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检测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检测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检测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检测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着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以人为镜,可以。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字词读音:

殷忧()壅蔽()谗邪()求木之长()....)浚其泉源()恶(谬赏()豫游()黜....三、实词整理: 1、指出句中通假字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 2、说明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纵情以傲物。(2)既得志,则..度。(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以纳下(4) 虑壅蔽,则思虚心..、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现象:3(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下百川(3)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从之能而任之,择善(4)简..)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6).心以纳下(7)虑壅蔽,则思虚. (8)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9)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解释一词多义:4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安在?”②项王曰:“沛公.诚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以待下。②盖在殷忧,必竭诚.长长①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也。.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5、解释其他重点字词:

(1)德不厚而望国之治.(2)人君当神器之重.(3)将崇极天之峻,.(4)永保无疆之休.(5)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6)凡百元首,承天景命.(7) 莫不殷忧而道着..(8)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虽董之以严刑.(10)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1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2)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13)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14)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15)总此十思,宏兹九德.(16)役聪明之耳目.四、虚词整理:

以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之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而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③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④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其①奔车朽索,其可忽乎?.②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五、说明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六、句子翻译: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6)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7)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八、强化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休闲)

B、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C、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

D、役聪明之耳目(劳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必竭诚以待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C、人君当神器之重吾恐季孙之忧..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③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0、本文在唐初时期曾起到积极作用,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请就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某一思想观点作简要评析。(4分)

一、文学常识:

魏徵,唐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着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字词读音:

殷忧(yīn)壅蔽(yōng)谗邪(xié)求木之长(cháng)....谬赏(miù)豫游( yù)黜恶(chù)浚其泉源( jùn )....三、实词整理:

、通假字1.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毋,不要.2、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树木的根部..(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放纵感情..(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以(之)为,把……当做..(4)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3、词类活用: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形作使动,使……稳固.(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形作名词,重:重大的责任。大:重大的地位。..(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居于………之下.(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作名,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5)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形作使动,使……端正.(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作意动,以……为乐.(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形作使动,使……虚.(8)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名词作动,统治.(9)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形作使动,使……安定.4、一词多义: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②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诚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果真,如果.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真诚.长①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长远.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高大.5、其他重点字词:

(2)人君当神器之重担当,(1)德不厚而望国之治安定.

承担,主持.(3)将崇极天之峻,推崇.(4)永保无疆之休

美好,福祉.(5)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胜:制服,克服.(6)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重大.

(7) 莫不殷忧而道着殷:深深的。着名:显着..(8)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9) 虽董之以严刑董:监督;督察.(10)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自牧:自我约束,自我修养..(1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选择.(12)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效:献出.(13)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豫:巡游.(14)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管理.(15)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弘扬.(16)役聪明之耳目役:役使,劳损.四、虚词整理:

以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以:用,介词.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以:因而,就,连词.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把,介词.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以:表修饰连词.之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之:结构助词,去独,不译。.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之:代词,他们,代指百姓。.而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却,表转折.②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而:却,表转折.③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而:因而,表因果.④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而:因而,就,连词.其①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其:难道,表反问语气.②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其:他们的,代词.五、特殊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介词结构作状语,状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以(之)为度

六、句子翻译: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的国家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会使骨肉亲属成为陌路之人。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只是民众的力量;(他们就象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事。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害怕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像江海那样居于百川之下。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

(5)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心

(6)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难道是夺取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困难吗?

(7)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在深深的忧患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纵自己情感来傲慢地对待别人。(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安乐时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

七、按课文填空: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③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④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⑤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八、略

附杭州市2009年期末检测卷: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7—11题。

分)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7.

A、永保无疆之休(休闲)

B、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C、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

D、役聪明之耳目(劳损)..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必竭诚以待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C、人君当神器之重吾恐季孙之忧..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9、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两句,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明智的人呢!

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③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4分,一句2分。有欠缺酌扣)

10、本文在唐初时期曾起到积极作用,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请就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某一思想观点作简要评析。(4分)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民本思想;正己安人;用人纳谏;十思。

(4分。思想观点1分,评析3分。要有观点、有材料、有分析,有欠缺酌扣)

——示范:魏征在文中提出了统治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累其德义”的观点,以为只有如此,才能国泰民安。‖(观点)我以为这一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无论过去现在,无论国内国外,均能适用。物极必反,泰极否来,自然要居安思危;物有尽而欲无穷,要想可持续发展,自然要戒奢以‖(评析)俭。居上有德,处下怀仁,上行下效,民风致淳,必能国泰而民安。.

文言文古文鉴赏《谏太宗十思疏》

古文鉴赏《谏太宗十思疏》 【作品介绍】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魏微一生上疏直谏二百余篇,常使李世民情面上难以忍受,有时甚至怒不可遏,但魏徵仍然从容尽言,而李世民事后也常常承认自己的过错。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微去世,李世民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将魏徵比作“人镜”。 【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唐]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3]。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徵传》 【注释】 [1]疏: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2]长(cháng):高固:使……稳固。 [3]远:使……流得远。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谏太宗十思疏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梳理 一.通假字: 振——通“震”,威吓无——通“勿”,不要二.词类活用: 1.必固其根本:使……稳固(使动) 2.欲流之远者:流得远(形作动) 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权(形作名) 4.居域中之大:重大的地位(形作名) 5.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环境(形作名) 6.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使动) 7.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名作动) 8.乐盘游:以……为乐(意动) 9.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端正(使动/形作动)10.宏兹九德:使……光大(使动) 11.而况于明哲乎:明智的人(形作名) 12.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小人(形作名) 13.何必劳神苦思:使……辛劳/使……辛苦(使动) 14.惧谗邪:谗言邪说(形作名) 三.一词多义: 1.盖:克终者盖寡:大概,表推测

盖在殷忧:因为,表推测原因 2.长: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 塞源而欲流长也:远 3.诚: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诚能见可欲:果真 4.安:思国之安者:安定(动词) 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环境 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 5.虽:臣虽下愚:虽然 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6.下:必竭诚以待下:臣民 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7.之:欲流之远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它 代百司之职役哉:的 四.特殊句式: 1.戒奢以俭:介词结构后置 2.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结构后置 3.振之以威怒:介词结构后置 4.虑壅蔽:被动句

五.重点字词: 1.必浚其泉源:疏通 2.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帝位 3.凡百元首:所有的/帝王 4.承天景命:大 5.克终者盖寡:能够 6.盖在殷忧:深 7.则纵情以傲物:自己以外的人 8.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至亲/路人 9.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10.终苟免而不怀仁:苟且 11.将有作:建造 12.则思谦冲而自牧:虚/养 13.乐盘游:娱乐游逸 14.则思三驱以为度:一年打三次猎/限度15.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16.虑壅蔽:堵塞/蒙蔽 17.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18.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19.宏兹九德:这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 【文学常识】 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行文思路】 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二段:通过对比和层层推导,解释不积德义的危害性。 第三段: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 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A、使动用法: 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 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 7、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 B.意动 1、乐盘游乐,以……为乐 C.、名词作状语 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 D、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E、动词作名词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

基础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 (3)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虑壅蔽,___________________;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______________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____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 (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___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___ (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____________ (10)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______________ (1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______________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说明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中包含了许多成语,找出原句并写出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比喻隐藏了本体,(1)请指出来。(2)这个比喻有什么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

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和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课文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基固定;希望使河水流得远,一定得疏通它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的源头;要想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恩德道义。水的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树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根没有扎牢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恩德道义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但还知道这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于深明事理的君王呢!君王掌握帝王的重权,据天地间重要地位,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想着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考虑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砍去树根来要求树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木长得茂盛,堵塞水的源头而希望水流得很远一样啊。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所有的帝王,秉承上天大的旨意,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难道说夺取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这大概是因为在深重忧患时必定竭尽诚意地对待老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 百姓,已经达到目的以后,就放纵自己感情看不起别人。对人竭尽诚意那么吴国和越国也能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 结成一个整体;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督他们,用威严愤怒威吓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 面上恭顺却不会从心里服从。怨恨不在于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覆舟,所宜深慎。 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如果真能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知足来警戒自己;计划营造宫殿时,就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想到谦虚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养;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之所以博大,是因为居于百川之下;喜欢打猎,就要想到以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一年三次作为限制;害怕政务松懈怠慢,就要想到自始至终励精图治;怕耳目堵塞蒙蔽,就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 想到要虚心来采纳群臣的意见;怕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应想到端正自身来排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第一段: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生长。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3、浚: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5、明哲:聪明睿智。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聪明睿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 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注释: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忧:深忧。 12、实:的确。 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 14、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 15、吴越为一体: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胡,指北方;越,指南方。 16、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17、董:督责。 18、振:通“震”,震慑。 19、苟免而不怀仁: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20、怨不在大: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1、可畏唯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 22、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翻译: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精选全面

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古今异义的词 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 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 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 若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分段整理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 第一节: 一、重点实词 1. 必浚其泉源 2. 人君当神器之重.. 3. 永保无疆之休 4.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5.情不胜其欲.二、词类活用 1. 臣闻求木之长者 2. 欲流之远者 3. 必固其根本... 4. 人君当神器之重.三、古今异义 必固其根本 四、特殊句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五、重点句子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二节: 一、重点实词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2. 能克终者盖寡.... 3. 则纵情以傲物 4、虽董之以为严刑..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二、

词类活用 貌恭而不心服.三、古今异义 必固其根本 四、特殊句式 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五、重点虚词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第三节: 一、重点实词 1. 则思谦冲而自牧 2、奔车朽索,其可忽乎?...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6. 宏兹九德 7. 代下司 职...8.亏无为之大道哉.二、词类活用 1. 则思止以安人 2. 则思江海下百川 3. 乐盘游...4、想谗邪 5. 则思正身以黜恶 6. 简能而任之..... 7. 择善而从之 8. 何必劳神苦思...三、古今异义 役聪明之耳目 四、特殊句式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奔车(以)朽索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资料:【原文】【翻译】【主题思想】【习题】 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

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释】 [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8]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9]凡昔:所有的。有书如《古文观止》写为“凡百”,此皆为一意:以往的。 [10]景:重大。 [11]克:能够。 [12]盖:承接上文,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疾痛惨怛()馋人间之()帝喾()靡不毕见()()遐迩()()濯淖()()皭然()从亲() 商於()丹淅()相随属()枯槁()餔其遭()汶汶()温蠖() 二、通假字 1、犹离忧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3、人穷则反本 4、屈平既绌 5、厚币委质事楚 6、见:靡不毕见 7、亡走赵,赵不内 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三、一词多义 1、闻: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知识,见闻 (2)无何,宰以卓异闻闻名 (3)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声,名望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到 2、志: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志向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记,记住

(3)其志洁,其行廉志趣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愿望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 3、疾 (1).君有疾在走里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5)庞娟恐其贤于己,疾之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痛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速,敏捷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猛烈(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4、疏: (1)王怒而疏屈平疏远疏远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3)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4)《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5、致 (1) 致敬亭于幕府送达,送来

(2)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表示 (3) 假御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 (5)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6)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 (7)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 (8) 衡善机巧,尤志于天文阴阳历算尽,极 (9)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 四、词类活用 1.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2 .出则接遇宾客 3. 因谗之曰 4.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5. 邪曲之害公也 6. 方正之不容也 7. 明道德之广崇 8. 蝉蜕于浊秽 9. 楚使怒去 10.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11.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2. 其后楚日以削 五、古今异义的词 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3、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5、又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完整word版)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 一、通假字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二、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 ..以纳下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骨肉:古义:之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 三、一词多义 1.盖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2)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2.诚 (1)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2)诚能见可欲(如果) 3.下 (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4.当 (1)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2)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3)安步当车(当作) 5.安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2)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3)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5)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6)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6.信 (1)信者效其忠:诚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4)忌不自信:相信。 7.求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领会课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思想; 2.学习借鉴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3.积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4.背诵全文。 导学点拨窗口 魏征这篇奏疏,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的文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学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魏征的生平深入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意文章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参照课文注解,理清层次结构、段落大意和论证手法,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词语方面,除了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辨析词义:安、信、求、治、本、简、克等)和文言虚词(辨析用法:以、哉、所、则等)外,还要注意古今词语用法的对比,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进行辨析,如“元首”“得志”“知足”“何必”等。一般来说,文言词语的用法有“字字落实”的倾向,词意较实;而越到后来,就越虚化、抽象。这是一个规律,可以结合下面的跟踪试题认真体会。本课的成语典故也较多,可参照注解中的提示,查找其出处,以加深理解,更

好地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 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为达此目的,作者反复申述论说。先以比喻推理出之,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全文思路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结构如图:根本固则木长 现实要求: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泉源浚则流远 德义积则国安 历史经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竭诚待下取之易 纵情傲物守之难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理想政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十思) ………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

最新整理《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以下就是精心推荐《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

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及 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木.(chang)之长者浚.(jun)其泉源 B.虑雍.(yong)蔽正身黜.(chu)恶 C.克终者盖.(gai)寡董.(dong)之以严刑 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 ..: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 ..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 ..之职役:老百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二.填空题: 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 ④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提高试题】 三.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7-10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

中考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全文详细翻译 导读: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魏征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

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 A1爱 ①吝惜,吝啬,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②贪:“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史·岳飞传》 ③同情:“若爱重伤,则如勿伤。”《子鱼论战》 A2安 ①疑问副词“怎么”:“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②疑问代词“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 ③安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④容:“京中安不得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A3哀 ①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②伤悼(为……哀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A4按 ①压抑,止住:“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 ②追究,查究:“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③巡行,巡视:“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A5案 ①几案,短长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②通“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 A6昂 ①抬高:“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A7傲 ①轻视、蔑视:“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②傲然自得,傲世:“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B1伯 ①“长兄,哥哥”,古代以伯、仲、叔、季代表兄弟的排行,“伯仲”连用,常表示“不相上下”之意:“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②古代管理一方的长官:“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③同“霸”:“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B2被 ①遭受:“久之,闻左公被炮烙。”《左忠毅公逸事》 ②覆盖:“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含贬义;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②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④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四、一词多义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②虽董之以严刑:虽然/即使,表示假设。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当:①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五、特殊句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