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12—2000

目次

1范围 7.6成缝

2 引用标准 7.7层、缝处理

3总则 7.8异种混凝土浇筑

4名词术语 7.9 变态混凝土浇筑

5材料 7.10 养护与防护

5.1水泥 7.11 埋设件施工

5.2 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 7.12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施工

5.3混凝土外加剂 8 质量管理和评定

5.4 骨料 8.1 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

5.5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 8.2 新拌碾压混凝土的检测与控制

6 配合比设计 8.3 碾压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

7 施工 8.4 质量控制与评定

7.1铺筑前准备附录A(标准的附录)不同高径比和圆柱体试件抗压强

度换算系数

7.2 拌和

7.3 运输

7.4 卸料和平仓条文说明

7.5 碾压

1 范围

本规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和评定。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Ⅰ、Ⅱ、Ⅲ级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其他工程的碾压混凝土施工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200-1989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GB/T 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J119-198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标准

DL/T5055-1996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

DL/T5100-1999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

DL/T5123-2000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D105-198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DJ207-19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L48-1994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3 总则

3.0.1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对于本规范未涉及的部分,仍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行业标准。

3.0.2碾压混凝土施工前宜进行现场试验,验证设计配合比、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系统及施工设备的适应性,并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

3.0.3 碾压混凝土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容重、物理力学性能、抗渗性、抗冻性等项指标。

3.0.4 碾压混凝土施工中,应进行温度控制。

3.0.5 经实践检验和论证,并通过技术要求成果认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可应用于碾压混凝土施工。

4 名词术语

4.0.1 混合材

指水泥出厂时掺于水泥中的活性和非活性矿物质材料。

4.0.2 掺合料

指在施工现场掺入混凝土中的矿物质材料。

4.0.3 施工缝

根据施工要求而设置的缝。

4.0.4 碾压厚度

指每一碾压作业层末碾压前的混凝土厚度。

4.0.5压实厚度

指每一碾压作业层经碾压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或容重时的厚度。

4.0.6 相对密实度

指施工仓面实测容重与碾压混凝土室内试验获得的平均基准容重之比。

4.0.7基准容重

已选定配合比的碾压混凝土在室内试验中获得的容重大值平均值。

4.0.8 层间间隔时间

系指从下层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加水时起到上层混凝土碾压完毕为止的历时。

4.0.9直接铺筑允许时间

不经任何层面处理直接铺筑上层碾压混凝土就能够满足层间结合质量要求的最大层间间隔时间。

4.0.10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

在层面上铺垫层拌和物后,再铺筑碾压混凝土就能够满足层间结合质量要求的最大层间间隔时间。4.0.11冷缝

层间间隔时间超过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的碾压层面。

4.0.12 变态混凝土

在已经摊铺的碾压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灰浆后振捣密实的混凝土。

4.0.13 垫层拌和物

铺在浇筑层面或基岩面上的,与碾压混凝土相适应的灰浆、砂浆或小骨料混凝土。

5材料

5.1 水泥

5.1.1 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5.1.2水工碾压混凝土所用水泥,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水泥的矿物成分、含碱量等提出专门要求,固定厂家进行生产,并优先采用散装水泥。

5.1.3水泥的品种,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号。

5.1.4 每批水泥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运到工地后应按表8.1.1进行复检,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分析。水泥品质的检验,按现行国家标准执行。

5.1.5 水泥的运输、储存,必须按不同品种、标号及出厂编号分别运输和存放。

按复检结果使用。严禁使用结块的水泥。

5.2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

5.2.1 碾压混凝土中应优先掺入适量优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掺合料,经过试验论证,也可以采用非活性掺合料。

5.2.2 掺入碾压混凝土的粉煤灰应符合DL/T5055的要求,运到工地后应按表8.1.1进行检测。

5.2.3 碾压混凝土的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5.3 混凝土外加剂

5.3.1碾压混凝土中宜掺用外加剂,其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5.3.2 碾压混凝土宜掺用复合外加剂,夏天施工宜选用缓凝减水为主的外加剂,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选用引气型外加剂。

5.3.3 进场的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及材质证明,并应符合DL/T5100的规定,使用前必须进行品质检验。

5.4骨料

5.4.1 对使用的粗、细骨料应进行质量和技术经济论证。

5.4.2 骨料试验应按照SD105中有关规定进行。

5.4.3 骨料应有足够的储备并设有遮阳、防雨及脱水设施。拌和时砂子的含水率应不大于6%。

5.4.4 冲洗筛分骨料时,应控制好筛分质量,保证各级成品骨料符合要求,并注意减少细砂及人工砂中石粉的流失。

5.4.5 人工砂加工应选用生产效率高、加工后的颗粒形状好的破碎机械。

5.4.6 干法生产骨料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石粉大量粘裹骨料颗粒,并注意保护周围环境。

5.4.7骨料运输堆放时,应防止泥土混入和不同级配互混。

5.4.8砂料宜质地坚硬,级配良好。人工砂细度模数小于2.2~2.9之间,天然砂细度模数宜在2.0~3.0之间。应严格控制超径颗粒含量。使用细度模数小于2.0的天然砂,应经过试验论证。

5.4.9 人工砂的石粉(d≤0.16㎜颗粒)含量应控制在10%~22%,最佳石粉含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5.4.10 天然砂的含泥量(d<0.08㎜的颗粒)应不大于5%。

5.4.11细骨料(砂)和粗骨料的质量指标除应符合5.4.8、5.4.9和5.4.10外,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SD207的要求。

5.5 混凝土拌和养护用水

5.5.1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各种混凝土。

5.5.2混凝土拌和用水的物质含量应符合SDJ207的要求。

6 配合比设计

6.0.1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工程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6.0.2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定:

1掺合料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掺量超过65%时,应做专门试验论证。

2水胶比:应根据设计提出的混凝土强度、拉伸变形、绝热温升和抗冻性等要求确定水胶比,其值宜小于0.70。

3砂率:应通过试验选取最佳砂率值。使用天然砂石料时,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砂率为28%~32%,二级配时为32%~37%;使用人工砂石料时,砂率应增加3%~6%。

4 单位用水量:可根据碾压混凝土施工工作度(VC值)、骨料的种类及最大粒径、砂率以及外加剂等选定。

6.0.3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设计工作度(VC值)可选用5s~12s,机口VC值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变化,动态选用和控制,机口值可在5s~12s内。

6.0.4大体积永久建筑物碾压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30㎏/m3。

6.0.5施工过程中,若需要更换原材料的品种或来源时,应提前通过试验调整配合比。

7 施工

7.1 铺筑前准备

7.1.1碾压混凝土铺筑前,应对砂石料生产及储存系统,原材料供应,混凝土制备、运输、铺筑、碾压和检测等设备的能力、工况以及施工措施等结合现场碾压试验进行检查,当其符合有关技术文件要求后,方能开始施工。

7.1.2碾压混凝土铺筑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7.1.3每个仓面铺筑前,应有施工的详细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施工操作人员。

7.1.4基础块的碾压混凝土铺筑前,应在基岩面上先铺砂浆,再浇一层垫层混凝土或变态混凝土,除有专门要求外,其厚度以找平后便于碾压作业为原则。

7.1.5碾压混凝土施工,宜采用能适应快速施工和连续施工的模板,并需满足振动碾能靠近模板碾压作业。所用的模板,包括垂直模板、斜面模板、混凝土预制模板以及止水、进出仓口、孔洞模板等,必要时需进行专门设计。

7.2 拌和

7.2.1拌制碾压混凝土宜优先选用强制式搅拌设备,也可采用自落式等其他类型搅拌设备。

7.2.2搅拌设备的称量系统应灵敏、精确、可靠,并应定期检定,保证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满足称量精度要求。

7.2.3碾压混凝土的拌和时间、投料顺序、拌和量,都应通过现场混凝土拌和均匀性检验确定。

7.2.4搅拌设备宜配备细骨料的含水率快速测定装置,并应有相应的拌和水量自动调整功能。

7.2.5卸料斗的出料口与运输工具之间的自由落差不宜大于1.5m。

7.2.6 砂浆和灰浆的配料精度及拌和质量与混凝土拌制质量要求相同。灰浆应由机械拌制,大型工程宜设置集中制浆站,并配有维持浆体均质的装置。

7.3运输

7.3.1 运输碾压混凝土宜采用自卸卡车、皮带输送机、负压溜槽(管)、专用垂直溜管,运输机具应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检查清洗。必要时也可采用缆机、门机、塔机等机械。

7.3.2 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混凝土时,车辆行走的道路必须平整;自卸汽车入仓前应将轮胎清洗干净,并防止将泥土、水带入仓内;在仓面行驶的车辆应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有损混凝土层面质量的操作。

7.3.3采用皮带输送机运输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骨料分离,降低灰浆损失率,并应有遮阳、防雨设施。

7.3.4 采用负压溜槽(管)运输混凝土时,应在负压溜槽(管)出口设置垂直向下的弯头;负压溜槽(管)盖带的局部破损处,应及时修补,盖带破损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更换。负压溜槽(管)的坡度和防分离措施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7.3.5 专用垂直溜管应具有抗分离的功能,必要时可设置防止堵塞控制装置。

7.3.6 各种运输机具在转运或卸料时,出口处混凝土自由落差均不宜大于1.5m,超过1.5m宜加设专用垂直溜管或转料漏斗;连续运输机具与分批联合运用时,应在转料处设置容积足够的贮料斗;使用转料漏斗时应有解决混凝土起拱的措施;从搅拌设备到仓面的连续封闭式运输线路,应设置弃料及清洗废水出口。

7.3.7 输送灰浆应具有防止浆液沉淀和泌水的措施,保证运送到现场的浆液均匀。砂浆运输可采用混凝土运输机具,也可采用专门的砂浆运输机具。

7.4卸料和平仓

7.4.1 碾压混凝土宜采用大仓面薄层连续铺筑或间歇铺筑,铺筑方法宜采用平层通仓法。也可采用斜层平推法、台阶法。铺筑面积应与铺筑强度及碾压混凝土允许层间间隔时间相适应。

7.4.2 采用斜层平推法铺筑时,宜从下游向上游铺筑,使层面倾向上游,坡度不应陡于1:10,坡脚部位应避免形成薄层尖角,施工缝面在铺砂浆前应严格清除二次污染物,铺浆后应立即覆盖碾压混凝土。

7.4.3 碾压混凝土铺筑层应以固定方向逐条带铺筑;坝体迎水面3m~5m范围内,平仓方向宜于坝轴线方向平行。

7.4.4采用自卸卡车直接进仓卸料时,应控制料堆高度,卸料堆旁出现的分离骨料,应在平仓过程中均匀散步到混凝土内。

7.4.5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拌和物进仓;已进仓的,应做处理。

7.4.6 当压实厚度为30㎝左右时,可一次平仓铺筑;为了改善分离状况或压实厚度较大时,可分2次~

7.4.7 平仓后混凝土表面应平整,碾压厚度应均匀。

7.5 碾压

7.5.1 振动碾机型选择,应考虑碾压效率、激振力、滚筒尺寸、振动频率、振幅、行走速度、维护要求和运行的可靠性。

7.5.2 建筑物的周边部位,宜采用与内部相同型号的振动碾直接靠近模板碾压,无法靠近的部位,可采用小型振动碾压实,其允许压实厚度和碾压遍数,应经试验确定。

7.5.3振动碾行走速度应控制在1.0km/h~1.5km/h范围内。

7.5.4施工中采用的碾压厚度及碾压遍数宜经过试验确定,并与铺筑的综合生产能力等因素,一并考虑,根据气候、铺筑方法等条件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碾压厚度。碾压厚度宜小于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3倍。

7.5.5 坝体迎水面3m~5m范围内,碾压方向应垂直于水流方向。碾压作业宜采用搭接法,碾压条带间搭接宽度为10㎝~20㎝;端头部位搭接宽度为100㎝左右。

7.5.6 每个碾压条带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按网格布点,检测混凝土的压实容重。所测容重低于规定指标时,应立即重复检测,并查找原因,采取处理措施。碾压后出现弹簧土现象的部位,如果检测的压实容重满足要求,可不进行处理。

7.5.7需作为水平施工缝停歇的层面或冷缝,达到规定的碾压遍数及压实容重后,宜进行1~2遍的无振碾压。

7.5.8 各种设备在碾压完毕的混凝土层面上行走时,应避免损坏已成型的层面。已造成损坏的部位,应及时采取修补措施。

7.5.9 碾压混凝土入仓后尽快完成平仓和碾压,从拌和到碾压完毕的最长允许历时,应根据不同季节、天气条件及碾压混凝土工作度变化规律,经过试验或类比其他工程实例来确定,不宜超过2h。

碾压层内铺筑条带边缘、斜层平推法的坡脚边缘和台阶法的台阶边缘,碾压时应预留20㎝~30㎝宽度与下一条带同时碾压,这些部位最终完成碾压的时间应控制在直接铺筑允许时间内。

7.6成缝

7.6.1 横缝可采用切缝机具切制、设置诱导孔或隔板等方法形成。缝面位置、缝的结构形式及缝内填充材料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7.6.2 切缝机切制,宜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先切后碾”或“先碾后切”的方式。

7.6.3 设置诱导孔,宜在层间间歇期内完成。成孔后孔内应及时用干砂填塞。

7.6.4 设置隔板时,隔板衔接处的间距不得大于10㎝,隔板高度应比压实厚度低3㎝~5㎝。

7.6.5 有重复灌浆要求的横缝,其制作和安装,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7.7层、缝面处理

7.7.1 连续上升铺筑的碾压混凝土,层间间隔时间应控制在直接铺筑允许时间以内。超过直接铺筑允许时间的层面,应先在层面上铺垫层拌和物,在铺筑上一层碾压混凝土。超过了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的层面即为冷缝。

7.7.2直接铺筑允许时间和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应根据工程结构对层面抗剪能力和结合质量的要求,综合考虑拌和物特性、季节、天气、施工方法、上下游不同区域等因素经试验确定。

7.7.3 施工缝及冷缝必须进行缝面处理,缝面处理可用刷毛、冲毛等方法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及松动骨料。层面处理完成并清洗干净,经验收合格后,先铺垫层拌和物,然后立即铺筑上一层混凝土继续施工。

7.7.4 冲毛、刷毛时间可根据施工季节、混凝土强度、设备性能等因素,经现场试验确定。不得过早冲毛。

7.7.5 垫层拌和物可使用与碾压混凝土相适应的灰浆、砂浆或小骨料混凝土。灰浆的水胶比应与碾压混凝土相同,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垫层拌和物应与碾压混凝土一样逐条带摊铺,其中,砂浆的摊铺厚度为1.0㎝~1.5㎝,并立即在其摊铺碾压混凝土,且在砂浆初凝前碾压完毕。

7.7.6 因施工计划的改变、降雨或其他原因造成施工中断时,应及时对已摊铺的混凝土进行碾压。停止铺筑处的混凝土面宜碾压成不大于1:4的斜坡面,并将坡脚处厚度小于15㎝的部分切除。当重新具备施工条件时,可根据中断时间采取相应的层缝面处理措施后继续施工。

7.8 异种混凝土种类

7.8.1坝内常态混凝土宜与主体碾压混凝土同步进行浇筑。

常态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振捣密实;碾压混凝土应在允许层间间隔时间内碾压完毕。

7.9 变态混凝土浇筑

7.9.1 变态混凝土应随着碾压混凝土浇筑逐层施工,灰浆宜洒在新铺碾压混凝土的底部和中部。变态混凝土的铺层厚度宜于平仓厚度相同,用浆量应经试验确定。

7.9.2 变态混凝土所用灰浆由水泥与粉煤灰并掺用外加剂拌制成,其水胶比宜不大于同种碾压混凝土的水胶比。

7.9.3 灰浆应严格规定用量,在变态范围或距岩面或模板30㎝~50㎝范围内铺洒,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浆量的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7.9.4 变态混凝土需经强力振捣才能保证均匀性和上下层结合。相邻区域混凝土碾压时与变态区域搭接宽度应大于20㎝。

7.9.5 变态混凝土的层缝面处理,按本标准7.7规定执行。

7.10养护与防护

7.10.1施工过程中,碾压混凝土仓面应保持湿润。

7.10.2正在施工和刚碾压完毕的仓面,应防止外来水流入。

7.10.3在施工间歇期间,碾压混凝土终凝后即应开始洒水养护。对水平施工缝和冷缝,洒水养护应持续至上一层碾压混凝土开始铺筑为止;对永久暴露面,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台阶状表面的棱角应加强养护。

7.10.4有温控要求的碾压混凝土,应根据温控设计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低温季节和寒潮易发期,应有专门防护措施。

7.11 埋设件施工

7.11.1碾压混凝土内部观测仪器电缆的埋设,宜采用后埋法。对没有方向性要求的仪器和电缆,坑槽深度应保证上部有大于20㎝的回填保护层,对有方向性要求的仪器,上部最少要有50㎝的回填保护层。回填料应为原混凝土配合比剔除大于40㎜粒径骨料的新鲜混凝土。

7.11.2 坑槽回填混凝土必须采取措施保证与周围混凝土结合良好,除电缆外,均应采用人工分层回填,并用木槌等工具捣实,确保回填混凝土的密实性。对电缆或电缆束宜在槽内回填砂浆,以避免形成渗漏通道。

7.11.3 应根据仪器埋设的高程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量使坑槽开挖层面是施工间歇的水平施工缝面,并应保证埋设工作与混凝土铺筑施工之间的良好配合与协调。

7.11.4 仪器埋设后,必须加以维护和保护。当埋设区的回填混凝土末初凝或上层混凝土尚未摊铺时,严禁各种设备在上面行使。

7.11.5 在仪器安装、埋设、混凝土回填作业中,应加强监测,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变化或损坏,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仪器和电缆埋设完毕,经检测确认符合要求后,应记录初始读数、绘制施工埋设草图、填

7.11.6 观测电缆在埋设点附近应预留一定的富余长度。

7.12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施工

7.12.1施工期间应加强气象预报信息的搜集工作,及时了解现场观测的雨情和气温情况,妥善安排施工进度。

7.12.2 在降雨强度小于3㎜/h的条件下,可采取措施继续施工。当降雨强度达到或超过3㎜/h时,应停止拌和,并迅速完成尚未进行的卸料、平仓和碾压作业。刚碾压完的仓面应采取防雨保护和排水措施。

7.12.3 恢复施工前,应严格处理已损失灰浆的碾压混凝土,并按7.7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层、缝面处理。

7.12.4 在大风或干燥气候条件下施工,应采取专门措施保持仓面湿润。

7.12.5 日平均气温高于25℃时,应大幅削减层间间隔时间,采取防高温、防日晒和调节仓面局部小气候等措施,以防止混凝土在运输、摊铺和碾压时,表面水分迅速蒸发散失。

7.12.6 日平均气温低于3℃时或最低气温低于-3℃,应采取低温施工措施。

8 质量管理和评定

8.1 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

8.1.1碾压混凝土的原材料现场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按表8.1.1进行。

8.1.2 应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水率和级配。砂子细度模数允许偏差为0.2,超过时应调整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细骨料应有一定的脱水时间,搅拌前含水率应小于6%,含水率允许偏差为0.5%,超过时应调整混凝土拌和用水量。

8.1.3应严格控制各级粗骨料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时,其控制标准为:超径小于5%、逊径小于10%;以超、逊径筛检验时,其控制标准为:超径为零、逊径小于2%。石子含水率的允许偏差为0.2%。8.1.4 外加剂需按品种、进场日期分别存放,存放场所应通风干燥。检验合格的外加剂储存期超过6个月,使用前必须重新检验。使用时,外加剂必须配制成溶液并搅拌均匀,贮存在室内容器中,避免污染。

续表8.1.1 原材料的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

8.2.1 用于碾压混凝土配料称量的衡器应每月检验一次,配料称量允许偏差如8.2.1规定。

表8.2.1 配料称量检验标准

8.2.2 搅拌机机型确定后,必须通过试验对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进行检验,以确定拌和时间和投料顺序。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列规定:

1 用洗分析法测定粗骨料含量时,两个样品的差值应小于10%;

2 用砂浆容重分析法测定砂浆容重时,两个样品的差值应不大于30㎏/m3。

8.2.3碾压混凝土质量的检测,可在搅拌机口随机取样进行,检测项目和频率按表8.2.3规定。

表8.2.3 碾压混凝土的检测项目和频率

8.2.4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VC值选定后,机口允许偏差3s控制界限时,应查找原因,修正拌和碾压混凝土的用水量,并保持水胶比不变。

8.2.5 严格控制掺引气剂的碾压含气量,允许偏差为1%。

8.3 碾压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

8.3.1 碾压混凝土铺筑时,应按表8.3.1的规定进行检测,并作好记录。

8.3.2 压实容重检测采用核子水分密度仅获压实密度计。每铺筑100m 2~200m 2碾压混凝土至少应有一个检测点,每一铺筑层仓面内应有3以上检测点。以碾压完毕10min 后的核子水分密度仪测试结果作为压实容重判定依据。

8.3.3 核子水分密度仪应在使用前应用实际原材料配制的碾压混凝土进行标定。

8.3.4 相对密度是评价碾压混凝土压实质量的指标。对于建筑物的外部混凝土,相对密实度不得小于98%;对于内部混凝土,相对密实度不得小于97%。

8.4 质量控制与评定

8.4.1 碾压混凝土试件应在搅拌机机口取样成型。碾压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应以15cm 标准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 的抗压强度为准。

8.4.2 混凝土抗冻、抗渗检验的合格率不应低于80%。

8.4.3 碾压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控制标准见表8.4.3。抗压强度的均方差和变异系数应由一批(至少30组)连续机口取样的试验值求得。

8.4.4 碾压混凝土质量评定,应以设计龄期的抗压强度为准,并按抽样次数分大样本和小样本两种方法评定。

1 大样本。当混凝土连续取样大于30组时,用大样本评定,评定函数按下式计算:

或 ??

???≥-=≥-=R tS x x F R tCv x x F )()1()( (8.4.4-1) 或 ???+==BS R Xmin min KR

X (8.4.4-2) 式中:F (X )——评定参数;

X -

——N 次试验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

S ——N 次试验抗压强度均方差,MPa ;

R ——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标号),MPa ;

t ——强度保证率系数,与试验次数N 和保证率P (X )有关。N ≥30时见表8.4.4-1。 Xmin ——N 次试验中最低抗压强度,MPa ;

K 和B ——与强度保证率和生产控制水平有关的系数,见表8.4.4-1。

当F (X )≥R 和Xmin ≥KR 或R+BS 时,碾压混凝土质量合格。

2 小样本。当混凝土取样试验组数小于6组时,评定标准见表8.4.4-2。

当X -

i ≥Xmin 时,碾压混凝土质量合格。

min

8.4.5 钻孔取样是评定碾压混凝土质量的综合方法。钻孔取样可在碾压混凝土达到设计龄期后进行。钻孔的部位和数量应根据高程需要确定。

钻孔取样评定的内容如下:

1 芯样获得率:评价碾压混凝土的均质性;

2 压水试验:评定碾压混凝土抗渗性;

3 芯样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碾压混凝土的均质性和力学性能;

4 芯样外观描述:评定碾压混凝土的均质性和密实性,评定标准见表8.4.5。

表8.4.5 碾压混凝土芯样外观评定标准

8.4.6 测定抗压强度的芯样直径15㎝~20㎝为宜。对于大型工程或混凝土的最大骨料粒径大于80㎜的工程,宜采用直径20㎝或更大的芯样。

8.4.7 以高径比为2.0的芯样试件为标准试件。不同高径比的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与高径比为2.0的芯样试件抗压强度的比值见附录A 。高径比小于1.5的芯样试件不得用于测定抗压强度。φ15㎝×30㎝标准试件与15㎝立方体试件的抗压换算关系见附录A 。

附录A (标准的附录)不同高径比和圆柱体试件

与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

表A1 抗压强度换算系数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12—2000

条文说明

目次

3总则 7.6 成缝

5 材料7.7 层、缝面处理

5.1 水泥 7.8 异种混凝土浇筑

5.2 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7.9变态混凝土浇筑

5.3混凝土外加剂 7.10 养护与防护

5.4 骨料 7.11 埋设件施工

6 配合比设计7.12 特殊气象条件下施工

7 施工 8 质量管理和评定

7.1铺设前准备 8.1 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

7.2 拌和 8.2 新拌碾压混凝土的检测与控制

7.3 运输 8.3 碾压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

7.4卸料和平仓 8.4 质量控制与评定

7.5 碾压

3 总则

3.0.1 本条阐明本规范与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行业标准的关系。这些标准主要包括:SDJ 207,SL 48,DL/T5 100,SL 176,DL/T 5123及有关材料方面的国家标准等。

3.0.2 本条强调现场碾压试验的重要性,通过现场碾压试验可以验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检验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生产系统、混凝土制备系统、运输系统和平仓、碾压机具等的运行可靠性和配套性;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参数。如摊铺方式、平仓厚度、碾压厚度、碾压遍数等。此外,对于缺乏施工实践经验的人员起到技术培训的作用。

3.0.3 本条阐明碾压混凝土应满足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随着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日趋成熟,用碾压混凝土作为水工建筑物的外部混凝土已成为现实。故碾压混凝土除了应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对外部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等方面的要求。

3.0.4 本条强调碾压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碾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实际入仓温度将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寒冷地区因温差较大,温度控制和温度应力也应引起重视。施工中应根据碾压混凝土的特性,经济合理地采取温控措施、保温措施和养护措施,防止裂缝发生。

3.0.5 为了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碾压混凝土施工中的创造和应用,并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条。技术成果需经过工程项目的主管部门认定。

5 材料

5.1 水泥

5.1.1水泥品质应符合有关的现行规范,如:GB 175、GB200、GB1344的要求。

5.1.2 应保证使用的水泥性能稳定。

5.1.3 在选择水泥品种时,宜优先选用低热水泥。

5.2 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

5.2.1 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GBJ 146、DL/T 5055、GB/T1596、GB 2847等有关规定。

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是碾压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成材料,近年来国内外碾压混凝土已普遍采用大掺量粉煤灰,国内已施工的碾压混凝土坝粉煤灰掺量在50%~70%之间。粉煤灰掺量应按其质量等级、设计要求及通过试验论证确定。如无粉煤灰资源时,可就近选择技术经济指标较合理的其他活性或非活性掺合料,如凝灰岩、磷矿渣、高炉矿渣、尾矿渣、石粉等,经磨细后掺合,其掺量都需通过试验论证来选定。

5.3 混凝土外加剂

5.3.1~5.3.3 碾压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是配制高品质碾压混凝土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根据碾压混凝土的设计指标、不同工程及施工季节的要求,混凝土掺用外加剂,不但能改善碾压混凝土性能,便于施工,而且能节约工程费用。为保证碾压混凝土质量,应选用性能较好的外加剂。碾压混凝土掺用外加剂的品质质量标准,应符合GB 8076、GBJ 119、DL/T 5100的要求。

5.4 骨料

5.4.6 干法生产人工骨料过程中,形成的石粉受湿后,会粘裹在骨料颗粒表面,将影响碾压混凝土的质量。需改进生产工艺,避免骨料被石粉粘裹,对污染较严重的骨料需进行清洗。

5.4.8 砂中大于5mm颗粒的含量对细度模数影响敏感,应加以控制。有的工程控制在5%以内。

5.4.9 通过多个工程及反复试验证明,人工砂中适当的石粉含量,能显著改善砂浆和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密实性、抗渗性、力学指标及断裂韧性;石粉可作水泥掺合料,替代部分粉煤灰;适当提高石粉含量,亦可提高人工砂的产量,降低成本,增加了技术经济效益。因此,合理控制人工砂石粉含量,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石灰岩加工的人工砂,石粉含量在17.6%时,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较优;花岗岩加工的人工砂,石粉含量在15%时性能较优;白云岩加工的人工砂,石粉含量在20%时较优,说明不同岩性加工的人工砂的石粉较佳含量虽有差异,但其较佳含量均比原《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石粉含量高。从通用性看,石粉含量宜控制在10%~20%之间。

采用干法加工可以提高人工砂产量,提高石粉微粒含量,以利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同时也可节约设备费用。

5.4.10 砂中的含泥,是指小于0.08mm的淤泥和黏土。国内外有关砂中含泥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对比试验证明,在贫混凝土中,当微颗粒(小于0.08mm)的含量在3%~7%时,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黏聚性及密实性,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因此,建设部JBJ 52-19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中,将砂子的含泥量从原来的3%提高到5%。

6 配合比设计

6.0.1 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工程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施工工艺要求,包括:

1 混凝土质量均匀,施工过程中粗骨料不易发生分离;

2工作度适当,拌和物交易碾压密度,混凝土容重较大;

3 拌和物初凝时间较长,易于保证碾压混凝土施工层面的良好粘结,层面物理力学性能好。

4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抗渗性能等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拉伸应变能力。

对于建筑物外部的碾压混凝土,要求具有适应建筑物环境条件的耐久性。

6.0.2 国内永久性重要建筑物掺合料掺量已达60%~65%(如天生桥二级和岩滩水电站坝体碾压混凝土的掺合料掺量分别为60.7%和65.4%)。美国上静水坝掺合料掺量已超过70%。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使用优质粉煤灰、掺量大于70%的碾压混凝土作为水工大体积建筑物的内部混凝土是可行的。在8年~9年期间混凝土的强度还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混凝土内部结构还在不断地改善,抗渗透、抗溶蚀的能力较强。长江科学院对水泥熟料仅占16.5%的低熟料碾压混凝土进行的研究成果表明:这种混凝土水化硬

碾压混凝土的水胶比,根据各工程材料和技术要求的不同应该有所差别,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国内各工程所使用的水胶比一般在0.50~0.70之间。

砂率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强度及耐久性。在确定碾压混凝土配合比时,应通过试验选定最佳砂率,即混凝土拌和后具有较好的抗分离性,并达到施工要求的VC值机肢凝材料用量最少时的砂率。条文中所列砂率范围为国内工程使用的一般范围。

单位用水量的选取不仅与混凝土的可碾压性直接联系,而且与经济性相关。故在满足可碾性要求的情况下,通常取用较小的单位用水量,以节约水泥和掺合料。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用水量可为70kg/m3~110kg/m3。

6.0.3 根据国内工程施工经验,为了保证碾压混凝土的可碾性,容易泛浆,以及层面结构结合质量、拌和物现场VC值在5s~15s比较合适。考虑到运输过程和不同气温条件,以及骨料的吸水率等因素对拌和物VC值的影响,本条推荐的搅拌口VC值5s~12s,仅作为配合比设计的VC值。实际施工时,由于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现场的VC值,因此,在满足现场正常碾压的条件下,搅拌口VC值可低于5s。

6.0.4 施工实践表明:每立方米碾压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低于120kg时,则硬化后的混凝土抗渗性能差。为了保证配制出的碾压混凝土满足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渗要求,本条要求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不低于130kg。小型工程和临时工程可不受此限。

7 施工

7.1 铺筑前准备

7.1.1 碾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是快速、连续的高度机械化施工。整个生产系统的任一个环节出现故障、不协调或不配套情况,都会影响工程进度及碾压混凝土施工特点的发挥,故规定此条文。

7.1.2 施工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对施工质量尤其是初期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所以应在施工开始前加强培训工作。

7.1.3 仓块的详细计划安排,是施工工艺在仓面的具体化,可以避免施工的随意性,保证施工工艺的严格执行,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并可作为现场检查的依据。

7.1.4 在凹凸不平的基岩面上,不便于进行碾压混凝土的铺筑施工,因此碾压混凝土铺筑应浇筑一定厚度的垫层混凝土或变态混凝土,达到找平的目的。近年来的施工实践表明,碾压混凝土完全可以达到与常态混凝土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因此找平层不宜太厚,以迅速转入碾压混凝土施工,对温控和施工进度都有利。

7.1.5 模板时碾压混凝土坝施工的重要设备,对碾压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施工进度、成本等各方面均有重大影响,因此模板的选择和机械设备配备是同等重要的。模板设计应能够满足碾压混凝土快速、连续施工的要求,为了便于周边的铺筑作业,不宜设斜向拉条。止水、进出仓口和孔洞结构部位,是要求较高或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在设计中应加以重视。下游面可采取台阶型式,但台阶高度不宜太小。

7.2 拌和

7.2.1 强制式搅拌机适于拌制干硬性混凝土。根据国外施工经验及水口水电站导墙、观音阁水库大坝、江垭电站大坝的施工实践,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碾压混凝土,不仅质量好,而且拌和时间短。根据国内外施工实践,自落式等其他类型的搅拌机也可拌制出质量好的碾压混凝土。另外连续式搅拌机在国外也比较常用。

7.2.2 检定称量系统,除了检查称量装置器件本身的精度外,还必须检查实际配料结果。

7.2.3 实践表明,混凝土拌和均匀所需时间受混凝土配合比、搅拌设备类型、投料顺序及拌和量的影响,故应通过拌和试验确定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

7.2.4细骨料含水率的变化将明显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度及水胶比。现代搅拌楼一般配备砂含水率快速测定装置,具备相应的拌和水量调节补偿功能。

7.2.5 对碾压混凝土、卸料时落差越大,骨料分离越严重。故本条限制混凝土拌和物的自落高度。

7.2.6 砂浆与灰浆在碾压混凝土坝中用量较大,应当受到与混凝土相同的重视。为了保证质量,灰浆与砂浆在使用时必须是新鲜的。机械拌制灰浆是为了保证其均匀性,大型工程灰浆用量较大,宜设置集中制

7.3.1 根据国内外施工实践,自卸汽车、皮带运输机、负压溜槽(管)、专用垂直溜管等都已比较成熟,缆机、门机、搭机也可作为辅助运输机具。

7.3.2 自卸汽车运输混凝土、入仓口的数量、结构和封仓施工方法对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有很大的影响;车轮夹带的污物、泥土等将影响混凝土层面的胶结质量;水分的带入将改变混凝土的工作度和水胶比,影响混凝土质量;汽车急刹车和急转弯将破坏强度还不高的混凝土表面,并影响层面胶结;结构物上留的通行缺口,可以在后续施工时补齐。

7.3.3 遮阳、防雨措施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稠度的影响;皮带输送机间转运时容易造成骨料分离,应在出料端部设防分离装置;较大的槽角对减缓皮带上的分离有利;实践表明,采取适当的刮刀和清扫装置,可控制灰浆损失。

7.3.4 负压溜槽(管)在使用中,随着盖带破损程度的加剧,出口处混凝土速度可达10m/s~15m/s,直接卸于自卸汽车上,会造成严重的冲击和骨料分离。出口设垂直向下的弯头可以大幅度减缓出口速度,并有混合作用,可有效地防止冲击和分离。盖带的环向裂口平均间距小于3m~5m时或由于盖带被损,负压作用急剧下降,出口速度和分离失去控制时,应更换整条盖带。

7.3.5 采用特制的橡胶软管和其他特殊结构的溜管可以有效地防止骨料分离,控制堵塞是为了保证设备安全。

7.3.6足够的贮料斗容积是为了保证连续式设备的连续运行;转料漏斗起拱对运输系统的运输能力有很大影响。

7.4 卸料和平仓

7.4.1 国内外采用较多的是平层通仓法。采用斜层平推法和台阶法的目的主要是减小浇筑作业面积,缩短层间间隔时间。施工实践表明,斜层平推法可以用较小的浇筑能力浇筑较大面积的仓面,即达到减少投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和改善层面结合质量的目的。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采取这种施工方法效果更为明显。

7.4.2 根据江垭工程的实践,斜层坡度达1:10左右时,可进行正常施工,坡度过陡,不易保证铺料厚度均匀。避免在坡脚部位形成薄层尖角和严格清除二次污染是保证斜层平推法施工质量的两个主要问题。因薄层尖角部位的骨料易被压碎,在坡脚伸出一个平段是避免形成薄层尖角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7.4.3 固定方向逐条带铺筑使施工层次分明,层间间隔时间容易控制,便于有序施工。迎水面3m~5m范围,平仓方向平行坝轴线是为了避免在重要部位形成可能的顺水流方向的薄弱带。

7.4.5 本条所述不合格混凝土系指下列情况:混凝土拌和物VC值超过施工现场确定的范围;各组分的含量误差超过规定范围;由于其他人为因素而使已拌好的混凝土质量受到破坏。

7.4.6 根据施工实践,压实厚度30cm时,采取推土机将混凝土推离卸料位置平仓,平仓厚度34cm,可达到较好的改善分离状态的效果。

7.4.7要保证碾压质量,还应保证平仓的质量,做到碾压层厚均匀。

7.5碾压

7.5.1 根据我国的工程实践,原西德生产的BW-200、BW-201AD及BW-202AD比较适用。国外类似性能的产品及国内生产的振动碾,其激振力、振动频率经试验能满足技术要求的也可以采用。

7.5.2 工程实践表明,大型振动碾直接靠近模板周边碾压,施工效率高,质量容易保证。

7.5.3 碾压施工时振动碾的行走速度直接影响碾压效率及压实质量。国内施工实践证明,行走速度过快压实效果差。适当增加碾压遍数时,速度可提高至1.5km/h。

7.5.4 不同振动碾所能压实的厚实不同,同一配合比的拌合物对于不同振动碾所需的压实遍数也不同。碾压厚度和碾压遍数可通过现场试验并结合生产系统的综合生产能力确定,施工中根据条件采用不同的碾压厚度,有利于满足对层间间隔时间的要求。碾压厚度若小于最大骨料粒径的3倍,则最大粒径骨料将影响压实效果或骨料被压碎。

7.5.5碾压方向垂直于水流方向可避免压条带接触不良形成渗水通道,故迎水面3m~5m范围内碾压方向一定要垂直于水流方向。采用斜层平推法碾压时,需有切实措施。碾压条带相互搭接,主要是为了保证搭接部位的压实质量。

端头部位搭接的长度,应保证振动碾的前后轮都能进入搭接范围,可根据选用的振动碾轴距来决定搭

7.5.6 压实容重的数值是碾压混凝土是否压实的主要标志,故施工过程中应尾随碾压作业进行检测。当所测容重低于规定指标时,可增加碾压遍数,仍达不到规定指标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碾压中出现的弹簧土现象,只要压实容重能够满足要求,可不必处理。

7.5.7无振碾压可以弥合细微的表面裂纹。

7.5.9 为避免因为拌和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对拌和物自拌和到碾压完毕的时间应有所限制,具体应根据不同天气条件混凝土VC值变化情况和对压实容重的影响来确定。沙溪口水电站开关站挡墙和岩滩围堰工程的试验认为,碾压工作应在混凝土拌和开始后2h内完成,越快越好。江垭工程的情况与此类似,对于气温较高的天气,还应缩短,低温或多雨天气,可适当延长。

与下一条带同时碾压的部位,完成碾压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能够满足层间结合质量的最大层间间隔时间内。

7.6 成缝

7.6.1 我国工程实践表明,切缝机具切缝,设置诱导孔或预置隔缝板等方法都可以成功地成缝。

7.6.2 切缝机切缝有“先碾后切”和“先切后碾”两种方式。为了保证缝面的形成,规定成缝面积每层应满足规定要求,余下部分待混凝土自然拉裂。填缝材料可用镀锌铁片。有些工程采用化纤编织布或干砂隔缝。

7.6.3 当采用薄层连续铺筑施工时,诱导孔可在混凝土碾压后由人工打钎或风钻钻进形成,成孔后孔内应填塞干燥砂子,以免上层施工时混凝土填塞诱导孔,达不到诱导缝的目的。当采用间歇式施工时,可在层间间歇时间用风钻钻成。

天生桥二级诱导孔在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约7d龄期)后进行。孔径90mm,孔距1m,每次孔深3m,分缝控制准确,效果良好。

7.6.4限制隔板间距,目的在于保证成缝面积;规定隔板高度是为了不影响混凝土压实及不致破坏隔板。

7.7 层、缝面处理

7.7.1为了确保混凝土层间结合良好,必须控制施工层间间隔时间。层间间隔时间控制标准直接关系到层间结合质量的好坏,国内外各个工程的控制标准和具体作法都不尽相同,但究其实质都是在时间上作出限制。国内外许多工程事实上采用双重标准,一个用于控制直接铺筑,即直接铺筑允许时间;一个用于控制层面铺筑层的铺筑,即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施工实践表明,只要时间标准选择合适,这种作法完全可以满足层间结合质量和抗剪断指标的要求。由于直接铺筑工序简单,效率高,层间结合质量好,所以在施工安排上应优先采用。

7.7.2鉴于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直接铺筑允许时间和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应综合考虑和中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中、小型工程也可类比同类工程确定。不同的坝标准不同,同一个坝在不同条件和不同部位下标准亦有所区别。一般直接铺筑允许时间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可采用初凝时间或稍短些时间。江垭工程这两个时间分别规定为6h和24h,施工中实际直接铺筑允许时间采用的是初凝时间,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实测最长22h,一般在18h~22h之间。

7.7.3 碾压混凝土筑坝中的施工缝及冷缝是个薄弱环节,往往形成渗漏通道,影响抗滑稳定,必须进行认真处理。

7.7.4刷毛、冲毛的目的是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污物和松动骨料,增大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以提高层面黏结能力。在处理好的层面上铺筑拌和物,可保证上下层黏结良好。刷毛、冲毛时间随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季节和机械性能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在初凝以后,终凝之前进行。过早冲毛不仅造成混凝土损失,而且有损混凝土质量。故本条规定不得提前冲毛。

7.7.5根据国内外施工实践,垫层拌和物采用灰浆、砂浆都有成功经验。采用砂浆时应根据使用部位进行专门配合比设计并比碾压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施工缝和冷缝,经过毛面处理并冲洗干净后的缝面,表面比较粗糙,为了保证垫层能在表面充分填充并有相当的富裕度,应使用1.0cm~1.5cm厚的砂浆。砂浆层铺完应紧接着摊铺混凝土,防止已铺的砂浆失水干燥或初凝。

7.7.6 因施工计划的改变、降雨或其他原因造成碾压混凝土停止铺筑时,停止铺筑处的坡面应不陡于振动碾的最陡坡度1:4,并应将斜坡上的混凝土碾压压实,坡脚处厚度小于10cm~15cm的尖角是难以碾压密实的部分,所以应清除。

根据施工实践,施工中断部位,具备施工条件重新恢复施工时,只要根据层间间隔时间规定进行层面

合质量。碾压混凝土一般强度增长缓慢,将层面放置等待强度上升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在具备条件后可立即恢复施工。

7.8 异种混凝土浇筑

7.8.1 同步浇筑的目的在于保证两种混凝土交界面的结合质量。中孔、底孔、溢流面、闸墩等对表面平整度要求高或者厚度和体积比较大的常态混凝土,与坝体碾压混凝土同步浇筑时不易保证外观质量,上升速度会受到较大影响,不同交叉浇筑比较困难,因此宜分二期分别浇筑,但必须确保一、二期混凝土之间的良好结合。

7.9 变态混凝土

7.9.1变态混凝土是在碾压混凝土摊铺施工中铺洒灰浆,而形成的富浆碾压混凝土,可以用振捣的方法捣固密实,应随着碾压混凝土施工逐层进行。变态混凝土在国内许多工程已获得广泛应用,效果都比较好。根据施工实践,铺洒灰浆的碾压混凝土铺层厚度可以与平仓厚度相同,以减少人工作业量,提高施工效率。加浆量应根据具体要求经试验确定。

7.9.3为了保证质量,应准确标定铺洒灰浆用具的计量和对应的铺洒面积,并精心组织施工。

7.9.4变态混凝土施工在碾压前进行,并在碾压时搭接一定宽度才能保证变态区域和碾压区域的良好过渡结合,强力振捣是保证变态混凝土均匀性、上下层结合以及与碾压区结合质量的必要措施,也可以采用搅拌机拌制的相同配合比的低塌落度干硬性混凝土,代替变态混凝土。

7.10 养护与防护

7.10.1 碾压混凝土是干硬性混凝土,受外界的条件影响很大,因此在仓面上要求对混凝土保持湿润。7.10.3 碾压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少,早期强度较低,为防止裂缝的发生,养护时间须比常态混凝土长。棱角部位,容易发生裂缝,须加强养护。

7.11 埋设件施工

7.11.1 为了不妨碍碾压施工和不损坏埋设件,内部观测仪器和电缆的埋设宜采用后埋法。为了保证仪器的完好率和工作精度,根据不同仪器类型,必须保证上部有足够的回填保护层。

7.11.2 后埋法施工,在回填保护层时,如果碾压混凝土已经超过直接铺筑允许时间,在回填混凝土时,接合部位应使用垫层拌和物,保证回填混凝土与已碾压混凝土结合良好。人工分层回填时,剔除大骨料的混凝土,是保证仪器完好率的重要措施。电缆束容易形成集中渗水通道,所以回填时要保证回填砂浆密实。

7.11.3 如果仪器埋设能够安排到水平施工缝面上进行,对仪器完好率十分有益。施工中保证仪器完好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铺筑作业与埋设作业具有良好的配合协调。

7.11.4 施工实践表明,回填混凝土初凝前,机械设备直接碾压其表面,仍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故规定此条文。对于连续铺筑上升的碾压层面,仪埋部位宜以人工摊铺上一层混凝土,在进行正常的铺筑作业。

7.11.5观测电缆在埋设点附件预留一定的富余长度,目的在于保证碾压施工时不破坏仪器和电缆的连接。

7.12 特殊气象条件下施工

7.12.1 施工中降雨强度可按5min~10min内侧得的降雨量换算值进行控制。

7.12.2 大风条件下,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迅速,为了保证碾压密实和良好的层间结合,应采取喷雾补偿水分等措施,保持仓面湿润。

7.12.3 高温天气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最根本的途径是大幅度削减层间间隔时间,同时应采取控制和补偿表面水分蒸发散失的措施。

8 质量管理和评定

8.1 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

8.1.1 表8.1.1是根据国内工程施工经验并参考国外资料而提出的。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的目的是:检查水泥、掺合料、骨料和外加剂的质量是否满足质量标准,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和改善施工工艺,以及评定原材料的生产控制水平。

8.1.2 细骨料生产主要应控制砂料的级配和含水率。

砂细度模数变动将引起碾压混凝土工作度的变动。因此,将砂细度模数控制在允许变动范围内,对稳定碾压混凝土生产是必要的。砂细度模数检测结果如果与给定值之差超过允许偏差0.20时,则需调整碾压混凝土配合比。

碾压混凝土施工时砂的含水率控制要比常规混凝土严格,因为含水率的允许偏差超过0.5%,将会引起

8.1.3现场生产的粗骨料,主要控制其超、逊径和各级石子的含水率。骨料超、逊径的检验应使用原孔筛或超、逊径筛进行。

粗骨料主要应对小石(5mm~20mm)含水率进行检测。小石含水率、碾压混凝土工作强度(VC)和抗压强度测定结果表明,小石含水波动将引起碾压混凝土工作度(VC)和抗压强度波动。小石含水率稳定,碾压混凝土工作度(VC)和抗压强度也稳定。

8.2 新拌碾压混凝土的检测与控制

8.2.1 每盘碾压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称量准确与否,是影响碾压混凝土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对衡器定期进行检验。

8.2.2 碾压混凝土各组分材料必须搅拌均匀,适宜的拌和时间随碾压混凝土工作度、搅拌机荣量、类型和投料顺序而异,应由拌和试验决定。

8.2.3 碾压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的重点是出搅拌机后未凝固的新拌混凝土,其目的是用来发现施工中的失控因素,并加以调整,以避免在建筑物中造成质量事故。成型一定数量的抗压强度试件,用以评定碾压混凝土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2.4 根据岩滩、铜街子、天生桥二级、沙溪口和坑口等工程的施工经验,确定机口VC值允许偏差为3s。

8.2.5 掺加引气剂的碾压混凝土试验结果指出:保持同样工作度,掺加引气剂可减少用水量,如果水胶比不变,则可节省水泥,含气量愈大,节省水泥愈多,但抗压强度随着含气量增加而降低。掺和引气剂的碾压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含气量,否则会因含气量过大,而使抗压强度过度下降,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含气量的变动范围应控制在±1%内。

8.3 碾压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

8.3.1 本条系根据铜街子、沙溪口、坑口和江垭等工程的施工经验制订的。VC值允许偏差5s,细指浇筑现场的测值。提出层间允许间隔时间问题的目的是要保证层面良好结合,使层面满足强度和抗渗性能要求。因此提出“由试验确定不同气温条件下层间允许间隔时间。”

8.3.2 国内使用表面型核子水分密度仪测定压实表现密度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且国内已有产品,性能、质量均能达到要求,故规定压实表观密度的检测采用表面型核子水分密度仪。由于碾压完毕后压实能量有段释放过程,故规定10min以后测试。

8.3.4 碾压混凝土的表现密度必须压实到配合比设计理论容重的97%以上,以满足碾压混凝土坝重力稳定和密实性的基本要求。

8.4 质量控制与评定

8.4.1 机口取样成型的28d试件的抗压强度,主要用以衡量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生产的质量管理水平。

8.4.3 表8.4.3列衡量标准是参考美国ACI-214标准以普通混凝土为准制定的。

8.4.4碾压混凝土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按抽样次数分为大样本评定和小样本评定。以设计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为准。

大样本是对同一标号碾压混凝土按周、旬或月作为一个统计时段进行质量评定。小样本反映快,是对一个浇筑层或一个浇筑日的碾压混凝土质量进行评定。

根据数据统计学原理,均方差S的计算值随样本容量N愈大而愈接近真值。多数学者认为N ≥30为宜,因此大样本连续取样次数规定大于30次。从碾压混凝土一个浇筑层或一个浇筑日考虑,取样次数一般不会超过6次,所以小样本连续取样次数规定小于6次。表8.4.4-1中,t值是碾压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为80%的强度保证率系数。

8.4.5在混凝土搅拌机机口取样,成型的标准立方体试件,不能反映碾压混凝土出机后一系列施工操作,包括运输、平仓、碾压和养护中所引起的质量差异。现场综合评价碾压混凝土质量目前多采用钻芯取样法。

8.4.6按一般规定,芯样直径应大于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2.5~3.0)倍。碾压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为80mm,则芯样直径应为200mm~240mm。考虑到我国目前钻机性能,在本条中规定芯样直径以15cm~20cm 为宜,对于大型工程或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大于80mm的工程可采用直径20cm或更大直径的芯样。

8.4.7 试件高度大于1.7倍直径时,可以认为端面约束已减弱到可以不予考虑的程度。所以,把高径比为2.0的芯样试件定为标准试件。这也是根据我国的试验资料并参考美国ASTMC42-77及英国BS1881.4规范编制而成的。考虑到工程一般使用最大骨料粒径为80mm以及端面约束问题,规定高径比小于1.5的芯样不得用于测定抗压强度。

Sl53水工碾压在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碾压在混凝土施工规范 SL 53-94 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目录 1 总则 2 材料 3 配合比设计 4 施工 5 质量管理和评定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加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发布《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的通知 水建[1994]95号 为适应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的需要,我部委托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为主编单位,对《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86进行了修订。经审查,现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其名称与编号为《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自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起施行。《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86;同时废止。 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司和主编单位。 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1 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岩基上Ⅰ、Ⅱ、Ⅲ级坝的碾压混凝土施工;其它碾压混凝土施工可参照执行。 1.0.2 碾压混凝土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对于本规范未涉及的部分.仍应执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 207-82和现行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 1.0.3 施工前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验证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适应性,并确定其施工工艺参数。 1.0.4 根据碾压混凝土所处部位的工作条件,碾压混凝土的性能应分别满足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 1.0.5 碾压混凝土施工中,应重视温度控制,并应做到优质、经济、安全。 2 材料 2.0.1 凡符合国家标准的硅酸盐系列水泥均可用于碾压混凝土。2.0.2 水泥品种及标号应与掺和料的品质、掺量一起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0.3 碾压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宜定厂、定品种供应,不宜在施工中途更换水泥厂家和水泥品种。 2.0.4 碾压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掺合料料源的调查研究和品质试验。2.0.5 粉煤灰及火山灰质材料均可作为碾压混凝土的掺合料。应选用符合《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GBJ146一90质量指标的粉煤灰,不符合上述指标的粉煤灰应经试验论证。 2.0.6 人工骨料及天然骨料均可用于碾压混凝土,如两者经济指标相差不大,宜优先选用人工骨料。 2. 0.7 不得使用刚筛洗的骨料拌制碾压混凝土。细骨料在成品料场堆放时间应不少于48h。若细骨料含水率大于6%.应采取脱水措施。2.0.8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2~ 3.0。使用人工砂时,砂中石粉(d≤0.16mm的颗粒)含量以8%~17%为宜,超过17%应经试验论证;使用天然砂时,可经试验论证后掺入适量惰性掺合料。 2.0.9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以不大于80mm为宜,使用最大粒径超过80mm 的粗骨料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不宜采用间断级配。 2.0.10 碾压混凝土中应掺用外加剂,并必须进行外加剂对水泥和掺合料的适应性试验。 3 配合比设计 3.0. 1 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工程设计的各项指标及施工厂艺要求。 3.0.2 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定:

混凝土地坪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正商地产施工工艺标准 混凝土地坪工程 河南正商置业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六月 目录 位地坪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72) 1、作业条件 (72) 2、材料、机具 (73) 3、样板引路 (74) 4、施工工艺流程 (76) 5、基层清理、抓毛 (76) 6、关水湿润 (77) 7、贴灰饼 (77) 8、扫浆 (78) 9、摊铺混凝土 (79) 10、............................................................................ 整平 80 11、............................................................................ 碾压 81 12、............................................................................ 收平 82 13、...................................................................... 拉毛或压光 83 14、............................................................................ 养护 86 15、........................................................................ 质量标准 86

彼地坪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作业条件 ⑴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匚作法。 ⑵基层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基层质量问题处理完成,地面钢筋、锚环等已割除。 ⑶吊洞:楼板上预埋件、各种管道及地漏等巳安装完毕,立管和套管穿过面层孔洞用细石混凝土 灌注密实,并经验收合格。吊洞支模应进行顶撑或使用成卡吊模,不准使用钢丝.穿楼板吊洞。 要求吊洞细石磔密实、表而平整 ⑷地面暗敷安装管线己施工完成,隐蔽验收合格。 ⑸面层标高和排水坡度的基准点和水平基准控制线己设置或标志。 ⑹施工机具己备齐,水、电己接通。 ⑺气温不低于5°C。 2、材料、机具 ⑴水泥:采用强度级别不小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⑵石子:采用卵石或碎石,粒径5?30mm,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而层厚度的2/3,含泥届不大于 2%o ⑶砂: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⑷机具:混凝土搅拌机和计量装置、机动翻斗车、平板式振捣器、手推车等。 ⑸工具:平锹、铁抹子、木抹子、大杠尺、铁滚筒、筛子、钢丝刷、笞帚等。 3、样板引路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047S00SL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SL 38-92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 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1992-12-01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能源部发布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 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SL 3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能源部 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 SL 38-92的通知 水建[199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各水利水电工程局,勘测设计院,武警水电指挥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为加强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搞好工程验收和评优等方面的工作,水利部和能源部委托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负责组织编写了《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七分册---碾压式土石坝工程和浆砌石坝工程部分,经审查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行业标准,其名称与编号为《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 SL 38-92,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各单位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发现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和主编单位. 本标准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6月8日 目次 说明 总则 第一部分碾压式土石坝工程 第一章土石坝坝基及岸坡处理 第二章土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三章坝体填筑工程 第四章细部工程 第二部分浆砌石坝工程 第五章浆砌石体与基岩连接工程 第六章浆砌石体砌筑工程 第七章浆砌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八章水泥砂浆勾缝 第九章溢洪道溢流面砌筑 第十章浆砌石墩,墙 第十一章中间产品 附录几种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格 附加说明 说明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SL38-92(以下简称《标准(七)》),是根据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能源部水电开发司建综[1990]1号文"关于组织制定《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的函",由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 《标准(七)》是《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一)》(以下简称《标准(一)》)的配套文件之一,其内容分为碾压式土石坝与浆砌石坝工程两部分. 在《标准(一)》中,质量标准项目分为一般原则和要求,质量检查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三类.而《标准(七)》仿效《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订本,GBJ300~304,GB310),把质量标准项目分为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三类.在编制过程中,经多次讨论认为,《<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是在《标准(一)》颁布之后制订的,而且其分类比较直观,现场易于掌握,所以认为采用其分类方式比较适宜. 和《标准(一)》相比,《标准(七)》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把在《标准(一)》中作为附录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编入了正文中.主要理由是,中间产品应作为一个工序考虑,其质量标准也应经过检验评定,只有在检验合格后才能在单元工程中加以应用,并且在重要工程中的混凝土或混凝土预制块的产品,当单元工程评定为优良时,中间产品也必须优良. 单元工程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它是以有关设计,施工规范为依据的,其质量评定也一般不超越这些 规范的范围,如逐条说明本标准,也只能指明其出处,颇为繁琐,也无多大意义,故《标准(七)》和《标准(一)》一样,也未写条文说明. 目前,一些先进的检测手段(如超声波,电子或激光探测等),在相应的有关技术规范均没有列入,而本标准是以有关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因此也不能列入.若需采用,其质量检测及评定方法,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 《标准(七)》的初稿于1990年5月完成,经主编单位与各参编单位的相互讨论和协商,于7月整理出征求意见稿,随后发送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各设计与施工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同年10月,对各单位提出的意见逐条加以研究,并据此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全面修改后,于1990年12月底提出送审稿. 1991年3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主持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了送审稿审查会,认为《标准(七)》(送审稿)内容基本可行,可按审查意见修改整理后形成报批稿. 本标准(送审稿)审查组组长为纪云生同志,参加送审稿和报批稿修改及审定工作的有许红波,张严明等同志. 鉴于该标准为初次编制,全国的工程条件,技术水平等差别较大,有些技术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本 标准一定存在缺点和不足,望各使用单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总则

厂房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水泥砂浆地面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32.5号,并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 2.1.2 砂:应采用中砂或粗砂,过8mm孔径筛子,含泥量不应大于3%。 2.1.3 主要机具:搅拌机、手推车、木刮社、木抹子、铁抹子、劈缝溜子、喷壶、铁锹、小水桶、长把刷子、扫帚、钢丝刷、粉线包、錾子、锤子。 2.2 作业条件: 2.2.1 地面(或楼面)的垫层以及预埋在地面内各种管线已做完。穿过楼面的竖管已安完,管洞已堵塞密实。有地漏房间应找好泛水。 2.2.2 墙面的+50cm水平标高线已弹在四周墙上。 2.2.3 门框已立好,并在框内侧做好保护,防止手推车碰坏。 2.2.4 墙、顶抹灰已做完。屋面防水做完。 3.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找标高、弹线→洒水湿润→抹灰饼和标筋→搅拌砂浆→刷水泥浆结合层→铺水泥砂浆面层→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第一遍→ 第二遍压光→第三遍压光→养护 3.1.1 基层处理:先将基层上的灰尘扫掉,用钢丝刷和錾子刷净、剔掉灰浆皮和灰渣层,用10%的火碱水溶液刷掉基层上的油污,并用清水及时将减液冲净。 3.1.2 找标高弹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线,往下量测出面层标高,并弹在墙上。 3.1.3 洒水湿润:用喷壶将地面基层均匀洒水一遍。 3.1.4 抹灰饼和标筋(或称冲筋):根据房间内四周墙上弹的面层标高水平线,确定面层抹灰厚度(不应小于20mm),然后拉水平线开始抹灰饼(5cm×5cm),横竖间距为1.5~2.00m,灰饼上平面即为地面面层标高。 如果房间较大,为保证整体面层平整度,还须抹标筋(或称冲筋),将水泥砂浆铺在灰饼之间,宽度与灰饼宽相同,用木抹子拍抹成与灰饼上表面相平一致。

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SL53-94 条文说明 目录 前言 1总则 2材料 3配合比设计 4施工 5质量管理和评定 前言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一86系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标准,自颁发执行以来,对推动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在起草该规范过程中,比较多地参考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和国外有关技术标准。随着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因此有必要也有条件对《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86进行修订,以确保碾压混凝土工程质量,进一步推动碾压混凝上筑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989年5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委托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负责组织对《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86进行修订。1989年8月提出了修订大纲、总体框架及原则,同年10月提出初稿,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并于同年11月在岩滩水电站工地组织专家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于 1990年3月提出了征求意见槁,发送至国内有关勘测设计、施工、科研及高等院校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修改整理后,1990年6月提出了送审稿。 1990年8月21日至24日,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和能源部水电开发司组织专家在天津杨村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认为该规范(送审稿)内容基本可行,可按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整理后报主管部门审批颁布,并建议该规范为水利水电行业强 制性标准。 由于该规范报批过程较长,历时三年,正式发布前,水利部建设司又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一些重要的参数、指标重新进行了核定,以保证该规范能较好地 反映当前的施工技术水平。 本规范(送审稿)审查委员会主任为林伯诜同志,参加送审稿和报批稿的修改及审定工作的有王圣培、李丰、李允中、许红波、张严明等同志。 鉴于碾压混凝土试验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该规范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修订,为此,希望各有关单位和使用者继续提出意见和建议。 1总则 1.0.1本条阐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1.0.2本条阐明本规范与现行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关系。这些标准主要包括:《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SD108-83,《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DJ 275-88及有关材料方面的国家标准等。 1.0.3本条强调现场碾压试验的重要性,通过现场碾压试验可以验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检验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生产系统、混凝土制备系统、运输系

(完整版)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工艺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工艺 1、安装模板 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弯道等非标准部位以及小型工程也可采用木模板。模板应无损伤,有足够的强度,内侧和顶、底面均应光洁、平整、顺直,局部变形不得大于3mm,振捣时模板横向最大挠曲应小于4mm,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致,误差不超过±2mm,纵缝模板平缝的拉杆穿孔眼位应准确,企口缝则其企口舌部或凹槽的长度误差为钢模板±1mm,木模板±2mm。 2、安设传为杆 当侧模安装完毕后,即在需要安装传力杆位置上安装传为杆。 当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钢筋支架法安设传力杆。即在嵌缝板上预留园孔,以便传力杆穿过,嵌缝板上面设木制或铁制压缝板条,按传力杆位置和间距,在接缝模板下部做成倒U形槽,使传力杆由此通过,传力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脚插入基层内。 当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法安设传为杆。即在端模板外侧增加一块定位模板,板上按照传为杆的间距及杆径、钻孔眼,将传力杆穿过端模板孔眼,并直至外侧定位模板孔眼。两模板之间可用传力杆一半长度的横木固定。继续浇筑邻板混凝土时,拆除挡板、横木及定位模板,设置接缝板、木制压缝板条和传力杆套管。 3、摊铺和振捣 对于半干硬性现场拌制的混凝土一次摊铺容许达到的混凝土路面板最大板厚度为22~24cm;塑性的商品混凝土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为26cm。超过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时,应分两次摊铺和振捣,两层铺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Omin,下层厚度约大于上层,且下层厚度为3/5。每次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整平、抹面应连续施工,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其位置应在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振捣时,可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 施工时,可采用真空吸水法施工。其特点是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比常用的增大5%~10%,可易于摊铺、振捣,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混凝土抹面工序,改善混凝土的抗干缩性、抗渗性和抗冻性。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真空吸水深度不可超过30cm。 2) 真空吸水时间宜为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的1.5倍(吸水时间以min计,板厚以cm计)。 3) 吸垫铺设,特别是周边应紧贴密致。开泵吸水一般控制真空表lmin内逐步升高到400~500mmHg,最高值不宜大于650~700mgHg,计量出水量达到要求。关泵时,亦逐渐减少真空度,并略提起吸垫四角,继续抽吸10~15s,以脱尽作业表面及管路中残余水。

(技术规范标准)尾矿库安全技术规范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尾矿库等别及构筑物级别 5 尾矿库建设 6 尾矿库生产运行 7 尾矿库安全检查 8 尾矿库安全度 9 尾矿库闭库 10 尾矿再利用及尾矿库闭库后再利用 11 尾矿车安全评价 12 尾矿库工程档案 附录A 上游式尾矿坝的渗流计算简法(资料性附录)附录B 坝体尾矿的平均物理力学指标(资料性附录)

前言 为规范尾矿库建设、运行、闭库及再利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田文旗、曲忠德、伍绍辉、杨春福、时炜、王树。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尾矿库在建设、生产运行、安全检查、安全度、闭库、再利用、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金属、非金属矿物选矿厂尾矿库、氧化铝厂赤泥库。其他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和干式处理的尾矿库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其后的修订版均适用于本规程。 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尾矿库 tailings pond 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目录 前言 (7) 目次 (9) 1 范围 (11) 2 引用标准 (11) 3 总则 (12) 4 测量 (13) 5 导流与度汛 (16) 5.1 一般规定 (16) 5.2 施工导流 (16) 5.3 截流 (17) 5.4 度汛 (18) 6 坝基与岸坡处理 (19) 7 坝料复查与使用规划 (22) 7.1 坝料复查 (22) 7.2 坝料使用规划 (25) 8 施工试验与坝料加工 (27) 8.1 施工试验 (27) 8.2 坝料加工 (28) 9 坝料的开采与运输 (29) 9.1 坝料开采 (29) 9.2 坝料运输 (32) 10 填筑 (33) 10.1 一般规定 (33)

10.3 雨季填筑 (37) 10.4 负温下填筑 (38) 10.5 非土质材料防渗体的施工 (39) 11 结合部位处理 (41) 12 反滤排水设施与护坡 (43) 12.1 反滤层 (43) 12.2 排水设施 (44) 12.3 护坡 (46) 13 安全监测 (46) 14 施工质量控制 (48) 14.1 一般规定 (48) 14.2 坝基处理质量控制 (50) 14.3 料场质量控制 (50) 14.4 坝体填筑质量控制 (51) 坝料加工处理 (55) A1 低含水率土料的加水处理 (55) A2 高含水率土料降低含水率的措施 (56) A3 防渗掺合料制方法 (57) A4 宽级配砾质土级配调整(剔除粗粒)方法 (58) 碾压试验 (58) B1 试验目的 (58) B2 压实机械的选择 (59) B3 碾压试验 (59)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1 总则 1.1 工程概况及现场试验的必要性 龙滩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坝顶高程406.5m,最大坝高为216.50m;初期设计时,坝顶高程为382.00m,最大坝高为192.00m,坝轴线长761.26m;共分31个坝段,坝体混凝土总量约580万m3(其中RCC约为385.4万m3)。根据坝体结构要求,除基础垫层、引水坝高程300.00m以上部位、通航坝段、底孔周边、溢流面、导墙及闸墩等部位为常态混凝土外,其余均为碾压混凝土。坝体防渗结构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沿高程各分为一个区(RⅣ和CbⅠ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18;内部混凝土沿高程划分为3个区(RⅠ、RⅡ、RⅢ),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分别为C18、C15、C10。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高度最高、碾压混凝土方量最大的碾压混凝土坝。由于工程规模巨大,施工质量要求高、混凝土浇筑强度大、工期紧,要求全年施工,因此龙滩高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特别是高温和多雨环境下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尤为重要,应在大坝碾压混凝土浇筑前针对本工程实际选用的材料和施工设备,室内试验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拌和预冻方式,常温和高温及多雨环境条件的施工措施等,分别在常温和高温季节各进行一次现场试验,为大坝施工积累经验,确定并提出适合龙滩高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为便于承包人进行试验安排,特提出本试验技术要求。承包人应根据本本试验技术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现场试验大纲报监理人审批。 1.2 本技术要求系根据LT/C-Ⅲ-1《红水河龙滩水电站主体土建工程Ⅲ-1招标文件(右岸大坝工程)》第二卷技术条款和DL/T 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2-2000《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50-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有关条款规定,结合现场碾压混凝土试验的具体要求编写而成。因此,在混凝土试验中,除应遵守本技术要求外,凡技术要求未提及或不够详尽之处,仍应遵守上述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1.3 在试验过程中,如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必须预先向监理人申报原因、对策措施等有关事宜,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

一、概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亦称为刚性路面。它包括普通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等。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抗压、抗弯、抗磨损、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在各级路面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日渐增多,加上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水泥路面,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科学化、规范化施工成为广大公路建设者关注的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核心环节是混凝土的拌和生产和混凝土的摊铺,本文仅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探讨。 二、工艺流程 1、模板安装 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弯道等非标准部位以及小型工程也可采用木模板。模板应无损伤,有足够的强度,内侧和顶、底面均应光洁、平整、顺直,局部变形不得大于3mm,振捣时模板横向最大挠曲应小于4mm,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致,误差不超过±2mm,纵缝模板平缝的拉杆穿孔眼位应准确,企口缝则其企口舌部或凹槽的长度误差为钢模板±1mm,木模板±2mm。 2、安设传力杆 当侧模安装完毕后,即在需要安装传力杆位置上安装传力杆。 当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钢筋支架法安设传力杆。即在嵌缝板上预留园孔,以便传力杆穿过,嵌缝板上面设木制或铁制压缝板条,按传力杆位置和间

距,在接缝模板下部做成倒U形槽,使传力杆由此通过,传力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脚插入基层内。 当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法安设传力杆。即在端模板外侧增加一块定位模板,板上按照传为杆的间距及杆径、钻孔眼,将传力杆穿过端模板孔眼,并直至外侧定位模板孔眼。两模板之间可用传力杆一半长度的横木固定。继续浇筑邻板混凝土时,拆除挡板、横木及定位模板,设置接缝板、木制压缝板条和传力杆套管。 3、摊铺和振捣 1)摊铺前的准备工作 混凝土摊铺前的准备工作很多,主要强调一下摊铺前洒水的卸料工序。 1.1 洒水 摊铺前洒水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工序,往往不被施工人员重视,但如果洒水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路面质量。 洒水量要根据基层材料、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诸多因素来确定洒水量,即保证摊铺混凝土前基层湿润,而且尽可能撒布均匀,尤其在基层不平整之处禁止有存水现象。从目前施工现场来看,大多数情况下是洒水量不足,因为基层较干,铺筑后混凝土路面底部产生大量细小裂纹,有些小裂纹与混凝土本身收缩应力产生的裂重叠后使整个混凝土路面裂纹增多。 1.2 卸料 自卸车的卸料也是常常不被重视的工序,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堆料过 多给施工造成困难,有时布料过少使混凝土量不足,路面厚度得不到保证。这种混凝土忽多忽少现象会严重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在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施工者死板地间隔一定距离卸一车料,而忽视了基层不平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客观上是普遍存在的。目前许多企业施工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对路面基层的标高控制不到位,造成基层平整度较差,加大了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难度。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可对基层表面与面层基准标高线隔段实测来决定混凝土的卸料量,这样会避免卸料不均的问题。 对于半干硬性现场拌制的混凝土一次摊铺容许达到的混凝土路面板最大板厚度为22~24cm;塑性的商品混凝土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为26cm。超过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时,应分两次摊铺和振捣,两层铺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Omin,下层厚度约大于上层,且下层厚度为3/5。每次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整平、抹面应连续施工,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其位置应在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振捣时,可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 施工时,可采用真空吸水法施工。其特点是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比常用的增大5%~10%,可易于摊铺、振捣,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混凝

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SDJ213-8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SL260-98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38-92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 SL239-1999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 3 、施工准备 3.1 对合同及设计文件进行深入具体条件编好施工组织设计。 3.2 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并做好“四通一平”临建工程,各种设备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导流及引排水工程已完成。 3.3 测量放样工作已验收合格,对主要测点已埋设牢固的标架、基石、坝(堤)身放样已按设计预留沉降量。 3.4对土料场进行现场核查,贮量应大于需用量的1.5-2.5 倍。土质及天然含水量符合设计要求。 3.5 施式机械、试验设备到位,已做防渗体土料碾压试验,基础清理已完成并经过验收。 4 、施工操作要求 4.1 土料开挖 4.1.1 料场开挖前应划定开挖范围,清除树根乱石及妨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排除场内积水,开好排水沟。 4.1.2 土料的天然含水量接近施工控制下值时,采用立面开挖,含水量偏大时,采用平面开挖。 4.1.3 当层状土料有需剔除的不合格料层时,用平面开挖,当层状土料允许掺混时,用立面开挖。4.1.4 冬季施工宜用立面开挖。 4.1.5 取土坑壁应稳定,立面开挖时严禁掏底施工。 4.2 铺料 4.2.1 防渗体土料铺筑应平行堤轴线顺次进行,分段作业和长度不应小于100m ,人工作业时不小于50m。 4.2.2 作业面宜分成铺土、碾压、检验三段,以利流水作业,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专人取样检验,严禁出现界沟。 4.2.3 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需均衡上升,若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要以1:3-1:5 的斜坡连接。 4.2.4 土料宜用进占法卸料,用推土机或人工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他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 4.2.5 铺土厚度及块置直径限制尺寸如下表:铺土厚度和土块直径限制尽寸表 压实功能类型压实机具种类铺土厚度(cm)土块限制直径(cm) 轻型人工夯、机械夯15-20 20-25<5 <8 中型12T--15T 平碾斗容2.5m3 铲运机5T-8T 振动碾25-30 < 10 重型斗容大于7 m3 铲运机10T-16T 振动碾加载汽胎碾30-50 < 15 4.2.6 铺料至堤边时,应在设计边线外侧各超镇一定余量,人工铺料为10cm ,机械铺料 为 30cm。 4.2.7 通过保持填土面平整,算方上料,及时检测厚度等措施控制铺土厚度。土厚度允许误差为+0-5cm 。 4.3 碾压 4.3.1 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提轴线。分段分片碾压时相邻作业面的碾压搭接宽度,平 行提轴线方向不应小于0.5m,垂直堤线方向不应小于3cm。 432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时,采用进退错距法作业。碾压搭接宽度大于10cm。铲运机兼作压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 范,sl2742001 篇一: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监测、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1、2、3级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4、5级土石坝应参照执行。坝高超过70m的碾压式土石坝,不论等级均应按本标准执行。 对于200m以上的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应作专门研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722-1986 爆破安全规程

GB50201-1994防洪标准 GB50290-19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DL / 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D220-1987 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SDJ12-19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7-19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DJ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8-19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DJ336-1989 混凝土大坝安全观测技术规范 SDJ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L52-19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60-19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169-199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SL174-19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 3总则 3.0.1 为了反映近年来土石坝施工技术的重大进展,对SDJ213-8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以适应当前土石坝建设的需要。

大坝碾压砼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施工特性1 二、施工程序及工期安排2 三、仓位规划方案及分层2 四、碾压混凝土运输入仓方案3 五、混凝土浇筑强度分析5 六、碾压砼施工准备6 七、碾压混凝土施工9 八、碾压混凝土养护20 九、主要施工设备配置21 十、碾压混凝土施工仓面管理21 十一、碾压混凝土保护及表面缺陷处理26 十二、碾压混凝土钻孔取芯31 十三、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检查及验收35 十四、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39

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 一、施工特性 1、工程范围及工程量 本标碾压混凝土主要分布在大坝垫层以上坝体区域,碾压混凝土总量约 8.25万m3,约占大坝混凝土总量80%。 2、施工特点 (1)碾压混凝土施工干扰大、工序复杂 施工干扰大主要体现在:大坝碾压砼基本同时施工,碾压砼施工期间还需进行大坝常态混凝土及基础固结灌浆施工。 工序复杂体现在:除碾压混凝土施工本身工序较多外,还要考虑碾压混凝土与常态混凝土、变态混凝土及抗冲磨混凝土同层施工,碾压混凝土与基础固接灌浆、观测仪器埋设和帷幕灌浆施工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如何利用现场施工条件,合理进行施工组织,控制各工序施工质量,确保碾压混凝土按进度保质保量完工,则是本标段碾压混凝土施工控制的难点。 (2)施工质量要求高 望谟县桑郎水库工程(大坝枢纽工程)装机容量12600kW,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部分最大坝高90m,水库为中型,工程等别为Ⅲ等,枢纽大坝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如何严格依照施工规程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精心策划,严格工艺作风,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如快速连续短间歇碾压施工,使层面抗剪断强度满足碾压混凝土抗剪强度设计技术指标),是本标段混凝土施工控制的重点。 (3)夏季、雨季施工特点明显,施工进度控制难度大 本地区气候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差异很大,立体气候明显。桑郎河流域北部具有高原亚热带温凉湿润气候似的特点,阴天雨日多,日照较少,相对湿度较大;南部河谷盆地则具有南亚热带的气候特色,冬暖夏热。根据投标阶段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控制,在夏季、雨季必须安排碾压混凝土施工,如何合理安排碾压混凝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5155499404

目录 主要符号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施工准备 (2) 第三章基层与垫层 (3)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板施工 (5) 第一节材料 (5)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 (8) 第三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和运输 (10) 第四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 (11) 第五节钢筋设置 (13) 第六节接缝施工 (14) 第七节混凝土板养护 (17) 第八节冬节施工和夏季施工 (18) 第九节旧混凝土板加厚 (20) 第五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 (21) 第一节质量检查 (21) 第二节竣工验收 (23) 第六章安全生产 (28) 附录一混凝土配合比算例 (29) 附录二混凝土板真空吸水工艺 (32) 附录三混凝土板切缝机具及施工工艺 (33) 附录四混凝土板接缝填缝料 (34) 附录五混凝土板塑料薄膜养护工艺 (36) 附录六混凝土抗压、抗折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38) 附录七计量单位的换算 (44) 附录八本规范用词说明 (46) 附加说明 (47)

附:条文说明 (49)

主 要 符 号 σS ——混凝土计算抗折强度(MPa ); σC ——混凝土圆柱劈裂强度(MPa ); σb ——混凝土小梁抗折强度(MPa ); C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MPa ); C e ——水泥标号抗压强度(MPa ); 0e C ——水泥实际抗压强度(MPa ); K C ——水泥标号富余系数; M C ——混凝土灰水比; C t ——混凝土试配强度; σ——混凝土强度均方差; E t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 ); E s ——基层顶面计算回弹模量(MPa ); E o ——土基的回弹模量(MPa ); ιo ——黄河JN -150汽车测得的计算回弹弯沉值(mm ); P ——试件破坏最大荷载(N ); A ——试件受压面积(cm 2)。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范文

1. 设计依据、设计内容与施工条件分析 1.1设计依据 1.1.1 设计工作需依据的基本资料应包括: (1)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意见、项目建议书及业主对本工程建设的要求。 (2)国家和工程所在地区有关基本建设的法规和条例。 (3)施工设备供应条件。 (4)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已建上下游梯级电站对本工程建设期间有关防洪、泄洪、度汛、灌溉、发电、供水、通航等要求。 (5)河流和工程地区的水文、气象特征及坝区的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 (6)枢纽布置、建筑物结构和对施工的要求。 (7)河道水流控制规划及水工模型试验成果。 (8)筑坝材料的勘探试验资料。 (9)交通运输条件及对外交通设计规划。 1.2 设计内容 1.2.1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述基本内容: (1)分析水文气象条件,确定各种坝料施工时段和有效工作日。 (2)坝体填筑料物来源选择,土石方动态平衡分析计算,料物开采、制备、调配和存弃规划。 (3)坝基开挖、基础处理、坝体填筑的程序和进度计划。 (4)上坝方式选择,上坝线路和其他施工临时设施布置。 (5)选择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参数和主要施工设备配套选型。 (6)施工强度和施工设备、材料、用电负荷、劳动力计算。 (7)计算大型施工临时设施工程量和主体工程施工附加量。 (8)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3 施工条件分析 1.3.1 研究当地气象条件。当工程附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气象台(站)时,对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1)与工程所在地属同一气象分区的气象台(站)。 (2)与工程所在地较近的气象台(站) (3)观测系列较长、观测项目较全、观测精度较高的气象台(站)。 1.3.2 气象资料分析,可根据各气象要素对坝料施工影响的程度分为两类: (1)对坝料施工有显著影响的降水、气温和蒸发三个项目应作定量分析,除统计月总量和月平均数据外,还应根据其对施工影响程度的大小,统计各种量级在各个月份出现的天数。 (2)对供研究坝料施工条件参考的相对湿度、日照、风力风向和雾等观测资料,可仅统计月总量和月均量数据,以便定性分析。 在上述资料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当地气候特征对施工时段选择和防护措施的建议。 1.3.3 停工标准的确定包括下列内容: (1)国家规定放假的重大节日和不良的气象条件影响。 国家规定放假的重大节日指元旦、春节、 “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一般情况下,按停工处理。 因不良气象条件因素而停工的时段和天数,应在研究筑坝材料施工特性和气候特征的基础上确定。 (2)在不采用特殊施工防护措施的条件下,统计有效工作日可采用表1-1 所列停工标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

第一章 碾压混凝土坝基本知识 1.1碾压混凝土坝发展概况 1975年,美国陆军工程团在巴基斯坦的塔贝拉坝泄洪隧洞的修复工程中,首次采用了未经筛洗的砂砾石加少量水泥拌和混凝土,经振动碾压,修复被冲毁的部位。在42d内浇筑了35万m混凝土,显示了碾压混凝上快速施工的巨大潜力。 1981年3月,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89m的岛地川坝,1982年美国接着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全碾压混凝土坝——高52m的柳溪坝,此后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便在世界各国获得广泛应用,发展十分迅速。截至1998年底,世界上已建和在建坝高超过15m的碾压混凝土坝有210多座,其中坝高在100m以上的有24座,约占10%。 我国于1978年开始进行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研究,1979年的龚嘴水电站第一次进行了碾压混凝土野外实验,1984年采用碾压混凝土建成了铜街子水电站左岸牛石溪沟1号坝,1986年,在福建坑口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坝高57m。到2005年底,我国已建、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坝已有近100座,其中坝高超过100m的有23座,均在世界上排名首位。我国在建的广西红水河龙滩大坝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坝高216.5m,碾压混凝土方量达480万m3。已建成的四川沅江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的最大坝高为132.0m,是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拱坝。表1—1为我国部分已建、在建碾压混凝土坝(坝高50m以上)统计表。 此外,我国在将碾压混凝土用于临时性工程即围堰工程方面,也取得较大成就。如隔河岩、水口、五强溪、三峡、大朝山、龙滩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都采用碾压混凝土围堰进行施工导流,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已建的碾压混凝土围堰有21座。表1—2为我国部分已建的碾压混凝土围堰统计表。

室内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测量放线→测志头、贴灰饼→基层表面湿润(不得有积水)→刷素水泥浆→水泥混凝土的振实→打抹压光(同时留臵施工缝)→养护→成品保护→验收 2操作工艺 2.1基层清理:铺设前必须将基层清理干净,若基层混凝土表面为光滑面还应凿毛。 2.2冲洗基层,清除杂物,浇筑前要保证基层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现象。 2.3刷素水泥浆:浇灌细石混凝土前应先在已湿润后的基层表面刷一道1:0.4-0.45(水泥:水)的素水泥浆。并进行随刷随铺。 2.4冲筋贴灰饼:测量放线,定出变形缝、分格线和标高控制点,小房间在房间四周弹出标高线,做出灰饼,大房间还应冲筋,有地漏的房间要在地漏四周做出0.5%的泛水坡度,冲筋和灰饼均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制作(俗称软筋),随后铺细石混凝土。 2.5水泥混凝土的振实: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并采用30㎏中滚筒,直至表面挤出浆来即可;低洼处用混凝土补平,并保证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砼宜为干硬性,手捏成团,能拍出浆为准。并应按标准水平线用木板隔成宽度不大于3m的条形区段,以控制厚度。

2.6滚筒要交叉来回滚压3-5遍,至表面出浆为止。随铺随振捣随拍实, 刮平后第一次滚压,以一滚压半滚方法进行,纵横方向来回滚实,滚至出浆后用铁板第一次压光。以上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同时掌握收水时间进行第二次滚压,滚压出细拉毛一样,进行第二次压光,待终凝前进行第三次压光。总之应做到二滚三压光。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2.7第一遍抹压:用铁抹轻轻压面层,把脚印压平。 2.8第二遍抹压:当面层开始凝结,地面面层上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二遍抹压,注意不得漏压,并将面层的凹坑、砂眼和脚印压平。 2.9第三遍抹压:当地面面层上人稍有脚印,而抹压无抹子纹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三遍抹压,第三遍抹压要用力稍大,将抹子纹抹平压光,压光的时间应控制在终凝前完成。 2.10浇筑钢筋混凝土楼板或水泥混凝土垫层兼面层时,应采用随捣随抹的方法,为了保证色质均匀,防止起壳、空鼓,严禁撒干水泥,当面层表面出现泌水时,可加干拌的水泥和砂进行撒匀。其水泥与砂的体积比宜为1:2~1:2.5,并应进行找平和压光工作。 2.11压光工序必须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施工缝应留臵在伸缩缝处,当拆除伸缩缝模板时,用捋角器将边捋压齐平,待混凝土养护完后再清除缝内杂物,按要求分别灌热沥青、填沥青砂浆或建筑油膏等。 2.12养护:压光12h后即覆盖并洒水养护,并应确保覆盖物湿润,每天应洒水3~4次(天热时增加次数),约需延续10~15d左右。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第四篇水利工程施工(1、2、3、4章) 黄河委员会计划局副处长汪强 3 砌石工程 《泵站施工规范》砌石工程部分主要依据《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之10.3.2 、 SL234-1999、《水闸施工规范》L27-91、《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SD120-84(试行)、《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172-96,引用条文共计37条。 3.1 一般规定 3.1.1 石料的质量控制要求 石料是砌石工程所用的大宗材料,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砌石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别是砌石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故《强制性条文》纳入了有关石料质量控制的两条规定: 1.护坡石料须选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之石料,其抗水性、抗压强度、几何尺寸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之10.3.2)。 2.砌坝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新鲜,不得有剥落层或裂纹(《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SD120-84之2.1.5)。 3.1.2 胶结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 《强制性条文》根据《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的规定,对胶结材料的质量控制提出以下要求: 1.配制砌筑用的水泥砂浆和小石子混凝土,应按设计强度等级提高15%。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同时应具有适宜的和易性。 2.胶结材料中使用混合材(掺合料)和外加剂,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材宜优先选用粉煤灰,其品质指标参照有关规定确定。 3.砂浆和混凝土应随拌随用。常温拌成后应在3~4h内使用完毕。如气温超过30℃,则应在2h内使用完毕。使用中如发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c 4.砌石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灌砌块石所用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20mm。 2)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号。 浆砌石的质量控制要求 3.1.3 浆砌石是砌石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强制性条文》根据《水闸施工规范》SL27-91的要求,对浆砌石的质量提出了以下4条规定: 1.浆砌石墩、墙(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SL27之8.3.2): 1)砌筑应分层,各层砌筑均应坐浆,随铺浆随砌筑; 2)每层依次砌角石、面石,然后砌腹石; 3)块石砌筑,应选择较平整的大块石经修凿后用作面石,上下两层石块应骑缝,内外石块应交错搭接; 4)料石砌筑,按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排列,砌缝应横平竖直,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10cm,丁石的上下方不得有竖缝,粗料石的砌体缝宽可为2~3cm; 5)砌体宜均衡上升,相邻段砌筑高差和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2.采用混凝土底板的浆砌石工程,在底板混凝土浇筑至面层时,宜在距砌石边线40cm 的内部埋设露面块石,以增加混凝土底板与砌体间的结合强度(SL27之8. 3.3)。 3.混凝土底板面应凿毛处理后方可砌筑。砌体间的结合面应刷洗干净,在湿润状态下砌筑。砌体层间缝如间隔时间较长,可凿毛处理(SL27之8.3.4)。 4.砌筑因故停顿,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应待砂浆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继续施工;在继续施工前,应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砌筑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体。(《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