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中涉及房产分割问题有关问答的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1
有关离婚协议书的问题要求5篇篇1离婚协议书本离婚协议书是在双方理性、公平、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为解决离婚相关事宜而达成的共识。
本协议的制定旨在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双方能够妥善处理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债务处理等问题,共同迈向未来新生活。
一、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双方在离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包括但不限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的确定、债务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双方确认,本协议的内容真实、合法、有效,不存在任何欺诈、胁迫等情形。
二、财产分割1. 房产分割:双方共同所有的房产,按照双方协商,进行公平分割。
具体分割方案详见本协议附件。
2. 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按照共同财产原则进行分割。
双方需提供银行账号信息,以便进行分割。
3. 车辆及其他财产:车辆及其他财产按照购买时的出资比例进行分割。
4. 其他财产:其他未列明的财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公平分割。
三、子女抚养1. 抚养权:双方共同拥有子女的抚养权。
离婚后,子女的居住安排、教育、医疗等问题,由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2. 抚养费:双方确认离婚后,各自承担子女的抚养费。
具体金额及支付方式详见本协议附件。
3. 探视权:双方均有权探视子女,具体探视安排由双方协商确定。
四、债务处理1. 离婚前共同债务:双方确认离婚后,共同承担离婚前共同债务。
具体债务清单及分担比例详见本协议附件。
2. 离婚后个人债务:离婚后,双方各自承担个人债务。
五、其他事项1. 双方在离婚过程中,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积极协商解决相关问题。
2.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3.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4.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本协议的修改、补充,必须经双方书面同意。
六、违约责任1. 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协议的约定,如一方违反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2. 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因此遭受的实际损失。
七、法律适用和管辖本协议的签订、履行、解释及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闪婚闪离时离婚房产分割问题研究作者:王海洋崔征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4期摘要中国人的传统婚姻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而改变,閃婚閃离现象越来越普遍,由此产生的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规定房屋产权登记在出资购房父母子女名下的,视为父母明确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规定使婚前没有登记为产权人的女性閃婚閃离者的处境尴尬,但有利于保护购房父母的利益,而且对于因部分年轻人的“閃婚閃离”给一方父母带来巨大损失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婚姻观念閃婚閃离婚姻法解释三作者简介:王海洋,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崔征,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2-074-02一、引例原告甲男與被告乙女均是80后,2011年初经人口头介绍(未见面)后,开始通过QQ在网上聊天交流。
2011年8月18两人见面后即打算结婚,并于当日下午购买商品房一套,甲男的父母缴纳了首付款9万多元,产权登记在甲男名下。
同年9月18日两人登记结婚,婚后房贷一直由甲男父母偿还。
由于仓促结婚了解不深,两人性格不合时常打架,故甲男诉至法院要求与乙女离婚,乙女也同意离婚,但乙女认为该套商品房为婚后购买,属于共同财产,应依法分割,而甲男坚称该房是其父母付的首付款,仅由其父母还贷,故该房为其父母赠与的个人财产。
那么该房究竟是甲男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呢?二、閃婚閃离现象改变着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一)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的变化婚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晴雨表。
有史以来,婚姻始终都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点话题。
现在,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也在悄然变化着。
(1)离婚率惊人地增长。
“婚姻在年轻人眼里,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合则聚,分则离,你走阳关道,我走独木桥,各自心安理得”。
(2)婚姻观念的多元化。
如閃婚閃离、合同夫妻、周末夫妻、阶段性夫妻、试婚等等。
新婚姻法关于房产政策解读新婚姻法关于房产规定综述新婚姻法关于房产的规定一向被众人所关注,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而新婚姻法关于房产规定中“谁首付,房子归谁”、“公婆给儿子买房,儿媳没份”等条款,客观上形成了“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妻子”现象,让部分女性感到保障缺失。
新婚姻法关于房产政策的内容都是什么呢?相信很多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夫妻并不是特别了解,搜房小编今天特别将婚姻法关于房产的规定一一梳理,包括新婚姻法关于房产政策、新婚姻法房产分割内容以及离婚房产分割规定,让你轻松了解新婚姻法对房产的具体规定,切实保障自己的房产权益。
新婚姻法关于房产规定新婚姻法关于房产规定具体细则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离婚时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购买该房屋时的出资,可以作为债权处理。
新婚姻法关于房产规定之婚前买房注意事项一、恋爱期间合伙买房:男女双方共同出资付首期款,并以两人名义办理抵押贷款,实际只有男方在还贷,后来双方分手没有结婚。
房屋如何分割?1、对内关系,是按份共有,以双方实际出资额确定比例份额。
2、对外关系,均为房屋共有人,房屋的出租,出售均需两人同意。
3、一方要取得全部产权需协商一致,并及时办理过户手续,但如有按揭未清,需先还贷解押,再重新办理抵押贷款,其间还涉及承担一系列税费,会耗费不少精力和金钱。
注意:恋爱期间合伙买房要慎重,签订出资协议,保留出资凭证。
二、婚前买房,婚后办产权证,房屋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1、如果购房时无贷款,不影响一方婚前财产的认定,婚后房屋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为夫妻共同财产。
2、如果购房时有贷款,婚后共同偿还,产权则为按份共有,婚前一方出资部分为婚前财产,婚后共同还贷部分为夫妻共同财产。
2011・05(上)《解释三》形势下夫妻离婚时的
房屋归属初探万伟伟摘要《解释三》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狂热的争论,很少有一部法律能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姻法>解释三》却因其涉及夫妻房产、生育权、第三者等社会热点问题而备受瞩目。更有网友抨击这部“新婚姻法”旨在保护男性、否定女性的家庭贡献,其中又以涉及夫妻房产的第8条、第11条争议最巨。针对房屋产权这一因《解释三》的出台而在婚姻家庭中倍加敏感的话题,笔者将对夫妻离婚时主要的房产纠纷情形作初步的探索,并依据《解释三》第6条对房屋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增值部分的归属作新法下的诠释。关键词婚姻法解释房产分割按揭房孳息归属作者简介:万伟伟,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2008级民商法专业本科生。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077-02
一、几种常见的离婚房产纠纷中房屋产权的归属认定国人自古安土重迁,对于不动产的依附已成为血管里世代流传的情愫。加之现今房市火热,房产价格日益攀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拥有一套房产便多了份慰藉。男女缔结婚姻伊始,房屋承载着双方共同生活、相互扶持的期望;待感情破裂,房屋产权如何认定又往往成为离婚诉讼中需要考量的最大利益。我国现行的是夫妻共同财产制为原则、约定分别财产制为例外的夫妻财产制度。值得一提的是,若一方于婚前付清房款于婚后取得房产证,此时的房屋是否为夫妻共同所有?答案是否定的。房产证虽于婚后取得,但作为买房者的夫妻一方已经履行了购房合同中付款这一主要义务,房屋的所有权成为可切实期待之利益。若仅因婚姻关系之缔结而瞬间改变价值百万的房产归属,对于因购房而付出艰辛劳动的一方实为不公,也违背了婚姻法改革伊始所确立的婚前个人财产独立之本意。(二)夫妻一方于婚前出资首付,婚后二人共同还贷,产权登记于首付款一方名下此种情形正是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解释三》第11条所规制的:“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可将该不动产认定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财产,尚未归还的部分贷款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债务。”在《解释三》出台之前,法院中存在大量“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一是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同样情况不能得到同样对待;二是在个案的处理上发生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冲突时,法官束手无策,没有达成统一的技术和方法2011・05(上)下此种情形亦当认定为一方所有为宜。且依据《解释二》第22条:“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又有《解释三》第8条:“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应认定该不动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可以认定该不动产为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有证据证明赠与一方的除外。”可见不论是婚姻缔结之前,还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出资买房都视为对自己子女的赠与,这主要是源于伦常的考量。对于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婚房是父母竟其毕生之心血给予子女的最大宗财产。不管是为了家族的延续,还是为子女提供生活保障,父母更多考虑的是己方的利益。若仅因婚姻关系当事人经营婚姻的失败而将父母几十载的辛劳所得拱手让人,实在不合乎情理。二、夫妻一方房产于婚后所生利益之归属婚后房屋所生利益分为两种,一是孳息,二是增值部分,前者主要基于人为因素,后者则是基于市场因素。在房产为夫妻二人共同所有的情形下,理所当然应对房产所生利益加以分割;若房产为一方所有,则能否对房屋所生利益加以分割不能一概而论。在《解释三》出台之前,国内学者对此颇有争论,具体的学说分为个人财产说、共同财产说以及部分共同财产部分个人财产说又有台湾地区修订后的民法亲属编第107条第二项:“夫或妻婚前财产,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之孳息,视为婚后财产。”这两部法律的立法价值侧重于维护婚姻家庭生活,保护弱势的配偶一方,肯定他们为家庭所作的贡献。正如王泽鉴谓其立法目的乃“为保障他方配偶之协力,及日后剩余财产之分配。”三、简评《解释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自发布以来便在公众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舆论对其褒贬不一。网友戏称这部“新婚姻法”是男士特权阶级的保护法,大肆抨击其于女性保护的不利。以笔者的角度看,这样的评论未免过于片面。当前家庭的财产数量增加、家庭结构多元复杂,《解释三》侧重调整婚姻关系中两性财产问题恰是应实际所需。加之司法实践中频频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法律文本多与生活无切实联系,而判决却为当事人直接确认、设定相应的权利、义务。类似案情却截然不同的判决相较法律条文在公众舆论中往往要经受更大的质疑。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解释三》正是出于消除“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维护司法权威的意图。司法解释不同于法律,前者注重的是对司法实践的指导,后者则在指导司法实践的同时,更多的担当着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婚姻法》已经设立了离婚经济补偿、离婚经济帮助等保护婚姻关系中弱势一方的制度;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也往往侧重于对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一方的保护。然而自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出台以来,已经有三部司法解释相继颁布,难免有越俎代庖之嫌。法律更迭过快反而是法制不健全之体现,在此情形下,最高人民法院当慎重制定司法解释,并当为其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与婚姻有关的房产问题(一)通过单位职工集资建房取得的房屋,尚未取得房产证的,离婚时如何分割?金先生和李女士婚后一直租房居住,1999年金先生所在的单位在一块政府划拨的土地上进行职工集资建房,金先生用家庭积蓄出资8万元参与集资了一套3居室的住房。
金先生和单位签署的集资建房协议中约定,除了职工本人的配偶和直系亲属外,该房屋只能按集资成本转让给本单位的员工,不得对外销售。
该集资房于2000年竣工后,单位一直未给职工办理房产证。
现金、李俩人面临离婚,问:房屋任何分割?律师观点: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一样,利用的都是行政划拨或单位自有土地,都属于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
只有本单位的无房户和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家庭,才能参加集资、合作建房。
对于取得了房产证的集资房可以对外转让,但转让时符合与单位签署的集资建房协议的约定。
本案中,金先生是用夫妻共同财产支付的集资房款,因此,金先生的集资房属于其和李女士的夫妻共同财产。
由于该房尚未取得房产证,金、李俩人离婚时只能按照如下方式处理该房产:1、双方协议离婚,由一方取得房产,另一方给予对方补偿,但取得房产的一方目前尚无法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2、双方协议离婚,并约定各占一半的房产份额,房屋可由俩人共同使用。
3、对房产暂不做处理,待取得房产证后再将其出卖给金先生单位的员工,然后,金、李俩人再就售房所得价款进行分割。
由于该集资房尚未取得房产证,因此如果双方通过诉讼方式离婚,法院暂不会在判决中对房产的归属做出处理,而只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暂由一方使用。
只有等到取得房产证后,双方才能就房产分割另行提起诉讼。
同时,集资房的转让首先必须遵循与单位签署的集资建房协议。
本案中如果双方均不愿意取得房产,而一致同意将房产对外出售,则出售的对象必须限于单位的员工,否则按照集资协议的约定,售房行为是无效的。
(二)以一方的名义购买的经济适用房,离婚时可否分给没有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的另一方?叶先生和罗女士1998年结婚,2002年夫妻俩用家庭积蓄出资20万元在天通苑购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
夫妻离婚房子有贷款怎么过户手续?是将离婚双方共同拥有的按揭房过户给原夫妻其中一方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离婚后按揭房如何过户的问题,则需要离婚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办理夫妻离婚房屋所属权登记手续,将离婚双方的名字登记变更为原夫妻一方,并根据相关规定由被过户方继续缴纳按揭。
在离婚的时候分割房屋的时候有些时候还会存在房屋贷款还没有还清的情况,离婚时房屋的贷款如果没还清的话夫妻双方是需要承担还款责任的,关于夫妻离婚房子有贷款怎么过户手续的相关问题,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离婚房屋过户时,房屋所有权发生变化。
离婚房产过户是原房屋所有权人通过离婚析产的方式将房屋所有权转移为另一方所有的过程。
征程情况下,离婚房产过户分为两种情况:1.夫妻离婚涉及房屋转移的,一般由双方共同申请登记;2.按规定办理离婚析产登记。
顾名思义,离婚析产是夫妻双方因离婚后彼此就个人对房屋所占的份额进行转移的一种登记手续。
析产登记在房屋登记中很常见,主要在离婚析产中使用。
离婚房屋过户手续办理流程1、贷款还清,离婚房产过户:(1)过户资料①凭生效后《离婚协议》(需公证)或法院《仲裁(判决)》中有关房产归属的条款;②《离婚证》;③双方《身份证》;④原房屋所有权或抵押权相关证明,即原按结贷款相关手续。
(2)过户流程双方共同到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公证处办析产公证(有离婚判决书无需)→交易核心办转绘→房管局办免契税申请→办析产登记手续并缴交登记费→取证。
2、贷款未还清,离婚房产过户:(1)过户资料:同上。
(2)过户步骤:①到房管部门办理权属变更手续:方法同上。
②到银行办理贷款权利(义务)人变更手续。
离婚房屋过户手续费:1、税类:契税(房屋面积<90㎡,比例1%;90㎡≤房屋面积<140㎡,比例为1.5%;房屋面积≥140㎡比例3%),贴花费用5元/套。
2、费类:登记费80元,手续费产价2%,工本费20元。
契税说明:根据《关于离婚后房屋权属变化是否征收契税的批复》规定,如果离婚夫妻想要将夫妻共有财产分割,其中,共有房屋产权归属一方的行为是房产共有权的变动,而不是现行契税政策规定征税的房屋产权转移行为。
离婚中涉及房产分割问题问答的汇总 问:房产证上有未成年子女外的第三人的名字离婚后房屋如何分割? 答:对此,法院一般不会将其主动追加第三人,而是采取如下措施:(1)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房屋部分的财产分割不予审理,由当事人另案起诉;(2)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将案件中止审理,告诉当事人另行提起析产之诉,后根据析产的判决结果,对夫妻共有部分的房屋进行分割。
问:离婚时尚未领取房产证的房产如何分割? 答:此种情况可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法院不就产权归属进行判决,只对房屋使用权作判决。等到领取房产证后,另行起诉来确定房屋归属。
问:离婚期间 一方尚在继承之中的房产分割 答: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作为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可以继承遗产,但继承人之间尚未对房产进行分配的,由于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前仍有权放弃继承,因此,离婚诉讼中,法院对继承人的配偶要求分割该房产的请求不予处理,但可以保留其诉权,由当事人在其权利条件具备时再主张分割。
问:离婚时房产登记中有未成年子女名字的房产双方怎么分 答:夫妻双方婚后共同出资购买的产权房,无论登记为夫妻双方或一方,均为夫妻共同财声。若产权登记中有子女,则为夫妻双方与子女共同所有。在户权登记中末约定按份共有的,应认定共同共有。 至于产权人只登记为子女一人的房屋所有权问题,应考量夫妻双方在购买房屋时的真实意思。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否则通常仍然将该房屋视为夫妻及未成年子女共有财产。但是,对于因房屋产生的债务,应由夫妻负责偿还。鉴于未成年子女未出资,也不承担还贷义务,在处理房产权利时可适当调整子女所得的比例。
问:父母为双方购置的房产如何分割 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在具体问题的理解上,对于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的,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司法解释一 》规定,对于夫妻婚后父母出资购买房屋产证登记在出资者自己子女名下的,从社会常理出发,可认定为是明确向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部分出资应认定为个人所有;若产证登记在出资人子女的配偶名下的,除非当事人能证明父母出资当时的书面约定或声明,证明出资者明确表示向一方赠与的,一般宜认定为向双方赠与为妥,该部分出资宜认定为夫妻共同所有。当然,若产证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及配偶共同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对于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的,则仍存在诸多不明之处,各地法院操作也不尽相同。按照附条件赠与来理解父母对子女的配偶的赠与:(1)婚前父母出资,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离婚时为自己子女婚前个人财产,若不结婚也为自己子女的个人财产。(2)登记在双方名下,离婚时按双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若不结婚,则为自己子女的房产。(3)登记在另一方名下,如果双方结婚,则属于产权证下该方的个人财产或属双方共同财产;如果双方未结婚,该房产应当返还给父母或归自己子女或该房屋属于产权证上所载一方的名下,但对方可以要求返还已支付的款项。 我们认为,作为律师,可以按照以下思路维护当事人的利益:(1)在有证据证明父母当时的真实的意思表示时,应当尊重当时的真实意思表示,比如借款;(2)在父母当初并没有考虑多种可能情况时或无法证明当时真实意思表示时,应当结合风俗习惯、社会常理等问题考虑;(3)最后,可以运用附条件赠与的相关理论来处理。(4)除了房产,其他财产,乃至彩礼问题,都可以参照上述思路处理。
问:婚前一方出资登记在本方名下的房产如何分割 答:这种情况非常明确,应当认定为一方婚前个人财产,除非双方另有协议。 问:婚前一方出资登记在对方名下的房产如何分割 答:婚前购买房产,房产由一方出资购买,出资方登记在对方名下。例如:房屋由男方出资购买,房屋登记在女方一人名下,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附条件的赠与,如果双方结婚了,那么赠与成立,房产是两人的共同共有的财产;如果没有结婚,那么女方应当返还该房产。 当然,如果双方另有约定,从约定。
问:婚前一方出资登记在双方名下的房产如何分割 答:婚前购买房产,房产由一方出资购买,登记在双方名下,购买房产后两人结婚不成。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出资的一方可以赠与条件不成立为由,要求对方返还。如果已经结婚了,则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问:婚前共同出资,登记在双方名下的房产的如何分割 答:夫妻一方婚前出资购置房屋,权利登记在双方名下的,为夫妻双方共有财产。如未约定按份共有,可认定共同共有,但在离婚分割该房产时,出资一方可适当多分。 注意,这里讲的是共同共有,不是按份共有,意味着离婚时一般不按出资多少来分割;如果购房时双方另有约定,按照约定处理;另外,如果结婚不成,我们认为应当按照出资比例分割房产。
问:婚前双方出资,登记在一方名下,如何分割房产 答:对于产证登记在一方名下,但配偶方有证据证明婚前购房时,其也共同出资的,在离婚分割财产时,该房屋仍为产证登记人的个人财产,剩余未归还的债务,为其个人债务。但于首付款和已归还的贷款中属于配偶一方出资和清偿的部分,应当予以返还。 若配偶方同时有证据证明,其婚前是基于双方均认可所购房屋为共同所有的前提下进行出资的,则虽然该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仍宜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应按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进行处理。同样,其按揭贷款债务为共同债务,但在分割共同所有的房产时,对于存在当事人出资数额比例悬殊,且婚后确未共同生活,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较短等情形的,也应一并考虑,可参考当时的出资比例,对房产进行分割,而不宜各半分割。 如果结婚不成,应当根据出资份额比例分割房产。
问:婚后购买的房产如何分割 答:婚后购买的房产,不论登记在一方或双方的名下,一般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是,若有证据证明一方是以个人财产购买或是由婚前个人财产转化过来的,则应当认定为个人财产。 要注意的是正确认定是以个人财产购买的还是以共同财产购买的,比如以一方的工资收入购买的,因为一方的收入一般情况下也属夫妻共同财产,故房产应当认定为夫 妻共同财产。
问:夫妻一方通过福利、补贴等方式取得产权房,离婚时如何分割 答:夫妻一方在婚后通过福利、单位补贴取得产权房,但同时与用人单位签有服务协议的,由于该方对此房的获得具有较大贡献,且其将来择业的自由会在服务期内受到限制,因此,夫妻离婚时,因服务期问题而导致房产权利受影响的事实尚未发生的,对该房产的分割应考虑尚存服务期的长短、夫妻共同生活的时间,适当多分给签有服务期的一方。
问:法律上认定为一方的房产,另一方参与还贷或装修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讲的法律上认定为一方的房产,指的是婚姻期间法律上就不认为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不是指离婚诉讼后法院判决房产最终归一方拥有产权,离婚房产最终总是归一方所有。 法律上认定为一方的房产,另一方参与还贷或装修的,法律规定给与参与还贷或装修的一方适当的补偿,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方法。实践中,有的按照当初投入的金额返还,有的还计算一定的利息,有的则考虑房产的增值额按一定的比例给与补偿。我们认为,除非双方有明确约定,这种参与行为,不是借款,也不是投资,而是一种添附,所以适当的补偿计算方法应当是:(一方投入的偿还按揭贷款数额+一方的投入装修款数额)×房产增值率。其中房产增值率,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可按照以下方式确定:对离婚时的房屋市场价值进行评估,评估后的价值与购买时价值之间比率。但是,若房产贬值,投入方可直接按照原投入金额主张。
问:法院将房产判归一方导致房产需要变更的登记,房产仍有按揭贷款的,如何处理
答:法院将房产最终判归一方,通常同时确认该方同时承担还清贷款余额的义务;但是根据当初的借款合同,还款义务人不仅仅是该方或根本就是另一方,或者根据夫妻共同财产而产生的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共同承担。 我们认为,法院所作的判决只是为解决离婚问题而正确处理离婚双方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在离婚裁判文书中对名义还贷人并不等同于对借款合同债务人,还款名义人的变更并不代表借款合同债务人的变更,银行仍得基于原先的借款法律关系要求离婚未获得房产的一方共同承担还款义务,并且仍得对房产主张抵押权。所以,不存在“变更还贷人的行为属于债的转移中债务承担的范畴,须经债权人同意”的问题;所以,交易中心和银行须按照判决的认定的内容变更登记。
问:婚前一方或一方父母公有使用权房如何分割 答:根据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婚后以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的,该房屋为共同所有。但从上海的实际出发,由于公房使用权可通过承租权转让的方式上市交易,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因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共同财产出资,将原有的公房使用权转为产权后,在离婚分割该房屋时,一概不考虑原一方承租时的使用价值,也有失公允,实践中,可区分下列情形处理: 1、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是基于福利政策分配取得,婚后以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的,由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无法体现出原公房使用权的交换价值,则在离婚分割该产权房时,可不考虑原公房使用权的交换价值的单独归属 问题。 2、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使用权,是其以个人财产支付对价取得的,婚后又以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在离婚分割该产权房时,应当将取得原公房使用权时所支付对价部分,确定为当时承租的夫或妻一方个人所有,产权房的剩余价值按共同财产分割。 3、对于婚前由夫或妻一方父母承租,婚后又以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的公房,原公房使用权的交换价值可参考“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的规定(具体理解详见本栏目“父母为双方购置的房产如何分割”分析),推定为父母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离婚时可直接将产权房按共同财产分割处理。
问:离婚时如何处理涉及使用权房的问题 答:主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全文如下: 一、问: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发生争议,人民法院可否予以处理? 答: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发生争议,自行协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