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与公共冲突管理》第二次

《社会与公共冲突管理》第二次

《社会与公共冲突管理》第二次
《社会与公共冲突管理》第二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突发事件因发生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不同而被分为几大类,除了:

A.汽车追尾

B.自然灾害

C.事故灾难

D.公共卫生事件

2.阐述危机为“一个系统的基本结构或基本价值和规范所收到的严重威胁”是:

A.纽曼

B.鲍尔森

C.西蒙

D.罗森塔尔

3.着眼于未来防灾减灾的需要的管理学术语是:

A.弹性

B.承受力

C.恢复力

D.影响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设置

预备费”。

A.2%-5%

B.1%-3%

C.3%-5%

D.2%-4%

5.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预测预警措施是:

A.非盈利组织参与

B.企业参与

C.社区参与

D.政府主导

6.预测预警活动中为采取响应措施赢得宝贵事件体现的是()原则。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全面性

D.主导性

7.突发事件具有除以下哪种特征外的特性:

A.动态时效性

B.模糊不定性

C.真实性

D.易受扭曲性

8.信息报送的主体不包括:

A.精神病患者

B.政府

C.企事业单位

D.公民

9.需要采取强制隔离措施的是:

A.社会安全事件

B.偷盗事件

C.自然灾害

D.事故灾难

10.属于接警与初步研判的单位是:

A.公安部门

B.质检部门

C.民政部门

D.财政部门

11.动员一词最早用于:

A.农业

B.工业

C.军事

D.商业

12.“非典”的社会动员属于:

A.局部动员

B.整体动员

C.部分动员

D.个别动员

13.9.11影响美国的世界投资“安全岛”形象,体现突发事件的:

A.经济影响

B.环境影响

C.社会影响

D.心理影响

14.以下属于信息收集与评估的活动是:

A.经创设临时团队

B.社区恢复

C.确定灾害援助的水平与类型

D.制定恢复房屋计划

15.应急管理的目标是:

A.有效地预防公共事件

B.消除隐患

C.安置人员

D.进行补偿

16.我国第一支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大队成立于: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17.军事工业民为用称为:

A.平战结合

B.防务工业军民融合

C.国防动员

D.军国道路

18.国际合作的形式不包括:

A.公民援助

B.非政府组织合作

C.救援企业合

D.政府合作

19.中国的国际应急管理合作始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1世纪初

D.2008年

20.心理创收难以平复,被称为:

A.抑郁症

B.后危机综合征

C.癫痫

D.应激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构建的原则有:

A.综合协调

B.预防为主

C.尊重科学

D.依靠法制

2.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问题:

A.部门各自为政

B.社会动员能力弱

C.重救轻防

D.应对合作性差

3.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表现为:

A.增强忧患意识

B.提升风险认知能力

C.提高自救与互救技能

D.增强公众批判力

4.我国应急队伍建设的原则:

A.综合应急

B.军民结合

C.分工合作

D.社会参与

5.下列是预测预警活动的有:

A.科学监测

B.上报信息

C.传播警报

D.促使公众响应

6.预测预警的内涵包括:

A.预测功能

B.警示功能

C.消解功能

D.教育功能

7.突发事件信息沟通可以分为哪几类:

A.外向报送

B.信息上报

C.信息交流

D.信息通报

8.信息报送的原则:

A.及时报送

B.阶段报送

C.准确报送

D.持续报送

9.应急决策者素质包括:

A.决断与创新能力

B.前瞻与推断能力

C.灵活应变能力

D.吃苦耐劳能力

10.突发事件处置原则包括:

A.以人为本

B.统一领导

C.社会动员

D.依靠科技

11.我国社会动员的致命性问题包括:

A.重救灾轻防范

B.部门分割条块分割

C.动员范围小

D.公共安全教育匮乏

12.社会动员的原则有:

A.以人为本

B.依法动员

C.分级分类分阶段

D.合理补偿

13.恢复重建影响分类:

A.社会影响

B.环境影响

C.经济影响

D.心理影响

14.住房恢复重建的阶段:

A.应急住宅

B.临时住宅

C.临时住房

D.永久住房

15.评估调查的流程包括:

A.缓解阶段

B.准备阶段

C.实施阶段

D.总结阶段

16.应急管理调查评估内容包括:

A.风险调查评估

B.应急基础能力调查评估

C.应急处置调查评估

D.事件影响调查评估

17.平战结合的可能性包括:

A.社会共济性强

B.不受通货膨胀影响

C.不受人口老龄化高峰影响

D.可以积累大量资金

18.平战结合的可能性包括:

A.军队对应急管理的参与

B.军队参加国际灾害救援

C.军队参与消防

D.军队参与维护大灾秩序

19.国际合作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先发制人

C.体现国际公平正义

D.联盟主义

20.重大突发事件国际合作的形式:

A.非政府组织合作

B.救援企业合作

C.政府合作

D.公民合作

精度与测量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图。 表2-1 (mm) 尺寸标注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极限偏差 公差最大最小上偏差下偏差 孔 φ50 025 .0 + φ50φφ50 + 0 轴 φ50 025 .0 041 .0 - - φ50φφ 孔 φ40 007 .0 018 .0 + - φ40 φφ+ 轴 φ40 025 .0 009 .0 + + φ40φφ+ + 尺寸公差带图:

尺寸公差带图和配合公差带图。 表2-2 (mm)基本 尺寸 孔轴Xmax Ymin Xmin Ymax Xav Yav Tf 配合 种类ES EI Th es ei Ts φ30 φ50 φ60 尺寸公差带图: 配合公差带图:

2-3 利用有关公差表格查出下列公差带的极限偏差: ⑴φ40d8( 080 .0119.0-- ) ⑵φ50h7( 0 025.0- ) ⑶φ85p8( 091 .0037.0++ ) ⑷φ100m6( 035 .0013.0++ ) ⑸φ50D7( 105 .0080.0++ ) ⑹φ40M7( 0 025.0- ) ⑺φ30JS6(± ) ⑻φ50P7( 017 .0042.0-- ) 2-4 已知φ30e6(040 .0053.0--)、φ30r7(049 .0028.0++)和φ30r8(061.0028.0++),试根据通用规则和特殊规则 换算下列孔的极限偏差: ⑴φ30E7( 061 .0040.0++ ) ⑵φ30R7( 020 .0041.0-- ) ⑶φ30R8( 028 .0061.0-- ) ⑷φ30E8( 073 .0040.0++ ) 解: 2-5 根据表2-3中的已知数据,填写其空格。 表2-3 (mm ) 基本尺寸 极 限 偏 差 极限松紧程度 配合代号 ES EI es ei 最松值 最紧值 φ30 + 0 + + + H7/k6 φ50 + + 0 + + F8/h7 φ40 + + R7/n6 解:三组配合的公差带图如下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案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知识网络 一、德国入侵苏联(1941.6.22) 1、背景: (1)必要性: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可能性:①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②初期的胜利使德国拥有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③且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 2.经过: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 3、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 ⑴德军: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 ⑵苏联: 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1936—1938年肃反运动) ③苏联对德国进攻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探究一: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 ①苏共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 ②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4、影响: ⑴对苏: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⑵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⑶整个战局:使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7) 1.原因: ①德国初步胜利的刺激 ②日本资源贫乏 ③日本既定国策的重要步骤: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④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直接原因) ⑤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影响: ⑴对日: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 ⑵对美:损失重大,卷入战争 ⑶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⑷整个战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的加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原因: 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过程: ①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 ③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 ④1941年,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第一个协定书。 ⑤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 3、影响: ①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③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现企第二次作业及答案(1)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4个选项,其中一个是正确的。) 1.最早给控制下定义的是( A ),他认为: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所发布的指示以及所确定的原则。 A、法约尔 B、泰罗 C、孔茨 D、韦伯 2.控制的整体性特征是指(C )。 A、控制应能迅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B、控制主要是对组织中人的控制 C、控制是全体成员的工作,对象包括组织的各个方面 D、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帮助以及员工的参与 3.( D )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已经发生了。 A、监督控制 B、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反馈控制 4.下列控制标准中,不属于货币控制标准的是( A )。 A、实物标准 B、价值标准 C、成本标准 D、收益标准 5.根据设计的生产能力确定机器的产出标准属于(B )。 A、统计标准 B、经验标准 C、定性标准 D、工程标准 6.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首创的通过动作研究确定生产定额的方法是( B )的早期形式。 A、统计方法 B、工业工程法 C、经验估计法 D、德尔非法 7.在控制的过程中,( C )是控制的关键。 A、制定控制标准 B、衡量工作绩效 C、纠正偏差 D、制定控制计划 8.被许多公司称为“走动管理”的管理控制方法是(B )。 A、报告法 B、现场观察法 C、内部审计 D、比率分析法 9.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被认为是( D )。 A、企业重要的费用支出 B、和机器一样的生产要素 C、企业沉重的负担 D、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资源 10.需要工作分析人员亲自从事所要分析的工作,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工作分析法是(A ) A、工作实践法 B、观察法 C、面谈法 D、写实法 11.在绘制技能管理图时,首次资料收集一般采用(C ) A、实践法 B、日志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12.某企业预计明年的销售量会大幅增加,根据统计,以前的人均销售额为每人500件产品,年销售5000件,预计明年将达到年销售12000件,销售部门设两个管理层次,管理幅度为5人,那么销售部门总共需要( A )人员 A、30 B、24 C、29 D、25 13.企业获得初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最重要的途径是( B ) A、劳务市场招聘 B、校园招聘 C、猎头公司招聘 D、再就业中心 14.适合于挑选管理人员的甄选方法是( C ) A、申请表 B、工作抽样 C、测评中心 D、履历调查 15.在开发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时,( C )比较合适。 A、课堂讲授 B、实际操作 C、案例分析 D、行为塑造 16.在立业阶段,员工最关心的是( B ) A、职业定位 B、发展和晋升 C、自我探索 D、职业安全 17.在下列比较法中,随着管理幅度的加大,越来越不适于采用的是( C ) A、简单排序法 B、强制排序法 C、配对比较法 D、交替排序法 18.对于一线生产工人,适合采用(B )进行绩效考评 A、行为法 B、结果法 C、特性法 D、尺度法 19.通过工作评价可以揭示(D ) A、各工作的复杂程度 B、各工作的资格要求

大学英语(3)第二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第2次作业 一、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00分,共5小题,每小题20分) 1. Prehistoric men and women enjoyed a more varied diet than people do now, since they ate species of plant and several hundreds thousands types of living things. But only a tiny percentage of these were ever domesticated. Modern shops have hastened a trend towards specialization which began in the earliest days of agriculture. The food of the rich countries has become cheaper relative to wages. It is speedily distributed in supermarkets. But the choice annually becomes less and less great. Even individual foods themselves become more standardized. We live in the world of carrot specially blunted in order to avoid making a hole in the bag, and the tomato grown to meet a demand for a standard weight of weighting tomatoes to a kilo. Siri von Reis asks: "Only the three major cereals (谷物类食物)and perhaps ten other widely cultivated species stand between famine and survival for the world" s human population and a handful of drug plants has served Western civilization for several thousand years. A rather obvious question arises: Are we missing something?” After all, there are 800 000 species of plant on earth. (1). Tn prehistoric times people. A.ate much more than we do today B.lived mainly on plant food C.had a wide-ranging diet D.were more fussy about what they ate (2). Most of us have come to expect A. no variation in our diet B. a reduction in food supplies C. a specialist diet D. food conforming to a set standard (3). The specialization of food was started by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天津大学在线作业做题答案管理学(第二次作业)

天津大学在线作业-管理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答题结果 题目正确答案只要控制工作做好,完全可以防止管理错误。B 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属于战略性决策。B 跳一跳,摘桃子,说明目标必须具有()B 主要是根据决策人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是(...B 某民营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多次主动承接一些特别客户提出的...C 某企业位于一个小镇,周围农民经常向企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地方...A 某啤酒酿造企业A决定,停止从多年来一直为自己生产玻璃瓶的生产...D 一般来讲计划必须从计划中产生,计划必须先于控制。A 计划制定中的滚动计划法是动态的和灵活的,它的主要特点是(...D 计划按照范围讲,可以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B 本次作业总分

比较优选原则主要是指任何决策都有利有弊,故决策者只能在利弊之...A 企业的具体环境中最主要的是: ( )A 应用头脑风暴法时,需要限制参与人发言以保证讨论围绕主题进行。B 计划制定中的滚动计划法是动态的和灵活的,它的主要特点是(...D 经济学中所谓“资源是稀缺的”,这一说法隐含的深意是:( ...C 决策拟定的方案越多越好。B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柯卡普曾经说过,“等到委员会讨...D 主要是根据决策人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是(...B 某啤酒酿造企业A决定,停止从多年来一直为自己生产玻璃瓶的生产...D 决策首先必须识别机会或是发现问题。A 本次作业总分 作业答题结果 题目正确答案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属于战略性决策。B 行为决策学派认为决策是一个优选过程,所以决策结果是基于已有资...B 某民营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多次主动承接一些特别客户提出的...C 一般来讲计划必须从计划中产生,计划必须先于控制。A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构成企业以下哪种类型的要素之一?( )C

知识产权法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02试卷_000 1 一、名词解释(共5 道试题,共25 分。) 1. 证明商标 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2. 反向假冒侵权 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3. 驰名商标 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4. 商品商标 是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 5. 集体商标 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后应当实际使用,连续( B )停止使用注册商标的,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 A. 2年 B. 3年 C. 4年 D. 5年 2. 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注册原则是( D ) 。 A. 自愿注册原则 B. 全面注册原则 C. 强制注册原则 D. 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原则 3.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是( C ) 。 A. 使用侵权 B. 销售侵权 C. 反向假冒侵权 D. 标识侵权 4. 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权取得原则是( B ) 。 A. 使用原则 B. 注册原则 C. 混合原则 D. 强制注册原则 5. 商标法规定,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 C ) 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A. 7日 B. 15日

C. 30日 D. 60日 6. 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10年,自(D )计算。 A. 注册商标申请人寄出申请书之日起 B. 商标局收到申请书之日起 C. 公告之日起 D. 核准注册之日起 7.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C ) 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A. 中国国旗 B. 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文字、图形 C. 本商品的通用图形 D. 官方标志、检验印记 8. 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 A ) 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9. 李某申请的商标经初步审定,自公告之日起( B ) 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12个月 10. 注册商标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 D ) 内申请续展注册。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6个月 三、多项选择题(共5 道试题,共15 分。) 1. 我国商标法规定,不得作为商品注册的标志有( ABD ) 。 A. 带有民族歧视性的 B. 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的 C. 与表示商品的主要原料、功能、用途无关的文字、图形 D. 缺乏显著特征的 2. 我国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有( BC ) 。 A. 酒精饮品 B. 人用药品 C. 卷烟 D. 食品 3. 商标法规定,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包括( ABCD ) 。 A. 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标志性建筑物名称 B. 本商品的通用图形 C. 本商品的通用名称 D. 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功能的

建筑施工技术第二次作业主观题答案

四、填空题 1、电渣压力焊主要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钢筋的接长。 2、为了防止大面积的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由于温度变化等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对防水层必须设置分格缝。 3、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体积因松散而变大,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原来体积的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4、具有“后退向下,强制切土”特点的土方施工机械是反铲挖土机。 5、砌砖墙需要留置斜槎时,斜槎长度不应小于其高度的2/3。 五、名词解释题 1、零线 答:不挖不填的点为零点,所有零点的连线,即不挖不填的线为零线。 2、可泵性 答:可泵性是指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可通过输送泵送至浇筑点,高效率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一般在一定的泵压下,混凝土能够输送的越远或越高,发生堵管的几率越低,则混凝土的可泵性能越好。混凝土企业试验室通常采用坍落度试验与压力泌水试验结合评价混凝土的可泵性。 六、计算题 1、计算: 图(1)中钢筋为纵向弯起钢筋,下料长度: L=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量度差+弯钩增加值 =(260+ 2×550/sin45o+ 4230 +260)-×20×4+×20×2 = 6515mm 图(2)中箍筋的下料长度: L=[(H-2×保护层厚度)+(B-2×保护层厚度)]×2+调整值 按量内包尺寸的调整值,则: L=[ (600-2×25)+(250-2×25)] ×2+120 = 1620 mm 七、简答题 1、对模板及支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要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位置的准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且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 (4)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5)材料轻质、高强、耐用、环保,利于周转使用; (6)工具模板及高大模板施工方案应进行技术论证。 2、梁底模板支设时为什么进行反拱,反拱的要求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工程力学(二)第二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占g 占5占 g 占g a b c d A.B.C.D. 第2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分,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 1. 对于图示各点应力状态,属于单向应力状态的是()。 2. 同一根梁分别在图a 和图b 所示情况下受到自由落体冲击,冲击物的重量和 下落高度相同,己知图a 情况下的冲击动荷系数K 二90,则关于图b 情况下的 冲 击动荷系数,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K=110 B. K>90 C. K*90 D. K 二90。 3. 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则质点( )。 A. 动量不变,动能也不变 B. 对圆心的动量矩不变,动能也不变 C. 动量不变、对圆心的动量矩不变 D. 动量、对圆心的动量矩和动能均不变。 4. 图示简支梁中点只承受集中力F 时,最大转角为0 _ ,应变能为V 挪); 中点只承受集中力偶M 时,最大挠度为梁的应变能为V £(M )O 图当同时在中 点施加F 和M 时,梁的应变能有以下四种答案,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T | ______ I ________ [ ~21/3 | (a ) (b )

A.V E(F) + V c ( M) B.V t(F)+ V E(M)+ M ° 皿 C.V VE(F)+ V E(M)+ FWg D.V £(f) + V )+1/2(M 0+ FIR,) £(M 5.关于低碳钢材料拉伸的力学性质,正确的论述是()o A.屈服的本质是沿与轴线成45度方向上的剪切滑移 B.屈服滑移线与轴线成60。方向发生 C.强度指标应取强度极限 D.延伸率大致等于5% 6 .试选出下述正确的说法 A.质点系的动能是质点系内各质点动能的算术和。 B.B忽略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的转换,则只要有力对其作功,物体的动能就会增加。 C.平面运刚体的动能可由其质量及质心速度完全确定。 D.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能。 7.图示四根压杆的材料和截面均相同,它们在纸平面内失稳的先后次序有以下四种答案,试指出哪一个是正确的。()

内经B第2次作业及答案

内经第2次作业及答案 A型题: 1.根据《素问.五脏别论》“满而不实”的“满”是指:精气充满 2.《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谷食之中的稠浊部分 3.《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相通:长夏 4.《灵兰秘典论》“使道闭塞而不通”的“使道闭塞而不通”的“使道”是指:脏腑相使之道 5.据《灵枢.本神》原文,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错误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6.《灵兰秘典论》称为“传导之官”的是:大肠 7.《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指:心具有接受外界事物并进行分析应答的能力 8.《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心肝脾肾 9.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奇恒之府 10.据《灵枢..营卫生会篇》人体营卫之气相会的时间是:夜半 11.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传化之府的特性:地气所生 12.据《灵枢.本神》原文,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错误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13.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列哪项除外均属传化之府:胆 14.《灵兰秘典论》称为“受盛之官”的脏腑是:小肠 15.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脉应属于:奇恒之府 16.《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之本 17.除下列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含义:魄门的启闭,依赖胃气的下降 18.《素问.六节藏象论》肝的阴阳属性当是:阴中之少阳 19.《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经脉 20.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应属于:奇恒之府 21.《灵兰秘典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内脏是:脾胃 22.《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关于肝的生理功能,下列哪项是“罢极”的最佳含义:勇猛耐劳 23.《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是肾为:封藏之本 2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四季的关系是:脾不主时 25.《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是:生命的根本 26.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魄门应属于:传化之府 27.据《灵枢.邪客》,除哪一项外均是宗气的作用:营养四肢百骸 28.《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阴阳属性当是:阳中之太阳 29.魄门是指:肛门 30.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 B型题: 1.即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是:胆 2.即属于奇恒之府又属于五体的是:骨 3.《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之为“气之本”的脏是:肺 4.《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之为“罢极之本”的脏是:肝 5.《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身热不时卧”的病位在:六腑 6.《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chen满闭塞,下为飧泄”的病位在:五脏 7.根据《素问.五脏别论》原文,以上何项是奇恒之府的总的功能:藏而不泻 8.根据《素问.五脏别论》原文,以上何项是五脏的功能特征:满而不能实 9.《素问.经脉别论》谷食的生化过程中,原文所述环节包括:浊气归心,上归于脾 10.《素问.经脉别论》水饮的生化过程包括的环节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操作系统网上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操作系统平时作业2 一、填空练习 1、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2、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有、、和。 3、动态存储分配时,要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 4、在存储管理中常用方式来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 5、在页式管理中,页式虚地址与内存物理地址的映射是由和完成的。 6、在请求页式管理中,当发现所需的页不在时,产生中断信号,作相应的处理。 7、置换算法是在内存中没有时被调用的,它的目的是选出一个被的页面。如果内存中有足够的存放所调入的页,则不必使用。 8、在页式管理中,页表的作用是实现从到的地址映射,存储页表的作用是。 9、段式管理中,以段为单位,每段分配一个区。由于各段长度,所以这些存储区的大小不一,而且同一进程的各段之间不要求。 10、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面向的地址空间是段式划分,面向的地址空间是页式划分。 11、文件的存储器是分成大小相等的,并以它为单位交换信息。 12、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可以把设备分为独占设备和共享设备。打印机属于设备,而磁盘属于设备。 13、虚拟设备是通过技术把设备变成能为若干用户的设备。 14、通道是一个独立于的专管的处理机,它控制与内存之间的信息交换。 15、缓冲区的设置可分为、、和。 16、在unix系统中,键盘、终端、打印机等以为单位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设备称为;而磁盘、磁带等以为单位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设备称为。 17、在多道程序环境中,用户程序的相对地址与装入内存后的实际物理地址不同,把相对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这是操作系统的功能。 18、用户编写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而由操作系统负责地址的重定位,我们称之为。 参考答案: 1、虚拟分配技术 2、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 3、重定位 4、虚拟存储器 5、页表,硬件地址变换机构 6、硬件变换机构,内存,缺页,中断处理程序 7、空闲页面,淘汰,空闲页面,置换算法 8、页号,物理块号,记录内存页面的分配情况 9、分配内存,连续的内存,不等,连续 10、用户,物理实现 11、物理块 12、独占,共享

应用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3年01月15日15点07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3年03月14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1.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C )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 C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5.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6.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B )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7.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 B ) A.调查的组织形式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 8.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 期限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选择题 一、选择题*◆(*·长春)从右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A.国际联盟的建立B.绥靖政策的实行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淄博)美国作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 德国,由于失业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失望情绪更为严重,局势也 更为紧张;所有这些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与上述 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慕尼黑阴谋D.古巴导弹危机 ◆(*·攀枝花)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历史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 B.国会纵火案 C. 巴黎和会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漳州)1938年9月,张伯伦回到伦敦,挥舞着文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签定这一文件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遵义).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C.《慕尼黑条约》的签定D.《凡尔赛和约》的签定 ◆(*·无锡)中国人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世界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是()C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达州)当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大陆疯狂扩张时,一直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最后却自食其果遭致亡国的是() A.奥地利 B.波兰 C.意大利 D.法国 33. ◆(*·十堰)毛泽东说:‘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下列各项与这一说法无关的是 A.绥靖政策 B.慕尼黑阴谋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鸦片战争 ◆(*·福建宁德)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推行强权政治,是西方大国惯用的手段。西方大国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是在 A.慕尼黑会议 B.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贵港)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的事件是 A.德国进攻波兰 B.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日本偷袭珍珠港D.《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资阳)1940年4、5月间,德军迅速向北欧和西欧推进,英国首相张伯伦受到强烈谴责,其主要原因是 A.他是法西斯侵略的罪魁祸首B.他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C.他是丘吉尔的政敌D.他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河北)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 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大学英语(1)第二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第2次作业 一、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00分,共5小题,每小题20分) 1. There is a widespread belief that people who get on in life may be successful not because they deserve it, but because of influential friends or the right background. Sometimes it may just be a comforting and harmless belief, while at the other extreme it can be very destructive. I once met a brilliant young engineer who worked in a chemical plant. Because of he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she should have been promoted to Production Manager. Instead, the job went to a man who was totally unsuited for the post. Everyone knew that he only got it because he was politically acceptable to his superiors. This injustice demoralized the young engineer and many of her col leagues. Tt al so meant that the factory was much 1 ess efficient than i t could have been. All the same, we should not be pessimistic. More and more, the modern world depends on having people who are in the job because they are good enough, not just because their face fits. There is a story of a factory owner who sent for an engineer to see to a machine, which would not go. He examined it, then took out a hammer and tapped it, once. The machine started up immediately. When he presented his bill, the owner protested, "This can't be right! $100 just for tapping a machine with a hammer?z,The engineer wrote out a new bill: 〃For tapping a machine, $1; for knowing where to tap it, $99.〃 (1). It is believed that some people have succeeded in life because? A. they feel superior to others B. they are both influential and powerful c. they have some special advantages D.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word教 案 知识网络 一、德国入侵苏联(1941.6.22) 1、背景: (1)必要性: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可能性:①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②初期的胜利使德国拥有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③且为此进行了精心预备。 2.通过: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打算” 3、苏军初期失利的缘故: ⑴德军:经济军事势力强大,预备充分,且采纳闪电战术 ⑵苏联: 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1936—1938年肃反运动) ③苏联对德国进攻估量错误,战备迟缓。 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探究一:苏联什么缘故能在蒙受重大缺失的情形下坚持下来? ①苏共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抗击,迟滞敌人进攻, ②苏联幅员宽敞,拥有宽敞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4、阻碍: ⑴对苏:缺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⑵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⑶整个战局:使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7) 1.缘故: ①德国初步胜利的刺激 ②日本资源贫乏 ③日本既定国策的重要步骤: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④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直截了当缘故) ⑤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全然缘故) 2.阻碍: ⑴对日:战术上临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 ⑵对美:缺失重大,卷入战争 ⑶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完全瓦解; ⑷整个战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的加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缘故: 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要紧矛盾(全然缘故)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截了当缘故) 2、过程: ①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 ③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 ④1941年,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第一个协定书。 ⑤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 3、阻碍: ①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③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 俗话说,历史是反映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始终是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因素。一部世界战争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了解战争的历史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 读这本书之前,特意了解了下本书的作者——丘吉尔。凭借之前学历史对他的了解,对丘吉尔还是心生敬意!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他不仅是一代名相,也是一代文豪,一生留下了无数精彩著作与演说,并最终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成就在二十世纪的政治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丘吉尔从小性格孤僻而且倔强,不擅长与人交流,自制力差,经常违反规定。他不感兴趣的科目成绩都很差,但记忆力的天赋让他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成绩优秀。他从小就对军事有浓厚的兴趣。这也让他进入了一所军事院校,并最终以一个骑兵军官的身分迈出了他风云生涯的第一步。然而和平的年代里军人的机会并不多。丘吉尔就利用这些时间广泛阅读,闲不住的个性又驱使着他四处参加殖民军事活动。这不仅让他积累了军事上的经验,也给了他小试文笔赚取稿费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经历让他获得了上流社会的认同。这个时期获得的专业技能、社交经验与经济资本为他步入政界做好了准备。丘吉尔最被人铭记的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时他百折不挠的韧性和从不屈服的战斗意志。作为一名政治家,他在保守、自由两党之内都经历了许多次升沉起落。但每次他都能以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终于登上首相宝座。在英国历史的严峻关头,面临法西斯主义的狂潮。他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并最终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了胜利。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一生都是顽固的反共分子。但是在二战的关键时刻,他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一个杰出政治家高度的勇气和灵活性,毅然与苏联结盟,确保了最后的胜利。丘吉尔的人生内涵极其丰富,其人生历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丘吉尔的这本书共有六本,由于时间的关系并没有一一翻看,下面就其中的几本谈谈感想吧。看的第一本是《从战争到战争》,本书阐述了1919—1939年作者以自己的眼光审时度势,对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政策进行的深入考量,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德国发动二战的准备工作和希特勒的阴谋。作者在本书中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和谋略家的远见和睿智。丘吉尔是一个典型的西方政治家,自然对社会主义苏联与共产主义运动采取敌视态度。这一点从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中都可以看出来。不过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领导才能,他是一位实干家,他在各个职位上都善于利用手中的职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虽然有时行事鲁莽,但有了这两方面的优点。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能出任领袖的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总之,丘吉尔是一位人生极为丰富的人物,也是一位经常被人误会和曲解的人物;他有一些明显的弱点,但更具许多极为突出、超乎常人、出类拔萃的优点。通过阅读我更深刻的理解了领导魅力的内涵,让我受益匪浅。(不过说实话,本书却有作者的自恋之嫌) 看的第二本是:《晦暗不明的战争》,这一本花了我不少时间去看,毕竟其中的一些战争情景还是比较触目惊心的,每每读到,内心都会受到震撼。作者详述了波兰的覆灭、法国前线的战况以及北欧国家惨遭蹂躏等事件;此外,作为当时的英国海军大臣,作者敏锐地观察到了海战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对有关的设备、人员都提前做好了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