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2018年云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00分)已知集合A={x|x﹣1≥0},B={0,1,2},则A∩B=()A.{0}B.{1}C.{1,2}D.{0,1,2}

2.(5.00分)(1+i)(2﹣i)=()

A.﹣3﹣i B.﹣3+i C.3﹣i D.3+i

3.(5.00分)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A. B. C. D.

4.(5.00分)若sinα=,则cos2α=()

A.B.C.﹣ D.﹣

5.(5.00分)(x2+)5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

A.10 B.20 C.40 D.80

6.(5.00分)直线x+y+2=0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P在圆(x﹣2)2+y2=2上,则△ABP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2,6]B.[4,8]C.[,3]D.[2,3]

7.(5.00分)函数y=﹣x4+x2+2的图象大致为()

A.B.

C.D.

8.(5.00分)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p,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X为该群体的10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DX=2.4,P(x=4)<P(X=6),则p=()

A.0.7 B.0.6 C.0.4 D.0.3

9.(5.00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则C=()

A.B.C.D.

10.(5.00分)设A,B,C,D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为等边三角形且面积为9,则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为()

A.12B.18C.24D.54

11.(5.00分)设F1,F2是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

O是坐标原点.过F2作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P,若|PF1|=|OP|,则C的离心率为()

A.B.2 C.D.

12.(5.00分)设a=log0.20.3,b=log20.3,则()

A.a+b<ab<0 B.ab<a+b<0 C.a+b<0<ab D.ab<0<a+b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00分)已知向量=(1,2),=(2,﹣2),=(1,λ).若∥(2+),则λ=.

14.(5.00分)曲线y=(ax+1)e x在点(0,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则a=.15.(5.00分)函数f(x)=cos(3x+)在[0,π]的零点个数为.16.(5.00分)已知点M(﹣1,1)和抛物线C:y2=4x,过C的焦点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AMB=90°,则k=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

17.(12.00分)等比数列{a n}中,a1=1,a5=4a3.

(1)求{a n}的通项公式;

(2)记S n为{a n}的前n项和.若S m=63,求m.

18.(12.00分)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选取40名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单位:min)绘制了如下茎叶图: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并说明理由;

(2)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m,并将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超过m和不超过m的工人数填入下面的列联表:

超过m不超过m

第一种生产方式

第二种生产方式

(3)根据(2)中的列联表,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附:K2=,

P(K2≥k)0.0500.0100.001 k 3.841 6.63510.828 19.(12.00分)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M是上异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当三棱锥M﹣ABC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20.(12.00分)已知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C:+=1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1,m)(m>0).

(1)证明:k<﹣;

(2)设F为C的右焦点,P为C上一点,且++=.证明:||,||,||成等差数列,并求该数列的公差.

21.(12.00分)已知函数f(x)=(2+x+ax2)ln(1+x)﹣2x.

(1)若a=0,证明:当﹣1<x<0时,f(x)<0;当x>0时,f(x)>0;(2)若x=0是f(x)的极大值点,求a.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22.(10.0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过点(0,﹣)且倾斜角为α的直线l与⊙O交于A,B两点.

(1)求α的取值范围;

(2)求AB中点P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23.设函数f(x)=|2x+1|+|x﹣1|.

(1)画出y=f(x)的图象;

(2)当x∈[0,+∞)时,f(x)≤ax+b,求a+b的最小值.

2018年云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新课标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00分)已知集合A={x|x﹣1≥0},B={0,1,2},则A∩B=()A.{0}B.{1}C.{1,2}D.{0,1,2}

【分析】求解不等式化简集合A,再由交集的运算性质得答案.

【解答】解:∵A={x|x﹣1≥0}={x|x≥1},B={0,1,2},

∴A∩B={x|x≥1}∩{0,1,2}={1,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是基础题.

2.(5.00分)(1+i)(2﹣i)=()

A.﹣3﹣i B.﹣3+i C.3﹣i D.3+i

【分析】直接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得答案.

【解答】解:(1+i)(2﹣i)=3+i.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是基础题.

3.(5.00分)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A. B. C. D.

【分析】直接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判断选项的正误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小的长方体,是榫头,从图形看出,轮廓是长方形,内含一个长方形,并且一条边重合,另外3边是虚线,所以木构件的俯视图是A.

故选:A.

【点评】本题看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是基本知识的考查.

4.(5.00分)若sinα=,则cos2α=()

A.B.C.﹣ D.﹣

【分析】cos2α=1﹣2sin2α,由此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sinα=,

∴cos2α=1﹣2sin2α=1﹣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二倍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考查二倍角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基础题.

5.(5.00分)(x2+)5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

A.10 B.20 C.40 D.80

【分析】由二项式定理得(x2+)5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 r

=(x2)5﹣r()

+1

r=,由10﹣3r=4,解得r=2,由此能求出(x2+)5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

【解答】解:由二项式定理得(x2+)5的展开式的通项为:

T r+1=(x2)5﹣r()r=,

由10﹣3r=4,解得r=2,

∴(x2+)5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4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展开式中x4的系数的求法,考查二项式定理、通项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基础题.

6.(5.00分)直线x+y+2=0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P在圆(x﹣2)2+y2=2上,则△ABP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2,6]B.[4,8]C.[,3]D.[2,3]

【分析】求出A(﹣2,0),B(0,﹣2),|AB|=2,设P(2+,),点P到直线x+y+2=0的距离:d==∈[],由此能求出△ABP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直线x+y+2=0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

∴令x=0,得y=﹣2,令y=0,得x=﹣2,

∴A(﹣2,0),B(0,﹣2),|AB|==2,

∵点P在圆(x﹣2)2+y2=2上,∴设P(2+,),

∴点P到直线x+y+2=0的距离:

d==,

∵sin()∈[﹣1,1],∴d=∈[],

∴△ABP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2,6].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

离公式、圆的参数方程、三角函数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中档题.

7.(5.00分)函数y=﹣x4+x2+2的图象大致为()

A.B.

C.D.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的特点,求函数的导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函数过定点(0,2),排除A,B.

函数的导数f′(x)=﹣4x3+2x=﹣2x(2x2﹣1),

由f′(x)>0得2x(2x2﹣1)<0,

得x<﹣或0<x<,此时函数单调递增,

由f′(x)<0得2x(2x2﹣1)>0,

得x>或﹣<x<0,此时函数单调递减,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的识别和判断,利用函数过定点以及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5.00分)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p,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X为该群体的10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DX=2.4,P(x=4)<P(X=6),则p=()

A.0.7 B.0.6 C.0.4 D.0.3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转化为二项分布,利用方差转化求解即可.

【解答】解: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p,看做是独立重复事件,满足X~B(10,p),

P(x=4)<P(X=6),可得,可得1﹣2p<0.即p.

因为DX=2.4,可得10p(1﹣p)=2.4,解得p=0.6或p=0.4(舍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求法,独立重复事件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

9.(5.00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则C=()

A.B.C.D.

==,从而sinC==cosC,由此【分析】推导出S

△ABC

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ABC的面积为,

==,

∴S

△ABC

∴sinC==cosC,

∵0<C<π,∴C=.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的求法,考查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基础题.

10.(5.00分)设A,B,C,D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为

等边三角形且面积为9,则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为()

A.12B.18C.24D.54

【分析】求出,△ABC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画出图形,判断D的位置,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且面积为9,可得,解得AB=6,球心为O,三角形ABC 的外心为O′,显然D在O′O的延长线与球的交点如图:O′C==,OO′==2,

则三棱锥D﹣ABC高的最大值为:6,

则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为:=18.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球的内接多面体,棱锥的体积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11.(5.00分)设F1,F2是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

O是坐标原点.过F2作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P,若|PF1|=|OP|,则C的离心率为()

A.B.2 C.D.

【分析】先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出|PF2|=b,再求出|OP|=a,在三角形F1PF2中,由余弦定理可得|PF1|2=|PF2|2+|F1F2|2﹣2|PF2|?|F1F2|cos∠PF2O,代值化简整理可得a=c,问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双曲线C:﹣=1(a>0.b>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点F2到渐近线的距离d==b,即|PF2|=b,

∴|OP|===a,cos∠PF2O=,

∵|PF1|=|OP|,

∴|PF1|=a,

在三角形F1PF2中,由余弦定理可得|PF1|2=|PF2|2+|F1F2|2﹣2|PF2|?|F1F2|COS∠PF2O,

∴6a2=b2+4c2﹣2×b×2c×=4c2﹣3b2=4c2﹣3(c2﹣a2),

即3a2=c2,

即a=c,

∴e==,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余弦定理,离心率,属于中档题.

12.(5.00分)设a=log0.20.3,b=log20.3,则()

A.a+b<ab<0 B.ab<a+b<0 C.a+b<0<ab D.ab<0<a+b

【分析】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化简即可得答案.

【解答】解:∵a=log0.20.3=,b=log20.3=,

∴=,

∵,,

∴ab<a+b<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数值大小的比较,考查了对数的运算性质,是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00分)已知向量=(1,2),=(2,﹣2),=(1,λ).若∥(2+),

则λ=.

【分析】利用向量坐标运算法则求出=(4,2),再由向量平行的性质能求出λ的值.

【解答】解:∵向量=(1,2),=(2,﹣2),

∴=(4,2),

∵=(1,λ),∥(2+),

∴,

解得λ=.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值的求法,考查向量坐标运算法则、向量平行的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基础题.

14.(5.00分)曲线y=(ax+1)e x在点(0,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则a=﹣3.

【分析】球心函数的导数,利用切线的斜率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曲线y=(ax+1)e x,可得y′=ae x+(ax+1)e x,

曲线y=(ax+1)e x在点(0,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

可得:a+1=﹣2,解得a=﹣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导数的应用切线的斜率的求法,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

15.(5.00分)函数f(x)=cos(3x+)在[0,π]的零点个数为3.

【分析】由题意可得f(x)=cos(3x+)=0,可得3x+=+kπ,k∈Z,即x=+kπ,即可求出.

【解答】解:∵f(x)=cos(3x+)=0,

∴3x+=+kπ,k∈Z,

∴x=+kπ,k∈Z,

当k=0时,x=,

当k=1时,x=π,

当k=2时,x=π,

当k=3时,x=π,

∵x∈[0,π],

∴x=,或x=π,或x=π,

故零点的个数为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函数零点的问题,属于基础题.

16.(5.00分)已知点M(﹣1,1)和抛物线C:y2=4x,过C的焦点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AMB=90°,则k=

2.

【分析】由已知可求过A,B两点的直线方程为y=k(x﹣1),然后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组可得,k2x2﹣2(2+k2)x+k2=0,可表示x1+x2,x1x2,y1+y2,y1y2,由∠AMB=90°,向量的数量积为0,代入整理可求k.

【解答】解:∵抛物线C:y2=4x的焦点F(1,0),

∴过A,B两点的直线方程为y=k(x﹣1),

联立可得,k2x2﹣2(2+k2)x+k2=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1,

∴y1+y2=k(x1+x2﹣2)=,y1y2=k2(x1﹣1)(x2﹣1)=k2[x1x2﹣(x1+x2)+1]=﹣4,∵M(﹣1,1),

∴=(x1+1,y1﹣1),=(x2+1,y2﹣1),

∵∠AMB=90°,∴?=0

∴(x1+1)(x2+1)+(y1﹣1)(y2﹣1)=0,

整理可得,x1x2+(x1+x2)+y1y2﹣(y1+y2)+2=0,

∴1+2+﹣4﹣+2=0,

即k2﹣4k+4=0,

∴k=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关系的应用,解题的难点是本题具有较大的计算量.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60分。

17.(12.00分)等比数列{a n}中,a1=1,a5=4a3.

(1)求{a n}的通项公式;

(2)记S n为{a n}的前n项和.若S m=63,求m.

【分析】(1)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列出方程,求出公比q=±2,由此能求出{a n}的通项公式.

(2)当a1=1,q=﹣2时,S n=,由S m=63,得S m==63,m∈N,无解;当a1=1,q=2时,S n=2n﹣1,由此能求出m.

【解答】解:(1)∵等比数列{a n}中,a1=1,a5=4a3.

∴1×q4=4×(1×q2),

解得q=±2,

当q=2时,a n=2n﹣1,

当q=﹣2时,a n=(﹣2)n﹣1,

∴{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n﹣1,或a n=(﹣2)n﹣1.

(2)记S n为{a n}的前n项和.

当a1=1,q=﹣2时,S n===,

由S m=63,得S m==63,m∈N,无解;

当a1=1,q=2时,S n===2n﹣1,

由S m=63,得S m=2m﹣1=63,m∈N,

解得m=6.

【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基础题.

18.(12.00分)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选取40名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单位:min)绘制了如下茎叶图: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并说明理由;

(2)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m,并将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超过m和不超过m的工人数填入下面的列联表:

超过m不超过m

第一种生产方式

第二种生产方式

(3)根据(2)中的列联表,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附:K2=,

P(K2≥k)0.0500.0100.001 k 3.841 6.63510.828

【分析】(1)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判断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作时间较少些,效率更高;

(2)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中位数,再填写列联表;

(3)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观测值,对照临界值得出结论.

【解答】解:(1)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知,

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72~92之间,

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65~85之间,

所以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作时间较少些,效率更高;

(2)这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

排在中间的两个数据是79和81,计算它们的中位数为m==80;

由此填写列联表如下;

超过m不超过m总计

第一种生产方式15520

第二种生产方式51520总计202040

(3)根据(2)中的列联表,计算

K2===10>6.635,

∴能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19.(12.00分)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M是上异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当三棱锥M﹣ABC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分析】(1)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MC⊥平面ADM即可.

(2)根据三棱锥的体积最大,确定M的位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点的坐标,利用向量法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1)证明:在半圆中,DM⊥MC,

∵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

∴AD⊥平面DCM,则AD⊥MC,

∵AD∩DM=D,

∴MC⊥平面ADM,

∵MC?平面MBC,

∴平面AMD⊥平面BMC.

(2)∵△ABC的面积为定值,

∴要使三棱锥M﹣ABC体积最大,则三棱锥的高最大,

此时M为圆弧的中点,

建立以O为坐标原点,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

∴A(2,﹣1,0),B(2,1,0),M(0,0,1),

则平面MCD的法向量=(1,0,0),

设平面MAB的法向量为=(x,y,z)

则=(0,2,0),=(﹣2,1,1),

由?=2y=0,?=﹣2x+y+z=0,

令x=1,

则y=0,z=2,即=(1,0,2),

则cos<,>===,

则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sin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平面垂直的判定以及二面角的求解,利用相应的判定定理以及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0.(12.00分)已知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C:+=1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1,m)(m>0).

(1)证明:k<﹣;

(2)设F为C的右焦点,P为C上一点,且++=.证明:||,||,||成等差数列,并求该数列的公差.

【分析】(1)设A(x1,y1),B(x2,y2),利用点差法得6(x1﹣x2)+8m(y1﹣y2)=0,k==﹣=﹣

又点M(1,m)在椭圆内,即,解得m的取值范围,即可得k<﹣,

(2)设A(x1,y1),B(x2,y2),P(x3,y3),可得x1+x2=2

由++=,可得x3﹣1=0,由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得则|FA|=a﹣ex1=2﹣x1,|FB|=2﹣x2,|FP|=2﹣x3=.即可证明|FA|+|FB|=2|FP|,求得A,B坐标再求公差.

【解答】解:(1)设A(x1,y1),B(x2,y2),

∵线段AB的中点为M(1,m),

∴x1+x2=2,y1+y2=2m

将A,B代入椭圆C:+=1中,可得

两式相减可得,3(x1+x2)(x1﹣x2)+4(y1+y2)(y1﹣y2)=0,

即6(x1﹣x2)+8m(y1﹣y2)=0,

∴k==﹣=﹣

点M(1,m)在椭圆内,即,

解得0<m

∴.

(2)证明:设A(x1,y1),B(x2,y2),P(x3,y3),

可得x1+x2=2,

∵++=,F(1,0),∴x1﹣1+x2﹣1+x3﹣1=0,y1+y2+y3=0,

∴x3=1,y3=﹣(y1+y2)=﹣2m

∵m>0,可得P在第四象限,故y3=﹣,m=,k=﹣1

由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得则|FA|=a﹣ex1=2﹣x1,|FB|=2﹣x2,|FP|=2﹣x3=.则|FA|+|FB|=4﹣,∴|FA|+|FB|=2|FP|,

联立,可得|x1﹣x2|=

所以该数列的公差d满足2d=|x1﹣x2|=,

∴该数列的公差为±.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考查了点差法、焦半径公式,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思想的应用与计算能力的考查.属于中

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准备单元 这是谁的脚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和准备单元,内容只有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要着重培养的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要素。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有侧重点之分,重点放在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脚的外部特征和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这两个步骤。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重点学习了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探究要素,并且学习了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科学的观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序、仔细的观察,科学地描述获 取到的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 2.激发学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的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材料准备:教材中动物的脚的图片、放大镜、记录单 2.教师材料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师:(PPT出示教材上动物的脚的图片)探探小组在参加电视台《动物小达人》时遇到了难题,他们不知道照片上的脚是什么动物的,需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场外同学求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脚吗?你猜是什么动物的脚呢? 2.制订计划 (1)师:假设你们就是探探小组,现在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要打电话向场外的同学求助,你应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小组讨论,制订你们的计划。(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制订计划的情况适当地给出提示来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在打电话向别人描述前要怎么做呢?场外的同学听别人描述时要借助什么来比较判断呢?) (2)请一些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制订的计划,互相补充完善,最后PPT展示探究计划的步骤。 3.观察与记录 (1)师:按照我们制订的计划,首先我们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给场外同学描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序地、多方面地进行观察,才能观察得更仔细更全面。怎样才能做到有

(完整版)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们的家园大象版

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第三课《我们的家园》延续上两节课的故事,夏令营活动结束后主人公回到校园与小伙伴们的对话情景,引出有的物品是“自然形成 的” ,有些物品是“人工制造的”,为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打下基础。;;;;;〃〃〃〃〃〃〃〃〃〃“““““““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看完漫画后,也会有和图中小朋友一样的感受,求知欲好奇心一样很重,因为他们对于荒岛生活的真实情景是陌生的,他们头脑中的已有信息大部分来自现代生活中的人工世界。;;;;;〃〃〃〃〃〃〃〃〃〃“““““““ 因此故事的情节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学生获取关于荒岛上的自然世界的知识的来源,教学中建议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之后组织教学就更好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荒岛上的物品哪些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引发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对比。 (2)通过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体会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特点。 (3)通过讨论“是否应该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这一问题,意识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培养孩子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体会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学习手册、彩笔、画纸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师:同学好!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们回到自己的学校,讲述他们荒岛求生的故事, 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听,把他们当明星一样问东问西,想了解在荒岛上的生活是怎样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问的问题呢?;;;;;〃〃〃〃〃〃〃〃〃〃“““““““

大象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二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1.气垫船能离开水面的原因是气垫船向下喷气,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2.制作气垫船模型过程:(l)把纸杯的底部剪掉:(2)在饭盒底部描一个圆:(3)沿线将饭盒底部的圈剪掉:(4)把纸杯插入圆洞,气垫船模型就做好。 3.荒岛上人烟稀少但景色迷人。 4.你可以像原始人一样住山洞,也可以建造自己的房子。5.荒岛上的动植物可以给我们提供食物;我们还能利用树枝和干草搭建房子。 6.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保护动植物,与它们和谐相处。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 7.在野外,你可以采摘野果和野菜,你还可以捉小鱼小虾,它们都将成为你的美食。 8.荒岛上的生活新奇有趣,他们经历了许多从来没做过的事。 9.他们甚至幻想像原始人一样,利用岛上的资源造一只船来。10.独木舟——优点:制作简单;缺点:不稳定。 11.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12.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13.手工造纸步骤:(l)浸泡捣碎(2)搅拌(3)抄纸(4)晾干

14.手工造纸特点:很有趣,有些麻烦,速度很慢。 15.信息记录媒介:龟甲—竹筒—纸—电子设备 信息记录方式:刻字—书写—打字—语音输入 信息传递方式:驿马传信—电报—电话—网络通信 16.装订小书过程:(l)打洞(2)穿线(3)打结 17.订书机的结构:压柄—钉槽—底座—成型板 18.现代装订工具:无钉订书机、便携式订书机、电动订书机、全自动装订机。 19.用计算器计算又快又准:用电动充气泵给气球充气,轻松多了:用电子体温计更快捷。 20.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快捷和舒适。 21.夏季和春季相比气温逐渐升高,植物更加茂盛,白天时间变长。 22.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现象。23.青蛙是冬眠动物.冬天它们钻进洞穴、土壤或者淤泥中睡觉,到春天才会苏醒。资料中显示蛇、刺猬也要冬眠:小燕子飞到南方过冬:小松鼠会在秋季储存食物,以备过冬。24.动物是有生命的,它们是生物;季节变化会对动物的生活产生影响。 25.杨树在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落叶,冬季光枝。狗尾草在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枯萎。玉来在夏季生长.秋季成熟。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大象版)二年级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气垫船将空气向下吹,使船体离开水面,并在船底与水面 之间形成() A.一层空气垫 B.空气层 C.水珠 2、气垫船模型跑得快的条件是() A.吹向船底的气体越有力、越多 B.吹向船底的气体少 C.随便吹吹就行 3、在荒岛上,山泉水能为我们解决生活问题,不正确的() A.解决饥渴 B.做饭用水 C.用玩具枪打着玩 4、在荒岛上,可以把树干挖空,做成() A.帆船 B.独木舟 C.木筏

5、河流是() A.自然形成 B.人工制造 6、冰箱是() A.自然形成 B.人工制造 7、用线装订与用订书机装订,()比较慢。 A.用线装订 B.用订书机 8、我们出行的时候,一般选择()出行,又快又稳。 A.飞机、高铁 B.轮船 C.客车 9、小松鼠的生长繁殖在()。 A.春季 B.夏季 C.春季和夏季 10、植物的果实一般是在()季是成熟。 A.秋 B.春 C.夏 11、小草在春天()。 A.发芽 B.枯死 C.生长茂盛 12、在互推手掌的游戏中,要想取胜,用的力气要() A.大 B.小 C.不用力 13、小燕子要()过冬。 A.飞到南方 B.冬眠 C.加厚羽毛 14、下列是夏季现象的是() A.冰雪融化 B.荷花开了 C.树叶落了 15、枫叶在()变红。 A、春天 B、秋天 C、冬天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独木舟模型制作的过程很简单。() 2、在制作气垫船模型时,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 到自己或别人。() 3、动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用途。() 4、荒岛上的鱼虾可以解决饥渴。() 5、我喜欢春天,因为它充满了希望() 6、很多动物在春天开始为过冬做准备了。() 7、青蛙通过储存食物过冬的。() 8、荒岛上的动植物只能为我们提供食物。() 9、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 10、力不能使硬的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三、连线(每项1分,共12分) 1、连一连,把不同季节与对应的天气、动植物的特点和人的活动连起来。 天气炎热,植物茂盛春季踏青 天气渐暖,万物复苏夏季赏菊 天气寒冷,青蛙冬眠秋季堆雪人天气渐凉,杨树落叶冬季开电扇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

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 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 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反思

我的气垫船模型 【教学反思】 回顾《我的气垫船模型》这课前后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车和船这类研究项目对二年级好动的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利用视频导入,再一次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情绪推至高点,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下面的教学环节更容易进行。 2.教学环节要合理。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课的课堂要多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我设计了气垫船模型比赛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思,思中获。 3.利用微课解决难题。动手制作气垫船模型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无论是看步骤图还是看老师演示,都存在视觉的遮挡和不够形象,所以我又做了微课视频来介绍制作过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有趣的微课视频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制作的步骤,保证探究的成功。 4.实验材料要简易、易得。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选择让他们易操作又能够在家制作的材料,以此保证在课堂和在家里都能够完成探究活动,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总结点评】 以学生喜欢的谜语的形式点题,并且利用视频导入引出课题的方法,不仅开门见山直击主题,而且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与兴趣。利用微课来进行设计制作气垫船的教学,新颖别致,

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二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通过认真地观看微课视频,基本上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出自己的气垫船模型。最后的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的环节,除了让学生在小组内表达分享之外,也可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全班以及老师面前进行表达和分享。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家园 1.荒岛生存 【教学反思】 学生在分析如何在荒岛上生存时,就已经意识到生活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需求。当教师提出假如你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从衣食住行等角度讨论如何直接利用岛上的资源而保障生存,学生会仅限于在荒岛上生活的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可以利用岛上所有的资源。其中人们的现代生活与动植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认知更加完整。 【总结点评】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的提示较多,是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资源(如植物被加工的过程),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 2.我们的小船 【教学反思】

大象版二年级下期科学教案

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 2.懂得制造气垫船的过程。 3.通过学习积累经验,更加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懂得制造气垫船的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制造气垫船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陆上行,水里开,它的速度实在快,不是飞机和火箭,却能腾空飞起来。(打一交通工具)生思考,回答 谜底:气垫船 2.同学们,你们了解气垫船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我的气垫船模型》感受气垫船在地面和水面上的用途。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气垫船 1.什么是气垫船 2.我对气垫船的感受。 (二)阅读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 想一想,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 阅读教材1页,然后回答。 气垫船将空气想下吹,使船体离开水面,并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三)设计制作气垫船模型 制造气垫船的材料:纸杯、塑料饭盒、安全剪刀 说一说,制作气垫船的过程 学生思考,阅读材料,小组交流,然后回答。 (四)活动 比一比,看谁的气垫船模型跑的更快。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选出优胜者,在进行比赛,然后评出最佳制造者。 (五)经验交流会 把你交流制作和使用气垫船模型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大家分享。 (六)反思 通过其他同学们的述说,你有怎样的感受,其他同学的检验以及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些对我们是有用的把它们记录下来。 三、课堂练习 说一说,气垫船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 想一想,用其他材料做一下气垫船模型。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气垫船,掌握了气垫船的制作过程,并积累了经验,为我们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 荒岛生存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进行生存。 2.懂得我们的生活所需是动植物提供。 3.在野外生活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为人类自身的生存服务,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理能力,将来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进行生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诉故事: 三百年多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滨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我们来造纸大象版

2.1我们来造纸 学习目标: 1.能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 2.通过造纸的实践活动,能简要讲述造纸过程与体会,并与同伴交流。 3.通过手工造纸活动和阅读,体会科技带给人们的进步,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点: 了解造纸的过程,掌握信息传递的记录和传递的方式。 教学难点: 了解造纸的过程,掌握信息传递的记录和传递的方式。 教学准备: 废纸、水杯、木棒、水槽、纱网、干毛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看看谁最先猜出来。出示谜语“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这是什么生活用品呢? 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看书、写字都离不开纸。纸这么重要,你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蔡伦的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蔡伦生活的汉代,距离今天将近2000年了,你们想知道那时候的人是怎么造纸的吗?(出示ppt:古代造纸过程图) 向学生逐步讲解古代的造纸过程经历了破碎(麻黄、竹子、稻草、树皮等原料)、蒸煮(把这些破碎后比较简易的造纸材料经过蒸煮后使它变软,成糊状)搅拌(把这些糊状的造纸原料和水混合在一起在大缸里搅拌成纸浆)、抄纸(把纸浆倒入大水槽里用抄纸网抄起来,使抄纸网面上均匀地附着一层薄薄的纸浆)、晒干(把抄好的纸浆放在阳光通风地地方晾晒,干后从纱网上轻轻揭下来,一张张纸就做好了) 这种造纸技术很快就传到了朝鲜、越南、日本,后来又传到了欧洲、美洲和澳洲、

风靡世界!中国的造纸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是不是为我们祖先的这项发明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讲授新课 (一)设计制作手工造纸 其实,现代的手工造纸工艺仍然沿用着这种方法,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手工造纸?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来造纸”。(板书《我们来造纸》) 首先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在实验室做的手工造纸视频,看看手工造纸需要哪些步骤?怎样才能造出一张纸呢?(播放造纸视频) 大家看得真认真!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谁能来讲讲手工造纸分哪几步?都要怎么做? (根据图片回忆造纸步骤) 板书: (1)浸泡捣碎 将废纸撕碎,浸泡5分钟,然后捣碎。 (2)搅拌细腻 搅拌成纸浆。 (3)抄纸均匀 用纱网抄起一层纸浆,再用干毛巾吸去纸浆里的水分。 由于这个步骤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老师现场示范讲解操作要领。(抄纸网倾斜进入盆底,让纸浆在网面上均匀着落,如果没有铺匀可以轻轻晃动一下抄纸网,待纸浆铺匀抄纸网后双手持平端出水面,让水控一下再把抄纸网放在干毛巾上,然后用另一条干毛巾铺在抄纸网上,用手按压毛巾,吸去纸浆里的水分,越干越好) (4)晾干轻揭 轻轻揭干成形的纸,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师示范讲解第四步晾干(从一角揭开个口,然后顺着这个口揭开一个边,双手捏着两个角把整张纸的提起来。) 真棒!你们说的真完整!老师今天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造纸所用的废纸、水杯、木棒、水槽、纱网、干毛巾(出示PPT实验材料图片)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1.《我们来造纸》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我们来造纸》是第二个综合探究单元“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起始课,通过手工造纸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技术制作的过程,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本课选择了非常吸引学生的手工造纸作为体验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体验后在深入感受科技产品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教材第一部分由图片引入,通过学生阅读、写字、画画的场景,提出问题:纸是怎么来的?第二部分是手工造纸活动。教师讲解手工造纸的步骤并演示,学生开始自己进行手工造纸。通过实际的制作体验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之后学生才能如实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部分是表达交流,也是本单元要着重完成的科学探究目标。造纸活动完成后,学生向同伴说一说自己手工造纸的体会,简要描述过程,与同学讨论、交流,即要求准确地表达,也要求认真地倾听。 第四部分是阅读。通过阅读,从信息记录媒介、信息记录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古今发展变革,体会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基于之前造纸活动实际动手的体验和感受,体会阅读材料中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能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 2.通过造纸的实践活动,能简要讲述造纸过程与体会,并与同伴交流。 3.通过手工造纸活动和阅读,体会科技带给人们的进步,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教学重点: 了解造纸的过程,掌握信息传递的记录和传递的方式。 教学难点:了解造纸的过程,掌握信息传递的记录和传递的方式。

教学准备:废纸、水杯、木棒、水槽、纱网、干毛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看看谁最先猜出来。出示谜语“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这是什么生活用品呢?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看书、写字都离不开纸。纸这么重要,你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蔡伦的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生活的汉代,距离今天将近2000年了,你们想知道那时候的人是怎么造纸的吗?(出示ppt:古代造纸过程图) 向学生逐步讲解古代的造纸过程经历了破碎(麻黄、竹子、稻草、树皮等原料)、蒸煮(把这些破碎后比较简易的造纸材料经过蒸煮后使它变软,成糊状)搅拌(把这些糊状的造纸原料和水混合在一起在大缸里搅拌成纸浆)、抄纸(把纸浆倒入大水槽里用抄纸网抄起来,使抄纸网面上均匀地附着一层薄薄的纸浆)、晒干(把抄好的纸浆放在阳光通风地地方晾晒,干后从纱网上轻轻揭下来,一张张纸就做好了)这种造纸技术很快就传到了朝鲜、越南、日本,后来又传到了欧洲、美洲和澳洲、风靡世界!中国的造纸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是不是为我们祖先的这项发明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讲授新课 (一)设计制作手工造纸 其实,现代的手工造纸工艺仍然沿用着这种方法,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手工造纸?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来造纸”。(板书《我们来造纸》) 首先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在实验室做的手工造纸视频,看看手工造纸需要哪些步骤?怎样才能造出一张纸呢?(播放造纸视频)大家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们的家园大象版

《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第三课《我们的家园》延续上两节课的故事,夏令营活动结束后主人公回到校园与小伙伴们的对话情景,引出有的物品是“自然形成的”,有些物品是“人工制造的”,为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看完漫画后,也会有和图中小朋友一样的感受,求知欲好奇心一样很重,因为他们对于荒岛生活的真实情景是陌生的,他们头脑中的已有信息大部分来自现代生活中的人工世界。 因此故事的情节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学生获取关于荒岛上的自然世界的知识的来源,教学中建议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之后组织教学就更好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荒岛上的物品哪些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引发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对比。 (2)通过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体会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特点。 (3)通过讨论“是否应该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这一问题,意识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培养孩子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体会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学习手册、彩笔、画纸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同学好!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们回到自己的学校,讲述他们荒岛求生的故事,

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听,把他们当明星一样问东问西,想了解在荒岛上的生活是怎样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问的问题呢? 生1:我想问问他们荒岛上的野果、野菜好吃吗?小鱼和小虾怎么做熟呀? 生2:住在山洞里有没有被子呀?冷不冷? 生3:岛上有没有野兽,遇到危险怎么办呀?……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关心,请你们回忆一下,开始他们来到荒岛上之后都利用了哪些岛上资源才生存的呢?这些资源哪些是天然形成的? 生1:我知道他们到树上摘野果、到山坡采野菜来吃,野果、野菜是天然形成的。生2:我知道他们到大海边里捕鱼和虾来吃,小鱼和小虾是大海里生活的,也算自然形成的。 生3:他们也用到帐篷、帆布、手电筒、照相机、绳子等材料,但是这不是自然形成的。 生4:他们住的山洞是原来就有的,属于自然形成的。…… 师:后来他们又制造了哪些物品呢? 生1:头上带的草帽,是他自己制作的。 生2:后来从山洞搬出来,住进了木房子,木房子是他建造的。 生3:搭的帐篷。 生4:出海捕鱼用的小船是他们制造的。……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搜集相关信息,从吃穿住行等方面进行表述。)师: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看看周围的物品中哪些物品是自然形成的,哪些物品是人工制造的,小组合作进行调查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生1:人工制造的有:手机、电视、汽车、楼房、学校、桌子、椅子、书包、衣服…… 生2:自然形成的有:大树、麻雀、小燕子、高山、河流、土壤、岩石…… 师小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师:我们的生活比起荒岛生活可是先进多了,他们戴的是草帽,我们戴的是凉帽;他们用瞭望塔,我们用手机;他们坐木筏,我们坐轮船或快艇。想一想,人们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的同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好处,是不是也会带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变幻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准确说出不同的天气现象,并根据其特点做出行准备。 4.能准确应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说出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能准确应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以下图片,引出天气状况问题, 师:我们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再播放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听到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节选,讨论交流听到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并全班汇报。 二、猜天气。 师出示天气图片,组织学生进行猜天气的游戏,活动规则: 1.一个同学描述天气特点,另一个同学猜天气。 2.描述天气的同学,不能说出天气名字中的字。例如,描述雨天时,不能说到“雨”字。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描述天气特点,全班同学猜天气,并说出猜测的证据。 三、认识天气符号。 师出示天气现象图片和天气符号,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找相似等方法进行对应连线。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天气图片和天气符号,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找相似等方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对应连线。 四、计划组织。 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根据天气预报准备出游物品。 (1)国庆上海5日游 天气:阴、小雨 气温:24℃~29℃ 准备物品:雨伞…… (2)国庆深圳5日游 天气:晴、阴 气温:26℃~32℃ 准备物品:墨镜…… (3)国庆漠河7日游 天气:晴、中雪 气温:-2℃~7℃ 准备物品:雪地靴…… (4)国庆乌鲁木齐7日游 天气:晴、大风 气温:6℃~17℃ 准备物品:口罩…… 生小组讨论,为上述四种出游计划列出出游物品,并全班汇报。 五、其他天气现象。

大象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

二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填空题(2分,共30分) 1、1、我们身体的五个感觉器官是眼睛视觉、鼻子嗅觉、()味觉、()听觉、皮肤触觉。 2、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交通工具有()、()、()、()等。 3、树主要分()个部分,_____ 、______、 _____ 、 ______。 4、植物按生长年限分____年生植物和____年生植物。 5、植物按茎的软硬分______植物;______木本植物。 二、选择题(4分,共20分) 1.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2.小红看到旗杆上的国旗飘向东方,这时的风向是() A.东风 B.西风 C.北风 3.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小时内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 4.酒精在水中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 A.各个地方 B.上部 C.下部 5.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 A.头、躯干、四肢 B.头、颈、躯干、四肢

C.头、胸、腹、腿 6、下面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是()。 A.食用油 B.面粉 C.胶水 7、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口腔 C.嘴唇 8、口腔中起着消化淀粉作用的是()。 A.牙齿 B.舌头 C.唾液 9、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气流 B.波 C.直线 10、当所有的天空都被云覆盖,而看不见一点蓝天,这时的天气称为() A.晴天 B.多云 C.阴天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4分,共20分) 1、自行车把手,是用来把握行车的方向。() 2、植物都有根、茎、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塑料袋不怕水。() 4、自行这都有车把、鞍座、车轮、踏脚、框架、链条。() 5、按生长环境分: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大象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这是谁的脚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和准备单元,内容只有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要着重培养的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要素。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有侧重点之分,重点放在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脚的外部特征和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这两个步骤。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重点学习了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探究要素,并且学习了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科学的观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序、仔细的观察,科学地描述获取到的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 2.激发学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的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材料准备:教材中动物的脚的图片、放大镜、记录单 2.教师材料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师:(PPT出示教材上动物的脚的图片)探探小组在参加电视台《动物小达人》时遇到了难题,他们不知道照片上的脚是什么动物的,需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场外同学求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脚吗?你猜是什么动物的脚呢? 2.制订计划 (1)师:假设你们就是探探小组,现在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要打电话向场外的同学求助,你应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小组讨论,制订你们的计划。(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制订计划的情况适当地给出提示来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在打电话向别人描述前要怎么做呢?场外的同学听别人描述时要借助什么来比较判断呢?) (2)请一些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制订的计划,互相补充完善,最后PPT展示探究计划的步骤。 3.观察与记录 (1)师:按照我们制订的计划,首先我们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给场外同学描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序地、多方面地进行观察,才能观察得更仔细更全面。怎样才能做到有序地、多方面地观察呢?这里有一些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我们先来学习观察方法吧!请问谁知道观察的顺序有哪些?(学生边回答边将答案写在黑板的一边)观察的顺序可以是:

2020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2020二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一、填空。 1、条形磁铁磁性最强的一端叫磁极,磁铁有()个磁极。条形磁铁断成两截时,每截磁铁有()个磁极。U形磁铁有()个磁极。 2、做水浮条形磁铁和悬挂条形磁铁实验,当磁铁静止后,磁铁指向()。因此,得出结论:磁铁的两极可以指示()。 二、选择。 1、根据天气预报,寒假期间三亚的天气是晴,温度是29°C,如果我们去三亚旅行,我们应该准备以下()(多项选择) A、短袖短裤 B、太阳镜 C、雪地靴 D、雨伞 2、天气变化对植物有哪些影响()(多项选择) A、喝足水,有利于生长 B、行人要打伞 C、要带太阳镜 D、汽车行驶时会打滑 3、制作滑滑梯时,我们应选择哪些材料()(多项选择) A、牙膏盒 B 、纸杯 C、安全剪刀 D、美工刀 E、透明胶带 4、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都会()。(多项选择) A、运动 B、吃食物 C、通过感官发现食物 D、通过感官感知环境 5、竺可桢爷爷在研究动植物的活动与天气变化关系时,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多项选择) A、观察 B、记录 C、查阅资料 D、比较分析 6、条形磁铁的哪个位置吸的曲别针最多() A、1 B、2 C、3 D、4 7、适合当卧底侦探的动物是() A、变色龙 B、警犬 C、猫头鹰 D、猫

8、适合当夜间巡逻员的动物是() A、变色龙 B、警犬 C、猫头鹰 D、章鱼 9、适合当稽查员的动物是() A、变色龙 B、警犬 C、猫头鹰 D、猫 10、在滑梯里铺上哪种卡纸,玩具小熊能更快地滑下来。() A、光滑的卡纸 B、粗糙的卡纸 三、判断。 1、雨天给行人带来了便利。() 2、雨天会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 3、交警叔叔和盐场工人一样总是喜欢晴天。() 4、雪天会给人们带来欢乐,也会带来不便。() 5、指南针里的指针是磁铁做的。() 四、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在正确的选项上打对号。 鱼(游泳/奔跑)青蛙(跳跃/游泳) 袋鼠(跳跃/飞行)豹子(行走/奔跑) 乌龟(爬行/游泳)燕子(奔跑/飞行) 五、连线。 1、下面的动物是什么感官发现食物的,连一连。 蝙蝠嘴巴 鸡眼睛 猫鼻子 狗耳朵 2、把天气现象与对应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连起来。

大象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材料

大象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材料 大象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准备单元:这是谁的脚 观察时要按顺序,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观察记录单 第一单元 记录单 腿上有厚厚的毛。 腿细,脚掌宽。 有两个脚趾,上面有趾甲 国庆节上海5日游 天气:阴,小雨 气温:24°C~29°C 准备物品:雨伞 国庆节黑河5日游 天气:晴,中雪 气温:-20C~70C 准备物品:雪地靴 变幻的天气 认识天气符号,把下面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连起来 根据天气预报准备出出游物品

3天气大转盘 雨一> 燕子躲在屋檐下一?行人打伞 风f 树叶摇晃一?利用风力发电 阴—燕子低飞―戴墨镜 晴 i 小狗在烈日下吐舌头一?适合晒被子 鹰看不见猎物一k 容易滑倒 蛇冬眠了 一?开车不安全 第二单元 1小小游乐园 滑梯制作选择材料和工具 光滑的卡纸 胶水 粗糙的卡纸 透明胶带 牙膏盒 安全剪刀 纸杯 美工刀 其它天气现象 (龙卷风) (沙尘暴) 2天气的影响 谚语中的天气 (霜) (冰雹) ....:卄*-1 “_还 (一场秋雨,一场寒) (燕子低飞,天将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2跷跷板 制作跷跷板所需材料有:纸板、塑料尺、纸杯、牙签、别针、透明胶、 2.制作跷板。把牙签放在尺子正中间,用透明胶固定牙签 3.组装。把跷板组装在底座上 磁针与南北 1 条形磁铁的两端吸的曲别针最多,磁性最强,叫(磁极) ___________ 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南极用S 表示,北极用N 表示。磁铁 总是存在着两个(磁极)。 安全剪刀。 制作步骤: 1.用纸杯制作底座,用透明胶固定别针 第三单元

【精品】最新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目录

最新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

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五、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形状变了》教学设计

《形状变了》教学设计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力作用于物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形状变了》。 在内容选择上,以学生熟悉的跳跳球作为活动载体,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事物是否都会发生形变,进而通过探究活动得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在内容安排上,共有六个环节,首先是通过跳跳球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引出课题;第二个环节是在观察活动的,引导学生思考力能使哪些物体形状发生变化并动手体验;接着让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结果,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硬的物体形状是否改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四个环节是通过实验探究搜集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第五个环节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第六个环节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探究活动有哪些体会 学生分析: 在认知上,二年级的学生通过玩跳跳球等体验活动对力和形变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其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其零碎的认知转化为科学的系统的认知,进而理解力的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能正确地说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猜想并验证猜想,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 三、学习重点: 1.通过观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有哪些变化,能说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四、学习难点: 1.能说出力能使硬的物体形状发生变化。 五、教学准备:

课件、橡皮、气球、排球、橡皮泥、橡皮筋、尺子、塑料瓶、桌子、玻璃管、橡皮塞、玻璃瓶、墨水、活动记录单。 六、学习过程:

2020年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册

班级二年级姓名日期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制作天气大转盘 实验目的了解天气与动植物和人的表现 实验器材彩色纸、铅笔、剪刀、尺子、图钉、橡皮,圆规等 实验步骤 1、剪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2、把三个圆形纸片都折成六等份,画出格子。 3、在从小圆到大圆的每个格子里,分别写上不同的天气、动植物和人的表现。 4用图钉和橡皮把三个圆穿起来,天气大转盘就做好了。 实 验 结 果 学生了解天气与动植物和人的表现。实验成绩实验教师

班级二年级姓名日期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制作滑梯 实验目的了解光滑与粗糙。 实验器材卡纸、胶水、剪刀、胶带、美工刀。 实验步骤一、制作底座。 二、制作滑道。 三、组装滑梯。 实 验 结 果 光滑的滑梯能让丁丁和当当顺利滑下。实验成绩实验教师

班级二年级姓名日期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制作跷跷板 实验目的1、完成制作跷跷板;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纸板、塑料尺、纸杯、牙签、别针、透明胶、安全剪刀。 实验步骤一、制作底座。用透明胶固定别针。 二、制作翘板。把牙签放在尺子正中间,用透明胶固定牙签。 三、组装。把翘板组装在底座上。 实 验 结 果 完成跷跷板的制作 实验成绩实验教师 教育局制

班级二年级姓名日期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制作秋千 实验目的1、完成制作秋千;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吸管、木棒、绳子、细铁丝、卡纸、安全剪刀 实验步骤一、捆两个支架。用绳子把三根吸管捆起来做成一个支架。 二、搭横梁。用一根吸管把两个支架搭起来。 三、装座椅。 实 验 结 果 完成制作秋千 实验成绩实验教师 教育局制

班级二年级姓名日期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磁铁有两极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引起学生全面探究,知道磁铁有两极和两极的性质。实验器材纸板、塑料尺、纸杯、牙签、别针、透明胶、安全剪刀。 实验步骤一、从条形磁铁的最左端到最右端,均匀地标注5个位置。 二、看看每个位置最多可以吸多少个曲别针。 实验结果条形磁铁的两端吸的曲别针最多,磁性最强,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实验成绩实验教师 教育局制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美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2018-9-1

准备单元 这是谁的脚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和准备单元,内容只有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要着重培养的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 探究要素。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有侧重点之分,重点放在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脚的外部特征和通过比较的方 法得出结论这两个步骤。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重点学习了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探究要素,并且学习了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科学的 观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序、仔细的观察,科学地描述获取 到的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 2.激发学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的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材料准备:教材中动物的脚的图片、放大镜、记录单 2.教师材料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师:(PPT出示教材上动物的脚的图片)探探小组在参加电视台《动物小达人》时遇到了难题,他们不知道照片上的脚是什么动物的,需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场外同学求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动物的脚吗?你猜是什么动物的脚呢? 2.制订计划 (1)师:假设你们就是探探小组,现在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要打电话向场外的同学求助,你应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小组讨论,制订你们的计划。(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制订计划的情况适当地给出 提示来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在打电话向别人描述前要怎么做呢?场外 的同学听别人描述时要借助什么来比较判断呢?) (2)请一些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制订的计划,互相补充完善,最后PPT展示探究计划的步骤。 3.观察与记录 (1)师:按照我们制订的计划,首先我们要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给场外同学描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序地、多方面地进行观察,才能观察得更仔细更全面。怎样才能做到 有序地、多方面地观察呢?这里有一些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我们先来学习观察方法吧!请问谁知道观察的顺序有哪些?(学生边回答边将答案写在黑板的一边)观察的顺序可以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以及从整体到局部。而多方面的观察有 哪些方面呢?(同样,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可以从脚的不同部 分的大小、形状、颜色、是否有毛、脚趾数量、趾甲的大小和形状等 方面进行观察。注意,在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时也要注意观察的有序哦!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帮助我们观察到更细小的地方。现在,就请同学们对照着老师发给你们的图片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写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