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法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法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法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法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法

【深圳2006—2010年文学作品阅读题概况】

2006年:《爱,有时是一种错误》,叙事散文,878字,选自《厦门文学》2006年第1期,18分,共7小题。

2007年:《今夜看萤去》,抒情散文,783字,选自《中学生阅读》2005年度佳作,15分,共4小题。

2008年:《一生的戒指》,叙事散文,755字,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3期,13分,共5小题。

2009年:《大唐柳色》,抒情散文,1074字,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14分,共5小题。

2010年:《天上的星星》,叙事散文,1094字,选自《读者》2009年第23期,13分,共5小题。

【知识链接: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区别】

叙事散文,一般包括以记事为主或以写人为主两种:以写人记事为主,不排斥适当的直接抒情,但大量的是寄情于事,寄情于人。记叙散文所记叙的事件往往是较单一和完整的。它所表现的人物中,必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

抒情散文,以直抒情感为主,虽然不排斥一定的写人记事,但往往是借人、借事来抒情。它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用跳跃的方式,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各种人、事融在一起。它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可以不是单一、完整的。

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比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以记人叙事为主,而以抒发情感为主;记人写事,描写事物,意在依据这些对象,抒发作者的情感。

2、文章结构按作者感情的发展来安排,一般没有贯穿全篇的完整故事情节,而是依据抒情的需要组织层次结构。

3、常用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表达丰富而又含蓄的激情,引起人们广泛的追思与联想,产生感情的共鸣。

4、语言优美,富有文采,隽永耐品。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特点】

1、选文基本来自当时的流行期刊,富有时代气息。

2、篇幅在700—1100字之间,比较短小。

3、都是含蓄隽永、文质兼美的散文。

4、分值稳定在14分左右,题量在4—5题。

5、考点比较稳定,有章可循。

【深圳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常考考点答题技法举例】

1、整体感知类考点:

2010年第13题: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2分)

2010年第16题: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09年第13题: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08年第17题:读完本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3

分)

2007年第16题: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考点解说:阅读中的整体感知,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这类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归纳内容”,这是对整体感知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考查方式。本文的鉴赏要忠实于文本本身,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是读者与文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只有知道文章的大意,才能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该项的设题多放在第一题或第二题,这说明它在阅读过程中的基础性。归纳内容的对象更多的是全文,同时也有就某一段而言(如2010年的第13题)。

☆答题技法:

整体感知题考查的,是看考试能否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所以“整体”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提炼,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摘录法: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用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面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如2009年第13题,答案就是“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品格节操;感叹现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其中划横线的短语就来自原文。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概括性考点。

(3)自拟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方法。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简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加上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答题时应进行要点综合式的概括,进行分步分层的概括,进行突出重点,突出主体的概括。如:深圳2010年,2008年,2007年的题目。都适用于此法。

☆得分关键: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记住: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即得分点。

(2)概括文章内容需进行如下认知活动:一是阅读,二是取舍,三是浓缩,四是检查。检查概括的结果是否能代表原文内容,是否反映原文主旨。概括的结果只有既抓住了文章重点,保留原文主要内容,又变得简明扼要,才是成功的概括。

2、鉴赏性考点(鉴赏词语或句子)

2010年第14题:?

☆答题技法:

可从(1)写作手法(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衬托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3)感官角度:听、视、嗅、触、味觉,(4)句式,(5)语言风格等几方面入手。要举出例句说出其表达效果。语言修辞的效果是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意蕴等;常用句式有长句短句、骈句散句,其效果是错落有致、音节和谐、便于诵读、琅琅上口;常见风格有豪放、婉约、清新、质朴、浓郁、飘逸、冷峻、雄奇、幽默等,其效果是符合作品的意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抒发情怀,彰显审美个性等等。除了答出这些语言特征外,还要答出语句包含的思想感情(跟中心有关)。

☆答题模式:

鉴赏词语:语境义+修辞特点+表达的情感(结合中心)

分析句子含义:联系上下文+修辞特点+跟主旨的关系(结合上下语段或全文,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开掘语句在文中的内涵,注意点睛、总括、过渡等作用,悟出句子的哲理或者情感。)

3、“作用”类考点

(1)标题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行文的线索;引导读者对整体进行思考;(形象)地体现文章的主题。

(2)末端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3)不管问哪个位置的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总起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线索

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引用诗词的作用:增强文采;抒发的情感(跟中心的关系)

总之,答题时,要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原文意识,题目中“无一字无来由”,要不厌其烦地搜索原文,养成在原文中圈点勾画的检索习惯;二是审题意识,审题要准确全面,防止顾此失彼,防止旁逸斜出;三是要点意识(即得分点),不管是照搬,摘要,概括,还是改写,都能言必有据,要依据要求和赋分,分点作答,科学地预测自己所答文字的含分量。

【文学作品阅读递进训练】

第一部分:牛刀小试

一、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记叙文)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部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

送进了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有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

一个炎炎夏日,正在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个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经变质发臭。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给儿女吃,就能保平安。母亲在信中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鸡蛋……

读信那一刻,我心里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5个鸡蛋。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完了。”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的灿烂。

毕业前,我写信告诉母亲我处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过来一条围巾。当我拿给女朋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在围它?”女友说得没错,城里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着这种围巾的。

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那日,我问她:“那条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就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打。”我当然没有要一打,只是心里充满了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后来我和妻恋爱时,我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且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珍惜。

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围巾拴住的……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

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人生幸福,所有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三件事。(运用“整体感知类”考点答题技法作答)

2、文章开头说:“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参考“作用类考点”答题模式具体作答)

3、认真阅读第二段,揣摩加点词语,通过合理想象,简要描述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阅读全文后对母亲的形象有了整体感知再作答)

4、幸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可感的。文章最后一段说:“母亲成就了儿子的幸福”,请问这“幸福”在文中具体指哪几个方面?(对全文的内容作概括)

5、文章所写的三件事,如发生在你身上,你会告诉母亲吗?为什么?(开放性试题)

二、生存的地方(小说)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惬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因劳累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当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第二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花园”是什么意思?

2.第三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一句承上启下,照应了上文什么语句?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3.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5.走人生的路就像在大海上漂泊。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立足点,开创全新的人生。

三、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散文)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⑤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⑥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⑦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⑧我不曾搬迁户,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⑨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⑩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1、结合全文内容,请依次写出文章中的“你们”所指代的内容。

2、作者写作此文时与送儿子上小学已相隔多年,文中有一处插叙点明了这一点,请找出来。

3、第⑤段中,写孩子是“欢然的”而“我”却“落泪”了,这是为什么?

4、第⑨段中有两组反义词,请写下来,并说说作者这样正反对举有什么用意。

5、作者在第⑥—⑨段的叙述中变成了第二人称,这有什么好处?

6、作者在第⑥—⑩段中接连发问,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7、面对文中母亲发自肺腑的呼声,作为孩子的你,该做些什么呢?

第二部分:驰骋疆场

四、花落枝头(散文)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

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B)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归纳主旨】本文通过描绘石榴花花开花落的壮丽场景,以物喻人,赞美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理清思路】花开花落——花落壮丽——思绪

1、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1段中划线的语句。

2、阅读第4段,体会作者描写石榴树花与子并生枝头壮观景象的作用。

3、阅读第5段,简要说说落花“内在的美好情操”具体是指什么。

4、“落花辞书虽无话,别倩黄鹤告诉春”,结合上下文内容,简述落花会委托黄鹤向春天说些什么。

五、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散文)

①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②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③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村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心想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不由大吃一惊,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它却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④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嫌它碍事,就把它锯了,生怕它会长出树芽来,又挖地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根,这样才觉得踏实。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着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⑤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想不到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大吃一惊,本以为已经十多年了,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又让它长成一棵树了。

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⑦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是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它们还醒着。

⑧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归纳主旨】本文通过记叙一株一次次遭人摧折又一次次生长出来的泡桐树,表达了对顽强生命力的礼赞,以及对充满活力的世界的哲学感悟。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第二部分(3—5):详写一株百折不挠、生命不绝的泡桐树。

第三部分(7—8):升华中心,再次点题。

12.阅读全文回答: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

13.文章第⑤段中的“大吃一惊”,除了具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原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15.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

六、家园如梦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底,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外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理清思路】

静夜常忆家园(总起)——回忆故园的童年(母亲、父亲)——“我”走出大山,离开家园——怀念家园和家园的人——家园是我的精神支柱(点明中心)

1、“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底,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你知道谁在呼唤吗?

学生失分答案展示:

(1)作者在心里对逝去亲人的呼唤、怀念。

(2)作者小时候与父母相处的事而引起乡愁在呼唤。

(3)年迈的父母对远在他乡儿女的呼唤。

(4)家乡的亲人——母亲在呼唤。

2、“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你能理解“诱惑”与“折磨”的具体含义吗?

学生失分答案展示:

诱惑(1)深深地被一件事迷住。(2)俗世中的功名利禄。

(3)因为每个山村的孩子,都想去城里,那里富裕、繁华。

(4)到了城市以后受那些不好的风气,以及五光十色东西的影响。

折磨(1)对城市、山村两种不同生活无法适应。

(2)外面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没有那种至真至纯的亲情。

(3)对亲人的思念,生活中的种种烦恼。

3、“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其中“饲养”一词用得是否得当,为什么?

学生失分答案展示:

(1)“饲养”是长期性的动词,说明作者的思乡之情从未间断,越来越深。

(2)恰当。因为我很怀念家乡,因而害怕触动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饲养”恰好反映“我”对它的小心翼翼。

(3)恰当。因为被饲养是慢慢地长大的,正如作者的思乡情结一样,与日剧增。

(4)恰当。因为通常被饲养起来的都是比较弱小的动物,需要小心照料,而乡愁正如它们一样,很容易受伤,不得不细心呵护。

(5)饲养饱含了一种养育之恩,正是多年来父母的关心、照顾,作者才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思乡之情。

(6)恰当。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乡愁的理解是在变化的,它也在成长。

4、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三件触动乡愁的事,请你简要概括。

学生失分答案展示:

(1)在古井边回忆童年;看到三月莓树,想到母亲摘莓;看到屋后古枫想起父亲为我抓鸟。(2)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对父母的怀念;进城后对家园的理解。

(3)在故乡庭院里的童年生活;父母凝望羊肠小道,盼“我”归来。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各地通用)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指导 答题语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能准确辨析) 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之鲜明) 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内涵: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富有感染力、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委婉含蓄、准确严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

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结合文体、语境、修辞和具体语句选用分析) 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1)为下文写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4)衬托(正衬、反衬)(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10)开门见山,点题(11)总领上文 方法指导: 1、词语理解 如何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分析步骤:

(打印)中考小说阅读考点分类及答题方法

中考小说阅读技巧 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用来拓展或丰富主要情节、中心事件。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3、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1)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表现了人物的________性格特征或_______思想品质。 (2)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 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五、小说的环境描写: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手法作用等。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暗示社会环境,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1.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六、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开头倒叙式:起到制造悬念 ④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引发读者的展开丰富的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外还有出人意料 式、悲剧、喜剧式,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收尾。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情节的概括: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6、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 ①引起读者的兴趣、思考,加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1

2009年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

第 1 页 共 8 页 ●内部资料请勿翻印● 广东省深圳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1-5题) 一、选择题(15分) 【说明:本大题均为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计15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A .芳馨.(xīng) 睿. 智(ruì) 绮. 丽(qí) 怏. 怏不乐(yàng) B .寥.落(liáo) 沉湎.(mián) 丘壑.(hè) 咬文嚼.字(jué) C .幽径.(jìng) 嗤.笑(cī) 追溯.(sù) 草长.莺飞(cháng) D .迸. 射(bèng) 恻. 隐(cè) 花圃. (pǔ) 无与伦. 比(lún)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 A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B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必须.. 的过程。 C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D .追求梦想,与其..下一百次决心,不如..付诸一次行动。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③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 .⑤②④①③ B .①⑤②④③ C .⑤④③①② D .①④②③⑤ 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 A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 .这美丽的城市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座以钢琴艺术为优秀品牌的文化特区。 D .在成长的岁月里,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性格开朗”并非“豁达”的全部内涵。 5.请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亲贤良,远. 小人

2020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练 云上的饭店等5篇

第1 辑:云上的饭店等5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云上的饭店 袁省梅 张六九跳下三轮车,手里举着根麻花,说: 要是有钱了,我要在这里开个城里最好的饭店。 话是说给他媳妇王凤凤的。王凤凤知道这是张六九的第一句话。每天到了麻花铺前,张六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好像这句成了他一天的开始,好像没有这句这一天就没法开始。每天早起,张六九骑着三轮车收破烂时,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街头的这个麻花铺,买一根麻花给媳妇吃。刚炸出来的麻花,油乎啦啦的,飘着白腾腾的热气,老远就闻上了香。王凤凤喜欢吃麻花。王凤凤说,这世上没有比麻花好吃的了。就她的这一句话,结婚八年,张六九给她买了八年的麻花。以前他们都在城里的大富豪酒店打工,酒店没有早饭,张六九每天早上爬起来,骑上车子,穿过大半个城,到城西这家麻花铺给她买根麻花。担心凉了不好吃,他就把叮铃咣啷的自行车骑出了摩托车的水平。 张六九说了第一句话后呢还有第二句。张六九的第二句话是: 开一个最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 羊凹岭有凤凰岭,有状元坡,有百鸟朝凤和江山庙。王凤凤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今天,王凤凤嚼着麻花,想叫他别说了,天天就是这两句话。话说三遍都淡如水了,有这力气,多跑几个地方,年根了,家家扫尘,说不定能多收个东西多挣俩钱。可她嚅嚅唇,没有说,一声悠长的叹息却藤蔓般在心头爬,也无奈,也伤感。嘴上说说跟云在空中飘有啥两样?由着他吧。 说到饭店,张六九的眉眼飞扬开了。他说,肯定红火,你信不凤?肯定人人都喜欢。他的饭店在云中热闹了好一会儿,才骑了三轮车,叫王凤凤坐好,猛猛地大吼了一嗓子,走咧——王凤凤在车厢的编织袋上坐着,手边放着个拐棍。一次车祸中,王凤凤丢了半条腿,张六九坏了一只脚。肇事车至今也未找到。 张六九又指着麻花铺旁边的羊汤馆,说,咱可不开这种店,羊肉羊汤,呼呼啦啦的一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有什么劲? 这块地方张六九早就看好了,说是来往的人多,饭店生意肯定好。 当然是出事前。 出事前,张六九是大富豪酒店的厨子,王凤凤刷锅洗碗。面案、菜案上的活儿,张六九都能拿得出手。张六九说是攒够了钱,就开饭店,最起码不用雇厨子不用雇服务员吧,这就省了一笔。王凤凤问他钱呢?一说钱,张六九就没话了。张六九就低了眉眼,继续在饭店给人家打工。王凤凤心疼他,就说,给人家打

备考2020中考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018年度语文中考重要资料文学作品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规范标准答案)

散(记叙)文阅读 Ⅰ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叙事)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1.以情为线索;2.以理为线索;3.以物为线索;4.以空间为线索;5.以行为为线索;6.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高级中学文学作品必备阅读答题技巧窍门

高中小说阅读必备答题技巧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2.小说的情节结构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深圳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精选含答案(1)

深圳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精选含答案(1)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评析。 【答案】(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物候知识的能力。这两句诗写出了寒冬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2)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选准自己把握准确的节气,二是要结合示例进行解释,即使不能答准节气内容,也要根据示例和节气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回答该题时,要联系节气名称,再联系节气时间和特点作答,注意不要牵强附会。 (3)“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以晴天为主的天气状况。故答案为:(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相关物候和节气知识。能力层级为A. 2.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好汉聚集,直到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 B. 陈涉复立楚国社稷。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C.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不属于这种文体。 D. 《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罢,不禁令人想起发生在长江上的赤壁之战。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破江东孙权。孙权、刘备联手抗击曹操,周瑜巧设连环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大营。 【答案】 B 【解析】【分析】B.错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故答案为:B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学作品阅读

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学作品阅读中考备考,除了要有信心外,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语文是考试的第一科,考好语文无疑是好的开始,也对后面的科目也增强的信心。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的相关内容。 文学作品阅读 【考查要点】 在整体上,包括:内容的整体感知,小说要素的辨识,小说情节的归纳概括,塑造人物的手法品析,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的分析,小说与散文线索的理解,小说与散文主旨的理解,能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表达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小说的主旨、人物的形象进行创造性的言之成理的理解,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包括:字词的准确运用,字词的含义,字词的情感色彩,字词的表达作用,句子的含义与表达作用,重点段落的品读,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描写方式的辨识,环境描写的技法及表达作用的理解,抒情方式的品析,文章的构思技巧与表达技巧的品析,自由赏析,等等。 【知识疏理】 1.小说的文体知识。 2.散文的文体知识。 3.童话、寓言、传说、故事的文体知识。 4.小说的表现手法。 5.散文的表现手法。

6.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7.文学作品中的抒情。 8.文章结构、顺序、线索方面的知识。 9.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10.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11.段落品析。12.文学作品的细节性知识如详写与略写、联想与想像、正面与侧面、对比和烘托、伏笔与照应、悬念与释念、实写与虚写、先抑而后扬等等。13.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试题特点】 题目角度丰富,题型丰富。如概括题、简答题、品析题、联想题、解说题、赏析题、自由表达题等等都得到充分的运用。自由表达题的设计角度多姿多态。如要求谈启示,说看法,写结尾,补例子,作赏析,述感悟及微型写作等等。 【解题导引】 例1. 绝手 印白先生4岁握笔,9岁出字。先给左邻右舍写联画贴,后给达官贵人描扇点匾。14岁晋见巡游的皇帝,御前走笔,龙颜赞叹,当场赐银百两,旨令将其抄书立碑留存。 从此,印白先生名扬大江南北。但名气大了,人也傲了。每天舞笔练字,很少再给别人,就是显贵人家出资丰厚,也遭婉言拒绝。物稀为贵,惜字如金。印白先生的名气更响。据说有人为求几字,竟愿割田百亩。 野村少佐求字时,印白先生鬓发已白。野村是城防司令,中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归纳 小说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四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主题) 一、人物形象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细节描写: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描写对象的特点鲜明突出。 2、小说中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次要人物。 这两类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 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有对比、衬托、揭示主题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常考的题型。 设问角度: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由面到点分点作答,性格特点+文中的依据(结合文本材料分析)。 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五面揣摩: 第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第二,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第三,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第四,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五,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注意:区别“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 二、情节

2020年度深圳九年级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4(含答案)

2020年度深圳九年级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4(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读音正确的一项() A. 潮汐.(xī)腈.纶(qíng)缭绕 ..(liáo rào)风雪载. (zài)途 B. 孕.育(yùn) 砾.石(lì)蜿蜒 ..(wān yán)出类拔萃.(cuì) C. 行.辈(háng)枷.锁(jiā)斡旋 ..(wòxuán)暴风骤.(zòu)雨 D. 偏僻.(pì)狩.猎(shǒu) 撺掇 ..不绝(luòyì) ..(cuān duō)络绎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 ....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B. 父母对孩子漫不经心 ....,这类家庭的孩子长期缺乏爱的体验,就会经常处于焦虑之中。 C.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 ....,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D.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偌大个中国分崩离析 ....,四分五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写诗,还要注意节奏,诗歌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写诗,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令人难忘。 ③诗歌是情感的抒发。 ④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⑤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A.④②①⑤③B.⑤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⑤④D.③⑤④②①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他的小说有《社戏》、《阿长与<山海经>》。 B.“请你回忆一下事情的经过,谈一谈你当时为什么没有阻止他?”句中的标点有错误。 C. “她总是领了京京去摘桑果吃。她会爬树,双手一扯一扯,爬得飞快,跟猴子似的。”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句中的“快乐”“苦痛”在此均是名词。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题,共4分) 6.阅读下列名著片断,完成后面的题目。 “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经下班回来了,”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

2019中考语文 文学作品阅读针对训练

文学作品阅读 第1讲思路、情感、语言 一、[2018·福建]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5分)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不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小说的三要素 主人公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命题关键词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三、一般设题角度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表现手法) 故事情节及其特点赏析(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表现手法)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赏析(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小说主题的赏析(概括作品主题) 对小说社会意义或表达技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 取向作出评价) 环境描写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1)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3)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4)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5)深化主旨; (6)象征和暗示。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1)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 动……的情节发展。 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1.把握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2.学会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1)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欣赏是中考语文必考题,一般采用主客观混合的形式,以主观题为主,考试需要掌握答题技巧。下面给大家带来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 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某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某某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历年深圳中考语文基础题目

2007-20XX年深圳中考语文基础题目 一、语言技能考查(14分)2007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 A 踌.躇(chóu) 静谧.(mì) 言简意赅.(hài) B 惬.意(qiè)尴尬. (gà ) 忍俊不禁.(jìn) C 晨曦. (xī ) 禁锢. (gù ) 重蹈覆辙.(zhé )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2分) A 我们不能将生态失衡的原因仅仅归咎 ..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B 只要 ..我们吸收了书中的精华,才能 ..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C 班会课上,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热烈,莫衷一是 ....,很快就“献爱心”活动形成了一致意见。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A 深圳的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 通过老师三年的教育,使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C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 ⑴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 ⑶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⑷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A④③①②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④③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2分) A 节日的红树林,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简直是世外桃源。 B 民间艺人王叔远技艺精湛,他雕刻的人物山水都惟妙惟肖。 C “爸爸,今天是‘父亲节’,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祝您节日快乐!” 6.阅读下列各句子和词语,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 ..(4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比至.陈,车六七百辆,骑千余,卒数万人 C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D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思暮想 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 ....的一组(3分) A.咫.尺(zhǐ) 炽.痛(zhì) 抽噎.(yì)囊.萤映雪(nán g) B.讪.笑(xiān) 绯.红(fēi) 造旨.(yì) 颔.首低眉(hàn) C.禀.告(bǐn g) 璀.璨(cuǐ) 煞.白(shà) 迥.乎不同(jiǒn g) D.缄.默(xián) 收敛.(jiǎn) 祈.祷(qí) 不言而瑜.(yù)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 ..的一句(3分)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 ..地飞翔。 B.我们阅读名著不仅 ..能获得人生的启迪。 ..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 C.5月8日,深圳的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大家望眼欲穿 ....,期盼着奥运圣火到来。 D.学校宣传栏里贴了一张寻物启示 ..。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3分) A.在“大运会”的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B.郎铮艰难地举起右手,向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二)

散文阅读(二) (五)湖殇 素素 ①不看湖的时候,美人的深眸便是湖。看了湖之后,湖是城市的心。其实,我所居住的市,只有一个人工湖,在儿童公园的一角,湖面上仅能游开几只白鹅形状的船。 ②湖太小,然而我的生活里毕竟有一个叫做湖的地方。 ③去年有了两次开笔会的机会。先到的南京。南京有玄武湖、莫愁湖。然而我到南京最急切要见的不是莫愁,而是玄武,因为它大。玄武湖是可以追溯到三国吴的。历朝历代都极善待这湖,并竭力地放大它。今人又胜过古人,新中国给了湖以新的生命,这是必然的。总之,千年的湖依然年轻。所以乍见玄武湖,我竟舍不得快走,生怕一走就走到底。我开始明白六朝粉黛为什么迷恋南京,因为有玄武湖。我也开始明白在日渐喧闹的城市里面,为什么保留着这一处静谧的所在,因为湖是城市人最后的空间。但是,就在这时,有一种很杂乱的声音送进我的耳里。细一分辨,是儿童乐园的碰碰车。还有一种声音是从那间很别致的公园小屋里传出的:像野人的嚎叫,像野兽的厮杀,屋外的牌子上赫然写着:当代原始部落掠影海外版录像,票价元。 ④好在玄武湖大,浩茫的湖水能使那些怪异的声音和灰尘渐渐地被吸收,以至于吞没。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安静而有意味的小路,一边是千年老树,树冠呈弧形绕过人头,垂进另一边的湖里。我认定了这条浓阴穹起的小路,走过去,再走回。直到走累了,才坐在树下的长椅上,面向着绰绰约约的湖,呼吸着这里的清宁。突然,背后“砰地一声枪响,我立刻中弹一般跳起,咫尺之外,竟是一座商业性打靶场。 ⑤玄武湖一下子老了,我的玄武湖之游也到此为止。 ⑥另一次是去泰山开笔会时路经济南,我执意要去大明湖。我没见过大明湖,但我熟悉一支关于大明湖的歌儿,它的鲜荷和丽水,在我心中永远栩栩生动。而且,我知道济南是万泉之城,那一万个泉将使大明湖永远清澈,永不枯竭。所以走进济南,我的心十分安详,玄武湖的那种伤感已是很淡了。 ⑦但是,我在这座以湖命名的公园里未及走进百步,就被与玄武湖十分相似的声浪撞了回。依旧是碰碰车转转车,微小的巨大的,布满了树下和天空。这儿距海较远,所以新建了大型“迷你鱼宫”、“海底世界”,貌似文化的商人们拥挤进湖里,以一种极粗糙的方式,强迫观湖的人观海。各种声响的高音喇叭此起彼伏,像走进一个农贸市场,没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 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 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 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