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归纳总结激素知识点

归纳总结激素知识点

归纳总结激素知识点
归纳总结激素知识点

归纳总结激素知识点

归纳总结激素知识点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纳总结激素知识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下。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糖代谢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增长糖原贮存,同时又抑制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因此使血糖升高。其机制为:①促进糖原异生;②减慢葡萄糖分解,利用丙酮酸和乳酸等在肝和肾再合成葡萄糖,增加血糖的来源;③减少集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对蛋白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分解。分泌过多时,常引起生长停滞,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中蛋白质减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能抑制蛋白质合成。

对脂肪代谢主要是促进四肢部位脂肪分解,产生脂肪向心性分布。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脂质代谢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增高血浆胆固醇,激活四肢皮下的酯酶,促使皮下脂肪分解而重新分布在面部、上胸部、颈背部、腹部和臀部,形成向心肥胖。

对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的保钠排钾作用,长期大量应用时,作用较明显,其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2、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

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4、其它作用

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

2)中枢神经系统(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

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笔记)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H+、等的调节 【区分: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通过体液运输分泌激素 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运输,分泌消化酶(肠腺,胃腺,唾液腺,汗腺,泪腺) 能量,利于育肥】 【激素的化学本质】 (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1胰腺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内分泌部:胰岛 胰岛B细胞:胰岛素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

★肌糖原在肌肉细胞中转变成乳酸,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重要考点,一定要会区别肝糖原和肌糖原) 3、血糖调节过程 & ①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②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③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另外还有肾上腺素。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叫做“拮抗作用” ④胰岛素分泌异常

分泌少:糖尿病(多尿:排出糖分时带走大量水) 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 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防治: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 4、血糖平衡的意义 人的正常血糖浓度在(或80-120mg/dl),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五、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甲状腺激素功能(1)促进新陈代谢(2)促进生长发育(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 【分级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微量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由特定的分泌细胞分泌,通过体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并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信息分子。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生长素不能穿过云母片)。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不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部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授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为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子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二、语句 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哆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根尖向侧根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做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2、生长素的作用 ①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再转为抑制作用。 ②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 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①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②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疏花疏果。 4、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正来自正在发育这的种子。 5、赤霉素(主要来自于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由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合成,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或组织中)和乙稀(在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合成,促进果实成熟)。 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促进作用来调控的。

【K12教育学习资料】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巩固提高 (新

人体的激素调节 【知识点】 1.人体内的外分泌腺有哪些? 皮脂腺、汗腺、泪腺以及唾液腺、胃腺等各种消化腺。 2.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哪些?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胸腺、卵巢(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睾丸(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等。 3.(考点1)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或流入消化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内。 4.(考点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5.为什么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 胰腺由内分泌部胰岛和外分泌部胰腺两部分组成。胰岛分泌胰岛素,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既是外分泌腺也是内分泌腺。 6.★★(考点3)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甲状腺激素 低血糖 7.(考点4)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缺碘。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一种重要原料。 8.(考点5)呆小症和侏儒症的区别? (1)呆小症:是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2)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表现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9.正常人的尿液中偶尔也会出现葡萄糖,这是糖尿病吗?为什么 (1)不是糖尿病。 (2)这是由于在某段时间内摄入糖类食物太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太高,从而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也太高,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暂时出现糖尿。 (3)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原尿中的葡萄糖也有可能不被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导致尿中出现葡萄糖。【巩固提高】 1.从体育比赛的宗旨看,服用违禁药物破坏了公平性原则。同时,服用违禁药物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无法使人体内的各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无法维持体内环境的相随稳定,引起代谢紊乱,破坏身体免疫能力等。运动员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2.人体内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甲状腺肿大(一代肿),母亲孕育的婴幼儿会因甲状腺激素不足而影响身体发育,身体矮小,智力水平低下(二代傻),生殖器官发育不健全,无法生育(三代四代断根芽)。 3.★★(1)饭后1小时(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是因为饭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消化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 (2)体内的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并加速血糖分解。 (3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人体的激素调节》济南)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教师学科教案 [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人体的激素调节》 新教材的生物学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人体生 命活动的调节放在了第五单元,我们知道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分为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把“人体的激素调节”作为第一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人体的激素,掌握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调节作用,掌握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因为只有了解了什么是激素调节,并掌握了激素调节的基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神经调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述了激素调节是基本内容,符合初一新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过目不忘的效果。其次,每一种激素都配有学生耳熟能详的相关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列举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模仿临床观察、分析资料和对照实验等形式,体验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调节作用;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调节作用;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 1、教师准备:部分有代表性的激素调节的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三年级时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某学生三年级时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让学生思考:这两张照片身体上有哪些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本节课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思维活跃起来。 【讲授新课】 (一)内分泌系统与激素 首先多媒体出示汗腺、唾液腺、肝脏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分泌物是通过什么结构运输的,学生观察后很容易得出结果,由此引出外分泌腺的概念。然后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回答内分泌腺的概念及它的分泌物叫什么,是怎么定义的,并让学生讨论怎么区别内、外分泌腺。这样通过比较它们的不同,更便于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出示内分泌系统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按照顺序说出人体的各内分泌腺以及它们所分泌的激素是什么。这样更便于学生记忆。特别强调垂体、胰岛、卵巢和睾丸。(二)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 关于这部分内容,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讨论它们的病因。并由此总结出生长激素的作用。最后补充:在睡眠时人分泌的生长激素较多,青少年应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保证8小时以上。这样 才能更健◆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知识点:激素调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激素,它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即:假说演绎法。 2■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其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血液)中,3■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只能注射给实验动物! 固醇类或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口服也可注射! 4.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幼小动物的个体发育。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引起呆小症; 食物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由于负反馈调节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 5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和各类促激素。 生长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患侏儒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巨人症。人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肢端肥大症。 促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相应内分泌腺的发育和相应激素的的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的生长发育,调节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6.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促激素释放激素生理作用: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7.胰岛:

高考生物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 点总结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以下是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请考生仔细阅读。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

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1.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2.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属于应激性,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4. 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1)受到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2)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也不弯曲(3)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直立生长(4)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5. 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6.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地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就统称为植物激素。 7.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8.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9.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有关。 10.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11.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收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根>芽>茎12. 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13.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14.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吲哚乙酸15.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16.在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调节最为重要。 17.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垂体——促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胰岛B细胞——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类物质转化成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特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 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还有些化合物不具有赤霉素的基本结构,但也具有赤霉素的生理活性,如长孺孢醇、贝壳杉酸等。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溶剂,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中和而失效,所以配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防止离层形成、解除休眠、打破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也可以诱导开花、增加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增加雄花分化比例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

体液调节知识点学习资料

射 一个十分顽固得神经反实验结论:胰液分泌是有无不影响胰液分泌 对照说明小肠内神经的胰腺分泌胰液,①与③促进照说明刺激小肠时才能肠,①与②,②与③对盐酸代替胃酸,刺激小实验分析:实验中用稀胰腺分泌胰液经)狗的小肠肠腔(去除神③稀盐酸无胰液分泌 狗的血液②稀盐酸胰腺分泌胰液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①稀盐酸实验过程液 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肠神经,神经将兴奋传实验假设:胃酸刺激小注入注入 注入↓ ↓ ???????→??→?→??→?→??→?↓ 必修三知识点(三) 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1、沃泰默的实验: 2、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 二、激素调节 1、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2、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统称 ★注: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1)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 命名为促胰液素 胰液,将这种化学物质化学物质促进胰腺分泌盐酸的作用下分泌某种实验结论:小肠粘膜在胰液分泌 随血液进入胰腺,引起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中的②组,更说明小肠照组是沃泰默实验过程实验分析:该实验的对胰腺分泌胰液同一条狗的静脉提取液稀盐酸肠粘膜实验过程:而是化学调节 调节,化学物质,这不是神经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注射砂子研磨↓ ↓ →??→??? ?→????↓

(2)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 ★注:①激素根据化学化学本质分类可分为三类: a、蛋白质类:由下丘脑、垂体以及胰腺分泌的激 素(此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b、固醇类:性激素(即可注射也可口服) c、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 素(即可注射,也口服) ②激素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 a、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 b、促××激素——对应的腺体(例如:促甲状腺 激素的靶细胞就是甲状腺细胞)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d、甲状腺激素——全身细胞 e、胰岛素——全身细胞、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的细胞 f、胰高血糖素——肝细胞 g、肾上腺素——全身细胞 ③植物产生的叫生长素,而动物产生的叫生长激素 ④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注: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有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②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缓慢地调节代谢,进而影响体温,肾上腺素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调节代谢,进而迅速影响体温,因此又有“应急激素”之称 ②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4)激素、酶、神经递质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激素酶神经递质 区别 产生部位不同由内分泌腺产生所有的活细胞均可产生在突触小体中产生 运输途径不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在细胞内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在细 胞外通过导管运输(如:消化酶) 通过胞吐从突触前膜释放功能不同传递信息,调节生命活动催化作用,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传递信息,将兴奋传至下一神经元联系①、均有生物活性;②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③都不供能,不组成细胞结构;④激素和神 ? ? ? ? ? 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共同用于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共同用于升高体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共同用于促进生长)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相同作用 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 ①协同作用:不同激素

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汇总

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基础重点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假设:在________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________。 (2)实验 稀盐酸+________混合获得________ 注入狗静脉中―→促进胰腺分泌________。 (3)实验结论: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________。 2.激素调节:机体由_______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本质:有机物 蛋白质,多肽类: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固醇类:性激素 氨基酸类:甲状腺激素 特别提醒 1.下丘脑、垂体、胸腺、胰岛分泌的激素属于蛋白质或多肽类,不能口服。 2.下丘脑分泌的各种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各种促激素作用于下一级腺体或器官。 3.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但又送至垂体,由垂体释放。 二、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 正常人的血糖:(80-120mg/dl) 特别提醒 1.氧化分解=细胞呼吸(细胞内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主要是产热,供能 2.合成糖原场所:肝脏细胞及肌肉细胞。当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可以分解变为血糖,但肌糖原只能氧化分解供能。 3.机体内的三大物质可以相互转化.饥饿时消耗顺序为:糖脂肪蛋白质 4.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糖浓度。 5.血糖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其次是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这种调节方式既是分级调节,又是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体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特别提醒 1.激素与酶的联系

知识点:激素调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激素,它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即:假说演绎法。 2.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其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血液)中, 3.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只能注射给实验动物! 固醇类或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口服也可注射! 4.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幼小动物的个体发育。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引起呆小症; 食物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由于负反馈调节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 5.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和各类促激素。 生长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患侏儒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巨人症。人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肢端肥大症。 促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相应内分泌腺的发育和相应激素的的合成与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的生长发育,调节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6.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 促激素释放激素生理作用: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7.胰岛:

八年级科学上册 3.2 人体的激素调节教案 浙教版

3.2人体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过程; 2.了解激素是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 3.能说出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4.知道由于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各种疾病。 能力目标: 1.通过生长素发现历史的介绍,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介绍激素分泌不正常的疾病,教育学生应关心和同情内分泌疾病的患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动物激素的种类、功能;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达尔文、温特、郭葛的FLASH动画实验 〖教学过程〗 一、内分泌腺―――激素 1、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入血液 读图:3-13了解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思考课本问题 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脏睾丸(卵巢)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 让学生指出具体的位置。 脑垂体和生长素:垂体亦称“脑垂体”。最主要的内分泌腺。人的脑垂体大如樱桃,椭圆形,以小柄悬系于间脑的下方,位于颅中窝的垂体窝内。 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的前侧性腺和性激素:性腺是人体内分泌腺之一。男性为睾丸,女性为卵巢。睾丸和卵巢均兼有产生生殖细胞的生殖腺功能和合成、释放性激素的内分泌腺功能。 肾上腺和肾上腺素: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共重10~18克,左侧呈半月形,右侧为三角形。 与人体生长有关的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与人体的生殖有关的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练习题

知识点一 激素调节的发现 1.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 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胃酸――→①小肠―→促胰液素――→② 胰腺―→胰液 A .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 B .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 C .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D .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 答案 B 解析 ①过程是化学物质(胃酸)对小肠的直接刺激,不属于神经调节,也不属于激素调节;②过程中促胰液素调节胰液的分泌,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过程属于激素调节的畴;小肠不属于神经系统的部分,不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2.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 C .斯他林和贝利斯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 A 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随血液运输到胰腺,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知识点二 人体主要的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3.下列属于人体分泌腺的是 ( ) ①甲状腺 ②唾液腺 ③肾上腺 ④脑垂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分泌腺是指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毛细血管的腺体。本题中仅唾液腺不属于分泌腺。 4.环境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可使雄性动物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畸形率上升,并逐渐 雌性化。由此可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 ( ) A .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植物激素及其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及其相互作用 摘要:植物激素是植物生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经过多年研究,现在基本上掌握了植 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理,根据植物激素的性质,人们合成了类似植物激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广泛运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植物体内往往是几种激素同时存在,共同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进程中的任何生理过程。他们之间存在可相互促进协调,也能相互拮抗抵消。因此,我们进行实验研究,对植物激素(植物调节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增效作用;拮抗作 用 Plant hormon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bstract: Plant hormo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lant physiology research, after many years of research, now basically mastered the structure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plant hormone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plant hormone synthesized by the people similar to the plant growth regulator of plant hormones,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made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but is often several hormones in plants exis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on control with any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y can promote each other between coordination, but also to offset the mutual antagonism. Experiment result, we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 hormones (plant growth regulator) were summarized. Keywords: plant hormones; Auxin. Gibberellic acid; Cytokinins; Abscisic acid; Ethylene; Synergy; Antagonism effect 1.植物激素概要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是指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它们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这种调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通过使用外源激素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配比变化,进而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与平衡来实现。 目前,已知的天然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乙烯(ethyne,ETH)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已为人所知,人工合成的相似物质称为生长调节剂,如吲哚乙酸;有的还不能人工合成,如赤霉素。目前市场上售出的赤霉素试剂是从赤霉菌的培养过滤物中制取的。这些外加于植物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与植物体自身产生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在来源上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称为外源植物激素。最近新确认的植物激素有,多胺,水杨酸类,茉莉酸(酯)等等。植物体内产生的植物激素有赤霉素、激动素、脱落酸等。现已能人工合成某些类似植物激素作用的物质如2,4-D(2,4-二氯苯酚代乙酚)等。植物自身产

2011年生物中考真题汇编:人体的激素调节

2011年生物中考真题汇编:人体的激素调节1.(2011·菏泽学业-20)北京奥运会后,意大利自行车选手雷贝林被查出服用新型兴奋剂药物CERA,因而被取消竞赛成绩。这种新兴奋剂能够持续地促进红细胞的载氧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服用CERA后,在一定时间内,体内红细胞载氧能力变化的曲线图应该是( ) 2.(2011苏州-39)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程度相似的甲、乙、丙3组雄性小狗进行内分泌腺切除实验,以研究内分泌腺体与分泌激素间的关系。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几个月后,分别测定其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微克/100 mL血液):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狗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乙狗切除的是甲状腺 C.丙狗切除的是(脑)垂体 D.手术一段时间后,乙狗发育正常,丙狗生长停滞3.(2011临沂-27)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B.如果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C.如果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D.食用加碘食盐,可以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4.(2011烟台-13)2010年8月,圣元奶粉因含有性激素造成儿童性早熟而遭到卫生部审查。下列有关性激素的说法,你不认同的是 A.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睾丸 B.性激素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C.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

D.性腺分泌性激素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5.(2011烟台-18)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造成周围大气中放射性碘一131严重超标,为 防止放射性碘对甲状腺造成损害,专家建议食用碘盐。对碘盐的认识你不认同 ...的是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B.幼儿时期缺碘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C.内陆地区服用碘盐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碘在人体的含量很少且不易积聚,因此要经常食用碘盐 6.(2011威海-23)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下列激素中能用来治疗糖尿病的是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激素 7. (2011泰安-31)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垂体 B.甲状腺 C.肾上腺 D.唾液腺 8. (2011淄博-9)下列都是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A.巨人症和佝偻病 B.白化病和糖尿病 C.坏血病和脚气病 D.侏儒症和地方性甲状腺肿 9.(2011江苏南通-14)国家在缺碘地区推广加碘食盐,这是为了预防 A.糖尿病 B.贫血 C.大脖子病 D.佝偻病 10.(2011十堰-80)日本核辐射造成巨大环境污染,人们谈“核”色变。我国有极少数人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掀起“抢盐”风波。你知道碘盐中的碘有什么作用吗? A.抗核辐射 B.预防大脖子病 c.预防糖尿病 D.预防侏儒症 11.依据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则a b c可表示血液在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若y表示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则a b c可表示剧烈运动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 C.若y表示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则a b c可表示健康人在进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

最新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及练习(有答案)

一、知识精讲: 1.激素调节的发现 沃泰默的实验 法国学者沃泰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发现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还进一步作了更为关键的实验,他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斯他林和贝利斯 当时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正在研究小肠的局部运动反射,他们看到了沃泰默新发表的的论文,知道了在小肠和胰腺之间存在着的顽固的局部反射。他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立即用狗重复了实验,证实了沃泰默的实验结果。但面对同样的实验现象,斯他林和贝利斯是怎样做的呢?他们大胆地跳出“神经反射”这个传统概念的框框,大胆的作出另一种假设。他们认为 这种实验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2..知识网络 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调节的实例 激素调节的特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的关系 3.疑难解析 促胰液素的发现 激素调节的概念 血糖平衡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体温调节 水盐调节 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通 过 激素调节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三要素①血糖平衡是通过调节来源和去路实现的;血糖的平衡依赖于相关激素;适量的相关激素又是通过复杂的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②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调节有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而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③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有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 细胞,抑制其分泌,也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而间接地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血糖升高→胰岛B 细胞→胰岛素→ 促进血糖 →下丘脑---- 肝细胞 肌肉细胞 脂肪细胞 合成糖原 转变为脂肪的物质 进入细胞 氧化分解

常用激素总结

常用植物激素总结 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有生理过程的调节: 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到种子休眠、果实发育、性别分化和衰老及抗逆性等。 植物激素都有以下特点:1)在植物体内合成, 在化学上特殊, 在植物界广泛分布; 2)有特异的生物活性, 所需浓度很低; 3)在调节不同生理现象上有基本作用; 随着发育的进程, 各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不同, 而且不同剂量的激素, 发生的效应并不相同: 4)各类激素往往不是单一起作用, 而是彼此有相互作用, 不同激素的不同配比可以发生特殊的效应, 有时一种激素可以抑制或刺激另一种激素的合成。 目前已经确认的植物激素有九大类, 除了常用的五大类,生长素(IAA)、赤霉素(GA )、细胞分裂素(CTK )、脱落酸(ABA )、乙烯(ETH);还包括新发现的油菜素甾醇类(BRs),水杨酸类(SA )、茉莉酸类(JA s)和多胺(PA s)。 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激素与细胞中的激素受体结合, 是激素作用的开始。所谓激素受体, 就是与激素特异地结合的物质, 能识别激素信号, 并将信号转化为一系列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 最后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效应。 以下对常用的五种植物激素对其生长部位、生理作用、作用机理及应用等几方面做主要阐述,并对几种新的植物激素进行一下简单介绍。 一、生长激素 存在部位: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以生长旺盛的器官部位,如根尖、茎尖、禾谷类的居间分生组织含量最高,这些部位也是IAA 合成的中心。 运输特点:IAA的运输有极性,即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运输,而不能倒转。合成的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部位。 作用:生理作用表现为双重性,即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IAA对植物的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使细胞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该激素对植株茎叶的伸长、根系的形成和果实的肥大产生促进作用,促进生长是它的主要生理作用。 应用:目前被广泛利用于促进番茄和茄子坐果,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等。 作用机理:IAA 促进生长的作用机理是活化了细胞质膜上的质子泵,质子泵把细胞质中的质子(H+)泵到细胞壁内,使细胞壁基质酸化,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 二、赤霉素(GA) 存在部位:在高等植物体内,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高等植物体内合成G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