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地基承载力理论

第九章 地基承载力理论

第九章 地基承载力理论
第九章 地基承载力理论

第九章地基承载力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基础基底压力等于临塑荷载p cr时,其地基塑性变形区的最大深度为。

(A) 0 (B) 基础宽度的1/4 (C) 基础宽度的1/3

2. 粘性土(c≠0,?≠0)地基上,有两个宽度不同埋置深度相同的条形基础,则。

(A) 宽度大的临塑荷载大

(B) 宽度小的临塑荷载大

(C) 两个基础的临塑荷载一样大

3. 在c=0的砂土地基上有两个埋深相同、荷载强度相同的条形基础,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稳定安全度相同

(B) 基础宽度大的安全度大

(C) 基础宽度小的安全度大

4. 地基中有深度不同a、b两点,对条形均布荷载p的张角2α相同,见图所示,假定地基土的静止侧

压力系数K0=1,试问点剪切破坏的可能性大。

(A) a (B) b (C) a、b两点一样大

5. 所谓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是指。

(A) 地基的变形达到上部结构极限状态时的承载力

(B) 地基中形成连续滑动面时的承载力

(C) 地基中开始出现塑性区时的承载力

6. 在?=0 的粘土地基上,有两个埋置深度相同,宽度不同的条形基础,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基础宽的极限荷载大

(B) 基础宽度小的极限荷载大

(C) 两个基础极限荷载一样大

7. 载荷试验的曲线形态上,从线性关系开始变成非线性关系时的界限荷载称为。

(A) 允许荷载(B) 临界荷载(C) 临塑荷载

8. 所谓临界荷载,就是指。

(A) 地基持力层将出现塑性区时的荷载

(B) 持力层中出现连续滑动面时的荷载

(C) 持力层中出现某一允许大小塑性区时的荷载

9. 在粘性土地基上c≠0,?≠0,有两个埋置深度相同,荷载强度相同,但宽度不同的条形基础。由于相

邻建筑物施工,基坑开挖深度正好等于其埋深。试问对哪个基础影响大?

(A) 一样大(B) 对大基础影响大(C) 对小基础影响大

10. 根据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时,p~s曲线开始不再保持线性关系时,表示地基土处状态。

(A)

11.

(A) Ⅰ(B) Ⅱ(C) Ⅲ

12.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须用内摩擦角的值查

表求承载力系数。

(A) 设计值(B) 标准值(C) 平均值

13. 在粘性土地基上有一条形刚性基础,基础宽度为b,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基底持力层内最先出现塑

性区的位置为。

(A) 条基中心线下(B) 离中心线b/3 处(C) 条基边缘处

14. 按塑性区开展概念的表达式为p=γbN r+γ0dN q+cN c,当持力层土为粘性土?=0时,N r=0 ,N q=1则承

载力公式可写成p=γ0d+cN c,试问此时表示。

(A) 临界荷载(B) 临塑荷载(C) 极限荷载

15. 在?=0的地基上,有两个宽度不同,埋深相同的条形基础,试问两基础的稳定安全度。

(A) 两基础安全度相同(B) 宽度大的安全度大(C) 宽度小的安全度大

二、问答题

1. 地基破坏形式有哪几种类型?各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

2. 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有那些?

3. 何谓地基的临塑荷载?如何计算?有何用途?根据临塑荷载设计是否需除以安全系数?

4. 地基临界荷载的物理概念是什么?中心荷载和偏心荷载作用下,临界荷载有何区别?建筑工程设计中,是否可直接采用临界荷载为地基承载力而不加安全系数?这样的设计工程是否安全?为什么?

5. 什么是地基的极限荷载?常用的计算极限荷载的公式有那些?地基的极限荷载是否可作为地基承载力?

6. 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地基承载力有什么影响?

7. 试分析下列情况对承载力有何影响?

(1) 基础宽度、埋深和粘聚力的影响程度。与φ角的大小有何关系;

(2) 砂土地基为什么埋深不宜太浅;

(3) 基础宽度增加,承载力也提高,有无限制。

8. 按条形基础推导的极限荷载计算公式,用于计算方形基础下的地基极限荷载,是偏于安全还是偏于危险?为什么?

三、计算题

1. 条形基础宽12m ,建在成层土地基上。表层土厚2m ,3

m /kN 19=γ, 141=?,KPa c 201=;第二层土厚2m ,3kN/m 4.10='γ(地下水距地表2m ),

142=?,kPa 202=c ;第三层土较厚,3kN/m 9='γ, 123=?,kPa 163=c 。试求基础埋深为2m ,承受均部荷载p =236kPa 时,地基塑性平衡区的最大深度。(提示:应试算,地基分层,c 、、?γ应加权平均)

2. 一条形基础,建在砂土地基上,砂土的 28=?,3

kN/m 5.18=γ;或建在软粘土地基上,软粘土的0=?,kPa 18=c ,3

kN/m 5.17=γ,如果埋置深度均为1.5m ,分别求出临界荷载p 1/4各位多少?若取上述两种地基的p 1/4相等,那种基础的埋深应大些?为什么?

3. 某建筑物宽6m ,长80m ,埋深2m ,基底以上土的容重为3kN/m 18=γ,基底以下土的容重为3kN/m 5.18=γ, 18=?,kPa 15=c ,用太沙基公式求极限承载力。如地下水位距地面2m ,此时土的w =30%,相对密度为2.7,?、c 不变,求极限承载力。

4. 10m ×100m 的基础,建在粘土地基上。D=2m ,3

KN/m 5.17=γ, 20=?,c =25kpa ,地下水位较深,分别用太沙基和汉森公式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如果地基基底压力为250kpa ,分别求出安全系数。

5. 表层为4.0m 厚的细砂,下面为粘土的地基上建一基础宽

6.0m ,长38.0m 的建筑物,埋深4.0m 。砂

土的3/20m KN m =γ,e =0.7,粘土的w L =38%,w P =20%,w =30%,3/8.16m KN s =γ,e =

0.8地下水位与地基的表面齐。用查表求地基容许承载力。

6. 一条形基础宽B =3.0m ,埋深D =2.0m ,地基土为砂土,其饱和容重3

kN/m 21=γ, 30=?,地下水位与地面齐平,求:

1)地基的极限荷载;2)埋深不变,宽度变为6.0m 的极限荷载;

3)宽度仍为3.0m ,埋深增至4.0m 的极限荷载;4)从以上三种计算结果可看出什么问题?

7. 粘性土地基上条形基础的宽度B =2m ,埋置深度D =1.5m ,地下水位在基础埋置高程处。地基土的比重G s =2.70,孔隙比e =0.70,水位以上饱和度S r =0.8,土的强度指标c =10kPa ,φ=20°。求地基土的临塑荷载p cr ,临界荷载p 1/4,p 1/3并与太沙基极限荷载p u 相比较。

8. 一粘土层,3/5.18m kN =γ, 15=?,c =46kPa ,欲在其上面建造建筑物,若基础为方形,B =2.0m ,埋深D =3.0m ,试用太沙基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9. 平面尺寸为4×6m 2的矩形基础建筑物,建于亚粘性土地基上,基础埋深D =2.5m ,地基土的3/18m kN =γ, 20=?,c =9kPa ,并考虑基础形状的影响,试用太沙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

10. 基础直径为4.0m 的水塔,建在砂土地基上,基础埋深D =4.0m ,砂土的3

/18m kN =γ, 32=?,

试计算地基承载力(按太沙基方法)。

11. 圆形基础直径10m ,建在均质粘土地基上,埋深2m ,3kN/m 18=γ, 18=?,c =20 kPa ,用太沙基公式求解极限承载力。如果地基是发生局部剪切破坏,极限承载力又是多少?

12. 已知理想地基c ≠0、Φ≠0、q ≠0、γ=0,破坏时滑裂体的状态与普朗特尔假定状态相同。求A

点滑裂体面上的τ和σ。

13. 某条形基础每延米的基础总荷载为300kN /m .埋深1m ,地基为均质土,其它见图。假设 地基应

力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其滑动面为一圆弧面,滑动中心位于基底的基础边缘O 点,如取安全系数为3.0,确定基础宽度。

土力学习题及答案--第九章解析

第9章地基承载力 一、简答题 1.地基破坏模式有几种?发生整体剪切破坏时p-s曲线的特征如何? 2.何为地基塑性变形区? 3.何为地基极限承载力(或称地基极限荷载)? 4.何为临塑荷载、临界荷载p1/4? 5.地基破坏型(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6.试述地基极限承载力一般公式的含义。 二、填空题 1.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一般有、、、等。 2.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很多,一般讲有和公式等。(给出任意两个) 3.一般来讲,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有三种: 、和。 4. 是指地基稳定具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力,它相当于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k,且要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三、选择题 1.下面有关P cr与P1/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 cr与基础宽度b无关,P1/4与基础宽度b有关 B. P cr与基础宽度b有关,P1/4与基础宽度b无关 C. P cr与P1/4都与基础宽度b有关 D. P cr与P1/4都与基础宽度b无关 2.一条形基础b=1.2m,d=2.0m,建在均质的粘土地基上,粘土的Υ=18KN/m3,φ=150,c=1 5KPa,则临塑荷载P cr和界线荷载P1/4分别为() A. 155.26KPa, 162.26KPa B.162.26KPa, 155.26KPa C. 155.26KPa, 148.61KPa D.163.7KPa, 162.26Kpa 3.设基础底面宽度为b,则临塑荷载P cr是指基底下塑性变形区的深度z max=()的基底压力。 A.b/3 B.> b/3 C. b/4 D.0,但塑性区即将出现 4.浅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 A.地基中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塑性区时的荷载 B.地基中的塑性区发展到一定范围时的荷载 C.使地基土体达到整体剪切破坏时的荷载 D.使地基土中局部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荷载 5.对于(),较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 A.高压缩性土 B.中压缩性土 C.低压缩性土 D.软土 6.对于(),较易发生冲切剪切破坏。 A.低压缩性土 B.中压缩性土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1.基础信息 基础长:l=4000mm 基础宽:b=4000mm 修正用基础埋深:d=1.50m 基础底标高:dbg=-2.00m 2.荷载信息 竖向荷载:F k=1000.00kN 绕X轴弯矩:M x=0.00kN·m 绕Y轴弯矩:M y=0.00kN·m b = 4 0 l=4000 x Y 3.计算参数 天然地面标高:bg=0.00m 地下水位标高:wbg=-4.00m 宽度修正系数:wxz=1 是否进行地震修正:是 单位面积基础覆土重:rh=2.00kPa 计算方法:GB50007-2002--综合法 地下水标高-4.00 基底标高-2.00地面标高0.00 5 5 5 5 5 4.土层信息: 土层参数表格

二、计算结果 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 G k = A×p =16.0×2.0= 32.0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1.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根据5. 2.2-1 : P k = F k+G k A= 1000.00+32.00 16.00= 64.50 kPa 1.2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x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x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lb2 6= 4.00×4.00 2 6= 10.67m 3 x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1.3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y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y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bl2 6= 4.00×4.00 2 6= 10.67m 3 y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浮重度 γm = ∑γi h i ∑h i = 2.0×18.0 2.0= 18.00 基底以下土层的重度为 γ = 18.00 b = 4.00 f a = f ak + ηbγ (b-3) + ηdγm (d-0.5) = 150.00+1.00×18.00×(4.00-3)+1.00×18.00×(1.50-0.5)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bai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基础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 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地基承载力。中国制定的“工业与民用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中规定,在基础宽度小于3米,埋深0.5—1.0米的条件下,粘性土主要根据孔隙比(e)、天然含 水量(Wo)、相对含水量(Wb)考虑。砂根据饱和度(Sr)和紧密度(D)决定,也可按标准贯入试验及钻探试验锤击数确定地基 承载力。当基础宽度大于3米,埋深大于1米时,必须按下式校正:P=[σ]+ k1r0(b-3)+k2r(h-1)。式中P为计算承载力(吨/平 方米),[σ]为按表查得的承载力(吨/平方米),r0及r为地基土 持力层的天然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容重,吨/立方米),k1 及k2为安全系数,取2—3。 密实法 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 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图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 填土地基的处理。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 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图b)。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 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图c)。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 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⑤强夯法:利用重量 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桩基与扩大基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我省高速公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在我省高山丘岭的特殊环境下,桥梁工程在高速公路中也占据主要的领域。 在桥梁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桥梁基础是十分关键的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在设计图纸中对地基承载力也有严格的控制,但有时施工中的特殊因数(比如:桩基孔深、涌水量大,试验人员无法到达孔底检测,试验仪器在孔底无法操作等),就对孔底的地基承载力无法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 此时,就可以从开挖到设计嵌岩深度时开挖出来的岩石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以换算地基承载力,从而得到相应的检测数据。 在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之前,必须把开挖出来的岩石切割成直径为7~10cm,高度与直径相同的立方体试件,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其一组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为该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Ra)。 在已知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后,还必须了解施工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和设计图纸中的几个指标,然后进行换算: [P]=(C1A+C2Uh)Ra 式中:

[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Pa) Ra—天然湿度的岩石抗压强度值(KPa) h—为桩嵌岩深度(m),不包括风化层 U—桩嵌入基岩部分横截面周长(m)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C1,C2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的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系数 条件C1C2 良好的0.6 0.05 一般的0.5 0.04 较差的0.4 0.03 在贵州省崇溪河至遵义的高速公路上K70+310段,是一座3×20米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桥,下部构造采用双墩柱,基础为直径1.2米桩基,桩基设计要求嵌岩深度不低于3米,地基承载力要求≥3.5MPa,在开挖终孔时嵌岩深度实测值为3.3米,岩石破碎程度一般,取其终孔时开挖出的岩石,切割成7×7×7(cm)试件6个,经过试验测得天然湿度下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6.6MPa,对该桩基地基承载力换算为: [P]=(C1A+C2Uh)Ra =((0.5×1.13)+(0.04×3.77×3.3)) ×36600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很多,有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和经验统计的,它们大都包括三项: 1. 反映粘聚力c的作用; 2. 反映基础宽度b的作用; 3. 反映基础埋深d的作 用。 在这三项中都含有一个数值不同的无量纲系数,称为承载力系数,它们都是内摩擦角φ的函数。 下面介绍三种典型的承载力公式。 a.太沙基公式 式中: P u——极限承载力,K a c ——土的粘聚力,KP a γ——土的重度,KN/m,注意地下水位下用浮重度; b,d——分别为基底宽及埋深,m; N c ,N q ,N r——承载力系数,可由图中实线查取。 图 2

对于松砂和软土,太沙基建议调整抗剪强度指标,采用 c′=1/3c , 此时,承载力公式为: 式中N c′,N q′,N r′——局部剪切破坏时的承载力系数,可由图中虚线查得。 对于宽度为b的正方形基础 对于直径为b′的圆形基础 b.汉森承载力公式 式中Nr,Nq,Nr——无量纲承载力系数,仅与地基土的内摩擦角有关,可查表c,N q,N r值 N c N q N r N c N q N r 024 226 428 630 832 1034 1236 1438 1640 1842 2044 3

2246 S c,S q,S r——基础形状系数,可查表 表基础形状系数S c,S q,S r值 基础形状S c S q S r 条形 圆形和方形1+N q/N c1+tanφ 矩形(长为L,宽为b)1+b/L×N q/N c1+b/LtanφL d c,d q,d r——基础埋深系数,可查表 表埋深系数d c,d q,d r d/b 埋深系数 d c d q d r ≤ 〉 i c,i q,i r——荷载倾斜系数,可查表 i c i q i r 注: H,V——倾斜荷载的水平分力,垂直分力,KN ; F——基础有效面积,F=b'L'm; 当偏心荷载的偏心矩为e c和e b,则有效基底长度, L'=L-2e c;有效基底宽度:b'=b-2e b。 c.我国地基规范提供的承载力公式 当荷载偏心矩e≤时,可用下列公式: 4

吊车地基承载力验算

吊车地基承载力验算

7、对所用吊具及设备要进行验算,为吊装作业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以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这一部分主要考虑二部分内容:吊车在指定范围内能否满足施工所需的起重要求和吊具中吊带及“U”型卡环型号需要确定;盾构机在斜坡基座上是否滑移。 表10-3 GMT8350型350T 吊车起重性能 半径(m) 重量(T) 9 10 12 125 111 89 表10-4 KMK6200型220T 吊车起重性能 半径(m) 重量(T) 8 10 12 73.4 62.9 54.4 ㈠吊车吊装能力验算(以1#盾构机为例) (1)350T 吊车能力验算: 1)盾构切口环两部分相等,重量均为28T 。设350T 吊车单机提升,所受的负荷为F ’,则)('1q Q K F +?= 式中1K —动载系数 1.1—1.3,此处取1.2 Q — 切口环下半部重量为28T q — 吊钩及索具的重量,单机吊装时,一般取0.02Q 所以 T q Q K F 272.34)2802.028(2.1)('1=?+?=+?= 对照350T 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 完全能满足前体吊装施工作业要求(见吊车站位图)。 2)刀盘驱动部分的重量为72T 。设350T 吊车单机提升该部分,所受的负荷为F ’,则 )('1q Q K F +?= 式中1K —动载系数 1.1—1.3,此处取1.2 Q — 驱动部分的重量为72T q — 钩头及索具的重量,取0.02Q 所 以 T q Q K F 128.88)7202.072(2.1)('1=?+?=+?=<89T 对照350T 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 就能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3)螺旋输送机重量为20T 。设220T 吊

《土力学》第九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九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9章地基承载力 一、填空题 1.原位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表格法、当地经验法 2.太沙基、汉森、魏西克、斯凯普顿(答对任意两个都行,英文人名也对) 3.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切剪切破坏 4.地基容许承载力 - 1.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一般有、、、等。 2.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很多,一般讲有和公式等。(给出任意两个) 3.一般来讲,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有三种:、和。 4. 是指地基稳定具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力,它相当于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k,且要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P cr与P1/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 cr与基础宽度b无关,P1/4与基础宽度b有关 < B. P cr与基础宽度b有关,P1/4与基础宽度b无关 C. P cr与P1/4都与基础宽度b有关 D. P cr与P1/4都与基础宽度b无关 2.一条形基础b=,d=,建在均质的粘土地基上,粘土的Υ=18KN/m3,φ=150,c=15KPa,则临塑荷载P cr和界线荷载P1/4分别为() A. , C. , 3.设基础底面宽度为b,则临塑荷载P cr是指基底下塑性变形区的深度z max=()的基底压力。 3 B.> b/3 C. b/4 ,但塑性区即将出现 4.浅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 # A.地基中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塑性区时的荷载 B.地基中的塑性区发展到一定范围时的荷载 C.使地基土体达到整体剪切破坏时的荷载 D.使地基土中局部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荷载 5.对于(),较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 A.高压缩性土 B.中压缩性土

地基承载力检测

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25kPa增加。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更长时间观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连续2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4)浸水水面不应高于承压板底面,浸水期间每隔3d或3d以上观察一次膨胀变形。连续两个观察周期内,其变形量不应大于0.1mm/3d,浸水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5)浸水膨胀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应停止浸水按规定继续加荷直至达到破坏。(6)应取破坏荷载的一半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值。 3. 黄土湿陷性载荷试验 用于测定湿陷起始压力、自重湿陷量、湿陷系数等。有室内压缩试验载荷试验、试坑浸水试验。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建筑规范》(GBJ25)附录六“黄土湿陷性试验”。

吊车地基承载力验算

7、对所用吊具及设备要进行验算,为吊装作业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以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这一部分主要考虑二部分内容:吊车在指定范围内能否满足施工所需的起重要求和吊具中吊带及“U”型卡环型号需要确定;盾构机在斜坡基座上是否滑移。 表10-3 GMT8350型350T吊车起重性 能表 半 径(m) 重量(T) 91012 12511189表10-4 KMK6200型220T吊车起重性 能表 半 径(m) 重量(T) 81012 73.462.954.4 ㈠吊车吊装能力验算(以1#盾构机为例) (1)350T吊车能力验算: 1)盾构切口环两部分相等,重量均为28T。设350T吊车单机提升,所受的负荷为 F’,则) ( ' 1 q Q K F+ ? = 式中 1 K—动载系数1.1—1.3,此处取1.2 Q —切口环下半部重量为28T q —吊钩及索具的重量,单机吊 装时,一般取0.02Q 所以 T q Q K F272 . 34 ) 28 02 .0 28 ( 2.1 ) ( ' 1 = ? + ? = + ? = 对照350T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只要 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完全能满足前体吊 装施工作业要求(见吊车站位图)。 2)刀盘驱动部分的重量为72T。设350T 吊车单机提升该部分,所受的负荷为F’,则 ) ( ' 1 q Q K F+ ? = 式中 1 K—动载系数1.1—1.3,此处取1.2

Q — 驱动部分的重量为72T q — 钩头及索具的重量,取0.02Q 所 以 T q Q K F 128.88)7202.072(2.1)('1=?+?=+?=<89T 对照350T 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 就能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3)螺旋输送机重量为20T 。设220T 吊车单机提升这一部分,所受的负荷为F ’,则 )('1q Q K F +?=式中 1K —动载系数 1.1—1.3,此处取1.2 Q —螺旋输送机的重量为20T q —钩头及索具的重量,单机吊装时,一般取0.02Q 所 以 T T q Q K F 54.444.22)2002.020(1.1)('1<=?+?=+?= 对照220T 吊车的起重性能表可以看出, 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2m 可满足施工作 业要求(吊车站位图)。 4)盾构支撑环上下部分,总重量为90T 。 设350T 吊车单机提升这一部分,所受的负荷 为F ’,则)('1q Q K F +?= 式中1K —动载系数 1.1—1.3,此处取1.2 Q —支撑环的总重量为90T q —取钩头及索具的重量为0.02Q 所 以 T q Q K F 16.110)9002.090(2.1)('1=?+?=+?=<111T 只要吊车的工作半径小于10m ,可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通过上述验算,确认350T 吊车可以满足 盾构主机组装过程中的吊装要求(见吊车站 位图)。

地基承载力(轻、重型计算公式)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28)“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法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就我国在建高速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而言,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多给出了地基承载力要求,如圆管涵基底承载力要求100kpa、箱涵250 kpa等等。因此承建单位一般采用(动力)触探法对基底进行检验。 触探法可分为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那么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检测人 员是应该搞清楚的。 1、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2、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及超重型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9.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 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y=35.96x+23.8( y-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 kg的穿心锤,以76cm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 cm,用此30 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多为测试中心及设计单位采用)。

地基承载力试验

地基承载力试验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s/b≥(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所对应的荷载值。

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

第29卷 第1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12007年 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an., 2007 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 龚晓南 摘 要 通过分析浅基础 指出复合地基的本质是桩和桩间土共同直接承担荷载接着分析了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以及满足形成条件的重要性 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 讨论 了基础刚度和垫层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复合地基优 化设计思路和复合地基按沉降控制设计思路复 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实用方法 最后还对进一步应重视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基础刚度 TU43 文献标识码 1000–4548(2007)01–0001–13 作者简介 男 1984 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 1988年春回国 1993 年聘为岩土工程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岩土工程教学 研究方向 地基处理技术 岩土工程施工环境效 应及对策 E-mail:xngong@https://www.doczj.com/doc/f110386381.html,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碎石桩等多 种地基处理新技术

2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07年 着复合地基技术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发展了水泥土桩复合 地基的概念水泥搅拌桩是黏 结材料桩由碎石桩和水泥搅拌桩形 成的两类复合地基的性状有较大的区别 由散体材 料桩复合地基扩展到柔性桩复合地基 复合地 基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果将由碎石桩等散体材料桩形成的复合地基称为狭义复合地基我国地域辽阔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1990年在河北承德 会上交流 有力地促进了复合地基技术在 我国的发展 提出了基于广义复合地 基概念的复合地基定义和复合地基理论框架 1996年中国 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在浙江大学召开了全国复合地基理论和实践学术讨论会共同探讨发展中的问 题近年 来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日益得到重视 高等级公路 机场和堤坝等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己取得良好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14] 或被置换 加固区是由基体 1 复合地基的本质 通过分析浅基础 并获得浅基础 对浅基础 如图1所示 如图2 所示荷载通过基础 传递给桩体 对端承桩基础 桩体主要通过桩端端承力将荷载传递给地基土体 荷载通过基础先传递给桩体 对桩体复合地基 另一部分 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由上面分析 可以看出 从荷载传递路线的比较分析可看出 复合地基的本质是桩和桩间土共同直接承担荷载 图1 浅基础 Fig. 1 Shallow foundation 图2 桩基础 Fig. 2 Pile foundation 图3 桩体复合地基Fig. 3 Composite foundation 可以用图4来表示浅基础 图 4 浅基础 桩体和地基土体是否能够共同直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说明:f=fk+ηbγ(b-3)+ηdγο(d-0.5) fk——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N/m2) ηb、η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b--基础宽度(m) d——基础埋置深度(m) γ--基底下底重度(kN/m3) 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效果,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提供相关依据。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对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钢油罐、堆料场等,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结构工程师需根据有关规范分别提供用于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验算的荷载值;根据建筑物荷载差异大小、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方法、施工顺序等,按有关规范和地区经验对地基变形允许值合理提出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后,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尚应在使用期间继续观测,用以评价地基加固效果和作为使用维护依据。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 载力换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桩基与扩大基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我省高速公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在我省高山丘岭的特殊环境下,桥梁工程在高速公路中也占据主要的领域。 在桥梁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桥梁基础是十分关键的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在设计图纸中对地基承载力也有严格的控制,但有时施工中的特殊因数(比如:桩基孔深、涌水量大,试验人员无法到达孔底检测,试验仪器在孔底无法操作等),就对孔底的地基承载力无法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 此时,就可以从开挖到设计嵌岩深度时开挖出来的岩石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以换算地基承载力,从而得到相应的检测数据。 在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之前,必须把开挖出来的岩石切割成直径为7~10cm,高度与直径相同的立方体试件,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其一组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为该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Ra)。 在已知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后,还必须了解施工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和设计图纸中的几个指标,然后进行换算: [P]=(C1A+C2Uh)Ra 式中: [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Pa) Ra—天然湿度的岩石抗压强度值(KPa) h—为桩嵌岩深度(m),不包括风化层

U—桩嵌入基岩部分横截面周长(m)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C1,C2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的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系数 在贵州省崇溪河至遵义的高速公路上K70+310段,是一座3×20米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桥,下部构造采用双墩柱,基础为直径米桩基,桩基设计要求嵌岩深度不低于3米,地基承载力要求≥,在开挖终孔时嵌岩深度实测值为米,岩石破碎程度一般,取其终孔时开挖出的岩石,切割成7×7×7(cm)试件6个,经过试验测得天然湿度下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对该桩基地基承载力换算为: [P]=(C1A+C2Uh)Ra =(×+××) ×36600 =38911(KPa) =(MPa) 经换算该孔桩桩基地基承载力为,大于设计值。 桥台设计为重力式U型桥台,基础为扩大基础,地基承载力要求≥,对于扩大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换算,也要开挖至设计标高取其具代表性岩石做抗压强度试验,并且还要计算出相关的参数:

复合地基的发展与研究状况(徐鑫鑫)

复合地基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随着地基基础的发展,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水利、矿业及市政工程等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地基处理中。随着地基基础处理实践积累和理论发展,复合地基的概念逐渐得到了专业界的认同和深化。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处理工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机体(天然地基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上部荷载由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性状与桩型、基础刚度的大小有很大关系,现行复合地基理论不完全适合于高填土路堤复地基设计和计算.本文在原有基础上,对复合地基现状作了初步的总结和探讨,并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初步预测,以期能为复合地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思路。 复合地基的概念最早在国际上被提出来是在1960年。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利用碎石桩处理地基,在砂土、粉土中消除地基液化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令人满意后来逐渐将碎石桩应用范围扩大,用到塑性指数较大,挤密效果不明显的粘土中,但发现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效果不大。原因在于,散体材料桩本身没有粘结强度,主要靠周围土体对桩体的侧向约束来保持桩体的稳定性。如果周围土体太软,就不能对桩体提供足够的约束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了水泥土桩。水泥土桩是通过在原状土体中喷射水泥浆、水泥粉或高压注浆并搅拌均匀后与原状土体形成的桩体。桩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和桩间土、垫层一起构成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研制成功一种就地搅拌桩(MIP),这种水泥土桩是从旋转的中空螺旋钻杆端部向周围被搅散的土中喷射水泥浆,然后再由叶片搅拌均匀而形成的桩体。1953年,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从美国引进这种施工方法,并进一步加以改进,开发出CSL 法和MR-D法,都是通过钻杆供给水泥浆,用钻杆自带的特殊形状的搅拌翼片搅拌土体,形成水泥土桩。20世纪60年代,日本和瑞典分别开发出深层搅拌法,专用于加固深层软土。1977年,我国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和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室内试验和施工机具研制工作。1978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SJB-1型双搅拌轴、中心管输浆、陆上型深层搅拌机。1984年开始,由江阴振冲机厂生产SJB型成套深层搅拌机械,加固深度可达25-30m。1992年,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代深层搅拌船,它的特点为双头搅拌,施工深度达到28.lm,叶片直径为1.2m,搅拌头之间间距可调,并配置自动定位自动监控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另一类水泥土桩的形成方法为粉体喷射桩。1937年瑞典工程师Kjeld Paus首先提出用石灰搅拌桩加固15m深度范围内的软土地基的设计思想。1971年首次制成生石灰搅拌软土形成的石灰土桩。日本从1967年开始研制石灰搅拌施工机械,到1974年研制成功,并开发出相应的施工方法。我国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从1983年开始进行粉喷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的研究。在1984年首次应用于广东省云浮硫铁矿铁路专用线的单孔4.5m盖板箱涵软土地基加固工程。1988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开发出DDG-2型工程钻机,可以加固6m范围内软土地基,可作60。的斜搅,可用于整治路基。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中增强体和基体是共同承担荷载的。 自20 实际60年代,国际上首次使用“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一词以来,复合地基理论已成为许多地基处理方法的理论分析及公式建立的基础和根据。且被大量运用到如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石灰桩和灰土桩等加固地基的理论分析中。近年来,水泥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一.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野外鉴别法 岩石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对于微风化的硬质岩石,其承载力取大于4000kpa时,应由试验确定; 2.对于强风化的岩石,当与残积土难于区分时按土考虑。 碎石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骨架颗粒空隙全部由中砂、粗砂或硬塑、坚硬状态的粘土或稍湿的粉土所充填的情况; 2.当粗颗粒为中等风化或强风化时,可按其风化程度适当降低承载力,当颗粒间呈半胶结状时,可适当提高承载力; 3.对于砾石、砾石土均按角砾查承载力。 2.物理力学指标法 粉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 2.折算系数§=0。 粘性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 2.折算系数§=0.1。

沿海地区淤泥和淤泥质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对于内陆淤涨和淤泥质土,可参照使用。 红粘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本表仅适用于定义范围内的红粘土; 2.折算系数§=0.4。 素填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本表只适用于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粘性土,以及超过5年的粉土;所查承载需经修正计算。3.标准贯入试验法 砂土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砾砂不给承载力; 2.粉细砂按粉砂项给承载力;3.中粗砂按中砂项给承载力; 4.细中砂按细砂项给承载力; 5.粗砾砂按粗砂项给承载力; 6.N63.5需修正后查承载力. 粘性土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N63.5需经修正后查承载力。 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的定名: 2mm含量≥20%为砾质粘性土; 2mm含量<20%为砂质粘性; 2mm含量=0为粘性土

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总括

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 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 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④ 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

土力学习题及答案--第九章

简答题 ______ 等。 2.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很多, 式等。(给出任意两个) 3 . 一般来讲 4. 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 k ,且要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2. 一条形基础 b=1.2m , d=2.0m ,建在均质的粘土地基上,粘土的 Y =18KN/n i , $ =150, c=1 5KPa,则临塑荷载P cr 和界线荷载R/4分别为( ) A. 155.26KPa, 162.26KPa B.162.26KPa, 155.26KPa C. 155.26KPa, 148.61KPa D.163.7KPa, 162.26Kpa 3. 设基础底面宽度为 b ,则临塑荷载P cr 是指基底下塑性变形区的深度 Z maF ( 压力。 A. b/3 C. b/4 4. 浅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 A. 地基中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塑性区时的荷载 B. 地基中的塑性区发展到一定范围时的荷载 C. 使地基土体达到整体剪切破坏时的荷载 D. 使地基土中局部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荷载 5. 对于( ),较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 A. 高压缩性土 B.中压缩性土 C.低压缩性土 D.软土 6. 对于( ),较易发生冲切剪切破坏。 A. 低压缩性土 B.中压缩性土 第9章地基承载力 1. 2. 3. 5. 地基破坏模式有几种?发生整体剪切破坏时 何为地基塑性变形区? 何为地基极限承载力(或称地基极限荷载 何为临塑荷载、临界荷载 P l/4 ? 地基破坏型(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试述地基极限承载力一般公式的含义。 p-s 曲线的特征如何? 填空题 确 定 地 载 力 的 方 法 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有三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指地基稳定具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力,它相当于地基极限承载 三、选择题 1.下面有关P er 与P l/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 B. P C. P D. P cr 与基础宽度b 无关, cr 与基础宽度b 有关, cr 与P 1/4都与基础宽度 cr 与P 1/4都与基础宽度 P l/4与基础宽度 P 1/4与基础宽度 b 有关 b 无关 )° b 有关 b 无关 般讲有 )的基底 B.> b/3 D.0,但塑性区即将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