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解地球环境现状

理解地球环境现状

理解地球环境现状
理解地球环境现状

了解地球环境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123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456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789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10

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

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

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

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

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看到这样的数据和实例,您一定意识到了一颗小小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它将会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的危害。如果您真的不希望前面那美好的一幕幕轻易地消失的话,那么,赶快与我们携手保护我们的地球吧!您只需要从自己做起,您身边的亲人朋友,大家身体力行,将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废旧电池投放至我们发放的回收桶中。这一举动,对于地球,对于我们自己,将是最大的善

行!

预一(1)中山慧子

环境污染概念及其表现

环境污染概念及其表现 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水、空气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江河湖海。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并进入生物链 (1)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2)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3)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4)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5)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 必 修

2017—2018学年 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定义,知道宇宙的特点、天体及其类型 2.知道天体系统的定义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3.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在太阳系的地位以及八大行星的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插图、数据,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2.通过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阅读课文,掌握太阳的基本特点和八大行星的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难点: 天体系统和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宇宙环境没有具体认知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咱们听着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看着这梦幻,五彩斑斓的天空,望着这浩瀚的宇宙有没有想过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浩瀚的宇宙。现在咱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一下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四分钟。 [自主学习]: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2分钟 [教师板书]: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师]:同学们时间到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是宇宙,它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回答呢? [学生]: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教师点评]: [教师]:宇宙在新华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上下四方曰宇,就是空间,古往今来曰宙,就是时间。所以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体。现在同学们在书上画下来宇宙的概念。(注:学生可能会问,老师为什么宇是空间,宙是时间,书上不写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而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解释这只是顺序不同)而宇宙的特点就是物质性和运动性。 [板书]:宇宙:定义、特点 [教师]:现在咱们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宇宙有什么物质。 [学生]: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现在咱们呢一块通过图片来看一下宇宙里面有哪些物质。 [PPT]展示图片讲解恒星,行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物质,卫星等天体这概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4重点、难点 、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1、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2、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3[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一、宇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彗星撞地球》。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号9苏梅克-列维“日的22日至17月7年199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F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2001.11.17夜23点~2001.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1-2 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地球环境资料

人口爆炸和人类活动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从多方面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许多种生物已濒临灭绝。 1、环境污染加剧全球每年排放进入大气层的气体,CO2为57亿吨(t),CH4约2亿t。排放有害金属铝200万t,砷7.8万t,汞1.1万t、镉5500t,超出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SO2的排放,诱发的酸雨的频度在增加,面积在扩大;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全球有8亿人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城市中;江河湖海的污染日趋严重,淡水匮乏使12亿人口生活在缺水城市,14亿人口在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下生活;水质污染引发的疾病死亡率已成为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危害;城市垃圾、污水、船舶废物、石油和工业污染、放射性废物等大量涌入海洋,每年有200亿t污染物从河流进入海洋,约500万t垃圾被抛进海洋,在入海口处数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正在扩大。 2、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世界正发生着严重的危机。研究表明(IIED,1987),在人类活动干扰以前,全世界约有森林和林地60亿hm2。到1954年世界森林和林地面积减少到40亿hm2,其中温带森林减少了32%~33%,热带森林减少了15%~20%。近30年来,世界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减少800万hm2。中美洲由1950年的1.15亿hm2减到1983年中0.71亿hm2。非洲森林减少更快,从1950年的9.01亿hm2减至1983年的6.9亿hm2。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灭绝。据估计,地球上曾经有5亿个物种,目前尚有500~1000万个物种,其中占压倒多数是无脊椎动物和植物(IIED,1987)。一些专家推测,当前每年消失的物种已达数千种之多。森林锐减和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森林植被的大量减少,大大改变了碳、氮等微量元素的源、汇分布,使得微量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遭到破坏,并迫使其从原有的平衡态向新的平衡态过渡,从而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 3、淡水资源短缺 目前,世界上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约20亿人用水紧张,10亿人得不到良好的饮用水。 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 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 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周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的视频展示地球之美,进而课件展示《开学第一课》刘洋的话“在深邃、苍茫的宇宙间,仿佛才真正明白了什么

是宽广,领悟到什么是无垠......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竟然显得那么瑰丽、那么耀眼......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的爱.......”导入 【板书】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过渡】在这个无限时间、无限空间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多媒体演示】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图片。 【板书】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讲解】宇宙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地理湘教版《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活动】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

关于描写环境污染的句子合集

关于描写环境污染的句子合集 描写环境污染的句子 1、大河里浊浪滚滚,水面上的垃圾五颜六色,腥臭不堪,随波逐流。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是她让我们在摇篮里读书写字,一天天长大,可是,她正在遭受空气的污染,垃圾的环绕,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她擦净污渍,披上漂亮的绿衣裳吧! 3、灰色的天鸟儿不再飞是天空无声的叹息,浑浊的湖鱼儿不再游是湖水默默地哭泣,肆意的砍伐消失的是绿色的暖意,无尽的浪费挥霍的是后代的命运,我需要绿色的装扮,而不是白色的污染,6.5世界环境日,保护世界环境从你我做起。 4、山清水秀天蓝蓝,花香树绿鸟儿鸣,草长莺飞鱼儿游,爱护环境手牵手,一起行动莫停留,6.5世界环境日,爱护环境,保护自然,从你我做起。 5、扬沙满天飞,臭水到处流,我们的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没人管的脏孩子。 6、排放的气息,是乌云盖天的狂欢;森林的骤减,是沙漠扩展的心愿;灾难的增多,是人们造就的劫难;世界环境日,请你献上爱心,从自己做起,愿环境更加绚丽灿烂,祝你辉煌时时不变! 7、世界环境日,出行在外,保持洁净,莫乱扔垃圾,让环境更美丽;到处转转,爱护花草树木,让空气更清新;祝世界环境日,快乐

开心、幸福甜蜜。 8、世界环境日,给空气穿上清新的外衣,舒爽呼吸;给大地点缀漂亮的青绿,环境一片生机;给溪水融入清亮的粉底,沁人心脾;给天空披上瓦蓝的披肩,飘逸美丽;现在呼吁: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是第一。 9、整个市上空都被层层的烟雾笼罩着,人不仅能感受到天气的闷热,而且熏得人眼都睁不开。 10、寒风在哭泣,大地在迷离,环境要保护,地球需要你,创建美家园,行动在今天,多植树造林,少排放尾气,要爱护淡水,不乱扔垃圾,让蓝天更蓝,使清水更清,世界环境日,祝你好心情。 11、6月5日世界环境日,送一棵发财树,风儿一吹树儿摇,摇来金银和珠宝,送你一喜鹊,鸟儿枝头叫一叫,叫走烦事喜事到。祝你开心无烦恼。 23、穿衣要环保,舒服;吃饭要环保,卫生;住房要环保,幽雅;出行要环保,省电,世界环保日,人人都是“环保形像大使”! 24、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植物是大自然的天然屏障,淡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泉,世界环境日,保护植物,节约每一滴水,倡导环保,以身作则,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25、世界环境日到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守住绿水青山,杜绝乱砍污染;守住我们身边,杜绝垃圾乱飞烟囱冒黑烟。世界环保日愿大家保护环境、呵护家园、从身边做起。 26、清风拂面,舒适你身;雨露降临,滋润你心;莺声燕语,优雅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活动建议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用肉眼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阅读课文或观看电影《宇宙与人》,完成下列活动(建议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活动1.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和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①设计一幅天体系统的层次简图(表),简明扼要地向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②下面是一张外星人从某河外星系发往我们学校的电报,请你在上面写出我们学校的“地址” 活动2.头脑风暴(快速、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思考) 从《太阳系示意图》和从课本P7《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中,你和你的小组能获得哪些信息? 我(小组)能够获得以下信息: ①⑥ ②⑦ ③⑧

活动3.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课本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活动4.探索地球上有生命生存的条件。 活动5.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活动6.知识拓展和运用

活动7.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阅读课本P9-10材料,思考: (1)你认为哪些条件可以作为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2)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哪些因素不适合人类生存? (3)搜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进展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片。 活动8.野外生存技能——在晴朗的夜晚找到北极星 温馨提示.以5-6个同学为一组,制定课本P3“课题1”周密的观察计划。计划至少要包括小组成员、确定的观察目标、设计观察记录表和明确责任分工。

地球环境的恶化

地球环境的恶化 地球是一个绚丽灿烂的世界,它赋予人类丰富的资源、阳光、空气、水、矿物、土壤和生物,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地球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全世界 8.5亿人生活在缺水的干旱地区,12亿人生活在微粒超标的城市中,20亿人不能正常得到基本卫生服务与基本药物供应,每年有5000万人死亡……。1988年11月15日,英国《每日电讯》公布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确,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杀人的烟雾 洁净的空气对生命来说,比任何东西都宝贵,但是,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仅已被人们识别的大气污染物就有100多种,它们对人类产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已发生过许多起毒害人的事件。 1948年10月27日早晨,浓浓的烟雾覆盖着美国多诺拉工业小镇,而且烟雾越来越稠厚,几乎是凝结成一块,地面正处于死风状态。午后,情况仍没有好转,视线仅仅能看到街的对面,除了烟囱之外,所有工厂都消失了。人们在烟雾之中匆匆忙忙地工作着,虽然有人开始呕吐,但空气中的刺激性怪味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病倒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感到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当然有的人症状是综合的。几天之内,全镇居民共有5910人发病,占全镇居民人数的43%,其中,轻患者占居民总数的15.5%,中度患者占16.8%,重患者是10.4%,还有 17人在痛苦中死去了。 有怪味的烟雾从27日一直持续到30日,一场大雨才使空气逐渐恢复清新。事后得知,这是由于空气中SO2浓度过高而造成的。 1952年12月 5日,英国首都伦敦上空突然浓雾笼罩,天昏地暗,经久不散,就像一个巨大的盖子罩在了城市上空,农村和工厂的许多烟囱排出的浓烟积聚在低空,使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最高时每立方米烟尘浓度竟达到4.5毫克,SO2也达3.8毫克。 在伦敦准备展出的一群获奖的牛,首先对烟雾毒害有了反应。它们伸长舌头,呼吸困难,有一头当即死亡,12头因病重只好送到屠宰场,另有 160头牛需要治疗。与此同时,过路的行人也闻到了一股股强烈刺鼻的气味,成千上万的市民感到胸闷气急、喉痛咳嗽、呕吐不止,其他疾病也随之不断出现。4天内,伦敦有近 4000人死亡,患有呼吸器官疾病者是平时的4倍,患心脏病者是平时的3倍,紧接着,英国全境出现大雾,气温逆转,甚至在之后的2个月内,还有 8000多人因各种疾病死亡。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发生后,英国社会大哗,政府迫于形势,对受害情况组织调查,但没有查清原因,只得出含糊的结论:造成死亡的刺激物可能是煤的燃烧产物。由于“情况不明”,自然也就没有采取多少措施,结果,在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在伦敦又连续发生 3次类似的事件。 1970年7月18日,日本东京上空由于汽车废气及工厂排出的SO2浓度过高,出现了死人的事件。那天,许多在校学生感到眼痛、喉痛、胸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有的人甚至四肢痉挛、昏倒不起,不得不入医院抢救。同时,在东京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学生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 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与 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存在生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 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地理一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同时本章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

环境污染作文(20篇汇总)

环境污染作文第1篇 电视里经常播放着湖州的迷人风光,古色古香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风风火火的商店,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为了了解家乡环境,我对家乡的环境做了一下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工厂、河流、公共场所等。 一、空气污染 在我们的家乡,空气污染已十分严重。例如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火车、轮船排放的烟尘废气,都包含许多对我们人体有害的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随着社会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中也有了各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是排出的废气却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水污染 在我们家乡的小河,几乎全都受到了污染。家庭中的脏水,这些都会流进附近的小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鱼类难以生存,其他生物的繁殖生长也受很大影响。比如奶奶家门前的小河吧!听爸爸说以前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他们常去捉小鱼。而此刻我来到了河附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河水的两边堆满

了垃圾,甚至在河中也漂着一些白色垃圾。河水又黑又浊,哪里还有个小鱼的影子呢并且河中还发出臭味。这哪里还是清澈见底的小河,简直是个“臭水沟”。 三、噪音污染。 家乡的噪音污染也十分的严重。噪音能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听觉和身心健康都有损害,还会影响少年儿童智力发展,影响我们的思考和学习。噪音的主要来源是工厂、街道、建筑工地、公共场所等。在大街上,汽车、摩托车喇叭的声音, 以上的三种污染,对我们的正常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还会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造成其它方面的损失。---王圣镈 环境污染作文第2篇 大家应当明白吧,此刻地球上有许多的垃圾正在危害我们的地球。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如果人们一个人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地球就不会有危害,并且我们的地球妈妈也在慢慢的生病我们应当做出所应当做得来,不应当坐视不管大家应当明白吧,此刻地球上有许多的垃圾正在危害我们的地球。劝告大家应当明白吧,此刻地球

(完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1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活动的分布、成因等,能用实例分析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象和学生对宇宙的感性认识展开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教材图表的分析比较、归纳、恒星与星云的差异,四级天体系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观,激发学生学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教学过程: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人类迄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一幅“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你能看懂图中所表达的含义吗?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生成、演化离不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录象和同学的感性认识,谈谈对宇宙的理解 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强调科学的宇宙观)。 演示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和主要特点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宇宙具有物质性特点, 宇宙中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指导学生比较恒星和星云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宇宙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图片,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试着用结构框图把这些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展示给大家。 天体系统. (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 总星系(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 150亿光年) 河外星系(星系)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地月系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察

地球环境污染作文五篇

地球环境污染作文五篇 我们应该带头保护环境,虽然宇宙空间很大,人们可以发明人造卫星,但是地球必竟是我们的母星球啊!为了挽球奄奄一息的地球,我们多为地球添绿加草种花。爱护地球。下面是收集推荐的地球环境污染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地球环境污染的作文(一) 欧洲空间局发射升空的地球环境监测卫星传回首批数据照片。科学家计划,不久将根据地球环境监测卫星传回的资料出版地球环境月度报告。 经过欧洲14国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欧洲巨型地球环境监测卫星“恩维萨特”于2002年3月1日被送入太空。 “恩维萨特”卫星被科学家戏称为巨型“环境间谍”,是以阿斯特利乌姆航天公司为首的欧洲50多家公司联合制造完成的,重量为8111公斤,展开宽度26米,卫星运行在距地面8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每10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卫星携带的仪器对地球进行观测,周期为35天,使用寿命为5年,其造价、发射费用及5年运转费用为24亿欧元,是欧洲空间局生产的最大、最

昂贵、最先进的地球环境观测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颗准实时向地面传送观测数据的观测卫星。 该环境监测卫星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普查地球资源;二是监测地球环境。欧洲空间局一支450人的科研队伍将根据卫星传回的资料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其中两大研究课题是臭氧层破坏和环境污染。该卫星的使用大大丰富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能帮助科学家观测地球变暖、臭氧减少、海洋变化和冰层、植被消亡等现象,研究地表荒漠、火山爆发、洪水与厄尔尼诺等形成的原因,以及监控地球污染状况,并传回地球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相关数据,找到地表污染源与污染原因。 德国政府发布的新闻公告表示,由于“恩维萨特”环境卫星配备先进的探测分析仪器,传回的数据将比目前所有同类卫星更精确,“达到其他卫星无法达到的质量”,因此它将有助于监督旨在控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情况。 地球环境污染的作文(二) 保护地球作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生存的资源。地球就像我们的家园,所以我们应该要保护地球,而不是一味地破坏它。近几年来,地球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碧绿的青山被挖掘了,美丽的大草原成了荒漠,清澈的小河变成了臭水沟。树林少了,青山秃了,草原荒了,河水黑了,人们生存的环境变坏了,呼吸的空气变差了……因此,人类的疾病也多了。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mpulsory 1 lesson plan of eart h in the universe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2、篇章2: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地球环境的演变1地球的起源与演化1中国古代宇宙观盘古

第一章 地球環境的演變 1-1地球的起源與演化 1中國古代宇宙觀 盤古開天地 歷代對宇宙的論說中,較著名的為蓋天說、渾天說,這些說法在戰國時代已有,漢代又再度興起討論。 蓋天說:天圓地方;天如車蓋(半球形)、地如棋盤(正方形)。 渾天說:天是圓球狀;漢代張衡比喻天地像雞蛋,天是蛋殼、地是蛋黃,並製作了渾儀。 2西方宇宙論 A.西元前340年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是球狀,以地球為中心。 B.西元一世紀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地心說。 C.西元1543年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說。 D.西元1609年伽利略以望遠鏡觀察,支持哥白尼的理論。 E.西元1687年牛頓提出萬有引力,解釋宇宙中各星體彼此間的運動關係。 F.西元1929年哈伯提出星系奔離、宇宙膨脹的動態系統。 G.西元1948年核子物理學家加莫夫提出大霹靂學說。 3在地表可以找到地球起源的線索嗎? 可能相當困難;因為地表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及地殼變動常常把這些線索都清除了。 想探討地球的形成,就必須從太陽系天體中去找尋線索。 4太陽系考古(或尋找地球的起源)應從哪裡著手? A.形成後即不再演化的小行星和彗星。 B.隕石,因其可代表類地行星的整體成分。 C.行星的密度,因其可探討行星的化學成分。

5太陽系的形成 目前最被接受的太陽系形成理論為太陽星雲學 說。 A:星雲因重力作用而開始塌縮,星雲由氣 體、塵埃和金屬組成。 B:星雲收縮成旋轉圓盤,原始太陽形成,引 發氫核融合反應。 C:圓盤上產生由岩石和金屬的固體微粒所形成的 微行星,氣態元素被太陽風吹向太陽系邊緣。 D:重複碰撞使微粒逐漸變大,碰撞和結合增 大的現象稱為吸積過程。 E:經過數百萬年後,大行星形成;形成順序是 微行星→原形星→大行星。 6固體地球的演化 原始地球在不斷碰撞集結過程中形成了,剛形成的地球溫度很高。 A.熱的主要來源有三 (1)小行星撞擊時產生的熱能。 (2)外層質量增加使地球內層壓縮產生的熱。 (3)地球內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產生的熱。 B.地球內部產生分層的過程 (1)原始地球是沒有成層的,是由微行星碰撞形成,岩漿海所覆蓋。 (2)原始地球構成物質中的鐵與鎳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以鐵為主的地核; 比較輕的物質浮到表層,形成地函。 (3)地球分化成層,核心密度最大,向外密度愈來愈小。微行星碰撞減 少,地表溫度下降變成固態;中心部分的熱與放射性物質放出的熱,使部分地函熔融,而較輕的物質浮到表層,形成地殼。 (4)地球內部至今尚未完全冷卻,因而造成地殼不斷發生變動。 7大氣的演化 A.地球大氣的演化可以分成以下階段 (1)剛開始時是原始大氣,原始地球表面有太陽星雲最豐富的氫和氦,這

教案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教学内容 1.宇宙及其特征、天体及其划分、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 2.太阳(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内容解析 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课程第一个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2.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教学重点之一。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这也是教学重点,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可以运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从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来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类型;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太阳的结构;运用材

地球变迁古环境变化及陆生植物的形成与演化-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

地球变迁、古环境变化及陆生植物的 形成与演化* 金建华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地球发展不同时期的主要特征,并阐述了地史时期植物 区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地球变迁和古环境变化的必然联系。这对我们研 究现代植被(包括森林)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球变迁古环境陆生植物 地球自形成以来,迄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了,其间,无机界和有机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陆漂移、洋底扩张、板块运动以及多种天文因子的作用和影响,控制和制约着地球古环境、古地理及古气候的不断变迁,而地球环境的这种多样性也直接导致生物进化的多样性。地球上的生命从距今38亿年前开始出现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物种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不断得到发展。本文将主要介绍地球的演化以及陆生植物的形成和演变历程(表1)。 1 前寒武纪地质特征 前寒武纪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在远太古代地球形成之初,地球还是一个固体的、均质的天体,其成分基本相当于球粒陨石。随着内部物质的不断对流作用,地球由内到外逐渐分异成地核、地幔和地壳;同时,大气圈和海洋也开始形成。从此,地球的内部及外部圈层基本形成。到了太古代,地球上开始出现最早的小陆核,陆壳继续增长,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岩层普遍遭受变形和变质,大气圈和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原始生命开始出现,主要为简单的丝状细菌和球状体。元古代地表开始出现一些范围较广、厚度较大、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大气圈中CO2浓度下降,自由氧浓度显著上升,水圈中的化学成分随氧含量的增高发生相应的变化;地表温度渐趋下降,但仍高于现代值,温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大气圈中CO2浓度的下降和温室效应的减弱。元古代后期(震旦纪)地史上进入了一次大的冰期,全球气温下降,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西非、南非、澳大利亚等地都可以见到这一时期冰川活动的遗迹。元古代由于自由氧的出现,导致生物界出现了一次飞跃,真核生物和后生动物相继出现。微古植物绿藻类、褐藻类、红藻类先后出现并得到大量发展。因此,前寒武纪植物界又称菌藻植物阶段。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39830310)及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