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5章作业答案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5章作业答案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5章作业答案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5章作业答案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5章作业答案

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1、施工准备阶段包含哪些准备工作?

答:1.技术准备;2.物资准备;3.劳动组织准备;4.施工现场准备;5.施工的场外准备。

2、技术准备工作包含哪些内容?

答:(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①审查拟建工程的地点、建筑总平面图同国家、地市或地区规划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设计功能和使用要求是否符合卫生、防火及美化城市方面的要求。②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齐全、以及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③审查设计图纸与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以及设计图纸与各组成部分有无矛盾和错误。④审查建筑总平面图与其他结构图在几何尺寸、坐标、标高和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以及技术要求是否正确。⑤审查工业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掌握配套投产的先后次序和相互关系,以及设备安装图纸与其相配合的土建施工图纸在坐标、标高上是否一致,掌握土建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备安装的要求。⑥审查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同拟建工程地点的工程水文、地质等条件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与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管线之间的关系。⑦明确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复核主要承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审查设计图纸中的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检查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保证。⑧明确建设期限、分期分批投产或交付使用的顺序和时间,以及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与设备的数量、规格、和供货日期。

⑨明确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关系,以及建设单位可以提供的施工条件。

(2)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①自然条件的调查分析。②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3)编制中标后的施工组织设计。

3、什么是“三通一平”?

答:“三通一平”是指通路、通电、通水、和场地平整。

4、单位工程开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施工图纸经过会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已纠正。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已经批准并进行交底。

(3)施工图预算已经编制和审定,并已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4)场内土石方平整工作和障碍物的清除已基本完成。

(5)场内外道路已经修通,施工用水、用电、排水和通讯能够满足施工需要。(6)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工艺设备等物资能够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7)附属加工场和职工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能够满足施工和生活的要求。(8)施工机械和设备已经进场,并经过检验能够保证正常运转。

(9)劳动力已经调集,并已经经过必要的安全和防火教育,安全消防设备已经具备。

(10)已经办理好施工许可证。

5、什么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答:在施工图阶段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的,是指导和组织单位工程施工的重要文件。

6、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答:1.施工合同;2.经有关部门审批的的施工图;3.施工组织总设计;4.建设单位可能提供的条件;5.工程预算文件及有关定额;6.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地形图和当地气象资料;7.国家或行业有关规范、标准、法规、图集及地方标准、图集。

8.本工程资源配备情况;9.工程协作单位的情况;10.施工单位对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资料及类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

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是什么?

答:1.熟悉、审查图纸、进行调查研究;2.计算工程量;3.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

方法;4.编制施工进度计划;5.编制材料、构建、加工半成品需用量;6.确定临时生产、生活设施;7.确定临时供水、供电、供热管理工作;8.编制运输计划;

9.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0.布置施工平面图;11.计算经济技术指标;12.检查、汇总;13.报批。

8、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1)工程概况(2)施工方案(3)施工进度计划表(4)施工平面图(5)编制施工准备工作、劳动力、技术物资资源的需要量及加工供应计划。(6)工程质量与安全措施。(7)降价成本、技术组织措施。(8)冬雨季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9)各项技术经济指标。(10)其他必要的说明与要求。

二、单位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包括哪些内容?

答:(1)工程建设概况(2)建筑设计概况(3)结构设计概况

2、简述砖混结构的建筑施工特点?

答:(1)砌砖工程量大,安装梁、板比较方便(2)抹灰工程量大,装修工序多而复杂,工期长。(3)水平及垂直运输量大。

3、脚手架搭设是否需要进行设计计算?为什么?

答:需要计算。因为砌筑砖墙必须搭设脚手架,需要搭架材料、选定脚手类型等。

4、对框架结构,哪些物料需要垂直提升运输?

答:大量砖、梁、板、砂浆、钢筋、模板、混凝土、脚手架用具、工具等均需要垂直提升运输。

三、单位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方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确定施工程序,施工阶段的划分、施工顺序及流水施工的组织和主要分部分

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2、单位工程的施工程序需考虑哪些问题?

答:(1)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制度;(2)遵守“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和装修”,“先土建后设备”一般原则。(3)做好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的程序安排。

3、装配式工业厂房的施工有哪些主要施工阶段?各施工阶段的施工顺序是什么?

答:1.基础阶段的施工顺序;2.预制阶段的施工顺序;3.结构吊装阶段的施工顺序;4.维护、屋面及装修阶段的施工顺序;5.设备安装阶段的施工顺序。

4、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包括哪些措施?

答:(1)保证工程质量措施;(2)安全施工措施;(3)降低成本措施(4)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5)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四、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1、名词解释

①劳动量:施工过程的工程量与相应的时间定额的乘积

②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在确定了的总体安排和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的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施工过程的合理施工顺序及组织施工的原则,用图表的形式,确定的一个工程从开始施工到工程全部竣工的各施工工序在时间上的安排和相互间的搭接关系。

2、简答题:

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答:(1)收集编制依据;

(2)划分施工项目;

(3)计算工程量;

(4)套用施共定额;

(5)计算劳动量或机械台班量;

(6)确定各施工项目的施工持续时间;

(7)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初始方案;

(8)检查进度计划初始方案(是否工期符合要求、劳动力与机械是否均衡、材料是否超过供应限止);

(9)编制正式计划进度计划。

2.简述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和程序?

答:(1)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2)施工总进度计划;

(3)施工方案;

(4)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能力;

(5)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及劳动效率;

(6)施工现场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

(7)已建成的同类工程实际进度及经济指标。

3、计算题:

(1)某工程的砼基础为118m3,产量定额为1。73m3/工日;每班工人数23人,采用一班制。试计算劳动量及该施工过程工作持续时间。

解:P(劳动量)=QH

i =Q/S

i

=118/1.73=68.21工日。

施工过程工作持续时间T=Q/R*S

i

*C=118/23*1.73*1=2.97工日。

(2)某住宅砌墙工程,已知混水外墙1250m3,时间定额为0。4工日/m3;混水内墙1524m3,时间定额为0。37工日/m3 .每班出勤人数20人,采用一班制。试计算:

①砌内墙、外墙的劳动量是多少?

解:砌内墙劳动量P内=1524*0.37=563.88工日

砌外墙劳动量P外=1250*0。4=500工日

②求出综合时间定额。

解:H

i =∑H

i

/∑n=(0.4+0.37)/2=0.385工日/m3

③求出砌墙工程延续时间:

解:T=Q*H

i

/R*C=(1250+1524)*0.385/20*1=53.40工日。

五、单位工程资源需要量计划

1、工地供水包括哪几种?

答: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

2、如何确定用水量?

答:(1)工程施工用水量:q1=K1∑Q1·N1/T1·b×K2/8×3600

(2)施工机械用水量:q2=K1∑Q2·N2×K3/8×3600

(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3=P1N3K4/ b×8×3600

(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q4=P2N4K5/ 24×3×3600

3、建设工程临时用电包括哪些内容?

答:计算用电总量、选择电源、确定变压器、确定导线截面面积并布置配电线路。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 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 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 (1)不行。 (2) 以J1,J2,J3,J5,J4 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 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 (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为此,段表中设置相应的增补位以指示是否允许该段动态增长。 建立存取控制指在段表的每个表目中,除指明段长以外,还增加“存取方式”一项。这种段的保护,对非共享段来说,主要是用来指示程序设计的错误。而对于共享段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 采取存取保护键。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的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除了段保护之外,还采用存储保护键。因为这种保护对I/O通道十分有效。 总之,在一个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通过建立段表,施加存取控制,以及设置存储保护键等,可以提供一个多级的存储保护体系。 10、有一个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案,用户区内存为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小地址部分)。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系统执行如下申请、释放操作序列。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50K,申请90K (1)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2)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3)若随后又申请80K,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结果?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执行申请释放序列后,结果如下: a、如果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90k 10k 400k 112k b、如果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40k 60k 450k 62k c、若继续申请80k 如果之前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则直接分配起始地址为400k的连续80k空间 如果之前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需要首先采用拼接技术对空闲空间进行合并,然后在合并后的空闲空间中分配连续80k空间。 在上述情况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却导致后来的内存直接分配失败而不得不进行内存空间整理。这说明最佳适应算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够保持大块连续的空闲空间。 11、假如一个程序的段表如下: 段号状态位段起始地址段长存取控制 0 0 100 40 W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题5.10 用分度号为K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在没有采取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 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而这时冷端温度为60℃。试问:实际温度应为多少?如果热端温度不变,设法使冷端温度保持在20℃,此时显示仪表的指示值应为多少? 解: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时,查表可得此时显示仪表的实际输入电势为20.644mV 由于这个电势是由热电偶产生的,即()0,t t E =20.644mV 同样,查表可得:()436.2)0,60(0,0==E t E mV 则()()()0,,0,00t E t t E t E +==20.644+2.436=23.08mV 由23.076mV 查表可得:t =557℃。即实际温度为557℃。 经查表:550℃对应22.776mv ,560℃对应23.203mv 线性插值得到: 当热端为557℃,冷端为20℃时,由于E (20,0)=0.789mV ,故有: ()0,t E ()0,t t E =()0,0t E -=23.08-0.789=22.291mV 由此电势,查表可得显示仪表指示值应为538.6℃。 经查表:530℃对应21.924mv ,540℃对应22.35mv 查表线性插值得到:6.538)924.21291.22(924 .2135.22530 540530=-?--+ 题5.11 如题图5.11所示热电偶回路,只将电极[B]一根丝插入冷筒中作为冷端,t 为待测温度,问[C]这段导线应采用哪种导线(是A 、B 还是铜线)?说明原因。对t 1和t 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解:[C]这段导线应用[A]导线代替,并且要求1t =2t 。因为这相当于由于[A]和[B]两种材料组成的热电回路,t 为热端,0℃是冷端,加入第三根导线是铜线在分开点处温度t 1=t 2时测量回路电势不变,仍为E AB (t ,0℃)。这就是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 560550 550(23.0822.776)557.12 23.20322.776-+?-=-

郑振龙《金融工程》_第2-5章课后作业_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作业: 1.假如英镑与美元的即期汇率是1英镑=美元,6个月期远期汇率是1英镑=美元,6个月期美元与英镑的无风险年利率分别是6%和8%,问是否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如存在,如何套利 解:11121.6600 1.6650100%0.60%8%6%2%16 1.6650-=??=<-=美元年升水率 则美元远期 升水还不够,处于被低估状态,可以套利,基本过程为: 首先借入美元,在期初兑换成英镑到英国投资6个月;同时在期初卖出一份6个月期的英镑期货合约;在投资期满后将英镑计价的本息和按原定远期汇率兑换回美元,偿还借款本息和后剩余的即为无风险套利。 2.一只股票现在价格是40元,该股票1个月后价格将是42元或者38元。假如无风险利率是8%,用风险中性定价法计算执行价格为39元的一个月期欧式看涨期权的价值是多少 解:设价格上升到42元的概率为P ,则下降到38元的概率为1-P ,根据风险中性定价法有 ()18%1242381400.5669P P e P -?+-= ?=???? 设该期权价值为f ,则有 ()()18%12423901 1.69f P P e -?=-+-= ????元 第三章课后作业: 1.假设一种无红利支付的股票目前的市价为20元,无风险连续复利年利率为10%,求该股票3个月期远期价格。(0.025 1.025e =) .该股票3个月期远期价格为 解:()310%122020 1.02520.5r T t F Se e ?-===?= 元。

2.假设恒生指数目前为10000点,香港无风险连续复利年利率为10%,恒生指数股息收益率为每年3%,求该指数4个月期的期货价格。 该指数期货价格为 解: ()()()1 10%3%31000010236.08r q T t F Se e -?--=== 点。 3.某股票预计在2个月和5个月后每股分别派发1元股息,该股票目前市价等于30元,所有期限的无风险连续复利年利率均为6%,某投资者刚取得该股票6个月期的远期合约空头,请问:①该远期价格等于多少若交割价格等于远期价格,则远期合约的初始值等于多少②3个月后,该股票价格涨到35元,无风险利率仍为6%,此时远期价格和该合约空头价值等于多少(0.010.0250.030.99,0.975, 1.03e e e --===) 解: ①(1)2个月和5个月后派发的1元股息的现值 250.060.060.010.02512120.990.975 1.965I e e e e -?-?--=+=+=+=元。 6个月远期价格 ()()r T t F S I e -=- ()0.060.530 1.96528.89e ?=-=元。 (2)根据远期价格的定义,若交割价格等于远期价格,则远期合约的初始价值为0。 ② 3个月后的2个月派发的1元股息在为3个月后的价值为 20.06120.99I e -?== 元 该远期合约此时的理论价格为 ()()()30.0612=34.52r T t F S I e e ?-=- 35-0.99= 元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 1、按指数的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 ( B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2、按指数研究的范围不同,指数可分为 ( A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 ( C ) A 、唯一的方法 B 、最科学的方法 C 、最基本的方法 D 、最不理想的方法 4、用综合指数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在于 ( B ) A 、确定被比对象 B 、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 C 、确定对比基期D 、计算个体指数 5、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划分的依据是 ( C ) A 、说明现象的范围不同 B 、指数表现的形式不同 C 、指数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统计指标的内容不同 6、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农产品产量总指数 B 、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C 、粮食播种面积总指数 D 、职工劳动生产率总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A ) A 、粮食平均亩产量总指数 B 、职工人数总指数 C 、股票流通量总指数 D 、房屋销售量总指数 8、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B 、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 C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D 、职工人数总指数 9、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 、股票价格指数 D 、农产品产量总指数 1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B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计划期 D 、任意时期 1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A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计划期 D 、任意时期 12、数量指标指数 100 q p q p ∑∑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B ) A 、11q p B 、00q p C 、10q p D 、01q p 13、质量指标指数 1101 p q p q ∑∑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A )

第二章作业及答案

第二章作业1 1.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审计Y公司2012年度的财务报表。A审计人员了解和测试了与应收账款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A审计人员取得2012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明细账并于2013年1月15日采用积极式函证方式对所有重要客户寄发了询证函。A审计人员将与函证结果相关的重要异常情况汇总于下表: 异常情况 异常情况函证 编号 客户 名称 询证 金额 (元) 回函日期回函内容 (1)22甲300 0002013年1月 22日 购买Y公司300 000元货物属 实,但款项目 于2012年12月 25 H用支票支 付 (2)56乙500 0002013年1月 19日 因产品质量不 符合要求,根 据购货合刚, 于2012年12月 28日将货物退 回 (3)64丙640 0002013年1月 19日 2012年12月10 日收到Y公司 委托本公目代 销的货物64 000元尚未销 售 (5)134丁600 000因地址错 误,被 邮局退回 —— 要求: 针对上述各种异常情况,A审计人员应分别相应实施哪些重要审计程序? 2.CPA对甲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时,注意到下列情况:(1)根据批准的顾客订单,销售部编制预先连续编号的一式三联现销或赊销销售单。经销售部被授权人批准后,第一联送仓库作为按销售单供货和发货给装运部门的依据,第二联交开具账单部门,第三联由销售部留存。 (2)仓库根据批准的销售单供货,装运部门将从仓库提取的商品与销售单核对无误后装运,并编制一式四联预先连续编号的发运单,其中三

联及时分送开具账单部门、仓库和顾客,一联留存装运部门。 (3)开具账单部门在收到发运单并与销售单核对无误后,编制预先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并将其连同发运单和销售单及时送交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在核对无误后由财务部门人员据以登记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明细账。 要求:逐项指出甲公司内控制度在设计上是否存在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在此处键入公式。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 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A.13%-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51课后答案第一二三四章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数?学习十六进制数的目的是什么? 在计算机中,由于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仅能存储和识别两种状态的特点,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可以说,二进制数是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惟一形式。十六进制数可以简化表示二进制数。 2. (1) 01111001 79H (2) 0.11 0.CH (3) 01111001.11 79.CH (4) 11101010.101 0EA.AH (5)01100001 61H (6) 00110001 31H 3. (1) 0B3H (2)80H 17.AH (4) 0C.CH 4. (1)01000001B 65 (2) 110101111B 431 (3)11110001.11B 241.75 (4)10000011111010 8442 5. (1) 00100100 00100100 00100100 (2) 10100100 11011011 11011100 (3) 01111111 01111111 01111111 (4)1000 0000 1111 1111 1000 0000 (5) 10000001 11111110 11111111 (6)11111001 10000110 10000111 6. 00100101B 00110111BCD 25H 7. 137 119 89 8.什么是总线?总线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的信号线。一般情况下,可分为系统总线和外总线。 系统总线应包括: 地址总线(AB) 控制总线(CB) 数据总线(DB) 地址总线(AB):CPU根据指令的功能需要访问某一存储器单元或外部设备时,其地址信息由地址总线输出,然后经地址译码单元处理。地址总线为16位时,可寻址范围为216=64K,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所寻址存储器容量或外设数量的范围。在任一时刻,地址总线上的地址信息是惟一对应某一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 控制总线(CB):由CPU产生的控制信号是通过控制总线向存储器或外部设备发出控制命令的,以使在传送信息时协调一致的工作。CPU还可以接收由外部设备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和状态信号,所以控制总线可以是输入、输出或双向的。 数据总线(DB):CPU是通过数据总线与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交换数据信息的,故数据总线应为双向总线。在CPU进行读操作时,存储单元或外设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给CPU;在CPU进行写操作时,CPU把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给存储单元或外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随堂练习新人教版 (1372)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特性》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2.(2分)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3.(2分)钢琴与小提琴分别有“乐器之王”和“乐器皇后”的美称,当它们合奏同一乐曲时,我们仍能分辨山它们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4.(2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A.水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子振动水的高度 5.(2分)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6.(2分)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7.(2分)在中华恐龙园暑期纳凉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8.(2分)如图所示是我国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敲击不同的编钟同一部位,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9.(2分)当喇叭里响起:“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时,王丹和李明齐声说:“杨臣刚唱的。”他们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0.(2分)图1所示,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 声音不同之处是()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 11.(2分)我们闭上眼睛,仅凭耳朵的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因为()。 A.人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不同B.不同乐器的响度不同 C.不同乐器的音调不同 D.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12.(2分)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操作系统第5章作业答案

赵盈盈 93 第五章作业 1. 存储管理的功能及目的是什么 答:存储管理功能: 内存分配与管理。(1)记住每个存储区域的状态。(2)实施分配。分配方式有两种:静态 分配与动态分配(3)回收。 内存共享。共享的信息包括:代码共享(纯代码),数据共享 存储保护。存储保护内容有:保护系统程序区不受用户有意无意的侵犯;不允许用户程序写不属于自己地址空间的数据。(1)以防止地址越界;(2)以防止操作越权“扩充”内存容量。具体实现是在硬件支持下,软件硬件相互协作,将内存与外存结合起来统一使用。 地址映射。也称作重定位。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有两种方法:静态地址映射,动态地址映射。 存储管理目的: 充分利用内存,为多道程序并发执行提供存储基础; 尽可能方便用户使用; 解决程序空间比实际内存空间大的问题; 程序在执行时可以动态伸缩; 内存存取速度快; 存储保护与安全; 共享与通信; 了解有关资源的使用状况; 实现的性能和代价; 2.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为什么要进行二者的转换工作 答:逻辑地址:就是cpu逻辑段管理内存而形成的地址。 物理地址:就是程序或数据在内存中的实际地址,即内存单元的地址,也就是被装入内存的内存地址寄存器的地址。 转换原因:当程序装入内存时,操作系统要为之分配一个合适的内存空间,由于程序逻辑地址

与所分配到的内存物理地址编号不一致,而cpu 执行指令时是按物理地址进行的,所以要进行地址转换。 3. 什么是动态地址重定位试用图画出动态地址重定位的过程。 答: 动态地址重定位就是指动态地址映射。是地址映射的一种方式。它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要访 问数据时在进行地址映射,即逐条指令执行时完成地址映射。 4. 在分区分配方案中,回收一个分区时有几种不同的邻接情况,在各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答:有四种:上邻,下邻,上下相邻,上下不相邻。 (1)回收分区的上邻分区是空闲的,需要将两个相邻的空闲区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然后修改空闲区表。 (2)回收分区的下邻分区是空闲的,需要将两个相邻的空闲区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然后修改空闲区表。 (3)回收分区的上、下邻分区都是空闲的,需要将三个空闲区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然后修改空闲区表、 (4)回收分区的上、下邻分区都不是空闲的,则直接将空闲区记录在空闲区表中。 5. 如图1所示,主存中有两个空白区。现有这样一个作业序列: 作业1 要求 50KB ; 有效地址 内存空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 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 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

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 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 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 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 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 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9.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它们的标准差为和,则()。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0.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的标志变动度,需要计算()。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标准差系数 D.全距

微观第五章作业答案资料

微观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生产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称解释 略 二、选择题 B D C D D 三、简答题 1.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是: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2.答: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映的是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必须以固定比例投入的情形,其等产量曲线为一直角形式,表示劳动和资本完全不能替代,即当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增加X 倍时,其产量也增加X 倍,所以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然而,除了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其他形式的线性生产函数以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都就具有不变的规模收益。 简言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其规模报酬不变,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可以是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也可以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因此。不可将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与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混为一谈。 四、计算题 1.解答: AP X =10Y-2X -8Y 2/X AP Y =10X-2X 2/Y-8Y MP X =10Y-4X MP Y =10X-16Y 2.解答: (1)当产量Q=10一定时,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必须满足条件:MP L /P L = MP K /P K 则有:5 853838/38/38/58/5--=K L K L 得出:L=K 所以:108/58/3====K L K L Q

第5章作业答案

习题5 1.试说明以下指令中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如果是存储器寻址,请给出其EA计算公式,并说明所使用的段寄存器。 (1)MOV AL,08H 源操作数:立即数寻址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2)MOV [0120H],B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直接寻址,EA=0120H,使用DS段寄存器 (3)ADD [BX],A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间接寻址,EA=(BX),使用DS段寄存器 (4)PUSH [SI]0200H 源操作数:变址寻址,EA=(SI)+0200H,使用DS段寄存器 目的操作数:隐含寻址(指令中未直接体现) (5)SUB AX,[BP] 源操作数:寄存器间接寻址,EA=(BP),使用SS段寄存器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6)AND V AR1+4,D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直接寻址,EA=V AR1+4,使用DS段寄存器

(7)PUSHF 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均为隐含寻址 (8)MOV ES:[BX]0100H,A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基址寻址,EA=(BX)+0100H,使用ES段寄存器 (9)ADC BYTE PTR [BP][SI]0210H,45H 源操作数:立即数寻址 目的操作数:基址变址寻址,EA=(BP)+(SI)+0210H,使用SS段寄存器 (10)OR ARRY[BX][DI],C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基址变址寻址,EA=(BX)+(DI)+ARRY,使用DS段寄存器 2.试分析下列汇编指令是否存在语法错误,如果有语法错误存在,请说明是怎样的错误。(1)PUSH 8243H 错误,单操作数指令不能使用立即数 (2)POP AL 错误,进栈、出栈指令的操作数应为16位 (3)MOV AL,6543H 错误,源、目的操作数类型不匹配 (4)ADD [0100H],64H 错误,目的操作数应使用PTR运算符指出类型,否则具有二义性 正确的写法:ADD BYTE PTR [0100H],64H,(或使用WORD PTR)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令狐采学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 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调。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 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标的目的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概略,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需要的误差。 55 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坚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 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 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 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其目的是包管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明毛坯缺陷并获得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离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 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资料层;

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 总余量——某一概略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阐发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 510 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习题510图 解:如图a),A0是封闭环,A1, A2, A4, A5, A7, A8是增环,其余均为减环。 如图b),可以分化为两个尺寸链,蓝色,A0是封闭环,A1是增环,A2,A3是减环。粉色:B0是封闭环,B1,B2,B3是增环,B4是减环。 如图c),可以分化为两个尺寸链,蓝色,C0是封闭环,C1是增环,C2是减环;粉色:D0是封闭环,D1,D2是增环,D3是减环。 511 试阐发比较用极值法解尺寸链计算公式与用统计法解尺寸链计算公式的异同。 答:极值法尺寸链计算公式:考虑误差的最年夜、最小值,计算结果包管100%合格。优点是计算办法简单,直观。所以,在已知封闭环公差时,求得的组成环公差较小。缺点对组成环公差要求严,制造困难,加工本钱较高。 而用统计法尺寸链计算公式:考虑误差的实际散布情况,依照几率统计原理进行求解,其计算结果可以包管设定的合格率(99.73%)。优点是当已知封闭环公差时,求得的组成环公差较年夜,降低了加工精度要求,生产本钱较低。缺点是有少量不合格品。 (注意此题修改较年夜,先前谜底有误!) 512 习题512图a为一轴套零件图,习题512图b为车削工序简图,习题512图c给出了钻孔工序三种不合定位计划的工序简图,要求包管习题512图a所规定的位置尺寸(10±0.1)mm的要求。试辨别计算工序尺寸A1、A2与A3的尺寸及公差。为表达清晰起见,图中只标出了与计算工序尺寸A1、A2、 A3有关的轴向尺寸。 习题512图 解: 计划一: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第5章部分作业答案

第五章 部分作业答案 5.2.5 图5.03所示的三相四线制电路,电源线电压V U L 380=。三个电阻性负载连成星形,其电阻为Ω=111R ,Ω==2232R R 。 (1)试求负载相电压、相电流及中性线电流,并作出它们的相量图; (2)如无中性线,求负载相电压及中性点电压; (3)如无中性线,当1L 相短路时求各相电压和电流,并作出它们的相量图; (4)如无中性线,当3L 相断路时求另外两相的电压和电流; (5)在(3),(4)中如有中性线,则又如何? 解:(1)V U P 2203380 ==,设V U 02201∠=? 相量图如图所示。 A R U I 2011 220111=== A R U I 0122 220222=== A R U I 0122220333=== A I I I N 1021=-= (2)无中性线时 V R R R R U R U R U U N 0552212211112212022022120220110220111321332211∠=++∠+-∠+∠=++++=? ??? V U 16555220/1=-=,V U U 251'3'2== (3)无中性线,当1L 相短路时,相量图如图所示

0/1=U V U U 380'3'2== A I I 3.1722 380'3'2=== A I 30'1= (4)如无中性线,当3L 相断路时 V U 12738022 1111'1=?+= V U 25338022 1122'2=?+= A I I 5.1133 380'2'1=== (5)在(3),(4)中如有中性线,则只影响发生故障的相,其它两相的电压和电流均与(1)的结果保持一致。 5.2.8 在图5.03所示电路中,三相四线制电源电压为380/220V ,接有对称星形连接的白炽灯负载,其总功率为180W 。此外,在3L 相上接有额定电压为220V ,功率为40W ,功率因数5.0cos =φ的日光灯一支。试求电流1?I ,2?I ,3?I 及N I ?。设V U 02201∠=?。 解:每相白炽灯的阻值: Ω===7.80660 2202 2P U R P A R U I 0273.07.806022011∠=∠==?? A R U I 120273.07.80612022022-∠=-∠==??A R U I 120273.07.8061202203' 3∠=∠==? ? 根据φcos UI P =得:A U P I C 364.05.022040cos " 3 =?==φ,则A I C 60364.0"∠=? A I I I 3.85553.060364.0120273.0"3 '33∠=∠+∠=+=??? A I I I I 60364.03.85553.0012273.00.273.03 21N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二、重、难点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 1、(2008?长沙)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男女同学说话时的音调都是相同的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A、声音在铁棒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D、在一般情况下,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高于男生,声音其音调较男同学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09?佛山)下列有关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琴弦的振动产生声音 B.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响度不同 C.同一根琴弦拧得越紧,音调越高 D.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析: A、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弦是由弦的振动发出的声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不同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不同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区分小提琴和二胡,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琴弦越紧振动的越快,所以音调越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