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一年级化学教材全解教师用书

高中一年级化学教材全解教师用书

高中一年级化学教材全解教师用书
高中一年级化学教材全解教师用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市南山区育才中学燕泽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实验容实验现象结论

澄清石灰水入适量

的二氧化碳

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情景二:探空气球和飞艇

[问题与思考] 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电脑展示]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情景三: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师生交流与思考] 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2、它们从那里来,如何得到它们?

[电脑展示]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尾气点燃处理;钢铁厂炼铁的图片和动画模拟。

[结论] 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思考]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化学化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1、黏结剂可以让不同物体黏结在一起。2、摩丝、发胶、啫哩水等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3、修正液对人体有害。4、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气体。5、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等等。

[交流与谈论]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结论: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脑展示] 丰收的粮食、石油化工产品,漂亮的衣服、各类化妆品、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2-3页容

[板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情景四:远古的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古代炼金场面、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化学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门捷列夫)

[电脑提示] 化学的发展简史。见附录一《化学发展简史》。强调以下: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交流与谈论] 1、二十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

2、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3—4页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情景五: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返回舱。

[师生交流与思考] 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那些领域?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比较恰当来定义化学科学的涵。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5—6页

[结论及板书]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

[电脑展示]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

情景六:高中校园图片,教室、实验室、高一化学有关容图片、高二化学有关图片、高三化学有关图片

[师生交流与思考] 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呢?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

[电脑展示和讲述] 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

《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板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化学一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

情景七:一位思考中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如何探究化学问题?

[分组实验探究] 在所给的下列试剂瓶中,盛有少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溶液或固体物质,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如何检验?请给鉴别出来的物质分别帖上标签。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如下(均未标明):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探究结果,以备评价。

[师生交流与讨论]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如何观察、思考、假说、验证、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结论及板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

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

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化学一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

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

获取知识。

附录一:

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

1972年在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著名医药学家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育才中学余长北

【课程安排】

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

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

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

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教学准备】

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

(1)活动1.2.1.1 交流·研讨:

(2)活动1.2.1.2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3)活动1.2.1.3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4)活动1.2.1.4交流·研讨

(5)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2.将学生为4-6人小组

3.试验试剂和仪器:见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探究、对比法

【教学过程】

〖发放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引言〗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容。

〖板书〗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投影〗布置学生思考并填写活动表

〖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评价与概括〗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媒体展示实例〗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可例举氧气、铁、盐酸或二氧化碳)观察物理性质预测化学性质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分析现象并解释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

〖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板书〗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过渡〗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板书〗1.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

研究对象的方法

〖看书(2)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并回答〗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

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

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

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

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

分析和综合。

(3)实例:。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2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

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等物理性质。

4、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试剂和仪器】略

【实验容】

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

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交流与讨论】

1.你是如何通过观察来认识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在观察

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 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性质;

【问题思考】

1、实验中,你注意到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

2、通过该实验,你对实验观察的认识有哪些提高(对比初中阶段)?形成了哪些观察的方法以及透过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活动评价】

【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1. 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2. 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的现象并分析

实验的结果。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7.81。C,沸点为882.9。C;密度为0.97g·cm-3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板书〗 2Na +2H2O ====2NaOH + H2

〖过渡〗刚才我们从“观察法”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板书〗2、实验法

(1)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解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3)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实例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3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

的性质的方法。

2、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3、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试剂和仪器】

金属钠,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

【实验步骤】

1.将切好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使其与氧气反应。

2.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与氧气反应。

实验记录:

【交流与讨论】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和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思考】

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理解实验法的意义。

2.在你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因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

况吗?

【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预测:金属锂和金属钾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产物。

【活动评价】

〖媒体展示或描述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概述〗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失去金属光泽(因此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板书〗 4Na +O2 ==== 2Na2O

2Na +O2 ==== 2Na2O2

该实验验证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板书〗3、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板书〗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4交流·研讨

1.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1.在研究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评价与概括〗(课件,略)

〖概述〗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的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过渡〗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研究物质

性质的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通性和特性。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板书〗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并归纳〗(媒体展示)

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第二、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

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媒体展示图1-2-6,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过渡〗前面我们探讨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研究方法,现在我们利用其程序和方法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板书〗2。研究物质性质的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

〖引述〗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工业上,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等。氯气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刺激鼻腔和喉头黏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量时使人死亡;氯气也是大气污染物。所制取和使用氯气时要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活动目的】

1、通过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探究活动,模拟和领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基本程序;

2、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3、通过氯气与铁、铜、氢气的反应实验,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4、培养学生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活动用品】

1. 仪器:集气瓶试管水槽坩埚钳铁架台胶头滴管砂纸

2. 试剂:氯气、铁丝铜丝氢气

【活动容】

一、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交流与讨论】

人教 高中化学必修2 教师用书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_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高中化学 第一章第1节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1节元素周期表 本节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④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教学难点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要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探究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2)学生在必修1阶段已经学习金属钠和氯气的相关知识,对于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联系金属钠和氯气的相关知识,结合原子结构的变化,探究同主族性质的变化规律; (3)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要把握深浅度,要区分必修2和选修3有关元素周期表内容要求的差别,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导入二 [展示元素周期表]: [提问引导]:这幅表格包括了人类发现的所有元素。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元素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吗? ([学生思考]:。。。。。。) [新课引入]: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看这幅表格里面藏有什么样的秘密。 导入三 1867年,俄国圣彼德堡大学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化学教授,他就是门捷列夫。他手里总是捏着一副纸牌,颠来倒去。两年后的一天,俄罗斯化学会专门邀请专家进行了一次学术研讨,学者们有的带着论文,有的拿着样品,只有门捷列夫只拿着一副纸牌,主持人躬身说道:“门捷列夫先生,不知可有什么高见?”门捷列夫一会儿功夫就在桌子上列成一个牌阵:竖看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各一列,横看那七种颜色的纸牌就像画出的光谱段,有规律地每隔七张就重复一次,然后门捷列夫口中念念有词地讲着每一种元素的性质,滚瓜烂熟,如数家珍,他的牌阵就是历史上最初的元素周期表。那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元素周期表吧! 导入四 同位素示踪方法是引入少量放射性同位素,并随时观察其行踪的方法。例如在肥料中掺入少量的放射性磷-32可以找到给植物施磷肥的最好方法。用探测或照相胶片测量辐射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在植物中的位置,就能得到磷的摄入率和累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 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进行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观摩及研究,即完成了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和比《必修2》的教学中发现,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过程中需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理解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必修模块课程为全体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今后学习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必修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内容选择,体系结构上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元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核心知识和基本观念,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必修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再刻意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的系统性,而是将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布局,将它放在最能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的地方,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而最终获得发展。教材对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进行了全新诠释,转变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更加具有整合性和联系性,更加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新课标对必修学习内容和必修教学时数规定的指引下,新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核心知识的覆盖面上扩展了,但是在相应内容的教学深广度要求上却有适当的降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在教材中还有许多很好的插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课前先布置学生粗读课本,课上抽时间让学生谈对某些插图的认识和理解,课后指导学生根据插图收集资料加深巩固已学知识。还有一些条件达不到和不需要做的实验,我们就指导学生看图,这样也就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教材中绚丽多彩的画面为化学这门自然学科赋予了灵动的旋律。在教学中我们还感到课后的大部分练习新颖独特,综合性很强,可拓展的空间很大,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习题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增减;如:“物质的量”这节内容,就要从符号的表示,计算步骤的规范等方面补充一定的习题。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全新的教材观,教科书不再是教学的金科玉律,也不再是教学的全部

高中化学之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大全

2010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最后整理材料 ——回归课本 必修1 1.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P4 2.稀释定律 P17 3.丁达尔效应 P26胶体具有介稳性(原因是什么)电泳现象(原因是什么) P27 4.如何在实验中使用金属钠 P47 5.未来金属—钛 P53 6.氢氧化铝的用途 P58 7.明矾净水 P59 8.合金 P64 9.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研究领域为稀土金属)P 67 10.SiO2的空间构型(熟练掌握) P75 11.硅胶 P76 12.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 P77 13.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重点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P77~79 14.新型陶瓷 P79 15.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历史上制取氯气的几种方法)P82 16.日平均最高不允许氯气含量超过m3(如何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计算)P85 17.成盐元素—卤素 P86 18.中毒的处理方法 P91 19.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P92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重点识记 20.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P93 21.防治酸雨的措施 P94 22.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P89(了解,每次使用之后必须擦干) 23.王水 P102 必修2 1.核素与同位素 P9~10 2.人造元素 P18掌握原理和简单的构造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 P24图1-12 横坐标和纵坐标对比 HF的熔点图1-13 会作图 4.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 P34 5.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P41~43 6.神奇的催化剂 P45 7.炼铁高炉尾气之迷 P46 8.石蜡油分解实验(装置图考试出现较少识记)P61 9.人造血液P64 10.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P65 (识记) 11.海水提溴(着重流程的操作方法) 12.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P86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师用书WORD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教师用书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 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 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 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内容分析 1. 地位与功能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2.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根据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本章依据本模块的“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要求进行内容的选取,充分考虑了初中化学和化学2中的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注意知识的衔接与深化。 在第一节“原子结构”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不再重复建立原子结构的概念,而是直接建立核外电子的能层(即“电子层”)和能级(即“电子亚层”)的概念,给出每一能层有几个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几个电子,教科书没有介绍原子核的组成;有了能层和能级的概念,直接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进行核外电子排布;有了构造原理,又由构造原理引出了能量最低原理,并同时引出了基态和激发态的概念,以及原子光谱;由于在第二章介绍共价键时需要涉及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等概念,该节在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介绍了这两个概念,有了原子轨道的概念,结合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排布式,简单介绍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本节内容在陈述方式上可以说是一种倒叙式,即直接给出知识而不加以理论上解释,如把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 学建议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 各个方面, 象和物质用途; 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 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特别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总之,本章教学中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1. 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 2. 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以下内容暂不宜拓展: 3. 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三、本章学业评价标准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2020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3节 课时2 乙酸

课时2 乙酸 1.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 2.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和原理。(重难点) 3.从官能团角度,解释不同类型有机物性质不同的原因。(重点)

乙酸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乙酸的组成及结构 2.乙酸的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挥发 (1)弱酸性 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其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与活泼金属、一些金属氧化物、碱、一些盐反应。写出乙酸发生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Zn反应:2CH3COOH+Zn―→(CH3COO)2Zn+H2↑。 ②与NaOH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 ③与CaCO3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④与CuO反应:CuO+2CH3COOH―→(CH3COO)2Cu+H2O。

(2)酯化反应 ①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②酯化反应 a.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b.特点:是可逆反应,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 4.酯类 (1)酯类的一般通式可写为,官能团为。 (2)低级酯:乙酸乙酯,密度比水的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作香料和溶剂。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探究1乙酸、乙醇、H2O、H2CO3中羟基的活泼性实验探究 (1)给四种物质编号:①HOH,②, ③,④。 (2)设计实验 操作现象结论(—OH中H 原子活泼性顺序) a.四种物质各取少量于试管中, 各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两滴 ②、④变红,其他不变②、④>①、③ b.在②、④试管中,各加入少量 碳酸钠溶液 ②中产生气体②>④ c.在①、③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①产生气体,反应迅速 ③产生气体,反应缓慢 ①>③ 实验结论:乙醇、水、碳酸、乙酸中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增强。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 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 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 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 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化学:高中人教版全套教师用书WORD版必修1

说明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供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以及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出发,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作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为了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本书最后编入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本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授课时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王晶、韩颖、陈新智、郑长龙、任学宝、李文鼎、王作民。 本书的审定者是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是乔国才。 参加图稿绘制工作的是李宏庆。 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参考书(新人教)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7)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3)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 教学资源 (36)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 地位和功能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了基础。同样,这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对我们在化学2第二章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要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选修模块要学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都有极大的帮助。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

2020年新编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名师资料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1:必修胶体的配制:P26 Fe(OH)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 ____________3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2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O,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例7.P56科学探究。在该探究实验中,共有____种方法能够鉴别NaCO 和NaHCO(固体)。332其中第一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其他的方法鉴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P57 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P58 实验3-7中,制备Al(OH),用________和________(药品) 3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P58,实验3-8,为了说明Al(OH)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所得的Al(OH)分别加入盐酸和33NaOH,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P60,在实验3-9中,FeSO 和NaOH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反应方程: 思考:如果想生成的Fe(OH)较长时间不被氧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或怎样改进实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例12.P61,实验3-10 及科学探究。 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FeClFe溶液,若:3①滴加几滴KSCN溶液,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