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何镜堂院士的探索之路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何镜堂院士的探索之路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何镜堂院士的探索之路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何镜堂院士的探索之路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何镜堂院士的探索之路

摘要:何镜堂先生作为岭南建筑派带头人之一,先后主持设计了深圳科学馆、

南越王墓博物馆等优秀项目。其对于建筑设计的探索,来自于以“观察法”与“调查法”为依据的“三性”理论,以及由“文献法”作为依据的“两观”理论。并以四个阶段

为代表逐步趋于成熟。“观察法”与“调查法”是达成“三性”理论的手段也是其本源,“文献法”塑造了“两观”理论的思想核心。“两观、三性”理论的诞生对于岭南建筑

派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三性理论;两观理论

1 何镜堂简介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是岭南建筑派带头人之一,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先后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

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

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曾主持设计深圳市科学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

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

2 何镜堂的研究方法及具体实践

2.1观察法与调查法对于理论形成的指导——“三性”理论

“今天如何理解建筑创作?我把它归纳为建筑的“三性”,即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1]

——何镜堂

这是何镜堂做设计的方法论,无论最终得出的形式结果如何的不同,但其方法论是一致的:即在设计阶段,如何尽最大限度地去考虑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并将其体现在最终

结果之中。如何思考现实因素,积极利用,尽可能使其所具有的地域性及文化性成为设计的

依据和资源,并结合时代性进行创造性利用。

而”三性“理论并不是凭空形成,虽然观察与调查对于建筑创作理论本身看似很轻微,但

对于方案的形成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完成的方案又会反过来使建筑师反思总结建筑创

作理论,所以观察与调查对于理论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何镜堂对于建筑设

计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在探索过程中的不断观察、积累与调查,何镜堂的创作理论也日渐明确,并形成三性理论。

在开始阶段,何先生对于建筑的探索主要依靠创作实践的总结。1987年的深圳科学馆项目,可作为三性理论最开始的实践与形成阶段的代表。在深圳科学馆项目中,为了突出雕塑

感的整体效果,结合了对环境特征的观察后,确定了八角形的造型。并且在对厅堂建筑座位

布置和声能分布进行调查之后也得出八角形也是最优解的结论。在八角形空间中,通过现代

材料、现代技术的运用表达现代建筑的内涵,以清晰、简介的体和面产生建筑的雕塑感[2]而

深圳科学馆对现代材料的运用体现出明确的时代性。观察法与调查法在影响何先生对于作品

造型及内部功能,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已经有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对于后来三性理论的行程

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这时三性理论虽然在设计中有所体现但是还未成体系,可以

说是“三性”理论开始形成的阶段。

1996 年 3 月,何先生在《建筑学报》发表《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的文章,首次完整提出了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建筑创作思想。在论文中何先

生指出优秀的作品具有以下共同点:1.表达建筑的文化内涵。这包括对已有环境和传统文脉

的沟通,也包体现时代气息的内外空间。2.重视整体环境效益。正确处理自身在整体环境中

的地位,即考虑与原有环境的协调,又使原有环境更充实、更和谐,并延伸到室内设计中而

融为一个整体。3.考虑建筑新技术,注意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一些项目在电脑、电教及国际会议设施中引进了新技术新设备,使建筑进一步向智能化发展。[3]在这其中,不

难发现,观察法和调查法对于其理论形成的影响。如果要在作品中表达建筑的文化内涵,就

需要对项目所在地的传统文脉做出深入的调查,而整体性也是在孜孜不倦的观察的前提下下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 Who will be the next ? 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 2 浙江省宁波市56人 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 4 上海市45人 5 江苏省常州市41人 6 江苏省无锡市40人 7 浙江省绍兴市36人(含因经济原因除名1人) 8 浙江省杭州市31人(含因政治原因除名1人) 9 浙江省嘉兴市23人 10江苏省南京市22人 16-20人 湖南省长沙市20 北京市20 广东省江门市19 江苏省扬州市17

浙江省温州市17 江苏省镇江市16 江苏省南通市16浙江省湖州市16 福建省泉州市16 湖北省武汉市16 11-15人 河北省唐山市14 浙江省金华市14浙江省台州市14 四川省成都市14 天津市14 河北省保定市13 广东省梅州市13 广东省广州市13 重庆市13 江苏省泰州市12

广东省佛山市12 山东省烟台市11 8-10人 安徽省安庆市10 广东省潮州市9 福建省莆田市8 福建省厦门市8 7人 安徽省宣城市7 安徽省黄山市7 安徽省合肥市7 江西省南昌市7 辽宁省沈阳市7 6人 辽宁省锦州市6 河南省南阳市6 江西省抚州市6

湖北省黄冈市6 湖南省邵阳市6 湖南省常德市6 福建省龙岩市6 山东省青岛市6 5人 江苏省徐州市5 江西省宜春市5 江西省上饶市5 广东省中山市5 山东省潍坊市5 河北石家庄市5 山东省济南市5 4人 吉林省吉林市4 陕西省咸阳市4陕西省渭南市4

河北张家口市4 河南省郑州市4 山东省临沂市4 山东省威海市4 安徽省六安市4 安徽省芜湖市3 江苏省盐城市4江西省吉安市4江西省萍乡市4 湖南省湘潭市4 湖南省衡阳市4 广西省桂林市4 3 人 山西省晋中市3 山西省邢台市3 河北省衡水市3 河南省漯河市3

论文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因农产品流通研究涉及环节众多、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着手、综合探究, 单凭某一种理论视角无法洞察所有,所以本文采用了多学科相交叉的方法、应用了新制度经济学、现代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并结合图形和案例等工具对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 )文献研究法 主要体现在该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先辈研究成果的大量阅读、整理、 归纳,了解了迄今为止有关的研究范围、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未覆盖的研究方面和未深化的研究分支,以上都对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起了指导作用。 (2 )逻辑推演法 本文是以“依据现实背景和文献查阅基础上提出命题一对中国农产品流通 模式的现状分析和与国外模式的比较下找出问题所在--引进相关理论创新农 产品流通模式--提出有效政策建议”的逻辑结构框架展开的研究,符合命题的 内在逻辑关系。 (3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文解释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流通成本过高;阐述了我国 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对生产者(农民)和消费者(市民)造成的影响;分析了 影响农产品流通成本的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以上结合相应的统计数据和分析工具都回答了经济学中“是什么”的问题,也正是实证分析的体现。除此之外, 本文还致力于创新一个适用中国的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并最后给出相应的政 策建议,这也是回答了经济学中“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一正是规范分析的所在。

5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文章在探索创新农产品流通新模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定性分析,包括 从现有模式到创新模式的改进分析、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等,还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实例作为论据,对新模式的合理性进行评估的定量分析。 (5)多种学科相交叉的方法 前面己经提到:本文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现代产业经济 学的SCP范式来分别针对如何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如何构建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做了研究,并且,本文相关研究也应用到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因此,各种学科在此再也不能独自发挥功效了。

纳米材料研究方法

纳米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王前聪 学号:201602044

纳米材料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以纳米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分析使用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纳米材料分析方法表征 1前言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及化学特性以及一系列新异的力、光、声、热、电、磁及催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化工、建材、医药、航空、能源、环境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潜在的高科技应用前景。纳米科技是未来高科技的基础, 而适合纳米科技研究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纳米科技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因此, 纳米材料的分析和表征对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分析科学是人类知识宝库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它不仅是研究的对象, 而且又是观察和探索世界特别是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随着纳米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求改进和发展新分析方法、新分析技术和新概念, 提高其灵敏度、准确度和可靠性, 从中提取更多信息, 提高测试质量、效率和经济性。 纳米材料主要性质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目前表征纳米材料的技术很多,采用各种不同的测量信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分析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X射线粉末衍射法的基本原理是:一束单色X射线碰击到研成细粉的样品上,在理想情况下,样品中晶体按各个可能的取向随机排列。在这样的粉末样品中,各种点阵面也以每个可能的取向存在。因此,对每套点阵面,至少有一些晶体的取向与入射束成Bragg角e,于是对这些晶体和晶面发生衍射。衍射束采用与图象记录仪相连的可移动检测仪Geiger,如计数器(衍射仪)检测,在记录纸上画出一系列峰。峰度位置和强度很容易从谱图上得到,从而使它成为物相分析的极为有用和快速的方法。 3光谱分析方法 3.1激光拉曼光谱分析(LR) 拉曼散射的过程涉及光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当一束频率为n。的单色光照射到样品上时,都会发生散射现象,产生散射光,将产生弹性散射(Ray leighscattering)和非弹性散射(Raman scattering)。散射光的大部分具有与入射光(激发光)相同的频率,即散射光的光子能量与入射光的相同,这就是弹性散射,称为瑞利散射。当散射光的光子能量发生改变与入射光不同时,其频率高于和低于入射光即非弹性散射,称为拉曼散射。频率低于激发光的拉曼散射叫斯托克斯散射,频率高于激发光的拉曼散射叫反斯托克散射。其中Stokes线(v0一△v)与Anti-stokes线(v0+△v)对称分布在激发线(n0)。由于拉曼位移△、只取决于散射分子的结构而与v0无关,所以拉曼光谱可以作为分子振动能级的指纹光谱。拉曼位移△v(散射光

多选题分析方法初探

多选题分析方法初探 本文的分析方法适合于所有类型多选题,但是针对那些选项数比较多的多选题可能更加使用。 本文最后的分析结果以图形界面的方式显示出来,这是因为本人对图形的偏好,同时我也认为很少有人对数字有什么感觉。特别地,当题目的选项数超过10以上时,如果想从这些题项间看出端倪,恐怕得有一定的修行。 在开始介绍本文的分析方法之前,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常用的多选题的分析方法以及这种分析方法不足的地方。 以前采用的方法: 如果常常使用SPSS,我们知道SPSS中提供了两套程式来解决多选题的问题: 第一种是在Multiple Response菜单下先定义多选题Set, 定义好Sets之后,Frequencies 和 Crosstabs 菜单就会变量,我们就可以使用Frequencies 和Crosstable程序就行相关的分析(不是相关分析,呵呵)。这类分析相关的图解如下: 第二种分析方法是基于SPSS的tables模块。在Tables 模块里至少有两个子程序支持Multiple Responses (MR, 以下没有特别说明,MR代表多选题,并不代表Mental Retardation). General Table & Multiple Responses Table 模块都支持MR分析,另外在Multiple Responses Sets里面可以定义Sets,这个功能和第一种方法里面介绍的一样。图解如下:

这两种方法基本上是等效的,但如果你装有Tables模块,建议使用第二种,因为不要钱的东西自然会要打些折扣。Multiple Responses 是Basic模块,不需要另外付钱。第一种方法定义的集合在重启之后会全部消失,你需要重来一次,嘿嘿,这个工作量不轻松,不信自己试试看。另外,这个方法提供的交叉表功能有限,不能做很复杂的表格。更为重要的一点是,SPSS13.0之前的版本第一种方法不能直接产生表格,而是TXT的log文件,这个玩意儿弄到PPT或者Word里面去,有的事情做了,有点像SAS。似乎不太适合批量生产表格的市场研究人员。因此强烈建议使用第二种方法,如果你的SPSS程序装有Tables模块。 我们现在使用的方法: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我开始介绍今天要做的方法,我们前面的铺垫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开始介绍一下我们的数据。我们的数据是假设是基于一个媒体调查,这些数据并不具有真实性,没有实际意义,这些数据只服务于这篇文章的介绍,不用于任何实际的参考,即使这些数据看起来可能有一些实际意义,由此引起的任何版权纠纷和经济损失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Variable(Set) Label Level Values 上班族 2 学生3 司机 Sort 人群 3 1 流行音乐 2 娱乐 10 资讯 Radio 广播节目 10 1 TV 电视节目10 1 音乐2时尚 10 体育 单位配车 2 出租车 9 步行 Out 外出交通工具 9 1 其中,sort是单选题,Radio 和TV、out是多选题集合。 在SPSS中我们有两种定义多选题的方式:Count和Category,我采用第一种。我们假设这些数据已经录好在数据库中(你可以采用很多数据录入软件,不要试图在SPSS里面录入数据)。 分析准备: 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得到各多选题的频数分布或者说交叉分布,这是必须的,因为我们后续的分析是基于各题项之间的分布的。实质上,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得到的频数分布表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数据,问题是我们的分析不能仅仅止于此。因为我们很少会把频数分析结果作为最终结果,其中的原因是这种数据提供的大量信息被繁杂的选项所覆盖,同时我们也不能得到多选题和其他题项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从得到的频数数据(频数分布表或者交叉表)中,我们把多选题的结果作为单选题来处理。这是可行的,因为我们在做频数分析的时候,也没有另外区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实质上,多选题也可以手工来做的,就是把各个选项的选择情况画“正”字累加,但这个功能太繁就交给电脑去做的。电脑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这是因为包括SPSS在内的大软件处理的都是单项题,对于多项题则无能为力了。我们的这一步至观重要,如果有人证明了这种方法的荒谬性,那下面所有的处理都是非法的。 第三步:把表格中的数据(知道了开始的时候提示使用第二种方法的好处了吧,我们只要阿export到excel中去了),我们的数据需要先转到excel中去,如果直接向SPSS里面copy,保证是自讨苦吃。 第四步:在Excel中把数据处理成SPSS能接受的数据格式,即标准的变量格式,最后记得保存。 第五步:在SPSS中打开刚才保存的excel数据,不要说打不开。另存为SPSS数据。 第六步:数据分析前的最后第二步。利用Data菜单下面的Restructure命令,把数据转化成Long格式。另存为SPSS数据。 第七步:Data菜单下面的weight cases,把你刚才转变后的数据加权,这表示一条数据代表几条数据。好,分析前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比较研究 引自https://www.doczj.com/doc/f13095117.html,/blog/cns!3FFF8F6E2EEA6EDF!288.entry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纪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中,两者分属于定量分析与定质分析。虽然两者分析的对象有所关联,甚至重叠,但由于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分析处理方法,因此,两者有所区别。如何正确认识两种方法的本质、相互关系以及两者整合应用的可能性,将是本文力图探究的问题。 一、概念 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曾于1952年发表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内容分析:传播研究的一种工具》中,对内容分析法定义:“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 笔者对文本分析法如下定义:“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 二、相似性 客观、系统以及非接触性的特征描述,不仅适用于内容分析法,对文本分析法也同样适用。 1、客观 用事实以及数据说话,是两者客观性的主要表现。所分析的对象,对于内容分析法来讲,是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对文本分析法来讲,则是十分显著的文本外部特征。它们都从不凭空推测分析对象背后可能含义,而依赖于固有的分析程序来得出结论;一旦研究目的与范围确定,就要尽量排除认为因素的影响,做到客观、无偏向。 2、系统 一般而言,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的对象都是大量的、系统化的、具有一定历时性的文献;都要面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和取样的问题。系统化调查取样是分析的基本前提,必须有足够的数据来克服可能出现的随机偏差。除语言符号分析等特殊情形之外,单个的、少量的文献通常不能作为分析的依据。 3、非接触性 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都是通过对二手资料进行的间接、非接触式的研究方法,这一点与社会调查、访谈、实验等研究方法有着根本的差异。 4、主观参与性

研究方法及步骤

研究方法及步骤 【摘要】本文从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入手,介绍了研究的路径、研究的分析方法,以及研究的设计与步骤。作者强调论文写作应该反映研究过程,遵循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作者对论文写作中涉及的主要方法与步骤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特别是针对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进行了反思,剖析了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为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勾画出了一个研究过程的框架。 【关键字】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论文写作步骤 ThesisWriting:ResearchMethodologiesandProcedures JianWang ProfessorofInternationalbusiness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UIBE) ABSTRACT:Thispaperbeginswithscientificresearchcycleconcept,introd ucesresearchapproaches,analysismethods,researchdesignandprocedures.Th eauthor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methodologiesandprocedures,whichshoul https://www.doczj.com/doc/f13095117.html,paredwithnormalscientificresear chmethodologiesandprocedures,theauthorrethinkstheChinesetraditionalis sue-orientedresearchapproachbypointingoutitsambiguityandignoranceofme thodologiesandprocedures.Thepapercanprovideaguidanceandframeworkforgr aduatestudentsdoingresearchwhilecompletingtheirthesiswritings. KEYWORDS:researchmethodology,researchprocedures,quantitativemetho ds,qualitativemethods,thesiswritingprocedures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一、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 二、研究的路径 三、研究的分析方法 四、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步骤 五、对传统研究思维模式的再思考 在我们指导研究生写论文的过程中,甚至于我们自己从事课题研究时,不禁让我们思考一系列有关研究的基本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在我们探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为了完成论文本身的写作,还是完成一个研究过程?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果论文写作应该反映一个研究过程,那么研究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本文就以我个人在从事教学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中总结的一些有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的问题与大家交流共享。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一、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 世界上无论哪个领域都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规律。我们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而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人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又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ResearchCycle)。用概念模型来表述就是[1]: Facts—Theory—Speculation

调查问卷中多项选择题处理方法探讨

调查问卷中多项选择题处 理方法探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调查问卷中多项选择题处理方法探讨 Treatment Method Discussions Of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内容摘要] 在各类问卷调查中,多项选择题应用十分普遍,所以对多项选择题如何进行录入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实用的角度举例分析对多项选择题答案如何进行数据编码和变量设置,并说明如何使用SPSS统计软件的多重应答处理方法,并对其分析方法加以深入剖析。 Abstract: In all kin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s, it is very general that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are used, so how to input and analyze that seems very important to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This text analyzes how to set up digital codings and variables for example in terms of practicality, explains how to use multiple response method with SPSS software, and analyzes its analytical method thoroughly . [关键词] 多项选择题;多重应答处理过程;多重二分法;多重分类法 Keywords: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Multiple Response,Multiple dichotomy method,Multiple category method 在各类问卷调查中,多项选择题(或复选题)应用十分普遍。多项选择题的备选项较多,可以多重选择,被调查者的回答结果种类千差万别,这就给调查数据的处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在SPSS统计软件中有多重应答处理过程(Multiple Response),即多项选择题处理过程,但有关专着对多项选择题数据文件的建立与分析方法论述得较少或不够实用。本文将从实用的角度举例分析多项选择题答案如何进行数据编码和变量设置,并说明如何使用SPSS统计软件的多重应答处理方法,并对其分析方法加以深入剖析。 一、多项选择题的特点 所谓多项选择题,就是指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候选答案,受访者可以选择其中的若干个,也可以全选或不选,属于多元响应变量资料。本文以在某次婚恋观念调查的两个问卷项目为例来进行介绍: 项目1、您的性别:1-男 2-女 项目2、您想选择哪些择偶标准(任选三项) 1-相貌 2-文化水平 3-气质风度 4-志同道合 5-人品 6-家庭收入 7-其他

中华艺术宫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华艺术宫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艺术宫共有六层,每一层都是一个精心雕琢长方体,每一层之间都用玻璃连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最底下一层用四根巨大的圆柱支撑,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艺术宫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 首先,我们参观了画展,作品的种类繁多,有油画,有水墨画,有速写······油画鲜艳亮丽,富有浓郁的中国风味的水墨画,展现了画家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黑白分明的速写,让人体会到了笔尖下的艺术之美…… 走廊里,中华艺术宫的标志让我感受颇深。中华艺术宫的馆标包含了繁体的“华”字,同时勾勒出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形象外观,东方红更是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 向前走,就是我最期待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张择端作画,生动记录了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我走进展馆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让原作更加生动了起来。从白昼到黑夜,纤夫、官员、牛、驴、车、轿、城楼······无一不刻画得仔细。清晨在茫茫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穿着朴素的农夫,弯着身子,挑起沉甸

甸的两箩大米,向家的方向走去;官员策马扬鞭,激起尘埃,扬尘而去;车夫牵着驴子,拉着几麻袋的粮食,向城里走去······· 穿过走廊的尽头,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艺术宫。这一刻我感到充实而有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2009.12.21) 中国科学院(683位) 数学物理学部 ·艾国祥·白以龙·陈彪·陈和生·陈佳洱·陈建生·陈木法·陈难先·陈式刚·程开甲·崔尔杰·戴元本·丁伟岳·丁夏畦·范海福·方成·方守贤·冯端·甘子钊·葛墨林·龚昌德·谷超豪·郭柏灵·郭尚平·郝柏林·何泽慧·何祚庥·贺贤土·洪朝生·洪家兴·胡和生·胡仁宇·黄润乾·黄祖洽·霍裕平·姜伯驹·解思深·经福谦·邝宇平·李邦河·李大潜·李德平·李方华·李家春·李家明·李惕碚·李荫远·李正武·林群·刘应明·龙以明·陆启铿·陆埮·吕敏·马大猷·马志明·闵乃本·欧阳钟灿·彭实戈·钱伟长·钱学森·曲钦岳·沈文庆·沈学础·石钟慈·苏定强·苏肇冰·孙义燧·汤定元·唐孝威·陶瑞宝·田刚·童秉纲·万哲先·汪承灏·王鼎盛·王恩哥·王乃彦·王诗宬·王世绩·王绶琯·王迅·王业宁·王元·王梓坤·魏宝文·魏荣爵·文兰·吴文俊·吴岳良·夏道行·冼鼎昌·谢家麟·邢定钰·熊大闰·徐叙瑢·徐至展·严加安·杨福家·杨国桢·杨乐·杨应昌·叶朝辉·叶叔华·应崇福·于渌·于敏·俞昌旋·詹文龙·张殿琳·张恭庆·张涵信·张焕乔·张家铝·张杰·张仁和·张淑仪·张伟平·张裕恒·张宗烨·章综·赵光达·赵忠贤·郑厚植·周光召·周恒·周又元·周毓麟·朱邦芬·朱光亚·庄逢甘·邹广田 化学部 ·白春礼·蔡启瑞·曹镛·查全性·柴之芳·陈冠荣·陈洪渊·陈家镛·陈俊武·陈凯先·陈庆云·陈茹玉·陈新滋·陈懿·程津培·程镕时·戴立信·段雪·费维扬·冯守华·高鸿·高松·郭景坤·郭慕孙·何国钟·何鸣元·洪茂椿·侯建国·胡宏纹·胡英·黄本立·黄春辉·黄量·黄乃正·黄维垣·黄宪·黄志镗·嵇汝运·计亮年·江龙·江明·江元生·蒋锡夔·黎乐民·李灿·李洪钟·李静海·梁敬魁·梁晓天·林国强·林励吾·刘若庄·刘有成·刘元方·卢佩章·陆婉珍·陆熙炎·麻生明·麦松威·闵恩泽·倪嘉缵·彭少逸·钱逸泰·任詠华·沙国河·申泮文·沈家骢·沈天慧·沈之荃·宋礼成·苏锵·孙家钟·唐有祺·田昭武·田中群·佟振合·万惠霖·汪尔康·王方定·王佛松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石上纯也的探索之路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石上纯也的探索之路 发表时间:2018-04-05T15:43:21.5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作者:王健[导读] 本文试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石上纯也的建筑观及建筑实践作品做出分析,阐述其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建筑创作的累进。 华南理工大学 510641 摘要:日本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包括风格派、包豪斯派和勒?柯布西耶派这三股源流。从1945年开始,迈出了走向盛期现代主义的步伐。1975年以后,建筑风格从单纯学习西方转向东西方之间的融合,一大批六、七十年代建筑师开始反思民族性在建筑中的抽象体现。于是建筑师们开始挖掘日本传统美学,试图将建筑与艺术结合起来,“超平”这一概念也开始在建筑中广泛体现,并受到国际广泛的认可。石上纯也便是日本“超平”建筑师中的一员。本文试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石上纯也的建筑观及建筑实践作品做出分析,阐述其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建筑创作的累进,以期对当代国内建筑理论的探索有所裨益。关键词:石上纯也归纳法演绎法 1、生平简介 石上纯也,日本建筑师,于东京艺术大学取得建筑硕士学位之后,2000~ 2004年任职于妹岛和世建筑没计事务所,2004年始独立,成立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 石上纯也是个极为与众不同的建筑创作家,虽然到目前为止其建筑作品并不多,但是其跨界于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创作手法及其惊艳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日本建筑评论权威——五十岚太郎将石上纯也誉为日本前卫建筑家(Pioneer)一脉,亦即继菊竹清训、伊东丰雄、妹岛和世之后的代表人物。 2、主要研究方法 石上纯也既是日本现代“超平”建筑发展大潮的代表人物,也是继承人物。“超平”理论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几个关键词:去等级、反功能、模糊内外,是众多日本“超平”建筑师对日本民族性的建筑表现的共同归纳。而对于以石上纯也为代表的一代继承人物,对此归纳结果的个人演绎便成为他们的前进方向。石上纯也以归纳出的“超平”建筑的共性为理论基础,借自身的各项实验性实践项目,逐渐演绎出了个人的四个创作关键词:“非物质性”、“狭窄与宽广”、“超巨大空间物件”、“外部与内部”。丰富和发展了日本“超平”建筑的创作内涵。 2.1、实验法 石上纯也在发掘“超平”建筑的创作理念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自身具备先锋性实验性,其由设想到设计成型的过程也是经过多次实验性设计实现的。实验性作品打破传统功能组织模式和空间组织模式,因此要想以一种合理的姿态面世,就需要不断的实验来验证和实现其合理性。 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是石上纯也实验性作品的代表作,它是作为一所大学校园再开发项目的一部分建造的。作为服务设施,学生们无论何时都可以自由进入工房,在其中进行自己的创新设计工作。 建筑高一层,为单一整体空间,建筑面积约2000㎡。立面全为玻璃幕墙,没有任何抗震墙,也没有支撑梁,建筑物完全依靠各种不同截面尺寸的细柱支撑。整个建筑的实验性就在于这些细柱之上,细柱不仅数量多达305根,并且截面尺寸或角度也无一相同。细柱的位置也舍弃了传统使用的矩阵排列方式,而是采取不规则分布。更为不同的是,这些细柱的结构作用也非传统的受压立柱,305根柱子当中有四十二根作为压力构件承受垂直载重,而其他两百六十三根则作为拉力构件。 对于一般人而言,KAIT工房可能只是个大大的玻璃盒加上散乱的柱位,然后塞了不同的空间配置罢了,但其实石上纯也为了使细柱的位置、细柱的截面尺寸和角度、细柱的受压和受拉,与它们会限定出怎样的空间两大矛盾点能够统筹解决,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设计来试验和验证,石上纯也花了三年的时间在研究用细柱要限定出的每个空间的用途、大小,仔细地排列每个柱子的位置,以手画、CAD方式探讨各种可能性,制作了超过一千个模型。所以在不知情的人眼中那些看似随机放置的柱子,其实它们围塑出来的两百九十个四边形都是建筑师经过实验性设计审慎思考探究的结果。 以细柱作为分隔空间的元素,于是建筑里各个空间不需要严格的定义和约束,于是使用者能够自由地在建筑里选择自己需要的空间。而在此结构方案和空间方案下形成的建筑形象轻巧透明,可以说是一座建筑,也可以将其视为景观的延伸,结构的美转化为宛如树林般的景致。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集功能模式创新、空间组织创新、结构方案创新、建筑形象创新的优秀实验性作品。 2.2、演绎法 “超平”建筑师在实践中归纳出的一个创作关键词是“模糊内外”,这是消除室内外界限、室内外相互融合的创作理念和方向。石上纯也将这一“一般性”的“超平”理论,演绎出了自己对于室内与室外关系的理解。这在其作品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中有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表达室内外交融的理念,超平建筑师“一般”的设计思路和手法是通过轻薄透明的建筑界面来消除室内外的视线阻隔,以此达到室内外界限的消融。石上纯也以此为基础,演绎出了“Extreme Nature”(极度自然)的设计理念。他的想法是:摒弃一般人对于建筑作为“物”的惯性定义,建筑不再拥有具体物体明确的质感,也就不再与场地内的其他元素存在等级关系,原本作为一种二元论的“室内、室外”关系也不复存在,以此实现室内外的无差统一。 石上纯也不把室外环境视为建筑的他者,而将室内与室外同样作为“环境之存在”。他将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的内部完全净空,而在馆外围做了4个1:1的真实营造物件——温室,温室内非常巨细靡遗地配植各种植物,温室自身作为展品。这打破了传统展览模式下以图画或小比例模型进行室内展览的形式,以此刻意地将内部与外部空间暧昧化。这是消除室内与室外之间主从关系的第一个层次。同时,在植物学者大场秀章的协助之下,在整个场地中进行大量的植物栽培,使整个馆进一步消隐在场地之中,塑造出了宛如置身于公园中的风景。这是消除构筑物与植物之间主从关系的第二个层次。最后,在室外置放家具,让人仿佛置身于室内。建筑与展品之间尺度等级关系的模糊、建筑与植物之间配比等级关系的模糊、建筑与家具之间空间等级关系的模糊,多重颠覆与模糊,创造出了让人得以感知的植物、建筑、家具、地形与环境等所有事物同等级、同时存在的场域。在这种场域下,室内与室外实现了完全的交融。 3、总结与启发

调查问卷中多项选择题处理方法探讨

调查问卷中多项选择题处理方法探讨 Treatment Method Discussions Of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湖南商学院信息系(410205)李灿 [内容摘要] 在各类问卷调查中,多项选择题应用十分普遍,所以对多项选择题如何进行录入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实用的角度举例分析对多项选择题答案如何进行数据编码和变量设置,并说明如何使用SPSS统计软件的多重应答处理方法,并对其分析方法加以深入剖析。 Abstract: In all kin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s, it is very general that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are used, so how to input and analyze that seems very important to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This text analyzes how to set up digital codings and variables for example in terms of practicality, explains how to use multiple response method with SPSS software, and analyzes its analytical method thoroughly . [关键词] 多项选择题;多重应答处理过程;多重二分法;多重分类法 Keywords: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Multiple Response,Multiple dichotomy method,Multiple category method 在各类问卷调查中,多项选择题(或复选题)应用十分普遍。多项选择题的备选项较多,可以多重选择,被调查者的回答结果种类千差万别,这就给调查数据的处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在SPSS统计软件中有多重应答处理过程(Multiple Response),即多项选择题处理过程,但有关专著对多项选择题数据文件的建立与分析方法论述得较少或不够实用。本文将从实用的角度举例分析多项选择题答案如何进行数据编码和变量设置,并说明如何使用SPSS统计软件的多重应答处理方法,并对其分析方法加以深入剖析。 一、多项选择题的特点

内容分析法(整理)复习过程

内容分析法(整理)

内容分析法(整理) 1.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2. 在内容分析法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众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内容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产生了许多关于内容分析的定义。 1952年,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 霍尔斯蒂(Holsti)在对包括书面和口头的所有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内容分析法是系统地、客观地描述信息的特征”。同时为内容分析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描述传播特征,推测传播者的意图以及传播效果。 定义二:“内容分析是为了测量某些变量而以系统、客观和定量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Kerlinger) 定义三:“内容分析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的数据调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一个现存内容进行分析而认识它所产生的联系、发送者的意图、对接收者或社会情境的影响。”(阿特斯兰德) 为了克服以上定义“过窄”、“有局限性”等缺陷,美国学者克里朋多夫给出如下定义:

内容分析是系统、客观和定量地研究传播信息并对信息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断。 这个定义简洁地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究目的(推论)、信度(可重复)和效度。 3.应用领域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 二次大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 4、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从方法属性看,它虽然被列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影响;从方法特点看,它既有独特的个性,又处处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多样性……从以上定义来看,众学者基本认同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三个关键特性。 1.系统性 是指内容或类目的取舍应依据一致的标准,以避免只有支持研究者假设前提的资料才被纳入研究对象。因此,首先,被分析的内容必须按照明确无误、前后一致的原则来选择。选择样本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每个项目接受分析的机会必须相同。其次,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所有的研究内容应以完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复习材料.doc

一.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1. 什么是红外光谱图 当一束连续变化的各种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吸收的这部分光能就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另一部分光透过,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以得到一谱带。若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百分吸收率或透光度为纵坐标,把这谱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该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也有称红外振-转光谱图 2. 红外光谱仪基本工作原理 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聚焦照射被分析的试样,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射红外线相同就会产生共振,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把分子吸收的红外线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便能得到全面反映试样成份特征的光谱,从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3.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4. 红外光谱图的三要素 峰位、峰强和峰形 5. 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方法 1) 固体样品的制备 a. 压片法 b. 糊状法: c. 溶液法 2) 液体样品的制备 a. 液膜法 b. 液体吸收池法 3) 气态样品的制备: 气态样品一般都灌注于气体池内进行测试 4) 特殊样品的制备—薄膜法 a. 熔融法 b. 热压成膜法

c. 溶液制膜法 6. 红外对供试样品的要求 ①试样纯度应大于98%,或者符合商业规格,这样才便于与纯化合物的标准光谱或商业光谱进行对照,多组份试样应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份光谱互相重叠,难予解析。 ②试样不应含水(结晶水或游离水) 水有红外吸收,与羟基峰干扰,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所用试样应当经过干燥处理。 ③试样浓度和厚度要适当 使最强吸收透光度在5~20%之间 7. 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红外光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4)分析速度快;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6)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7)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二. 紫外光谱 1. 什么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是利用某些物质对200-800 nm光谱区辐射的吸收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使用的仪器设备简便,价格廉价,且易于操作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2. 什么是吸收曲线?及其吸收曲线的特点? 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或光吸收曲线,它反映了物质

【精品】(最新)多选题数据的SPSS多重对应分析操作方法

多选题数据的SPSS多重对应分析操作方法 出处:江苏通灵翠钻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08年04月17日10:18 多选题又称多重应答(Multiple Response),即针对同一个问题被访者可能回答出多个有效的答案,它是市场调查研究中十分常见的数据形式。对多选题数据的分析除了使用SPSS 中的“Multiple Response”命令进行频数分析和交叉分析之外,还可以使用“Data Reduction”命令中的“Optimal Scaling”(最优尺度分析)进行多重对应分析,用以挖掘该数据与其他若干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多选题数据在SPSS中的录入方式 SPSS软件中对于多选题答案的标准纪录方式有两种:(1)多重二分法(Multiple dichotomy method)即把本道多选题的每个候选答案均看作一个变量Variable来定义,0代表没有被选中,1代表被选中。(2)多重分类法(Multiple category method)即根据被访者可能提供的答案数量来设置相应个数的变量Variable(假设被访者最多只能选择n个不同答案,则在SPSS中设置n个变量用以录入本道多选题数据)。 实际操作中我们基本都会采用第二种数据录入方式,因为大多数被访者只会选择相对少数几个候选答案作为自己所提交的答案,如果我们采用第一种录入方式就显得繁琐,输入数据时也容易出错,尤其是当样本量增大时,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案例介绍 某次市场调研项目中向被访者收集以下数据,A1题为多选题,把上述数据以第二种方式录入进SPSS软件中,其中设置a101、a102、a103三个变量用来录入多选题A1,并定义好相应的变量值标签(Values)如图1。 三、多选题两种数据录入格式的转换 由于只有第一种数据录入方式才是符合统计分析原则的数据排列格式,能够直接进行后续的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以及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介绍 (一)定义: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二)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介绍 1. 描述某一时间段内媒介内容和媒介再现手段 (1)描述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的特征和趋势 《<中国日报>对外传播新闻价值变化趋势研究》 (2)比较不同媒体之间的内容差异 《中美网络媒体对于“朝核危机”议题报道之比较研究》 (3)比较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 研究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体现真实世界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 2. 推断传播者的特征和态度 (1)通过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来描述与传播有关的变量特征,比如通过研究广告在报纸中的地位和比例来体现广告对报纸的影响。 (2)了解媒介对某些群体(如少数民族、外国人、儿童、女性等)和某些议题(如艾滋病、农民工)的态度,以此来批判地评价媒体在社会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地位和立场。 eg.《我国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与话语探讨》 《自治区党报的民族文化报道研究》 《台湾媒体中的大陆图像》 3. 跟受众调查结合在一起,估计特定媒介内容的传播效果 4. 查证历史文献的作者 二.内容分析法的内涵,特点及步骤 (一)内容分析法的内涵: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 法是内容分析法。作为非介入性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 传播媒介的研究。其内容可以包括书籍、杂志、网页、诗歌、报纸、歌曲、绘画、讲演、信件、电子邮件、网络上的布告、法律条文和宪章以及其他任何类似的成分或集合。Kimberley Neuendorf认为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用科学方法对讯息进行 归纳的定量研究方法……该方法不局限于要测量的变量类型或者是创造 陈述讯 息的背景。) (二)特点:内容分析法的特点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1、明显的传播内容 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或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内容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别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 2、客观性 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或频数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或频数,并根据客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 1.巢纪平 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 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 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 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 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生于上海市。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 大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 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 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 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