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国内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国内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国内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Iron Ore Deposit’s main Genetic type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矿床的成因类型将国内已勘探出的铁矿床进行分类,由三大类地质作用进行初级划分:内生铁矿床、外生铁矿床和变质铁矿床。而后有根据其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成矿作用分为岩浆型、接触交代型、热液型、火山成因型、风化型、沉积型和变质型,并分析了不同成矿作用下形成的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矿石成分、结构、构造和分布等特征。

关键字:铁矿床、成矿作用、地质特征、成分、规模。

铁矿床按成因主要分为内生铁矿床、外生铁矿床、变质铁矿床。其中内生矿床中铁矿床的成因类型又可分为岩浆铁矿床、接触交代铁矿床、热液铁矿床及火山成因铁矿床,外生铁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沉积型铁矿床,变质成因的铁矿床类型主要为受变质沉积铁矿床。下面将从各类铁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一、内生铁矿床

内生铁矿床的形成受内生成矿作用控制。其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形成矿床,故该类矿床多在较高温度、较大压力条件下形成于地壳中。其中内生成矿作用主要有来自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岩浆和超基性岩浆,地壳硅铝层重熔产生的中酸性岩浆,及大洋板块插入大陆板块下的地幔中熔融而产生的安山质岩浆在上升冷凝过程中发生。根据其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由岩浆成矿作用、接触交代成矿作用和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铁矿床也有所不同。

1、岩浆铁矿床

岩浆型铁矿床主要为晚期岩浆铁矿床,它是在含矿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造岩矿物先结晶,使得成矿物质向残余岩浆中聚集,在岩浆即将固结时矿

石矿物集中结晶而成。它包括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和岩浆晚期贯入式矿床。

其中岩浆晚期分异性铁矿床主要产于辉长岩-橄辉岩等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体中,单个含矿岩体断续延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宽-至几公里,矿体规模较大,多呈较规则的多层似层状,矿体(层)累积厚度数十至二、三百米,延深数百至千米以上。其矿石矿物以钛磁铁矿为主,粒状钛铁矿为次,并含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其它钴镍硫化物。脉石矿物有辉石,基性斜长石、橄榄石,磷灰石等,并伴生有Cu、Co、Ni、Ca、Mn、P、Se、Te、Sc及铂族元素等。其常具浸染状、条带状,块状构造,陨铁嵌晶结构,固熔体分解结构。以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为例:

该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中,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次一级NE向断裂控制。岩体呈NE30°方向延展,长35km,宽2km,与震旦纪地层整合接触。向北西倾斜,呈单斜状(实为务本一攀枝花岩盆状岩体的东南部分)。其产状属层状型,岩体分异好,具明显韵律结构。上部金属矿物较少,呈稀疏浸染、条带状构造,钒钛氧化物位于辉石和斜长石晶间,构成填隙结构,向下变为稠密浸染状,构成海绵陨铁结构,至形成块状构造矿石,从上至下岩石基性程度和含矿性逐渐增高。

岩浆分异晚期贯入式铁矿床主要产于辉长岩和斜长岩岩体或它们的接触带中。矿体规模较小,形状不规则,一般呈扁豆状,似脉状,分支复合、成群出现。单个矿体长数米,厚度数米至数十米,延深数十至数百米。矿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均大体与岩浆晚期分异型类似,且常见金红石,岩体中局部可形成单独铁磷矿体,矿石呈致密块状,浸染状构造。以大庙钒钛磁铁矿床为例:

该矿体是在含矿母岩形成之后,富含挥发分的铁矿浆沿北北东向(为主)的断裂、裂隙贯入而成。主要矿体赋存在斜长岩断裂裂隙中,或在斜长岩与苏长-辉长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呈形态不规则和大小不等的扁豆状、透镜状、脉状、团块状等。近矿围岩的钠黝帘石化、绿泥石化、纤闪石化、黑云母化等相当明显,一般有数米宽的蚀变带。矿床规模一般为中型或小型。矿

体内部结构均匀,主要由致密状钒钛磁铁矿石组成。矿石为海绵陨铁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浸染状、致密块状构造;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钛磁铁矿、钛铁矿,其次有赤铁矿、黄铁矿、金红石,微量的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方硫镍钴矿、辉砷钴矿等硫化矿物;非金属矿物有斜长石、纤闪石、绿泥石、紫苏辉石、钠黝帘石、阳起石、磷灰石、镁铁尖晶石等。

2、接触交代型铁矿床

该类铁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包括渗滤交代作用和双交代作用,其中渗滤交代作用是由于深部上升的含矿溶液沿交切接触带的裂隙系统渗滤,将下层的活性组分带至上层,并与之交代。双交代作用多发生于两种物化性质不同的岩石接触带中。

接触交代型铁矿床多产于大洋岛弧地带,多与中至浅成的闪长岩-辉长岩类有关。矿石成分简单,以铁的氧化物为主,硫化物较少,常伴生铜、钴、锌和金。矿石形态多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囊状及豆荚状、楔状等,矿石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少量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铁榴石,其次有方柱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以湖北大冶铁矿床为例:

该矿床位于铁山侵入杂岩体南缘接触带中段,矿区构造主要为北西西及近南北向褶皱和断裂。矿体呈似层状产于正接触带中,由于受接触面形态、断裂、接触热动力变质构造等复合构造控制,其形态差异较大,有脉状、透镜状、囊状等。矿石的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的金属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铜矿等;主要的非金属矿物有透辉石、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石榴子石、硬石膏、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等。矿石以块状构造、细粒他形结构、交代残余构造为主,条带状、浸染状、花斑状、角砾状、多孔状和脉状构也较为发育。

3、热液型铁矿床

此类矿床一般认为是由岩浆分泌出来的含矿气水化合物在侵入体内及其附近围岩中以交代和充填的成矿方式将有用元素富集。

此类矿床分高、中、低温热液矿床,多与同时期的接触交代矿床相伴产出,多产于碳酸盐岩层中。矿体形态有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及其它不规则形状,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其中高温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阳起石;中低温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菱铁矿、褐铁矿,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等。该类矿床常伴生有Pb、Zn等。以贵州省赫章县菜园子菱铁矿床为例:

矿区位于扬子陆块南部被动大陆边缘褶冲带之六盘山叠加褶皱带西北部,该区经历了广西至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一系列深大断裂为该区矿产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矿石主要呈脉状、似层状产出,平面上多呈北西-南东向长条状,剖面上多呈透镜状,少数呈楔状、似层状。该矿石的矿物组分为镁菱铁矿、菱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水云母、黄铁矿等。矿石结构主要有网状斑状结构、残晶结构、假象结构、残余生物结构、他形伟晶结构等,块状构造、残余构造、梳状、晶洞构造等发育。

4、与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

该类矿床包括产于火山碎屑岩中的火山沉积矿床、产于玢岩体内部及其周围的火山岩接触带中的铁矿床和玢岩体与周围沉积岩接触带中的铁矿床。矿体规模大小不等,以玢岩体顶部及其周围的火山岩接触带中的矿体规模最大。大型矿体长千米以上,厚几十至二、三百米,宽数百至近千米。矿体形状呈似层状,饼状透镜状,团囊状。产状多近水平或缓倾斜。该类矿体的矿石矿物有的以磁铁矿为主,假象赤铁矿、赤铁矿为次,也有以赤铁矿、假象赤铁矿为主的;菱铁矿含量因为同矿区而异。脉石矿物有透辉石、阳起石、磷灰石,并伴生有V、P、S等元素。矿石发育块状、浸染状、角砾状、斑杂状、条带状等构造。以梅山铁矿床菱铁矿为例:

该矿床位于宁芜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断陷盆地北段,矿区附近发育NW向板桥-凤凰山和NNE向中华门-梅山两条基底断裂,成为了火山活动的良好通道。该区混合矿在矿床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菱铁矿多属镁菱铁矿,主要是交代钙铁榴石、透辉石和磁铁矿等含铁矿物形成。矿石结构有细-中粒镶嵌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等。

5、与海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

该类矿床产于地槽褶皱带的海底火山喷发中心附近,矿体赋存于一套由火山碎屑岩-熔岩(细碧岩与角斑岩)组成的建造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囊状,常成群出现。单个矿体走向长几十米至千米,厚几米至几十米,最厚达百米。延深百米以上,产状平缓,中小状体产状较复杂。矿石矿物磁铁矿与赤铁矿互为主次,另有假象赤铁矿,菱铁矿和硫化物。

脉石矿物有石英、钠长石、绢云母等,伴生有Cu、Co、S、P、V等。矿石构造与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床相同。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大红山群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系中的大型铁铜矿床即是此类矿床的典型代表。

二、外生铁矿床

此类外生矿床主要由外生作用形成,它包括以风化作用为主的风化铁矿床和以沉积作用为主的沉积型矿床。其中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使表生作用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以上两种成矿作用的控制下形成的铁矿床也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

1、浅海相沉积铁矿床

此类沉积矿床主要为胶体化学作用成因形成。铁是变价元素,在地表条件下二价铁化合物易于溶解,三价铁化合物难于溶解,故在暴露于地表或间歇性暴露的氧化环境下易于铁的沉淀,而水体较深、酸性较强的还原环境下则可使铁溶解。

震旦系宣龙式菱铁矿、赤铁矿床中矿层走向长数公里,延深数百米,铁矿床产于含矿岩系沉积旋回由砂页岩向灰岩转化的部位,在矿层中常见泥裂、叠层石、交错层理等潮间带沉积物相标志。矿层一般有三、四层矿,单层厚0.7~2m,矿层底板为细砂岩或砂质页岩,顶板为黑色页岩夹薄层砂岩,硫磷含量较低,小断层较发育,此类矿石以鲕状构造为主,尚有豆状肾状构造;泥盆系宁乡式菱铁矿床分布于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区,矿床均分布于古陆边缘的浅海地带,以砂页岩为主、铁矿层褶皱较发育,含矿层位一至四层,累积厚度不大,

但较稳定,该类矿石类型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其次为鲕绿泥石矿石及上述几种的混合型矿石。

2、海陆交替-湖相沉积铁矿床

该类沉积矿床中含铁层与煤系地层关系密切,有的产于碳酸盐类岩石侵蚀面上,与铝土矿、粘土矿共生。矿层层位稳定,有似层状,层状,透镜状,矿层规模多为中、小型。矿石以菱铁矿为主,或以赤铁矿为主,或两者兼有,脉石有绿泥石、石英、粘土矿物等。一般磷高硫低、有的矿区含锰、钼、硫较高。以鄂西火烧坪赤铁矿床为典型代表。

3、红土型铁矿

此类矿床属于风化矿床。形成红土型铁矿的母岩是含铁较高并易于风化的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岩石中的二价铁最终变为三价铁,由于三价铁的溶解度很小,在氧化带中很稳定,因而留在地表。原岩经风化作用后分解出的氧化物一般由于PH的变化发生分离,所以在红土型风化剖面最上部的铁带壳和下部斑点带中富集大量铁,其中还混有磁铁矿、铬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等矿物。

4、淋滤型铁矿床

该类矿床是原岩或贫矿体经化学风化作用使某些易溶物质被水带到风化壳下部的潜水面附近沉淀下来。此类铁矿床主要分为菱铁矿(有的矿区含硫化物)风化淋滤褐铁矿床、金属硫化物风化淋滤褐铁矿床、含铁硫化物矽卡岩风化淋滤褐铁矿、玄武岩风化淋滤富集铁。本类矿床以“铁帽”分布广泛为特征,其中“铁帽”是由于长期风化作用,原岩中的硅、镁、碱和碱土金属大量流失,残留下来的风化物质以氧化铁为主,粘接成一层坚硬的外壳。矿体形态受地形及构造影响,呈不规则或扁豆状,规模一般小型,也有大型矿床。矿石以疏松多孔褐铁矿为主,脉石为石英、碳酸盐类、粘土矿物等,常伴生有Pb、Cu、As、Co、Ni、S、Mn、W、Bi等元素。常具块状,蜂窝状,葡萄状或土状构造。三、变质铁矿床

变质铁矿床的形成主要由于矿床本身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温度和压力的

增加导致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此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有接触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和动力变质作用,根据其变质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矿床。

1、受变质硅质铁矿床

该类矿床通称“鞍山式”铁矿。矿体一般大而贫,物质组份一般较简单,为铁硅质沉积建造受区域变质的矿床分为三个亚类:铁矿产于以角闪质岩石为主并夹有黑云变粒岩等岩石的岩层中,有时夹有石英岩,铁矿产于以绢云母质绿泥石质千枚岩和片岩为主的岩层中;有的铁矿产于夹有大理岩的片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的岩层中,常呈复式褶皱,使矿体重复出现。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延长几百米至几千米,少数可达十余公里,延深数百米至千米以上。铁矿有的是多层,矿层厚可达二、三百米。矿石矿物一般以磁铁矿为主、有的矿区赤铁矿、假象赤铁矿较多。矿石中普遍含少量的碳酸铁、硅酸铁,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镁铁闪石、铁铝榴石、黑云母、碳酸盐等。矿石多具条纹条带状构造、花岗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多数矿区含硅较高。少数矿区产有富矿。

2、受变质碳酸盐铁矿床

该类矿床主要产于千枚岩、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板岩等各类岩层之中,或其接触面上,以矿体厚度变化大和富矿占比较大为特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或不规则状。矿石矿物有赤铁矿、菱铁矿、磁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构造以块状为主,鲕状、条带状次之。

结语:

因此,成矿成因的不同可导致不同类型的铁矿床的形成,同时它的差异性体现在铁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模、矿石矿物及其结构构造等方面。上述铁矿床的分类特征的划分和详述更有利于我们对此种矿床的勘探和开发。

参考文献:矿床学(第三版)瞿欲生姚书振蔡克勤主编

贵州赫章县菜园子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赵峰蒋丽

梅山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陈小华(华东有色地勘局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苏南京 210007)

根据矿床的地质成因和工业类型不同

根据矿床的地质成因和工业类型不同,我国已探明的主要铁矿床可划分为9大类:鞍山式铁矿、镜铁山式铁矿、大西沟式铁矿、攀枝花式铁矿、大冶式铁矿、白云鄂博式铁矿、宁芜式铁矿、宣龙—宁乡式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等。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类型作简单介绍。 鞍山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它不仅占总储量的50%左右,而且矿床储量规模一般较大,单个矿体的规模和厚度较大,埋藏不深,不少矿床可供露天开采。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是赤铁矿、菱铁矿、假象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白云石和方解石等。鞍山式铁矿贫矿多,结晶粒度细,要得到较高的选矿指标较困难。 镜铁山式铁矿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甘肃境内,属于铁质碧玉型铁矿床,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镜铁矿、菱铁矿等,共生有价矿物为重晶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碧玉、铁白云石等。 攀枝花式铁矿是一种伴生钒、钛、钴等多种元素的磁铁矿,其矿石储量居我国铁矿总储量的第二位,约占15%,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地区。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含钒钛磁铁矿、钛铁矿,硫化物以磁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钛普通辉石、斜长石为主。 大冶式铁矿是各类型铁矿床中矿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我国铁矿总储量的10%左右。本类矿床矿石组分比较复杂,往往伴生有Cu、Sn、Co、Mo、S、Zn、Au等元素。矿石中以磁铁矿为主,容易选别。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菱铁矿,还有少量黄铜矿、黄铁矿和赤黄铁矿等。除了铁矿外,一般综合回收Cu、Co等矿物。 白云鄂博式铁矿是我国独特类型的铁矿床,是大型铁与多金属复合的矿床。矿区由东、西矿体组成,已发现的组成元素有71种,形成矿物129种。东矿体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平均含铁品位36.48%,铁元素的90%以上主要赋存在磁铁矿、原生赤铁矿、假象赤铁矿等含铁矿物中;稀土氧化物主要是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品位5.18%;氟元素主要赋存在萤石和氟碳酸盐中,品位5.95%;铌元素主要赋存在钛铁金红石、铌铁矿、易解石和黄绿石中,伲氧化物品位0.129%。 根据含铁矿物的不同,有工业价值的铁矿石主要有:磁铁矿石、赤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和混合型铁矿石(赤铁矿一磁的矿混合矿石、含钛磁铁矿石、含铜磁铁矿石)等。 根据矿床的地质成因和工业类型不同,我国已探明的主要铁矿床可划分为9大类:鞍山式铁矿、镜铁山式铁矿、大西沟式铁矿、攀枝花式铁矿、大冶式铁矿、白云鄂博式铁矿、宁芜式铁矿、宣龙—宁乡式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等。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类型作简单介绍。 鞍山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它不仅占总储量的50%左右,而且矿床储量规模一般较大,单个矿体的规模和厚度较大,埋藏不深,不少矿床可供露天开采。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是赤铁矿、菱铁矿、假象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白云石和方解石等。鞍山式铁矿贫矿多,结晶粒度细,要得到较高的选矿指标较困难。 镜铁山式铁矿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甘肃境内,属于铁质碧玉型铁矿床,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镜铁矿、菱铁矿等,共生有价矿物为重晶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碧玉、铁白云石等。

湖北大冶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分析报告

湖北大冶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分析

目录 一、区域地质概况2 二、矿区地质特征2 1.矿体特征 2 2.矿石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 2 三、控矿因素分析3 1.岩浆岩与矿化的关系 3 2.接触带构造对矿化的控制 3 3.接触热动力变质构造及不同方向褶皱构造与接触带交接关系对矿化的控矿作用 3 4.岩浆岩冷凝裂隙与矿化的关系 4 5.成矿前及成矿时的断裂构造对矿化的控制 4 四、结论4 五、参考资料4

一、区域地质概况 大冶铁矿区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地处中下扬子陆块的西段北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相接,南与九岭-幕阜隆起带毗邻,处于岳阳-九江前陆褶冲带的东端前缘部位。本区北东以襄广断裂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相隔;西以鄂城-嘉鱼断裂与宝康-武汉前陆褶冲带及宜昌-武昌过渡褶皱带分割;南以坑口-排市断裂,构成一个三角形构造岩浆岩。矿床产出的具体部位在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接触带上。该地区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是前震旦纪基底的形成,主要有变质的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白云母石英片岩,与沉积盖层不整合解除关系。沉积盖层主要为白云岩和硅质岩,最后大量的岩浆活动和矿化为特征。区内的构造变形主要由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印支期形成一系列褶皱束和叠瓦式的逆冲滑覆构造带,主要表现为北西西至东西向的弧形褶皱及走向逆冲断裂,上覆以滑片;燕山期形成北北东向的隆坳带,叠加褶皱、断裂,并辅以箕式盆地。在三角形区内,印支与燕山期构造直交叠加,又被铁山-四棵、毛铺-两剑桥断裂分割成三个梯形块体,形成铁山-黄金山、殷祖-筠山、大幕-枫林三个逆冲滑覆构造带。包括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等主要侵入体和众多的岩体群。侵入岩出露面积达612平方千米,伴生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 二、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灰岩、白云岩建造,均已变质成大理岩。本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时期的构造形迹普遍发育,尤其是褶皱变形和褶皱叠加作用明显,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矿床范围内出露的岩浆岩有四种,属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部分,据野外穿插关系和间接证据,并参考同位素年龄数值确定它们的形成顺序自早而晚为: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和斑状含岩英闪长岩。前者属燕山早期,后三者属燕山中期产物。矿床自西而东由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鼻山、狮子山、尖山六大矿体组成,都赋存在下三叠统大冶群大理岩与闪长岩接触带内,沿接触带断续延长达4300米。矿体产状与接触面产状相吻合,建向NWW矿体形态在不同地段有较大差异,有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等。矿床范围内多数地段矿体与围岩呈截然接触,仅在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分布地段矿体与围岩有渐变浸染矿石带存在。大冶铁山铁(铜)矿床由6大矿体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鼻山、狮子山和尖山矿体,总长4300m,其中尖林山矿体为盲矿体。 1.矿体特征 矿体总体呈似层状,产于正接触带中,走向NWW向。其形态在不同地段差异较大,可呈脉状、透镜状、囊状等。沿走向长度在360~872m之问,最大斜深550m,最小20m,一般100~400m。最大厚度180m,最小10m,一般30~80m 。 2.矿石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 矿石中矿物成分复杂,仅原生矿物已达40余种。矿石构造有块状、孔洞一晶簇状、角砾状、花斑状、条带状、浸染状等。矿石结构以细粒他形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网状结构为主,其次有骸晶结构、假象结构、乳滴状结构、自形晶粒结构等。 本矿床产铁为主,铜为辅,伴生有多种有益组分,有害杂质含量较低。铁品位最高可达70%,最低20%,一般50%~60%,平均53%。铜品位最高12%,最低0.1%,一般0.2%~1%,平均0.58%。可回收利用的有益伴生组分有Co、Au、Ag及Mn、V、Ti、Cr等。有害杂质除S外,As、P、Zn等含量较低。

金属矿床成因

金属矿床成因 我们用的大多数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高。地壳的主要成分是硅、氧、铝。在原始炽热的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地球物质从混沌状态逐步发展成有序的层圈结构,即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异。以铁镍为主的金属集中在内部,构成地核,以硅铝为主的物质则形成地壳,地幔则是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的。三者之间通过岩浆作用和板块运动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在地球的表面进行着水流的搬运、生物的改造、风力分选以及空气氧化等等自然过程的作用。具体地说,金属矿床的成因可以概括为岩浆分异、接触变质、海底喷流、热液、沉积和风化等六种作用。 1、岩浆分异作用:在岩浆上侵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岩浆内部发生分异作用,使岩浆中含量并不高的甚至非常稀少的有用金属高度富集,形成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矿种有铬、镍、铂、铜、铁、钒、钛等,一般与超基性、基性岩浆作用有关。我国的钒、铁、钛资源地攀枝花矿田的成因即为岩浆分异成因。特殊情况下,发生分异的岩浆喷出地表后可以直接形成矿床。 2、接触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围岩后,在其热量和岩浆流体的作用下使围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变质岩棗矽卡岩(由钙、铁、镁、铝、硅酸盐、碳酸盐等矿物组成的一种变质岩石),同时还会出现矿化现象。形成的矿种包括:铁、铜、钨、锡、钼等。如我国大冶铁矿属此类成因。 3、海底喷流:在洋中脊或热点地区,海水可以向下渗透与上升的岩浆相遇成为热水,因密度差异形成对流。当含金属的热水上升与海水混合时,物理化学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使铜、锌、铅和银等金属的硫化物沉淀成矿。 4、热液作用:地质流体在岩石地层内的运移过程中,溶解并携带了有用金属元素,当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即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电位等发生改变或与不同流体混合时,有用的金属化合物便会沉淀而形成矿石。该机制形成的矿种多,矿石类型和矿体形态多变,具体成因非常复杂,是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沉积作用:暴露于地表的矿体或岩石经种种地质作用如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或生物化学的破碎、侵蚀、搬运和分异,在河流、沼泽、湖盆、海盆以及大洋盆地中沉积而形成的矿产资源。如金、铂、锡、锰、铁、铜、钒等矿种均可由沉积作用形成,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砂金。 6、风化作用:暴露地表的岩石或矿体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后会使有用物质富集形成矿床。风化作用包括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主要是通过重力、热作用、化学溶解沉淀等机制使原有岩石或矿体物质发生再次分异。形成的主要矿种有铝、铁、锰、镍、钴、稀土、金等,如我国广西平果铝土矿就是世界上常见的超大型风化成因的矿床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部

附件1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 最低指标要求(试行)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铁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铁矿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最低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1)大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5%。 (2)中小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0%。 露天矿生产建设规模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的规定确定。 2.地下开采。 根据铁矿矿床的围岩稳固性和矿体倾斜度等自然赋存条件的不同,地下开采铁矿的开采回采率应达到表1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1 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 围岩稳固性① 矿体倾斜度② 回采率(%) 稳固 缓倾斜与急倾斜矿体 83 倾斜矿体 81 不稳固 缓倾斜与急倾斜矿体 79 倾斜矿体 78 极不稳固 缓倾斜与急倾斜矿体 77 倾斜矿体 75 注:①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将矿体围岩稳固性划分为稳固(Ⅰ级、Ⅱ级、Ⅲ级)、不稳固(Ⅳ级)和极不稳固(Ⅴ级)三类; ②缓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30°、倾斜是指矿体倾角30°≤α≤55°、急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55°的矿体。 (二)选矿回收率。 根据含铁矿物的主要自然类型和磨矿细度的不同,铁矿的选矿回收率指标应达到表2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2 主要铁矿类型的选矿回收率指标要求 序号 铁矿类型 磨矿细度② 选矿回收率 备 注 1 磁铁矿① 中细粒以上 95 指磁性铁回收率 细粒、微细粒 90 2 赤铁矿 (含镜铁矿) 中细粒以上 75 细粒、微细粒 70 3 磁-赤混合矿 中细粒以上 78 指磁铁矿与赤铁矿共生的混合矿 细粒、微细粒 72 4 褐铁矿 中细粒以上 55 80④ 细粒、微细粒 50 5 菱铁矿 中细粒以上 80 焙烧工艺 细粒、微细粒 70

唐家堡铁矿床

河北庞家堡铁矿矿床 1.区域地质简介 “宣龙式”铁矿分布范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怀安—赤城一线以南,花稍营—下花园—杏林堡一线以北地区,东西长130km ,南北宽154km ,面积约3900km 2。 2.矿区地质概括 就宣龙式赤铁矿因其多分布于河北宣化、龙关地 区而得名,此类铁矿的中心地带集中在庞家堡,因此又称为庞家堡铁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亿多吨,保有资源储量1.8亿多吨,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是海相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受矿床成因影响,宣龙式赤铁矿具有鲕状、肾状和豆状的特点,共伴生矿物复杂。(见图1) 2.1地层 太古界桑干群:分布在矿区北部,岩性以强混合岩化片麻岩、变粒岩为主。 上元古界:为本区出露最广的地层,不整合于桑干群之上,自下而上分为: (1)常州沟组:厚170m 。可分为二段: 一段:砂页岩。 二段:石英岩段。 (2)串岭沟组:厚62m 、含铁矿层,可分为两段: 一段:含矿岩段,由矿下砂页岩、含矿层、矿上砂页岩组成,厚27—30m 。 二段:页岩段为灰绿、浅灰色含钾页岩。 (3)团子山组:厚180m ,可分为两段。 一段:底部为含铁石英细砂岩及含粉砂泥质白云岩。下部灰—青灰色中厚层—薄层 图1 庞家堡铁矿地质图 1.长城系白云岩 2.长城系石英砂岩 3.长城系砂页岩4.长城系石英岩 5.太古界片麻岩 6.花岗岩 7.含矿层 8.实测及推测断层

隐晶白云岩与紫红色薄板状含铁泥质白云岩互层。上部青灰色中厚层隐晶—微晶白云岩、含叠层石白云岩,含砾屑白云岩和似竹叶状砾屑白云岩。 二段:燧石条带白云岩段。 上述三组地层统称为长城系,之上覆有震旦亚界南口系之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 (4)大红峪组: 下部:硅质灰岩、厚180—200m 。 上部:钙质英砂岩,厚200m 。 (5)高于庄组: 下部:燧石白云岩,厚250m 。 上部:灰白色白云岩,厚400m 。 南口系之上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等。 2.2构造 “宣龙式”铁矿带分布区大地构造位置居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宣龙复向斜的宣化向斜构造内。向斜轴线在怀安庙岩村—宣化定方水、段家堡—赤城样田一线,呈近东西或北东东向,至东部呈北东向,为一宽缓的向斜。底部为太古宇变质岩系,两翼为长城系,轴部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及中生界地层。 区内的深、大断裂发育,尚义—赤城深断裂既是燕山台褶带与内蒙地轴的分界线,在北部也控制了赋存“宣龙式”铁矿的宣龙海湾盆地的形成和展布;下花园大断裂和蔚县—延庆大断裂控制了向斜南翼含铁矿带的南部边界;西部右所堡—松枝口和洗马林—武家沟北西向大断裂控制了宣龙含铁矿带的西界,东部的大海坨—大河南北北东向构造岩浆带控制了宣龙含铁矿带的东部边界。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宣龙式铁矿是我国沉积型铁矿主要类型之一,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底部,属典型的海相沉积型矿产,铁矿沉积在燕辽坳陷陆表海宣龙湾内(见图2) 。 铁矿主要分布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地区的宣化-龙关-赤城一带,大致呈北东东向展布。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燕山坳陷带西部的宣龙坳陷内,其北部边界与内蒙古地轴南缘相邻,西南侧与五台台隆相接。该区地层主要有上太古界的桑干群、中元古界的长城系、蓟县系和新元古界的青白口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中元古代长城系由下而上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是一套由碎屑岩-泥质( 粉砂质) 岩-碳酸盐岩组成的较完整的海浸沉积旋回。其中矿层赋存的串岭沟组,厚 11 ~ 91m ,主要由含砂质条带的粉砂质页岩、含铁砂岩 和铁矿层组成,含矿层中一般有 1 ~ 4层赤铁矿,其顶部常有一薄层菱铁矿,各矿层厚度 0. 3 ~ 3m 不等。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活动较少, 以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侵 图2 华北长城期古地理图( 据王鸿祯等,1985)

源达铁矿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浅析

源达铁矿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浅析 源达铁矿位于本溪市溪湖区火连寨镇上堡村,根据源达铁矿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的产出,矿石类型、矿物成分特点等,综合区域地质条件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硅铁建造型(鞍山式)铁矿床。 标签:铁矿成矿条件鞍山式铁矿 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的南西侧。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区域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分布有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北东向主要为石桥子~西高堡和朝仙岭底下~哑巴岭断裂,北西向主要为石桥子~花山断裂,均呈压扭性。区域内无较大的岩浆岩体出露,只有零星脉岩分布。如辉绿岩、闪长岩、煌斑岩脉等。 2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本溪市中心北西方向19.5km处,距离火连寨镇5公里,矿区距沈~丹铁路火连寨火车站4.5km,距沈丹高速公路6km,距沈丹路3km,有乡级、村级公路与其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为鞍山群茨沟组(Arcg),厚度大于600m,地层整体走向北东40~60°,倾向南东,倾角45~65°。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地表仅在露天采场内有小范围出露,钻孔中见有多层斜长角闪岩,岩石呈黑绿色,细~中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或块状构造,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混合花岗片麻岩在地表大面积分布,呈粉红色,中至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组成。磁体石英岩即为铁矿体。 工作内区内构造不发育,未见有大的断裂,仅在ZK1-1号钻孔中见有层间破碎带,宽约1.5m。对矿体无破坏作用,不影响矿床开采。 工作区内岩浆岩出露较少,仅见一条伟晶岩脉,分布于露天采场中,出露长150m,宽10~20m,岩石呈浅红色,伟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粒径0.5~3cm,钾长石呈自形晶状分布。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礦体赋存于鞍山群茨沟组底部层位斜长角闪岩中。原岩以中基性—中酸性火

河北省承德地区超贫钒钛磁铁矿地质特征

河北省承德地区超贫钒钛磁铁矿地质特征 和民营铁矿矿业经济发展概况 教授李万亨、教授级高工李佩基、工程师潘才 一、超贫钒钛磁铁矿的含义及其意义 在现行《铁矿地质勘探规范》中,规定了铁矿的质量指标,边界品位为TFe≥20%(指单个样品),工业品位为TFe≥25%(指单个工程)。这里把TFe低于20%,易采易选、符合市场需求,而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磁铁矿,特称为超贫磁铁矿,或超低品位磁铁矿,以便与一般所谓的贫铁矿相区别。由于在这种类型的超贫磁铁矿中往往伴生钒钛等有用组分,故全称为超贫钒钛磁铁矿。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国经济发展时期,对钢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因而铁矿石的需求缺口也更为突出。虽然从国外进口了大量铁矿石,但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以致近年来国内市场上铁精粉价格直线上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自进入本世纪以来,河北省承德市掀起了开发利用超贫磁铁矿的高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缓解了我国铁矿资源不足的紧张形势。 二、超贫钒钛磁铁矿地质特征 该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和燕山台褶带的交接部位。 1 区内基底地层主要发育有中太古代迁西岩群,分布在兴隆八卦岭-孤山子一带,新太古代早期遵化岩群,分布在宽城县东南部。新太古代晚期的红旗营子岩群,主要分布在滦平县北部和丰宁县南部的广大地区是贮存超贫钒钛磁铁矿的主要岩群。所有地层均遭受强烈混

合岩化作用。 2 区内构造以东西向平行的深断裂为主。由北向南依次有丰宁-隆化、红石砬-大庙、大庙-娘娘庙、尚义-平泉等深断裂。深断裂带有几百米至数公里宽,走向近东西。从新太古代开始断裂活动,在中元古代进一步增强,在丰宁-隆化和红石砬-大庙两条深断裂之间,生成了大庙和头沟斜长岩体并伴随有苏长岩体。进入海西期大庙-娘娘庙深断裂活动加剧,沿断裂两侧生成众多规模不同的超基性-基性岩体,它们对该地区超贫钒钛磁铁矿的成矿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3 区内岩浆岩发育。与超贫钒钛磁铁生成关系密切的超基性岩沿深断裂展布,如大庙-娘娘庙断裂带,由东向西有娘娘庙、上台子、头沟、高寺台、马剑子沟、铁马、团榆树等处,分布大小不等的超基性岩体总计百余个,岩体大的多有超贫钒钛磁铁矿产出,且规模也大。基性岩体产出较少,如沿红石砬-大庙-娘娘庙深断裂带展布的大庙斜长岩体,如罗锅子沟、大鸟苏沟、黑山等,基性岩体大多也产有超贫磁铁矿。 4 超贫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1)产在超基性岩体中的超贫钒钛磁铁矿占绝大多数。区内超基性岩体约百余个,大多以岩瘤状产出,少数呈岩株状,形态多为长椭球体,多赋存在新太古代变质岩群中。岩体规模不等,相差悬殊,最大的铁马岩体出露面积约15km2;其次为团榆树、孤山子、高寺台、娘娘庙等15个岩体的面积大于0 3km2,其它均为小型岩体。岩体产状受深断裂控制,长轴大多走向东西,倾向南或北,倾角大于50度。岩体可区分为橄榄石岩相、辉石岩相、角内石岩相,多数岩体只有一种岩相。角内石岩相主要与Fe、P和V、Ti矿化关系密切,TFe 10-25%(平均15-19%),MFe5-18%(平均7-12%);橄榄石岩相和辉石岩相与Cr、Pt矿化有关。 (2)在基性岩体中的超贫磁铁矿较少。可分为斜长岩体和辉长岩体两类:斜长岩体多呈

浅析铁矿床找寻的工作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17823589.html, 浅析铁矿床找寻的工作方法 作者:陈羽翘 来源:《地球》2014年第02期 [摘要]铁矿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急需矿产,为了更准确的在铁矿区内查明铁矿储量,合理化开采是增加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产储量估算的基础工作,因此就此问题,本文将以姜家堡子矿区为例,说明如何准确合理的探明铁矿床储量的工程设计与工作方法做以介绍。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O74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1-1 1对以往工作资料的搜集 在一个矿区开展地质普查找矿工作,必须尽力搜集到以往的工作资料,作为此次普查工作的基础,可以了解到矿区内部蕴藏的元素有哪些,以及地层、构造等相关信息。 1.1以往地质工作 首先搜集以往地质工作,通过以往曾经做过哪些地质工作,来作为本次地质工作的主导参考,结合以往地质工作的相关资料布设重点勘察区域,适当可将重点区域设置为更大比例尺,以确保工作精度。 以姜家堡为例,以往共完成工作3次,通过对三次地质工作的汇总可发现以往工作所采用的是1:10000、1:2000地质测量,结合地表槽探揭露等找矿手段,以稀疏探矿工程对工作区重要地质体进行了大致性的了解与控制。确立了工作区可分为北区与南区两部分,北区以铁矿化为主,南区以金矿化为主。为本次普查工作提供了主要地质依据。 并在以往普查工作中,在南区发现3条金矿(化)体,除Ⅰ号金矿脉尚具有较小规模外,其余两条Ⅱ、Ⅲ号金矿(化)体,基本不具有工业意义。为本次普查工作,确定了找矿目标。 1.2以往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往地质工作,获取了较大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的重要信息,为以后的地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可以看出,区内基础地质工作及科研工作程度较高,而矿产地质工作较弱,一些较有远景的地区找矿工作程度较低,还有许多较好的物探异常尚未经查证。该区深部工程控制不足。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本次普查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重要的矿床类型(带图)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重要的矿床类型 1、矽卡岩型铁矿床 此类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可构成中、大型矿床,一般多为富矿,而且常伴生Co、Ni、Au、Cu、Pb、Zn→Cu、Pb、Zn、Mo、Bi、W、Sn等多种有用金属组分,并且常与矿浆贯入型铁矿、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锡等矿床共生。重要的矿床如(河北)中关、(湖北)铁山、(新疆)磁海、(菲)Parap、(美)Eagle Mountain、(墨)Fierro。 (1)地质构造背景 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不同地质时期的大陆边缘弧及岛弧、大陆边缘隆起中的凹陷带和与之相邻的坳陷带及裂谷。矿床形成于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钙质凝灰岩及钙质页岩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可为辉长岩及辉绿岩、闪长岩及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一般富碱质(多富Na2O)或偏碱性,规模多属中、小型。成矿深度一般在1-4.5km,蚀变及矿化的温度一般在800-200oC,主要矿化温度在500-400oC。 (2)矿床特征 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囊状、不规则状产于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捕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某铁矿地质特征概述

某铁矿地质特征概述 摘要:该铁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根据其分布、形态、产状、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等确定其成因基本属岩浆分凝-贯入型(大庙式)铁矿床类型,并迭加有混合岩化的热变质交代。 关键词:矿产资源;铁矿;地质特征 1地质概况 该铁矿区位于内蒙古某地。面积约为2km2。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内蒙地轴西端的阿拉善地块,其东与鄂尔多斯西缘带(贺兰山台向斜)毗邻。主要受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控制。 矿区地表几乎全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出露有第三系。地层有前震旦系哈乌拉组下亚组(AnZh1)混合花岗岩、条痕状混合岩,夹有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透辉角闪岩、角闪磁铁透辉岩、透辉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角闪岩、磁铁透辉角闪岩、磁铁角闪岩、黑云透辉角闪岩、磁铁石英岩、花岗岩、混染岩等,白垩系下统固阳组(K1g)浅红、灰绿色含砂泥砾岩,第三系渐新统(E3)砖红、浅褐红色含砂泥岩,第四系上更新统吉兰泰组(Q3j)浅红、砖红色含砂砾粘土层或砂土层和全新统(Q4)风成砂。 含矿岩系为一套混合岩化程度较高的中、深区域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次为斜长角闪岩、透辉角闪岩、混染岩等。岩石混合岩化程度较高,沉积特征已不明显。主要构造线方向近于东西,岩系向北倾斜,倾角40°-70°不等。该岩系地质时代久远,历经多次构造运动,破碎带较为普遍,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岩系产状变化大,褶皱构造亦较为发育。矿区的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和基性岩两类。 2矿体的分布、规模与形态、产状 磁铁矿矿体赋存于前震旦系哈乌拉组下亚组中,含矿岩系为一套混合岩化程度较高的中、深区域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次为斜长角闪岩、透辉角闪岩、混染岩及磁铁矿体等。目前共发现19个矿体,其中编号矿体16个。

铁矿开采三率指标

附件1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1)大型、特大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3%。 (2)中小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0%。 特大型露天矿是指铁矿石年产量大于1500万吨/年,或采剥矿岩总量大于6000万吨的露天矿铁矿; 大型露天矿是指铁矿石年产量大于500万吨/年,或采剥矿岩总量大于1500万吨的露天矿铁矿; 中型露天矿是指铁矿石年产量大于100万吨/年,或采剥矿岩总量大于500万吨的露天矿铁矿; 小型露天矿是指铁矿石年产量小于100万吨/年,或采剥矿岩总量小于500万吨的露天矿铁矿。

2.地下开采。 根据铁矿矿床的赋存条件,地下开采铁矿的开采回采率应达到表一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一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

注:①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将矿体围岩稳固性划分为稳固(Ⅰ级、Ⅱ级、Ⅲ级)、不稳固(Ⅳ级)和极不稳固(Ⅴ级)三类; ②缓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30°、倾斜是指矿体倾角30°≤α≤55°、急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55°的矿体; ③薄矿体是指矿体真厚度h≤0.8m、中厚矿体是指矿体真厚度0.8m4m矿体; ④鼓励采用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充填采矿方法。若受客观条件影响,设计采用崩落采矿方法采矿的,最低开采回采率在表一的基础上降低2个百分点。 (二)选矿回收率。 根据含铁矿物的主要自然类型和磨矿细度的不同,铁矿的选矿回收率指标应达到表二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二主要铁矿类型的选矿回收率指标要求

铜矿床、铁矿床、金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学 铁、铜、金矿床 主要工业类型 系别:地科 专业:地质1201 姓名:张闻翔 学号:0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4年11月23日 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1:斑岩铜矿 含义及特征 斑岩铜矿床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 (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 (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 (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钼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金和铜—钼矿床; (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的侵入体(闪长斑岩)有空间联系;

(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 (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 (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 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 (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 (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在许多斑岩铜矿床的现代分类中,利用了如下一些特征,不仅要考虑单个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各种特征的组合:(1)所处大地构造和古构造的位置;(2)含矿岩浆建造及其所形成的含矿斑岩相的成分(3)含矿岩浆建造所侵入的地壳厚度和成分;(4)由R.H.西利托所划分的斑岩铜矿系统中矿体的产状(5)含矿岩浆岩体形成的深度,(6)是否存在角砾岩简;(7)主要矿石和台有掺入组分的矿石的成分;(8)金属矿的分带特征,(9))热液蚀变岩的成分及其分带性,(10)含矿侵入体及矿体体的形态特征。 时空分布 斑岩铜矿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大约占59.5%,其次为中生代,大约占35%,中生代之前的超大型斑岩铜矿仅限于中亚-蒙古的古生代造山带和某些前寒武纪的克拉通造山带。 世界上90%的超大型斑岩铜矿集中在环太平洋带,特别是在东太平洋带的被动大陆边缘,太平洋西岸,作为超大型斑岩铜矿的仅有中国的德兴铜厂铜矿和印尼的格拉斯贝格。 近年来在中国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和西南三江成矿带发现了驱龙、甲玛、多龙、普朗等超大型铜矿。 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学:斑岩铜矿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主要与钙碱系列的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即与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有关,特别是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占绝大多数。斑岩体一般与安山岩和英安岩等钙碱性系列火山喷发活动有关。侵入体主要是浅成、超浅成相,极少数为中深成相。与斑岩铜矿有关的斑岩体,是受构造控制的被动侵位,而且斑岩体的出露面积不大,一般不超过10平方公里。 地球化学:斑岩体在地球化学方面的特点是:一般 CaO+Na2O+K2O>Al2O3>Na2O+K2O(摩尔数),通常k2O>Na2O,锶的初始比值较小,

铁矿石的种类

铁矿石的种类 矿石知识-铁矿石的分类 按照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和采、选、冶及工艺流程等特点,可将铁矿石分为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两大类。 1.自然类型 1)根据含铁矿物种类可分为:磁铁矿石、赤铁矿石、假象或半假象赤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以及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含铁矿物组成的混合矿石。 2)按有害杂质(S、P、Cu、Pb、Zn、V、Ti、Co、Ni、Sn、F、As)含量的高低,可分为高硫铁矿石、低硫铁矿石、高磷铁矿石、低磷铁矿石等。 3)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网脉浸染状矿石、条纹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以及鲕状、豆状、肾状、蜂窝状、粉状、土状矿石等。 4)按脉石矿物可分为石英型、闪石型、辉石型、斜长石型、绢云母绿泥石型、夕卡岩型、阳起石型、蛇纹石型、铁白云石型和碧玉型铁矿石等。 2.工业类型 1)工业上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内铁矿石,包括炼钢用铁矿石、炼铁用铁矿石、需选铁矿石。 2)工业上暂不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外铁矿石,矿石含铁量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 铁矿石的主要品种: 物铁矿物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铁矿物和含铁矿物约300余种,其中常见的有170余种。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主要是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 1.磁铁矿

磁铁矿(Magnetite)是一种氧化铁的矿石,主要成份为Fe3O4,是Fe2O3和FeO的复合物。FeO 31.03%,Fe2O368.97%或含Fe 72.2%,O 27.6%,等轴晶系。单晶体常呈八面体,较少呈菱形十二面体。在菱形十二面体面上,长对角线方向常现条纹。集合体多呈致密块状和粒状。颜色为铁黑色、条痕为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5.5~6.5,比重4.9~5.2, 无解理,脉石主要是石英及硅酸盐。具有强磁性。还原性差,一般含有害杂质硫和磷较高。在选矿(Beneficiation)时可利用磁选法,处理非常方便;但是由于其结构细密,故被还原性较差。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后即变成赤铁矿。 磁铁矿中常有相当数量的Ti4+以类质同象代替Fe3+,还伴随有Mg2+和V3+等相应地代替Fe2+和Fe3+,因而形成一些矿物亚种,即: (1)钛磁铁矿Fe2+(2+x)Fe3+(2-2x)Ti x O4(0<x<1=,含TiO212%~16%。常温下,钛从其中分离成板状和柱状的钛铁矿及布纹状的钛铁晶石。 (2)钒磁铁矿FeV2O4或Fe2+(Fe3+V)O4,含V2O5有时高达68.41%~72.04%。 (3)钒钛磁铁矿为成分更为复杂的上述两种矿物的固溶体产物。 (4)铬磁铁矿含Cr2O3可达百分之几。 (5)镁磁铁矿含MgO可达6.01%。 磁铁矿是岩浆成因铁矿床、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沉积变质铁矿床,以及一系列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中铁矿石的主要矿物。此外,也常见于砂矿床中。 在自然纯磁铁矿矿石很少遇到,常常由于地表氧化作用使部分磁铁矿氧化转变为半假象赤铁矿和假象赤铁矿。所谓假象赤铁矿就是磁铁矿(Fe3O4)氧化成赤铁矿(Fe2O3),但仍能保持其原来的晶形,所以叫做假象赤铁矿。 2.赤铁矿 赤铁矿(Hematite)赤铁矿为无水氧化铁矿石,其化学式为Fe2O3,理论含铁量为70%。这种矿石在自然界中经常形成巨大的矿床,从埋藏和开采量来说,它都是工业生产的主要矿石。由其本身结构状况的不同又可分成很多类别,如赤色赤铁矿(Red hematite)、镜铁矿(Specularhematite)、云母铁矿(Micaceous hematite)、粘土质赤铁(Red Ocher)等。

中国铁矿石矿床的主要类型

中国铁矿石矿床的主要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现介绍如下:现介绍如下: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卡修他他铁矿地质报告

甘肃省矿产储量委员会 编号:审字第14号———————————————————————————————————★———————————————————————————————— 审批《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M51 铁矿地质勘探报告》决议书 一九八0年四月十六日 提交报告单位: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 报告编写人:陈振兴 参加审批人:省储委副主任、金属组组长 赵金印(高必松代) 省储委副主任、金属组付组长 赵生贵、项福智 省储委委员、金属组成员 钟道崇

省储委委员 贾怀周、武继德 省储委金属组成员 莫介槐、任端进、鄢少华阳龙宗(朱昶明代) 省储委办公室 任荫理、周明。

甘肃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金属及冶金辅助原料勘探报告审批专业组,于一九八0年四月十六日在兰州对“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地质勘探报告”进行了会议审查。该报告系省储委恢复前的积压待审项目,现予以补审,其审批决议如下: 一、地质勘探报告概况 1、M51铁矿,位于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北约2.5公里,南距兰新铁路河西堡车站直距137公里,有简易公路,行程171公里。 2、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配合物探队,于一九六七年对M51航磁异常进行地质填图和地面磁法工作,同年进行钻探验证,证实为磁铁矿。一九六九年进行检查评价,寻找富铁、富铜等矿产。一九七二年四月提交地质勘探报告。 3、地质勘探工作方法以地质测量、钻探和采样化验为主。使用主要工作量钻探37个钻孔2628米,采集各类样品5878个,1:5千地质测量1.47平方公里。 4、矿区地层为震旦系黑云母石英千枚岩夹大理岩。矿区为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倾角42°—78°的单斜构造。火成岩发育,以与成矿有关形成矽卡岩母岩的辉长岩为主。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 [我的钢铁] 2009-10-09 15:21:20 试用手机平台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广泛,种类齐全。中国铁矿资源特点主要有:一、铁矿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二、矿床类型齐全;三、贫矿多富矿少矿石类型复杂;四、伴(共)生组分多。 一、铁矿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目前已查明铁矿产地分布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660多个县(旗),但又成群、成带产出,显示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如前所述的9个地区就占全国保有铁矿石储量的68%。 按矿区储量规模,大型矿区(储量大于1亿t)有101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8.1%;中型矿区(储量0.1~1亿t)470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7.3%;小型矿区(储量小于1000万t)1263处,合计储量仅占4.6%。 二、矿床类型齐全 地质勘查和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铁矿床类型齐全,世界上已发现的铁矿成因类型在我国均有发现,除前寒武纪硅铁建造风化壳型铁矿外,均探明了一定的储量,其中以沉积变质型为主,储量占57.8%,居各类型铁矿床之首,其次是接触交代-热液型(占12.7%)、岩浆晚期型(占11.6%)、沉积型(8.7%)、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型(占4.7%)、风化淋滤型(占1.1%),其他类型占3.4%。与世界不同之处在于我国接触交代-热液型和岩浆型储量占的比例较高。 三、贫矿多富矿少矿石类型复杂 全国铁矿石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储量452.00亿t,占全国储量的97.5%;而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有11.74亿t,占全国储量的2.5%,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就更少了。 我国铁矿石自然类型复杂,有磁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赤铁矿石、菱铁矿石、褐铁矿石、镜铁矿石及混合矿石(2种或2种以上类型矿石混杂一起的)。在铁矿石保有储量中,以磁铁矿石为最多(占55.5%),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钒钛磁铁矿石(占14.4%),成分复杂,但选冶技术已基本解决,也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赤铁矿石(占18%)、菱铁矿

3、铁矿资源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 (一)太古宙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丘、鲁中地区。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该时代储量占41.4%。 (二)古元古代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北东向五台燕辽地槽区。矿床仍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为主,赋存于五台群、吕梁群变质岩中,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在南方地区有伴随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火山岩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为代表,矿体产于大红山群钠质凝灰岩、凝灰质白云质大理岩中。 (三)新元古代(含震旦纪) 铁矿床类型较多。在北方地区,有产于浅海-海滨相以泥砂质为主沉积型赤铁矿床,分布于河北龙关—宣化一带和产于斜长岩体中的承德大庙一带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在内蒙古地轴北缘有产于白云鄂博群白云岩中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还有赋存细碎屑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中的酒泉镜铁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铜、重晶石)。在南方地区,除分布于湘、赣两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浅变质岩系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还有产于新元古界澜沧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云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积型铁矿。 元古宙形成的铁矿,储量占22.8%。 (四)古生代 除志留纪铁矿较少外,其他各时代都有铁矿。以沉积型和岩浆型矿床为主,也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如沉积型铁矿,分布于南方(湘、桂、赣、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积赤铁矿床,常称“宁乡式”铁矿;岩浆晚期型矿床以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最为重要,含矿岩体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带。该时代储量占22.4%。 (五)中生代 是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和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形成的主要时代。陆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于宁(南京)—芜(湖)地区。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分布于鄂东(大冶式)、邯邢、鲁中、晋南、豫北和闽南等地区。这个时代形成的铁矿,储量占12.4%。 (六)新生代 以风化淋滤及残、坡积型为主,次为陆相沉积的菱铁矿、沼铁矿,还有海滨砂铁矿。储量占1.0%。 二、矿床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现介绍如下: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