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视角下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精选

区域经济视角下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精选

区域经济视角下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精选
区域经济视角下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精选

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

专业建设研究

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广西高校工商管理

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熊远光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是广西高校普遍开设的一个专业,并且是历年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随着广西区域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以适应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10)12—0149—03

,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

关系

受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

度阐释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有以下理论:

(一)三螺旋理论

在区域经济中,创新的要素——政府,企业与大学,以市场

需求为纽带联结起来,形成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

这就是三螺旋理论.三螺旋理论的核心在于,随着知识经济的

出现,在区域内的科研院所,大学成为主要知识资产,具有了更

高的价值.区域内的科研院所和大学,通过建立与区域经济活

动的接口,在区域内发挥了强大的技术辐射作用.

(二)区域竞争力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源泉的"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

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一

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中,科技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的44项指标中有22项,科技竞争力的26项指标中有19项与教育相关,尤其是与高等教育有关.

(三)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无论在世界

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内,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经济增长往往首先出现于一个或几个条件较好的区域,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推移速度的加快, 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实现经济发展的相对均衡.区域人力资源质量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技术

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的主要依托.因此,高等教育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关键所在.

(四)新增长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因素.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或知识),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的存在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不可缺少的条件.知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内生变量,因此,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五)后发优势理论

后发优势理论指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通过有效利用

资源,创新,机遇,政策等优势,获取更佳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

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趋同化,甚至超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高等教育为动力的"创新"是后发优势的关键.笔者认为,区域经济

理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它揭示了知识与创新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知识与创新,经济落后的区域可以实现

跳跃式发展.在知识与创新中,高等教育尤为重要,大学在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其关系见图1.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通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其特

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

的水平与规模,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区域经济人才的

差异性需求,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

(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

专业建设必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缺乏特色.专业建设明显趋

同化

在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分的区域经济背景下,高校工商管理

【收稿日期】2010—06—21

【作者简介】熊远光(1962-),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区域经济.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产生了背离,主要表现

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区域产业分工,业务流程缺乏对接,

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与专业特长之间的平衡把握不准,高校专业

设置及课程设置多围绕学科方向进行,没有从产业分工,经济

发展和企业组织变化来审视,区域经济多样化人才的差异性需

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偏高,缺乏针对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

业生就业更多地面向公司,企业生产一线,无论从生源素质,还

是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显

然偏高.

(三)教学内容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缺乏实用性

金融危机以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经

济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新问题,工商管理的职能也发生

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

容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更新,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工

商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是专业课教材长期不变,内容陈旧,缺

乏实用性.

(四)重理论教学,轻能力培养

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

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创新,策划,组织,适应,协调等方面

的能力)培养.现有的教学计划中虽有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实

训操作,毕业实习等实践及能力培养环节,但基本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

题,主要是专业建设呈现的同质化倾向.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

缺乏特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几乎完全相同,难以

满足区域经济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500所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以广

西6所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作一个比较,见

表1

表1广西6所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广西民旗大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广西工学院广西财经学院

大学

管理学,微观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管理学,经济管理学,经济管理学,经济

经济学,宏理生产运作管观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学,运筹学,财学,管理信息

经济学,市场理,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管理,生产运务管理,市场营系统,财务管营销,管理信财务管理,工统,人力资源管作管理,企业销学,人力资源理,市场营销, 息系统,生产商行政管理,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财管理,生产运营组织行为学,

运营管理,物产业经济学,物流管理,电子务管理,市场管理,管理信息生产与运作管

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国商务,国际贸营销学,领导系统,电子商理,质量管理, 行政管理,客际投赉,国际易,项目投融科学与艺术,务,企业战略管物流管理,人户关系管理贸易,计算机赍,企业龋略管组织行为学,理,管理沟通,力资源管理, 与管理信息系理,财务管理等刨业管理等供应链管理等企业醴略管理

统等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6所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

核心课程大多是相同或相近的,只有少数的课程不同,各高校

工商管理专业无明显特色.

笔者认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

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时了解区域经

济的发展趋向,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

专业方向及专业核心课程,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

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高校在服务于区域经

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

三,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施路径

(~)构建工商管理独特的专业方向和独特的专业核心课程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

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712号)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

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

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是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目前,区内外高校纷纷响应国家

教育部高教教改要求,在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方面做了许多

的工作,特别是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反映了各高校~定

的专业特色.

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立足于广西区域经

济,立足于北部湾经济区,立足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专业

方向应往中小企业,服务业,物流业靠,充分体现广西北部湾经

济区的区域经济特色.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

经济区发展定位是:"努力建成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

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结合北部湾经

济区的区域经济特点,笔者认为,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可以

设置三个不同的,但又有密切联系的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

相应地开设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见表2).

表2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及专业核心课程

中小企业管理方向服务业管理方向物流管理方向

中小企业管理概论,中小企服务业管理概论,服务业生产物流管理概论,物瀛信息管理,

业管理实务,中小企业绩效漉程设计,酒店管理,商场管输送与配送管理,分销物流网

管理,中小企业筹资管理,理,运输与仓储管理,服务策络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中小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划,服务质量保障与控制,创物流自动化,物流运作模拟实

中小企业刨业管理等业学等验,第三方物流等

注:不同专业方向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只是笔者初步的,不成熟的设想,真正开设时

还需要详细论证

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中小企业管理方向,主要基于

如下考虑:

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绝大比重.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小企

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注册企业总

数的99%以上,所创工业总产值,利税,出口额和就业人数分

别占全国的60%,50%,60%和75%以上,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

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管

理专门人才有着巨大的,现实的市场需求.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的中小企

业数量会急剧增加,高校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人才培

养的职责.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中小企业管理方向,不仅是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

展的需要.根据笔者的初步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中小企业

管理方向,而且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在全国高校中还不多见.

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服务业管理方向,主要是为了

适应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次,开设服务业

管理方向还有利于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笔者连续

多年对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发现

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见表3).

表3我院工商管理专业2008,2009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方向)统计表O8届毕业生∞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方向)

人数(人)比重(%)人数(人)比重(%)

工业企业35303221

金融与保险121021l4

商业批发与其易152013

旅游,竞馆,餐饮651l7

建筑与房地产65l07

商业零售,超市18152517

其他2823322I

合计l2ll00l5lloo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

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服务业必将是吸纳高校毕业

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服务业管理方向,

不仅必要而且已经非常急迫.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物流管理方向,由于广西已经有高

校把物流管理从工商管理专业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物流管理

专业,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二)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区域经济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差异性需求,主要表现在

区域经济发展,既需要相当数量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也需要各

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实用型的管理人才,还需要

数以万计的掌握一定管理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为

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进行专业方向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改

革,恰当把握专业的"宽"与"专",以满足人才的差异性需求.

目前,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尽管高校普遍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大多数高校工商管

理专业的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构

建工商管理专业独特的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必须维护学生自由

探索的热情,培养自主精神,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仓U新素质;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

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现

代教学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加强"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j.南京航空航天

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7).

[21乔传福,秦昌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研究IJ】.消费导刊,

2009(1).

[3]3李彬.区域经济与地方经济人才培养【JJ_高等教育研究,2007(8).

(责任编辑:X校对:Z)

(上接第136页)剥夺也是地租的范畴,只是相对来讲算是一种

隐性的地租罢了.

表1部分年份人均农业税情况表单位:元/人

数据来源:夏永祥,赵文娟,陈雄伟:《农民收入,农民负担与结构调整》,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年.第82—85页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集体提留

集体提留是集体土地所有者向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直

接收取的分成收益,包括公积金,公益事业费,管理费和其他提留,即"三提".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这样,集体向农民收取的集体提留就有地租的性质,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如前文所述,其包括部分绝对地租,部分级差地租I和部分级差地租Ⅱ.而"五统"指的是乡镇事业统筹费,包括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乡村道路修建和其他统筹费等,它是行

政机关收取的"费用",且具有直接偿还性,其性质属于财政性质,而非地租.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在"三提,五统"之外,常常还有各种名目的收费,摊派等,其中有合理的,更有不合理的,均不属于地租的范畴.

3.农地流转时所产生的收益

农地流转的形式很多,包括早期农地私有条件下农户土地

的出租,买卖,集体所有制一定时期下的土地超额承包费,土地转包费,土地入股收益,国家征地补偿等等,其实质都是一种农地使用权的转让,其收益也具有地租的性质,包含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当然,对于农地流转过程中,其费用在数量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地租的量,是否发挥了地租的调节作用,则另当别论.

4.税费改革后的地租新变化

从"十五"之初,中国就开始取消"三提五统"等税外收费,

开始了以减轻农民负担的农村税费改革,从试点到全国层层递进,在2005年末以法律的形式将免除农业税的政策固定下来, 从2006年起,我国实现了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样,我国农业地租地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就又出现了新变化,所应产生的交给国家和集体的部分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从形式上没有了,但这只是地租的一种内化,是一种惠民政策,而级差地租Ⅱ的收益则由于这些惠民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并且都归农户所有,集体不再剥夺.但是同时可以看出,税费改革后,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从形式上都不用交了,又会带来一系

列的新问题,如农地所有权如何实现其经济形式等.

以上,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农业地租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梳

理,或许有人会说,农业税已经取消了,研究过去这些所谓的

租,税,费还有意义吗?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地租调节经济的作

用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人们又普遍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

确实存在,那么在现阶段,我们出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原因实

行了取消农业税,给农民予以直补的惠民政策,在这种新情况

下,如何发挥地租的作用则更值得研究.并且,我们过去的做

法,虽然出现了租,税,费混淆不清,难以理顺的情况,但也不见

得一无是处,无一不可借鉴,如果按照以上对于地租的界定,过

去我们农地的地租究竟是多是少,在未来,在土地资源越来越

稀缺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去做,如何去完善或变革农地制度,

农地流转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又将如何用地租加以调节,需要

什么样的法律保障等都是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洪乐.中国农村土地六十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陈华彬.物权法原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02—116.

[4]张兴茂.所有制?所有权-产权『J1.河南大学(社会科学版),

1996(3).

[5]黄继农.关于所有制问题的回顾与思索『Jl_学术论坛,1988(1). [6】牛立夫.对我国所有权"i分法"的法学思考I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2).

[7]陈华彬.物权法原理[M]一E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8]王泽鉴.民法物权:通则?所有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9】杨年合.关于"集体所有权"概念的思考『JI.时代法学,2OO5(2). 【lO]金岩.关于我国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权的思考——我国劳动群众集

体所有权的主体lJ】.南开法学评论,2004—03一O1.

【11][1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责任编辑:Z校对:Q)

广西经济发展

广西经济发展 朱文亮 今天谈起广西经济的发展,我觉得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要从解放思想这一方面说起,我觉得更是困难,尤其是在今天的时局的情况下。我们来发展经济,到底需要怎么来解放思想,或者说运用如何样的思维来应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在此,我不想仅“思想”方面来谈经济的发展,因为仅从一方面来谈,会将经济的发展看得很片面。所以,在此我选择若干个方面来简要谈谈我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想法。 现状和历史 就目前广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程度来说,不用全国的地位如果,就是在西部的12个省、市、区也谈不上是很出类拔萃。在此我们说的是总体程度,而不是单单指的是GDP或者是居民可支配出入来说的,而应该还包括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创新程度等等方面。广西经济今日的落后,我不简单思想领域的问题,我想更多的历史上的问题,因此在谈如果发展经济之时不能仅仅谈现阶段“解放思想”问题,有些问题应该是更深层的历史问题,明白这一情况是否也是一种解放思想呢?广西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并非中国的富裕地区,也是更不是容易接近的地区。自秦朝开始的朝代对于这一地区出于国防安全和民族团结的考虑,一直采用比较的宽松的政策。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建立了民族自治区,但是中央政府在此并没有在此投入较多的工业项目,而加之原先的农业基础不好,教育文化落后的等先天性缺陷。今日之落后是长期历史过程造成的,所以要想改变的今日的落后的面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一长期的奋斗的过程。 一些案例的分析 下面就广西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在此作一简单的分析: 第一,就整个地区而言,城市化水平不高,尤其缺乏一些核心的大城市。目前的广西的三大城市南宁是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而柳州是交通和工业中心,但桂林的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优势另外在外其声誉很高,就总体而言实力相当。按说这应该是好事,因为他们实力的相当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这样的情况是本来稀有的资源过于分散,使其单个实力必然不强,其这三座城市的竞争力都较弱,对周边县区的缺乏相应的辐射力。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要合理发展中等规模城市,但是中等规模城市的实力毕竟不如大城市那样强大,而一个省区只有一些实力不强的中等城市对本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起不到太大的辐射力。就以区内最实力最强的城市南宁市来说在西部的城市中综合实力仅才排列第八位,这个和广西在西部地区的总体实力的排名实在是不相符合。而被誉为西部城市三巨的头重庆,西安和成都,它们的潜在竞争力和实力即使放在沿海地区仍是不可小视,或许这些城今日在GDP总量上它们不及一些东部的城市,但是他们在科技,文化,教育,区位等诸多方面起的优势。使其将来的发展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反观现在广西的城市,最大的南宁市区人口仅仅才150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不到600亿,这样城市实力和规模显然难以参加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所以将来的广西的发展必须要培育一两个大型的核心城市,是指在国内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样才辐射到广西其他地区。不要搞什么“平均主义”,搞个个都不错,但是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在发展之初,城市之间应该需要拉开一些档次的。 关于“效率”和“公平”之间的争论在现在中国双方都足够的力量来压倒对方。中国之大,地区差异之大,所有的问题都不能一刀而切。就现在的广西区而言,我想应该是效率优先,积极培养一些具有实实在在竞争力的核心城市,在先进带动落后。当然在注重效益的时候绝对不能置公平而不管。 第二,产业规划不合理,真正的优势和劣势不分。关于的广西将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我们从政府的报告来看主要是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以及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中心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塞。总体看来这些项目,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相对于现在广西的情况基本还是很合适的,但是在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却出现在了很大的偏差。 1.首先是夸大了区位优势。目前情况而言广西优越的区位优势还不能体现出来。因为广西周边的省份除了广东之外,其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因此把对广西的区位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而且所谓的西南出海通道现在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摘要:MBA 是英文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工管硕”。工管硕士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 MBA 是英文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工管硕”。工管硕士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工管硕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工管硕士是商业界普遍认为是晋身管理阶层的一块垫脚石。工管硕士培养的是高质量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 MBA 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技巧和思维的培养重于理论分析能力。它要求其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等)。 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运筹能力、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MBA 毕业生要求考生具有 3 年以上的工作背景。它被很多人看作是事业加速器或转换手段,即升职和跳槽的手段。而 MBA 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这个产生很好的帮助作用。 MBA 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用性,不重在灌输知识,而在于决策及实用管理技能的训练,因此其课程因各个国家、各个大学而不同。且内容经常在不断的补充更新,从而能更确切地配合学生以及当今企业机构的需要,在教育中除了帮助学员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外,还通过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 区域定义 区域是指在某一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在经济功能上具有同一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古典区位理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新古典区位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区位研究转向区域研究 二战后,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区际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这种区域问题和城市问题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劳动力就业以及城市问题。这样,从单纯的区位研究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前,萌芽时期 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重点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平衡布局,而实现生产力平衡布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地区投资倾斜和兴建国有企业,把国内资本和工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地区,为广大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变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20至90年代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后,我国强调以效率为主,投资重点放在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学术界也提出了倾斜式不平衡发展理论,认为欠发达地区不具有经济全面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其他资源,无法实现平衡的经济增长,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较大的部门或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这些部门和或地区优先得到发展,然后带动其他部门或地区的发展。 十八大之前,蓬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其次,研究和布局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001]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建设等级:国家级 项目负责人:王祥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目录 一、引言 二、建设目标任务 1、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5、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目标 6、特色学科建设目标 三、建设方案与措施 四、建设工作成效 五、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一、引言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10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在广东省教育厅指示精神引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按照申报书提出的建设方案和工作目标,认真部署和按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建设工作。经过仅两年的努力,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具体建设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及学科建设扎实的工作基础,充分发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为契机,以“立足佛山、面向广东”为宗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理念,以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理论与技能的培养,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把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方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具体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如下: 1、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学院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与交叉学科的综合办学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满足国家重点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排放为战略性目标的新兴建筑产业对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广东省、佛山市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减排新技术以及交通土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建筑节能减排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模块,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绿色建筑设计以及节能环保理念,突显专业办学特色。

广西大学进入“中国西部MBA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项目-MBA考试.doc

为促进中国西部MBA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与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TF)合作开展“中国西部MBA 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由淡马锡基金会提供为期3年总金额人民币一千二百六十万元的资金捐赠,用于支持中国5所东部沿海院校与5所西部院校建立一对一的伙伴关系。项目旨在帮助中国西部5个省份的5所大学建设具有较高水平和质量的MBA教育项目。主要内容包括:院长办学能力和领导力培训、MBA师资培训、东部院校院长、教师、管理人员到西部院校交流,以及MBA项目职员培训。整个项目将有我国西部5所管理学院的15位院长,90位MBA教师、30位MBA项目职员到东部院校进修培训,每年将有1300名MBA学生在这个项目中受益。期望这5所MBA培养院校今后能带动西部其他管理院校的发展,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培养质量更高、数量的管理人才;该项目实施周期为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项目启动仪式于2008年6月25日在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教育部原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启迪,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内蒙古大学校长连辑,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军,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纯均,淡马锡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吴玉钦,总裁钟添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仪式。淡马锡基金会主席吴玉钦说:“该项目体现出了真正的合作精神,她将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中国乃至亚洲的MBA教育水平,并将促进整

个亚洲的发展。”通过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和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对中国西部各院校MBA教育的办学基础、师资状况、学校影响力等综合指标的全面考核,广西大学成功获得批准进入该项目。目前该项目结对子的东部院校和西部院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广西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西大学是目前广西唯一一所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于2001年开始招收MBA学员。至今累计招生1035人,现有MBA在校学生548人,已学成毕业生487人。成功进入“中国西部MBA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体现了全国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广西大学MBA教育认可、关怀和支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广西大学MBA教育的师资水平、管理能力和教学质量将得到更大的提升,将使广西大学的MBA教育步入全国乃至东南的亚优秀行列。12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作用概述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作用概述 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大力支持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有序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总体看,各地区注意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将区域振兴和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等工作,区域发展更为协调和均衡。 2008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8.7万亿元、4.4万亿元、5.2万亿元和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17.4%、21.9%和16.1%,东部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同比分别提高2.3、4.7和4.3个百分点。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适应这种形势,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冲破行政区经济的束缚,深化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实力。 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原有的“行政区经济”,由于条块分割,无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已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于是,出现了跨行政区不同形式的经济联合,如经济技术协作区、经济协作区等。但这些经济联合体,仅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级形式,并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联合,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也不能达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目的。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达到强化区域优势或区际间优势互补的目的,增强区域及全国经济实力。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阶段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形式参考已建立的国际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区域经济联合体,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定义为: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或地理特征较相似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为谋求发展而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与共同经济调节,形成一个不受区域限制的产品、要素、劳动力及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区域的动态过程,它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内各地区合理分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联合体共同繁荣。经济协作区是我国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初级的、松散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围绕加强能源、交通及其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大跨度的联合,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行政区范围大小又分为四种形式:一是省(区)际经济协作区,即相邻的若干省、区、市,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二是省际毗邻地经济协作区,即相邻几个省、区、市间的部分接壤地区,按照历史的经济联系和现实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三是省内经济协作区,根据本省、区的经济布局和各市、县经济发展要求,自愿建立的合作组织;四是城市间经济协作网络,即若干地域相邻,或沿海、沿江、沿路的若干城市,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的合作组织。城市间经济协作网络,往往以城市群的形式出现,在区域经济联合中起重要作用。城市群是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相邻地域范围内,由相当数量规模等级不同、各具特点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城市,构成的网络体系。现有的城市群都是各国最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在本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枢纽作用。由于它集聚的产业、金融、贸易、科技、信息等力量,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日益成为主宰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城市群中的每个城市,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它们之间通过生产上的协作与联系,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经济,从而形成城市群的整体功能优势,推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企业管理专业全国排名

最新企业管理专业全国排名2009-04-23 1 A++ 西安交通大学 2 A++ 浙江大学 3 A++ 清华大学 4 A++ 北京大学 5 A++ 武汉大学 6 A++ 南京大学 7 A++ 中国人民大学 8 A+ 上海交通大学 9 A+ 中山大学 10 A+ 复旦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上海财经大学 13 A+ 天津大学 14 A+ 华中科技大学 16 A 南开大学 15 A 四川大学 17 A 东南大学 18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 A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1 A 吉林大学 22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 A 南京农业大学 24 A 北京师范大学 25 A 湖南大学 26 A 同济大学 27 A 武汉理工大学 28 A 中南大学 29 A 中国农业大学 30 A 大连理工大学 31 A 暨南大学 32 A 华中农业大学 33 A 东北财经大学 34 A 山东大学 35 A 华南理工大学37 A 西南交通大学36 A 苏州大学 38 A 东北大学 39 A 华东师范大学 40 A 中国矿业大学 41 B+ 重庆大学 42 B+ 南京财经大学 43 B+ 南京师范大学 44 B+ 华中师范大学

45 B+ 安徽财经大学 46 B+ 上海大学 47 B+ 浙江财经学院 48 B+ 浙江工商大学 50 B+ 北京交通大学 49 B+ 陕西师范大学 51 B+ 湖北大学 52 B+ 西南财经大学 53 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4 B+ 湖南师范大学 55 B+ 山西财经大学 56 B+ 山西大学 57 B+ 郑州大学 58 B+ 深圳大学 59 B+ 云南大学 60 B+ 福州大学 61 B+ 山东农业大学 62 B+ 合肥工业大学 63 B+ 电子科技大学 65 B+ 云南财贸学院 64 B+ 江西财经大学 67 B+ 南京理工大学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中国网 https://www.doczj.com/doc/f91587176.html, 时间: 2008-02-28 发表评论>> 中国国情专题库:透视中国问与答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规划》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和玉林、崇左两市物流等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 万平方公里,2006 年末总人口1255 万人。 【解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拥有沿海1595公里海岸线,深水岸线160多公里,是国内仅存的未大规模开发的连片沿海岸线,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是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完善沿海经济布局,推动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 【关键词】 功能定位 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规划》摘要】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解读】把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突出了开放合作的主题,表明北部湾经济区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将担任重要角色。这一功能定位以面向东盟合作和服务带动“三南”为支点,把构建国际大通道和“三基地一中心”作为核心内容,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围绕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结合学校实际,着重从特色专业内涵、建设原则、内容和评价办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高素质人才 专业是高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单元,专业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折射出一所高校的全貌,可以反映出当今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办学校就是办专业,高校的专业建设不仅决定了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还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而目前高校在专业建设上尚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科专业的整体规划尚未整体到位,专业设置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论证不够,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不强,专业口径过窄,部分专业建设水平不高,有广泛社会影响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专业不多等等。基于此,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 在高校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建成一批办学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竞争能力较强、深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以特色标志水平,以特色证明质量,以特色显示活力,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从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原则与内容的讨论入手,结合我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谈谈我们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一、准确理解特色专业的建设内涵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高校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和竞争性等特性与企业的经营十分类似,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学上的“差异化经营战略”。企业竞争理论认为,由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性,企业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途径之一是采取差异化战略,即生产或提供与竞争对手有所差异的产品或服务,实行“错位经营”,以避免正面的竞争,即所谓“最高明的竞争是避免竞争”。 借鉴企业差异化战略理论,特色专业应是专业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不仅

广西大学2012年广西地方性计划在职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班招生简章

广西大学2012年广西地方性计划 在职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班招生简章 广西大学商学院是为广西经济与建设发展培养管理人才的摇篮,是广西最早具有MBA培养资格的院校。 为加快广西区内中高级经济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大学2012年地方性研究生班招生计划,我院面向全区招收广西地方性计划在职MBA研究生班(以下简称MBA研究生班)学员。现将招生、培养简章公布如下: 一、办班性质 本班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性计划研究生班,仅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招生。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考核)合格,颁发由自治区教育厅统一印制并验印的研究生班毕业证书(该毕业证书属于区内承认)。 二、报名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身体健康,符合一般体检标准。 (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毕业(含自学考试、电大、成人高考,不包含党校),具有学士学位,工龄满3年以上。 三、报名时间 201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四、报名步骤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201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2.报名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f91587176.html,-管理机构-研究生处,考生登录广西大学研究生处主页的“2012年研究生班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系统预计于5月底开通)。填报代码:①学院代码:099(商学院MBA中心),②专业代码:460100(工商管理硕士); 3.网上报名后到广西大学商学院MBA教育中心进行现场确认。 (二)现场确认 1.确认时间:2012年5月21日至6月20日: ①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40-17:30;②周六至周日: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00; 2.确认地点:广西大学商学院428室MBA教育中心办公室; 3.现场确认时需提交的材料: (1)学历证书、身份证、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份(粘贴在《广西大学研究生班资格审查登记表》内); (2)《广西大学研究生班资格审查登记表》一式两份(该表可在广西大学研究生处主页下载),填写要求如下: ①将网上报名编号填写在《广西大学研究生班资格审查登记表》封面; ②“单位意见”必须填写鉴定评语,写明是否同意申请,并加盖公章。无评语、无同意意见、无公章均视为无效; ③将学历证书、身份证、学位证书复印件(16开)按顺序粘贴在《广西大学研究生班资格审查登记表》内“粘贴处”左侧,保持整齐。 报名流程详见广西大学MBA中心网站通知 (https://www.doczj.com/doc/f91587176.html,/shang/mbajy/)。 五、录取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的要求酒店管理学院计划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优秀经验和实践成果,力求对全省同类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立足,面向全国,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建设思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为宗旨,依托我校商科大学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以“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3-5年的建设期,努力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最终达到如下4个发展目标: (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 (二)形成本学科人才培养与旅游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的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三)建成一支应用技能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教学质量突出的师资团队 (四)集成我校26年来办学的有效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全省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示范点 (五)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教学理论 二、特色专业发展思路与方案 为在本专业建设期末能够实现上述5个目标,我们计划采取如下发展思路与方案: (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 立足本科生专业研究、应用能力,对于旅游实践教学,我们增设旅游规划制图实验室、旅游资源展览展示实验室、旅游电子商务与咨询实验室等,努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制订校外实训基地五年规划,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践的同时,开展双向科研经营活动,为教师提供科研场所,取得一批产学研成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建立新的满足教学要求、合作紧密、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

广西区域经济与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

广西区域经济与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广西区域经济与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进行细化后的产业。物流将各种原材料在恰当的时间运送到恰当的地点,以保证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又将产出的商品运输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的生产、生活需求。在物品流通过程中,在为企业与消费者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物流不仅仅服务于企业,也有很多企业为物流服务,他们为商品的流通提供材料以及车辆,物流又间接为经济做出贡献。在区域经济中,不同的部门、行业和企业之间存在复杂的交换和相互依存关系,物流业是维持这种关系的保障。因此,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匹配的高速发展,才能保证区域资源的合理分配,人才的合理利用,产业结构和区域贸易的优化组合。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关系的探讨最早源于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该理论着重分析了运输费用、劳动费用和集聚三大因素对工业区位的选择,并在分析物流系统时侧重于交通因素而忽视了其它因素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区域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经济学逐步诞生,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

逐步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将开发区域经济与构建区域物流系统联系起来。国外已有很多学者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Talley (1996)通过建立区域交通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型,研究区域交通设施投资带來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Kulshreshtha(2001)利用多元共交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印度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的长期结构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铁路运输物流与经济发展存在重要关联性[2]。Tyan等(2003)在研究跨国公司物流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是保证市场份额的必要手段,并且第三方物流正逐渐成为国际性产品分拨的主体[3]。Hulten(2006)通过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网络外部性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4]。Ruth(2008)则详细解析和阐述东盟地区物流发展政策和整合路线图,为东盟物流业自由化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5]。 国内学者也围绕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进行了探讨。王圣云和沈玉芳(2007)提出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高对于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李全喜和金凤花(2020)基于20032008年我国31个省面板数据,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7]。涂志涛(2020)运用灰色理论对重庆邮电物流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总体相互协调,但物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经济可持续增长[8]。郑红玲、鲁丽丽(2020)对19992000年河北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进行线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是显著的[9]。郭湖斌(2020)则运用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是教育部在原来大学二级学院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办学 模式,定位于三类本科,处于普通大学和高职高专之间。作者通过对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 和学习效果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自我行为控制与心理等方面都与一本、二本学生有较大差异,在求知意识、人生期望、生活态度和自我表现 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具有鲜明的个性,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 深入和不持续,对实践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较强的参与意识。 而用人单位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有比较 扎实的基本专业理论基础,能够适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产品的开 发需求,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水平。这就需要 独立学院针对学生的特点及电子信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找准自己的 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将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 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在上述背景下,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选 择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行研究,探索如何面向信息产业培养 满足企业产品生产、制造、管理、维护、更新和开发等一系列需求的 工程技术人才,从而使该专业具备较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启动为契机, 实行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大力增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高等 教育中的工程实践性,补充创新性缺陷。以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作 为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优势和特点,构建 “3+1(x)、校企联合双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具有特色 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做好理论基础教学的同时,依托湖北荆州地方及 区域经济建设,在信息类专业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对多 个专业方向实行重点建设,形成该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使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一线工程师的实践训练和工程基础 知识教育,具备在电子信息行业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制造、生产、维护、营销、服务以及管理水平,同时提升学生创新意思和创新 水平。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收入水平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不仅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政治、经济的统一。因此,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地区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各种途径缩小地区差异,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缩小差距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虽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从总体上看,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加大,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又有一些制度性因素,还有历史地理环境资源等因素,它们的相互作用才使得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不断分化的现状。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应用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 战略与布局调整 一、前言 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的成就 1、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 世纪之交,为缩小东西差距,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拉开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序幕。在统筹解决其他“问题”区域的 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完善的区域战略不能够仅仅追求缩小东西经济差距,而是要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驱动,由此,形成了四大区域板块共同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在贯彻落实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又进一步认识到要增强各区域发展活力,而必须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细化、实化、差异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区域和增长极。随着对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定位,我们又拓展和完善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内涵———实施陆海统筹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至此,我们形成了覆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到、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区域间的协调性必将进一步增强,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2、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久活力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再是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而是“万马奔腾”、“协同并进”,不仅传统先行地区进一步焕发青春与活力,尤其是一批地处中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陆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有效地化解了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中国经济活力。如中部地区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等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六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了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部地区通过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了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国家还鼓励一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的新模式。如在上海浦东、重庆、成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增设了天津滨海、沈阳和山西综改试验区,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试验区。 3、增强了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在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演变进程中,“区域发展的状况逐渐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的差距开始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增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据 ,“十一五”期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在13%以上,比东部地区快0.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自2007年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连续6年超过东部地区。2013年经济增速继续呈“东慢西快”的格局。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了17.8%,25.8%和24.2%。就各区域占全国GDP的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由2002年的18.8%、17.2%提高到2012年的20.2%、19.8%,提高了1.4~2.6个百分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自2005年起扭转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