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病诊疗方案2011

常见病诊疗方案2011

常见病诊疗方案2011
常见病诊疗方案2011

脾胃病专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2011年)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以下一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亚型诊断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

(二)证候诊断

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肝胃不和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脾胃虚寒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4.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舌苔黄腻,脉弦。

5.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寒加重,肢冷便溏,嗳气纳呆,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二、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虚气滞证

治法:健脾理气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加减。(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姜厚朴、木香、砂仁、元胡、法半夏等)

中成药:枳术丸、香砂六君子丸、胃乃安胶囊等

2.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和胃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法夏、佛手、木香、炙甘草等)中成药:胃苏颗粒、达利通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等。

3.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散寒

推荐方药:理中丸加减。(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苏梗、姜厚朴、炒神曲、制香附等)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虚寒胃痛颗粒等。

4.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

推荐方药:连朴饮加减。(黄连、姜厚朴、石菖蒲、法半夏、黄芩、陈皮、芦根、茵陈、生苡仁等)6.寒热错杂证

治法:辛开苦降。

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清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生甘草、姜厚朴、炒神曲、煅瓦楞子等)

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等。

(二)针灸治疗

1.常规针灸疗法:常分虚实进行辨证取穴。实证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以毫针刺,采用泻法;常取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关、期门、阳陵泉等。虚证常取背腧穴、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毫针刺采用补法,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气海等,并配合灸法。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也可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治疗。

2.热敏灸疗法:热敏穴位以腹部、背腰部及小腿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公孙、下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区域。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一次,每次治疗以灸至感传消失为度,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三)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按摩手法常用揉、捏法等。

(四)外治法

辨证选择温阳散寒、理气和胃、健脾益气等中药穴位敷贴和熏洗治疗。

(五)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中频电疗等。(六)护理

包括生活调理、心理调节、锻炼等。

三、治疗难点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及工作节奏等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功能性疾病,西医治疗目前仍存在种种不足,临床疗效有限。综合分析,本病的治疗难点主要在于:1、疾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2、病情相对复杂,症状表现不一,治疗切入点较难把握;3、疾病缠绵,临床复发率较高。因此,中医药的介入可谓是为本

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希望。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

显效: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

有效:症状改善1级者。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

无症状。

轻度: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度: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33-537)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证候量化分级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1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3分):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二)评价方法

1.入院当天:进行主要的单项症状、中医症候评价。

2.入院2-7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症候评价。

3.入院8-14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症候评价。

4.入院15-21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症候评价。

二、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定。

(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病程较长,多在4-6周以上,常持续或反复发作。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结合肠镜、钡剂灌肠、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

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1)临床表现:有持续的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观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①黏膜血管纹路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血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

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顿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矫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

①黏膜粗乱或颗粒样改变;

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有不同表现。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②隐窝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

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

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

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③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宽;

④潘氏细胞化生。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①具备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②同时具备以上条件(1)和(2)或(3)项中任何一项,可拟诊本病。

③如再加上(4)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

④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UC,需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⑤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UC等同,应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寻找病因。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病变范围及并发症。

①临床类型:可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暴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首次发作;暴发型指症状严重,血便每日10次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除爆发型外,各型可相互转化。

②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日腹泻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伴明显黏液血便,体温>37.5℃,脉搏每次>90次/分,血红蛋白(HGb)<100g/l,红细胞沉降率:30mm/1h。

详见Truelove分度表*

项目轻度重度

粪便(次/天)<4 >6

便血轻或无重

体温(℃) 正常>37.5

脉搏(次/天)正常>90

Hb 正常<75%

ESR <30 >30

*中度介于轻、重度之间

③病情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也称Mayo指数,较为简单实用,见Sutherland DAI 表(表2)。慢性活动期或顽固性CU指诱导或维持缓解治疗失败,通常为糖皮质激素抵抗或依赖的病例。前者指泼尼松龙量应用4周不缓解,后者指泼尼松龙减量至10mg/d即无法控制发作或停药后3个月复发者。

表2:Sutherland DAI 表

项目

计分

0 1 2 3

腹泻正常超过正常超过正常超过正常1~2次/天3~4次/天>5次/天

出血无少许明显以血为主粘膜表现正常轻度易脆中度易脆重度易脆伴渗出

医师估计病情正常轻中重

注:总分为各项之和。≦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

④病变范围:分为直肠、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脾区以远)、广泛结肠(脾曲以近)、全结肠。

⑤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肠外可有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

巨结肠和癌变等。

(二)症候诊断(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

1.大肠湿热证:腹痛,腹泻,便下粘液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脾虚湿蕴证:大便溏薄,黏液白多赤少,或为白胨,腹痛隐隐,脘腹胀满,食少纳差,肢体倦怠,神疲懒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细弱或细滑。

3.寒热错杂证:下痢稀薄,夹有粘胨,反复发作,腹痛绵绵,四肢不温,腹部有灼热感,烦渴,舌质红,或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细弦。

4.肝郁脾虚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情志及饮食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粘液便,情绪抑郁或焦虑不安,嗳气不爽,食少腹胀,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5.脾肾阳虚证:久泻不止,夹有白胨,甚则完谷不化,滑脱不禁,形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腹胀,食少纳差,腰膝酸软,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

6.阴血亏虚证:排便困难,粪夹少量粘液脓血,腹中隐隐灼痛,午后低热,盗汗,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心烦不安,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二、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大肠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推荐方药:芍药汤加减(黄连、黄芩、白头翁、木香、炒当归、炒白术、炒白芍、生地榆、白薇、三七粉、生甘草)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助运。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炒薏苡仁、黄芪、白芷、煨木香、黄连、地榆、三七粉、炙甘草)

(3)寒热错杂证

治法:温中补虚,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黄连、黄柏、肉桂、炮姜、党参、炒当归、三七粉、炙甘草)

(4)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益气。

推荐方药:痛泻药方合四逆散加减(炒陈皮、白术、白芍、防风、炒柴胡、炒枳实、党参、茯苓、三七粉、炙甘草)

(5)脾肾阳虚证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止泻。

推荐方药: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干姜、炒白术、甘草、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三七粉)

(6)阴血亏虚证

治法:滋阴清肠,温阳止泻。

推荐方药: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干姜、炒白术、甘草、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三七粉)

(二)外治法

1.中药灌肠治疗

(1)常用药物:一般将敛疮生肌、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类药物配合应用。

敛疮生肌:珍珠、牛黄、冰片、琥珀、儿茶、白芨、赤石脂和枯矾等;

活血化瘀和凉血止血类:蒲黄、丹参、三七、地榆、槐花、仙鹤草、血竭和云南白药等;

清热解毒类:青黛、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败酱草、苦参等。

(2)推荐灌肠方药:锡类散

溃结清(枯矾、赤石脂、炉甘石、青黛、梅花点舌丹)

溃结1号(牛黄、冰片、珍珠、青黛、儿茶)

溃结2号(青黛、黄柏、儿茶、枯矾、珍珠)

也可将中药复方煎剂100ml,加锡类散2支、利多卡因10ml,每晚灌肠1次。

(3)灌肠方法

①灌肠液温度:与肠腔温度接近,一般在38℃-39℃为宜。

②灌肠液剂量:直肠型液量100ml;乙状结肠、降结肠液量120-150ml;左半结肠(脾曲以远)、广泛结肠(脾曲以近)和全结肠液量150-200ml。根据病人耐受程度,调节液量。

③灌肠时间:首选晚睡前灌肠,必要时可上午增加一次。

④方法与体位: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下垫橡胶单、治疗巾→抬高臀位10cm →连接、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管→显露肛门→肛管插入直肠10-12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20cm。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灌肠速度为80-100滴/分,同时观察病情→灌肠结束后,取左侧卧位30分钟→平卧30分钟→右侧卧位30分钟,后可取舒适体位。

2.中药外敷治疗

脓血便者:取黄连、吴茱萸、木香适量分别研末,混合均匀,装入布袋或取适量醋调后,外敷脐部,纱布固定,2-3日/次。

伴有腹痛者:

(1)热证:取五倍子、黄柏、吴茱萸适量分别研末,混合均匀,装入布袋或取适量醋调后,外敷脐部,纱布固定。1-2次/日。

(2)寒证:取丁香、肉桂、吴茱萸适量分别研末,混合均匀,装入布袋或取适量醋调后,外敷脐部,纱布固定。1-2次/日。

3.隔药灸治疗技术:适应于脾胃虚弱型者。操作方法:取穴天枢(双)、气海、关元等穴、患者仰卧位将药饼(配方:附子10g、肉桂2g、丹参3g、红花3g、木香2g。每只药饼含药粉2.5g,加黄酒3g调伴成

厚糊状,用药饼模具按压成直径约2.3cm,厚度0.5cm大小。)放在待灸穴位,点燃艾段上部后置药饼上施灸。

4.结肠透析仪中药灌肠治疗: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选用结肠透析治疗仪进行中药灌肠治疗。

(三)护理与调摄

1.基础护理

定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腹痛及腹泻次数、量、色、形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如果患者有便血、则应估计出血量及出血部位。腹泻频繁者应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鼓励多饮水。注意观察并发症如肠穿孔、肠梗阻等,及时告知医师。

2.生活调摄

注意休息,重症者应卧床休息,轻症可适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应保证充分睡眠及休息。避免受凉、防止肠道感染。

3.心理护理

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愉快稳定,避免不良刺激,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4.饮食护理

注意饮食调节,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低脂少渣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无刺激性饮食为主,避免食用牛奶或乳制品等含乳糖蛋白食品。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饮食。必要时可进行一些食疗,煲汤、粥,如莲子山药粥等。急性期重症者应禁食,采取静脉内营养治疗,使肠道休息,避免可能引起肠道过敏的过敏源。

5.皮肤护理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涂油保护。长期卧床者注意皮肤护理,如臀部及肛门等,必要时可外擦万花油于长期受压的皮肤面。

三、治疗难点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直肠、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是治疗难度最大的一种类型的结肠炎,目前尚无特效的西药能治愈溃疡性结肠炎。因此,如何防止复发,如何治疗重型结肠炎和暴发型结肠炎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难点。中医药治疗结肠炎因其副作用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己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我们认为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都可采用中医药来治疗,部份活动期患者和急性发作的危重患者,则要毫不犹豫实行中西两套治疗手段,待病情缓解后再单纯用中医药治疗。对病程较久,反复发作者,中医从整体出发,培补脾肾,调整免疫功能,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可以很好地恢复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总之,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多样、给药途径多、副作用少、疗效好的优越性。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腹泻、脓血便、腹痛等主要症状计分变化(表3)。

表3:症状量化分级标准表

腹泻正常0分无

轻度3分腹泻每日<4次中度6分腹泻每日4-6次重度9分腹泻每日>6次

脓血便正常0分无

轻度3分少量脓血

中度6分脓血便为主

重度9分全部脓血便或便新鲜血

腹痛正常0分无

轻度3分腹痛轻微,隐痛,偶发中度6分腹痛或胀痛,每日发作数次重度9分腹部剧痛或绞痛,反复发作

2.症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等到检查肠粘膜恢复正常。停药观察6个月无复发。

好转:临床症状好转,结肠镜等检查粘膜病变有所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和结肠镜等检查无改善。

三、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闷、嗳气、吐酸、纳呆、协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疗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学会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粘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粘膜血管显露、粘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生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生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二)证候诊断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医学分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灵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

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

或细数。

3、脾胃湿热证:腕腹胀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吐,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

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6、为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

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7、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据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推荐方药:柴胡舒肝散加减。选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甘草。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

2、肝胃郁热证

治法:舒肝清热

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选用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甘草。

中成药:加味左金丸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蔻仁。

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

4、脾胃气虚证

治法:益气健脾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木香、法半夏、炙甘草。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

5、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

推荐方药: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选用黄芪、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

6、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选用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百合、乌药、佛手、生甘草。

中成药:养胃舒胶囊、阴虚胃痛颗粒等。

7.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选用单身、砂仁、蒲生黄、莪术、五灵脂、三七粉(冲服)、元胡、川芎、当归等。

中成药;复方田七胃痛胶囊、胃复春等。

(二)针灸治疗、腹针、平衡针灸等治疗方法。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的选用穴位注射、背腧穴拔罐、中药学帖敷、中药TDP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仪等治疗。(四)护理

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辩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

三、治疗难点分析

慢性胃炎的难点在于病情迁延、难以根治和药物治疗不宜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

难点之一:病情迁延,难以根治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在服药期间上消化道症状可减轻或者缓解,但是停药后症状又复发,不少患者人为本病不能根治,有的医生也认为要终生根治确实困难。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洁、幽门螺旋杆菌没有得到根除或者重新感染,精神紧张,胃肠动力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没有纠正,破坏胃粘膜屏障,这些因素导致胃粘膜炎症逐渐加重甚至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者不典型增生,病情加重。但在临床上有的病人的症状的严重与胃粘膜炎症的程度并不吻合,症状发作、缓解与炎症程度亦没有密切关系,炎症并不是引起临床症状的唯一原因,很大程度还与胃的动力障碍和容纳性张力、对胃内容物敏感性增加有关。所以在治疗上除了要根除HP,保护胃粘膜,制酸减少氢离子弥散外,安定病人的情绪,调整胃肠动力也显得非常重要。理论上,吗叮啉、西沙必利等胃肠动力药物有促进胃动力和调整胃肠括约肌的作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实上,不少病人用久了也不奏效,体虚的病人用了有头晕、腹泻等副作用,影响了这部分病人依从性。因此,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以中医的健脾养胃、行气降逆法调整,守法守方,灵活加减,结合饮食、起居、精神的调理。评价疗效的标准要重视临床症状缓解与消失与否。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药调整,慢性胃炎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难点之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这称为胃粘膜的癌前期病变。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及腺管出现肠腺上皮,根据肠化生上皮分泌粘液所含酶的不同,采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可将其分为小肠型化生和大肠型化生。小肠型化生的上皮分化好,而大肠型化生上皮分化差,因此大肠型化生上皮与癌的关系更密切,可视为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及腺管结构偏离了正常状态,其增生的细胞向不成熟的方向发展,介于癌前状态,尤其是重度非典型增生,有人认为已近胃癌,易手术治疗。对于上述两种胃癌前病变,即使找到导致个体慢性胃炎的原因,如针对幽门螺旋杆菌行杀菌治疗,或者针对胆汁返流用促胃动力药治疗,对于伴发的胃癌前病变也无济于事。因此,开展中医药逆转胃癌前病变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中医学认为,本病变多因慢性胃炎日久损伤脾胃,在正虚的情况下,气滞血瘀,内毒由生,治疗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正气充中,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癌前病变就会逆转。临床上常用的益气药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养阴药有沙参、麦冬、生地、女贞子等;

行气药有郁金、延胡索、佛手、木香等;祛瘀药有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等;解毒药有半之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只有不脱离中医辨证论治,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上述中药,胃癌前病变是可以预防、阻断和逆转的。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照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x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

(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

(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

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2.证候疗效评定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症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3.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

分别对内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粘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积分减少2级以上。

3.有效:胃粘膜病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粘膜病无改变或加重。

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例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积分减少2级

3.有效:胃粘膜病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粘膜病无改变或加重。

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攀枝花市第三十六中小学校 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 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成立以校长为首得六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学习文件精神,详细掌握学生六病内容,加强六病宣传力度,做到群防群治。 二、工作目标与重点 1、龋齿与牙周病防治目标:12岁学生恒牙龋均控制在50%以下,15岁学生龋齿填充率60%以上 2、沙眼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 3、视力不良率控制在60%以下 4、营养不良检出率控制在10%以下 5、肥胖检出率控制在8%以下 6、肠道蠕虫感染率控制在1%以下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近视眼防治: a)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控制新发病例。

b)制定眼保健操制度及评分标准。 c)开展预防近视讲座,提高师生防病能力。 d)每学年检查两次视力,并作分析及时反馈给家长。 e)制定近视眼防治制度及预防措施。 f)填报视力统计报表,要求认真、及时、准确。 (二)龋齿与牙周病防治 1、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通过健康课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广使用保健牙 刷、含氟牙膏,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开展口腔知识竞赛。 4、配合医疗机构抓好体检工作。 5、体检后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有问题及时治疗。 6、将体检结果分析后认真填好报表。 (三)沙眼防治 1、采取不同形式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 2、提倡一人一巾,不用公共脸盆,毛巾。 3、定期检查,控制发病率。 (四)贫血防治 1、加大力度宣传教育。 2、加强平衡膳食管理,合理营养。 3、教育学生不挑食,不吃零食。 4、检查后若发现血色素低下,及时通知家长,及早治疗。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

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

2015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工作总结

2015年学生常见病的 群体预防和防治工作总结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为学校创设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我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学校疾病预防工作卓有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苟红彬为组长,副校长王军为副组长,成员由陈友强、杨成以及各班主任担任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友强兼任,办公室人员负责做好传染病的宣传、监督、联络上报工作。 二、制定学校疾病预防工作方案 我校制定了《预防传染病工作措施》,认真按照学校方案开展工作。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做好公共场所药剂喷洒、教育学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另一方面坚持搞好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学校配合乡卫生院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我校十分重视传染病的督查工作,经常督查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行每日晨检制度。及时了解师生的出勤、健康情况,确保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患病、诊断、治疗等相关情况,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由学校主管领导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四、加强业务学习 坚持业务学习制度,每年积极参加州区举办的培训班.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法律意识、疾病防控知识和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五、加强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督查 学校采取每日检查的办法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强化卫生安全督查;食品安全方面,严把采购源头关,严把食品采购验收关、加工关,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同时,充分利用班会、广播、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疫、防中毒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流感”、“流脑”、“甲肝”和麻疹等疫苗的接种工作,手足口、腮腺炎等的预防,使广大师生掌握卫生和防中毒的基本知识,提高师生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认真进行学生体检和入学学生补办接种证 我校按时进行每学年一次的学生身体健康检查,发现学生患病及时通知家长就诊,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针对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接种登记证的问题,按照卫生部门要求,为了加强卫生防疫方面的管理,学校联系卫生防疫部门补办了接种证,要求学生按时参加各种疫苗接种。 八、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坚持“每日三小扫、每周三大扫”的卫生制度,认真清扫和清理教学场所和生活场所,每月对厕所、死角、垃圾坑进行喷洒。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清洁。实行每天随机抽调学生进行

学校常见病防治措施

学校常见病防治措施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目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午餐营养配餐工作,同时也希望家长为学生做好早晚两餐,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②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③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④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⑤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 沙眼在中小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学校在生理课和健康教育课上均给学生介绍了预防沙眼的知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5、预防龋齿、牙周病 教育学生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方法要正确,饭后漱口;交替选用各种牙膏刷牙;合理饮食,少吃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检查。每学年定期发放保健牙刷,利用健康教育课教授学生怎样保护牙齿。 6、怎样预防蛔虫、蛲虫病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吸吮手指及咬指甲。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4)不喝生水。 7、中暑的处理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doc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总结“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我校在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体质得到明显增强,体育达标率达90%以上,防近覆盖率达100%,视力不良率稳定在10%以内,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2%,防龋率达98%,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年度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政教处、总务处、校医室、班主任组成的健康教育教网络队伍,层层落实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形成领导抓,教师抓,经常抓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健康教育,注重预防质量。 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等方面生长发育的特点、变化,青春期常见病的预防;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的概念,以及健康的概念,近视、脊柱弯曲、神经衰弱、龋齿等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常识。并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讲授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体育锻炼

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介绍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使学生遇到中暑、触电、烧烫伤、狗咬伤、煤气中毒等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对待,正确地处理。 三、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学校紧密配合防疫站的工作,做好对学生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并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免疫的基本知识和常见传染病的特征和防疫、防治的措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接菌注射,并在日常生活做到自理自护。 四、抓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六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裤、勤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做事。在用眼卫生方面注意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把标准挂在每个教室的前面,要求学生时时对照,并经常督促检查,按标准做好眼保健操。要求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在抓学生常规的同时,我们从学生身边的卫生细节入手,严格训练,形成卫生习惯。学校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的水准,努力使学生成为当地最讲文明的人,学校成为最文明洁净的场所。 五、认真落实上级要求,抓好口腔防病工作。

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攀枝花市第三十六中小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

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六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学习文件精神,详细掌握学生六病内容,加强六病宣传力度,做到群防群治。 二、工作目标与重点 1、龋齿与牙周病防治目标:12岁学生恒牙龋均控制在50%以下,15岁学生龋齿填充率60%以上 2、沙眼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 3、视力不良率控制在60%以下 4、营养不良检出率控制在10%以下 5、肥胖检出率控制在8%以下 6、肠道蠕虫感染率控制在1%以下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近视眼防治:

a)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控制新发病例。 b)制定眼保健操制度及评分标准。 c)开展预防近视讲座,提高师生防病能力。 d)每学年检查两次视力,并作分析及时反馈给家长。 e)制定近视眼防治制度及预防措施。 f)填报视力统计报表,要求认真、及时、准确。 (二)龋齿与牙周病防治 1、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通过健康课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广使用保健牙 刷、含氟牙膏,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开展口腔知识竞赛。 4、配合医疗机构抓好体检工作。 5、体检后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有问题及时治疗。 6、将体检结果分析后认真填好报表。 (三)沙眼防治 1、采取不同形式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 2、提倡一人一巾,不用公共脸盆,毛巾。 3、定期检查,控制发病率。 (四)贫血防治 1、加大力度宣传教育。 2、加强平衡膳食管理,合理营养。 3、教育学生不挑食,不吃零食。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 吃药、打针、贴膏药都属于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主要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主要有:阿司匹预防腰椎病的合理姿势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安痛定、扶他林(解热镇痛抗炎药),曲 马多、强痛定、度冷丁、痛力克(镇痛药),地巴唑复方丹参注射液(扩张血管药),强的松、地塞米松、(激素),维生素b1、b12、e、c、三磷酸腺苷、肌苷(维生素及营养药),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利尿 脱水药等。就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理而言,药物疗法并非治本之法,只能缓解症状,暂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在病早期或急性期,效 果必较明显。但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只 能起到辅助作用。中医可以标本兼治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2、物理疗法: 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激光、超声波、石蜡疗法等,此类疗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例如精业本草出品的颈 腰专家,是采用磁石、托玛琳、纳米功能陶瓷粉及特殊的热感应材 料复合而成具有负离子远红外效应的护颈护腰产品,有很好的治疗 效果 3、封闭疗法: 将药物注射于痛点和神经根周围称为封闭疗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4、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休息者,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手术改变了人体原有的组织结构,属于创伤性疗法。患者比较痛苦,

手术破坏人体组织,造成人体组织结构的改变,容易增加其它组织的病变,比如,有些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后,容易引发其它腰间盘的退变或造成不同程度的膨出或突出,还容易产生神经沾连或腿脚麻木,失去知觉,尤其容易引发骨质增生或椎骨不稳。所以手术疗法只能在不得已时采用,腰突症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应尽量选用保守疗法。 5、牵引疗法: 牵引是治疗腰椎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力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腰椎施加牵引力,拉宽椎间隙从而达到:a、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椎间盘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b、消除炎症,促进血液循环。c、解除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传统的牵引法是在床上进行的,只能是每日二次的间断进行,每逢患者下床回家或运做,在上身重力的压迫下,回纳的髓核又会受压再次突出,造成前功尽弃,反复发作。

学校传染病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学校传染病常见病防治工 作总结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传染病、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传染病、常见病”防治工作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我校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体质得到明显增强,体育达标率达90%以上,防近覆盖率达100%,视力不良率稳定在10%以内,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2%,防龋率达98%,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年度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政教处、总务处、校医室、班主任组成的健康教育教网络队伍,层层落实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形成领导抓,教师抓,经常抓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健康教育,注重预防质量。 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等方面生长发育的特点、变化,青春期常见病的预防;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的概念,以及健康的概念,近视、脊柱弯曲、神经衰弱、龋齿等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常识。并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讲授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介绍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使学生遇到中暑、触电、烧烫伤、狗咬伤、煤气中毒等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对待,正确地处理。 三、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学校紧密配合防疫站的工作,做好对学生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并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免疫的基本知识和常见传染病的特征和防疫、防治的措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接菌注射,并在日常生活做到自理自护。 四、抓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六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裤、勤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做事。在用眼卫生方面注意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把标准挂在每个教室的前面,要求学生时时对照,并经常督促检查,按标准做好眼保健操。要求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在抓学生常规的同时,我们从学生身边的卫生细节入手,严格训练,形成卫生习惯。学校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的水准,努力使学生成为当地最讲文明的人,学校成为最文明洁净的场所。 五、认真落实上级要求,抓好口腔防病工作。 重点抓好口腔卫生保健中的刷牙、漱口等洁牙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及保护牙齿,睡前不吃零食,少吃甜食等的防牙措施。 六、认真抓好宣传。 学校能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专栏、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每月定期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由于我校在“传染病、常见病”防治工作中做的扎实、有效,至今未发生一例“传染病”爆发蔓延事件,“常见病”也得到良好预防。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继往继续努力,把我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得更出色。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 (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十六、小儿食积 1.食积夹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 3)推三关600次; 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卦”,约300次; 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次; 6)摩揉脐腹: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横纹、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中医院诊治腰间盘突出的方案(有熏蒸)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医院中医优势病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 腰痛病是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主要机理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或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辨证分型 三期分别为发作期、缓解期、恢复期。 1.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疼痛,不耐劳。 3.恢复期: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 四型分别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2020年整理).doc

******医院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汇报 2011年,我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合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教育,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今年我院根据工作情况,组织全院人员学习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提高了知法、懂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法律素质。 组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霍乱防治知识》等培训学习多次,不断增强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了我院疾控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 二、规范管理,全面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1、做好疾病监测和重点传染病的管理工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和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我院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项目中,建立了整体、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传染病管理工作,通过抓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使各项工作早安排,抓落实。并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分别对放射科、呼吸科、CT

室、皮肤性病科、妇产科等重点部门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职业暴露》、传染病报告制度等专业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和考核。同时规范了网络直报工作,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做到不漏报、不迟报。 有效规范肠道门诊的各项工作,布局流程合理,物资配备齐全,人员管理到位,做到了“逢疑必检”,及时登记,严防漏诊。 2、严格执行消毒质量管理与院感监测工作。 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成立一把手负责的领导小组,制定医院消毒管理相关制度,对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规范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今年我院重点开展了院感采样监测工作,尤其是对手术室、透析室、胃镜室、供应室、产房等高危区重点科室和部位,从室内的保洁、消毒、医务人员的操作、消毒灭菌等环节入手,每月全面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的手及消毒液等,全年全院共采样4824份,合格率99.4%。 为掌握监测的准确性,于今年9月专门邀请**市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的重点区域进行了抽样监测,监测结果全部在正常范围内。 3、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医疗废物管理,实行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措施落实,及时对相关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责任到人、规范管理、全程监控,从未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丢失事件。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20200530122128)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 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 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 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学生6种常见病防治方案

学生6种常见病防治方案 根据《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年度学生6种常见病防治计划如下: 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加强保护学生视力的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制定有保护视力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1.加强健康教育,将近视的原因、危害、预防和矫治等方面的卫生知识,各有侧重地进行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2.按照学生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将保护视力的有关内容及培养学生用眼卫生习惯,作为学校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 3.教师要懂得有关防治近视眼的知识,熟悉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人人担负起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的责任。 二、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矫治学生近视眼的工作。 1.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定期检查学生的视力,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家长。认真做好患病率、发病率等各类情况的统计分析。 3.敦促近视学生进行配镜等科学的矫治,注意卫生习惯的养成,控制视力下降。 三、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学习环境条件。

1.按照国家制定的学校卫生标准要求,努力改善校舍环境及教室的采光照明条件,定期粉刷教室和黑板。 2.逐步配齐和调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课桌椅。 3.新建学校的校舍和教室的采光照明,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学校卫生标准。 学生沙眼防治工作方案 一、背景: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沙眼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流行、蔓延,造成危害。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 二、策略与措施: (一)策略 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患病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二)措施 1.健康教育: 开展对学生、家长有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倡一人一巾,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 2.改善卫生条件: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优化) 优化说明:通过临床观察,对腰痛病四种证型选用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我科全年收治病例数156例,腰痛病排名第2位,故将 此治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阴性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三) 证候诊断 寒湿痹阻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卧痛不减,阴雨加重,舌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湿热痹阻证:痛处热感,热天加重,活动减轻,放射下肢,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滑数。 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喜揉喜按: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阴虚证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

幼儿园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一:幼儿园防疾病工作总结 幼儿园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卫生保健工作紧紧围绕开学初的工作计划和园领导的统一安排,密切配合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落实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健康检查制度,把好入园体检关,防止传染病以各种形式流入园内并蔓延 1、严抓新生入园体检工作,本学期新入园的幼儿全部经过全面的健康检查,合格率达100%。每季度对这些幼儿的体格发育进行评价。 2、抓好教职工体检工作,确保教职工的体检合格率达100%。 3、加强传染病的防范,坚持每天晨间接待和全日观察,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晨检时注重一问、二看、三摸、四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传染病的传入和蔓延。 4、规范管理幼儿所带的药品,建立家长喂药委托制度,按时准确地分发,指导老师适时按量给幼儿服用,确保幼儿能早日康复。 二、加大幼儿日常生活及常规的培养力度 1、重视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和指导工作,尤其对小班及大中班新入园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要求保育老师注意观察并配合教养老师、家长对幼儿生活常规如饮食、洗手、穿衣、坐姿、站姿、睡眠、大小便等习惯进行培养,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流、纠正,三方面努力使幼儿进园后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2、利用晨间检查时间,指导并培养幼儿常剪指甲,勤换衣服,使每个幼儿都有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 3、提醒保教人员根据气候变化及时为幼儿并帮助他们增减衣服,进一步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自理能力。 4、保健室结合教学内容、方法加强对幼儿常规教育,使之形成较稳定的良好常规习惯。在各项活动中突出安全教育,逐步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 三、加强幼儿膳食管理及饮食卫生管理 1、食堂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应的幼儿一日营养供给标准,制订合理的幼儿营养食谱,保健室给予严格把关并指导。 2、要求采购人员不买变质食物,食堂不做带变质食物的饭菜,幼儿不吃隔夜饭、菜,保健室不定时抽验,有效把好了采购关。 3、为防止病从口入,保健室加强了饮食卫生管理,督促食堂人员每天冲洗食堂,保持经常性的灶台、食具、用具清洁,每周彻底大扫除,防止蚊、蝇的生成及危害。确保幼儿饮食的卫生安全。 4、要求食堂人员要卫生操作,食物及用具按生、熟分开处理和存放,有效避免了交差污染。每餐对所有食物进行留样,并做好记录。 5、严格消毒制度,坚持幼儿食具一餐一消毒,有效避免了幼儿通过食具引起的交差感染,确保了幼儿在园的健康。 6、保健室每天深入班级了解幼儿进食情况,并及时向食堂反馈,配合食堂对下周的食谱进行调整。掌握幼儿出勤情况,分班按月计算出勤人日数。 四、抓幼儿体质锻炼,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1、配合园领导制定科学的一日生活制度。在正常气候下,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根据幼儿年龄及生理特点,指导老师充分利用日光、空气等自然因素,组织幼儿开展游戏及体育锻炼,有效锻炼了幼儿的体格。 3、对个别体弱儿给予照顾,召开体弱儿家长座谈会,生活上对体弱儿进行个别指导,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归。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内科病症 一、感冒: (一)含义:感受触冒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 1.病因:以风邪为主因 (1)六淫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 (2)时行病毒; (3)生活起居失当;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2.病机 (1)发病:卫气之强弱及感邪的轻重 (2)病位:主要在肺卫。 (3)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若素体正虚,又感外邪,为本虚表实证。 (4)病势: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三)分类及用药 1.风寒感冒:包括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 (1)风寒表实证 证候特点: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丸、都梁丸、小儿清感灵片等。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或3g (无糖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2)风寒表虚证 证候特点: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咳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证机概要:风寒袭表,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常用中成药:桂枝合剂、表虚感冒颗粒,等等。 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2.风热感冒:包括风热犯表证及暑湿伤表证。 (1)风热犯表证 证候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2019年秋实验中学传染病防控 工作方案 为确保学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常见病和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型防止管理办法》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夏三乐(校长) 副组长:邸树峰(德育副校长) 成员:及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组织全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向局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 二、经常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一)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及家长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方法的分类培训。 2、发放传染病预防知识材料、转发相关文件。 3、有计划地利用校会、板报、校广播、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宣传方式,对所有教职工、学生普及传染病防范的有关科学知识。 (二)预防措施 1、学校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坚持出入和来访登记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2、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内公共卫生设施及公用具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3、坚持晨午检制度、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传染病人异常增多,及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及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协助疾病控制部门进行调查分析。 4、学校采取积极措施,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四、突发性的预警应急反应应急措施 (一)预警级别根据传染病疫情的预警级别划分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大事件。一旦达到传染病疫情预警级别,传染病防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试验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3、影像学诊断普通X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正位)。腰椎CT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MRI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光片与CT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光片、CT与MRI平片检查。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脊神经根分布区)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