也存在这种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市统计局正在积极规范协调统一各县(市、区)的核算工作,使得各县(市、区)增加值相加能比较接近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是,由于实行分级核算,出现数字偏差是必然的,也是核算制度允许的。

19.财政收入为何不一定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分配形成三部分的资金流向,其中一部分是以各单位和个人上交工商税收、所得税、红利和罚没收入等形式上交财政部门,形成国家所得,它的主体部分就是财政收入;第二部分是企事业单位以净利润(留利)、公益金、提取的折旧基金等形式留成,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形成单位所得;第三部分是以劳动者报酬、福利费、各类津贴、抚恤费、利息、红利等形式向居民支付,形成个人所得。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比作一块蛋糕,当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分配的比例比较稳定时,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可基本趋于同步。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分配比例总会有一定的倾斜。这样,作为国家所得主体部分的财政收入的增加幅度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不尽一致。

此外,还有因为核算时间、范围、价格上的不同,以及财政税收执行的人为性原因,使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有差异。近几年,由于财税部门加大欠税清缴力度,财政收入增幅基本上都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

20.为何不应简单地提“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总额是国民经济中的两个重要的统计指标,由于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其核算理论、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具体为:

一是指标内涵的差异: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量指标,它不包括中间产品的消耗;而出口总额则是出口商品总量的价值量指标,它包括中间产品的消耗,在中间产品中,既有本地单位所生产,也有通过国外进口、市外调入的产品的价值。

二是指标在时间上的差异: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如一个年度、一个月等),而出口总额则可能是当期生产,也可能是上期所生产的,只要当期出口均可计算。

三是计价方式的差异:国内生产总值在我国以人民币计算,而出口总额是以实际创汇的货币计算,再统一折算为美元,而美元与人民币的比值是以汇率换算。这样,汇率与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比价有很大的差异。

四是覆盖范围上的差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劳务;而出口总值仅指物质产品,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比出口总值大得多。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总值是不同质的指标,它们之间不存在总量与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一般不能简单地提“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如为分析经济所需,可改用“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宜。

21.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房地产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房地产业有何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房地产业范围较广,所谓的房地产增加值包括房地产管理业增加值、房地产开发业增加值、房地产代理与经纪业增加值、城乡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服务(即虚拟折旧)。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房地产业仅指上述中的房地产开发业。

22.“三大需求”指的是什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三大需求”指的是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统计分析中,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自营出口总额三项指标来观察。

“三大需求”的来源,需要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来说明。从支出法角度讲,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满足于三方面需求: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和净出口(“出口-进口”),其主要内容就可以概括为投资、消费、出口。由于目前中国已进入生产结构性过剩时期,需求决定型的发展模式日趋明显,所以近年来,经济学界经常使用“三大需求”来分析研究经济问题和发展趋势。

但特别应注意的是,对于一个地区范围来说,仅此三项指标并不完全能说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问题主要产生于自营出口这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属地原则,因此进出口净额是以地区(而非国界)来界定的,对地区外的产品输入输出均称为“进出口”,这与一般我们所理解的外贸进出口概念相差甚远。以目前的统计制度,国家内部地区间的“进出口”是难以掌握的。

23.轻重工业如何划分?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

轻重工业总产值的划分按“工厂法”计算的,即一个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重工业总产值。

24.“规模以上工业”是怎样一个概念?

规模以上工业是“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即在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基础上再补充所有国有企业。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的统计方法是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全面上报、超级汇总,规模以下工业实行抽样调查方法。

25.总产值与增加值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总产值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产品或劳动)的总价值,增加值是指经济活动的新增价值。以工业生产为例,可以说明总产值和增加值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工业总产值是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的总和。它既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和劳务消耗转移的价值,也包括新创造的价值。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不允许把企业内部各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重复计算,但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一个产品从初始原料到最终可用于消费和投资或出口的产品之间需要多个企业加工生产,因此,总产值也越来越大,而静态的产品规模并没有增多。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就是工业总产值中扣除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和各项劳务消耗以后的新增价值。

由此可见,总产值和增加值这两个指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产值包括了转移价值的多次重复计算,它不能确切地反映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增加值是生产活动所增加的价值,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生产的成果和速度。因此,目前大多以增加值代替总产值来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全社会所有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即构成国内生产总值。

26.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工业销售产值与产品销售收入都是反映企业的销售情况,且计算期一致。二者的区别在于:

产品销售收入反映的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它一般是以是否完成销售即收到货款为依据,它包括上期销售在本期收到货款的,不包括本期已销售但未收到货款的,因此它依循的是以产品的实现为计算原则;而工业销售产值反映的是企业的实物运动,以所有权是否转移为原则,因此不论是否收到货款,都按本期实际销售量计算。

工业销售产值既包括对外销售的产品和劳务,也包括向本企业内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而产品销售收入不包括向本企业内非工业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产品销售收入不包括定货者来料价值,而工业销售产值则包括定货者来料价值。

27.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是否就等于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工业企业亏损面是指亏损企业单位数占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重,这是反映、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之一,但不是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有时企业亏损面降低,但若这些亏损企业都是些规模较大,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那么也会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因此,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并不一定就等于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反映、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状况,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各个主要方面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体系,通过静态的比较和动态的比较,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结论。

28.工业经济考核评价指数是怎样产生的?计算方法和涵义是什么?

工业经济考核评价指数是由一套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综合而成,它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

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它是以各项指标的实际值分别除以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并乘以各自权数,加总后除以总权数求得。

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由七项指标组成(下表前七项),浙江省统计局在此基础上增添四项指标,便形成了目前的十一项工业考核评价指标。详见下表: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工业增加值理论上应为不变价数值。但由于2002年我省取消对不变价工业增加值的统计,计算评价值只能使用现价增加值。从2002年始,新产品产值仅统计国家级和省级,而2002年以前年份统计范围为市、地级及以上新产品。

各指标的涵义是:

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资产负债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又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工业企业投入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

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产品销售率反映工业产品生产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

29.为什么工业统计中的出口交货值与海关统计的自营出口总额反差较大?

2002年嘉兴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为304亿元,约36.7亿美元,但同期海关自营出口总额为25.48亿元。这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很不相符。

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统计指标的统计对象不同造成的。工业统计数据直接来自生产企业,其产品不论是代理出口还是自营出口,只要销往国外,均作出口交货值统计,而海关统计以报关对象来统计,包括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统计的原则是:“谁出口,谁统计”。我市许多生产企业为嘉兴市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提供出口货源,这些出口交货值不能体现在本地出口总额中,当然本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也在组织外地货源出口。由于我市出口货源流出大于流入,因此,产生了两种统计口径的较大反差。

30.外商履约情况与外商资金到位情况的区别是什么?

外商资金到位率,是指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根据企业成立时的合同、章程中有关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的出资比率。外商资金到位率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即:

外商资金到位率(%)=外商累计已出资额÷外商应出资总金额×100%

在这个公式中,分母应当是外商根据合同、章程规定应该投入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及在企业总投资额中外商承诺的对外借款部份之和。但在实际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外借款和归还借款常常是以外商投资企业的名义在进行,借款风险由企业承担,而不是外商以自己的名义去借去还。所以,通常我们就用外商应投入的注册资本总额来代替作公式的分母,而分子则用外商实际已投入的累计注册资本额来表示,其比值的百分率即为外商资金到位率。

另外,还需将“外商资金到位率”和“外商资金履约率”区分开。外商资金履约率是指外方根据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限,其实际投入资金与应投入资金的比值率。计算公式如下:

外商资金履约率(%)=外商累计已出资额÷外商期末累计应出资额×100%

例如,某个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合同、章程规定,外方的注册资本总额是500万美元,分三期到位,第一期应在2000年底前投入200万美元,第二和第三期分别应在200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投入150万美元。到2001年6月底,外方实际已投入资金为300万美元。那么,到2001年6月底,该企业的“外商资金到位率”为300÷500×100%=60%;“外商资金履约率”为300÷(200+150)×100%=85.7%。

上例中,外方没能按期投入的50万美元,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则属于违约行为。外商履约情况,是指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根据企业合同、章程规定,在经营期限内履行合同、执行章程的程度。由于合同、章程的条款和规定不仅涉及到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出资额和出资比例、利润分配方式等经济方面,还涉及到企业董事会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管理机构设臵、办事规则等行政方面。也就是说,履约情况既包含经济内容又包含行政管理,很难用一个简单明了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其履约程度。一般将履约情况分解,可用数学方式表示的则算出定量结果(如上例中的外商资金履约率),不能用数学方式表示的则用定性描述,然后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外商资金到位率和外商资金履约率是反映外商履约情况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般通常讲的外商履约率是指能用数学方式表示的那部份履约情况,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履约情况的整体评价就需要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描述。

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如何消除物价因素的?

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按各种商品的实际售价统计的,其中既内含数量变化的因素,也包含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描述消费品市场运行的质量,就必须消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物价变动因素,以反映实物量消费的增减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是将某月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上年某个月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通过增减幅度的变化来观察市场的发展动态。例如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0亿元,上年同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5亿元,经计算,报告期某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上年某月的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 统计学得几个基本概念 1、2、1 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得概念:总体就是指客观存在得、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得许多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得目得与任务居于支配与主导得地位,有什么样得研究目得就应该有什么样得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得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就是研究得总体,其中得每一位教师就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得学习情况,则总体就就是该班得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就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得得不同,我们要选取得研究对象也就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得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就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就是有限得总体。 如一个企业得全体职工、一个国家得全部人口等都就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目就是无限得,或准确度量它得单位数就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得,这样得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得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得鱼得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得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得特征: ★大量性:就是指构成总体得单位数要足够得多,总体应由大量得单位所构成。大量性就是对统计总体得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得现象或表现有很大得偶然性,而大量单位得现象综合

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得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得汇总综合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得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得总体得特征,达到我们得研究目得。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就是构成统计总体得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得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她方面具有一定得差异。差异性就是统计研究得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得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就是该总体得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就是个体之间得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就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就是它得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得三个问题: ★变异就是客观存在得,没有变异得事物就是不存在得;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就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得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与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就是错误得。 2、总体单位 就是构成总体得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得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就是什么?总体单位就是什么? 总体得同质性就是什么?变异性就是什么? 3、总体与总体单位得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就是十分重要得,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得与认识对象得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得得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就是不容混淆得,二者得含义就是确切得,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功 1)概念: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 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a)一是要有力的作用 b)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注意力作用 的阶段性) 3)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适当加点分解原理)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 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 动距离的方向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如手提水桶在 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 c)物体通过了距离,但在物体通过距离的方向上没有 力的作用 4)功的计算和单位: a)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 离的乘积叫做功。功用W表示 W=FS(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 b)单位:焦耳符号:J 5)功的原理 a)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 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b)在使用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有重力,机械之间存 在摩擦,所以人们要克服重力和摩擦做功。 c)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 的情况下,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 时直接用手做的功。 d)既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 ①这是由于使用的机械有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有 的可以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有的可以省距离、有的还可以改变做功的快慢 ②运用功的原理可以推导出使用斜面的省力公式 为:F=hG/s 直接用手做功:W1=Gh 使用斜面做功:W2=Fs 根据功的原理:W2=W1,则F= hG/s (二)机械效率 1)相关概念: a)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b)额外功:利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 外功。它是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原因而不得不做的功。 c)总功:人在利用机械达到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叫做总功。 W总=W有用+W额外 2)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2.1 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的概念: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的的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总体。 如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等都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无限的,或准确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的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的鱼的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

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的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是该总体的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是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是它的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三个问题: ★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的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和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是错误的。 2.总体单位 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是什么?总体单位是什么? 总体的同质性是什么?变异性是什么? 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的和认识对象的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中考专题:功和功率

功和功率 【重点难点提示】 1.重点是功和功率以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2.难点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和运用。 3.考点是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公式和单位;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本节知识是中考命题大综合题的重要内容,是考查学生计算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落脚点,分值在10分以上。 【经典范例引路】 例1 起重机用钢绳起吊重为l ×103N 的重物,先沿竖直方向将重物匀速提高10m ,再沿水平方向将重物匀速移动9m ,然后又将重物提高lm ,起重机对重物共做了多少功? 分析:起重机用钢绳提取重物,绳对重物所做的功就是起重机对重物所做的功。绳对重物做功有三个过程,第一、三过程绳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重物在绳拉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做了功,第二过程重物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但不是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故没做功 解:根据W=FS 知钢绳提取重物做功W=Gh=1×103N ×(10m +lm )=1.l ×104J 例2 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越大 B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C .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的机械做功越快 D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它的额外功占总功的比越小 分析: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描述的方法是取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因此做功越多的机械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不一定多,故A 选项不正确,C 选项正确。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优劣、性能的一种技术数据。衡量方法是取W 有与W 总的比,比值越大(或W 与W 总的比值越小)其机械性能越好,做功的有效程度越高,与做功的快慢无关。故选项B 错,D 正确。 解:选 AB 。 例3 一台抽水机在 10分钟内把3.6m 3的水抽到10m 高处,若抽水机的效率是0.6,那么动力机供给抽水机的功率多大?(g 取10N /kg ) 分析与解答:抽水机 10分钟抽水做功W 有用=Gh=ρvgh = l ×103kg/m 3×3.6m 3×10N /kg ×10m=3.6×105J 动力机对抽水机做功W 总=J J W 551066 .0106.3?=?=η有用 动力机输给抽水机功率P 总=W S J t W 35101600106?=?=总 例4 利用图4-15的滑轮组提取重物把800N 的货物匀速提取时需用250N 的力拉绳子,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①若把1×103N 的重物匀速提取,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 ②若人重500N ,利用这个滑轮组向下拉绳提取货物的最大机械效率多大?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统计指标] (一)指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 (三)指标的分类 [标志] (一)标志及标志表现的概念 (二)标志的种类 [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统计指标] (一)指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统计指标的含义有两种理解与使用方法。一种理解是: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名称)。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等。另一种理解是: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具体数值,例如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02.12元。 对指标含义的两种理解都可以成立,前一种理解适用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是从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定义的;后一种理解适用于实际统

计工作,是从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定义的(即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一项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 1、定性范围,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含义。指标含义要明确总体现象的质的规定性,包括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例如,年末全国人口总数这个指标,其指标含义是在规定的时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我国境内常住的人口总和。指标含义比较复杂,指标名称是它的表现形式。 2、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是指标含义的量化规范。例如,总人口的计量单位是“人”,全国总人口的计算方法是各地区人口加上现役军人的人口总数。 3、指标数值。根据定性规范和定量方法,经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处理所取得的具体时间、空间的统计数值。如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 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指包括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两个要素,不包括指标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 指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即: 1、可量性 没有质的规定性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了质的规定性而不能用数量来表示也不能成为统计指标,即任何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没有不用

统计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社会性、综合性 3、统计工作的职能: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统计监督职能 4、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5、统计调查的质量要求: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 6、专门调查的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7、统计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讯法、实验调查法、网上调查法 8、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 9、统计表的结构,从组成要素看,由总标题、横行与纵栏标题、指标数值等三部分组成 10、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由主词、宾词两部分构成 11、统计分析方法: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相关回归、抽样推断 12、综合指标从它的作用和方法特点的角度可概括为三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13、相对指标的种类: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14、平均指标的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15、测定标志变动度的主要方法: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16、动态数列按构成其指标数值的性质不同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

17、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18、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19、测定长期趋势常用的主要方法: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 20、指数按其反映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1、指数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22、相关关系按其方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23、相关关系按其涉及因素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4、相关关系按其形式不同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25、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26、总体参数的抽样估计方法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统计分析 1.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甲产品产量应达到75万吨,假定每天产量相等,实际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吨)。试计算该市甲产品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56 58 62 第四年一季二季三季四季 16 17 18 18 第五年一季二季三季四季 19 19 20 23

复习目标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专题五功和能 复习目标:1.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求解有关问题。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复习难点:1.动能和动能定理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一、考纲解读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大纲》对本部分考点均为U类要求,即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 ,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高考压轴题。考查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易与本部分知识发生联系的知识有: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本考点的知识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趋势 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是动力学内容的继续和深化,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要准确理解功和功率的意义,掌握正功、负功的判断方法;要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功能关系解决有关能量变化的综合题。 、内容标准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例 1 分析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力所做的功。 例 2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例 3 用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例 4 从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动能定理。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例5、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例6、通过查找资料、访问有关部门,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释。 四、习题类型选讲 热点五对能.守恒问题的综合分析 五、考点基础练习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

1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是统计部门或单位进行工作搜集、整理、编制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关于统计过程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3标志与指标: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联系: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区别: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二者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 4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选择调查方法。 5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划分社会现象的类型;利用统计分组揭示现象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6分组标志的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的依据。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 7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状况的总量。不同:(是否具有连续性)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时点指标的是指是间断计数的;(是否具有累加性)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是否受时间长短的影响)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时期长短的制约,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8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平均指标是指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提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可用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对比;平均指标可用于同一总体指标在不同时间的对比;平均指标可作为论断事物的一种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完整版)高中物理功和功率要点归纳

学习重点: 1、功的概念 2、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3、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4、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知识要点: (一)功的概念 1、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物理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分析一个力是否做功,关键是要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二)功的公式和单位 1、公式: W=F·Scosα 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 弦三者的乘积。 2、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N·m(1焦耳=1牛·米) 3、公式的适用条件: F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F必须为恒力,即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力。 4、两种特殊情况:(从A运动到B) (1)力与位移方向相同,即α=0° W=F·S·cos0°=F·S (2)力与位移方向相反,即α=180° W=F·S·cos180°=-F·S 5、公式中各字母的正负取值限制:F和S分别指“力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即公式中的F和S恒取正值,α指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也就是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6、参考系的选择: 位移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功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在中学范围内,计算时一律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三)正功与负功 1、功的正负完全取决于α的大小: (1)当0°≤α<90°时,cosα>0,W>0,此时力F对物体做正功,该力称为物体的“动力”。 (2)当α=90°时,cosα=0,w=0,此时力F对物体做零功,或称力对物体不做功。 (3)当90°<α≤180°时,cosα<0,W<0,此时力F对物体做负功,或称物体克服力F做功,该力称为物体的“阻力”。 2、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有方向。 (四)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 即:W合=W1+W2+… (五)功率的概念:

统计基础概念

●统计基本涵义①统计工作指用各种科学方法技术整理和分析研究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总称②统计资料指统计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相关资料③统计学指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的统计科学 ●统计学是以大量经济社会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 ●统作用①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②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④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具 ●统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统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总和指标法归纳推断法 ●统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职能提供信息咨询监督 ●统工作过程设计调查整理分析 ●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总体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个单位叫总体单位它是各项统计资料最原始的承担者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分为数量标准和品质标志 ●变异指各单位具体表现上的差异 ●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某种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它表明现象总体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综合数量表现即说明总体的特征 ●指标与标志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也可以不用③指标是由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标志是未经任何综合只代表某一个体现象 ●指标与标志联系①指标是建立在标志的基础上的它是各个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的汇总没有总体单位的标志值也就不可能有总体的指标值②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 ●统指标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对统计指标基本要求①指标的构成必须完整②指标名称必须具有正确涵义与理论依据③要明确指标的计算口径和范围④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统指标分类①按说明总体现象内容不同分数量指标质量指标②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③按其计量单位特点分实物指标价值指标④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时期指标时点指标⑤按在管理上所起作用不同分考核指标非考核指标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种类①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分全面的非全面调查②按调查登记时间的连续性分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③按调查组织方式分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④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分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购法 ●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统计报表含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统一的表式和要,统一的报送时间和顺序自上而下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 ●统报表种类①按调查范围全面统计非全面统计②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的部门的地方的③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日报月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年报④按填报单位:基层统计综合统计⑤按报送方式不同:书面电讯 ●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普查组织方式: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日常核算资料

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统计指标与标志地区别、联系指标和标志地区别表现为: 首先,指标和标志地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性地,一般不具有综合地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地综合数量特征地.具有综合地性质. 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地.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统计指标和标志地联系表现为: 统计指标数值是由各单位地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地.数量标志可以综合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只有对它地标志表现所对应地单位加以总计才能形成统计指标.总体单位地某一标志往往是总体某一统计指标地名称; 随研究目地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二者体现这样地关系:指标在标志地基础上形成,指标又是确定标志地依据. 统计指标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按所反映地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最基本地统计指标.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地综合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方面地数量.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发展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方面地数量.二者地关系表现在: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地基础.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地数量指标进行对比地结果.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地指标群所构成地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地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地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调查地一般概念及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与一般地社会调查一样,同属于调查研究活动,但它以搜集数字信息为主要特征.统计调查地基本任务是,按照所确定地指标体系,通过具体地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地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总体各单位有关标志地标志表现. 统计调查地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是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地重要标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同属非全面调查,三种非全面调查地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1)选取调查单位地方式不同.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地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地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地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地,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地,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地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选出来地,不授人地主观因素所影响.典型调查中地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地基础上有意识地抽选出来地. (2)调查目地不同.重点调查地目地是通过对重点单位地调查,掌握总体地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地目地则是通过对部分单位地调查结果来推算总体地数量特征;作为统计意义上地典型调查,其目地类似于抽样调查. (3)推断总体指标地准确性和可靠程度不同.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要以部分单位调查地结果推算总体指标,由于二者调查单位选择地方法不同,其推算结果地准确性、可靠性也不同.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因而在给定概率和误差范围条件下,可保证推断地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典型调查调查单位地选择完全由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因而难以保证推断结果地准确性. 统计分组地意义及方法 统计资料整理,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地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地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类、加工和汇总. 统计整理一般有:对统计调查资料地汇总、整理,得到各种基本统计指标,为积累统计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第二版)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 (第二版) 2019年 6月

目录 第二版说明 (1) 第一版序言 (2) 对季节调整和移动节假日等问题的说明 (5) 中国经济数据统计范围 (7) 中国统计指标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8) 中国统计数据的主要发布单位 (12) 第一章经济活动 (13) 1.生产 (13) 1)国内生产总值(GDP) (13)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 3)服务业生产指数 (17) 2.采购经理指数(PMI) (19) 1)官方PMI (19) 2)财新PMI (21) 3.投资 (23) 1)固定资产投资 (23)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支出法GDP) (24) 4.消费 (27) 1)最终消费支出(支出法GDP) (27) 2)居民消费支出(住户调查) (29)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 5.存货 (32) 1)存货变动(支出法GDP) (32) 2)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 (33) 6.房地产 (34) 1)房地产开发投资 (34)

2)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 (35) 3)房屋新开工面积 (36) 4)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 (37) 7.工业产能利用率 (38) 第二章收入 (40) 8.企业收入 (40) 1)营业盈余(收入法GDP) (40) 2)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41)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 (42) 4)上市公司利润 (43) 9.居民收入 (45) 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45) 2)农民工月均收入 (46)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 第三章对外经济 (49) 10.对外贸易 (49) 1)货物贸易进出口(海关) (49) 2)出口交货值 (51) 3)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国际收支) (52) 11.直接投资 (54) 1)外商直接投资 (54) 2)对外直接投资 (55) 12.国际收支 (57) 1)国际收支平衡表 (57) 2)国际投资头寸表 (58) 13.外汇和外债 (60) 1)外汇储备 (60) 2)央行外汇占款 (61)

统计学基本概念

日志吕品吕品的日志当前日志返回日志首页? 较新一篇/ 较旧一篇 分享 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 顺序数... 如果你也考统计学~~~~~网上搜索到的统计学基本概念~~~~~ 2011-05-28 12:06 | (分类:默认分类) 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 11.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 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 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 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高一物理功和功率

功和功率 考点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1)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就叫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2)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考点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公式,并能进行有关功的计算。 (1)恒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为。 当α=90°时,力对物体;当α<90°时,力对物体;当α>90°时,力对物体。 (2)功是标量,正、负表示,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分别做功的。 考点3: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1)功率的定义:功W和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 定义式为:P=w/t (2)功率的物理意义。 如果t很长则p=w/t指功率,如果△t→0时,即表示功率; 考点4:(疑难辨析)功率和速度、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根据功的计算式w=FLcosa和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可以得到P=FLcosa/t而L/t=v,所以P=Fvcosa ,a指的是方向和方向的夹角。 (2)当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时a=0,我们把这个公式简化一下,当a=o时P =Fv,那么这个公式中V是表示的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呢? 公式p=Fv中若v表示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p就表示力F在这段时间t内的功率;如果时间t取得足够小,公式P=Fv中的v表示 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时,P表示该时刻的功率 (3)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和行驶过程中,其牵引力和行驶速度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考点5、(疑难辨析)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工作时实际输出功率。 额定功率:发动机长时间工作的最大功率。 2、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关于功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矢量,位移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 B.功有正、负之分,所以功也有方向性; C.若某一个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位移; D.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大小及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2、用400N的力在水平地面上拉车行走50m,拉力与车前进的方向成60°角。那么,拉力对车做的功是() A.2.0×104J B.1.0×104J C.1.7×104J D.以上均不对 3、运动员用2000N的力把质量为0.5kg的球踢出50m,则运动员对球所做的功是()A.200J B.10000J C.25J D.无法确定 4、关于功的正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功表示功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负功为相反

统计指标、标志与变量

统计指标、标志与变量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它通过统计特有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速度等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阐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社会经济统计学则是研究指导统计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制定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并用一套科学的方法搜集统计指标数值,以分析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现象的规律性,是统计的中心任务之一。这一任务的完成,必须以对统计指标理论进行深人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统计指标理论进行透彻的研究,才有可能指导建立有科学根据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也才能提供统计调查、整理、分析和推断的方法。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考察总体及总体单位与总体相联系的某个(某些)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数值分布情况,是搜集统计指标数据的基础性工作。用来描述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称为标志,标志有可变标志和和不可变标志;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变量是指可变标志与所有的统计指标,标志值与指标值都是变量值,所以,统计指标、标志与变量关系十分密切。 一、对统计指标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或统计研究中,会经常使用统计指标的概念。对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概念性指标,用来反映总体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例如年末全国人口总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总长率等。二是具体的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例如,2001年我国年末总人口数为127,627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3%等。 (一)统计指标的三大特点 (1)数量性。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现的,这是统计指标最基本的特点。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就是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这种数量特征是统计指标存在的形式,没有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是不存在的。 (2)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统计指标既是同质总体大量个别单位的总计,又是大量个别单位标志差异的综合,是许多个体现象数量综合的结果。统计指标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从个体到总体的过程,它是通过个别单位数量差异的抽象化来体现总体综合数量的特点的。 (3)具体性。统计指标的具体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统计指标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数字,而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反映,是在质的基础上的量的集合。这一点使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数学相区别。二是统计指标说明的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的事实,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地点、时间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这点又和计划指标相区别。(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四种。 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通常以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又称为绝对数,例如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又称时期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等。时期数通常可以累积,从而得到更长时期内的总量。时点指标又称时点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如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公司员工数,股票价格等。时点数通常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计后没有实际意义。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绝对数之比,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率等。相对数的表现形式通常为比例和比率两种。

统计基本概念

统计基本概念 1、知识回放 (1)全面调查(普查):考查 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从全体对象中抽取 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对象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样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要考查的全体对象称为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称为 ,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 ,样本中 称为样本容量. (3)扇形统计图:用圆的面积表示总体,圆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在总体中的 ,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4)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1x ,2x ,…,n x ,那么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 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 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 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5)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 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方差:设有n 个数据1x ,2x ,…,n x ,各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1)(x x -, 2 2)(x x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 ,即用 ])()()[(1 222212x x x x x x n s n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 这组数据的方差. (6)频数: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 叫做频数. 频率: 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 2、犯规提示 (1)混淆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 例1 数名射击运动员第一轮比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则他们本轮比赛的平均成绩是( ) A .7.8 B .7.9 C .8.1 D .8.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