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大网校微观经济学考前辅导1403.docx

南大网校微观经济学考前辅导1403.docx

南大网校微观经济学考前辅导1403.docx
南大网校微观经济学考前辅导1403.docx

微观经济学考前辅导(2014/6/10)

一、考试题型及分值:

名词解释(5×6)

简答(10*4)

计算(8+8)

论述(14)

二、难点概括

(一)名词解释与简答参考

1.弹性: 是指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的比值被称为“弹性系数”。

2.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的商品满足程度是没有

差异的、是相同的线。

4.低劣品: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即收入增加,商品需求量减少,或者收入减少,商品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为低劣品;

5.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

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不断减少。

7.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一种商品的数量就要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减少的商品的减少量与增加的商品的增

加量之比就是边际替代率

8.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

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9.恩格尔定律: 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即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

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份额则会下降。一个国家越穷,国民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10.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它是短期内每一产量水平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1.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市场各自的特征?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须符合4个条件:①市场中有许多的销售者和购买者,任何个人所占比重极小,其经济行为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②市场中所有厂商生产出来的同种商品在性质和质量上没有差别。

③市场中所有的生产资源都可以任意流动。

④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生产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的产品价格和成本都具有充分的信息和知识。

完全垄断:是指市场被某一个厂商控制的状况。

须符合3个条件:①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

②该厂商所销售的商品没有非常类似的替代品;

③任何一家新厂商不可能进入这个市场中参加竞争。

垄断竞争:指有许多厂商在市场中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寡头市场:指在这种市场里,一种产品只有少数几家厂商经销,而这几家厂商中任何一家的竞争行动,都会影响其他几家的生产量和利润。

(二)论述题

1.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理性的厂商会选择在第几阶段生产?

答:1)生产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但边际产量仍大于零;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也递减。

2)理性厂商必然要在第二区域生产。这一区域为理性生产阶段,又称经济区域。

①假如厂商不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而希望得到最大的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C’为最合适,因为这时总产量最大。

②假如厂商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不要求得到最大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B’为最合适,因为这时平均产量最大。

③但无论如何,厂商肯定不会在第三阶段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厂商也不会在第一阶段生产,因为平均产量仍可以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未发挥到最大作用,厂商没有获得可以获得的更多的好处。因此,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因为虽然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缓慢,直到停止增加为止。

4.阐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异同之处。

答:(1)基数效用:是假定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即可以用基数来表示,而且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地说出消费各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多少。

序数效用:则是指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只能用序数业表示,它怀疑基数效用论者关于效用可以度量和个人之间效用什可以比较的观点,认为消费者所能评价的只是潢足程度的排序情况,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2)两种理论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在于:两者均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之一,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相同:A.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B.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

C.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D.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4)不同:A.假设不同。技术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叙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

B.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C.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故效用可用基数来表示。二序数效用论表示效用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无法用基数来衡量其大小的,故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三)、计算题

1.假设同一市场上有两个竞争厂商,他们的市场需求曲线分别是P1=800-5Q1,P2=1000-4Q2,这两家厂商现在的市场销售量分别为80

单位和200单位。求这两个厂商现在各自面临的需求价格弹性。提示:E=-(△Q/Q)/(△P/P)

解:P1=800-5*80=400;P2=1000-4*200=200

Q1=(800-P1)/5=160-1/5P1; Q2=(1000-P2)/4=250-1/4P2

△Q1/△P1=-1/5; △Q2/△P2=-1/4

E1= -(△Q1/△P1)*(P1/Q1)=-【-1/5*(400/80)】 =1;

E2=-(△Q2/△P2)*(P2/Q2)【-1/4*(200/200)】= 1/4

2.已知某完全竞争厂商生产某产品的总成本函数为TC=0.3Q2-10Q+300,总收益函数为TR=50Q,试求生产多少件该产品时,利润最大?

并求最大利润为多少?(解题关键mc=mr)

解:R=50Q-(0.3Q2-10Q+300)= -0.3Q2+60Q-300

dR/dQ=60-0.6Q

R最大时,60-0.6Q=0

Q=100

此时,R=0.3*1002+60*100-300=2300

答:生产100件该产品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2700.

二、内容梳理:

第1章绪论

1.经济学的含义:就是要研究用有限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尽可能地去满足人们的需求(需求的无限性),如何去满足就要面对生产什么

产品,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基本问题。

第2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

1.需求曲线的基本特征: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即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为何会呈现这样的特征?

1)需求曲线所反映的需求量是一个意愿量,商品价格越高,对它的需求量则越少,反之亦然。

2)但进一步分析,又可以发现有两个原因(1)低价会吸引更多的购买者,从而使需求量增加。

(2)低价会使同一个购买者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增加,而减少对其他类似商品的购买。本原因中,又包括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收入效应的影响:商品价格的降低等于消费者收入的增加;第二种,替代效应的影响:商品的替代作用;

3.区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当购买商品的数量因价格的变动而朝反方向变动时,叫作“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时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下变动。需求的变化:当其他条件发生变化而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数量发生变化时,叫作“需求的变化”,这是整条曲线发生变化。

4.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是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的程度。

5.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原因:注意:这种变化是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变动,经济学中所要研究的,主要是一般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某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在某一时刻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

6、影响需求变化(需求曲线本身发生移动)的原因:

1)消费者的收入。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2)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某种商品的兴趣比过去增加,即使该商品的价格不变,需求数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3)其他商品的价格。这里有两种情况:A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B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收入前景的预期。如果某种商品的行情看涨,需求数量会增加,反之需求量会减少;如果消费者预期其收入即将增加,某商品的价格即使不变,消费者也将增加需求量。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7、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反映的供给量也是一个意愿量,供给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条正斜率的曲线,即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8、区分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

供给量的变化:是指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下变化;

供给的变化:是指整条供给曲线发生变化。

当供给商品的数量因价格的变动而朝相同方向变动,这种变化是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而引起厂家在某一时刻对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化”即影响供给量变化的原因是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

9、影响供给变化(曲线本身发生移动)的原因:①生产要素的价格。

②生产技术。

③商品市场生产厂商的数量。

④其他商品的价格。

⑤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

⑥生产者对商品未来行情的预期。

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决定(会计算) Q=12-P,Q=2P-3

5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是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的程度。

第3章弹性理论

1.需求价格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2.需求交叉弹性:在两种不同的商品之间,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因此而发生变化的敏感程度。

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边际效用:就是最后增加的一单位物品和服务给人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量。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一是因为人们的欲望;二是商品本身的用途。

3.无差异曲线的形成?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每一条曲线上各点的总效用都一样,但各条曲线之间总效用则不一样。位置高的总效用大,位置低的总效用小。

5.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是负斜率的曲线;

2)凸向原点;

3)无差异曲线之间绝不会相交。

7.消费者剩余是怎样产生的?西方经济学家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消费者对不同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对边际效用高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则高,反之则低。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同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的差额。

8.价格歧视(价格差别化):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即是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既可以是对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也可以对同一个购买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

9.预算线的含义: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一定的收入所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性组合。

10.预算线的变化来自两方面:1)消费者的收入变化;

2)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在消费者收入不变情况下,因价格变化使预算曲线变动2种情况:A两种商品同时同方向成比例变化。

B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即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方向或比例不同)

第5~6章厂商理论——生产、成本理论

1.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要素的某种组合同它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如果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产量是各生产要素的增函数。如果发生了技术进步,生产函数本身就会改变。设生产函数是y=f(K,L) (y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

2.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活动首先面临的就是在稀缺的资源下进行有效选择的问题。要增加某种商品的生产,就必须以放弃或减少其它商品的生产为代价。用图形表示生产可能性,就可以得到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图形)

4.使用两个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中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所有能生产一定产量的资本--劳动的组合。

5.等产量曲线特点: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2)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之间不能相交。

3)位置越高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越高。

6.规模收益递增:指若所有投入要素同比例增加,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

7.规模收益固定(不变):即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

8.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

注意:规模收益递增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不同。规模收益递增是在两种生产要素按原比例同时增加所发生的现象。规模收益递增不是扩大生产规模后必然发生的现象。如果在扩大生产规模以后没有实行更为合理的分工和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不一定发生。

7.生产者均衡:是指生产者使用一定的经费而获得最大的产量,也即生产者在一定的产量中寻求最小的投入成本。

只要花在资本上的每个单位的钱所产生的边际产量大于花在劳动上的每个单位的钱所产生的边际产量,就应当用资本代替劳动。

反之则应该用劳动代替资本。直到到两者相等为止,这时达到生产均衡。

第7~10章市场理论

1.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水平直线,

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可以按市场价格销售掉任何数量的产品,即AR=MR=P。

2.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的短期均衡(边际分析法):就是将厂商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比较的一

种方法)

当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时,如果增加的成本小于增加的收益,厂商会继续增加生产;反

之,当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大于增加的收益,厂商一定会减少生产。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时,厂商才会稳定其生产量。当厂商处于短期生产均衡状态时,MR=MC=P,这时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