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

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

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
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

岭南文化论文-

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

摘要]南宋学者和政治家崔与之创立的菊坡学派,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在文学、思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大多曾经担任史官,对史学具有明确的认识,表现出与宋代义理史学完全不同的求实致用特征,为岭南地区史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崔与之菊坡学派岭南史学

崔与之(1158-1239年),字正子,号菊坡,卒谥清献,广东增城人。他既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在文学、思想领域均有建树的学者,创建了菊坡学派,成为岭南地区主持风会的一代名臣。近20年来,学术界对于以上几方面内容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根据崔与之对史学的认识,以及在淮东、四川居官和岭南赋闲三个时期培养史学人才的事迹,着重考察菊坡学派对南宋岭南史学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崔与之治学虽以诗赋闻名,但对经史之学同样具有良好的素养。他自幼刻苦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崔与之出生不久,遭丧父之痛,无依无靠,只得随母亲投靠外家。他后来记载说:“与之幼孤而贫,居于外邑。”稍长即受萝岗人钟遂和发蒙,俾与其子钟启初同学。钟遂和字克应,仕宦不显,官至宣议郎,被崔与之尊称为克应公、宣议公。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崔与之曾致书钟启初说:“念惟世伯,昔曾卵翼与之,训诲与之,恩同父子。”

钟启初字圣德,号玉岩,排行第四,被崔与之一生尊称为四兄。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崔与之在给他作的墓志里说:“予少时,叨承宣议公提携训诲,俾与四兄同学同游,皆在萝岗也。”这段艰苦的生活经历,对崔与之的人生至关重要,不仅得到了知识的积累,而且培养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后来在治学和为官方面都形成勤勉务实的作风。

尽管少年崔与之在岭南发奋学习,然而宋代的岭南地区文化发展仍然相当落后,读书人前途渺茫,缺少进身机遇。崔与之遂毅然告别家乡,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赴南宋都城临安求学。后来弟子李昴英见其在太学时的书稿,曾作跋语说:“吾州去在所四千里,水浮陆驰,大约七十程。士以补试,虽登名。犹未脱韦布也。故稍有事力者,犹劳且费之惮而尼其行,寒士又可知矣。公奋然间关独往,一试预选,随取高第。平生勋业名节,实贤关基之。长短句有…人世易老?之叹,必期三年成名而归。书所云云,立志已卓然不凡。”他在临安埋头读书,心无旁骛,“既中选,朝夕肄业,足迹未尝至廛市”。绍熙四年(1193年),崔与之中进士乙科,成为岭南历史上第一位由太学及第的人,极大地刺激了家乡学子的求学热情。诚如元人王义山所云:“五羊之广,则为象犀珠玉之广,诗书礼乐之风未敦也。姑以近世言,丞相菊坡由上庠取科第,广之士自是而相励以学。”临安求学的经历,使崔与之接触到许多硕学之儒,积累了丰厚的经史知识和学识素养。明人刘履赞誉“其未仕也,以经史文章,纲常制度,善恶得失明其学”,就是对崔与之的恰当评价。因此,他对于史学具有一定的自觉认识,已经具备人仕之后担任史官的条件。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十一月,朝廷任命崔与之为秘书少监。次年正月,以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十二月,又升任秘书监,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盲。南宋秘书省被称为“著庭”,负有撰修史书之责,故秘书监、少监均为史官。例如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七月,诏秘书省国史日历所“凡日历事,长贰通与修纂”,于是秘书监和少监成为撰修日历的史官。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朝廷诏“圣政文字,秘书监、少同预编类”。自此秘书省的长贰秘书监、秘书少监,成为编撰圣政记的史官。崔与之对于秘书监、少监的职责是明确的,他在奏疏中说:“朝散郎、新除秘书少监崔某状。……顾惟

群玉之府,世之耆儒硕学,篷武其间者能几人?椎然不文,躐有此幸,非特一身之宠,抑为五岭之光。……擢贰道山,辞至三而未获。赘员史局,俾共二以奚堪。”南宋一代任秘书监和少监的官员,皆为饱学之士,极一时之妙选。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素养,无法叨居此任。崔与之能够在一年时间之内由少监升任正监,充分表明在经史方面具备优势,不但能够胜任,而且可以服众。正如他在奏疏里所说:“窃惟汉以蓬山萃四方之名流,唐以瀛州极一时之妙选,当世以为盛事,后人又为美谈。逮我国朝,尤重兹选,自非邃学异才,清修雅望,岂容滥厕其间!是以人才辈出,前后相望,实为他时峻用之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朝廷以崔与之权工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他上奏说:“续奉圣旨,崔与之升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况史才自古为难,虽宿学有词莫措。兹圣经方袭六以为七,非陋儒可共二而兼三。反复以思,凌兢而惧。”从崔与之关于《汉书》的讲解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史官的职责认识非常明确。他“为讲官时,说《汉书》二节,是前人无此发明。一云:汉文帝君臣不学。即位初元,首以狱刑钱谷问周勃,勃谢不知。问平,平举大体以对。惜乎,文帝不学,不能举周事以诘平。周以冢宰通三年而制国用,以八法而平邦国,非留意狱刑钱谷乎?以此诘平,知其无以借口矣。二云:周亚夫鞅鞅非少主臣,此是亚夫强项气习。细柳之屯,去中都不远,闭营门以拒天子,谓之警不虞则可,而尊君之礼则未至也。景帝忌刻,宜其不能容。孔子论为臣则曰:…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亚夫不学,毋怪乎恭敬之事未之有闻”。表面上是批评汉文帝君臣行事不当,实际上是借古喻今,希望宋宁宗留心政事,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这种以史经世的思想,在他给秘书省著作郎危稹写的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平生忧国心,一语三叹息。著庭史笔健,寒芒照东壁。……时事棼如丝,宵衣尚顾北。袖藏医国方,何以寿其脉。”这既是对同僚史官的期望,又是对自己任史官的要求,认识非常深刻。

崔与之蕴藉深厚的经史之学,为官以后树立了卓越的政声。宋宁宗赞誉他“擅南海清淑之气,续先儒正大之传”,给予高度评价。故吏洪咨夔更明确地指出:“公以正大学问,发为政事,所至声迹彰灼。”在岭南历史上,宋代以前能够和崔与之比肩者,只有唐代的韶州曲江人张九龄。明人评价崔与之说:“貌古而真,心古而纯。秉国钧轴,为世伟人。岭南间气,无间中夏。斯与曲江,齐名并驾。”宋代以后能够和崔与之齐名者,也只有明代世称白沙先生的陈献章。清代崔棪比较说:“白沙以讲学著,不以宦迹显。公则以宦迹显,不以讲学著。然其宦迹,悉本实学而成。”可以说是对两人非常精到的评价。崔与之引古论今,特别强调培养人才对于治乱兴衰的作用:“国论参稽定,人材护养成。古来同此恨,老去向谁倾。”外任差遣年满赴阙,上朝面奏说:“臣自外来,但知外患未息之为可忧。致身内地,始知内治未立之为可虑。盖内外之情不通,最为今日大患。人才之进退,言路之通塞,国势之安危系焉。用人必亲其人,听言必行其言。事之巨细,必有良规而后可以独运;事之利害,必有真见而后可以独断。愿于用人听言之际,一

付公论,诏大臣首清中书之务,力为外御之图。廷接诸贤,参稽众论,凡大施设大经画,合谋而参订之,以求至当之归。”晚年屡辞朝廷征召,不赴宰相之任。宋理宗知不可强求,乃下御札俾其言事。崔与之又上疏说:“国家圣圣相承,惟用人听言为立国之本。自任则用人不广,自是则听言不专。而用人听言之本,又皆归之清心寡欲。”因此,他每到一处都以延揽人才为急,以致时人赞誉说:“崔丞相所至,幕府极天下选。”在崔与之网络的人才之中,有各种才艺智谋之士,这里仅以培养的史学人才为例,说明他对南宋后期史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淮东幕府人才。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崔与之以金部员外郎、直宝谟阁“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他曾经道及这段为官经历说:“嘉定甲戌正月,以金部郎

分阃东淮。正当金虏弃巢南奔之时,人不愿往,以君命不敢辞,首尾五年而不得代。”这5年崔与之在淮东守边御敌,政绩颇多。他所赏识的人才之中,最有名的当推刘克庄和洪咨夔。

刘克庄字潜夫。福建莆田人。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次年召对,赐同进士出身。淳裙十年(1250年),除秘书监。他深感崔与之知遇之恩,撰文说:“昔掾仪真,公为扬帅。白事玉帐,一见赏异。每云近岁,人物稀疏。吾得二士,子华潜夫。”刘克庄25年后游涧蒲,又回忆说:“余顷为仪真郡督邮,白事维扬。崔公锐欲罗致,属先受制置使李公之辟,崔公始聘洪公舜俞入幕。”虽然刘克庄先被江淮制置使李珏聘为幕僚,未应帅府之召,但他始终感激崔与之对他的奖掖和提携。

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临安府于潜入。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傅行简榜进士出身,治诗赋。嘉定十七年(1224年),除秘书郎。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以中书舍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据史书记载:“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边事纤悉为尽力。”可见洪咨夔深得崔与之倚重,相知甚厚。后来崔与之以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仍举荐洪咨夔为从官。史载:“与之帅成都,请于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洪咨夔在给崔与之的信中说:“捧砚从游,久缀门人之列:分弓庀役,就充幕吏之员。天巧其逢,人荣所托。窃以小范之帅环庆,举张方平;大苏之牧中山,进李端叔。两公辟士之盛事,百世知人之美谈。不图晚生,亲见前辈。”抚启”他做崔与之幕僚的时间很长,自谓“不图一日之逢,遂有终身之托,拔从食客,列在属僚”。元代牟(山献)盛赞两人交游之好,指出:“宋嘉定中,清献崔公以次对帅蜀,其后遂制置西事。宾客从者文忠洪公,实颛笺翰。崔公清规重德,洪公雄文直道,参会一时,蜀人纪之,以为殆过石湖、放翁也。……宾主相为终始盖如此!”可见崔与之在淮东培养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四川幕府人才。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四月至嘉定十七年(1224年)三月,崔与之先后任成都知府、兼本路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他在四川为官的5年之中,培养和举荐的人才比淮东更多。宋人曹彦约说:“曩时崔正子尚书入蜀,下询西事。……崔尚书相信最笃,问蜀中知名士,不免随所见闻录报,往往皆被荐拔,多经召用。”另据崔氏家集记载:“公身藩翰,而心王室,务荐贤以报国。在蜀擢拔尤多,若游似、洪咨夔、魏了翁、李庭芝、家大酉、陈韦华、刘克庄、李鼎、程公许、黎伯登、李性传、王辰应、王溟、魏文翁、高稼、丁焴、家抑、张裨、度正、王子申、程德隆、郭正孙、苏植、黄申、高泰叔、李鐊,各以道德、文学、功名,表表于世。”上述人才之中,尤以培养史学人才成就卓著。

游似字景仁,号克斋,顺庆府南充人。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蒋重珍榜进士出身,治《春秋》。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除秘书丞。端平三年(1236年),以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嘉熙四年(1240年),以参知政事权监修国史。淳祐五年(1245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提举实录院、提举编修国朝会要。宋代的实录院、国史院、编修国朝会要所等修史机构的提举官,例为宰执加官,然而宋代的提举官负有实际修史责任,定期赴秘书省道山堂与史官讨论体例,解决问题,决不是仅仅挂名领取俸禄而已。

魏了翁字华甫,邛州蒲江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榜进士及第,治诗赋。开禧元年(1205年),除秘书省正字。次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嘉定十五年(1222年),以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太常少卿等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嘉定十七年(1224年),除秘书监、起居舍人,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权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吴泳字叔永,潼川府中江人。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郑自诚榜同进士出身,治诗赋。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除秘书郎。五年,除秘书丞。六年,除秘书省著作郎。端平二年(1235年),任秘书少监。他与崔与之关系非常密切,多有书信往来。崔与之到四川为官后,其务实作风深受吴泳敬佩,于是通书自荐说:“某生长东蜀,少时孤露。……学校小儒有如某等,亦岂敢徒事文墨,而不以实应先生哉?”吴泳非常感激崔与之的举荐,致书说:“涉

海求安期生之药,渺若津迷:荐人得崔大雅之书,翕然价重。虽攻玉自它山之石,而转钧繇大化之工。一手挈提,百思感激。”同时,他也为得到崔与之提携的广大四川学子感到庆幸,致书崔与之说:“尚书负海内之望。多士之所楷模,苟惟不言,言则必用。况在蜀中,凡所荐进之士,有登于朝者,有籍记于中书者,有留于连帅之幕府者。川泳云飞,次第拔擢。如某者,尤谬庸亡奇,亦以尚书旧辟,厕抚机之列,置之机幄。前修所谓一经品题,便作佳士。真不虚言也。”这并非客套应酬之作,而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程公许字季兴,四川眉州人,寄居叙州。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赵建大榜进士出身,治诗赋。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以太常博士除秘书丞。三年,以添差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未赴任,除著作佐郎。同年,升任著作郎。淳祐元年(1241年),以将作少监除秘书少监。他亦曾应崔与之幕府之聘,说:“某幸甚,辱公深知,于入蜀问士之初,十乘启行,命执铅椠,从宾客后,侍言笑于碧油之幕,凡六阅月。……嘉定十七年二月日,门人程某拜手谨序。”后因政绩卓著,“制置使崔与之大加器赏,改秩知崇宁县”。程公许对崔与之自称门生,可见服膺有加。

度正字周卿,合州石照人,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余复榜同进士出身。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以权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李心传字微之,四川隆州人。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以布衣召对便殿。次年,特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理。绍定二年(1229年),特与改合人官。两年以后,特赐同进士出身。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机遇,正是出于崔与之的举荐。“隆州进士李心传,累举不第,以文行闻于国,诸经皆有论著;尤精史学,尝著《高宗系年录》,号详洽,国史院取其书备检讨;又纂集隆兴、乾道、淳熙典章,及著《泰定录》等书。以白衣召入史馆,亦公特荐。”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李心传以将作监丞

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次年,除秘书郎。端平元年(1234年),除著作佐郎。嘉熙“二年三月,以秘书少监兼史馆修撰、专一修纂《四朝国史实录》兼;十月为监,仍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他是经崔与之引荐的蜀人中史学成就最卓著的史家,对南宋史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广州学府人才。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三月,崔与之被召为权礼部尚书。他辞官不就,便道径回广州。此后,屡辞朝廷授予的各种官职,闭门著述讲学。“时南人未有学舍,公捐地建之,诱掖后进,学者称为菊坡先生。”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朝廷将增城凤凰山赐给崔与之。他将这座园林改建为菊坡书院,笃学养贤,培养人才,形成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派。崔与之在广州培养的人才,大多具有史学造诣,为岭南史学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增添了色彩。

李昴英字俊明,广州番禺人。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王会龙榜进士及第,治《春秋》。端平三年(123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嘉熙元年(1237年),除秘书郎。次年,除著作郎。嘉熙三年(1239年),兼史馆校勘。他追随崔与之的时间最久,对弘扬崔学贡献最多。李昴英谈到自己以及另一位崔门弟子杨汪中和崔与之的交往说:“菊坡先生老于乡,余与杨侯日撰杖屦,起居言动,必见必闻。”而崔与之对李昴英也是期许远大,激励劝戒说:“伏惟天材甚颖,月评所推。文章有经世之宏模,道义得尊王之大体。再鼓而气益壮,一呼而人皆惊。因思士以得时而为难,名者造物之所惜。山川清淑之气,蕴蓄几百年,锺此间出之奇。况年不可及,自守甚坚,即其中之所存,自此而充之,远到岂易量耶?”他果然不负乃师的厚望,在学术上的成就超过崔与之,发扬光大了菊坡学派。

温若春字仲暄,广州南海人。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特奏榜首,同进士出身,治诗赋。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除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次年,除秘书郎。他同样深受崔与之赏识,得到举荐为官。“公奏对间,一日,上问:…乡里有何人才??公荐吴纯臣有监司之才,遂除广西宪;温若春宜清要之任,遂除秘书郎;后皆称职。”

此外。在崔与之的弟子中,吴纯臣有干济之才,仕宦能够急流勇退,有“清通仁厚”之称:杨汪中遇事果敢,勇于任责,广州兵变时,“公遂召秘著李公昴英、节推杨公汪中,缒城谕贼,晓以逆顺,许之自新,贼始引去”。明人黄佐赞誉说:“桑梓英俊,若李昴英、杨汪中、吴纯臣、温若春出自门下,因公奖拔,皆至显宦,体国奉公,不以避嫌而蔽贤矣。”崔与之内举不避嫌,敢于举荐门生为官,对菊坡学派的发展壮大和岭南学术的繁荣昌盛意义非常重大。

崔与之任史官期间是否参与撰修过官修史书,因材料缺乏不得而知。岭南菊坡学派之中的其他学者,也没有人撰写出专门的史学著作。特别是崔与之的著作在后世流传过程中文献散佚,今天已经无法复原其学术体系的全貌。但是,如果把他现存零星的史学思想及其大力引荐史学人才的功绩置于南宋后期史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中考察,仍然可以看出对岭南史学作出的贡献。

宋代史学和前代史学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史学思想领域的变化。由于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造成两宋史学的义理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南宋朱熹撰《资治通鉴纲目》,对经史关系、史学性质、史书编撰原则、历史评价方法各方面都作出了新的界定和规范,标志着义理史学的形成。在南宋时期,不仅义理学派史家治史驰骋议论,而且浙东学派的史家陈亮撰写《三国纪年》、叶适撰写《唐史评》,川蜀学派的史家唐庚撰写《三国杂事》、李焘撰写《六朝通鉴博议》,无不受到义理史学思潮的影响。可以说义理学派影响到整个宋代史学的面貌,尤其是南宋后期,义理史学更加泛滥,对南宋后期史学发展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比之下,崔与之及其学派受理学思想的影响较少,甚至公开揭出“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宗旨,具有明确批判理学的意识。他治学从不高谈天理性命,从政则注重经世致用。其历史功绩,在宋元时期已有定论。元代学者李习评价说:“今我皇元,修撰《宋史》,若清献崔公者,必在佳传,其大节高致,固不待世人之咕嗫也。”崔与之培养荐举的门人弟子以及幕僚宾客。大多以直道气节闻名。例如李心传、魏了翁在南宋后期屡屡出现权臣当道,史官因循避祸的局面下,仍然不畏权势,修史坚持秉笔直书。洪咨夔虽然从淮东到四川始终跟随崔与之,却能做到和而不同,直言规谏崔与之不应独任门生故吏,对待下属要一视同仁。李昴英具济事之才,直声名满天下,明代黄佐称赞说:“孔子称叔向日古之遗直,于子产日古之遗爱也。李昴英信兼有之。观其攻击贾、史辈,揭纲常于宇宙间,而奸谀为之寒胆;惠先乡间,宁褫职而不顾;粒饥民,肉白骨,在在歌舞之,非胸中仁涵义茹,其何以有是!”他们的学术和事功建立在致用务实的基础之上,表现出与理学文化明显不同的特征。

崔与之及其学派所倡导的学风,在客观上抵制了南宋后期理学的蔓延趋势,使之未能在岭南地区广泛传播。正如张其凡先生所言:“综览宋代岭南的理学人物,均不足以与崔与之、李昴英相颉颃。无论影响、地位、名声,他们均难以企及崔、李二人。……因此,可以大胆讲一句:南宋后期至元代初期,岭南学术的主流学派是…菊坡学派?,这也是当时岭南唯一可与内地抗衡的学派。”这个结论非常中肯,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岭南史学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崔与之和菊坡学派的存在,对于宋代义理史学起到抗衡的作用,其功不可埋没。

[参考文献]

[1]张其凡,孙志章整理,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2]王义山,稼村类藁[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4]方岳,秋崖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

[5]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7]洪咨夔,平斋文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奎书本。

[8]牟(山献),陵阳集[M],影印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9]曹彦约,昌谷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吴泳,鹤林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程公许,沧洲尘缶编[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佚名,南宋馆阁续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3]李昴英,文溪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黄佐,广州人物传[M],续修四库全书本。

[15]罗炳良。南宋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6]张其凡,菊坡学派:南宋岭南学术的主流——再论宋代岭南三大家[A],第二届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96。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心编制)

《岭南民间文化》 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 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 化交融变异。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创新思维及设计论文

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设计 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0测控C1 学生姓名、学号马伟光104827169 指导教师梁彩平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正文 一、机器人的定义及其未来的机器人 二、机器人的发展 三、未来的机器人的结构 四、未来的机器人的特点 五、未来的机器人的功能 六、未来的机器人的影响 总结

参考文献 未来的机器人 摘要:大二第二学期我学习了《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这一门课,听了老师对“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思维”的讲解,以及培养并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意识及方法,再加上我对机器人有很大兴趣,于是便搜集了一些资料并且加上自己设计的想法写了这篇关于未来的智能机器人论文。 关键词:未来的机器人、智能特点、功能、影响 Abstract: The sophomore second semester I learn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modern design of this course, after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to explain modern design, innovative thinking", as well as to nurture and enhance our awarenes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methods,plus I are very interested in the robot, so they gathered some information andadd their own design ideas to write this paper about the future of intelligent robots. Keywords:The future of robotics, intelligent features, functions, affecting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被应用于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中,而更加智能化,更加全面的机器人也会逐渐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渗透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我相信,我们的生产生活将会因为他们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正文: 一、机器人的定义及其未来的机器人: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技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未来的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需要太阳能充电,不产生污染,可接受人的指挥,有意识,视觉听觉,有感觉,能进行交流等功能。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版(1)

作业1 一、填空题 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广府、古越人 3、四 4、茶楼 5、客家 6、两晋 7、福佬 8、五指山区 9、西瓯、骆越 10、四月八 二、选择题BACAB DADBB 三、论述题 1、岭南的三大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各有什么特点?答: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原人陆续南迁入粤,其中有将领、士卒、商贾、赘婿、和谪徙罪人及平民百姓。西汉初,真定人赵佗乘中原战乱,自立为南越武王,守卫岭南。由于中原人与越人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之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仪。(见《后汉书南蛮传》)这说明中原文化自秦汉开始,全面浸润五岭地区百越族群的原始文化,以双向交融并经历自身发展与嬗变过程,在这一嬗变过程中,部分越人外迁,或融入另一个族体,或蜕化为另一个新的族群,而由北方迁入的中原人与岭南越人相交融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这三个民系都是属于汉民族的分支。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福老民系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2、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还充满洋味,形成这种奇异特色的原因是什么?答: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长期以来,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所以这个区域相对独立地发展了百越独特的文化。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同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历史上历次汉人的大举南迁,不仅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并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了越族人。同时,历代流人贬官的流放,对提高岭南各地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或多或少出过力,唐代流贬广东有史可考者,流人将近300,降官近200。其中名人士大夫更起到促进的作用,如刘禹锡、寇准、秦观、汤显祖、柳宗元、韩愈等。因此,中原文化对岭南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明代至清中期,是古代岭南最繁荣的时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清代时珠江商贸航运更加繁忙。康熙帝二十四年,在广州建立粤海关和在十三行建立洋行制度,乾隆帝年间开始,准许外国人在十三行一带开设“夷馆”,方便经商和生活居住。所以,岭南是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区之一。 综上,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而且某些开放较早的地区洋味较重。 四、理解题 1、你对岭南发展史上的哪位“名人”最有兴趣?请简述其生平及奉献。答:赵佗。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香港、澳门以及广大岭南地区确立政权的秦朝主将之一,也是秦朝统一以来最早成功地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亲和政策的杰出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传播到岭南的伟大先驱。【赵佗生平】约公元前218年,赵佗随任嚣率军征伐百越;公元前214年,被秦始皇诏令为首任龙川县令;公元前208年,接替任嚣任南海郡尉;公元前204年,吞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封赵佗为南越王,公元前

岭南文化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软件学院09级2班刘绍徒 200930636090 关键字: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传统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机械创新设计小论文

1 1.设计目标 设计题目:爬杆机械猫。 主要机械系统为曲柄连杆机构。因此保证机器人能顺利完成爬杆的功能,并在上升时完成伸头以及摆尾的动作。 2.设计特点和创新点 搜集同类设计通过比较可知,普通爬杆机器人是在直杆上爬行,原理图如下所示,而我本次设计的执行机构为弯杆,与同类爬行机器人相比,我本次设计的爬行机器人不但能在直杆上爬行,并能在弯杆上爬行,极大的提高了爬行机器人的应用场合。 3.运动原理与功能模块划分 我们此次做的课程设计名为爬杆机器人。该机器人模仿虫 蠕动的形式向上爬行,其爬行运用简单的曲柄滑块机构。其中 电机与曲柄固接,驱动装置运动。曲柄与连杆铰接,其另一端 分别铰接一自锁套(即上下两个自锁套),它们是实现上爬的 关键结构。当自锁套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由力的传递传到自 锁套,球、锥管与圆杆之间形成可靠的自锁,阻止构件向下运 动,而使其运动的方向始终向上(运动示意见右图)。 功能模块:爬杆功能、伸头功能、摆尾功能。 设计方案主要分为:曲柄滑块机构和气功驱动两种形式。 4.设计方案的分析、比较与评价 通常情况下,一部的机器需要通过电机带动一系列复杂的机构使其正常运转,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简单且基本的机械机构。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电机带动整部机器的运转,这完全取决于机器所需完成的工作以及设计该机器时所面临的种种实际情况。针对该爬杆机器人,提出两套设计方案,分别是:由曲柄滑块机构带动和由气压元件直接驱动。 曲柄滑块机构工作原理如下: 圆杆连杆上自锁套曲柄 下自锁套

在平面连杆机构Array中,能绕定轴或定点作 整周回转的构件被称 为曲柄。而通过改变平 面四杆机构中构件的 形状和运动尺寸能将 其演化为不同的机构 形式,就曲柄滑块机构 而言,它是通过增加铰链四杆机构中摇杆的长度至无穷大而演变过来的。改机构实际上是由一曲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铰接一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联结一滑块,在曲柄为主动件运动时带动连杆,连杆又带动滑块,使其在平面某一范围内做直线往复运动(图1)。 其次是气动的原理:该运动原理与上述的曲柄滑块机构相比,在保留两滑块作为自锁装置的前提下,省略了联结两滑块的传动装置,转而用两个汽缸直接带动两个滑块的上下移动。这样的设计更直接也更简洁,至于两者到底哪个更合理呢?现在我们结合两者的利弊,着重分析一下各自的优缺点: 就采用汽缸驱动而言,它形式简单、结构简便,从机械设计角度而言讲究尽量采用基本机构,设计的机构要简单、可靠。而汽缸则融会了上述的优点,它由驱动机构直接带动两个自锁滑块,避免了两者间的连接机构,精简了构件之间的连接。此外,该机构具有环保等特点,它利用空气作为动力源,无污染、运动时无噪音,而且运行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机器人爬到杆的顶端,它还能够随身携带气包作为动力源,可以做到无线操作。 就采用曲柄滑块结构而言,它属于平面连杆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动副为低副,能承受较大载荷;但平衡困难,不易用于高速。我们设计的机构是由电机经减速直接驱动的,和利用气动原理相比它多了一套传动和连接机构,但该机构运用的原理简单,设计合理,而且它不仅能在自杆上爬行,更能在弯曲的管道外爬行,具体的示意图见下。 综上所述,选取“曲柄滑块机构”作为该爬杆机器人的最终运动方案。 2

2020关于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精品】

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人某物或某种主义、学说、理论等的极度信任和景仰,以至在它面前表现出敬畏和依赖感,并神圣地奉为自己行为的典范和指南。 一、民间信仰概述 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民间信仰指流行在中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农民中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民间信仰深深植根于乡村民众之中,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迁,外界压力有多大,农民始终没有放弃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祖先崇拜等精神追求。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民间性”,伴随农民的一生。 中国民间信仰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民间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影响着社会中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并与国家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作用。因此,对于民间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校对,而且对于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信仰共同构成了乡村民众的信仰图景,扎根于农民心中,渗透在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着农民的精神需求和利益索求。宗教与民间信仰反映着乡村生活的全貌,日益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课题。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经引起过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解放后,由于受到现代民族国家理念的影响,在破除迷信的口号下,民间信仰更是被打入冷宫,特别是当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大陆绝迹后,就再也无人问津,研究则更无从谈起。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宽松,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历史学、民俗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等学界的学者开始关注和重视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二、民间信仰的特征 民间信仰以广大的乡村为土壤,它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种信仰,内容相当庞杂,既有远古时期的巫教巫术,也有民间的方土方术,还有神仙传说、对各路自然神的崇拜、阴阳五行风水、医术与养生学等等,其中也包括寄寓于普通民众心态中的社会理念与人生理想。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祖先崇拜,内含牌位崇拜和坟墓崇拜,其中牌位崇拜又分家内崇拜与祠堂崇拜;(2)神灵崇拜,内含自然崇拜和精灵崇拜;(3)岁时祭祀;(4)农业祈仪;(5)占卜风水;(6)咒符法术。祖先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它与古人相信祖先死后灵魂不死,并会变为鬼神保佑后代有关,其中体现了儒家伦理价值。与其有关的崇拜活动有祭祀,包括立宗庙、祠堂、牌位等,还有一套烦琐的祭祖礼仪。祖先崇拜的主要指向不是鬼神,而是人事,其作用是在表达对先人追思的同时,调动家族成员间的情感与道德。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综合练习-答案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综合练习答案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4孕育奠基生成展期拓展反思;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6、阶级社会;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1 4、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1 5、观察法。 三、选择题: 1、C 2、A 3、C 4、B 5、B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它们的关系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4)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重视。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这样由直觉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2、参考观点: (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创新思维与方法结课论文 (2)

华北电力大学创新思维与方法结课论文关于学校床的创新 姓名:贺子新 班级:会计1001班 学号:201006060106

床的演变 关键字:创新、床 摘要:从床的出现,到发展至今,每一步的变化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晶。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唐代出现桌椅后,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弹簧床。19世纪后期,金属床开始出现。到现在,各种样式的床:单人床、双人床、儿童床、双层床等……每一种都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正文: 一、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具体的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是人类生命体内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自然天性。创新是人类心理特有的天性。创新是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创新是人类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我们为何要创新?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商汤王就喊出了响彻环宇的创新之音“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丛生;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人口压力、经济压力、安全压力、资源压力、技术压力、分配压力、创新压力、文化教育压力、国民素质压力、民主与法制的压力;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从生产率看,日本是中国40倍,美国是中国50倍,中等发达国家是中国10倍;从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25倍,美国是中国50倍;从人均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250倍,美国是中国300倍。98年全国专利35960件,外国人占61.3% 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横阅当今,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所有进步和落后的差异,都是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创新人才及创新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速度与效率的竞争,而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制度安排与环境营造是创新的根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型思维的能力。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特别是我们的年轻人,应该有这种信心、有这种信念,要坚持弘扬创新精神,要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一定能够重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加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但是创新不是凭空想象,那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想要进行创新,我们就要对已经存在的产品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

岭南文化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A 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 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福佬民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A耍花灯B耍歌堂C迎新娘D满月酒 三、论述题

岭南文化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统称,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大体归纳如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范围与吴语区相吻合。吴越文化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同舟,吴越文化风采依旧。“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的文化类型。 对应吴语的吴越文化形成于周代,《春秋》、《左传》、《国语》等史书都有载。吴 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粗犷中蕴涵精雅。晋室南渡后士族文化的特质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逐步给其注入了“士族精神、书生 气质” ,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唐代吴越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区在 战争和多次的少数民族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又保留了较多了传统中国文化。例如,吴语细软优雅,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人要占2/5。南宋以来,吴越文化愈发向精致的方向生长;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吴越文化又平添了奢华之习。 吴越人性格外柔内刚,为人谦和,注重礼节,但是在反侵略战争中往往表现出英勇的 气节。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岭南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如江门学

机械创新设计结课论文

《机械创新设计》 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院(系、部、中心)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级过程装备121 姓名 XXX 学号 201121221 题目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桌的创新设计 起止日期 2015-5-27~2015-6-22 任课教师 XXX

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桌的创新设计 作者:XXX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南京211167) 摘要:当前的笔记本电脑桌普遍为平板四肢式,虽然用起来小巧方便,但是仅限于室内使用,便携性差。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引入“折叠”元素,结合手提箱的构造,对现有电脑桌进行改进,使之既能满足便携要求,又能作为电脑包使用。大大提高了笔记本电脑桌的实用性。 关键词:电脑桌改进;折叠;手提箱;电脑包 1引言 笔记本电脑桌,简单地讲就是可以在多个场合(床上,沙发上,腿上,桌子上,阳台上)放置笔记本电脑并使用的一种多功能小桌子。 笔记本电脑桌现在市面上主要以ABS塑胶、实木和多层板几种材质为主,目前多数的塑料外壳笔记本电脑都是采用ABS工程塑料做原料的。采用新ABS工程塑料好处有,做工精细、坚固耐用、抗拉抗压、不老化、永不褪色,重量仅仅为普通木质电脑桌重量的1/4,避免了家具的的笨重。实木的又以橡胶木为高档产品,配合家装颜色材质,但其缺点是处理不好容易变形;而多层板就解决了变形问题,但买要买品牌的,因为多层板多用含有甲醛的胶。 学生族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桌以平板四肢式为主,它造型小巧,又很实用,而且价格不高,深受学生的喜爱,如图1所示。 图1 平板四肢式笔记本电脑桌 折叠元素很常见,并作为一个自然法则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是在设计领域,“折叠”一词,往往是指上升到哲学层面上的“折叠”概念。哲学家就是通过揭示隐藏的自然法则,对其进行高度地凝练和概括,才创造出哲学层面上的“折叠”概念的。哲学家创造了概念,把折叠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设计师们则纷纷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其中德勒兹的折叠概念是其哲学体系中的核心之一,并最初引申于莱布尼兹的“单子论”。折叠在现代设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笔记本电脑桌造型与功能概况 笔记本电脑桌按功能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可折叠。折叠起来后大小只有14寸笔记本电脑大小,方便节省空间。 2、可升降。对于不同身材的人都可以舒适的使用,这已经成为现在笔记本电脑桌的一大特色。 3、散热性。笔记本电脑桌因为是于笔记本电脑接触最多的产品,故散热功能也变为主流。常见的散热主要是由散热孔来完成。当然也有的产品加装了散热风扇,通过从笔记本的usb接口取电,来达到散热的目的。 如图2.1、图2.2、图2.3所示。

民俗学专业民间信仰书目

滨岛敦俊 1991 《明初城隍考》,《社会科学家》,1991年第6期。(许檀译)1995 《朱元璋政权城煌改制考》,《史学集刊》,1995年第4期。 2008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朱海滨译) 蔡相辉 1989 《台湾的王爷与妈祖》,台北:台原出版社。 常人春 1993 《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 《老北京的民俗行业》,北京:学苑出版社。 陈进国 2002 《民间通书的流行与风水术的民俗化——以闽台洪潮和通书为例》,《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四期 2005 《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戍国 2002 《中国礼制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邓文宽 2002 《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渡边欣雄 1998 《汉族的民俗宗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周星译) 1999 《东方社会之风水思想》,台北:地景出版社。(杨昭译) 杜赞奇(Durara) 2006 《刻划标志:中国战神关帝的神话》,韦思谛编,《中国大众宗教》,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陈仲丹译) 范可 2007 《魂归何处?》,《读书》,2007年第7期。 冈田谦著陈乃蘖译 1960 《台湾北部村落之祭祀范围》,《台北文物》,9卷4期。 高明 1993 《秦简日书“建除”与彝文日书“建除”比较研究》,《江汉考古》,1993年第2期。 葛兰言著(Grant)赵丙祥、张宏明译 2005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顾颉刚 2004 《两个出殡的导子帐》,叶春生主编:《典藏民俗学丛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韩国河

2017年电大年最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年最新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精神、“人本主义”精神、“人为”“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13.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纽带。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专制主义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到为代表。战国末

系统思考与创新思维结课论文

系统思考与创新思维结课论文 动漫剧情拖延经济效益分析 姓名:张松 所在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204班学 号:U201210643 指导教师:黎育红 日期:2013年5月6日

动漫剧情拖延经济效益分析 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张松指导教师:黎育红 内容摘要:自上世纪初期以来,动漫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在动漫产业飞 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动漫产业中.于此同时,由于商业元素的渗入,其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对动漫的叙述手法和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动漫剧情的拖延就是其增加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剧情拖延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产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关键词:剧情拖延动漫产业经济利益发展前景 一: 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2004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达2228亿美元,与游戏、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从全球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日本是动漫产业的第一大国,发展动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现代日本动漫素材多样,种类丰富。日本人具有创新精神,在动漫上也有体现;日本人也有坚韧品质,日本动漫做工很好,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日本政府对动漫产业极为支持,甚至将其用于国家的形象宣传。目前,日本动漫占据全球份额的70%以上,欧美国家也在其电视节目中播出最新的日本动漫(中国引进的日本动漫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作品。 日本的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其第三大产业。日本国内的动画市场不断扩张,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日元,国际市场上日本动漫亦是风生水起展露异彩,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动漫作品广泛的社会基础、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式、拥有顶尖级的动漫大师和制作机构、政府的支持等。在繁荣的背后,日本动漫产业的缺陷和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威胁却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包括:日本国内动漫创作的空壳化现象、动漫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具有将动漫产品成功推向国际市场的能力的专业人才的不足,以及来自国外日益激烈的竞争。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ACG”时代。所谓“ACG”,是Animation(卡通动画)、Comnics(漫画)、Game(游戏)的简称,它的三位一体,拼凑出的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沙盘。日本是“ACG”这个新时代的领跑者。近年来,当日本在制造业遭遇众多强大对手、不再能一枝独秀于世界舞台时,日本致力于用新技术打造新文化产品,使得它从一个产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文化产业输出大国。目前,日本的动漫内容产业市场的总体规模,包括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诸如动画人物的使用授权、动画人物的玩具制造等,据估计已经达到2兆多日元,广义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十多个百分点,它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2004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117亿元人民币,2005年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人民币,并且中国动漫市场还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空间等待开发。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商机和文化影响力,为了推动民族动画产业奋起直追,国家相

福州民间信仰调研

福州地区民间信仰调研 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则必然基于当地民风民俗;要考察民间风俗,就必然绕不开民间信仰。而福建一直以来就是民俗学、宗教学研究的重点地区。在福建的生活过程中,我注意到福建地区在民间信仰这一方面表现出了诸多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其复杂的宗教信仰结构、和谐的多元共处模式、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是十分罕见的民俗奇景。因而笔者决定就福州农村地区展开调研,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福州乃至福建地区的民风民俗,探究其文化面貌。 据笔者调研结果,福州地区国家注册登记佛教活动场所415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重要寺院超过三十所;道教活动场所918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重要道观超过五十所;另有重要基督教信教教堂二十余所,重要天主教堂十余所,重要清真寺数所。除宗教信仰外,福州甚至福建地区的民间信仰还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传统宗教范畴以外的神鬼崇拜。在笔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之前便曾出入过福州超过十处宗教场所,其中涌泉寺、海潮寺、临水宫更是出入达三次以上。社会实践期间,笔者更是重点考察了西禅寺、临水宫、中洲教堂等几处宗教活动场所,结合多数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综合分析,简单地总结了几个特点。 一、杂神崇拜,淫祠众多 除了上文提到的五大宗教之外,福州地区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就是信仰崇拜种类极多。康熙年间,清朝政府便有定论“淫祠遍地”,各类民间信仰数不胜数,且香火旺盛。传统宗教以外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鬼神崇拜构成了福州民间信仰中的相当一部分。 其中自然崇拜中包括以蛇为代表的动物崇拜(闽侯县南屿镇香府行宫)和以榕树为代表的植物崇拜(如果有小孩在榕树下小便,大人便会教小孩念道:“小孩小便,仙人让开。”以免冒犯神仙)等。祖先崇拜又集中地反映在祭祖活動上。福州民间祭祖活动从时间上可分为生忌祭、年节祭和需时祭;从形式上划分,则有家祭、墓祭、祠祭。不同类型的祭祖活动共同构成了家族内部严密的祭祀体系。而各类鬼神崇拜则构成了民间信仰的主要部分,即所谓“闽俗好巫尚鬼”(《八闽通志向》),据笔者的了解,仅在福州当地香火较旺的偶像就有陈婧姑、五帝、孙大圣、照天君、泰山君等多位,另有各类普渡祭祀鬼魂。可以这么说,福州地区有人的地方就有信仰,一镇一乡可能都有各自的信仰。 二、相处融洽,彼此渗透 福州地区在民间信仰方面迥异于其他地区的一大奇观就在于各种流派的统一,不论是正牌宗教、外来信仰、本土信仰都能彼此结合互溶,形成和谐的包容现象。以福州排尾临水宫为例,正殿供奉临水太后陈婧姑,左右两侧有香炉供奉黑白无常、龙宫三太子、何九使、泰山君等,侧殿则供奉被道家同化的文殊与观音。甚至福州也有个别寺庙前殿供奉道教天神、后殿供奉佛教大佛。在福州市中心八一七路附近,吕祖宫、大士殿、花巷教堂、清真寺之间相隔不足两公里,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谐共处。笔者在参观的过程中也曾目睹戴着头巾的回民出入吕祖宫。 不同宗教、流派、信仰在这片土地上互相融合,而民众对此也十分坦然,大多数福州本地人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概念,神佛皆可参拜。并且在农村地区有许多家庭既供奉祖先也供奉神佛,二者都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我本人为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