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与文化素材摘抄

科技与文化素材摘抄

科技与文化素材摘抄

1.科技与文化的关系:科技与文化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化的变革,而且文化的需求也催生了科技的创新。

2. 科技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科技在文化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文物得以数字化保存和展示。

3. 科技对文化创新的促进:科技在文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4. 科技对文化保护的帮助:科技在文化保护中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文物保护和修复,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文物的传承和保护。

5.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趋势。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的文化展览、数字化的文物展示等都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

6. 科技与文化的互动:科技与文化的互动不仅可以带来新的文化体验,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于科技与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 1 -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文化科技道德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文化科技道德 打击“山寨哪吒”要亮出监管“风火轮” (1) 你竟然是这样的“哪吒”国漫重新定义经典 (2) 年轻网民热衷“吃瓜”有错吗 (3) 实体书店,营造书香校园 (4) 欧洲“伽利略”停摆的深刻教训 (4) 面对赚钱APP利诱保持清醒有多难 (5) “群主安全大会”否遵循正常程序 (6) “翻新屏”冒充“原厂屏”:还敢在平台上修手机吗 (7) “流浪汉补交医疗款”是堂生动的诚信课 (8) 季军倒地、仪式如常,办马拉松别忘了以人为本 (9) 更多年轻人得抑郁症?这不是“丢脸”的事 (10) 信用黑名单,不能啥都往里装 (11) 打击“山寨哪吒”要亮出监管“风火轮” 斯涵涵 2019年07月30日07: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播,电影中的哪吒等卡通人物形象受到网友追捧。在网上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商家售卖关于影片的周边产品,在T 恤衫、手机壳、抱枕上印有电影中的哪吒形象,售价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7月29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影片的上映,哪吒这个表面坏小子实则小英雄,与命运抗争的主人公,其成长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好评如潮,连人民日报都为其打call。毋庸置疑,这个魔童哪吒是电影创作团队的心血,版权属于电影方,擅自使用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商品元素,在未经官方许可下进行销售谋利,涉嫌侵权。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五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电影中的哪吒形象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应当受到保护,未经许可的销售、使用都是侵权的。网络上所谓的“同款”“正品”,明显侵犯了制片方著作权。

科技弘扬传统文化的例子

科技弘扬传统文化的例子 科技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不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列举10个以科技弘扬传统文化的例子。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传统文化遗产以三维形式还原,使得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建筑、古老村落等文化景观。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在不亲临敦煌莫高窟的情况下,感受到那些千年前的壁画艺术。 二、在线博物馆与文化艺术展览 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博物馆可以将文物珍品数字化,建立在线博物馆,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参观博物馆的展览。这样不仅方便了公众,也使得文化艺术更广泛地传播。 三、移动支付与传统文化产品销售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传统文化产品的销售也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例如,通过手机支付,人们可以在线购买到传统手工艺品、书籍、音乐等文化产品,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人工智能与语言文化传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大幅提升,这对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人

们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技术在不同国家的社交媒体上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 五、在线教育平台与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教育平台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这样不仅方便了学习者,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 六、大数据与文化研究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文化领域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文化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古代文献进行批量处理和分析,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演变和特点。 七、电子图书与传统文化传承 电子图书的出现使得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得以数字化保存和传播。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电子图书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道德经》等,使得古代智慧得以传承。 八、智能导览系统与文化旅游 智能导览系统结合了GPS定位和语音导览技术,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体验。例如,游客可以通过智能导览系统在旅游景点获取详细的历史文化介绍,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素材3人民版必修3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纸的发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1、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发展演进过程。 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牍(太重不便流传收藏)、缣帛(价昂贵,难普及)——西汉麻纸<争议中>——东汉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①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外传:4世纪起传到朝鲜, 8世纪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国家,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影响:①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②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指南针的发明: 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最初叫“司南”(天然磁石人工磨后制成),《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仪器。 2.两宋时期指南针的发展: (1)北宋《武经总要》中提到指南鱼。。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 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英国李约瑟称此笔记体科技著作是中国科技史的里程碑)中记载用磁石 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3)南宋《事林广记》中介绍木刻指南鱼和指南龟。 (4)清代:罗盘 3.指南针的外传: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4.指南针的影响: (1)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2)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3)为新航路开辟即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等,提供了技术保证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称:“郑人采玉也,载司南

科技与人文素材积累摘抄

科技与人文素材积累摘抄 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相互交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智慧。以下是一些涵盖科技与人文的素材,可供积累摘抄:科技素材: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使计算机具备类似人类智能的能力,如学习、理解、推理和问题解决。" 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为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3.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和社交方式,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崛起,也带动了新型产业的兴起,如电商、在线教育等。" 4.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以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点,为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等领域提供了安全而高效的解决方案。" 5.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清洁能源、环保技术为重点,致力于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构建生态友好型社会。" 人文素材: 1.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丰富之一,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全球文明的繁荣。" 2.艺术与创意:

"艺术与创意是人类精神的表达,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也承载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教育与人才培养: "教育是人文精神的传递和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个体发展提供知识、智慧和道德的引导。" 4.历史与传统: "历史与传统是文化的根基,通过对过去的了解和尊重,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5.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为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这些素材反映了科技与人文在社会发展中的交融与互动,可以通过摘抄和引用,为文章、演讲或其他创作提供丰富的内容和观点。

传统文化在科技中的体现素材

传统文化在科技中的体现文化素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中华文化,范围广阔。这些绚丽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途经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华灯璀璨,人声鼎沸。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回忆的是古九州生动的历史,映照的是历史发展中百姓美好生活的变迁。看一曲唐宫夜宴,望一眼不倒翁小姐姐,恍如身临大唐其境,望着盛世山河的壮美画卷,一夜穿越千年。一群梳着高髻、身着黄、绿、红三色衣裙的唐代少女,手持各种乐器翩翩起舞,她们身形鼓鼓,脸蛋圆圆,动作既稚拙又灵活,表情既端庄谐谑,宛如从古风古韵的仕女图中走下,又仿佛从金碧辉煌的大唐宫殿走来,给人以亦真亦幻、穿越古今的感受。不过5分多钟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在河南卫视春晚播出后,成为牛年春节各地春晚节目中的赢家。 《唐宫夜宴》主创人员对唐代服饰、发式、妆容的色彩、形态,以及舞台背景、道具、灯光等,均结合历史文化元素进行了高度还原,让1000多年前的舞者活了起来。而5G+ AR 的技术,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并且叠加了诸多历史文物的影像,演员们优美的舞姿融入了博物馆和大唐宫殿的场景中,现实和虚拟交织,历史和文化交融,情感和审美碰撞,产生了令

文化科技故事事例素材

文化科技故事事例素材 (原创实用版3篇) 篇1 目录 1.引言:文化科技故事的重要性 2.我国文化科技故事的发展历程 3.我国文化科技故事的优秀事例 4.我国文化科技故事对社会的影响 5.我国文化科技故事的未来展望 篇1正文 【引言】 文化科技故事,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将文化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现代社会,文化科技故事已经成为了传播文化、教育民众的重要方式。一个优秀的文化科技故事,不仅可以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和感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我国文化科技故事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科技故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当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开始出现了一批以计算机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科技故事。这些故事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进入 21 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文化科技故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包括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另一方面,故事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涵盖了历史、文化、科学等多个领域。 【我国文化科技故事的优秀事例】 在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文化科技故事事例。比如,"数字敦煌"项目就

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项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就能全方位、立体地欣赏到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画。另外,"清明上河图"的数字展览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画作的细节,还可以看到画中的人物、建筑等元素在现实中的复原。 【我国文化科技故事对社会的影响】 我国文化科技故事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改变了人们接触文化的方式,让文化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其次,它也提升了民众的文化素养,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和感悟文化内涵。最后,它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文化科技故事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科技故事的未来充满希望。 篇2 目录 1.引言:文化科技的重要性 2.文化科技发展的事例 3.文化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4.我国在文化科技领域的成就 5.结论:文化科技的未来展望 篇2正文 【引言】 在当今社会,文化科技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科技融合了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的优势,将创新创意与科技相结合,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本文将从文化科技发展的事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我国在文化科技领域的成就等方面,介绍文化科技的故事事例素材。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素材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素材 试题再现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遥远的古人屈原用一首长诗《天问》对天地自然发出追问,两千多年后,火星探测器升空,它叫“天问”,带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自然的探索升空。材料二: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 年3 月20 日,被誉为“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本次考古团队首次使用了3D 打印技术来提取文物,同时网友可以实时见证考古过程。此次考古发现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 年。世界为之震惊! 人类叩问与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没有强大科技支撑,又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请以“文化自信·科技创新”为话题,在“2021 中华文化传播国际论坛”上,以中国青年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范文赏析 《寓科技之力,扬文化自信》

尊敬的各位与会嘉宾: 大家好! 很荣幸作为代表在这里发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寓科技之力,扬文化自信》。 历史的长河向前奔涌,随之沉淀的是璀璨的中华文明------六百年紫禁城刻渊薮,三千二百年广汉三星堆一醒惊天下。中国古代文明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古朴雅致的文物,更是作为中国人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而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将科技之力寓于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是发扬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五千年华夏文明,文化传承筑信心。 孔夫子传道授业解惑,庠序化育人才,终使儒家文化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远扬海外,给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推动;二十四节气指导中国农民播种丰收,并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千年的文明至今熠熠生辉,是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更是因为后人的传承与发展。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经久不息的中华文化,熔铸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探索。可以说,中华文明给予国人文化自信。 科技与发展齐飞,文化同创新一色。 以“天问”为名的火星太空探测器带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自然的探索升空;广汉三星堆的文物提取,使用了3D打印技术,将科技融入考古,助推了考古的

作文素材:科技和文化

作文素材:科技和文化 科技: 中国高铁复兴号 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新一代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是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它集成了大量现代国产高新技术,牵引、制动、网络、转向架、轮轴等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复兴号”动车组的成功研制和运营,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高铁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和技术标准体系,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树起了世界高铁商业化运营标杆,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复兴号高铁无疑是我国自主创新成功的一个范例。现在,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

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谢军用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谢军长期从事卫星导航技术、空间无线电载荷技术研究。2009年北斗三号卫星开始布局,十多年的时间,谢军带领团队与全国400多家科研院所30多万名科研人员一起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北斗二号卫星和北斗三号卫星型号任务,设计并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导航卫星系统,实现了我国天基时空基准从无到有的跨越;带领研制团队攻克了星载原子钟、星间链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卫星部件和核心元器件百分之百国产化,确保自主可控。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自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运行稳定、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系统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2022年7月3日,据央视财经报道,北斗天汇董事长刘忠华在《对话》栏目中表示,现在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不比GPS差,定位精度、定位授时、测速测高等跟它相当。目前,北斗产品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应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科技故事事例素材

文化科技故事事例素材 【实用版1篇】 目录(篇1) 1.引言:文化科技的重要性 2.文化科技的发展历程 3.文化科技的故事事例 4.文化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5.我国在文化科技领域的发展 6.结论:文化科技的未来展望 正文(篇1) 【引言】 文化科技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最初的文字记载到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文化科技经历了漫长而富有成果的历程。本文将通过一些故事事例素材,介绍文化科技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展望我国在文化科技领域的未来发展。 【文化科技的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文化科技就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从最早的甲骨文、竹简等文字记载方式,到造纸术、印刷术等重大发明,再到现代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文化科技在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科技的故事事例】 1.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以前,人们通常使用竹简、木刻等方式记录信息,这些材料不仅重量大,而且保存时间有限。造纸术的发明让纸张成为轻便

且便于保存的信息载体,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文化科技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它使得书籍的生产变得快速且廉价,大大降低了书籍的门槛,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各种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国又发明了木版印刷术,为文化的传播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以互联网为例,网络的普及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电影、音乐等娱乐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国在文化科技领域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文化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力量,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为文化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在数字内容、文化产业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不断推动文化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结论】 文化科技的故事事例素材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科技故事事例素材

文化科技故事事例素材 (实用版2篇) 目录(篇1) 1.引言:文化科技故事的重要性 2.主题一:文化科技故事的案例 3.主题二:文化科技故事的价值 4.结论:文化科技故事的影响 正文(篇1) 文化科技故事事例素材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为我们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灵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文化科技故事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其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文化科技故事的案例。例如,《星际穿越》这 部电影就通过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引发了人们对于太空探索的兴趣,进一步推动了相关科技的发展。又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虽然其背景是 魔法世界,但其中所包含的科技元素,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也为现实世界中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启示。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文化科技故事的价值。文化科技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推动力。它们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比如,《阿凡达》这部电 影就通过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让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文化科技故事事例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更能够推动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目录(篇2)

1.引言:文化科技的重要性 2.我国文化科技的发展历程 3.文化科技的故事事例素材 4.结论:文化科技的未来展望 正文(篇2) 【引言】 文化科技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通过文化科技的故事事例素材,回顾我国文化科技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文化科技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科技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文化科技逐渐崭露头角。从最初的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逐渐拓展到数字出版、网络文化、文化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 【文化科技的故事事例素材】 1.影视产业:近年来,我国影视产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一些优秀的国产影片,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富有创意的故事,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票房收入也屡创新高。 2.动漫产业:我国动漫产业在经历了初期的模仿和学习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秦时明月》、《乌龙院》等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3.网络文化:网络文学、直播、短视频等新兴网络文化业态,在近年

科技与文化作文素材1000字

科技与文化作文素材1000字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得以实现,在目睹科技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欣赏到科技与文化碰撞出的闪亮火花。 文化之想象为科技赋能,让科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君可见,黄河盐碱地上的智能机器人便利千家万户,其灵感却来自科幻片——那是人们对未来的肆意想象;北斗卫星组网成功,国家首次实现登陆月球背面——那来源于先人们的仰望星空时内心的震撼与口中的呢喃,的确,科技是浪漫想象的最终实现,而这些天马行空的遐想却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古代神话中的嫦娥引发月亮之思;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引发追星之旅,所以,文化中的想象是科技之源。 文化之理念为科技赋能,让科技迸发出进步的火花。科技原本就是浪漫的,而这股浪漫是以人类文化为底托的。我们可以从登月之旅中追索到嫦娥的影子,可以从火箭直入云天的轨迹中窥见敦煌壁画上的飞天,所以,文化之想象何尝不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呢?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对效率与产量的片面追求在促进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君可见,北京冬奥会上的绿电设施采用新能源技术,氢燃料的零排放获得一致好评。文化理念的背后体现着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方向,正是科技发展进步的方向---全人类可持续发展。 科技为文化赋能,让文化迸发活力之火花。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全息影像,次科技,智能触感显示屏等科技演绎的中国式“浪漫”。而整个北京冬奥会亦是将科技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进这一场全球性的文体活动之中。没有科技,文化的浪漫是内敛而小家碧玉的;而当科技为文化赋能,当科技创新了文化的表现形式,打破了文化间的交流隔阂,丰富了原存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意义,文化才有了时空上生生不息的活力,文化的浪漫才是大家闺秀的。 科技与文化相互赋能,它们最终都应指向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素材)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五胡乱华以後,终由鲜卑族的拓跋氏统一华北,建立北魏,其时北魏历代君主都已重视汉文化之学习。到北魏孝文帝一代,已有冯太后与朝臣李冲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农业为主体的大帝国。由於孝文帝由属汉族的冯太后抚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即位後才有日後的汉化政策。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作文素材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作文素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围绕家书兴替的讨论就此展开。学生甲认为家书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认为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当然不用写信……说到底,这是一场有关科技与传统争论的问题。 其实,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的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其中,洛中最显京都街道棋盘式的布局,这里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既有千年古刹,也有西式建筑。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两层楼木层,充满古香古色的古都风味。在京都市区,6公尺以上的建筑甚至都被为破坏景观,极易引起市民反对,所以没有高层建筑,也没有高架桥。走在京都的街道,你还会真正领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训。你会看到很多的手工纺织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满传统味道表演。 同样,你也能在这里领略到现代气息。京都最新的车站,你能感受到21世纪的“高速”,它结合了五大特点:交通,停车场,文化,饭店,百货公司等全球数一数二的各类设施,尤其是车站内高11层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货公司商场及科技游乐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筑。站在这个多元化车站的顶楼眺望,看到高台寺周边的庭院,低矮的两层楼木屋,你才会真正惊诧于京都的魅

力,绝不是精彩绝伦的现代建筑,更多的是千年传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又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河上图》;上海馆中由声光电影演绎的多媒体影片《永远的新天地》;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展点。 京都的灿烂和世博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我们既不能以传统文化消亡的代价来推进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无视现代科技的发展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唯有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两翼齐飞,整个人类的发展才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关于科技文化的黑板报素材

关于科技文化的黑板报素材 1 “问号”,是打开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法国谚语 2 不去实践的科学家,就象不酿蜜的蜜蜂。 3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达尔文 4 灿烂的科学需要美好的理想,美好的理想需要行动来实现。谚语 5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 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6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幸福。……科学研究的进展及日益扩大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而存在于人类身心上的细菌也将逐渐消失。诺贝尔 7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 所需要的其他条件。贝弗里奇 8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9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的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 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贝弗里奇 10 大著作有时全不需要好屁股。听郑须溪说,德国人就把“坐臀”作为知识分子的 必具条件。譬如,只要有坐性,《水浒传》或《红楼梦》的人名引得总可以不费心编成的。这是西洋科学法,更是二十世 11 纪学问工具。钱钟书 12 当喉咙发干时,会有连大海也可也一饮而尽的气概——这便是信仰;一等到喝时, 至多只能喝两杯——这才是科学。契诃夫 13 当科学达到某个高峰的时候,它的面前会出现通向新的高峰的广阔前景,通向进 一步发展的崭新道路。瓦维洛夫 14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伽利略 15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布夫勒 16 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卢梭 1、牛奶的妙用 牛奶,不仅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饮料,而且还有许多的妙用。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点素材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3.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5.改革开放前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高考作文素材科技创新与文化教育

高考作文素材科技创新与文化教育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科技创新与文化教育 整理人董营涛 浏览器偷梁换柱,科技崛起决不能靠造假 (1) 红芯浏览器被曝伪创新:岂止是胆大 (2) 不懂编程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3) 编程培训别以少儿为名挖坑 (4) 对少儿编程课“虚火”需理性认知 (5) 女生被群殴:校园欺凌不能一再挑战底线 (6) 找到艺术的源泉,才有更好的表达 (7) 假如马三立上视频平台会表演什么? (8) 给深夜未眠者一个暖心的微笑 (9) 浏览器偷梁换柱,科技崛起决不能靠造假 2019-08-16 16:1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张田勘 被誉为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红芯浏览器,今天(8月16日)被曝光说套用了谷歌Chrome浏览器,开源项目为Chromium。国内许多信息技术公司都以其为基础,拿Chromium来开发自己的浏览器。 采用别人的东西如果不说感谢,至少也应当注明是获得了授权或本产品来自于他人成果或思想。红芯浏览器自称自主研发,拥有“国产浏览器内核”,以及智能的认证引擎、渲染引擎、管控引擎,且有强大的“国密通讯协议”,以此为优势在资本市场成功融资了2.5亿人民币。但是,一样是采用了Chromium 开发浏览器的其他公司,均标注了程序来源自Chromium。 这件事,让人马上联系到“汉芯一号”造假事件。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称发明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汉芯一号”,以此为由,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获得了上亿元的科研基金。然而,“汉芯一号”不过是偷盗摩托罗拉的芯片,只不过他雇人把摩托罗拉芯片表面的“MOTO”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再打上“汉芯一号”的字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