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株潭地区水资源调查分析

长株潭地区水资源调查分析

长株潭地区水资源调查分析
长株潭地区水资源调查分析

长株潭地区水资源状况统计分析及评价摘要:长株潭地区水资源含量较为丰富,但随着该地区工业水平的提升与经济发展的加快,各类用水不断增加,同时水资源利用也极不合理,导致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日益紧张。与此同时,过量的工业用水也导致了水域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长株潭地区作为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代表地区,一直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我国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长株潭地区地处京广经济带,其工业化发展也影响着我国中东西经济互动和中西部地区快速崛起的进程。本文立足于长株潭地区水资源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长株潭地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14年的降水量,用水量,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总量和水质安全现状,采用spss数据分析初步得出结论:

从20年的自然变化与人类经济活动两方面对长株潭地区进行了水资源供需变化的分析及预测,预测结果为:到2030年,长株潭地区地下水量进一步减少,降雨量基本不变,城市用水量会提高15%到20%,水资源供求比为1:1.42。同时根据水资源供需关系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长株潭地区水质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结果为:到2030年,在水资源75%利用率时,水资源安全度为-8。关键词:长株潭地区水资源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Abstract:Changzhutan regional water content is relatively rich, but as the region's industrial level ascension and speeding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all kinds of water increas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very reasonable, in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nervous.At the same time, the excessive industrial water also led to the water pollution is serious, destro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as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our country on behalf of the region, has been uphol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for our country to mak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At the same time, the changzhutan area located in the beijing-guangzhou economic belt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also affects our country economic interactions and the Midwes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rise.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angzhutan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changzhutan area since the 1990 s to the 2014 years of precipitation, water use, water resources,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USES SPSS data analysis,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From 20 years of both natural changes and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on the changzhutan area changes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analysis and forecast, forecast results as follows: by 2030, the changzhutan regional underground water, further reducing rainfall basically remain unchanged, city water consumption can be increased by 15% to 20%,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ratio of 1:1. 42.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to establish the grey system GM (1, 1) model, the changzhutan area water quality is analyzed and forecast.Predicted results as follows: by 2030, 75% i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water safety for - 8.

Keywords: changzhutan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面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已经越来越迫切的需要每一个企业的支持,水资源作为与工业农业的发展及人类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资源,不仅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与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更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二十几年,水资源的短缺,工业化进程加快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导致的水资源严重污染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长株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附近,是连接我国中西东地区经济的纽带,交通便利,科技水平一直在快速稳定提高,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长株潭地区工业化进程符合我国一直倡导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湖南的经济发展和其他城市的城市化建设模式有着优秀的借鉴意义。长株潭城市人口多达一千三百万,占地面积两千零八平方公里,虽然其地理面积仅占湖南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人口占湖南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但GDP却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为湖南省贡献的财政收入约占全省的二分之一。该地区其中了全省的经济人才,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和投资,城市化发展进程已经超过二分之一,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国各大城市有着良好的学习意义。但长株潭地区虽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经济水平较高,由于其自身的发展因素与地理位置因素导致其资源短缺,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水资源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1.2研究意义

本文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水资源匮乏为依托,系统研究了长株潭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降水量,水资源利用渠道与方式,水资源污染及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等,主要是对长株潭地区水资源现状,包括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情况,供需关系,水质安全问题等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得出的数据提出适用于长株潭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方案。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的经济龙头区,是联系我国中西东的经济纽带,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典范,根据长株潭地区水资源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并帮助其找到解决方案,对于缓解长株潭地区因水资源匮乏导致的经济发展受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大部分缺水城市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长株潭地区,是指包括湖南省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的湖南东中部的部分地区,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基地,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污染导致水资源匮乏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

本文选用长沙,株洲,湘潭2005年到2014年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及水资源污染程度等数据进行s p s s分析,并根据分析结

果做出适用于长株潭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案,以解决长株潭地区近年来的水资源匮乏现状。

1.3.2研究方法

(1).通过网络搜集长株潭地区2005年到2014年20年间的气象资料,水文资料等,通过做出数据汇总,查明长株潭地区近二十年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资源总量。

(2).根据2005年到2014年长株潭地区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制成柱形图和折线图,分析近20年来长株潭地区用水量趋势及用水方向,合理采用计算与预测方法分析未来长株潭地区水资源的供求关系。

(3).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分析长株潭地区水资源安全状况及水质情况。

(4).结合数据分析建立一套适用于长株潭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

第二章长株潭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特点

2.1长株潭地区水资源现状

长株潭地区降水较为丰富、水系较为发达、但人均水资源量较低。长株潭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 414.4 mm,略低于全省平均值 1 450 mm。长株潭城市群的水系属于湘江水系,湘江总长 856 km, 流域面积94 815 km。长株潭城市群境内有湘江一级支流 7 条, 自上游至下游依次为:渌水、涓水、涟水、靳江河、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湘江干流在长沙市和株洲市境内的河段分别长 81 km 和 89.6 km; 湘潭市水系由湘江和涟水、涓水为主体构成大小河流 36条,总长 603 km,呈树枝状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长株潭城市群天然来水量比较丰富, 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36.15 亿 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6.15 亿 m3,地下水资源量 53.54 亿 m3( 为地表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量) , 详见表 1。由于人口稠密,2006 年长株潭三市人均水资源量为2 082 m3,低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 2 512 m3 的水平, 也低于全国 2 200 m3的平均水平。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位于上游的株洲人均水资源量达到 3 269 m3, 湘潭和长沙分别为 1 578 m3、1 600 m3,, 长株潭核心区仅为 849 m3。

2.1.1降水量

长株潭地区降雨量充沛,是其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其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据湖南省水资源公报资料2005-2014年统计(见表2.1),长株潭地区降雨量折合水资源量在1374~918亿 m3之间,2014年长沙降水量1386.8mm,株洲1696.8mm,湘潭1553.6mm,比往年平均值高出约 1.3%。该地区降水量年平均值变化

较大,最大值为2012年株洲1827mm,最小值为2007年长沙972mm。其中澧水的年际变化值为0.2,沅江为0.13,湘江和资江均为0.16。

表2.1长株潭地区2005-2014年降水量单位(mm)

年份(年)

长沙

(mm)

株洲

(mm)

湘潭

(mm)

全省

(亿m3)

2005 1600.9 1443.8 1420.8 2925

2006 1220 1226 1581 3166

2007 942 1327 1110 3207

2008 1454 1346 1403 3200

2009 1371 1276 1222 3629

2010 1554 1625 1550 3459

2011 934 1194 1057 3368

2012 1732 1827 1665 3126

2013 1441 1374 1263 2871

2014 1386 1696 1553 4154

2.1.2地表水资源量

长株潭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区,河流众多,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为河流、降水及地下水流出,故河流净流量即为长株潭地区水资源总量。为区分水资源来源自降水还是地下水,通常用水文方法分割之。途经长株潭地区的湘江、资江、沅江、澧水的年际变化非常大,其主要决定因素为降水量。在降水量充沛的2002年,长株潭地区四水的径流

量高达2 560.0 亿 m3,而在降水量稀少的1996年,四水的径流量仅为 1481.0 亿 m3。根据2005年到2014年四水径流量数据得出,四水径流量湘江最大,平均值为696.1 亿 m3;排名第二的浣江平均值为398.2亿m3;资江和澧水的径流量分别为232.6亿m3和133.4 亿m3。其中年际变化量最大的是澧水,其次分别是沅江、湘江、资江。

表2.2长株潭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单位(亿m3)年份

全省湘江资江浣江澧水(年)

2005 1664.5 748.8 242.6 369.2 101.5 2006 1763.4 874.9 363.9 333.0 86.0 2007 1973.9 948.2 274.0 393.9 105.1 2008 2425.9 955.7 338.4 566.9 206.3 2009 1981.2 752.3 268.4 494.6 139.5 2010 1759.2 771.8 237.7 399.2 120.8 2011 1633.8 737.9 222.5 360.0 92.1 2012 2560.0 1059.6 320.0 609.5 190.6 2013 1790.5 640.2 216.8 479.3 203.8 2014 1634.2 608.4 205.1 455.4 137.8

2.1.3地下水资源量

据数据显示,长株潭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是浅层水,地下水资源量直接关系到降水量,从2005年到2014年长株潭地区地下水量变化并

不明显。

2.2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资源利用按使用方式分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按使用地域可分为农村用水与城镇用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结构调整,长株潭地区水资源利用方式与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根据2005年到2014年调查数据得知,长株潭地区近十年用水量逐年增加,但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加快,说明长株潭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需要改进,控制各行各业用水量的增长速度。

2.2.1农业用水

根据调查情况表明湖南省农业用水主要以水田灌溉用水为主,旱地灌溉农牧及商品菜田灌溉,为辅等用水结构。农业灌溉用水的最大特点就是季节性强,受气候影响大。在作物生长期间用水量较大,降水量不恒定。因此灌溉水量不仅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物的品种,灌溉的方式以及灌溉的面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种植产业的逐年调整,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的占有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后水量大的作物面积已经在减少种植。二是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由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革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逐渐上升,农业灌溉用水减少。三是农业种植品种的革新,根据地域差别农业种植作物的品种也随地域差异进行革新,其品种的优化主要在于缩短生长期,降低用水量。

2.2.2工业用水

随着城市的工业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工业用水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工业用水主要集中于工矿企业的生产,主要集中于制造、加工、冷却、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工业用水量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工业产业结构工业的生产水平以及用水管理制度,以及节水程度。工业用水量长椅万元产值用水量进行衡量,!就本地区的用水量来看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节水管理及用水水平管理的能力上升导致工业产值万元用水量呈下降趋势。

2.2.3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分为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主要集中于,农村人口及牲畜用水。而城镇用水酒主要集中于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及某些公共设施用水。近年来,随着人们节水意识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水方面的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导致整体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世纪之初的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均用水量出现了翻倍的情况,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节水意识及水价的日语正宗长的关系?城镇用水量和农村人均用水量均有下降表现。就整个长株潭地区来看,近20年的用水量中最高的为长沙市。

工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区域用水量的逐年增加,而随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产业的调整用水结构也在不断变

化。长株潭地区淡水资源来源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就调查情况来看,近十年的总共水量变化不大,长株潭地区的水源有90%以上源自湘江,那么直接影响,水质好坏水量多少的因素就在于湘江的水质好坏与水量多少。也就是说,对于湘江的水资源管理会直接影响到长株潭三市的供水水源,进而影响长株潭三市的工农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工农业发展中农业用水量成局也逐年下降趋势而工业用水量则逐年上升,也就是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农业用水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对于工业来说,由于发展规模和范围的不断壮大用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比较来看,居民生活用水量及公共生态用水量所占比重不大。纵观长株潭地区整体用水结构,核心工业用水所占比重最大。另外随着长株潭地区城市群人均用水量的降低其 GDP 水平也有所升高。

2.3 长株潭城市群水生态环境现状

随着近二十年来长株潭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长株潭地区的地表水资源受到严重影响。

2005年到2009年间,湘江水质污染情况加剧,在受调查的湘江522km评价河中,II、III 类水质类别支流占总长度的80.1%左右。在途经长株潭地区的河段中,位于上有的河段明显好于位于下游的河段,尤其是湘潭至株洲一段水资源污染及其严重,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江段是排污主要源头,特别是流经城市和工业区段位江水污染级别非常高,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的排放至2014年仍未得到有效控

制。湘江是长株潭地区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从上游湘潭市到下游长沙市,湘江途经两市的不足100km江流中有40余个取水口,而排污口同时也设在此处,与取水口很近。

作为长株潭地区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的四条河流中,以湘江和资江污染最为严重,是典型的重工业污染河流。在长株潭地区城市建设规划中,位于湘江,资江两大流域上游的株洲,湘潭市重工业集中区,大量的工业废水对湘江水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2005年,长株潭三市废水排放量高达6.44亿吨,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工业废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7.7%,从湘江,资江全流域看,长株潭地区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区域。

在工业污染的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株潭地区城镇人口逐年增多,城市生活排污量也逐年增加,2005年长株潭地区的生活废水为4,。1亿吨,2014年则上涨到6,2亿吨,增长了近50%。同时,农业生产时产生的农药废水也是长株潭地区废水排放的因素之一。

第三章长株潭地区水资源改进与对策

要想实现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其重点就是对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而与此最为紧密的就是水资源的管理。为此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状况以及城市特点,提出以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建议。

3.1加强依法治理和保护水资源的工作力度。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及湖南省也相应地出台了一些关于水资源管

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对比近十年来有关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最大的问题就是条款过于泛泛,使得不少人钻了管理的空子。因此建议地方加强水资源管理力度大力宣传保护水资源工作,并因地制宜地出台一些法律法规。

3.2政府管理统一化。

在长株潭城市群地区,水资源的管理依然政出多门。其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水资源供水培水雨污水处理管理上难以统一协调,而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那么针对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改革方式上,完全可以,借鉴已经改革成功的上海武汉等城市的经验,实施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已实现将水资源的使用供水,排水管理以及污水处理等,多项管理程序和谐统一,进行有效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用,统一为污水处理以及达标排放,从而促进水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

3.3建立节水型供用水机制, 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鉴于水资源是非常有限,又极为宝贵的战略性资源的本质,想要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就必须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区域的用水量不断增长导致

水资源使用远远超出了预期,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又不能仅仅因为水资源的问题而限制经济发展。那么我们就要在水资源的使用上进行限制。首先要明晰水权,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在各地开展节约用水计划,有计划地使用强制节水;科学水设定用水价格,科学地应用经济学原理控制价格,从而控制用水量;重视科学技术在水资源方面的发展利用科学技术来节约用水;提高市民节水意识,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增加市民的忧患意识。

3.4构建完整的水污染防治体系,保持水环境生态平衡。

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污染,谁付费;谁污染,谁治理。”在水资源的管理上用水安全,也是一大难题。就湘江两岸的情况来看,要保证湘江两岸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用水安全,就要大力防患水体污染,切实的改善湘江水质,健全排污许可制度,并在饮用水源范围内进行项目建设限制。严格控制和监视污水排放地点,避免水体污染。当然合理的水质监测制度的设立也是对人民群众用水安全的一种保障。在湘江支流的上下游各设立完整的水质监测网络可以,是及时的发现水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水质检测方案和报告制度。通过长期的水质监测,可以掌握各个时段的水质状况,从而通过分析水质的变化趋势,为水污染的防治和突发水污染事故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并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完善水污染体系维持

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3.5制定合理的供水应急预案,提高供水危机处理能力。

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保证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安全和生

态环境的安全。能够最大限度的合理调配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用户满意度构建和谐社会,是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那么想要提升水用户满意度,最重要的就是水资源的应急措施是否完备。水资源管理部门,有责任在紧急事件突发时,维系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3.6普及科学灌溉,设立合理收费环节。

农业用水是用水的一大难题,由于农户用水量较高,而支付能力较差,通过普及科学灌溉和设立合理的收费环节,从而达到有效地降低农业用水成本。采用科学灌溉的方法,使整个流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针对农时进行合理的水源调配,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建议对于农业用水设立专管的组织。对上可以反映农户用水中的问题,对下可以及时接收农户反馈的情况。并根据农时根据,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实现农户,水资源,政府的三方和谐统一。

3.7增强农民自主参与灌溉管理能力, 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

鼓励农民使用新的灌溉管理模式。并使农户能够参与其中,合理地使用农户的使用权管理权用水权和决策权。并在管理过程中享有高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的调动农户灌溉模式管理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

第四章总结

在众多自然资源问题中水资源问题是21世纪人类所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资源问题。水资源的管理将会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直接联系。就我国来说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匀,很多地区的用水量远远超过了资源环境的耐受力。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建立节水型工业,提高用水效率同时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力开发非常规水资源,调整整体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配置的和谐统一,改善传统农耕的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水价并形成体制,树立全民节水的思想,以缓解供求矛盾。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水资源现代化管理进程。这些都成为我国现阶段针对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措施。实行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合理的调配和运用水之水资源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1] Brown L R, Hilweil B. China’s water shortage could

shake world food security. World watch, 1998, (7-8):10-18 [2] Malin Falkenmark, Carl Widstrand. Popul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A Delicate Balance. In: Population Bulletin.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Washington, D.C, 1992, 19 [3] Robert Eangelman, Pamela LeRoy. Sustaining Water: Population and the Future of Renewable Water Supplies. 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Washington, D.C, 1993:18-22 [4] Chen J Q, Xia J. Facing the challenge: barriers to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1999, 44(4): 507-516

[5] Xia Jun, Tackeuchi K. Barriers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1999, 44(4): 503-505

[6]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R].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10.

[7] 湖南省 2006 年水资源公报[R].湖南省水利厅, 2007, 7.

[8]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水资源综合规划[R].湖南省水利

厅,2006,12.

[9]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R].湖南省人民政府,2008,1.

[10]杨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11]秦秋莉.我国城市供水安全状况分析及保障对策研究[J].水利经

济,2001 (3) :27-31.

[12]曹剑峰,迟宝明,王文科,等.专门水文地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3]房佩贤,卫中鼎,廖资生,等.专门水文地质学(修订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14]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编.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2, 47-52.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5年12月第49期 决策信息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 城 市 背 景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主要内容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涉及功能定 位和发展目标、空间组织、土地利用、产业发 展和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空间管治以 及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 1.空间组织。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一 是整个区域的城镇空间组织为“冉字型”结 构: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及湘江 生态经济带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 和上瑞高速为两条次轴;以湘乡—韶山公路 和106国道两条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 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二 是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组织为“一主两副环绿 心”的结构: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 能区分别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结构,包括3个主中心 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15个片区组团和29 个小城镇组团,构成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 类空间协调、生态循环良好的网络型城市化 地域。 2.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四带,即湘江生 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沿湘江西岸形成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湘潭大学科技园、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区、 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西部丘陵山区西部生态产业带。同时,对区域影响大的清水塘、下摄司和竹埠港等污染工业区提出了整治的内容和时限要求。 3.基础设施。按照合理布局、 共建共享的要求,对综合交通、能源、供水、污水处理、 防洪排涝、环境资源保护建设制定了有关标准和要求。在尊重三市总规框架的基础上, 突出了对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 划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衔接。如从一 体化角度调整长沙总规中的水厂和污水处 理厂的数量和布局,规划长沙的污水厂从 17座减少为7座,并下移暮云水厂。 4.生态建设。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 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区的范 围,划定了生态底线。 内 容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城市群时代 种种迹象显示,在人均GDP突破1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突破40%以后,我国的城 市化正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中很重 要一点,就是城市群战略在城市竞争和经 济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自去年 长三角、环渤海都市圈规划上升为国家区 域规划战略试点之后,包括福泉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一体化、长株潭、大 沈阳经济区等一大批新兴的城市群区域规 划在过去的一年中迅速成形发展,完成基 本构架。城市群战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 市化过程中的最高战略。有关专家也断言,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 仅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而 言,一场区域规划的浪潮正在 “十一五”规划期起步的前夜阵阵涌起。特别是今年以 来,中部地区原来一些固有的区划、部门和 行业壁垒,正在被经济规律支撑下的城市 一体化各个突破。芜马铜沿江产业带、江西 昌九工业走廊、长株潭一体化、武汉“1+8” 城市圈以及中原城市群,正在按照分工协 调、优势互补的规划,逐步被培育为各地区 域经济的增长极。 10月19日,作为国内首个内陆城市 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正式公布。11月16日,几易其稿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出炉。对比分析上述两个城市群的区域规划的异同,对其他正在编制区域规划的中 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城市群(带),具有很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案例解读: 长株潭区域规划体现五大特色与创新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卢庆沙对《长株潭区域城市群区域规划》的解读,该规划具有五大特色与创新:一是对三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整合、提升和凝练,在尊重三市总体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突出了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衔接,对总体规划中考虑不够深入的环节有选择地重点研究;二是作为非法定规划,为完善中长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与空间规划的结合与融合做了有益的尝试,满足了省政府及三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空间调控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需求;三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更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特征,同时兼顾了实用性、 可操作性,注重将区域规划的种种“终极合理目标”转化 为具体可行的“行动过程”;四是明确提出了区域空间开发管制的新内容,管制对象明确,管制要求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性;五是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地区和划定了生态底线。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特别强调郑州中心地位 根据《河南日报》等媒体对《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该规划的一大特点是特别强调省会城市郑州的中心地位。“十一五”时期,省会郑州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媒体分析指出,在《纲要》中,与郑州有关的关键词特别多。第一个关键词是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其重点为推进六个对接:即城市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第二个关键词是加快郑洛互 动发展。内容包括形成五条郑洛之间的快速通 道;全面推进郑洛之间的产业布局等。第三个关键词是促进郑新呼应发展。第四个关键词是 密切郑许经济联系。重点加强两市在高新技术 产业、轻工、食品、烟草等领域以及人才、信息 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市协调发展。第五个关 键词是强化郑州的中心城市地位。除了明确郑 州借助“集合城市”的力量,加快形成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以外,配合《纲 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 心、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空间布局、生态、交 通等6个专项规划也基本编制完成。 16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长株潭地区的特色照片制成一段段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同学们看

虽然长株潭三市存在着发展差异,但三市的发展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梳理长株潭三市的发展联系。 在学习这节课前,借助课件先来具体了解三个城市。 一:预习检测 1.城市群概况: 1.读图,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 交通联系。 2. 三市的发展差异 分别得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各自特色。 3.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任务一:阅读教材66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2.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二:阅读教材66页活动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将长株潭城市群建成一个高效能和生态的城市群,你认为上述举措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合作探究 1.长株潭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三:拓展研究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今,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水资源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我们要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迎接这场挑战。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匹配。长江及其以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淮河及其以北面积占63.5%,水资源量仅占19%。西北内陆河地区面积占35.3%,水资源量仅占4.6%。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汛期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我国水资源中大约2/3是洪水径流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很大。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显示,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更是减少了41%。现状全国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总之,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加上时空分布不均,使得我国成为一个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 二、水资源需求安全保障情况 人类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水资源提出不同层次的需求,水利工作就应该不断提供保障来满足这些需求。这种需求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饮水安全: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在2015年前使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庄严承诺,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抓紧实施。在2000年年底,我国农村有3.79亿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2001—2008年,全国共安排投资65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55亿元,地方资金301亿元),解决了175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把握地说,我国在今年(2009年)就可以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中国政府还决定,要在2013年底前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防洪安全:1998年长江大水以后,国家重点抓了两件事: 一是实施了长江、淮河、海河、松花江、嫩江等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主要江河的防洪能力。长江在与三峡水库联合运用后,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可在不分洪条件下提高到百年一遇。黄河小浪底水库以下河段防洪能力可达千年一遇。淮河19项骨干工程如期建成,构建了淮河流域防洪体系框架,是治淮历史上的里程碑。 二是实施了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善了水库安全情况,促进了水库效益的发挥。2000年,一期工程安排了1346座;2004年,二期工程安排了2300座;2006年,专项规划又确定624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这些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都作为中央补助项目。这样,2010年前就可以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但是,我国防洪减灾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主要问题:一是大江大河支流的防洪工程建设、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滞后,遍布全国的大量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偏低。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短时间超强降雨造成的灾难事故较多。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 一、甘肃地理概况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32°31′~42°57′N、92°13′~108°46′E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甘肃水资源总体概况 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 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 2.地下水资源: 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

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 3.冰川资源: 省内高山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冰川总面积1596.04平方公里,冰川储量786.87亿立方米,每年补给河西三大流域冰川融化水量约9.5亿立方米,占河西河川径流量72.6亿立方米的13.1%。 4.水能资源: 甘肃省境内黄河、白龙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总蕴藏量达1309万千瓦,发展水电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现有水电站29座。总装机容量已达301.5万千瓦,年发电量130多亿度。 三、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1.多头管理资源难配置 甘肃省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起按流域统一管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明确,管理措施不落实,直接导致了上下游、左右岸争水和超量用水。而地下水的取用和城乡用水也存在着交叉、多头管理局面。如河西地区的武威市,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的是“三龙治水”,城建、水务局、流域管理局各管一部分;金昌市的“五龙治水”涉及的管理部门更多,行政、企业、城建、流域管理局、自来水公司各自为阵,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困难重重。 2.地下水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据有关部门调查,甘肃省水资源配置不力和不合理状况非常严重。以民勤县为例,由于管理部门对石羊河统一调度不力,加之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难以实施合理配水。按省政府批准的《石羊河流域水利规划》,每年分配给民勤县入

甘肃中部发展生态农业

甘肃中部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甘肃中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于1970年提出的。Jackson和Benolen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国外常把生态农业归入可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农业中的一种模式或一种生产系统,是一种以完全有机物系统生产,不投入人工合成物的有机农业模式,所生产的食品被称为有机食品或生态食品。 中国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耕细作、培肥地力、间套轮作、林粮间作、基塘种养、农牧结合等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综合生产体系,是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导下,总结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体系,它科学地处理了人类、农业、环境和资源

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同步、持续发展。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注意发掘我国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相结合等优良的农业传统,并将这些传统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2)注重节约土地的现代农业技术(特别是良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3)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实行立体种植、混合喂养,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复种指数;(4)注重以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生态关系,进行田间农业品种(包括种植、养殖和林业)的合理配置,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单产水平;(5)通过生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循环利用废物,使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节约生产成本,既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农产品的产出。解决一定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我国生态农业经过20年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劳动密集的小型生态农业模式,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耕地的用养矛盾、提高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态农业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株潭区域规划土地规划

第三十条土地利用的规划目标和原则 1.充分发挥本规划对土地资源集约和合理利用的调控、引导作用,坚持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法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的相互衔接工作。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2.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总量不能减少,用途不能改变,质量不能下降。基本农田不得擅自改变和占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即占用耕地与整理、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3.建立合理的用地指标体系。尽量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提倡耕地质量提高改造,争取从质上实现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动态平衡,促使农用地得到有效保护。 4.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有序引导建设用地增量,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加强村镇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对集中,规模总量有所减少,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5.加强对开发区用地的规划管理,加强对土地储备、供应的调控和引导。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 第三十一条2010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要求 表42010年区域土地利用调整统计表单位:公顷

注:文本中市域范围面积取值简化为28000km2,表格中28088.12km2为统计部门 数字。 第三十二条核心地区耕地总量控制要求 规划期内,城市群核心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达到816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其中耕地减少量控制在26300公顷,包括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为18000公顷,退耕还林为5600公顷,退耕还湖为1500公顷,灾毁为1200公顷;同时, 通过土地开发、废弃地复垦、居民点整理和农地整理方式增加耕地24100公顷,核心地区最终耕地减少量为2200公顷。 规划期末核心地区规划耕地实际保有总量要求不低于102000公顷。 规划城市群核心地区耕地总量减少的部分可以在城市群外围地区平衡,而三市整个市域约2.8万平方公里的行政区范围内耕地总量则必须实现数量上的占补平衡。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ANDONG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 0 0 7 山东省水利厅

前言 水资源紧缺是山东省的基本省情,是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领导决策和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特编制《2007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告山东省年度水资源情势,以便通过综合措施,协调水资源供需关系,缓解供需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得以可持续利用。 《公报》是按年度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概况等。分别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计算,提供数据和信息。 《公报》中的来水量和水质分析计算采用了2007年雨量站、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网以及水质监测的实测资料;供用水部分采用当年各市统计资料。 本期公报由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完成。

一、综述 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73.0mm,比上年570.1mm偏多35.6%,比多年平均679.5mm偏多13.8%,属偏丰年份。2007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87.1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0.19亿m3、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6.93亿m3。2007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49.50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37.64亿m3增加11.86亿m3。2007年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总体上稍有上升,平均上升幅度为0.18m,地下水蓄水变量增加4.91亿m3。2007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漏斗区面积为12658km2,比年初缩小1860km2。 2007年,全省总供水量为219.55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占26.67%、地下水供水量占46.66%、其它水源供水量占0.90%,跨流域引黄供水量占25.77%。海水直接利用量为31.00亿m3。 2007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19.55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5.83%、林牧渔畜用水占9.24%、工业用水占10.99%、城镇公共用水占2.00%、居民生活用水占10.48%、生态环境用水量占1.46%。 根据2007年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年均值资料评价,评价的141个水功能区中,水质达到Ⅰ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2个,占 1.4%,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16个,占11.3%,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35个,占24.8%,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25个,占17.7%,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11个,占7.8%,水质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有52个,占36.9%。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8年中小学生“水资源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2018年中小学生“水资源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问题1: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大作出决议,确定每年为“世界水日”。(分数:4) A . 3月22日 B . 3月28日 C . 5月17日 问题2:我国纪念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分数: 4) A . 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B . “水与可持续发展” C . 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问题3:水资源属于()所有。(分数:4) A . 国家 B . 国家或集体 C . 各使用单位和使用人 问题4:)有节约用水的义务。(分数:4) A . 单位和个人都 B . 个人节水效果不大,用水大户 C . 主要是水资源管理部门 问题5:全球可利用的水资源()。(分数:4) A . 有限 B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 不可再生 问题6: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分数:4) A . 苏伊士运河 B . 巴拿马运河 C . 京杭运河 问题7:我国的第二大河流是()。(分数:4) A . 珠江 B . 黄河 C . 长江 问题8: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分数:4) A . 三峡 B . 葛洲坝 C . 小浪底 问题9:环保举报热线为()。(分数:4) A . 12369 B . 13315 C . 12345 问题10:我国将加快水价改革,县级及以上城市应于()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分数:4) A . 2015年底

B . 2017年初 C . 2018年底 问题11:中国国家节水标志是由()组成。(分数:4) A . 水滴、森林、地球 B . 森林、人手、地球 C . 水滴、人手、地球 问题12: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分数:4) A . 三分之一 B . 五分之一 C . 四分之一 问题13:()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分数:4) A .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B .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C . 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问题14: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数:4) A .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 B . 水资源短缺、管理不严、浪费严重 C . 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 问题15:自然界中的水有()三种形态。(分数:4) A . 气态、液态、固态 B . 地上、地下、空中 C . 自然、人工、合成 问题16:下面几种水,我们能够饮用的水有()。(分数:4) A . 再生水 B . 自来水 C . 海水 问题17: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应该()。(分数:4) A . 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好习惯 B . 饮用质量好的再生水 C . 多用学校的水 问题18:地下水污染具有()的特点。(分数:4) A . 难发现和短期内极难恢复 B . 难发现但容易恢复 C . 不被污染 问题19:水是()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分数:4) A . 生活 B . 生命 C . 发展 问题20:《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分数:4) A .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B . 城市用水 C . 农村用水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概况 1.1地理位置 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总面积45.4403万平方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1.2河流及水系 我省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包括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分布有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黑河、石羊河三个水系;黄河流域位于我省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主要有黄河(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我省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汉江水系八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甘肃省水系图见附页)。 二、水资源数量 2.1降水量 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 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地表水资源量 2.2.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 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2.2.2入、出省境地表水资源量 (1)入境水资源量 在计算黄河流域和全省入境水量时,由于黄河干流两次流经我省,第一次入境在甘南州的玛曲县,入境水量和玛曲县的自产水量,全部出境流入青海省,第二次入境在临夏州的积石山县,因此入境水量计算需减去第一次出境水和玛曲县的自产水。按照1956~2000年同步径流系列计算,全省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287.328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14.0983亿m3,黄河流域239.6412亿m3,长江流域33.5887亿m3。 (2)出境水资源量 根据1956—2000年同步系列计算,全省多年平均出境水量482.3459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正义峡下泄水量9.9930亿m3,黄河流域341.0819亿m3,长江流域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 【法规类别】水资源 【发文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5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09.30 【实施日期】2018.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15号)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已于2017年9月30日经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9月30日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

(2017年9月30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资源规划、保护、配置、取水管理、节约用水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应当坚持全面规划、节水优先、严格保护、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科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保障资金投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节约水资源 保障水安全

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纪念第23届“世界水日”和第28届“中国水周” 今年3月22日是第23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为第28届“中国水周”。联合国今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水与可持续发展”。我国为纪念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确定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不知爱惜。事实上,水资源日益紧缺。我国人均淡水之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已有三百多个城市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因此,我们每个平凡的普通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工业尽一份心意,尽一点责任,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积极宣传节约用水,身体力行,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急剧发展,已对有限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了巨大冲击,水质污染、水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人类福祉。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对饮用水质要求的提高,一些家庭选择安装家用净水机,而市场上众多不同品牌的净水机运用反渗透技术。在清除水中杂质的同时,也滤掉了水中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元素,同时产生大量废水被白白排掉,造成了惊人的水资源浪费。据测试,净水机产出一杯净水,就要排掉2.3杯废水(摘自《健康文摘报》2015.2.14)。长期饮用纯净水,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早在2007年新华社专电报告“专家提醒”:不宜将纯净水作为通常饮用水长期饮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03年3月也发布同样的消费提示:人体大多适宜喝弱碱性水。 磁化水就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好水六项标准的水之一。正常人长饮磁化水,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磁化水种种神奇的功能在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摘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辅书)。 在此,金科伟业(中国)有限公司(高能磁化净水器)郑重提醒: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附: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好水六项标准 1、不含病菌杂质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无公害的水; 2、水中含有适当比例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离子状态存在; 3、成弱碱性,PH值为7-9; 4、小分子团水,渗透力强,溶解性好; 5、负电位,能消耗体内多余自由基; 6、含有适量的氧(5mg/L左右)。 金科伟业(中国)江苏市场部宣 2016年3月22日

2004年甘肃地区各市水资源统计表

2004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分区 为了适应分级管理的要求,各项成果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市(州)二级划分,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并保持全国、流域、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一致。流域分区成果见表一。 表一

二社会经济指标 2004年全省耕地面积6991.7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19.85万亩,农田实灌面积1547.13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199.72万亩;人口2618.7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46.62万人,城镇人口672.16万人;工业增加值603.65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增加值504.36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85.35亿元,火电工业增加值13.94亿元;粮食总产量805.8万吨,比上年增产2.09%;国内生产总值1611.28亿元(见附表1、附表2)。 2004年内陆河流域耕地面积1288.9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57.5万亩,农田实灌面积907.39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129.87万亩;人口469.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19.71万人,城镇人口149.61万人;工业增加值167.05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增加值137.57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7.99亿元,火电工业增加值1.49亿元;粮食总产量209.46万吨,比上年增产2.08%;国内生产总值430.95亿元。 2004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4783.01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63.91万亩,农田实灌面积569.85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66.98万亩;人口1828.8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6.05万人,城镇人口462.8万人;工业增加值417.5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增加值351.95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53.11亿元,火电工业增加值12.45亿元;粮食总产量501.82万吨,比上年增产2.09%;国内生产总值1102.92亿元。 2004年长江流域耕地面积919.85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8.44万亩,农田实灌面积69.89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2.87万亩;人口320.6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0.86万人,城镇人口59.75万人;工业增加值19.09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增加值14.84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4.25亿元;粮食总产量94.52万吨,比上年增产2.1%;国内生产总值77.41亿元。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歌曲《浏阳河》(学生欣赏) 过渡:歌曲中提到了哪条河流?还提到了毛主席的故乡是哪里?(学生回答)明确:歌曲中提到了湘江,毛主席的故乡是湘潭。湘江主要流经湖南省。今天,我们来学习湖南省的重要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 二、新课学习 (一)城市群概况

活动: 1.读图说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关系。(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1.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通常称其为长株潭城市群。 提问:长株潭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长沙、株洲、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市分布在湘江河谷平原上;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人口现有500多万,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1)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的教育、科技、文化均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长沙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2)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3)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株洲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很发达。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学生讨论回答) 在编制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过程中,有些专家认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但又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就城市定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 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山东省水资源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山东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山东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山东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山东省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山东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山东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9)

水资源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水资源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今年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和以前存在的问题,为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开展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完成单位生产经营目标的同时,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再上新台阶,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抓纪律、夯基础、重基层、严管理”为安全管理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线,以安全标准化管理、精益管理和安全责任制为抓手,以推进安全标准化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树立科学理念,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 二、2015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目标是: 1、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为零。 2、不发生因工重伤、食物中毒、交通事故及刑事案件。 3、杜绝严重违章操作;隐患整改率100%;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三、2015年度安全生产规划: 为确保2015年无事故灾害,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在总结上一年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做以下工作: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使得安全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做到责任明确到人、考核落实到人,日常管理做到“五到位”,即:组织到位、职责到位、检查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 2、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学习、宣传、教育、兼职安全员监管的力度,全面促进安全生产顺利有序进行。 加强学习《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等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四、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为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公司将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三个教育”(即: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安全质量教育),传达国家、省、市、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指示和精神。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1、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分析 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包含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九大水系。水资源不足,人均和平均耕地占有量少,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286.21亿m3,人均占有量1119m3, 居全国第22位。西部河西走廊属内陆河流域,干旱多风,年降水量稀少,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地面积占全省水地面积的75%,人丁绿洲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中东部地区属黄河流域,年降水量250-550mm左右,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稀少,区内多为山区早地,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雨,旱地面积占全省早地面积的80%。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 土流失进一少加剧。在部分河谷沟道、黄河及其支流沟谷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存在,但由于开采有一定难度,或由于资金原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长江流域多为山地(陇南山区),但降水量相对较大,水多地少,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2、模型应用 应用任务1中所建模型,对甘肃省承载能力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基本资料见表3,结合甘肃地区水资源的有关资料确定矩阵A的 权重,。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等级水资源承载能力情况,对 、 、 进行0~1之间的评分,取得 计算出水资源指标特征值见表4,推求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分值见表5 Partition Population (Million)Land area () Irrigated area () Water supply () Use of water () Water requirement () Total water resources () Inland River in Hexi Corridor 478.22270024901.447308180698930079550006591500 Longyangxia 3.57101800.0569902890320026864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