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2.4 归去来兮辞 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2.4 归去来兮辞 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2.4 归去来兮辞 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2.4 归去来兮辞 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息交以绝.游绝:断绝。

B.善.万物之得时善:好的。

C.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D.聊乘.化以归尽乘:顺随。

解析:B项,善:喜好、羡慕。

答案:B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脱然

..有怀,求之靡途脱然:轻快的样子。

B.及少日,眷然

..有归欤之情眷然:思念的样子。

C.质性

..自然,非矫厉所得质性:质疑本性。

D.于是怅然

..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怅然:失意的样子。

解析:C项,质性:本性。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奚惆怅

..之得时

..而独悲 B.善万物

C.僮仆欢迎

..

.. D.悦亲戚之情话

解析:D项,“情话”,古义为“知心话”,今义为“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4( )

..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云无心以.出岫⑤请息交以.绝游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解析: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为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用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答案:C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句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来源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解析:C项,“辞”一般要讲求押韵,但没有强调注重平仄。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一边。

B.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盈:满溢。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命:安排。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期:约定。

解析:D项,期:期望、期求。

答案:D

7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

苦自责之词,做了精辟的总结。

B.小舟漂摇,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做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C.“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

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安命享余生。

解析:D项,“帝乡”在这里指仙境,而非皇帝的赏识器重。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解析:本课是韵文,为了句式的排比和押韵的需要,许多语句有省略、倒装现象,翻译时要特别留

心。

参考答案:(1)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已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算太远,已经认识到如今归田是正确的,以前出仕是错误的。

(2)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

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归田赋

[汉]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①;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②。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③。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④。

于时曜灵俄景⑤,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

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临川以羡鱼:比喻空有愿望而无法付诸实践。河清:喻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②蔡子:战国时

燕国的辩士蔡泽。唐生:唐举。蔡泽周游列国,长期不见任用,曾请唐举为他看相,后入秦,代范雎为秦相。③王雎(jū):鸟名,即鱼鹰。仓庚(cāng gēng):鸟名,即黄鹂。颉颃(xié háng):鸟上下飞翔

的样子。④鱼沙鱼留(shā liú):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⑤曜(yào)灵:太阳。俄景:日影偏斜,指天色将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明略以佐.时佐:匡扶。

B.俟.河清乎未期俟:依靠。

C.于焉逍遥,聊.以娱情聊:姑且。

D.虽日夕而忘劬.劬:劳苦。

解析:B项,俟:等待。

答案:B

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

B.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

C.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

D.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鱼沙鱼留

解析:这是一篇韵文,以四六字句为主,这段文字也是这样。可根据对偶句断开。

答案:D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归隐的真正原因是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

B.“交颈颉颃,关关嘤嘤”,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的和谐欢快、时和气清的景色。

C.“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野外捕获猎物的悠闲之情,又颇含自诫之意。

D.这篇小赋虽然篇章短小精悍,却准确地表现了张衡在仕途遇到挫折后归隐田园之志。

解析:A项,“真正原因”说法不当。“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只是张衡归隐的借口,不是真正的原因。

答案:A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于是”,在这时;“苟”,只要;“安”,怎么,哪里;“之”,的;“所如”是“所字结构”。

参考答案:(1)正是仲春二月的好天气,气候温和,天气晴朗,在野外,无论平原还是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

(2)只要我置身于世俗是非得失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参考译文:在京都做官已经很久了,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难。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的,要跟随渔夫去同乐;抛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的好天气,气候温和,天气晴朗,在野外,无论平原还是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鹂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上的鸟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姑且让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如蛟龙长吟于大泽,如猛虎咆哮于山丘一样(自由自在)。仰首上射空中的飞鸟,俯身往河里撒下钓丝;鸟不高飞则中箭而死,鱼若贪饵必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游鱼。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法度。只要我置身于世俗是非得失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课时练(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景:景色。

C.乃瞻.衡宇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解析:B项,“景”,日光。

答案:B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植

..不足以自给耕植:耕田植桑。

B.幼稚

..盈室,瓶无储粟幼稚:小孩。

C.质性自然,非矫厉

..所得矫厉:造作勉强。

D.聊乘化

..以归尽乘化:趁着自然的变化。

解析:D项,“乘化”的意思是“顺随自然”,“乘”,顺着。

答案:D

3.下列句子都属于疑问句,但句式特点并不相同,请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B.奚惆怅而独悲?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寓形宇内复几时?

解析:C项,除一般疑问句外,还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欲之何”。

答案:C

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善万物之得时——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

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C.请息交以绝游——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D.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委曲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

解析:D项,“委心”的意思是“随心”,“去留”的意思是“生死”。这句话应翻译为: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

..,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

卒,时年六十三。谥号

..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5.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

B.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

D.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解析:给这段文字断句,首先要结合前后文把握大意,然后根据名词、动词短语和虚词断开。

6,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B.“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起为州祭酒”的意思是离家担任州中的学官。

C.“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谥号”,古代皇帝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靖节先生”即此。

解析:D项,谥号早期有私谥一种,这种谥号不是皇帝给予的,陶渊明号“靖节先生”是私谥。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

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

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

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解析:B项,“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说法不当,原文是“亲老家贫”,意思是父母年老,家庭贫困。答案: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如“贤者”,有才能的人;“文明”,政治清

明;“奈何自苦如此”,倒装句;“安勤苦”,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同志”,相同的志向;“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参考答案:(1)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

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

(2)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以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参考译文: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潜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知识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

因为父母年迈家里贫穷,离家担任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自己回家了。州里征

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身体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称自己是贤才?志向达不到。”道济把精米和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后来)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隐居生活的资本,行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高粱(可酿酒),说:“让我

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粳米。年末,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

这点俸禄低眉弯腰,小心谨慎地侍奉这些乡里小儿!”当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交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

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后,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

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陶潜也没有拒绝。以前,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在浔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要邀请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慢慢地取酒喝。曾经九月九日这天没有酒喝,走到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

着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陶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次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寄托自己的情意。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

情就是这样。

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

宰相,以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他却死了,死时六

十三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

移居(其二)①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②不胜③,无为忽去兹④。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辞官后。②将:“岂”的意思。③胜:美好。④无为忽去兹:这种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抛弃它。

9.本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写了哪些画面?有什么作用?

解析:在这首诗中,诗歌的前八句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了四个生活画面,可根据语句的内容联想出

来。诗人描画这些画面,正是表现其归园田后的生活乐趣。

参考答案:本诗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等画面,表

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氛围。

10.“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此理”指代的内容,即躬耕田园的农村生活。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歌颂,正反衬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诗句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

蕴含着深深的慨叹:农村生活是多么惬意,自由自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意思对即可)

11.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省察生命有限,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多,想要顺从心愿而行的两句是“, ”。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 ”,抒发了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陶渊明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

“, ”。

答案:(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3)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

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 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 “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

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庄子,会飞翔的人

庄子,会飞翔的人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 ⑤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靥、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⑥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⑦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归纳及解题思路

高中阅读理解专题篇 一.首先向大家介绍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思路 阅读能力就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阅读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读者首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如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1.培养认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认读就是阅读是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识文字符号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它是最基本的活动。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的前提。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从提高认读能力入手。 一般来说影响认读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字符号的结构。(2)感知、判断的能力。(3)识字的数量。(4)阅读广度。(5)心理因素。以上所举的影响认读能力的因素中,除字形结构是客观因素外,其余都是主观因素,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阅读文章,首先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也叫“统观”,即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统观的几个要点。任何事物都有结构,整体是由各部分有机组成,语言也不例外。我们在阅读分析文章时产生错误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没有整体的感知,没有坚持“统观”。 2.理解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因此,要理清结构,就必须理解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是如何思考和观察的,是怎样安排表达顺序的,同时,要适当注意不同文体在结构上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同一种文体在结构上的变化。 把握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能力的重要体现。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只有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主观臆断(凭臆测来断定),停于表面现象。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文章中心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例如,记叙文中,中心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和时间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深入挖掘。而说明文和议论文中有的是通过中心句和中心与语段直接把中心表达出来,有的分散在全文的各个部分之中,需要通过归纳段意加以提炼。还有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意在言外,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道理。同学们把握恶劣这些特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3.理解语言的结构及其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学习语文并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知语言结构和规律,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在各种语言结构中,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句子,他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理解句子主要是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词语的顺序、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语气、语调等来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出词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附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小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受命题者青睐的文学体裁,但是也不少学生却反映面对小说阅读不知道如何答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各位考生阅读练习。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原文1:1982... 小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受命题者青睐的文学体裁,但是也不少学生却反映面对小说阅读不知道如何答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各位考生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原文1: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

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呀,憋死我了。"就往厕所里跑。一会儿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啦?咱家的猪跑哪里去啦?"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doc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归去来兮辞》又题《归去来辞》。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以供大家学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近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把握全文的结构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难点: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及本辞特点的全面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包括

1.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 2.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3.初步鉴赏。 二、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辞的体裁特点,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一词多义现象,了解“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倒装句、省略句两种句式,能够将文本准确流畅地翻译为现代文。 3、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4、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第一课时 导入: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一、作家作品 指名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367~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但是,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风格,兼取平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 二、写作背景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麻鞋之歌

麻鞋之歌 叶梓 ①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②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③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④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⑤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生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是否对中学语文阅读感到头疼?是否无法把握那么多的文字信息?是否经常在中学语文 阅读这一块失分?对于阅读理解题,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出题规律,并记住如何针对各种特定问题去进行解答的技巧。 综观各地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一加以解析。当然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把阅读文章认真仔细的看一遍。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中学语文阅读题做题技巧 一、阅读后先归纳“中心意思”。所谓“中心意思”与“中心思想”其实是两种概念:中心思想强调“思想”,即文章的深层次内函;中心意思强调“意思”,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考生只需要将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成一句“什么怎么样”就可以。 二、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很多考生疑惑自己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每道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 2、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2019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训练精选20篇(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训练精选20篇(含答案解 析)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美妙的结局 (俄)契诃夫 列车长斯特奇金有一天不当班,在他家里坐着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一个四十岁上下、相貌端庄、身体壮实的女人。她专事说媒。斯特奇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抽着雪茄,说:“认识您非常愉快。我吧,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已经五十二岁了,也就是说,在我这样的年龄,本该子女成群了。我的职业是稳定的。财产虽说不多,但要养活心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完全不成问题。我私下里告诉您,除了薪水,我在银行里还有存款,这些钱是按我的生活方式节省下来的。我为人正派,滴酒不沾,过着严谨而合理的生活。可是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有所欠缺——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生活的伴侣,我像个到处漂泊的匈牙利人,居无定所,没有任何娱乐,没有人可以商量,一旦生病,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等等,等等。我这人受过教育,又有钱。因此,我十分希望徐门①能来牵线——也就是说,跟一位般配的女士缔结合法婚姻。” “这不成问题,”她又说,“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想找个什么样的新娘呢?” “我吗?那就随缘吧。” “讲到缘分,当然也对。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有人喜欢黑头发的,有人却喜欢金发女郎。” “您知道吗,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斯特奇金庄重地叹息道,“我为人正派,性格刚强。美貌以及一般的外表在我看来是次要的,因为,您也知道,脸蛋不能当水喝,娶个漂亮老婆要操心的

事大多。我这么认为:一个女人重要的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里,也就是说,她要心地善良,各方面的品性都好。……不用说,如果老婆长得富态,看着当然舒服,不过,这对双方的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可是老实说吧,其实女人也用不着智慧,因为有了智慧她就会自命不凡,就会想入非非。最主要的是,她得敬重我,她得明白,是我给了她幸福。” “那当然。” “好吧,现在来谈谈名词②问题……富贵人家的千金我不要。我不能作践自己,居然为了金钱去结婚,我希望我不至于吃女人的面包,而是要她吃我的面包,还要让她心里明白这一点。可是穷苦人家的姑娘我也不能要。我这人虽说有点钱财,虽说我结婚不是出于贪财,而是出于爱情,但是,我也不能娶个穷女人,因为,您也知道,现在物价昂贵,再说日后还要生儿育女。” “可以找个有陪嫁的。”媒婆说。 列车长考虑一下,说: “不,谢谢您。承您好心关照,我心领了。现在容我问一下:您给人张罗一个新娘要收多少钱?” “要得不多。您按老规矩给个二十五卢布外加一件衣料,我就多谢了……至于找有陪嫁的女人,那就是另一个价码了。” 斯特奇金在胸前交叉抱着胳膊,开始沉思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叹口气说: “这价太贵了……” “一点儿也不算贵,尼古拉·尼古拉伊奇!从前吧,做成的婚事多,收费也就便宜些,如今这年头,我们能挣几个钱呀?要是在不持斋的月份③,能挣上两张二十五卢布,那就得谢天谢地了,老实告

4 归去来兮辞并序

4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

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注释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7.下列各项对“空气发电”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发电就是把空气压缩,进行存储,到需要时再使用的一种发电技术。 B.空气在排放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C.空气发电技术虽然已在某些国家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现在仍然少有人问津。 D.空气发电是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没有任何污染。 8.下列不属于设计风力发电站时考虑因素的一项是() A.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需要50台1兆瓦的并联的风力发电机。 B.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需要安装10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 C.建造地下储气站,是为了防止风速过高时出现电力过剩的现象。 D.建造风力发电站要考虑风速的高低,以保证提供充足的电能。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一样,都是利用空气发电。 B.空气发电前景虽然看好,但它目前只能作为应急电站。 C.一旦矿物能源耗尽,空气发电就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D.空气发电技术已经被人们掌握,但由于其发电成本高,现在难以普及。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采用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来调节发电量。 B.在德国和美国已经并网发电的空气电站,从经济角度看非常合算。 C.如果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组合使用,从经济角度看与热力发电不相上下。 D.空气发电技术的普及使用,对环境保护将会起很好的作用。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①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近年来题型比较稳定,一般为四道选择题,但不排除类似北京05春招题的主观题形式。 ②选材去年为自然科学类的材料,今年有可能选社科论文。 详解:

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练习一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答案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一、社科文 1、解析:答案D。“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无中生有。 2、解析:答案C。 A、是“相通”,而不是影响?。B、不是“时代”,是“才气、学养、心态”。D、强加因果。 3、解析:答案C。 A、原文是:“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不是“创新”。 B、没有弃形式?。 D、时态错误,是“时期”,不是“以后”。 二、文言文 1解析:B、渝,改变、违背。可以用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2、解析:答案C. 表条件,那么。A、介词,在;介词,跟。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D、取独;的。 3、解析:A. ①、体现了。②、不是。③、是。④、为官吏立法?令,不是。 ⑤、很直接,是。⑥、是。 4、答案C. 以退为进,错误。 5、(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3)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我知道这四?条很好,但是人民少?,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人民少,并不可怕。从前天子立?在中央,地方千里,只要具备上?述四条,怎么怕人民?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则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则人民多怨?,用刑罚恐吓?则人民多行?欺诈,用强力禁制?则是去者不?肯再回,来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圣王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桓公说:“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呵! 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说:“人民富裕而?又团结了,该如何使用?他们呢?”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7-08-09T10:32:16.12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2期作者:王倩 [导读]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高级中学王倩 【摘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对此提出了新要求。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语文水准的重要标准,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并对此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语文水准的重要标准。而阅读理解在高考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题型。所以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不仅仅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还具有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阅读能力。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导入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情境等。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是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景物在历代诗文中并不少见,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等,但这篇文章中的“荷塘”和“月色”不同于其他,“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的月色”,两者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这正是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景物,让人感觉到亲切自然。这样的美景用多媒体呈现,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鸿门宴》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呈现项羽和刘邦的诗歌《垓下歌》和《大风歌》的情境,教师再对这两首诗歌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学生思考楚汉争霸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进而引出《鸿门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培养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如个性阅读、探究阅读、目的阅读、比较阅读、自主阅读等。个性阅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对象。探究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生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目的阅读是针对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比较阅读其实就是参读,对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文章进行阅读,对题材相同主题不同的文章进行阅读,对不同地方风土人情进行阅读等。 三、注重预习环节,培养阅读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说明做事情有无准备,其效果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就是预习,通过预习学生能了解教材的重难点、文章的关键所在,这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预习可以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也可以课前让学生预习,教师作以指导。如可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再读课文。默读时要先坚持读完,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暂时放下,尽可能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大概理解。再读课文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讲解,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提问,这与传统预习有着不同,不是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而是让学生在自由、自主阅读时提出困惑,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消极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预习提问还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切入点,避免出现盲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可能会超出教师的知识范围,这样能促使教师深入研读课文,避开备课中的盲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四、结合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借助教材中的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是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在的语文教材选材比较广泛,内容比较丰富,蕴含着丰富的语法知识。针对这些特点,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标题理解、单词讲解技巧、课文理解题的设计等,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扩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苏省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文科学生要阅读十部文学名著,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名著阅读,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很多学生会感觉学业负担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还有一些学生没有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阅读积极性不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可以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疯狂的苇荡张西祥 刘木犁怎么就疯了呢?我问邻居,问村长。这个走路斜着一只膀子,在人流中一插一插像犁地的人,居然掂起猎枪去追他亲孙子,疯得分不清前头跑的是兔子还是孙子。村长说:“这事恐怕还要从苇荡说起。”苇荡我知道,就是村北那片大水洼子,方圆上千亩。村长嘱咐说:“苇荡那地方你可别去了,木犁一直都掂着土铳躲在苇棵里,说不定从哪里冒出来给你一枪,集镇上几个打渔打鸟的,都被他撵得像孙子,胆小的跑到家还大病一场。”我似信非信说:“这家伙年轻时以打猎为生我知道,怎么如今疯得连人和野物一起打了?”村长说:“怪就怪在如今他不打野物,只打人,不管是谁走近苇荡,他冷不丁就给你一枪。”“那他藏在苇棵里吃什么,喝什么?成仙了?”村长说:“他儿子每隔三五天背去半蛇皮袋冷馒头,像喂狗,朝滩涂上一撂,调头就跑。”从村长的嘴里我知道,木犁疯的原因很简单,木犁是想做一回真正的爷爷。这辈子拖着一躯残身子,木犁自觉得丈夫没做好,父亲也没做好,女人丢下他和儿子回黄土垄了,孙子要上学了却没钱。乡长那回在镇头上的大鸿宴应酬,说要给苇荡找个专门守护员保护野生动物。没想到这话爬进木犁的耳朵。木犁志在必得,揣上干粮赶到乡政府准备背水一战加上软磨硬磨。乡长说:“此人可以考虑。一,形象不好的人知耻而后勇,优点在于敬业,好使;二,便宜,要是雇个像样的,好赖也得七八百,这样的人给他个二百文就打发了,先试着用两个月再说。” 木犁守苇荡头一个月,果然拿到二百元,孙子也果然有了新书包、文具盒和走进校门的新衣服。那是木犁浑身脱了一层皮换来的——就在做看守的第四个晚上,木犁拼死命抓住几个张网偷水鸟的贼,几个贼也轻而易举抓住了木犁。直到木犁被乱拳轰击得鼻青脸肿,木犁的两只手依然像铁钩,紧紧钩住人家要去见乡长,人家随即提起腿把他的头杵进湖里喂水。村长说木犁就是这样受刺激的,也不知搭错了哪根神经,一头扎进深不可测的苇荡再也不露面。可是你见不到木犁,木犁却能看见你,只要有人走近苇荡,木犁不分良莠“咚”地就是一土铳,霰弹在苇叶上留下“唰”的暴风疾雨声,来人即便侥幸逃得了性命,也自觉被打穿了几根神经。好生生有鱼有野味的苇荡,却藏着火药桶,时不时要人的命,四方那些靠着苇荡找钱,靠野味打牙祭的贼胚子最先嚷嚷起来,众多电话接连打到乡长的办公桌上。乡长拖着不管,集镇派出所的压力就大了,于是端着真家伙的三个警员威武雄壮地呵斥,举着家伙凌厉尽致比划,就是听不见枪响;疯子不仅先声夺人开了第一枪,还抱起土铳没头没脑冲上来,结果可想而知。没想到这一番折腾还带来了负面效应,疯子的骁勇被四方乡邻渲染出传奇色彩,苇荡也就此安宁下来。在苇荡安宁的大半年里,有人看见消失多年的琵鹭和天鹅又来筑巢生养。我再次回乡时,贸然听说木犁死了。村长在说到木犁死时,是吞吞吐吐的,总不肯说原因。我连灌了他几杯,村长就硬着舌头说:“木犁死的事只有俺和木犁的儿子知道,木犁的儿子那天又去撂冷馒头,猛发现前几天撂在滩涂上的馒头原封没动。儿子似有预感,找到用芦苇搭的窝棚子,爹是直挺挺躺在一把干草上,早凉了。儿子觉得事情重大,哭两声猛地转身就跑。”儿子是在村外的田头上遇见村长的,村长说:“如今你爹好赖也算半个吃官饭的人了,走,这事俺得给乡长汇报。” 乡长一听,说:“这下可咋办?以后苇荡谁看守?”木犁儿子说:“这也是俺要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