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生物热点题型建模模型13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含解析

2017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生物热点题型建模模型13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含解析

2017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生物热点题型建模模型13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含解析
2017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生物热点题型建模模型13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含解析

模型13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

1.“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不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易错警示](1)不要认为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种群实际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只不过是超过K值后,环境容纳不下,种群数量会再降下来。

(2)不要误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为“J”型增长。“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并非“J”型增长。

(3)区分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增长”。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方面,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只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

2.K值与K/2值的应用

3.种间关系曲线分析

③⑥为互利共生关系,如根瘤菌和大豆、大肠杆菌和人、地衣植物中的藻类和真菌等。

判断依据: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①⑤为捕食关系,如兔子吃草、棉铃虫吃棉花叶子等。

判断依据:(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

④为寄生关系,如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莬丝子和大豆、蝉和树等。

判断依据:寄生者增多,宿主减少,但不会为0。

②⑦⑧皆为竞争关系,如农作物和杂草、草原上的牛和羊、大小两种草履虫等。判断依据: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⑦和⑧中,两种生物之间食物或生存空间的重叠程度越高,则竞争越激烈。

1.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值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也最大

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的走势确定该种群呈“S”型增长,接着根据“S”型增长的特点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而不是保持恒定不变,A错误;由“S”型增长曲线可知,当种群数量

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此时出生率并非最大(在K值时达到最大),B错误;由于该绵羊种群数量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使得50年后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C正确;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种群的生出率约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2.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1~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答案 D

解析第1~5年间,λ值是大于1的且较为稳定,因此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第5~10年间λ值在逐渐减小,但是仍然是大于1的,因此种群仍然处于增长阶段。第10~20年间λ值是小于1的,种群的数量在减小。第20~30年间λ值为1,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3.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J”型增长

B.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0

C.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

D.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后会超过K值

答案 A

解析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甲与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在K值。

4.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某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有一科学研究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1)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种群数量为________。

(2)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理论上防治田鼠危害应选择图甲中________点之前进行比较合理,图中实际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____点的年龄组成(填字母)。

答案(1)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ak/2(2)C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先下降,然后又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A、B、C

解析(1)图甲中虚线表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该曲线是在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条件下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曲线图显示:D点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 倍,则该田鼠种群数量的K值为ak,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的种群数量为K值的1/2,即ak/2。(2)防治田鼠危害应在种群数量较低和种群增长

速率较低时,即应在C点之前进行。投药后,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而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使得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据图乙显示,田鼠种群中幼年的个体多、老年的个体少,种群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属于增长型,能代表图甲中A、B、C点的年龄组成,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5.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 a=____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4λa生物多样性(2)捕食(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解析(1)0→a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则a年种群数量N a=24λa。由于欧洲兔大量繁殖,大量捕食草,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引入狐狸后,a→b年,欧洲兔数量略微下降,袋鼠数量明显下降,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4)引入的黏液瘤病毒对欧洲兔进行选择,导致大量个体被淘汰,由于部分个体具有抗性并大量繁殖,d年后,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欧洲兔种群数量逐渐回升。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孙国防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是对高中生物知识的高度概括,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归纳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1. 细胞的增殖 【经典模型】 1.1间期表示 1.2 有丝分裂中各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 1.3 减数分裂中各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 【考查考点】细胞增殖考点主要考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以及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并以此为载体解释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生物膜系统 【经典模型】

【考查考点】 3物质跨膜运输 【经典模型】 【考查考点】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4.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经典模型】 【考查考点】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酶促反应是对酶催化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5. 影响细胞呼吸及光合作用的因素 【经典模型1】 【考查考点】 真正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光合作用实际产O2量=实测O2释放量+呼吸作用耗O2 光合作用实际CO2消耗量=实测CO2消耗量+呼吸作用CO2释放 光合作用葡萄糖生产量=光合作用葡萄糖积累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经典模型2】 【考查考点】氧气浓度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影响,以及在种子和蔬菜储存中的原因。 6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典型例题】男性并指、女性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先天性聋哑的儿子,这对夫妇以后所生子女,(并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两种病均与性别无关) 正常的概率:_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_________患病的概率:_________ 只患聋哑的概率:_________只患并指的概率:___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_________ 序号类型计算公式 1 患甲病的概率m 则非甲病概率为1-m 2 患乙病的概率n 则非乙病概率为1-n 3 只患甲病的概率m-mn 4 只患乙病的概率n-mn 5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mn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m+n-2mn或m(1-n)+n(1-m) 7 患病概率m+n-mn或1-不患病概率 8 不患病概率(1-m)(1-n) 7. 中心法则 【经典模型】 DNA分子的多样性:4N DNA的结构:A=T,G=C,A+G=T+C,(A1%+A2%)/2=A%, A1%+T1%=A2%+T2%=A%+T% DNA的复制:某DNA分子复制N次所需要的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N-1)G 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原料中复制n次,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比例:2/2n DNA中的碱基数和其控制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的比例关系:6:1 【考查考点】DNA的结构,碱基组成,半保留复制和基因的表达。 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典型例题】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 19 C.1/19 D.1/2 答案:A 【经典模型】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因P+q=l,故(P+q)2 =I,将此二项式展开得:

新步步高【加练半小时】2017年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71练:第16练

1.(2015·江西临川一中二次月考)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 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 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 2.(2016·连云港模拟)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注:“+ 化。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淀粉酶活性在40℃时比在60℃时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3.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中的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4.(2015·绵阳一诊)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代替酸分解淀粉,如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 5.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 注:“+”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6.如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7.(2015·盐城高三调研)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 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 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8.如图表示酶、激素、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1是激素,不一定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B.能产生物质2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3 C.物质3是酶,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D.物质2是蛋白质,其合成部位是细胞中的核糖体 9.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新鲜猪肝研磨液、唾液,一段时间后测得底物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曲线C表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曲线A与曲线C对照反映了酶具有专一性C.曲线C与曲线B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2017版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练习单元基础知识排查doc

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七) 第一关:测基础判正误 1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X ) 2.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X ) 3. —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V ) 4. 细胞分裂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X ) 5. 一般来说,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下一代( V ) 6. 基因突变不仅是可逆的,而且大多数突变都是有害的( V ) 7.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 复制过程中( V ) 8. 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控制直毛的基因可以突变为控制长毛的基因( X ) 9. 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X ) 10. 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X ) 11. 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V ) 12. 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X ) 13.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V ) 1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V ) 15. 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X ) 16. 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V ) 17. 作物育种中最简捷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X )

18. 采用克隆的方法培育作物品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V ) 19.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作物品种都是经花药离体培养得来的( X ) 20.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V ) 21.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 X ) 22. 基因型为aaaBBBCcc 的植株一定不是单倍体( X ) 23. 基因型为Abcd 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V ) 24. 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X ) 25. 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新品种( X ) 26.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X ) 27. 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V ) 28.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V ) 29. 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X ) 30. 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 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X ) 3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X ) 32. 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V ) 33.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X ) 34. 由二倍体加倍后产生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是同一个物种( X ) 35.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X ) 36. 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 X )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概述试题汇总

专题二细胞概述 【考纲要求】1.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必考⑻、加试(a )]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加试(C )]。 3.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必考⑻、加试(a )] 。 4.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必考 (b )、 加试(b )] 。 5.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必考(b )、加试(b )] O 考点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加试) 九所冇的植物邯是由细胞组成的, 拙胞精物各种功能的^^础 [思考诊断] 1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提示病毒无细胞结构。 2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X ) 提示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 ?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V ) 提示 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从生物体结构方面揭示了生物界 的统一性。 4 ?细胞学说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说明细胞的多样性 5.所有细胞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V ) 题型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加试) 解骑必冷?细胞学说中3个“未涉及”和2个“统一了” (1) 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CD 英国的划克 h 用口制的泌微誥观翩木塞樟 片绘现井帝名细胞 ③徳国人施万 认所有的动物也是由细胞如成的 匕所疝的湘胞那 ei ,定来自已 仔隹 的活细胞

(1)3 个“未涉及” ①未涉及原核细胞; ②未涉及病毒; ③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2)2 个“统一了” ①统一了“动植物” ( 均“由细胞构成” ); ②统一了“细胞” ( 细胞均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 活细胞) 。 1 . (2015 ?宿迁高三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万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只认识到细胞程度,对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还没有认识,故 C 错误。 2. (原创题)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孟德尔的遗传学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B.施莱登和施万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D. “所有的细胞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题型二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3. (2016 ?浙江校级三模)施莱登和施万等科学家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有关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C.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没有指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 区别,A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错误;细胞学说指出,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 正确;

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热考培优(七)|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热考解读]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类。 1.概念模型 含义:指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描述、阐明。例如光合作用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免疫过程图解、过敏反应机理图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等。概念模型的特点是图示比较直观化、模式化,由箭头等符号连接起来的文字、关键词比较简明、清楚,它们既能揭示事物的主要特征、本质,又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2.物理模型 含义: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其状态变化和原事物基本相同,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如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细胞结构模式图、减数分裂图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物理模型的特点是:实物或图画的形态结构与真实事物的特征、本质非常相像,大小一般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 3.数学模型 含义:用来定性或定量表述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如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饼状图,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的曲线,光合作用中随光照强度、温度、CO2等条件变化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量的变化规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图表模型,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J”型种群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和公式N t=N0λt,能量金字塔等。 [命题设计] 1.模型可以简化生物学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关于模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实物模型 B.用公式N t=N0λt表示单个种群的“S”型增长趋势 C.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是描述光合作用主要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 D.“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活动是用物理模型再构建出概念模型 解析:选D。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的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不是实物模型,A错误。公式N t=N0λt表示的是单个种群的“J”型增长趋势,B错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是概念模型,C错误。“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活动是把学生所做的模拟活动看作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再根据模拟活动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D正确。

2020年2月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中生物步步高高考考前三个月配套冲刺课件学案保分1五

五、个体稳态与调节 1. 神经元的突起大大增加细胞膜面积的意义 神经元的突起增加细胞膜面积, 有利于其同时接受多个刺激并远距离传导兴奋。 2. 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必修三19页)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3. 可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原因(必修三28页)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 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 随血液流到全身, 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可根据血液中激素成分的含量, 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4.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 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对应的受体蛋白的基因, 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5. 饭后,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 很快就恢复正常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分泌增加, 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注意:胰岛素促进三个去路并抑制两个来源, 胰高血糖素一般只促进两个来源)。 6. 从热量来源和去路分析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必修三32页)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总是能保持动态平衡。 7. 剧烈运动后或炎热时增加散热的两个主要机制(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增加。 8. 寒冷时能使散热减少的反应(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注意:从减少散热的角度看, 增加产热的骨骼肌战栗和立毛肌收缩不属于此类反应)。 9. 渴感形成的具体过程(必修三32页)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感。 10. 突然转移至低温环境中的动物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 低温刺激下, 下丘脑的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使血糖浓度升高。 11. 原尿中葡萄糖未被完全重吸收, 引起尿量增加的原因 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增大了原尿的渗透压, 减小了血浆与原尿的浓度差, 阻碍了水的重吸收, 因而带走了大量水分, 引起尿量增加。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它要求学生具备理科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科思维的培养,树立理科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本文在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1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高中的物理与化学学科中广泛的应用。由于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学生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予提炼总结,并进行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对理科思维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数学建模思想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1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生物图形与数学曲线相结合的试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与综合能力。这类试题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考查学生用数学图形来表述生物学知识,体现理科思维的逻辑性。 例1:下图1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B、图1中CD段变化发生在减数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C、就图2中的甲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能阻止其进一步分裂 D、图2中的三个细胞不可能在同一种组织中出现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数形结合题型:从图2上的染色体形态不难辨别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Ⅱ后期和丙为减Ⅱ中期;而图1中的AB段表示的是间期中的(S期)正在进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问题有什么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问题有什么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它要求学生具备理科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科思维的培养,树立理科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本文在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1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高中的物理与化学 学科中广泛的应用。由于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学生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予提炼总结,并进行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mathematicalmodelling),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对理科思维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数学建模思想在生物学中的应用2.1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生物图形与数学曲线相结合的试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与综合能力。这类试题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考查学生用数学图形来表述生物学知识,体现理科思维的逻辑性。例1:下图1 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b、图1中cd段变化发生在减数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c、就图2中的甲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2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能阻止其进一步分裂d、图2中的三个细胞不可能在同一种组织中出现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数形结合题型:从图2上的染色体形态不难辨别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Ⅱ后期和丙为减Ⅱ中期;而图1

数学模型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修订稿

数学模型在生物学中的 应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数学模型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摘要 数学模型是研究生命发展规律,发现和分析生命现状的工具。建立可靠的本文从生物数学的发展、分支了解生物数学的历史,紧接着又在数学模型在生物数学的地位中了解数学模型的地位,最后在数学模型的应用中知道了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以及稳定性模型.这将有助于在生物数学的研究中,依据数学模型的基础,建立符合规律的数学模型,在生命进程中验证新的规律、新的发现,使在研究生物学时更清晰、更明了. 关键词:数学模型;生物学;应用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in Biology Abstract: Mathematical models in biology such as a microscope can be found in biological mysteries, biological research through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thematical rules of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life, which launched a new discovery, new rules and in biology established reliable model of the biological status of classified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The from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development, the branch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followed by another 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n Mathematical Biology status in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of mathematical model. Finally,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know differential equation model,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model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model.This will help in mathematical biology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life to verify new rules, new found in biological research clearer, more clear. Keywords: mathematical mode;biology;application

生物数学第三章

第三章生物分类的数学模型 本章开始将讨论生物分类,按照生物分类学家的理解就是指表征分类和分支分类,我们仅研究两种分类概念下的数学理论与方法。这里的分类也是多元统计关于聚类分析的延续,但是已远远超出统计数学的范围。表征分类除经典的系统分类以外还包括图论分类、信息分类、模糊分类;分支分类是以抽象代数为基础,研究生物演化规律的分支学科。因此生物数学中的分类数学模型不能再视作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而应称为分类分析。本章专门讨论分类分析中的表征分类数学模型。 第一节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原始数据的获得 何谓分类?有句俗话“物以类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许多事物依据其类别的特征,相似者归为同一种类。从这个意思去理解,分类有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被分类的对象,分类对象是由许多被分类的实体所组成,3个以上的实体构成一个基本分类对象。被分类的实体,就是被分类的基本单位,在数量分类学中称为运算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简写作分类单位(OTU)。全部被分类的分类单位构成的集合称为被分类群。分类的第二个要素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依据取决于被类群中分类单位的性状,所谓性状(character)是一个分类单位区分于其他分类单位的性质、特征或属性。一个分类单位对某个性状所呈现的状态,称为该性状的性状状态(character state),简称状态(state)。 分类就是将被分类群中所有的分类单位,依据它们的性状状态,遵从一定的原则作出划分或聚合,得到一组新的分类单位集合。通过分类获得的这个分类单位集合称为分类群(taxon)。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分类的问题。专门研究生物物种的分类,也就是生物分类学中的分类,有表征与分支两个对立的概念。依据生物表现性状相似性全面比较而建立的系统分类称为表征分类(phenetic classification);遵从生物演化的谱系关系而建立的系统分类称为分支分类(cladistic classification)。这两个概念在生物分类学和数量分类学中都很重要,相应的也有两种不同的数学方法,本章将要研究表征分类。 分类单位隶属于一个分类群产生分类单位与分类单位之间的联系。如果A是被考虑的一个分类群,又有分类单位x∈A,且分类单位y∈A,则认为x与y之间建立起同属于 ·71·

2020年2月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中生物步步高高考考前三个月配套冲刺课件学案保分1一

一、细胞的分子与结构 1. 不同蛋白质肽链组成不同的原因(必修一23页)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因为问的是“肽链组成”, 故不答空间结构) 2. 探究某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实验设计思路(必修一36页技能训练) 用完全营养液和缺少某种无机盐的“完全营养液”对相同植物进行无土栽培, 若实验组出现生长异常, 则在实验组的培养液中补加这种无机盐, 观察异常症状能否消除。 3.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成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原因(必修一40页实验)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4. 破坏核仁会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原因(必修一53页)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仁被破坏, 不能形成核糖体, 致使蛋白质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5. 人成熟的红细胞置于无氧环境下不影响其物质跨膜运输的原因 人成熟的红细胞吸收某些物质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不耗能;人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 6. 质壁分离实验中引流法置换细胞外界溶液的操作方法(必修一62页探究)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外界溶液, 从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 7.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原因(必修一63页) 首先植物细胞因外界溶液浓度较高而失水, 发生质壁分离, 接着, 因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被细胞吸收, 使细胞内外浓度差逆转,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 细胞吸水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8. 原生质层与半透膜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一、走近细胞 1. 在载玻片上写字母b, 正放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看到的是q。 2. 常见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和细菌, 蓝藻包括颤藻、蓝球藻、念珠藻和发菜, 蓝藻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任意一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4. 蛋白质在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为多肽。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主要生成麦芽糖。 5. 蛋白质在强酸强碱条件下或高温变性或水解成多肽后, 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变紫色, 水解成氨基酸后再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则不变色。 6. 肽键的结构简式:—CO—NH—。 7.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8. 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9. 烟草叶肉细胞中组成核酸的碱基有A、T、U、G、C, 烟草花叶病毒体内组成核酸的五碳糖为核糖。 10. 各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1. 高温等因素使蛋白质变性后, 肽键并不断裂, 只是空间结构改变。 三、细胞结构 12.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一是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和CO2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酶和抗体分别作用于反应物和抗原而不是靶细胞, 所以一般不算信息分子);二是相邻两个细胞间的细胞膜接触;三是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 13. 细胞膜的功能包括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4. 真核细胞核仁的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15. 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一般是分泌蛋白, 如抗体、某些激素和消化酶等。 16. 分泌蛋白在加工、转运和分泌过程中, 膜面积减少的是内质网;膜面积增大的是细胞膜;膜面积基本不变, 但在转运中起交通枢纽作用的是高尔基体。 17. 真核生物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其中能与内质网直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试题

综合模拟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核膜的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蓝细菌 D.大肠杆菌 答案A 解析乳酸菌、蓝细菌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故选A。 2.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容易表达出来(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棉花的叶肉细胞 C.绵羊的卵细胞 D.水螅的神经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的大小顺序为:受精卵>卵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因此绵羊的卵细胞的全能性更容易表达,故选C。 3.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是可逆的 B.ATP―→ADP+Pi+能量的反应与吸能反应相关 C.ATP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多,而且分解很快 答案B 解析ATP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所需要的酶是不同的,所以不是可逆反应,A错误;ATP―→ADP+Pi+能量是释放能量的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供吸能反应使用,B正确;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C错误;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且分解很快,D错误。 4.一只成年狗仍保持幼年的体态且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是因为缺少( ) A.雄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促性腺激素 答案B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缺少甲状腺激素会 表现出题干中的症状。 5.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应该是下图中的哪种运输方式( )

高中生物中常见的模型和研究方法1

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必修三),要求学生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方法。人教版教科书中也有较多的应用。在《分子与细胞》中有:细胞有氧呼吸的方程式,细胞无氧呼吸的方程式,光合作用的方程式,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酶活性受PH影响示意图,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变化曲线,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等。在《遗传与进化》中有: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果蝇杂交实验图解,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变化等。在《稳态与环境》中有: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关系,某岛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雪兔和猞猁在90年间的种群数量波动,赛达波格湖能力流动图解,我国人口增长等。 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物理模型既包括静态的结构模型,如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又包括动态的过程模型,如教材中学生动手构建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 1、线粒体比喻成细胞的动力车间—类比法 2、DNA的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 3、种群S曲线—数学模型 4、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显微观察法 5、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假说—演绎法 6、萨顿提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7、利用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染色法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法 9、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 10、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同位素标记法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讲义:专题1.1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纲要求]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考点一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的元素组成、种类及相互关系 3.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及生理功能 [错混诊断]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2013·江苏,20D)(×) 2.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2009·福建,4A)(×) 3.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n+m(2009·上海,15,C)(√) 4.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2011·海南,16C)(×) 5.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2011·海南,16A)(×) 6.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2014·新课标Ⅱ,1D)(×) 7.糖类在细胞内分布的位置不同,功能可能不同(√) 8.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2013·重庆,1D)(×) 题组一从选项入手平行考查不同物质的结构与功能

1.(2014·江苏,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tRNA 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每个AD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DNA 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答案 A 解析A项,tRNA的分子结构呈“三叶草”形,单链RNA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通过氢键相连。B项,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磷酸基团,但只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C项,血红蛋白的不同肽链之间是通过二硫键等化学键相连的。D项,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 B.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激素 C.DNA分子同一条单链上的碱基A与T通过氢键连接 D.细胞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可能相同 答案 D 解析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磷酸和(A、G、C、U)四种含氮碱基,A项错误;在生物体内,能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很多,如激素、神经递质等,B项错误;DNA 分子中一条单链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的,碱基之间是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C项错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同,其原因可能是氨基酸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所以细胞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可能相同,D项正确。 思维建模 解答正误判断题的技巧 (1)审准题干信息,如该类题是关于什么的叙述,对有关的叙述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等。 (2)透彻理解四个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3)吃透教材,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是高考制胜的法宝。 题组二从有机分子之间成分、结构及功能之间的联系进行考查 3.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代表生物大分子。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中生物数学模型的应用

高中生物中生物数学模型的应用【】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科学的教育中非常受重视。数学模型,是把客观生物学现象与概念翻译成一套反映研究对象的数学关系,通过数学符号以及方程式来进行表达和运算。在现今高中的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去构建数学模型,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去揭示本质的洞察力,从而更好地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 【】数学生物模型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里要求学生们能领悟数学模型建立的科学方法和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果可以有效合理地去开展数学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在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时对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的应用。另外也有益于学生们对数学模型思想方法的理解,本文列举以下一些常见的例题来阐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于数学模型的应用。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归类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一类是随机性的数学模型。下面介绍这两类数学模型: 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是用各种方程式、关系式、代数方程、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等来进行表示。这类数学模型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数学模型,即运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和描述必然

性的现象。对于复杂的生物学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来转换成相关的数学问题。生命物质的运动过程可以运用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来进行定量的描述。我们可以对数学模型进行逻辑推理以及求解运算,从而获得从客观事物上总结出有关的结论,以此实现研究生命现象的目的。例如《分子与细胞中》中,细胞的无氧呼吸方程式,有氧呼吸方程式和光合作用方程式。 生物现象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随机性数学模型,即用过程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得一些方法研究和描述一些随机的现象。不过,同一事件或随机事件重复多次的出现可以表明,其中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目前在研究生物学时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运用过程论,概率论以及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建立随机性的数学模型。各种各样的统计分析方法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学的工作和生产实践的常用手段,而生物统计学是生物数学的模型发展较早的一个分支。 例如在《遗传与进化》中,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中,果蝇的杂交实验图解。在《稳态与环境》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关系,某岛屿上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增长,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和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波动等。 二、生物数学模型的建立步骤 我们建立生物数学模型的常用步骤是:建立数学模型前的准

2019年高考高中生物步步高二轮考前三个月完整版保分1五

五、个体稳态与调节 1.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必修三50页)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侧芽对生长素较敏感,致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3.植物与动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的主要区别(必修三48页知识链接) 动物激素是由专门的腺体分泌的,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 4.正式实验前开展预实验的意义(必修三51页) 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设计不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5.原尿中葡萄糖未被完全重吸收,引起尿量增加的原因 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增大了原尿的渗透压,减小了血浆与原尿的浓度差,阻碍了水的重吸收,因而带走了大量水分,引起尿量增加。 6.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必修三19页)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7.神经元的突起大大增加细胞膜面积的意义 神经元的突起增加细胞膜面积,有利于其接受多个刺激并远距离传导兴奋。 8.可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原因(必修三28页)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9.剧烈运动后或炎热时增加散热的两个主要机制(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10.突然转移至低温环境中的动物血糖升高的原因 低温刺激下,下丘脑的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 11.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 促甲状腺激素对应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才表达。 12.渴感形成的具体过程(必修三32页)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渴觉中枢→产生渴感。13.寒冷时能使散热减少的反应(必修三32页上图)

生物学模型

生物学模型:含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 1、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有以下两类: (1)天然模型在生物研究中会利用动物来替代人体进行实验,在生物课堂上也就可以从自然环境中选择动物或植物体来对照说明研究对象结构或特征。例如: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选用桃形象说明其结构分布,果皮是最外层的细胞膜,果肉代表细胞质,果核与细胞核比较类似,包括了核膜 和核仁。初中这一块很多,可以挖掘。 (2)人工模型由专业人士、教师或学生以实物为参照的仿制品。放大或缩小实物,但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或模拟表达生命过程。例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除立体的三维物理模型之外,在平面上用简化的图形表示研究对象也是一种物理模型,这种图象直观的体现各类具体对象的总体特征以及运动历程。例如: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细菌结构模式图、分泌蛋白合成和 运输示意图等。 2、概念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例如: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 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 3、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高中部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高茎:矮茎=3:1”,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等。初中部分有: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数学建模解释(七上;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细胞分裂);2、“晚育”与“少生”下人口数量变化模型建构(七下;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计划生育);3、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八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4、保护色的形成实验中的数学建模建构(八下;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