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瑞加拉鲮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麦瑞加拉鲮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基础

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基础 第一节鱼类的性腺发育规律 一、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二、卵巢、精巢的形态结构和分期 三、鱼类的性成熟的年龄和性周期 第二节中枢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第三节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一、营养 二、温度 三、光照 四、水流 五、盐度 第一节鱼类的性腺发育规律 鱼类人工繁殖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性腺发育状况。性腺发育的全过程直接和间接地受内分泌腺及神经系统的控制。鱼类的性腺由体腔背部2个隆起嵴(生殖褶)发育而成。生殖褶由上皮细胞转化为原始性细胞时,分不出雌雄;进一步分化成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后,以不同的方式发育成卵子或精子。鱼类性腺的发育进程主要由卵子和精子的发生过程决定。 一、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一)鱼类卵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1、卵原细胞分裂期卵原细胞反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经过若干次分裂后,卵原细胞停止分裂,开始生长,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此阶段的卵细胞为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以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为主的卵巢称第Ⅰ期卵巢。 2、卵母细胞生长期此期分为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 小生长期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开始时,细胞质呈微粒状,细胞核卵形,占卵母细胞的大部分,其内壁四周排列着许多小核(或称核仁),中央为粒状的染色质,有时细胞质中可见卵黄核。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卵膜外出现了一层滤泡膜,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内有长形的核。小生长期发育到单层滤泡为止,这时的卵母细胞,称为卵母细胞成熟的第Ⅱ时相,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的卵巢称为Ⅱ期卵巢。性未成熟的鱼,常有相当长的时期停留在Ⅱ期。 大生长期是营养物质生长的阶段。卵母细胞由于卵黄及脂肪的积贮而体积大大增加。卵黄沉积可分2个阶段:①卵黄开始沉积阶段。卵膜变厚,出现放射状纹。滤泡膜的上皮

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19.doc

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 (二)项目单位南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三)项目负责人涂彭文(所长、高工)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目标 (一)必要性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隶属鲤形目,亚口鱼科,原产地为中国长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6龄,为溯江产卵的大型经济鱼类,成熟个体15-20kg,最大达30kg。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胭脂鱼在长江上、中、下游均有分布,我省赣江、鄱阳湖为重要的索饵育肥场。因过度捕捞和天然产卵场遭破坏,这一水产珍品的资源量逐年锐减,近二十年来在赣江几乎绝迹。为保护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四川、湖北等省相继开展了胭脂鱼的驯养繁殖,至今已获子二代(F2)。从生物学习性来看,胭脂鱼性温驯,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属杂食性鱼类,饲料易解决,又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等优良性状,很适宜于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养殖,有望成为一个极具推广价值的养殖新品。胭脂鱼幼体阶段(1kg以前)体形和体色优美,淡黄色体表披数条黑带,各鳍伸展如船帆,俗称“一帆风顺”,极具观赏价值。因胭脂鱼尚处子二代,国家明令禁止交易,货源供不应求,食用鱼仅见于高档宾馆饭店,售价每公斤100元以上,尾重250克以

下的观赏鱼要卖50元/尾,市场需求极为旺盛。 相形之下,国内水产养殖业长期低迷,常规养殖品种已趋饱和,导致渔农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损,有必要引育开发市场畅销、附加值高的名优新品。有鉴于此,项目组拟引进胭脂鱼子二代进行驯养研究,掌握全套养殖技术后向全省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将凸显三大功能:一是向省内渔农提供食用观赏价值兼备的名优新品,对于调整养殖结构,发展高效渔业意义重大;二是未来繁育出胭脂鱼子三代(F3),可直接向赣江放流,对濒临灭绝的资源进行增殖保护;三是胭脂鱼养殖形成规模后,在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渔农增收致富。(二)目标 本项目着重于胭脂鱼养殖技术研究并储备后备亲鱼。计划于2006年底引F2 5000尾,开展池塘主养试验5亩,单产500kg/亩,池塘混养8亩,单产100kg/亩,优质商品鱼总产3300kg,创产值19.8万元,直接经济效益10.56万元。长远目标是:储备后备亲鱼150组,2012年突破人工繁殖关,形成年产F3 350 万尾的繁育能力,除开展赣江增殖放流外,推广养殖20万亩,总产量达160万kg,实现社会效益1亿元。 三、项目实施条件 (一)技术力量雄厚。南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集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于一身,多年来成功开发引育了十多个名优新品种,获 多项成果奖励,在省内水产界赢得口碑。项目组由所长亲自挂 帅,汇聚了三名高工和三名工程师,技术力量雄厚。此前项目

我国胭脂鱼资源现状及其资源恢复

我国胭脂鱼资源现状及其资源恢复 提要胭脂鱼为我国特有鱼类,已知仅分布于长江和闽江。目前胭脂鱼在长江水系中的资源量明显减少,数量已较国家一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和达氏鲟为少;闽江胭脂鱼种群几近绝迹。造成胭脂鱼资源下降的原因主要与其自身繁殖力低,发育时间长,以及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等因素有关。人工放流是恢复长江胭脂鱼资源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胭脂鱼;资源现状;致危原因;资源恢复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 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Catostomidae)。现知全世界约有该科鱼类13 属68 种[1],其中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北美洲,仅亚口鱼(Catostomus catostomus)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胭脂鱼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闽江,为我国也是亚洲特有种。因此,该鱼在鱼类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也由于其体型大,最大体重可达40kg、体长100cm 以上,以往在长江上游的数量较多,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我国胭脂鱼由Bleeker(1864) 定名。之后进行研究的有Nichols(1925、1943)、Kimura(1934)、Nelson(1948),以及我国鱼类学家张春霖(1929、1930、1931、1933、1944)、方炳文(1934)、易伯鲁(1949)、刘成汉(1964)、伍献文等(1979)、熊全沫和夏盛林(1985)、丁瑞华(1994) 等。由于胭脂鱼幼鱼和成鱼在体形和体色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又因其自然独立分布于长江和闽江两大水系,曾被定为不同的亚种。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的胭脂鱼为一个单型种,没有种或亚种的分化。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对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众多生物物种的生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很多物种的资源量下降,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胭脂鱼的资源变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胭脂鱼曾在长江和闽江有过广泛的分布,并有较大的产量,但近年来资源量急遽下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以往有关我国胭脂鱼的研究多集中在形态分类方面,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工养殖工作的报道,但有关资源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见有专门报道。为了使胭脂鱼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得以很好的保护和恢复,我们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 1 主要工作方法 工作区域主要在四川省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上游江段,以及区域内一些主要支流。该区域为历史上胭脂鱼主要分布区。在区域内设置了8 个长期观测点:湖北省荆州、宜昌,重庆直辖市的万州、涪陵、巴南区,四川省泸州、合江、宜宾等江段。它们基本涵盖了由宜宾至宜昌近千公里的江段和附属的主要支流。记录研究范围内1997 年4 月至1998 年10 月胭脂鱼误捕情况。同时,还沿江进行了标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石斑鱼的功效有哪些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石斑鱼的功效有哪些 海鱼的类型有很多,石斑鱼就是海鱼的一种。我们都知道,很多海鱼的营养价值都是非常的高的,多吃海鱼对于身体的健康有很多的好处。和其他海鱼一样,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的高的,大家平时可以多吃一些。 目录 1、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2、糖尿病患者吃石斑鱼的作用 3、高血压能吃石斑鱼吗 4、孕妇适当吃石斑鱼的好处 5、石斑鱼怎么做有营养 6、麒麟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7、毛峰石斑鱼的营养价值8、石斑鱼的功效与作用 石斑鱼的做法有很多,吃法也是有很多的,而且不同的吃法对于健康的好处是不一样的。石斑鱼的肉质非常的美味,所以很多人对于石斑鱼都是很“热衷”的。那么石斑鱼的营养价值都有哪些呢?下面三九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别看石斑鱼长得丑,牙齿就像哈巴狗一样,但是它的肉质可是很鲜美哦。石斑鱼的肉质不仅细嫩洁白,而且高钙低脂,肉质分布也不想其他鱼一样少得可怜,而是非常肥厚,所以人们常把石斑鱼肉叫做海鸡肉,什么?海洋里也有做鸡的?没错,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去看看石斑鱼的营养价值有哪些吧。

石斑鱼既然作为一种海洋的“鸡”,那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天小编就为各位好吃嘴儿们盘点石斑鱼的营养价值到底有哪些。你还在为石斑鱼的做法而苦逼的百度么?小编今天也会对石斑鱼的食用方法进行一定的讲解,废话不多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石斑鱼的知识吧。 都说有些人的脸皮厚,石斑鱼的鱼皮可是最厚的哦。石斑鱼的鱼皮不仅厚,而且富含胶质和胶黏蛋白。这些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简单的来说,就是能让我们皮肤变得更滑,更水润,更有弹性,而且石斑鱼还富含维生素A,这是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延缓我们皮肤的衰老哦,所以石斑鱼又被称为美容鱼。 石斑鱼不仅肉质肥妹鲜嫩,而且营养价值相当的丰富,石斑鱼富含蛋白质,其肉质几乎全由蛋白质组成,而且脂肪含量特别的低,所以吃多了也不会变胖哦。 石斑鱼的蛋白质大多为优质氨基酸构成,这些氨基酸有助于我们脑细胞的滋养和生长,所以食用石斑鱼有很好的补脑作用。而且丰富的蛋白质除了能给我们补充能量以外,还能促进我们肌肉的生长和维护,想成为型男吗?吃鱼吧。 石斑鱼可不仅只有上述的营养价值,除了富含蛋白质以外,石斑鱼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和钙质,所以食用石斑鱼还能补充钙质哦,而且鱼肉嘛,吸收也会特别的好,所以希望长高的同学和容易骨质酥松的老年人,建议多吃石斑鱼哦。

鱼类人工繁殖

鱼类人工繁殖 百科名片 鱼类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方法按亲鱼来源于天然水域或人工培育,可分为半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前者受捕捞水域和季节的限制性大,生产不稳定。后者从亲鱼培育至鱼苗孵出都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可有计划地大量生产鱼苗。促使亲鱼成熟、产卵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生态法、生理法和生态生理结合法。 目录 鱼类人工繁殖 原理 人工繁殖方法 环节 编辑本段鱼类人工繁殖 fish,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根据鱼类自然繁殖习性,在人为条件下控制鱼类发育、成熟、产卵和孵化的技术措施。编辑本段原理 鱼类自然繁殖是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水位变化,以及性引诱和卵的附着物等外界条件制约下进行的。当这些生态条件综合作用下刺激成熟亲鱼的感觉器官时,鱼即产生冲动,并通过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神经,刺激下丘脑促使释放激素,使脑垂体间叶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细胞发生显著变化。在卵母细胞成熟变化过程中,滤泡膜破裂并进行排卵和产卵;雄鱼的精液量显著增加,并出现性行为。由于池塘内缺乏相应的鱼类繁殖生态条件,不能适度地刺激亲鱼的下丘脑释放激素,从而不能促使亲鱼的垂体分泌一定浓度的性腺激素,使亲鱼自然产卵。因此,人工繁殖的要领就在于将催情剂(如鱼的脑下垂体抽提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注入鱼体,达到诱导亲鱼发情、产卵或排精的目的。 编辑本段人工繁殖方法 生态法是在鱼类繁殖的适温季节里,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雌雄配对,满足其产卵的生态条件,使亲鱼自行繁殖或进行人工采卵和受精。此法适用于鲤、鲫、非鲫和虹鳟等。生理法是在繁殖季节对某些无法满足其成熟产卵生态条件、而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注射催情剂,促其性成熟、产卵和排精,适用于草鱼、青鱼、鲢、鳙等养殖鱼类、印度鲤科鱼类、闪光鲟和鮻等。生理生态法是将上述两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 编辑本段环节 中国鲤科养殖鱼类的繁殖一般采用人工繁殖生理生态法,整个过程分亲鱼培育、催情、授精和孵化4个环节。 ①亲鱼培育。是将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亲鱼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过程。鱼类成熟年龄因种类和所处纬度而异;雌鱼比雄鱼早熟1龄。亲鱼达到性成熟年龄后,性腺发育要求提供适口而营养丰富的饵料。在进行人工繁殖前约1个月,应适当减少投饵和施肥量,并每日冲注新水4~6次,促其性腺进一步发育。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鱼在外形上腹部膨大、下腹松软、

胭脂鱼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29公斤的胭脂鱼被放生,胭脂鱼介绍,价格(图片) 29公斤的胭脂鱼图片 长达1.3米的胭脂鱼图片

一条重29公斤、长达1.3米的胭脂鱼在前晚被几位渔民在嘉陵江上无意捕到。好心人老板张学兵知道胭脂鱼捕获一事后,花1.2万元将此胭脂鱼买下,并将其放生。据悉,这条胭脂鱼是重庆市至今发现最大的野生胭脂鱼。胭脂鱼也许你没见过也不知道,那就快来看看胭脂鱼图片和胭脂鱼介绍吧。 胭脂鱼介绍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俗称: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粉排,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体高侧扁,腹部平直,外貌呈三角形。口下位,嘴唇肥厚而外翻,似马蹄状,唇上有乳头状小突。背鳍起点外高隆,往后逐渐降低。雄性成鱼体侧胭脂红色,雌鱼为酱紫色,自鳃孔上角沿背部上缘有一条猩红色宽纹,直至尾鳍基部。 胭脂鱼不但体态优美,而且在繁殖期由于全身呈现红色而显得艳夺目,就好像披上了一套漂亮的婚装,胭脂鱼的名字也就不胫而直闻。胭脂鱼一般6龄可达性成熟,体重约10公斤左右。胭脂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亦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

图片|照片:胭脂鱼.jpg 胭脂鱼简介 ?名称:胭脂鱼 ?拉文种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 ?英文名:Chinese sucker ?科属: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 ?分布:长江、金沙江等地。 濒危等级:易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生存环境: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 ? ?捕食与食物:主食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吃水底的有机物质,还常在水底砾石上吸食附着的硅藻及植物碎片。 ?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项目六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任务二熟悉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一、水质净化处理设施 水质净化系统一般包括沉淀池、过滤器、蓄水池和消毒装置等。 二、产卵设施 产卵池一般容积50~100 m3,池深1.5~2.0 m。形状有圆形、八角形、长方形,以圆形为好。通常为砖水泥结构,池壁、池底要光滑,以免伤到鱼卵。圆形或八角形池,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央,池底略向中央排水口倾斜,倾斜度为3%~5%。 分为产漂流性卵或沉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产浮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及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池。 1、产漂流性卵或沉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 2、产浮性卵鱼类的产卵集卵池对于产浮性卵鱼类在圆形产卵池水面下20~30 cm处,设置一个口通向集卵槽,在集卵口处装一个用直径100 mm的管剖成两半做成的管片,利用池水旋转形成的水流将卵子导入集卵槽中。 3、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池与鱼巢对于产粘性卵的鱼类多

用池塘或长方形产卵池,同时配备人工鱼巢。鱼巢是亲鱼产卵时的附着物。只要是纤细多枝在水中易散开而不易腐烂的均可成为扎制鱼巢的材料。生产上多采用水草(聚草、金鱼藻等)、水中杨柳树的根须、棕榈皮和人造纤维等。杨柳根须和棕榈皮需用水煮过晒干,除去单宁酸等有毒物质。鱼巢材料经消毒处理后,扎制成束。鱼巢在产卵池内布置适当与否,能直接影响到雌鱼的产卵效率和鱼卵在巢上的附着率。 鱼巢按排列形式分为:悬吊式鱼巢、单列式鱼巢、环列式鱼巢及上层平列筏式鱼巢。 悬吊式鱼巢 单列式鱼巢 环列式鱼巢 平列筏式鱼巢 三、孵化设施 1、孵化桶(孵化缸)孵化桶是用白铁皮、塑料或钢筋水泥制成的漏斗形孵化器。孵化桶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容水量250 kg左右为宜。孵化桶的纱窗可用铜丝布或筛绢制成,规格为50目左右。孵化桶进水在漏斗底部,由桶上端纱窗处出水,水由下而上,鱼卵也随之翻动。

胭脂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胭脂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河南水产)2oo6年第4期 胭脂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田海军潘华.周本翔杨治国t (1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科学系464002;2郑州大学后勤管理处450001) 胭脂鱼是国家二类水生保护动物,体态优美,既 可作观赏鱼又可作食用鱼.胭脂鱼肉质鲜美,性情温 顺,生命力强,生长迅速,杂食,耐寒,最适合于混养. 由于受苗种的数量限制,该鱼数年来价格看好,养殖 效益非常可观.特别是在鳗鱼塘里混养.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在大型池塘中饲养,只要饵料充足,养殖1年 个体可达1千克左右. 胭脂鱼在自然环境中,抵抗疾病能力较强,一般 很少患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胭脂鱼苗,鱼种,成 鱼等各阶段均有患病现象.像大部分养殖鱼一样.对 于胭脂鱼的病害防治工作也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 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 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发生.其具体做法是:在 预防环节,实行科学饲养.在做好"种,饵,密,管"等 的基础上,坚持常现消毒,做好鱼池,鱼种,食场及饲 (肥)料消毒.在非发病季节,每月泼洒1次杀菌,杀虫 药物;发病季节(4—6月和9—10月)每月消毒2次,并投 喂1个疗程药饵,预防疾病发生. 胭脂鱼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l烂鳃病 烂鳃病是胭脂鱼的主要病害,在成鱼和幼鱼阶 段均有发生.苗种长至3~4厘米时最易发病.由于胭

脂鱼有集群习性,故该病一旦发生,即迅速感染.有 时可导致大量死鱼. 防治方法:1.大量换注水,改善池塘水质状况;2. 鱼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除致病菌.养殖过程中定期 消毒水体和食场. 治疗方法:当鱼病发生时,用0.2—0.5毫克/升二 溴海因或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续2~3天;同时拌饵内服鱼服康(100千克鱼用量为50100克)或 红霉素(100千克鱼30克有效成分),l天1次,3天为一个疗程. 2肠炎病 肠炎是胭脂鱼苗种(低龄鱼种)阶段的主要疾 病.在饲料及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易发生;流行季节 为6~9月. 防治方法:一是坚持不喂变质腐败饲料;二是加 强水体消毒工作. 治疗方法:在疾病发生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毫 克/升或0.3~0.4毫克/升强氯精;同时,内服磺胺胍(或土霉素)药饵,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5克,第二天开始减半,连用6天为一个疗程,可有效治愈肠炎 病症. 3赤皮病 鱼体表受伤后,因细菌感染而发病.病原为荧光 假单胞菌.病鱼体表尤其是两侧的部分鳞片脱落.表 皮发炎充血,鳍基充血,鳍末端腐烂,常与烂鳃病并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为多发季节,危害 鱼种和成鱼,可导致鱼死亡. 预防方法:1.养殖池应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鱼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浴1O15分钟;3,在该

海鱼大全

黄姑鱼褐菖鲉刺鲳蓝眼狼牙鰕虎鱼大斑石鲈黄鳍马面鲀黄鮟鱇鲱木叶鲽四带河鲀六带石斑鱼斑点鸡笼鲳红笛鲷二长刺鲷路氏双髻鲨大圆鄂针鱼白斑星鲨沟绿鳍鱼毛烟管鱼横带髭鲷蓝圆鯵胡椒鲷暗纹东方鲀

黑鮶 虫纹东方鲀皮氏叫姑鱼星斑裸颊鲷二长棘鲷日本金线鱼斑鰶黑鳃梅童鱼钝吻黄盖鲽 圆鮀鲣多鳞鱚大甲鯵小鳞鱵灰裸顶鲷条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单带绯鲤沟鯵红鳍裸颊鲷扁头哈那鲨绵鳚紫色东方鲀羽鳃鲐宽吻鱵

四长棘鲷铅点东方鲀六带线纹鱼长条蛇鲻双带绯鲤长颌鰆鯵黑鮟鱇六斑刺鲀惠氏兔头鲀深水瓣鼻鲀格氏兔头鲀丝背细鳞鲀单角革鲀巨鲶鱼浅色鲟鱼无鳞甲三刺鱼小杜父鱼鳟鱼帕朗泊鳉鱼比目鱼大黄鱼鲈鱼细条天竺鱼裸胸鮋汤氏平鮋

边尾平鮋高体大鳞鲆断线舌鳎半滑舌鳎日本须鳎焦氏舌鳎多刺腔吻鳕青点鹦嘴鱼花鳍海猪鱼带鱼鲐鱼海鳗长条蛇鲐鱼斑 遮目鱼金线鱼海鲶白鲳黑鲷四指马鲅赤点石斑鱼蓝点马鲛青干金枪鱼大弹涂鱼

鮸鱼银鲳灰星鲨短鳍红娘鱼石鲽 褐牙鲆绿鳍马面鲀黄鲷大眼鲷宽体舌鳎 宝刀鱼宝石石斑鱼高眼鲽白姑鱼小公鱼 六齿金线鱼条鳎大甲 注:舟山岛论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收集到了以下海洋鱼类(部分),本次一并奉献,鱼名按标准名和舟山本地渔民叫法二种一并给出,欢迎广大网友予以指正!

多宝鱼 主要产地:北欧大西洋海域,中国山东、辽宁、广东潮汕 食用季节:全年供应 海鲜特点:其实是比目鱼中的名贵品种,又称欧洲大鲮平,香港人则以其英炆名Turbot谐音改为多宝鱼,吉利易记,其肉质白嫩丰厚,口感软滑骨较少,味道鲜而营养丰富,含胶质。近年香港市场买到的多为广东潮汕养殖鱼,肉滑但欠鱼味,当然比欧洲的退色。 舟山渔民叫法:借手捏塔 蓝瓜子 主要产地:东南亚及中国沿海 食用季节:入夏当造 海鲜特点:头部椭圆,体形丰满,尤如一粒大瓜子而命名。此外因身上满布星点,全身浅蓝,另名蓝鳍石斑鱼。重量由3斤至5斤不等。鱼肉结实中丝细嫩滑,鱼味浓,肉雪白,可媲美红斑及老鼠斑。3斤以上容易有沙皮。 舟山渔民叫法:黑坚鱼 牙衣 主要产地:南中国海、东沙群岛 食用季节:全年供应 海鲜特点:在台湾称为楔斑猪齿鱼的牙衣,身体长形及侧扁,上下颚各有两双弯曲的尖牙。背部有方形黑色斑纹,接近下半身位置有淡黄色条纹。牙衣肉质香滑,清蒸最佳。 舟山渔民叫法: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产卵繁殖,但人工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卵和孵化效果。 1、亲鱼培育 (1)性成熟和性周期 长江流域的湖泊、外荡、水库、池塘所养殖的鲤鱼,雌鲤二龄开始性成熟,雄鲤一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一般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产卵后的第Ⅵ期卵巢到7月份吸收退化到第I期,此后逐渐发育到11月份进入第Ⅳ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W期发育到第V期。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Ⅲ期,8-9月进入第Ⅳ期,12月进入第V期,并以此期越冬。 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的珠江流域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4-5月:黄河流域5-6月;东北地区为6-7月,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2)雌雄鉴别 鲤鱼雌雄鉴别。 (3)亲鱼的选择和饲养 雌鲤鱼应选择二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75千克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体质强壮、

体形略长以及活动力强而无伤。来源以湖泊、网围、外荡、池塘养殖为好,是无公害的优质亲本。 亲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1.8米左右,每年必要清塘1次。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50千克/亩,也可以混养少量的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升高,突然下暴雨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养在同一池塘。鲤鱼为杂食性、食量较大的鱼种,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补充天然饵料,并注意产卵前15-20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性腺的发育。 2.自然产卵受精 (1)产卵、孵化池的选择 产卵池以2亩为好,水深1.2米左右。应选避风、向阳、池底淤泥少。进、排水方便,环境幽静的池塘。放亲鱼前3-5天,用生石灰等清塘,灌水时严密过滤,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每升5毫克以上。 一般是用鱼苗饲养的池塘兼作孵化池,采用兼作孵化池必须有3-5处池塘轮翻,这样在孵化时易操作,要求池塘面积均为2 -3亩,水深0.8-1.0米,但放鱼前必须清塘。 (2)鱼巢的制作和设置 鲤鱼是产黏性卵,需要有附着物以便受精卵粘附上面发

石斑鱼对营养的需求

石斑鱼对营养的需求 石斑鱼泛指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里的各属鱼类,全球大约100多种,属沿海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精养条件下最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之一。 目前,国内养殖石斑鱼主要饲喂新鲜小杂鱼、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沙蚕等,也有一些饲料企业已经对石斑鱼饲料进行生产和推广。石斑鱼的营养需求数据是研制其配合饲料的理论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针对不同种类石斑鱼的营养需求开展研究,包括玛拉巴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巨石斑鱼、青石斑鱼等。由于人们对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尚不全面,难以满足研制生产优质的配合饲料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旨在为今后开展石斑鱼营养需求研究及其系列配合饲料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1、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指能满足鱼类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低蛋白质含量。石斑鱼组织器官组成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蛋白质,同时还是其机体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和抗体等)的重要组成成分。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石斑鱼的蛋白质营养需求的报道已经很多。这些报道研究表明,石斑鱼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不同的种类、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蛋白源和饲料组成条件下,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各不相同(见表1)。 表1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

从表1可以看出,点带石斑鱼需要的蛋白质含量范围为44%~56%;斜带石斑鱼为45%~48%;赤点石斑鱼为48.37%~49.24%;青石斑鱼为50.91%~54.78%;美洲黑石斑为45.62%~46.86%;老鼠斑幼鱼干物质(DM)中可消化蛋白质(DP)的量在44%以上,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而成鱼对粗蛋白需求量为53%。 石斑鱼与其他鱼类一样,也需要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10种必需氨基酸。在斜带石斑鱼饲料中添加适宜L-蛋氨酸的研究中,以鱼粉、大豆浓缩蛋白和结晶氨基酸为蛋白源。结果发现,当蛋白质水平为48%、胱氨酸固定含量为0.26%,蛋氨酸达到1.34%时,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高。石斑鱼幼鱼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其脑中5-羟色胺水平会升高,而且能够减少幼鱼互相残杀现象发生。但是,维持石斑鱼最大增重的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还有待继续研究。 2、脂肪和必需脂肪酸的营养需求 脂肪不仅是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维持石斑鱼的生长、发育、存活、健康和繁殖的能源物质和营养素,而且有节约蛋白质的效应。石斑鱼对脂肪的营养需求在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不同,不同脂肪源和饲料组成也会影响石斑鱼脂肪的营养需求量。石斑鱼饲料最适脂肪含量为13.5%~14%。 表2 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脂肪需求

渔民捕获的胭脂鱼王长什么样

渔民捕获的胭脂鱼王长什么样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渔民捕获的胭脂鱼王长什么样》的内容,具体内容: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月03日南京渔民捕获1米多长"胭脂鱼王" 已就地放生,以下是事情回顾:本报讯南京市渔政支队2日发布消息,南京渔民近日捕获一... 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月03日南京渔民捕获1米多长"胭脂鱼王" 已就地放生,以下是事情回顾: 本报讯南京市渔政支队2日发布消息,南京渔民近日捕获一条胭脂鱼,体长达1.1米,重达15.5公斤,是近年长江南京段出现的最大胭脂鱼。胭脂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长缓慢。 "10月29日,我划捕蟹船在长江捕鱼,收网时感觉渔网剧烈震颤。折腾好大一会儿,才把网拉出水面。" 发现胭脂鱼王的捕蟹船船主张银发介绍,自己常年在南京长江二桥下游三江口水域从事作业,以前也捕到过胭脂鱼,但捕获这么大只的还是头一次。"这条胭脂鱼全身通红,足足有半人多高!" 现场"胭脂鱼王"图片: 南京市渔政处负责人介绍,胭脂鱼属亚口鱼科,也是迄今所知的亚口鱼科分布于中国唯一的鱼种。胭脂鱼在长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数量为多,由于捕捞过度等原因,野生状态个体数量逐年下降,长江南京段出现如此大只的胭脂鱼,非常罕见。渔政执法人员现场对"胭脂鱼王"进行初步检查后,认为鱼体没有丝毫体表伤痕,考虑到鱼体巨大,无法安全救

助运输,已就地放归长江。 (鹿琳) 相关报道:29公斤江北嘴网起最重胭脂鱼1.2万元昔日打鱼人买来即放生 前晚,几位渔民在嘉陵江江北嘴水域无意捕到一条重29公斤、长达1.3米的胭脂鱼。昔日的打鱼人、现"鑫缘渔港"老板张学兵知道此事后,花1.2万元将胭脂鱼买下,并将其放生。据悉,这条胭脂鱼是我市至今发现最大的野生胭脂鱼。 胭脂鱼外形特征 胭脂鱼体侧扁,背部在背鳍起点处特别隆起。头短,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状。唇发达,上唇与吻褶形成一深沟。下唇翻出呈肉褶,唇上密布细小乳状突起无须。下咽骨呈镰刀状,下咽齿单行,数目很多,排列呈梳妆,末端呈钩状。上颠窝明显下陷,位于顶骨外侧,下颊窝浅而不无须。腹部干直。背靖基底极长,无硬棘,鳍条50根以上,基部延长至臀鳍基部后上方;臀鳍条10-12;尾柄短,尾鳍深又形,下叶长于上叶。背鳍无硬刺,基部很长,延伸至臀鳍基部后上方。臀鳍短,尾柄细长,尾鳍叉形。鳞大呈圆形,侧线完全。 在不同生长阶段,体形变化较大。仔鱼期当体长为1.6-2.2厘米时,体形特别细长,体长为体高的4.7倍;稍长大,在幼鱼期体高增大,体长12-28厘米时,体长为体高的2.5倍;成鱼期体长为58.4-98.0厘米时,体长约为体高的3.4倍,此时期体高增长反而减慢。其体色也随个体大小而变化。仔鱼阶段体长2.7-8.2厘米,呈深褐色,体侧各有3条黑色横条纹,背鳍、臀鳍上叶灰白色,下叶下缘灰黑色。成熟个体体侧为淡红、黄褐或暗褐色,

石斑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养殖技术 针对此次到福建漳州石斑鱼养殖场的出差经历总结以及与养殖场负责人的交流沟通,总结出石斑鱼养殖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鱼苗选择 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两种,以网箱养殖较为普遍。网箱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所以发展很快。在介绍成鱼养殖技术时,以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可参考网箱养殖。 二、养殖条件 养殖海区的环境应具备如下条件: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风袭击;沙质底、砾质底、礁石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潮流畅通,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为好;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水质清新,石斑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1‰-41‰之间都能生存,最适在适宜盐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农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染,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不低于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条件好,活鱼运输、饲料供应方便。 目前石斑鱼育苗尚未达到生产性要求,因此养殖的鱼都还是以自

然海区捕获的幼鱼为鱼苗养成。养殖的石斑鱼幼鱼以手钓钓获的为好。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三、放养规格及密度 放养密度与养殖海区的流速有很大的关系,流速通畅的海区可大些,反之要少些。一般一只3×3×3(米)的网箱,放养鱼种规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500尾左右,规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也就是说一只3×3×3(米)的网箱养殖产量200公斤左右是较合适的。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在水温25℃的条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为好。生产实践中,在3米×3米×3米的网箱内饲养成鱼500尾左右。结果表明,放养密度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时石斑鱼的生长较快,当放养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时生长速度与前者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当放养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减小,饲料系数大大增加,存活率明显下降。证明60尾/立方米的成鱼放养密度是比较适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尾重100克-150克的放养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为宜。 四、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

石斑鱼病虫害诊断诀窍

石斑鱼病虫害诊断诀窍 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由于缺乏相应的诊断技术与设备,常常造成误诊误断,给鱼病的正确提前预防及科学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延误防治或盲目用药,错过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影响养殖效益。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水产养殖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病虫害简易诊断技巧,引导对症下药,以供广大石斑鱼养殖户交流参考。 1、依据患病机理诊断 石斑鱼发病是病原体、鱼体和养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个环节正常就不会发病,只有三者的结合才会有病害的发生。病原体是导致鱼病发生的先决条件,鱼体自身特性及免疫力是避免发病的基础,养殖水环境是防病治病的关键。诊断分析鱼病发生的原因要将上述三个因素综合起来思考,有助于在发生鱼病时找到准确病因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切入点,也有助于为防止疾病发生提供正确思路。 2、依据季节变化诊断 不同的病虫害有的不同的流行季节与适宜发生的气候条件,可依据季节变化诊断。如溃疡病多见于季节交换期,指环虫流行于春末和秋初,海盘虫病流行季节为夏秋,贝尼登虫病秋冬季节易感染,类结节病常发于水温超过20℃且降雨较多的梅雨期,烧尾病则只见于夏季等。 3、依据养殖阶段诊断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主要发生于鱼苗鱼种培育期(鱼苗培育至1~2厘米时发病),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和苗种,人工繁育的苗种较少发生微孢子虫病,脊柱弯曲综合症多见于苗种阶段,在单纯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时易多发“受激猝死病”。 4、依据水环境诊断 鱼病的发生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水源中的污染源、养殖水体的理化因子(氨氮、亚硝酸、PH值、溶解氧、盐度、水温等)、底质老化等变化,有可能引起石斑鱼的不良反应、降低免疫力、影响摄食、活动异常、中毒、诱发病害或死亡。 5、依据死亡情况诊断 网箱、池塘或水泥池石斑鱼疾病发生后,一方面可从死亡的缓急来判断,如急性型死亡表现为症状不明显或死亡量大,病情来得急或突然,可能由于池水理化因子突变或严重恶化、水源污染、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病毒性疾病传染暴发、摄食变质或含有害因子的饵(饲)料等因素;慢性型死亡主要由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或营养不良引起的,可通过体表、内脏病变特征以及镜检体表粘液和鳃丝来诊断。另一方面,从发病网箱或鱼池鱼的死亡量大小来判断。细菌性疾病与寄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的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 s)、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鲢鱼(Chub)、青鱼(Piceus)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中的亲鱼培育、产卵孵化设施、人工催产、孵化等。 本规程适用于资兴市水产良种场草鱼、鳙鱼、鲢鱼、青鱼的鱼苗繁殖。 2 引用标准 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 亲鱼培育 3.1亲鱼的来源及选择 3.1.1亲鱼的来源 亲鱼要求从省级以上鱼类原良种场引种或从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捕捞选育达到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个体,从天然水域捕捞选留的种用亲鱼,必须在亲鱼培育池中专池培育一段时间,到第二年再催产。 3.1.2亲鱼的选择 1.1. 2.1雌雄鉴别

鉴别四大家鱼雌雄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从胸鳍上来区别。主要特征比较见表1。 表1 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雌雄特征比较

1.1. 2.2成熟年龄和体重 湖南地区四大家鱼亲鱼成熟较早,个体较小,雄鱼较雌鱼早熟一年。四大家鱼亲鱼成熟年龄和体重见表2。 表2 四大家鱼成熟年龄和体重 1.1. 2.3雌雄搭配比例 选留亲鱼的雌雄搭配比例一般应在1:1~1.5,即雄鱼略多于雌鱼。 1.2亲鱼培育池 1.2.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 水源条件好,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符合NY 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阳光充足,距产卵池、孵化场不能太远。鱼池面积一般3~4亩,底质符合GB/T

各种鱼日语的叫法

莀1.鲣(カツオ)鲣鱼 蒆2.鲤(コイ)鲤鱼 莅3.鳕(タラ)鳕鱼 膁4.平目(ヒラメ)比目鱼 蒇5.秋刀鱼(サンマ)秋刀鱼 膈6.鲻(ボラ)胭脂鱼、鰡鱼 膄7.鲷(タイ)鲷鱼 芁8.鲑(サケ、シャケ)鲑鱼 袈9.イクラ三文鱼子 蚅10.鰯(イワシ)沙丁鱼 羂11.鲈(スズキ)海鲈鱼 莁12.舌平目(シタビラメ)比目鱼的一种芈13.鳟(マス)鳟鱼 莇14.虹鳟(ニジマス)虹鳟鱼 蚁15.鮎(アユ)鲶鱼

蒁16.鲔(マグロ)金枪鱼 虿17.鰤(ハマチ、ブリ、イナダ)蛳鱼(根据年龄段叫法不同)袅18.蛤(ハマグリ、アサリ)文蛤 螄19.蟹(カニ)蟹 薁20.鳗(ウナギ)淡水鳗 袆21.伊势海老(イセエビ)一种龙虾,比我们所吃的澳洲龙虾要小薇22.蛸(タコ)章鱼 蒃23.蛎(カキ)牡蛎,生的好吃哦 蚀24.车海老(クルマエビ)明虾 芇25.帆立贝(ホタテガイ)扇贝 羅26.乌贼(イカ)乌贼 节27.鲸(クジラ)鲸 蚀28.河豚(フグ)河豚 蚈29.カレイ鲽鱼 螇30.鲍(アワビ)鳆鱼

莅31.海胆(ウニ)海胆 螀32.マテガイ竹蛏 聿33.シシャモ多春鱼 膅34.石持ち(イチモチ)大黄鱼肄35.海鼠(ナマコ)海参 袀36.鲛(サメ)鲨鱼 蒀37.法螺(ホラ)海螺 袇38.太刀鱼(タチウオ)带鱼袃39.鲶(ナマズ)鲇鱼 羀40. 鯵(アジ)竹颊鱼 薆41. 鰆(さわら)鲅鱼 莄42. 鲱(にしん)鲱鱼 蚁43. サーモン三文鱼 肀44. 鲭(サバ)青花鱼 羇45. 间八(カンパチ)贯八

袈46. 鮎并(アイナメ)六线鱼47. 皮剥(カワハギ)马面鱼

海水鱼类繁殖影响因素及人工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影响因素及人工繁育技术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海水鱼类的国家之一,海水养殖技术和养殖面积也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就养殖现状而言,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科学合理的开展海水养殖,重点发展鱼类增养殖,是我国水产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外界环境包括营养物质、温度、光照、水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对鱼类繁殖的影响以及重要的人工繁育技术。 关键词:海水鱼类;鱼类繁殖;影响因素;人工繁育 21世纪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新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把海洋看作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寄希望于蓝色国土对人类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撑,也期望获得更多的蓝色海洋食物。海洋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将成为重要的蓝色海洋食物的来源之一,因此,海洋鱼类的繁殖显得尤为重要。 1 海水鱼类繁殖的影响因素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繁殖活动既受体内激素诱导对性腺发育的制约,也受外界环境包括营养物质、温度、光照、水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1.1 营养物质鱼类繁殖的影响 营养物质鱼类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增重约占鱼体重的20%左右,因此需要从外界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以提供卵子生长发育所要积累的大量卵黄。充分的优质食物是保证鱼类肥育和性腺发育的基本条件,因此应重视夏秋季节亲鱼的培育。为处于生长期的卵母细胞提供原料。春季亲鱼卵巢进入快速生长期,必须强化培育,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但若只给予丰富的饲料而忽略了其他生活条件时,则亲鱼虽可长得很肥,性腺发育却受到抑制,反而不利于繁殖。 1.2温度对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具有显著影响。 由于同种鱼达到性腺成熟期的积温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我国南方或温热水培育的亲鱼,持续水温高,性腺发育成熟早,就可提前产卵。水温是影响鱼类繁殖的最重要因素。同种鱼类在不同地区的产卵季节是有差异的,如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在海南繁殖季节为3月,在广东是4月,在上海是5月,在东北是6月。尽管在时间上差异较大,但其水温却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在22~28℃之间繁殖[1]。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鱼类,由于终年温度对鱼类繁殖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鱼类产卵的温度阈值,每种鱼在某一地区开始产卵的温度是一定的,一般低于这一温度就不能产卵。如长江流域家鱼产卵水温为18℃。正在产卵的鱼,遇到水温突然下降,往往发生停产现象。所以家鱼人工繁殖时,特别要注意天气变化,催产后能有几天时间保持适宜水温,才可能使产卵、孵化成功。 1.3光照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有关,光线刺激鱼类的视觉器官,通过中枢神经,引起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性腺的发育。鱼类的生殖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光照时间长短的调节。在春季产卵的鱼,只要延长光照期,就能促进性腺发育,使亲鱼提早成熟产卵,而对秋冬季产卵的鱼类,需要缩短光照期才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提前产卵。 1.4水流的影响 流水对某些鱼类的性腺发育成熟及产卵显得特别重要。流水除对亲鱼有刺激作用外,还提高了水中的溶氧。江河中的家鱼所选择的天然产卵场,往往在产卵季节,因降暴雨使水位猛涨,水流湍急,经数小时亲鱼即可完成从Ⅳ期卵巢向Ⅴ期卵巢的过渡

名贵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可驯化吃食配合饲料) 1、细鳞斜颌鲴: 生长特性:野生中小型鱼类,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生长速度极快,自然水体中,当年孵化鱼苗到年底可达到2~3两,第二年一般可达到1~1.2斤左右。天然水体中最大个体可达60厘米。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 一年四季均能生长,是既适低温又耐高温的鱼类,是各种鱼类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这是黄板刁特殊的生理特征和移植与养殖的最大优势。水温15~35℃是最佳生长期,最适生长水温22~24℃,耐氧能力近似白鲢。 食物食性:刮食性鱼类,用上下颌的锋利角质边缘刮食底泥和着生藻类,苗期以浮游生物为食;食性有明显的更替过程,随着鱼体长度的增长,腐屑和底泥在肠管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成鱼可占食物总量90%以上。 饵料特殊,不与主养经济鱼类争食,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养殖方式的改变,又能改换其它的饵料,在0~38℃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配合饲料。 食物食性:刮食性鱼类,用上下颌的锋利角质边缘刮食底泥和着生藻类,苗期以浮游生物为食;食性有明显的更替过程,随着鱼体长度的增长,腐屑和底泥在肠管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成鱼可占食物总量90%以上。 饵料特殊,不与主养经济鱼类争食,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养殖方式的改变,又能改换其它的饵料,在0~38℃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配合饲料。 养殖特性:生活于水体中下层,群栖性。生长快、食性广、饲料来源广、抗病能强和容易捕捞的特点,可在水库、湖泊、池塘养殖。也适合在堰塘和精养渔池等小水面养殖。 鱼种投放的规格越大,鱼生长速度越快。精养池塘在放足“四大家鱼”后,每

石斑鱼的价格 种类资料

石斑鱼 黑猫鱼即石斑鱼,沿海当地居民俗称。生活在海边石头缝隙,有海中鲤鱼之称,实际上食用价值和味道高于鲤鱼。比常见鱼类价格偏贵。石斑鱼,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外形特征 石斑鱼体形特征,大同小异,一般体中长,侧扁,色彩艳丽,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有条纹和斑点,口大,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背鳍和臀鳍硬棘,很是发达,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栖息环境 石斑鱼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海洋,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

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 生活习性 石斑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石斑鱼喜静怕浪,喜暖怕冷,喜清怕浊。在10~15米深的海底,尤其在多岩礁洞穴和珊瑚地带,经常多见。个体小的,活跃在浅水域,好动,易钓。个体大的,喜静卧,深居简出,经常呆在洞穴里或深水域。[1] 繁殖方式 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具有性别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 鲑点石斑鱼是属于分批产卵类型。在同一个卵巢中具有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即使在已成熟、产卵Ⅴ期的卵巢中也存在较多第3~4时相的卵母细胞,且未呈现退化迹象,说明卵母细胞的发育是非同步性的。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卵母细胞仍能发育至成熟,在一个繁殖周期内,卵子能分批成熟产出。赤点石斑鱼是属于一次产卵类型,但在生殖季节,个体的性成熟和生殖则有先后之分,先成熟的个体早生殖,后成熟的个体晚生殖。然而,观察到赤点石斑鱼整个产卵周期可持续2~3个月,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每期都进行连续多次产卵,中期为产卵盛期,所产之卵占总卵数的一半以上。石斑鱼个体总产卵量在7万~100多万粒不等,大型种类有1000万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