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程的启示.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程的启示.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程的启示.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程的启示.

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要追溯到论说文体的发展,狭义的论说类文体,是指以阐释、议论、辩驳为主的说理文章。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说》将议论文体统称为论说文。论说文又可分为“论”与“说”。刘勰认为,“论”体的渊源是先秦诸子的学术论文。刘勰认为,说体文是用言辞说服某人,使其心悦诚服。刘勰将“说”的源头追溯到上古三代大臣向君王进谏论说之辞,并将战国游士的雄辩之辞都纳入“说”体。他认为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西汉邹阳的《上吴王书》等是说体文的代表作。唐宋时期的论体文,如柳宗元的《封建论》,宋代苏洵的《管仲论》、苏轼的《荀卿论》、苏辙的《三国论》等都是论体文中的精品;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和吴曾祺的《文体刍言》。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也揭开了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王韬是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1874年1月5日主持创办了《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他在主持《循环日报》笔政和从事报刊政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其特点为1、及时论述时政2、争论内容广泛3、系统的中心思想。他的政论文体立论鲜明,内容充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感情和说服力,既继承了古代杰出政论家的优点,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派政论有很大影响。

政论体的进一步发展是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报刊理论,1896年8月9日,梁启超主持主编了《时务报》,并撰写论说。刊登的主要论说文章有《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他改革和发展了王韬的报刊政论文体,突破了文言文写作,开创了通俗新颖自由的报刊政论新文体“时务文体”特点为:文体解放,文体自由,结构清晰,情感充沛。所谓“时务文体”实质上是论述现实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早期比较有影响力的无产阶级政论家,白话文的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五四运动时期创办了《新青年》,后来创办《每周评论》,评述时事,发表政论。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名记者兼报刊评论家邵飘萍,在主持《京报》期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的美名,不畏强暴宣传真理,抨击邪恶。《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在华敛之的主持下形成“敢言”的风格。指责权贵,讥评地方,毛泽东曾在长沙《大公报》上刊登社论《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等,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胡乔木显示了他写政论的功底,发表多篇社论文章。

以五四远动为分期比较前后报刊评论的变化:1、报刊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不断加强运用报刊评论的形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介绍十月革命、传播马克

思主义;2、报刊评论的体裁样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出现了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各类评论形式,杂文、述评等逐渐成为常用的报刊评论文体;3、报刊评论出现通俗化趋势,报刊评论开始使用白话文在语言和表述方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主要以广播和电视类的新闻评论节目为主,分两大类型主评型和评述结合型,主评型的代表节目有凤凰卫视的对话式新闻评论《《时事开讲》,我国第一档“个人化的新闻评论节目”、该节目采用了两人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评论员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家常式新闻评论《锵锵三人行》,主持人和嘉宾都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身兼发问和回答双重身份,主持人为此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沙龙式新闻评论《实话实说》指早期由崔永元主持的以多方观点交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部分节目。沙龙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嘉宾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述评结合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代表性的节目为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调查式新闻评论节目和以《新闻会客厅》为代表的新闻当事人访谈式新闻评论节目。另外还有一些具备鲜明的主持人点评风格的述后点评型分为三大类:(1)资讯组合类,以《世界周刊》为典型代表,在这类节目中,除了主持人尖锐的点评外,节目新闻信息的特别组合为主持人的点评起到了铺垫作用;(2)民生新闻类,以《南京零距离》为典型代表,主持人通过“说新闻”,一语点醒梦中人;(3)读报类,以《第一时间·马斌读报》、为代表,主持人通过解

读后的总结来树立节目的舆论导向。还有新兴的网络新闻评论的产生,范围更广,话题更多,言论更加自由。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程的研究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编写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书中论述了从中国报刊评论的发端与兴起到我国新时期新闻评论的革新与趋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博士,曾建雄写的著作《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从古代报纸论起,用了大量的篇幅对中国新闻评论史实及重要的新闻评论作品进行评价,见解独到,富于启发性,有显著的“论”的价值。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规律,先是报刊评论的发展与丰富,评论题材的扩展,评论体裁的丰富,评论比重的增加,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评论时效性的提高,形成了评论独特类型,评论手段的创新,评论影响的扩大,网络言论的出现。每一次创新和进步都对传统的新闻评论进行了抨击,功能上的延伸和内容上的补充。

目前存在问题有选题不精,往往大而化小,小事扩大,针对性不强,有撒大网抓小鱼的意思,节目创新能力有限,各个卫视新闻评论节目间模仿抄袭严重。想解决这一现状各卫视应该把握时机,瞄准目标,抓好选题,对于题材选择上应该纵深比较,避免自己步人后尘、嚼别人嚼过的剩馍,才能判断出这个是否有新意,从而决定是否该写。刻意求新,要费尽心思寻找新角度,改变观察问题的出发点,用心思想想老问题,这样会全然不同。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整理

新闻评论教程 第一章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前者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后者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 2.鲜明的政治性 3.广泛的群众性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 2.解惑 3.表态 4.深化 第四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3.培养朴实深入的作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1.由大型向大小型结合,逐步转向小型化反向发展的趋势 2.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结合 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方向转型 4.在说理论述上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向互相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们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 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第一节选题立论的根据 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 工作部署和最新政策精神。 2.根据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件、新问题、新矛盾,以及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呼声 和要求。 3.根据重要的新闻事件、新闻典型。 第二节立论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 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 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2.新颖性 论题新颖,具有独到见解 与错谬或者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 有新的由头或论据 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视角移向舆论的非热点 从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被掩盖的矛盾侧面选取角度 注重对解决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 3.前瞻性 4.准确性 第三节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调查研究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实事求是的结论。 .可以提高评论的质量。 调查研究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敢于正视矛盾,倾听不同意见. .务求收集材料和分析研究相结合.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的区别: 1.任务:前者标明论题范围,表达作者态度,后者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2.写作要求:前者抽象,后者具体 3.结构: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4.拟题手法:前者多用修辞,带有感情色彩,后者客观叙述. 功能.提示论题 .体现论点 .表明态度 .引发兴趣 基本要求.贴切 .具体 .鲜明 .精炼 .生动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使用的传播符号不同 .所起的作用不同 .写作的要求不同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网络新闻评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五章网络新闻评论 2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网络新闻评论★★★ 1.网络新闻评论概述(见表25-1) 表25-1 网络新闻评论概述 2.微博新闻评论(见表25-2) 表25-2 微博新闻评论

【考点拓展(触类旁通)】 网络评论专题(见表25-3) 表25-3 网络评论专题 25.2 课后习题详解 1.网络新闻评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何在? 答:网络新闻评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如下: (1)社会背景 ①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互联网。互联网进入现代人们的生活后,不仅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且正在演化为一种政治。网络媒体的出现,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互联网是连接领导和网民的一个重要通道,是领导听取百姓意见的开放空间。中国网络媒体所显示出来的社会影响力、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表明,它已经成为

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②互联网出现以来,网络新闻以其及时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和畅通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它的发展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深,使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 ③网络以其极强的互动性,为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这一方面刺激了受众的表现欲和发言权,活跃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新闻评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应运而生,而且呈蓬勃发展之势。 (2)现实意义 ①网络评论和传统媒体的评论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网络评论能及时把握社会的思想动向,敏锐地捕捉有倾向性的、有前瞻性的问题,研究分析其产生的缘由、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反应,网上热评;公众参与,各抒己见;由小见大,点到即止。网络评论的迅猛发展,点击率的日益增长,既表明公众对话语权的珍惜,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又说明网民已不再满足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还期望通过网络评论来得到对新闻事件的最新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②网络评论的功能和作用显而易见,就目前而言,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它可以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重大部署,开展正面引导;可以围绕网上热门话题,组织有深度、有说服力的文章,释疑解惑,坚持导向;可以针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有针对性的舆论斗争,澄清是非,掌握主动;可以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披露事实真相,以正视听,把谣言传播的空间压缩到最低程度;此外,还可以把网上舆情跟踪、引导和有害信息的处理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网络评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必然会越来越大。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和讯博客纪文波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 1、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 A、更为深刻。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更为明确。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 C、独特。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概括性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 报导 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 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 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 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 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 深度:表层事实 评论 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 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 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 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 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 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 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 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 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 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

浅谈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浅析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被打破,新闻信息的传播不再只是由媒体单一的、单向的传播,而是变为了新闻信息的多元化传播。传播媒介处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与手机、网络等新型媒介新旧交融的特殊时期。在媒介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 新闻传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大,传播已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利器。 一、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一,新闻传播社会责任论的内涵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60多年来,社会责任论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社会责任论认为,媒介应当享有新闻自由,但自由与义务是相随的,媒介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强调责任与权利的统一,揭示了传媒负有引导理性生活、塑造道德精神的社会责任,强调有控制的新闻自由,提出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 ,二,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XXXX年10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消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 同时强调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1.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

,1,媒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广 从报纸、广播到电视、电影再到互联网络,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从传播到互播,媒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先进,新闻传播的途径也越来越广。 ,2,受众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受众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包括观众、听众、读者等,近年来受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向高素质的趋向发展。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利用自身的知识架构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的对信息进行取舍,受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为专业。 ,3,讯息呈现出病态的暴增 传播学中的讯息指的是由一组互相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 整意义的信息。这个概念中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是有意义,近些年来,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果把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比作杯子,那么,当今的信息便是那不断溢出来的水。日趋暴增的信息已使得人们无所适从,更无暇去分辨有意义和没有意义了。 信息的这种病态暴增必然会导致人们判断力的下降,影响社会的安定。 ,4,新闻信息反馈渠道越来越多,传播的互动性越来越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反馈渠道也进入现代化,由过去的去电台反馈或来信请寄变为直接在网上留言或在论坛里发表意见和建议,加强了信息反馈的力度。这种传播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使得受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能够勇敢的发出自己的呼声,利于对事实真相的发掘和监督。 2.当代中国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第一,真实、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内容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一、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如何根据所给材料以某种角度写新闻评论? 一段先简要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二段分析这种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原因,即为什么; 三段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事件的内在层次和背后反映的社会意义,即是什么样; 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提出畅想,即怎么样。 (写简单的新闻评论的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第二部分:说明事态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具体说明社会反映。) 三、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摘要:社会舆论,林林总总。既有正确、进步的舆论,也有错误、反动的舆论。这样,要求进行舆论引导之前,对诸多舆论,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错误、反动的舆论进行驳击和引导,并向正确的方向转变;同时,对正确、进步的舆论予以积极有力的支持。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社会利益大于经济利益。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我们坚持的影响是政治方面的保证,而不是市场或者商业行为的保证;应该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公众利益的损害。人民利益原则,要求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发言,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一是要求新闻评论紧紧跟随新闻事实,而不是成为“马后炮”;同时还强调评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引导的对象和需要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和观众有机联系起来。 关键词:电视新闻形象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并与新闻报道一起形成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媒介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与传统媒体一样,网络新闻媒体除了发布新闻、提供信息服务外,同样应该及时对重要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1、依托于新闻事件真实可信的形象基础之上 使理性抽象与直观具象相结合,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与报纸和广播的评论相比,在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上,电视具有很大的优势。报纸评论在提供论据时,要靠作者的文字叙述来表现现场情景、当事人的对话和事件的进展等等。文字语言再现事物具有间接性,同时它的真实性又受制于记者的主观意识和运用文字反映事物的能力。广播是借助声音来提供论据的,其中有声语言同文字语言一样,在再现事物上具有很强的间接性,现场实况音响虽然直接再现现实,但毕竟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不能做到完整地、全方位地提供客观事态的原貌。只有电视,才能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纪实拍摄和形声一体的独特优势,以真实可信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再现事物原貌。使新闻评论从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之上,发挥出“眼见为实”的强大说服力。 2、评论和报道同步进行 在动态中开展采访和评论,边展示、调查、讲述事件的经过,边进行分析与评论。这种调查性新闻评论,强调记者的主动参与,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开掘,实录调查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抓住症结,推导结论。这种电视新闻评论手法,强调过程和直观展示,是发挥电视传媒优势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向观众直观展示事实的真相,而且这种展示往往有事件、情节、冲突甚至悬念,可把观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之中,步步引导观众的关注、介入、参与思考乃至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在这种调查性的电视新闻评论中,所展示的事实和调查活动的过程是流动的、鲜活的、随机应变的,符合电视传播与时间同步的线性特点的表达方式,记者应力争通过自己的采访让过程说话。这一过程可以是历史性的事件变化过程的顺叙,如《焦点访谈》节目《收棉时节再访黄梅》中,记者采访到棉纺厂违规收棉,村里欺骗记者

(全新整理)7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 A.广播B.报刊 C.电视D.电影 2.直接关系到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性写作程序是() A.论述和说理B.选题和立论 C.说理和总结D.论证和结尾 3.比起新闻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 A.结构简单、内容抽象B.结构复杂、内容具体 C.结构复杂、内容抽象D.结构简单、内容具体 4.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论据和论述过程的结合B.论述过程和结论的结合 C.论点和论证过程的结合D.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5.不同媒介的评论均应根据() A.自己受众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B.上级机关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C.广告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D.媒介的自身形式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6.办报刊要“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该主张是下列哪个人提出的()A.毛泽东B.邹韬奋 C.李大钊D.林放 7.新闻评论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 A.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B.坚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放在首位 C.受众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D.市场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 8.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 A.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B.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C.下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D.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1

9.短评作为一种评论体裁,在() A.报纸上最为常见B.期刊上最为常见 C.广播上最为常见D.电视上最为常见 10.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太史公曰”与今天的哪类新闻评论体裁大体类似()A.短评B.专栏评论 C.编者按语D.述评 11.具有群言型特点的新闻评论体裁是() A.社论B.评论员文章 C.编者按语D.专栏评论 12.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 A.调查研究B.占有材料 C.理论研究D.掌握政策 13.评论的“点睛之笔”往往放在() A.开头部分B.中间部分 C.结尾部分D.标题之中 14.调查研究应该() A.带着观点找例子B.带着问题调查 C.带着结论找问题D.带着框框找材料 15.短评写作应该() A.完全依托新闻报道B.完全超脱新闻报道 C.一事多议D.一事一议 16.按形式品种来分,《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属于专栏评论类型中的() A.专栏小言论B.论坛评论 C.个人专栏D.集体专栏 17.一般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数是() A.编辑B.记者 C.政府官员D.专家 18.杂文和一般评论的不同,在于它() A.逻辑性较强B.内容驳杂 C.直抒己见D.形象性较强 2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读懂砥砺前行的中国(评论员文章)

读懂砥砺前行的中国 导读: 越是伟大的梦想,越能照进普通人的生活。我们曾历经落后挨打的屈辱,也备受物质匮乏的困扰,却始终心怀梦想,坚守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与信念。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夙愿,与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未如此相互交融、相互激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新华社评论员:倾听中国梦的时代脉搏 ——读懂砥砺前行的中国之一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岁月奔流不息,涌动着希望,激荡起梦想。盘点2015,展望2016,亿万人民向着梦想一起进发,汇聚成砥砺前行的时代画面。读懂当代中国,从理解中国梦开始。 回眸千年乌镇的白墙黛瓦,不久前落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各方人士纵论互联网发展的无限可能。那些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诉说奋斗的艰辛历程,印证着那句励志名言:与其说是技术改变世界,不如说是技术背后的梦想改变世界。梦想,点燃心中希望,催动前行脚步。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到位列福布斯排行榜,无数个具体而微的梦想,为执着前行的人们照亮征途。寒冷的冬日里,循着快递哥顶风冒雪在大街小巷的穿行轨迹,透过咖啡飘香创客空间的热烈讨论,一个个为生活打拼、为梦想奋斗的身影,让我们体悟到梦想的热度,传递出当代中国的强劲脉动。

越是伟大的梦想,越能照进普通人的生活。我们曾历经落后挨打的屈辱,也备受物质匮乏的困扰,却始终心怀梦想,坚守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与信念。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夙愿,与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未如此相互交融、相互激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不懈努力,我们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让个体命运开启了精彩纷呈的历程。这是一个人人筑梦、追梦、圆梦的黄金时代。 “梦想改变中国,奋斗成就你我”,这是我们时代的精彩剧目。梦想不只是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也是普通人奋斗的精神力量。从几位大学生辛苦创业,打造出占据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市场份额的“大疆”品牌,到阿里巴巴网购平台不断升级,创造震撼世界的销售记录;从东部沿海地区的打工一族,到带着经验、技术打造“归雁经济”的返乡创业者……无论是挺立潮头的业界精英,还是面对生活始终乐观向上的普通劳动者,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人们,蓄点滴之力,积尺寸之功,塑造了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时代气质。中国梦最深厚的伟力,存在于亿万人民的实践之中。 梦想是时代脉搏的生动映照,更是激励前行的不竭动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的梦想朴实而具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人心所向,也是改革大势所趋。从暂住证到居住证,用制度打破二元户籍坚冰,让外来人口也能公平享受社会公共资源;从“三证合一”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1.广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狭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方面的各种体裁的写作)。 2.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 3.新闻文体的功能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知识)和(监督社会)。 4.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5.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信息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等。 6.新闻报道的基本写作程序有(发现)、(采集)、(制作)以及(传播)四个阶段。 7.新闻语言要求新闻记者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要有(时代感),而(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8.新闻导语的类型有(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以及(橱窗式导语)四种类型。 9.新闻背景的两个层面有(宏观)以及(狭义)。 10.通讯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围绕主题选材)以及(选材忌重复)。1.简要谈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要谈谈采写人物通讯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在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该就事论事,而要“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的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到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的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俩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关系。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 3.简要叙述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1)政治修养。 表现在俩方面:一是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二是强烈的正义感。 (2)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所以一个记者处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思想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4.简要谈谈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 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

新闻评论写作整理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地位 新闻评论概念:是一种政论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中。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相互配合,可以鲜明地强调报道的主题思想,指出新闻事实的思想政治意义,进而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 一、新闻性2、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评论特点二、政治性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1、面向广大受众 三、群众性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一、引导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二、监督的作用 三、表态的作用 四、深化的作用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 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其次,就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 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 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 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论题从哪里来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 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1、针对时弊,对症下病 一、立论的针对性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1、论题的新颖 2、见解的独到 立论的基本要求二、立论的新颖性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5、交锋中闪现亮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要求: 1、历史分期与各时期的总体特点; 2、各时期的主要文学现象和文学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室 教学过程: ★一、中国现代文学及其历史分期 P1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 借用钱理群的话说:现代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指从1917年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所发生发展的历史。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最新的分法,是用“三个十年”把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十年:五四时期,1917—1927年(20年代)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30年代)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40年代) 二、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一)前五四文学时期 1898年戊戌变法:梁启超、康有为 梁启超:创办《清议报》,开始“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严复:翻译英国赫胥黎《天演论》,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 林纾:开拓“汉译小说”,翻译了近180种西方名著。 (二)新文化运动 P3 序幕: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新青年》 主要内容:“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打倒孔家店”,是思想革命

和文学革命的统一。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1、文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原因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文学革命兴起的原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①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 ②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 ▲3、文学革命的实质 (1)文学语言的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的“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文学观念的革命P4 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作者:丁刚来源:人民网人民时评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来做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最近, 日本右翼势力再次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激起了曾深受战争戕害的亚洲和 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连日来,针对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的作法,中国民众表达了强烈不满,展现了爱国主义热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右翼还有如此劣行,是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原因的。它既与日本对战争缺乏深刻反思有关,也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快速发展有关,而美国的亚洲战略又一直影响着日 本对待历史、对待中国的态度。这些不同层次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日本出现了 右倾化的思潮。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 义愤。但是,仅仅表达义愤是不够的。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 题的解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既要有热情的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揭露日 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反而会授人以柄,给右翼分子攻击中国、欺骗日本民众增加 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改变这一基础,既要有义愤和激情,更需要智慧与自信,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当年犹太人为揭露德国纳粹的罪恶,为了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纳粹的危害,扎扎实 实地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他们通过深入揭露德国纳粹反人类罪行,通过对战犯 坚持不懈的追查,让纳粹分子在国际上成为丧家之犬。二战的反思能够渗透到德 国和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与犹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奥斯威辛”早 就超越了地名的含义,这个建有毒气室的集中营已经成为20世纪种族灭绝主义 的象征。在历史学、哲学、神学、文学等诸多人文学科中,它不仅是一个学术名 词,更意味着人类对历史苦难和人性的重新认识。而在战后这些学科的发展中,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复习大纲2017

新闻评论期末复习大纲2017-2018(一) 课程框架 第一部分新闻评论的特征与流程(包括4章容): 第一章新闻评论概述 第二章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二部分新闻评论的体裁与类型(包括5章容): 第五章专栏评论 第六章配发式言论 第七章言论版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 第九章网络言论 第一章新闻评论概述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名词解释)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 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选择题) 1、报刊; 2、广播; 3、电视; 4、网络 三、评论体裁或类型(选择题) 报刊评论包括以下体裁: 1、社论; 2、评论员文章; 3、短评; 4、编者按语; 5、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等); 6、述评; 7、杂文网络评论包括以下体裁: 1、时评; 2、个人专栏评论; 3、网络论坛评论; 4、网民自发言论 四、评论的类别(选择题) 1、媒体评论(A、编辑部评论,如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B、编辑、记者评论,如编者按语、述评、主持人评论); 2、个人评论(如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等),杂文); 3、常规评论与边缘评论(A、常规评论,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小言论、时评等;B、边缘评论,如述评、杂文) 五、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选择题) 1、强烈的新闻性; 2、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 3、广泛的公众性 六、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简答题) 1、传播容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容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评论的传播容是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 2、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目的是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 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是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 3、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是“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 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是“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记录; 4、传播要求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要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实要素(“五个W”和“一个H”)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的传播要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五个W”俱全,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七、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选择题) 1、认识功能(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事物趋势、提高认识能力); 2、教育功能(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 3、监督功能(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权人士、监督利益团体、监督社会公正); 4、协调功能(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 避免传播误区) 八、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选择题) 1、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 2、解读作用(解释政策法规、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 3、表态作用(代表政府表态、代表媒介表态、代表公众表态、代表个人表态) 4、深化作用(洞察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析、把握普遍联系、指出变化规律) 第二章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一、报刊政论及其特色(选择题) 含义:从政治角度议论新闻事件或现实问题的议论文。与传统的论说文相比,政论是由古代的论说文向现代新闻评论过渡时期的产物。 特点:与现在的新闻评论不同的是,早期的报刊政论不强调新闻性,不注重时效性,写法上多为设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