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人口迁移及其类型课时作业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人口迁移及其类型课时作业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人口迁移及其类型课时作业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人口迁移及其类型课时作业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人口迁移及其类型课时作业

认真练习高考回访

(xx·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解析:图中20世纪90年代比20世纪80年代总人口增长变化率小,说明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总人口增长率均大于零,说明人口一直呈增长趋势,总人口是增加的,故B项错误;从图中人口增长率的柱状图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比20世纪8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故C项错误;人口净迁入=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因此20世纪90年代人口净迁入量比20世纪80年代少,故D项正确。

答案:D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仍大于零,而目前俄罗斯和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现象,故C、D两项错误;该国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国际人口迁移以移入为主,说明该城市经济发达,且出现了本地人口大量外迁的现象,结合美国和日本两国的城市化发展、人口数量和人口迁移状况分析,该城市最可能位于美国,故A项正确,B项错误。

答案:A

(2011·广东文综)读“1995~xx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

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1995~xx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答案:D

4.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人口迁出为主。

答案:A

名校调研

(x x·河北质检)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答案:C

6.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解析: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答案:B

(xx·吉林一模)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读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曲线图(单位:万人),完成7~8题。

7.该地区图示时段内净人口迁移率最低的时间约是( )

A.1995年、xx年 B.1990年、xx年

C.1985年、xx年 D.xx年、xx年

解析:1995年和xx年迁入量等于迁出量,净人口迁入量为0,则净人口迁移率为0,最小。

答案:A

8.该地区该时段内( )

①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②人口迁移率最高的时段为1985~1990年③早期人口迁移的原因可能与经济因素有关④增加了人口性别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①人口数量由自然增长率和净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无自然增长率无法判断;

②1985~1990年迁移量最大;③中国某地区在图示早期人口迁移可能与经济因素有关;④增加人口性别比是指男性增加,女性减少,而本题中迁移人口的性别不好确定。

答案:B

常见人口迁移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迁移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形式是曲线

图或折线图,即利用曲线或折线的起伏变化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判读人口迁移统计图时,一般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读轴。即明确横轴(自变量)、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搞清楚图中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所占比重,说明迁入和迁出随时间而变化。另外要注意从材料或图名中获取一些信息,名称中可能隐含有重要信息。

第二步,看线。采用“先分后合”法,先看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从而领会曲线如何变化,其变化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再综合分析各曲线之间的相关性,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下图中,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曲线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从而推断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第三步,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另外,这些特殊点通常会与人口数据计算联系在一起,考查计算能力,要注意把握纵、横坐标提供的单位数值,采取“垂线法”,即从某点向纵横坐标作垂线。如下图中,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见图中A、B),观察判断出净迁入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xx年最大。

36398 8E2E 踮 21748 54F4 哴 34612 8734 蜴

333188 81A4 膤'e=39077 98A5 颥5sZK

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 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埇桥期末)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 . 1963年~1972年 B . 1975年~1986年 C . 2000年~2010年 D . 1985年~199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 人口就业压力大 B .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 . 城市人口比重大 2. (2分) (2018高一下·四川期中)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15——64岁)之间的比率。表1为江苏省人口数据统计表(部分)。读表1,完成下列各题。

(1) 2000~2015年,江苏省() A . 人口增长加速 B . 抚养比持续下降 C .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 . 家庭户数明显减少 (2)针对上题中出现的问题,江苏省应() A . 控制外来人口迁入 B . 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C . 积极提倡晚婚少育 D .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3. (2分)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 . 1950—1960年 B . 1960—1970年 C . 2000—2010年 D . 2040—2050年 (2)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 .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 .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3) 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⑥

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年~2020年B.2020年~2030年 C.2030年~2040年D.2040年~2050年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读“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 C.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不变的确定值 D.面积相等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同 11.按图所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水能资源D.耕地资源 二、综合题 12.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全国卷)最新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01 人口专题检测卷

01 人口 选择题 (河北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 A. 下降速度越来越快 B. 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 C.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 D. 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 2.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负担减轻,利于经济快速发展 B. 家庭负担减轻,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C. 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 D.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1. C 2. D 始减缓,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 人口的生育率较低,会导致人口的出生率较低,会导致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较少,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减轻和家庭负担会加重,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AB错误,D正确;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高于城市,而且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因此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答案D。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为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0年 B. 2000年 C. 2015年 D. 2025年 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B.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 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 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答案】3. C 4. A (怀化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考)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综合题答题技巧10--人口变化和发展类

降龙十八掌10龙战于野---人口变化与发展类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杨开鸿 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答题要点: 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③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 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人口性别比失调,部分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3.我国劳动力数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已经趋于缓慢下降,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技术型产业工人比例较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流动规模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5.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例题1【2020石景山期末】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山区,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建立小商品市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制造中心。“义新欧”国际班列、“义南舟”出海通道、“义乌购”电商平台等举措为义乌发展再添新动力。义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37%,印度人是义乌外国人中最大的群体。 说明义乌吸引大量印度人流入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 义乌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生活条件;印度人口多,小商品市场广阔,(贸易额大)等。(每点1分) 例题2: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6题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1、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下图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 2.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 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 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 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 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6年 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城市房价增长快 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2至107之间。下图示意我囯2011年与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2011年之前与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水平 B.传统文化 C.生育政策 D.自然灾害 2.根据2011年与2016年人口性别比变化可推测出我国( ) A.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 B.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 C.男性平均寿命等于女性 D.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 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生存环 地区的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 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2019高考地理练习7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夯基提能卷7 人口与城市 夯基提能卷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南中原名校四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1~ A.黄山市 B.北京市 C.成都市 D.乌鲁木齐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区差异。2000年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8.4%,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出现早,故该市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北京市最符合,故B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C、D错误。 2.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 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重,故A错误;表中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则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之和下降,推断人口总抚养比下降,故B错误;计算分析可知,201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较1964年呈上升趋势,故C正确;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D错误。 3.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 A.时尚产品销量大增 B.人均消费减少 C.少儿旅游业兴起 D.养老机构床位短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资料可知,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会衰退,以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的销量不会大增,故A、C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给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带来一定压力,故B错误,D正确。 [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4~6题。

高考地理-人口(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口(练) 1.练高考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4分)(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 是2010 年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人口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6 人口 (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 200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0M N 30 60 距市中心距离(km )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2000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35000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P Q 5 10 15 距市中心距离(km ) 甲城市 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 (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表2 图8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资料讲解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高考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南京金陵中学钱旭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其画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男左女右”分成左右两栏,以图中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中男、女人口所占的百分比;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按“上老下小”的年龄顺序排列。它多用于某区域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统计分析。 【判读技巧】 1、人口金字塔图能够说明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它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 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可知:扩张型对应的多为传统型;静止型、收缩性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现代型。 2、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由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别、战争以及人口迁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某一年龄段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问题在人口金字塔图上表现为图形的左右不对称,如下图所示。 图1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所造成的。而图2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少女多,原因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生过战争,夺去了大量的青壮年男性的生命所致。 【典例精析】 例1、下面是 X、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1~2 题。

【高考地理】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人口的变化

【高考地理】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2019·北京丰台期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含预测)。读图,完成3~5题。

3.2018~205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 A.中国B.巴西 C.韩国D.俄罗斯 4.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 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 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 D.到2050年时中国和印度差异最大 5.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2019·河南郑州一测)读2016年江苏、河南、新疆、黑龙江四省区的人口增长数据对比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序号表示江苏人口增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近年来③地人口迁出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 A.政策限制B.产业迁入 C.劳动力减少D.交通发展缓慢 8.④地机械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 C.经济发达D.交通便利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检测三)下图为1989~2009年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移动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高考地理:人口问题 专题复习

一、人口问题概况(主要方式与内容) 1、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人均耕地、人均资源、人均粮食、人均能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不断下降及解决措施。其中以中国和印度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表现最为突出。 2、由于人口零及负增长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老龄化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劳力的短缺,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化,以及政府相应的政策等。其中以西欧,北欧,北美诸国表现比较突出。 3、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就业结构,与人口增长相关的是年龄结构,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是学历结构。 4、农村地区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过度开垦,森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湖淤塞等相关的生态问题。以及农村年轻劳力外出打工造成的劳力短缺问题。农村剩余劳力大量拥入城市(即城市化过程),民工的盲目流动带来的交通紧张、社会治安变差,住房紧张及其它社会问题。 5、国际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交化交流,种族问题,以及对迁入地经济繁荣的促进,社会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尤其要注意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及后果。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增长模式)判断 1、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差异的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2)年龄构成因素: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影响很大。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从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再生产状况至关重要。 (3)社会因素: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等。 2、人口再生产类型:综合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将人口增长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工业革命以前为“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为“高低高”的过渡模式,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工业革命以前全世界都是高高低模式,所以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发达国家为“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增长加速,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广大发展中国家进入“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4、中国人口增长模式 新中国成立前为“高高低”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快速增长的“高低高”模式,目前为增长下降的“高低高”模式,接近“三低”模式。 例1: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回答(1)~(3)题。

2018届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2015年10月4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B.经济 C.气候D.政治 2.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当前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A.B1到B2B.B2到C1 C.A1到D D.C1到A1 (2016·衡水模拟)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4.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读下图,回答问题。

5.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6~7题 6.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 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7.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8.(2015·高考广东卷)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B.四川 C.广东D.浙江 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9~11题。

高考地理人口问题历年真题

2012年咼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人口的变化 【考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 【考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河流和地形对人口密度的影响 (2012大纲全国卷8 —9)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2题。 人口密度/人/平方予米 ooo O 5 00 00 a 3 6.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甲城市是成都,乙城市是重庆。题中提高甲乙有特大城市,可判断该地区一定不是在青藏高原。长江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故纬度因素排除;长江流经地区除了青藏高原都是湿润地区,故降水排除!再看图中的人口密集区,基本都与河流靠近。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2江苏卷地理23-24)图12是2000v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2题。 —索.叩*劇邯分养线 图12 iriEt c;om .cn/gs wl 329922 1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BD 【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移;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 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高考地理-人口(讲)-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口(讲) 考向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 【例 1】(2016天津卷)读下图,回答第1题。 人(万人、 flstxtn 人口tHt如屁②曲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I1/*'阡丹20町出旧那咼么".;%1W- 1卩吗21啊出:| A U 【例2】(2015?福建卷)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8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例3】(2015?广东卷)4 .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At i?ft kt At A .人口性别比 B ?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 A. a方案较合理 B. b方案较合理 C. c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 人um&r 1咖19052000酗用抄Ml 201S年 ( t J* JU1 塔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例4】(2014 ?江苏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年启动实施一 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 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 10是我 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 18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 30年持续下降 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 30年持续上升 【三讲典例】 【例1】(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五校联考)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0~14岁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16.5%, 比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 0.1个百分 点,远低于世界平均 26的水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从 2010年13.3%提高到初的16.1%。同 时,劳动年龄人口从 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老龄化加速和少龄化加剧并存的人口结构问题十分 突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我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B .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14 .为缓解我国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我国已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将会使我国( ) 17~18 题。 17.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根据卫计委7月份最新公布的 JE1 f ?丹V 3&個 Mil 301B 2m £1陌 KM 3934 EM 2M2 B0S3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篇巩固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 B.a1→b1 C.b1→b2 D.c1→c2 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a1→a2、a1→b1 B.a1→b1、b1→b2 C.a1→a2、b1→b2、c1→c2 D.c1→c2、a1→c1 1题,国际人口迁移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A、B、C表示不同的国家,结合图示可知a1→b1、a1→c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故选B项。第2题,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迁移。根据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判断a1→a2、b1→b2、c1→c2属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故选C项。 2.C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完成3~4题。 3.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 4.我国近30多年来,下列省区中姓氏越来越复杂的是(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广东省

3题,在历史上,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向此迁移。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吸引外省人口向广东迁移,故广东省的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 4.D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省的( ) A.生态移民较多 B.人才素质高 C.自然资源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6.我国目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A.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B.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C.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D.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5题,四川省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第6题,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从而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6.A 7.下图示意美国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其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原因主要是美国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发展了新兴工业;人口从美国本土东北部迁出,与东北部工业区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口迁移无关。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39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解析版

高频考点39 人口老龄化问题 1.(2019·临沂高三调研)为了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个孩子,与此现象关系不大的是( ) A.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 B.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 C.部分70后父母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 D.部分育龄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观念有所改变 (2019·临沂高三调研)读“2010~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含预测)图”,完成下题。 2.据图推断,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城镇的差异逐步缩小 B.农村人口养老负担加重,促使了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提高 C.2040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最大值 D.2010~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镇小于农村 (2019·吉林调研)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读图回答3~4题。 3.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4.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变化会( )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 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至64岁)人口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6.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表为某区域1970年至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多于迁出取正值,迁入少于迁出取负值)变化情况。2000~2010年该区域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 年份1970~ 1980年 1980~ 1990年 1990~ 2000年 2000~ 2010年 出生率(‰)23 32 17 15 死亡率(‰)15 20 15 18 机械增长率(‰)-15 -8 3 13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人口就业压力大 C.农村人口比重大 D.国际人口迁移量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