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字文

千字文

千字文
千字文

《千字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千字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会背李白的《静夜思》,自己吟诵。你会背哪位大诗人的什么诗呢?指

名背。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

2、简介《千字文》流传至今1400 多年,是用一千个基本不重复的汉字写成,

是进行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的优秀读物。《千字文》既是一首长诗,也是一部小型百科知识全书,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作者周兴嗣,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头发全白。同学们迫不及待想学习这本书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二、字正腔圆读准音

1、将《导读》翻到17 页,学生自由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考考你们: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正音。

3、齐读生字。

3、开火车读通全文(一人一句)。听你们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读,给机会吗?

4、范读(配乐)

三、手舞足蹈读韵律

1、出示小黑板(荒、张、藏、阳、霜、冈、光、姜、翔),指名读。认真听,你发现了什么?板书:ɑng。在文中找到这些字,位置在哪?(每句结尾)这样读

起来感觉怎样?(朗朗上口)自己读一遍感受注意这些字。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找这种声韵感觉,还可以手舞足蹈。

2、跟我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3、四大组两两对面合作:一二组:天地三四组:玄黄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4、你还想怎么读?想想,和周围同学练习一下。(跳绳读;拍手、跺脚;两人对

拍;摇头晃脑读;边跳皮筋边诵读)我们还可以将《千字文》吟诵,融入到课外活动、游戏中,可有趣了。

5、挑战读:师前四字,生后四字

四、三读成诵知其意

1、默读,想一想,你读懂了哪句话?

2、指名交流:你是怎么读懂的?

3、游戏:我说意思,你猜原句

4、关于这部分千字文还有一个神话传说,讲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5、跟着歌曲唱出来。

五、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千字文》。

2、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第1 课《天地玄黄》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

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

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

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

夜,很快凝结为霜。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第2 课《金生丽水》

教学目标:

1、识记《金生丽水》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金生丽水》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

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柰:

读音n ài ,苹果的一种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剑客》课下搜集祖国各地的有什么物产,与同学交流。

第3 课

《龙师火帝》

教学目标:

1、识记《龙师火帝》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龙师火帝》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

代的帝皇官员。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是。爱育黎首臣伏戎羌: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愿归服贤君。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击壤歌

第4 课《盖此身发》

教学目标:1、识记《盖此身发水》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水》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

都要符合“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学习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信使可复器欲难量: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景行维贤克念作圣: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像形体端庄,仪表也随之

肃穆一样。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

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偶成》课下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与同学交流。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会背李白的《静夜思》,自己吟诵。你会背哪位大诗人的什么诗呢?指

名背。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

2、简介《千字文》流传至今1400 多年,是用一千个基本不重复的汉字写成,

是进行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的优秀读物。《千字文》既是一首长诗,也是一部小型百科知识全书,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作者周兴嗣,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头发全白。同学们迫不及待想学习这本书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二、字正腔圆读准音

1、将《导读》翻到17 页,学生自由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考考你们: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正音。

3、齐读生字。

3、开火车读通全文(一人一句)。听你们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读,给机会吗?

4、范读(配乐)

三、手舞足蹈读韵律

1、出示小黑板(荒、张、藏、阳、霜、冈、光、姜、翔),指名读。认真听,你发现了什么?板书:ɑng。在文中找到这些字,位置在哪?(每句结尾)这样读

起来感觉怎样?(朗朗上口)自己读一遍感受注意这些字。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找这种声韵感觉,还可以手舞足蹈。

2、跟我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3、四大组两两对面合作:一二组:天地三四组:玄黄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4、你还想怎么读?想想,和周围同学练习一下。(跳绳读;拍手、跺脚;两人对

拍;摇头晃脑读;边跳皮筋边诵读)我们还可以将《千字文》吟诵,融入到课外活动、游戏中,可有趣了。

5、挑战读:师前四字,生后四字

四、三读成诵知其意

1、默读,想一想,你读懂了哪句话?

2、指名交流:你是怎么读懂的?

3、游戏:我说意思,你猜原句

4、关于这部分千字文还有一个神话传说,讲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5、跟着歌曲唱出来。

五、作业

1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千字文》。

2、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第1 课《天地玄黄》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

宇宙广大无边。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

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

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

夜,很快凝结为霜。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第2 课《金生丽水》

1、识记《金生丽水》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金生丽水》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柰:

读音n ài ,苹果的一种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剑客》课下搜集祖国各地的有什么物产,与同学交流。

第3 课

《龙师火帝》

教学目标:

1、识记《龙师火帝》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龙师火帝》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

代的帝皇官员。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是。爱育黎首臣伏戎羌: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愿归服贤君。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3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击壤歌

第4 课《盖此身发》

教学目标:1、识记《盖此身发水》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水》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

都要符合“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学习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

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信使可复器欲难量: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景行维贤克念作圣: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像形体端庄,仪表也随之

肃穆一样。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偶成》课下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与同学交流。

楷书《千字文》鉴赏

赵孟頫楷书千字文赏析 写一手好字,无论升学就业,还是其他,都能为自己加分。对于初学者来说,想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模仿书法大家。今天,我便推荐给书法爱好者们——赵孟頫楷书千字文。 《赵孟頫楷书千字文》,是一本书的名字,齐鲁书社出版,收集的就是赵孟頫的《千字文》,里面不仅有楷书的形式,也有行书的形式。后来,作者为了弥补不足,又对此书进行了扩充,加上了楷书大家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的墨宝字帖。 《赵孟頫楷书千字文》这本书汇聚了楷书四大家,四种不同风格的楷书《千字文》,填补了图书出版在这一块的不足,给了读者一种视觉享受。能够同时欣赏楷书四大家的作品,对于喜爱书法的读者来说,是非常的幸福的。 《千字文》是中国珍贵的古典文化,是在梁武帝时期,采集王羲之的1000个字,由侍郎周兴嗣编写而成,全文都是四字一句,读起来韵味十足,朗朗上口,非常的便于记忆,是古代着名的儿童启蒙读物。 赵孟頫的楷书是其最擅长的书法字体,他是古代的“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的《千字文》有两个版本,分别是行书版和

楷书版,所以说《千字文》是赵孟頫书法的代表之作,其楷书的版本也是其中的名作。赵孟頫曾经提出书法要注重笔法和字形,意思就是说书法要注重笔法的应用,然后也要注重字形的构造。 赵孟頫楷书千字文,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的楷书字体不但外在非常的圆润秀美,内在也是非常的注重文字的内涵的塑造,韵味十足。另外,赵孟頫的楷书,也是非常的适合初学者来进行学习的,因为他的楷书非常的注重书法的基础构造,能够为初学者打好坚实的基础。 更多:文科考研书,考研工具书文科类,考研教辅书文科类,文科考研教辅书,文科考研工具书

智永楷书技法(千字文)

智永楷书千字文技法讲解 讲解人:毕云扬 第一讲:笔法训练 一、文房四宝的认识 二、如何执笔 三、线条训练 1、笔肚画线与笔尖画线 2、中锋与侧锋 3、露锋与出锋 4、提按与粗细 5、手腕的运动训练 6、手指的运动训练 四、笔毫的运动方式 1、直入法与切入法 2、侧入转中锋 3、几种收笔的方式 4、翻笔 5、圆转 6、折笔 第二讲:智永千字文八个基本笔画训练 横、竖、折、撇、捺、点、钩、提 第三讲:笔画归类与分析(拓展训练) 1.横与横变化 2.竖与竖的变化 3.折与折的变化 4.撇与撇的变化 5.捺与捺的变化 6.点与点的变化 7.钩与钩的变化 8.提笔 第四讲:如何读贴与临帖 第五讲:集字联句创作

一、文房四宝的认识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学习书法不但是工具要选择好,而且要选择与古人性能相近的工具。 一、笔:古人对笔有不同的称呼,特别在战国时期,如楚国称“聿”,吴国称“不律”,燕国称“弗”,只有秦国称做“笔”。秦始皇统一了列国,才在全国范围内都称做笔,一直沿用到现在。 毛笔是由笔杆、笔头、笔套三部分组成,其中笔头最为关键,决定了毛笔性能的优劣。古人比喻好的毛笔具备“尖、齐、圆、健”四德。也是判断毛笔好坏的四个标准,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 、“透”、“亮”,要“一点如漆”、“湛入小儿目睛”。初学者可选用厂家生产好的墨汁,因为实惠、方便。 三|、纸:上古无纸,直接书刻在兽骨、金石之上。汉以后,纸张才逐渐推广,多为麻纸张,唐宋以后都用宣纸,清人多用生宣。初学,临摹可用毛边纸或元书纸,写作品可用半生熟的宣纸。 四、砚:俗称砚台,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 一、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世称“永禅师”。相传40年不下楼,书《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各寺。退笔头置大笔簏中,簏受一石余,五簏皆满。唐张怀《书断》评其书:“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北宋苏轼《东坡题跋》言:“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妩媚俊挑,今人疑为唐人摹本。然墨本较之刻本更易直观显现古人笔法,故为习书首选范本。何况智永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矣”(李嗣真《书后评》),这一点无疑对初入书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较快地入手。我们这次系列讲座选用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墨迹影印本。 二、用笔概要 清河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笔,诚如何所言,无论起、行、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2.行笔。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包世臣这段话言明了行笔与起、收笔同样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3.收笔。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帖中的收笔多蕴藉丰润,笔去而势未尽。临习时,要有一种静穆的心态,注意收笔的蓄势,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2) 三、临写准备 每当我们面对一本新帖时,应掌握一些临帖常识,充分做好临帖前期的工具准备与心里调解,切不可“笔不论柔与硬,腕不论低与高”。应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每一本字帖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书风、用笔、用纸、作者的取法等)、书写的背景(作品书写年代及作者书写时的年龄、心境等)、相关的评论等方面的资料,以便于我们较好地理解原帖、走近原帖,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 在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前,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千字文简介及解释

千字文简介及解释 千字文简介:相传在南朝梁武帝时期(502-549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千字文供皇子们学书。《千字文》形式为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共1000字,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文笔优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修身养性、人伦道德、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原本在千字文中1000个字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此篇《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继周兴嗣版千字文之后,在不同时期还相继出现了《续千字文》、《叙古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的千字文,不过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仍然是周兴嗣版千字文。

千字文全文解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千字文》全文及解说详解

[转载]《千字文》全文及解说详解 千字文》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 " 绝妙文章" 清代褚人获称赞其 " 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 千字文》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内容丰富。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比的所以历代书法家都 竞相书写,如智永、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 ?/B> 文征明等都有留传至今的帖本。 千字文》本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 535 543 之间,距离现在有 1400 多年了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转载]《千字文》全文及解说详解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动乱之中。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梁武帝为教育子侄,令周兴嗣再次编撰。 相传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一千张没有秩序的纸片交给周兴嗣,说: " 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 " 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但当他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故事见于《梁史》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份(四章)从第一句“ 天地玄黄” 开始,至第三十六句“ 赖及万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 巨阙” 最贵重的明珠叫“ 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芥和姜。

千字文全文

《千字文全文》并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日月盈昃Zè辰宿xiù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rùn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què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果珍李柰nài菜重芥jiè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Cháng:有了仓颉(jie音杰),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 爱育黎首臣伏戎Róng羌(qiang音枪):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xiá ěr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屈服贤君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恭惟鞠jū养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启功真书千字文 拼图版20131212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 (yǔ zh?u h?ng huāng)。日月盈昃 (rì yua yíng za),辰宿列张 (ch?n xiù lia zhāng)。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闰馀成岁 (rùn yú ch?ng suì),律吕调阳 (lǜ lǚ tiáo yáng)。云腾致雨 (yún t?ng zhì yǔ),露结为霜 (lù ji? w?i shuāng)。金生丽水 (jīn shēng lí shuǐ),玉出昆冈 (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jiàn hào jù qua),珠称夜光 (zhū chēng ya guāng)。果珍李柰 (guǒ zhēn lǐ nài),菜重芥姜 (cài zh?ng jia jiāng)。 海咸河淡 (hǎi xián h? dàn),鳞潜羽翔 (lín qián yǔ xiáng)。龙师火帝 (l?ng shī huǒ dì),鸟官人皇 (niǎo guān r?n huáng)。 始制文字(shǐzhì w?n zì ),乃服衣裳 (nǎi fú yī shāng)。推位让国 (tuī wai ràng gu?),有虞陶唐 (yǒu yú táo táng)。吊民伐罪 (diào m ín fá zuì),周发(zhōu fā)。

殷汤(yīn tāng)。坐朝问道 (zu? cháo wan dào),垂拱平章 (chuí gǒng pián zhāng)。爱育黎首 (ài yù lí shǒu),臣伏戎羌 (ch?n fú r ?ng qiāng)。遐迩一体 (xiáěr yī tǐ),率宾归王 (shuài bīn guī wáng)。鸣凤在竹 (míng fang zài zhú),白驹食场 (bái jū shí cháng)。化被草木 (huà bai cǎo mù),赖及万方 (lài jí wàn fāng)。盖此身发 (gài cǐ shēn fà),四大五常(sì dà wǔ cháng)。恭惟鞠养 (gōng w ?i jū yǎng),岂敢毁伤 (qǐ gǎn huǐ shāng)。

智永真书千字文笔法

一、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世称“永禅师”。相传40年不下楼,书《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各寺。退笔头置大笔簏中,簏受一石余,五簏皆满。唐张怀《书断》评其书:“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北宋苏轼《东坡题跋》言:“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妩媚俊挑,今人疑为唐人摹本。然墨本较之刻本更易直观显现古人笔法,故为习书首选范本。何况智永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矣”(李嗣真《书后评》),这一点无疑对初入书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较快地入手。我们这次系列讲座选用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墨迹影印本。 二、用笔概要 清河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笔,诚如何所言,无论起、行、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2、行笔。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包世臣这段话言明了行笔与起、收笔同样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3、收笔。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帖中的收笔多蕴藉丰润,笔去而势未尽。临习时,要有一种静穆的心态,注意收笔的蓄势,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三、临写准备 每当我们面对一本新帖时,应掌握一些临帖常识,充分做好临帖前期的工具准备与心里调解,切不可“笔不论柔与硬,腕不论低与高”。应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每一本字帖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书风、用笔、用纸、作者的取法等)、书写的背景(作品书写年代及作者书写时的年龄、心境等)、相关的评论等方面的资料,以便于我们较好地理解原帖、走近原帖,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 在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前,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把握字形,确定临字的大小 此帖字径大多不过2厘米,结构方正稳健,气息畅达。由于这是智永书写的一本普及性书法字帖,因此它并不追求险绝多变的体势,而是注意结字的稳健、匀称,力求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以便于人们欣赏、学习。我们在临习时,要抓住本帖的

最常用的1000个汉字(小篆表)

最常用的一千个汉字使用频率排名 汉语常用字只有三千多个,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就是根据使用频率制订的。一级字库为常用字,3755个,二级字库为不常用字,3008个,一、二级字库共有汉字6763个。 一级字库的字,使用频率合计达99.7%。即在现代汉语材料中的每一万个汉字中,这些字就会出现9970次以上,其余的所有汉字也不足30次。而最常用的1000个汉字,使用频率在90%以上. 汉字的数量非常庞大,总数大约九万左右。但常用字才三千多个,即使是常用字,使用频率的差别也很悬殊。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就是根据这种事实制订的。一级字库为常用字,3755个,二级字库为不常用字,3008个,一、二级字库共有汉字6763个。一级字库的字,使用频率合计达99.7%。即在现代汉语材料中的每一万个汉字中,这些字就会出现9970次以上,其余的所有汉字也不足30次。而最常用的1000个汉字,使用频率在90%以上。根据国家出版局抽样统计,汉字中最常用字560个,常用字807个, 1 / 11

次常用字1033个。三者合计2400个,占一般书刊用字的99%,所以小学生如果认识2400个常用字就能阅读一般书刊。 我国古代的周兴嗣能在一夜之间将1000个不同的常用字编成四言的押韵体《千字文》,既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又通俗易懂,和辙押韵,成为历代的识字课本。 (一)最常用的140个汉字:(这140个汉字的使用频率之和为50%) 排名1-5的汉字: 排名6-17的汉字: 排名18-42的汉字: 2 / 11

排名43-79的汉字: 排名80-139的汉字: 3 / 11

千字文楷行草书法集

千字文楷行草书法集 辽宁王卫

千字文南朝梁代周兴嗣编纂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简)1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繁)2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简)2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繁)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简)3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繁)4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简)4閏余成歲律呂調陽(繁)5云腾致雨露结为霜(简)5雲騰致雨露結為霜(繁)6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简)6金生麗水玉出昆岡(繁)7剑号巨阙珠称夜光(简)7劍號巨闕珠稱夜光(繁)8果珍李柰菜重芥姜(简)8果珍李柰菜重芥薑(繁)9海咸河淡鳞潜羽翔(简)9海鹹河淡鱗潛羽翔(繁)10龙师火帝鸟官人皇(简)10龍師火帝鳥官人皇(繁)11始制文字乃服衣裳(简)11始制文字乃服衣裳(繁)12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简)12推位讓國有虞陶唐(繁)13吊民伐罪周发殷汤(简)13弔民伐罪周發殷湯(繁)14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简)14坐朝問道垂拱平章(繁)15爱育黎首臣伏戎羌(简)15愛育黎首臣伏戎羌(繁)16遐迩一体率宾归王(简)16遐邇一體率賓歸王(繁)17鸣凤在竹白驹食场(简)17鳴鳳在竹白駒食場(繁)18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简)18化被草木賴及萬方(繁)19盖此身发四大五常(简)19蓋此身發四大五常(繁)20恭惟鞠养岂敢毁伤(简)20恭惟鞠養豈敢毀傷(繁)21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简)21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繁)22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简)22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繁)23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简)23罔談彼短靡恃己長(繁)24信使可复器欲难量(简)

24信使可複器欲難量(繁)25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简)25墨悲絲染詩贊羔羊(繁)26景行维贤克念作圣(简)26景行維賢克念作聖(繁)27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简)27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繁)28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简)28空穀傳聲虛堂習聽(繁)29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简)29禍因惡積福緣善慶(繁)30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简)30尺璧非寶寸陰是競(繁)31资父事君曰严与敬(简)31資父事君曰嚴與敬(繁)32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简)32孝當竭力忠則盡命(繁)33临深履薄夙兴温清(简)33臨深履薄夙興溫清(繁)34似兰斯馨如松之盛(简)34似蘭斯馨如松之盛(繁)35川流不息渊澄取映(简)35川流不息淵澄取映(繁)36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简)36容止若思言辭安定(繁)37笃初诚美慎终宜令(简)37篤初誠美慎終宜令(繁)38荣业所基籍甚无竟(简)38榮業所基籍甚無竟(繁)39学优登仕摄职从政(简)39學優登仕攝職從政(繁)40存以甘棠去而益咏(简)40存以甘棠去而益詠(繁)41乐殊贵贱礼别尊卑(简)41樂殊貴賤禮別尊卑(繁)42上和下睦夫唱妇随(简)42上和下睦夫唱婦隨(繁)43外受傅训入奉母仪(简)43外受傅訓入奉母儀(繁)44诸姑伯叔犹子比儿(简)44諸姑伯叔猶子比兒(繁)45孔怀兄弟同气连枝(简)45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繁)46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简)46交友投分切磨箴規(繁)47仁慈隐恻造次弗离(简)47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繁)48节义廉退颠沛匪亏(简)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指导精编版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指导 一、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世称“永禅师”。相传40年不下楼,书《干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各寺。退笔头置大笔簏中,簏受一石余,五簏皆满。唐张怀瓘《书断》评其书:“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北宋苏轼《东坡题跋》言:“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右图为作品局部)妩媚俊佻,今人疑为唐人摹本。然墨本较之刻本更易直观显现古人笔法,故为习书首选范本。何况智永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矣”(李嗣真《书后评》),这一点无疑对初入书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较快地人手。我们这次系列讲座选用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墨迹影印本。

二、用笔概要 清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干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笔,诚如何所言,无论起、行、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2.行笔。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包世臣这段话言明了行笔与起、收笔同样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怀素草书千字文

怀素草书千字文 怀素草书《千字文》。此拓本品相完好,为明代原拓,拓本纵33厘米,横16厘米,共55页。千字文正文每页3行7字。全文及跋44页,还有明代草书大家宋克书杜甫《前出塞九首》碑拓,和《克顿首再拜复》计10页。页尾空白处写有程甲锐的题跋和两方印。 从余子俊(1429-1489)跋语中得知,《千字文》是明成化六年(1470年)刻成。据考证,家藏怀素《千字文》拓本为原拓本,装裱时,《千字文》正文有部分文字的右侧有红字行书标注,以便于阅读。该拓本刻工精细,字迹清晰,装裱古朴。成化六年距今530余年,此拓本保存完好如新,且存世绝稀,十分难得,有着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值得一提的是,扉页书法墨迹由于年代久远已浸透纸背,在透光角度清晰可见行草大字:“草书珍宝藏者加意重之”;另有两行:“明拓唐怀素千字文今很少见,得之不易也,藏者当永惜之,非金钱能求也。”因《千字文》系明拓,而宋克又是明代前期人,据此判断,《前出塞九首》碑帖应是初拓本,亦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千字文》虽短,而先贤呈现给我们的文化内涵却很厚重,有时,我不敢轻易去触动这本碑拓,或许静静地遐想,让思绪穿越时空,追记虔诚的感怀,更能使我聆听到历史的回声。这是怎样一段缘分? 声。这是怎样一段缘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

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

黎首臣伏戎羌遐迩壹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

千字文行书书法版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实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资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智永真书千字文

智永真书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资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絜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竝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千字文全文带拼音17185

千字文全文带拼音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ǔ liè zhāng)。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áo yáng)。 云腾致雨(yún téng zhì yǔ),露结为霜(lùjiéwéishuān g)。 金生丽水(jīnshēnglìshuǐ),玉出昆冈(yùchūkūngāng)。 剑号巨阙(jiànhàojùquè),珠称夜光(zhūchēngyèguāng)。 果珍李柰(guǒzhēnlǐnài),菜重芥姜(càizhòngjièjiāng)。 海咸河淡(hǎixiánhédàn),鳞潜羽翔(línqiányǔxiáng)。 龙师火帝(lóngshīhuǒdì),鸟官人皇(niǎoguānrénhuáng)。 始制文字(shǐzhìwénzì),乃服衣裳(nǎifúyīshāng)。 推位让国(tuīwèiràngguó),有虞陶唐(yǒuyútáotáng)。 吊民伐罪(diàomínfázuì),周发殷汤(zhōufāyīntāng)。 坐朝问道(zuòcháowèndào),垂拱平章(chuígǒngpíngzhāng)。爱育黎首(àiyùlíshǒu),臣伏戎羌(chénfúróngqiāng)。

遐迩一体(xiáěryītǐ),率宾归王(shuàibīnguīwáng)。 鸣凤在竹(míngfèngzàizhú),白驹食场(báijūshíchǎng)。化被草木(huàbèicǎomù),赖及万方(làijíwànfāng)。 盖此身发(gàicǐshēnfà),四大五常(sìdàwǔcháng)。 恭惟鞠养(gōngwéijūyǎng),岂敢毁伤(qǐgǎnhuǐshāng)。女慕贞洁(nǚmùzhēnjié),男效才良(nánxiàocáiliáng)。 知过必改(zhīguòbìgǎi),得能莫忘(dénéngmòwàng)。 罔谈彼短(wǎngtánbǐduǎn),靡恃己长(míshìjǐcháng)。 信使可覆(xìnshǐkěfù),器欲难量(qìyùnánliáng)。 墨悲丝染(mòbēisīrǎn),诗赞羔羊(shīzàngāoyáng)。 景行维贤(jǐngxíngwéixián),克念作圣(kèniànzuòshèng)。德建名立(déjiànmínglì),形端表正(xíngduānbiǎozhèng)。空谷传声(kōnggǔchuánshēng),虚堂习听(xūtángxítīng)。祸因恶积(huòyīnèjí),福缘善庆(fúyuánshànqìng)。 尺璧非宝(chǐbìfēibǎo),寸阴是竞(cùnyīnshìjìng)。 资父事君(zīfùshìjūn),曰严与敬(yuēyányǔjìng)。

千字文篆书楷书对照 高清注音版

1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 2宇宙洪荒 宇宙洪荒 (yǔ zh?u h?ng huāng) 3日月盈昃 日月盈昃 (rì yua yíng za) 4辰宿列张 辰宿列张 (ch?n xiǔ lia zhāng) 5寒来暑往 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 6秋收冬藏 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7闰余成岁 闰余成岁 (rùn yú ch?ng suì) 8律吕调阳 律吕调阳 (lǜ lǚ táo yáng) 9云腾致雨 云腾致雨 (yún t?ng zhì yǔ) 10露结为霜 露结为霜 (lù ji? w?i shuāng) 11金生丽水 金生丽水 (jīn shēng lì shuǐ) 12玉出昆冈 玉出昆冈 (yù chū kūng āng) 13剑号巨阙 剑号巨阙 (jiàn hào jù qua) 14珠称夜光 珠称夜光 (zhū chēng ya guāng) 15果珍李柰 果珍李柰 (guǒ zhēn lǐ nài) 16菜重芥姜 菜重芥姜 (cài zh?ng jia jiāng)

17海咸河淡 海咸河淡 (hǎi xián h? dàn) 18鳞潜羽翔 鳞潜羽翔 (lín qián yǔ xiáng) 19龙师火帝 龙师火帝 (l?ng shī huǒ dì) 20鸟官人皇 鸟官人皇 (niǎo guān r?n huáng) 21始制文字 始制文字 (shǐ zhì w?n zì) 22乃服衣裳 乃服衣裳 (nǎi fú yī shāng) 23推位让国 推位让国 (tuī wai ràng gu?) 24有虞陶唐 有虞陶唐 (yǒu yú táo táng) 25吊民伐罪 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26周发殷汤 周发殷汤 (zhōu fā yīn tāng) 27坐朝问道 坐朝问道 (zu? cháo wan dào) 28垂拱平章 垂拱平章 (chuígǒng píng zhāng) 29爱育黎首 爱育黎首 (ài yù lí shǒu) 30臣伏戎羌 臣伏戎羌 (ch?n fú r?ng qiāng) 31遐迩一体 遐迩一体 (xiáěr yī tǐ) 32率宾归王 率宾归王 (shuài bīng uī wáng)

六体千字文书法字帖-行书千字文

六体千字文书法字帖:行书千字文 行书千字文欣赏: 行书千字文1 行书千字文2 行书千字文3 行书创作时的要求: 首先要懂得鉴赏或创作的要求。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有三条标准,即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古人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神韵为上,形质次之。”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力求达到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韵为上。 其次要认认真真临摹,学会正确用笔,又要敢于突破。临摹要选好名贤妙迹,从读临碑帖中体验古人的心律、节奏、气韵。得之于心,施之于手。主帖要反复读、临,主要是解决笔法、用笔、结体问题。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要发展。从“走进去”再“走出来”,从形似到神似,形成鲜明的个人风貌。所谓“采百家花,酿自家蜜”。 再次,在创作前要充分酝酿。借鉴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题材、体裁和表现方法等创作构思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对每个字的结体要认真考虑,尽量不出现类同的字或笔画;对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样,但在书写时思绪又不能受其束缚;运笔要讲究节奏、力度,前人所谓的“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

遒劲于婉媚之内”,说的就是用笔方法的具体体现。 1、错落大小: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方面便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2、调整轻重:“平衡”是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须学会调整轻重。 3、左右挥洒:汉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们向左右挥洒,不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现,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行间的错落穿插,还能有效的调整轻重。因而“左右挥洒”成为行书布局的常用方式。 4、上下贯穿:贯穿行气是行书布局谋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谐:以上四点是行书布局谋篇的具体方法,“和谐”则是布局谋篇的整天要求。不论篇幅大小,字数多寡,都是一个统一体,和谐主要包括一下几点:笔触和谐统一、间白和谐统一、风格和谐统一、字体和谐统一。

智永千字文临习指南

智永千字文临习指南(草书) 一、草书的用笔分析 孙过庭《书谱》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因此对草书的用笔把握首先体现在使转上。智永笔法精熟,“笔笔从空中落”,故而可以说,智永此帖草书教科书般的笔法为我们做了极好的示范。 (一)使转 此帖在使转上达到了“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孙过庭《书谱》语)的艺术效果。其转笔淳厚流畅,灵动而不诡异,沉实而不呆板。 1.下转。如图中“霄”、“易”二字之横下行时,腕部要随之缓缓外转,使锋居于正中,忌勾指直接向下。 2.上转。如图中“充”、“肠”二字,在笔上转时不可懈怠(勿猛提笔),稍驻后翻转而上,忌机械硬转,令锋散开。 3.平转。如图中“饱”、“畏”二字笔至平转(撇折)时腕要稍向内翻,并在转处稍顿。行笔时注意要手腕轻虚,避免动作过大。 4.连转。如图中“辅”、“鸥”二字,转笔处顺势相连,行笔动作基本—致。但转折中应注意动作到位和连转处的变化。 草书使转中最(隹的是上、下转交替进行,如图中“委”、“寓”二字。临写时首先要看清行笔线路,其次要把握好腕部动作,可先在空中熟悉两遍后落笔。检验连转动作是否正确的方法是审视线条的起、行、收处,不能出现散锋或尖薄的情况。如果动作不对,应及时调整,直到准确为止。 (二)横 草书中多牵丝映带,许多点画相互依存,横画也不例外。它可以与竖、撇、捺、点等连接在一起,难分彼此,如右图中“佐”、“曲”、“弱”、“营”等字。当然,相对独立的横画也会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字中,与字的其他部分互相呼应。 1.短横 草书中独立的短横一般为字的首笔或末笔,其起、收有轻重,体势有俯仰。一般上横多用轻起、仰势,如右图中“飘”字;亦有切笔人纸重起者,如“青”字。下横多取俯势,如右图中“士”字;有重起轻收者,如“旦”字,也有重起重收者。 短横中还有一种逆势写法,如右图中“执”字。此法多用于横连竖,目的是顺势。 2.长横 长横多为一字之主笔,一般呈左低右高之态。长横在用笔上变化颇多,如右图中“晋”字中横尖锋杀纸而入,凌厉劲健;“耻”字上横尖锋轻入,辅以提按,含蓄蕴藉;“每”字上横翻锋入纸后提笔右行,至收笔处顿锋上转,沉实婉转;“并”字末横取隶意,一波三折,意趣自足;“丁”字之横呈下俯之态,顾盼含情。 (三)竖 字中竖画好比搭台的支柱,一般写得挺直厚重。

书法千字文

牛人写的《书法千字文》,无一重字、太绝了! 前言 有一位牛人,把《中国书法通史》用一部千字文(韵歌形式)写了出来,收录了中华书坛五千年的大事件、大书家及其传世碑·帖·墨迹,并按朝代阐释演变简史和流派风格,采用五字一句的现代韵文,全文二百句,一百韵,一千字,无一字重复。今发来与大家共赏! 正文 中华五千年,书法一脉连, 名家赛星辰,珍品万代传。 炎黄(1)仓颉字,“符号”开新篇; 殷商(2)甲骨文,“占卜档案”苑; 西周(3)钟鼎·金(4), 《利簋》两《盂·盘》; 注释: (1)炎黄:指上古时期的炎帝和黄帝时代,炎黄创造了华夏民族; 仓颉:指黄帝的史官仓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汉字的人;他首先发明“符号”,把符号叫“字”,从此告别了“结绳记事”年代,开启了汉字新篇章。 (2)殷商:指中国历史上的“殷商”时代。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发现最早的文字,刻在甲骨上,故称“甲骨文”;到目前为止,已发掘15万片甲骨,4500个不重复的单字;甲骨文是中国书法的起源,多用于“占卜记事”;在河南殷墟发掘了“甲骨文占卜档案库”,由此建立了“殷墟博物苑”。 (3)西周:指中国历史上的“西周世”。 (4)钟鼎·金:指“钟鼎文”,也称“金文”;古人在青铜器上刻字叫“钟鼎文”,因古代称钟鼎为金,故也叫金文,传世佳作有《利簋(gui)》、《大盂鼎》、《小盂鼎》、《散氏盘》、《墙盘》等。 春期(5)载·盟(6)誓,

始皇(7)石鼓·言(8)。 秦(9)区大·小篆,只见直·弧圆; 李斯(10)撰玉箸(11), 《封·琅·芝·峄山》。 程邈(12)确定隶(13),撇捺钩折点; 汉(14)达最精级, 蚕头燕尾(15)显; 注释: (5)春期:指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6)载·盟:全称是“载书”,也叫“盟书”,是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记录盟誓活动的誓约辞。 (7)始皇:指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早期,在“始皇”28年出现“石鼓文”。 (8)石鼓·言:指石鼓文,也称《四言诗》,是刻在10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是记录皇帝游猎的《四言诗》,也称“猎碣文”; (9)秦:指我国秦代,首位开国皇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从此把篆书区分为“大篆”和“小篆”,把秦之前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统称“大篆”;把大篆简化整改后叫“小篆”,也称秦篆,是秦代通用文字。篆书:只有“直画”、“弧画”和圆,没有撇、捺、钩、折、点。 (10)訛李斯:是小篆创始人,更是中华书坛第一位留下名字的伟大书法家。 (11)玉箸:古人把“小篆”叫“玉箸(zhu)篆”,由李斯撰写的小篆杰作:《封泰山碑》又名《泰山刻石》,还有《琅琊台》、《芝罘》、《峄山》刻石。 (12)程邈:是秦汉人,原是狱吏,后犯错入狱,他在服劳役十年期间,把大小篆整改为3000字的隶书报秦始皇,秦始皇称善,将其减刑提拔为狱史,并下旨“定书”,因程邈是个徒隶,故将他的字称为隶书(或佐书)。(13)隶书:程邈隶书改变了篆书笔画,出现了“撇·捺·钩·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至今也是盛行书体。 (14)汉:指我国汉代,又分东汉和西汉。 (15)汉隶:东汉隶书出现了“蚕头燕尾”,使隶书达到最精级,发展到最高峰,故称“汉隶”。 蔡邕(16)《熹》规范,纵改横向扁; 《礼·乙·曹·晨·迁》,佐貌已臻全。 许慎(17)《说解》典, 《部首》《六》词源。 魏晋南北朝(18),翰坛翻波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