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浅谈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浅谈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浅谈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浅谈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谭丽莉

(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E-mail:tanlililili@https://www.doczj.com/doc/f111064761.html,

摘要:水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也是最积极主动地保护水环境,还是解决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水循环利用水资源水污染生态用水

水是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物质之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977年联合国水会议向世界发出“水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至今水资源危机仍然是困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大难题。[1]

1.水资源严重短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7×1012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年占有淡水资源量约为2500m3,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09位。并且,淡水资源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大部分降水集中在雨季;南方降水量2000mm, 81%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不足50mm,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5.3%,耕地占全国的64.1%,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水资源时空不均匀造成了可利用水资源更加紧缺,北方水资源缺水更加严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更加严峻。目前,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日缺水1600×104m3,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00亿元。进入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据预测,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1011~6.5×1011m3,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1011m3,供需缺口近1.0×1011m3, 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1012m3,全国将缺水4.0×1011~4.5×1011m3[2],水资源供求极度紧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生态工程及局部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生态用水和景观用水需求将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求的紧张。

新中国成立后大江小河截流建坝,大小水库遍地开花,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水害,利用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变水害为水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众多河流断流,出现河床荒漠化,加剧扬尘气象的频率。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黄河、淮河、海河已达50%以上,超过世界公认的极限值。农业用水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水平。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全国已经出现区域性地下漏斗56个,总面积大于8.2×103m2,地层沉陷的城市达50个,其中北京的沉降面积达

-1-

8.0×105m2,环渤海平原区由于海水倒灌影响面积已达1.86×106m2[3]。水资源高开发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水权问题日益成为重大问题, 农业与工业争水、经济与生态争水、城市与农村争水、地区与地区争水、城市与城市争水的现象频繁发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水权问题更加突出。

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源节流,根本途径有三条:

第一,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用水设施比较落后,用水水平低,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0.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管网漏失率20%以上,一些城市高达48%,节约用水的潜力巨大。首先,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耗水量大,同时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的产业和企业;限制耗水量大,同时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较高的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耗水量小,同时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高的产业和企业。其次更新设备,大力开发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第三加速城市旧供水管网改造。第四制定节水鼓励政策,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第五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树立节水消费观念。还应着重指出,节水的目的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不等于限水,决不能以降低国民经济发展为代价,决不能以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决不能以影响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为代价。

第二,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人均占有量少、时空不均匀、北方严重缺水。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规模分别为148m3、130亿m3、170亿m3,调水总规模为448 m3,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大中型城市用水量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远距离调水,合理调配水资源,发挥宝贵的水资源在国民经济中更大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城市用水紧张和平衡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不能偏废。

第三,循环利用,大规模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污水。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新时期的第一要务。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仅仅依靠节水和资源调配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污水是水环境主要污染源,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利用一吨污水,就可以节约一吨优质水资源,可以大大增加可利用资源量。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经之路之一。

2. 水环境污染严重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4]指出: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总体

-2-

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

图1-1 2004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1-2 2004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七大水系的121个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9%和29.8%。污染较重的为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

图1-3 2004年七大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2004年监测的27个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5%;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5%;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占14.8%;Ⅴ类水质湖库6个,占22.2%;劣Ⅴ类水质湖库10个,占37.0%。其中“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均为劣Ⅴ类。

表1-1 重点湖库水质类别

水系个数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

三湖 3 0 0 0 0 0 3 总磷、总氮大型淡水湖9 0 1 2 1 1 4 总磷、总氮

城市内湖 5 0 0 0 0 3 2 总磷、总氮

大型水库10 0 1 3 3 2 1 总氮、总磷总计27 0 2 5 4 6 10 总磷、总氮比例(%)0 7.5 18.514.822.237 总磷、总氮

全国187个城市中,地下水水质2004年与上年相比,地下水污染减轻的有39个,污染加重的52个,水质稳定的96个。总体看,中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水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等组分的含量普遍升高。

2004年废水排放量为482.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亿吨,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39.2万吨,其中工业排

-3-

放量为509.7万吨,生活排放量为829.5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33.0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42.2万吨,生活排放量为90.8万吨。

2004年,近海大部分海域水质良好,但局部海域污染加重。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况。2004年,全国近岸海域共监测246个站位,一、二类海水比例占49.6%,与上年基本持平;三类海水占15.4%,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35.0%,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黄海和南海水质总体上较好,一、二类海水比例较高,分别达到83.4%、77.8%。与上年相比,黄海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14.7个百分点,南海上升19.8个百分点。渤海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0.4%,与上年比较减少了9.6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45.3%,增加了12.0个百分点。东海无一类海水,二类海水比例为17.2%,与上年比较下降了13.2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61.3%,上升了6.9个百分点。渤海和东海污染有加重趋势。[5]

图1-4 2004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全国七大水系劣V类断面近1/3,可以作为集中水源断面只有40%,众多中小河流污染更为严重,海河水质差,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华北东北地区河流污染非常严重。湖泊水库没有1个达到I类水质,可以作为集中水源湖泊水库只有26%,37%湖泊水库为劣V类。地下水有污染加重的趋势。渤海和东海污染严重,并且有加重趋势。总之,水环境污染的形式严峻。

水环境污染大大减少了可利用的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实现水资源再生利用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利用一吨污水就可以减少一吨污水排放。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环境污染的必经之路。

3.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均居世界前列。但森林覆盖率仅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居世界122位。森林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5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6]

2004年全国耕地12244.43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全国耕地净减少80.03万公顷,耕地减少0.77%。1997年至2004年,全国减少耕地746.7万公顷,减少了5.7%。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现有耕地总体质量偏低,存在土壤养分失衡、肥效下降、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7]。

-4-

目前,中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退化面积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扭转[8]。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水土流失遍布各地,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不仅发生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而且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存在,特别是河网沟渠边坡流失和海岸侵蚀比较普遍;水土流失在农村、城市、开发区和交通、工矿区都有发生[7]。

中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其中陆生野生动物多达2400余种。中国约有30000多种高等植物,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栖息环境逐渐改善。但一些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特别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种群仍未扭转下降趋势,则面临绝迹的危险。

我国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草原退化问题严重,不容忽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非常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第二十条指出:“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众所周知,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础是水,有了水才能植树造林和绿化,进而才有鸟和动物。如何解决生态用水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课题。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大大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但是,南水北调主要解决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及部分农业用水,用于生态用水量很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用水。根本出路还是利用自然净化规律和自然条件,修复和强化水的循环,大规模开发污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再生。南水北调工程为调度污水再生资源用于大规模生态用水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污水再生资源可以为如下生态工程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

1.华北治沙防护工程:内蒙古一线沙化正以每年数公里的速度向北京推进,是华北和东北南部的主要风沙源。北起沈阳,经锦州、天津、北京、石家庄,西至太原一线,可以调度30亿吨污水再生资源,治沙造林1500km2,基本遏制华北和东北南部的扬沙。经过30-50年的努力,可以实现治沙造林3000km2以上,基本解决华北和东北南部的扬沙问题。

-5-

2.黄河下游治沙压减工程:南水北调和山东一带污水再生资源并举,可以有效地解决黄河下游断流及其治沙压碱,大大改善黄河下游生态。

3.干涸河床生态治理工程:众多中小河流已经变成季节河、排洪河,甚至完全干涸,成为局地扬沙源。例如永定河是北京的重要扬沙源。利用污水再生资源,可以有效地治理这些干涸河床,恢复生态,防沙治沙。

4.城市废河道生态工程:很多城市和城市边缘都有河流经过,绝大多数干涸,只起防洪作用,有些还成为排污沟,严重影响城市景观,造成城市不得已的尴尬。这些河道是污水再生循环非常有利的自然条件,用于污水资源再生,既可以开发水资源,又可以恢复水环境景观,一举两得。

5.住宅小区生态工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小区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连市已经建成了日循环水量1000m3的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大大节约了自来水资源,提高了生活质量。推广大连市的经验,意义重大。

水循环利用,根本途径是将污水作为宝贵的资源,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资源,强化水的自然循环,低投入、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地再生水资源。循环一吨水就减少一吨污水排放,节省一吨优质水资源,水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也是最积极主动地保护水环境,还是解决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最佳途径。大规模开发污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再生利用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大大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可以发挥水资源更大的作用,一举多得。污水资源具有量大和源近两大特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是用水量的80%以上,数量非常巨大。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距离用水点近,便于利用,条件非常便利。污水资源是工业、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最经济、最方便、最合理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小芳,杨玲娟.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论水污染治理的策略.天津师范学院学报.2001,21(5):41

[2] 姜文来.中国21世纪水资源安全对策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1,12(1):66-71

[3] 胡明秀.武汉工业学院学报.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2004,23(1):105

[4] 国家环保总局.淡水环境.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https://www.doczj.com/doc/f111064761.html,/eic/649368307484327936/20050602/8204.shtml,2005-06-02

[5] 国家环保总局.海洋环境.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https://www.doczj.com/doc/f111064761.html,/eic/649368307484327936/20050602/8207.shtml,2005-06-02

[6] 国家环保总局.森林.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https://www.doczj.com/doc/f111064761.html,/eic/649368307484327936/20050602/8218.shtml,2005-06-02

[7] 国家环保总局.土地.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6-

https://www.doczj.com/doc/f111064761.html,/eic/649368307484327936/20050602/8215.shtml,2005-06-02

[8] 国家环保总局.草原.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https://www.doczj.com/doc/f111064761.html,/eic/649368307484327936/20050602/8221.shtml,2005-06-02

[9] 国家环保总局.草原.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https://www.doczj.com/doc/f111064761.html,/eic/649368307484327936/20050602/8221.shtml,2005-06-02

[10]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多样性.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https://www.doczj.com/doc/f111064761.html,/eic/649368307484327936/20050602/8223.shtml,2005-06-02

Flat talking the significance of water circulation

Tan Lili

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water circulation using not only lighten the pressure of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but also actively protect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and the best channel to resolve the entironment water utilization. Keywords:water circulation using , water resource , water pollution , water utilization of environment

-7-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微软中国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定义,从常见的天气、地理现象,分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动画引入自然界水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对水圈中的水体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2)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看、画、想、辨”等步骤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5)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平1:能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辨认水 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 的时空变化过程。 水平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 与地球水体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水平4: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 对策。 人地协调观:人类开发利用 水资源应遵循水循环的规 律。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与水 体转换的联系,分析河流的 补给来源。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某水 体(河流、湖泊、海洋),设 计科学的水循环实验,并对 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一、水循环 1.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01蒸腾、水汽输送、凝结□ 02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 03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过程 3.水循环内外因:内因是□ 11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12重力作用提供了□ 13能量和动力。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的初始环节是降水。(×) (2)海上内循环的环节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2.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 A.河流蒸发B.土壤水蒸发 C.海洋水蒸发D.植物蒸腾 答案 C 解析地球上海面最为开阔,可供蒸发水量丰富,其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3.盛夏季节我国城市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地表积水严重。城市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城市地面硬化后,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地表水的下渗;人为改造后的地表,也影响着地表径流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01动态平衡。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02重新分配过程;地表径流源源 03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 不断地向□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04搬运、堆积和溶蚀作用,不断塑造着全球□05地貌形态。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2)水循环是自然过程,人类不能影响水循环过程。(×) 2.下列地貌形成中,水循环极少参与的是( )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 意义应用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 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增强增强减弱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 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平1:能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辨认水 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 的时空变化过程。 水平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 与地球水体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水平4: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 对策。 人地协调观:人类开发利用 水资源应遵循水循环的规 律。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与水 体转换的联系,分析河流的 补给来源。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某水 体(河流、湖泊、海洋),设 计科学的水循环实验,并对 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一、水循环 1.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01蒸腾、水汽输送、凝结□ 02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 03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过程 3.水循环内外因:内因是□ 11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12重力作用提供了□ 13能量和动力。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的初始环节是降水。(×) (2)海上内循环的环节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2.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 A.河流蒸发B.土壤水蒸发 C.海洋水蒸发D.植物蒸腾 答案 C 解析地球上海面最为开阔,可供蒸发水量丰富,其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3.盛夏季节我国城市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地表积水严重。城市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城市地面硬化后,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地表水的下渗;人为改造后的地表,也影响着地表径流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01动态平衡。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02重新分配过程;地表径流源源 03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 不断地向□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04搬运、堆积和溶蚀作用,不断塑造着全球□05地貌形态。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2)水循环是自然过程,人类不能影响水循环过程。(×) 2.下列地貌形成中,水循环极少参与的是( ) A.冲积扇B.冰斗C.石窝D.峰丛 答案 C 解析冲积扇形成有山地流水参与,冰斗地貌有冰川参与,峰丛地貌是在水的化学溶蚀下形成的。只有石窝是干旱地区大气及携带沙粒对地表侵蚀、磨蚀形成。 4.水循环与人类活动 (1)水资源具有□06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07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对水循环的部分环节施加影响。 (2)人类通过人工增雨、修建水库、□ 3.我国在一些大江大河上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如北京密云水库等。简述修建水库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提示北京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及水库水量冬春季少、夏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一、考试内容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考查方式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三、考点分析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四、考点训练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 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 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 4.推测三眼井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 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 “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2.通过内流区和外流区水循环的对比,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综合思维】 4.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水的习惯。【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水循环 1.概念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交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水循环 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河流为典型的地表径流 3.成因

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知识清单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形成冰川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4.赋予了水资源可再生和可永续利用的特点。 [易误辨析]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的范围很广,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全球水循环总量的90%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微软中国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定义,从常见的天气、地理现象,分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动画引入自然界水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对水圈中的水体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2)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看、画、想、辨”等步骤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5)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微专题 水循环原理 过程与意义 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 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水循环的教学设计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 示 范 课 教 案 授课教师:皮小霞 授课班级:高一(21)班 授课时间:2016-9-2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发生的环节、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只是之前,已经具有水的三态变化原理的物理学基础,因此,本节课将以10分钟的时间讲解“相互联系的水体”的相关内容。另外,活动题不单独作为一个内容来详细讲解,而是穿插到“人类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的探究中去简单讲解;而水循环的意义则是出示一些简单的材料启发学生得出水循环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水循环的过程”的活动开展,将绘制三种循环的简单示意图和说出每一种循环的主要环节作为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水循环》教学设计说明

《水循环》教学设计 地理组春 【课题】高中地理必修1《水循环与洋流》的水循环部分。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地球上水体的组成和水资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3、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通过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6、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认识人类活动应正确运用水循环原理、遵循自然规律,从而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一、背景分析 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理念: 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解读课标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地理教学设计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地理教学设计 1、本课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中的第二个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水循环的原理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对于了解自然,保护地球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原理,掌握水循环的原理,主要环节以海陆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的动态平衡,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搜集关于黄河断流的资料,黄河的长度、流量以及断流的次数,并播放黄河流域的示意图,从黄河变化向学生提问黄河为什么会断流,这些消失了的水份又去哪里了,从而引出本节内容,水循环。 2、学习新课(板书) 一、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五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雨、水分下渗、径流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海陆循环过程 海上内循环过程 陆地内循环过程 水循环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可以改变水循环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使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 问题思考:再一次看导课部分的资料图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二、水循环的意义 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新概念是就全球而言水量不变,并不意味着局部水量也是不变的。

水循环是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环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平衡,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3、课堂总结 用精炼的语言描述水循环的整个过程,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4、课堂作业 1)、随堂的问题思考部分 2)、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一种水循环 A、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C、内陆湖水蒸发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2课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导练案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2课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导练案 编写人胡长考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2.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 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储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将收集和积储的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芝加哥则利用收集、积储的雨水冲厕所和清洁车辆。据此回答3~4题。 3.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4.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哪种矛盾( ) A.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5.读右图,在野外获取纯净饮用水的 合理方法和应用的地理原理连线正确 的是( ) A.①——水汽蒸发 B.②——水汽凝结 C.③——水循环 D.④——水循环 6.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 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 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7.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B.“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C.“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进入河流 生产生活利用窨井口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 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b c d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