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中国特色词汇作为外宣资料十七大报告的一部分,其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外宣翻译往往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入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其结果是产生了大量不规范的英语,导致译文可读性差的问题。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将受众作为重要因素考虑,提出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标签:中国特色词汇传播学翻译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汉语热的兴起,中国特色词汇也备受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多方面,这份外宣资料是国外友人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不容忽视。但是,目前外宣资料的翻译往往按照汉语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入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其结果是产生了大量不规范的英语,导致译文可读性差的问题[1](P44)。另外,《论汉语时政新词语英译的难点和原则》中,作者指出汉语时政新词由于其“新”的性质,译者在翻译此类词语时往往无例可循。翻译时要注意“内外有别”的对外宣称原则,从受众对象出发[2](P154)。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对翻译学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深远,但它已经影响到国内翻译界。南京大学吕俊教授坚信翻译原理可以当做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他指出:“翻译的复杂本质是因为它是跨文化传播,这个原则被当做翻译的元理论。”[5]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是把翻译学置于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根据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可以看出:任何形式的传播都有它的受传者,即受众[3](P158)。受众又可以理解为读者,他们不仅仅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更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其目的是对外宣传,达到信息功能。因此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并将受众作为首要因素考虑,能为译者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对译文可读性的提高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十七大报告这个个案中,中国特色词汇的传播过程可如图所示:

媒介

(传播者)(解码者)(受传者)

原作者←→ 译者←→ 外国读者

↖英文版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