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_《平移》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_《平移》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_《平移》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_《平移》教学案例与反思

《平移》教学案例与反思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背景

《平移》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实验教材新引进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平移》这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研究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可以称为平移;二是研究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这是一节有动感内容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而且概念较难辨析,所以比较特殊,教材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引入,抽象出什么是平移。

二年级的儿童需要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来建构知识,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并建立空间观念。计算机能够为学生创设模拟真实世界的动态实验,还可以使原来肉眼看不清楚的东西放大。本课程分别从直观形象的演示和具体操作上进行感知和建立概念,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了教学的生活化和活动化。

认识平移不难,但是平移距离对于儿童来说是相当有困难的,困难有两点:第一,数方格的方法,确定起点的位置;第二,怎样做才能保证平移后图形的完整性。于是我确定重点为感知平移现象并会辨认,难点为平移距离。为了突破重点,我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生活搬进课堂,试图让学生在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对平移现象的认识,也就是通过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什么是平移;为了突破难点,我查阅了很多有关资料,设计了生动的故事情境,运用多媒体动画的优势,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演示和具体操作上进行学习,将一个学生完全不知道怎么入手的难题变得有趣、简单,很清楚地了解到了怎样平移距离,并学会了平移距离的方法。

预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7、41~45页。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什么是平移。

教学难点:

平移距离。

教学过程:

一、感知、体验平移的特点。

1、看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体验平移:

(1)激发: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很多数学现象也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周围,你们想看看么?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用手势做一做、用符号表示平移。

(3)揭示平移:

质疑: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你们发现了么?(学生讨论回答)

揭示:是的,这些现象无论横着、竖着还是斜着,都是直直的朝一个方向运动,这些现象都是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4)找生活中的平移。

二、在故事情境中平移方向与距离。

1、用平移解决问题。

(1)用学具画一排平移的小鸭子。

(a)湖边有一只可爱的小黄鸭,仔细观察小黄鸭是怎样运动的呢?(播放CAI动画)能完整地说一说么?

(b)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用我们手中的这些学具(直尺、小鸭)画出小

黄鸭是怎么游过来的呢?(学生讨论回答)

(c)肯定方法: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面画小黄。

(d)独立画,教师指导,集体反馈。

(2)渗透两次平移的思想:

(a)激发:刚才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把小黄鸭是怎么游过来的画了下来,下面我们来帮小鱼解决一下他们的问题吧!

(b)提问:哪些小鱼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呢?请涂上颜。(学生活动,教师指,展示评价。)

(c)猜一猜,他们是怎样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的呢?(学生猜想,说一说二次平移的过程,再看动画验证。)

2、在蚂蚁搬家的故事情境中感受、探究平移距离的方法。

(1)故事引入,产生疑问:

小湖边有一个蚂蚁家族,它们搬家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吵。听!(播放CAI:唉!真累!我把前面的墙都拉了过来,我走过的路比要长;不对不对!我把后面的墙都推过去了,我走过的路比你要长呢!不对不对!……)

同学们!请你们帮忙想个好办法,能够很准确地判断出到底谁经过的路要长一些呢!同位之间讨论一下吧!

(2)操作验证,学习方法。

(a)提出活动要求并指导。

(b)学生展示数方格的过程,纠正数的方法:蚂蚁在哪一格就从哪一格开始数,一直数到蚂蚁停下的位置。

(c)类推出平移小房子的方法。

(d)总结:所以我们判断一个图形被平移了几格,只要数图形上的任意一点平移了几格就可以了。

(3)练习数一数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判断平移得对不对。

3、在学会数方格的方法的基础上类推出画平移后的图形。

(1)说一说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自己尝试画。

(3)展示作品,集体评价,介绍经验。

三、教学活动的反思及评价。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平移,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么?你又联想到什么?

生成与反思

【片断一】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很多数学现象也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周围,你们想看看么?

生:想!(非常愉悦)

(多媒体播放6个动画平移现象的视频,有商场里的升降电梯、手扶电梯、校园里的电子字幕、每周一早上冉冉升起的国旗、中山公园的滑翔飞机、自己的同伴关窗户。这些视频配以优美音乐,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不时发出惊叹声,看到了自己生活中去过的公园、商场、教室……)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升国旗。

师:国旗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朝天上升上去了。

师:国旗经过的路线怎么样呢?

生:直直的。

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么?

(引导学生说:国旗是向上直直地运动的。)

生:国旗是直直地向上升起的。

师:我们可以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板书:)

师:你能用动作做一做么?

(学生把手掌当作国旗,慢慢向上直直举起来。)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还看到了字幕。

师:字幕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字幕是向左直直地运动的。

师:我们可以用向左的箭头表示。(板书:)

师:你能用动作做一做么?

(学生把手掌当作字,慢慢向左直直移过来。)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

师: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么?

生:它们都走得很直。

师:观察它们经过的路线都怎么样啊?

生:很直。

生: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它们都是直直地朝着一个方向移过去的。

师:是的,这些现象无论是横着、竖着还是斜着,都是直直的朝一个方向运动的,这些现象都是平移。(板书:平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呢?想一想,说一说。

生:妈妈晒衣服的架子升上升下是平移。

生:我们从教室后面直直地走到教室前面是平移。

生:我以前坐过缆车是平移。

……

【反思】

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接受小学教育的儿童为7岁到12岁之间,处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时的儿童需要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来建构知识,计算机能够为学生创设模拟真实世界的动态实验,还可以使原来肉眼看不清楚的东西放大。于是我就带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所以我找了生活中,而且是为学生熟悉的平移现象,将之制作为视频片断,播放给学生看,这些片断生活中学生都见过,但是没有留心看,现在集中在课堂上观察,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浓厚,而且还非常真实。第一份设计我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平移现象的图片,试教中发现在孩子的认知结构中,平移的概念就仅仅只建立在静止的图片上,而动态的平移是学生联想到的,

学生用了很多语言和动作来描述,课堂上唧唧咋咋,各说各的认识,无法达到一个统一的概念,也无法把平移现象的运动特点说得准确清楚,生活中平移的例子也就仅仅只是优良的学生能够说出来,而将近一半的学生都没有很好地找出生活中典型的平移的例子。当时在课堂上我就认为教学设计马虎不得,平移是一种运动过程,没有动态的演示,对孩子而言,要想建立抽象的概念非常困难,反而,老师花点功夫,采集一些素材制作为视频来让学生认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第二次试教让人可惜地看到,学生都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形容平移现象,重点落实得非常到位,并且还能举出很多生活中平移的例子,如果落实得不扎实,学生是不可能举出鲜活的例子的。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来对儿童由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够使儿童在动态模拟试验中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

【片断二】

师:小湖边有一个蚂蚁家族,它们搬家了!

(播放CAI)

师: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吵。听!

CAI:唉!真累!我把前面的墙都拉了过来,我走过的路比你要长;不对不对!我把后面的墙都推过去了,我走过的路比你要长呢!不对不对!……

师:同学们!请你们帮忙想个好办法,能够很准确地判断出到底谁经过的路要长一些呢!同位之间讨论一下吧!

(学生热烈地讨论)

师:想到办法了么?

生:数一数方格就知道了。

……

师:这个方法好,下面就请同位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下,一人帮一只小蚂蚁数一数,看看到底是什么结果呢?

(同位之间饶有兴趣地数方格,在此过程中方法可以大致统一。)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呀?

(一样长/不一样长)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呢?

(指名到黑板的放大了的方格图数。)

生:不对!不对!到后面才是一格,他数错了。只有10格。

师:你能上来数给大家看一看么?

生:是从这里开始数的,到后面才是1格,2格……10格,应该走了10格。师:你听明白了么?能再数一次么?

(学生再次数。)

师:按照这样的数法,谁能帮忙数一数黑蚂蚁走了多少格呢?

(学生认真数,强调从起点开始。)

师:他数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数得很清楚。

生:他数得很准确。

生:他的起点找对了。

是:是啊!大家要向他学习这种认真的态度。蚂蚁在哪一格就从哪一格开始数,一直数到蚂蚁停下的位置。

师:小房子平移了多少格呢?

生:10格。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因为小蚂蚁拉着小房子的墙走了10格,那小房子也走了10格。

师:那如果没有小蚂蚁,怎样才能知道小房子平移了多少格呢?

生:也是数方格。

师:那我们就来数一数吧!(跟CAI一起数,点闪动)

师:小房子平移了多少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到小房子上面的点数的。

师:除了可以数这个点,还可以数哪个点呢?

师:数这个点会不会也是10格呢?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吧~!

生:会!(大声而肯定地说)

(学生跟CAI一起数,点闪动)

师:通过刚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数哪个点都可以。

师:所以我们判断一个图形被平移了几格,只要数图形上的任意一点平移了几格就可以了。

师:这里还有1栋小房子,请你来数一数,判断一下,小房子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小红和小强也发现了这种好办法(CAI出示图片)他们用这种方法将小房子向右平移了4格,你认为谁平移的对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红对的。

……

师:是这样么?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看CAI验证)

师:那小强错在哪儿了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强把起点和终点搞错了。

生:小强把强的左下角看成右下角了。

【反思】

学生对于平移方向不会有问题,问题在于平移的距离,并将一个图形完整地平移这一段距离,这里,平移的方法很重要,最好的方法是将图形上的点平移,再将点连线,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距离的准确,还可以保证图形的完整性。我在第一次教学前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实物展台上也详细演示并讲解,但是,学生听得很乏味并且掌握情况不是很好,特别是比较困难的学生,方法不清楚。于是我在思考,如何生动地将方法授之于学生,很伤脑筋,二年级的学生还很小,很幼稚,对这个知识是感兴趣的,但是对你指着方格纸讲授却是不感兴趣的,在第一次教学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听了也未必懂啊,所以我重新思考了教学方法。

《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技能和方法。”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主动积极的建构活动,就要刺激学生注意。于是我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改变为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想让故事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地有迫切的想找办法去解决问题的念头,同时我将讲授方法的任务交给了电脑,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动画故事情境完成了数方格的方法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想知道问题的结果,到学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到想自己解决试试,整个环节学生都是带着问题进行的,不仅是发言的同学,全班同学都在互动,一起讨论到底小蚂蚁是怎么平移的,格数该怎么确定,这个过程非常有价值,方法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学生自己发现了在数方格上要注意的问题,这要得益于课件,给予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不仅是主动地而且更是积极的。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主动发展,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资源,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整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整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是等分;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是包含分。 3、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如:20 ÷ 4 = 5读作:20除以4等于5。 ┆┆┆ 被除数除数商 5、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6、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7、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8、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9、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 10、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11、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12、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13、混合运算规律: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 ①解决乘船(车)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进一法”。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15、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7、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8、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19、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②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一位一位的比较下去;直到比出大小。 20、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某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21、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22、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23、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74-29=45(2)44-17=2727+32=59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设计(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精选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1单元试卷 一、青蛙回家:用线把青蛙和荷叶连起来。 二、你能算得又快又对吗? 22+13-6 65-5×9 63÷(32-23)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4支钢笔,每支8元,又买了1支毛笔,每支5元,妈妈买笔共用了 多少钱? 2、二年级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女同学有18人,男同学有27人。每5个人坐一张 桌子,一共需要几张桌子? 3、李老师买这套衣服够钱吗? 四、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1、小青有30元,买了6支钢笔后,还剩多少钱?

2、小青妈妈有6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几个笔盒?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2单元试卷 一、口算我最快。(8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24÷4= 4×6= 36÷6= 20÷5= 32+9= 16÷4= 18+8= 4×5= 4×2= 90-4= 2×3= 12÷3= 28+7= 2×2= 6×3= 45÷5= 12÷2= 68+4= 26+50= 90-9= 二、我会填。(37分,每5、7题2分,其余每空一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二五()二十五()四得八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 6 4×5 8÷2 ×2 1+1 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 3=15 5=25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些物 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 除数 5、若除数是1,则商与被除数相等。 6、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每份数X 份数=总数 7、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线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一样,并能够重合。 8、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五角星 有5条对称轴。 9、物体或图形沿直线移动,且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 计算。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1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3、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时,加减先算加括号。 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后面先算加括号。 14、余数<除数。被除数= 商X 除数+ 余数

15、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是10 )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是100)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百是1000 )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千是1000) 16、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我们认识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 位、千位,万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五位数。 17、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1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第五位是万位。 20、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数位多的比数位少的数大;数位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第一位相同比第二位,第二位相同比第三位,第三位相同比第四位…… 21、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0。 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位上写0。 22、写近似数的方法:约是整千看百位,约是整百看十位,都约是整十看个位。(≥5 前一位加1 ,﹤5 前一位不变) 23、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g)作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0年人Array教版二年 级数学下 册教案(全 册) 二年 级下册数 学教材分 析 一、本学 期教学的指 导思想 1、重视 以学生的已 有经验知识 的生活经验 为基础;提供 学生熟悉的 具体情景;以 帮助学生理 解数学知识. 2、增加 联系实际的 内容;为学生 了解现实生 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第二学期数学工作计划 班级:二年级(2)班 教师: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总复习等。 三、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2)班的孩子(男22人,女2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

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乡镇班级的孩子需要老师更关心与关爱,完成作业情况需要每次认真统计完成情况,并分析学生的易错点。培养学生的认识总结错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材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学生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

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 =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2018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全集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 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9 6 15 8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 除数 5、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每份数X 份数=总数 6、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线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一样; 并能够重合。 7、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8、物体或图形沿直线移动;且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9、单价X 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 加、减法。 12、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3、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加减先算加括号。 14、余数<除数。被除数= 商X 除数+ 余数 15、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是10 )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是100)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百是1000 )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千是1000) 16、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我们认识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 位、千位;万位。 17、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1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 万位。 20、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数位多的比数位小的数大:数位相同的;第 21、位相同比第二位;第二位相同比第三位;第三位相同比第四位…… 2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0。 23、写近似数的方法:约是整千看百位;约是整百看十位;都约是整十看个位。(≥5 前一位加1 ; ﹤5 前一位不变) 24、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g)作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5、1千克=1000克“克”和“千克”化;有0去掉三个0;无0加上三个0 26、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天平秤来称。 27、一个2分的硬币约重1克;7粒黄豆约重1克;2袋盐约重1000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