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颅多普勒主要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主要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主要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主要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主要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经颅多普勒常用的分析参数主要有: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其临床意义如下:

一、血流方向异常

多普勒频谱的血流方向是判别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脑底动脉环的各血管均严格按照自己的血流方向进行流动。当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时,如果血流方向朝向探头,则出现正向频移;如果血流方向背离探头,则出现负向频移。当颅内某些血管发生严重狭窄,不完全性梗塞或完全性梗塞时,在脑底动脉环上某些血管的血流将发生代偿或产生明显的侧支循环,从而使血流方向产生异常。因此,根据血流方向的变化,有利于对上述疾病的诊断。

(一)大脑中动脉

正常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方向是朝向探头,因此在经颅多普勒检测时为正向多普勒频移。但当大脑中动脉发生严重狭窄、不完全性梗塞或完全性梗塞时。大脑中动脉本身的血流明显降低或完全消失,而代之侧支循环的开放。一般侧支循环开放的途径有以下两个:①通过前交通动脉由对侧的大脑前动脉经同侧大脑前动脉进入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侧支循环由对侧的颈内动脉系统供应。②通过后交通动脉,由同侧大脑后动脉至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即侧支循环来自同侧椎基底动脉系统。不论是哪一种途径的侧支循环,其血流方向总是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方向相反。因此,在经颅多普勒检测中,正向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极低,频谱不明显,甚至消失。相反,却可检测到一个与原来大脑中动脉血流方向相反的,即负向频移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因此,一旦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方向发生异常,产生逆转,往往表明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有梗塞的可能。

(二)大脑前动脉

正常大脑前动脉的血流方向是背离探头。因此在经颅多普勒检测时应为负向的多普勒频移。当大脑前动脉有梗塞,大脑前动脉本身的血流受阻,血流量明显降低或完全消失,而由对侧大脑前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而开放侧支循环。此时,大脑前动脉的血流方向即发生逆转而朝向探头,出现正向经颅多普勒的频移。另一方面,如果颈内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梗塞,则亦可通过前交通动脉由对侧大脑前动脉供血,此时,同侧大脑前动脉的血流方向也可产生逆转而出现正向多普勒频移。因此,大脑前动脉的血流方向变异,往往表明有大脑前动脉梗塞或颈内动脉的严重狭窄或梗塞。

(三)椎动脉

经枕窗检测椎动脉时,由于正常椎动脉的血流方向是背离探头,因此,在经颅多普勒检测时应为负向的多普勒频移。当有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出现明显的锁骨下盗血时,椎动脉的血流方向发生变化,朝向探头,血流方向产生逆转而出现正向频移。因此,椎动脉的血流方向变异往往表明可能有锁骨下盗血的存在。

二、血流速度异常

在生理状态下,颅内各血管均有一定的血流速度。当血流速度超过一定范围(正常值的上限值)时,表明血流速度的增高。当血流速度低于一定范围(正常值的下限值)时,表明血流速度的降低。血流速度的增高与降低均应认为是一种异常

的情况,应结合临床加以判断其病变性质,并作出相应的诊断。

(一)VP增高

经颅多普勒检测时,如果颅内血管的多普勒频谱上VP值增高,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种病理情况:

1.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支配脑血管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性增强,α受体兴奋增高,导致脑血管过度收缩而发生“痉挛”现象。此类脑血管痉挛往往是一种功能性变化,其结果可造成脑血管的口径变小,使血流速度增高。口径越小,血流速度越高。在经颅多普勒检测时,在血流速度增高情况下,反映脑血管痉挛的主要特点是:①往往是多根血管发生高流速的变化,较少出现单根血管高流速的变化;②痉挛引起的高流速往往是整支血管,也就是跟踪整个节段均可出现;⑧如果动态反复检查,或应用解除血管痉挛药物,痉挛有时会解除,血流速度可转为正常;④除严重血管痉挛外,一般不出现涡流信号;

⑤血管痉挛患者在经颅多普勒频谱上不会出现脑动脉硬化的频谱特征。⑥从临床的观点看,多数脑血管痉挛是功能性疾病的一个指标。在少数情况时脑血管痉挛是一种病理性的改变,如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的动静脉畸形、严重贫血等,但一般不应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出现。

2.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狭窄是脑血管的器质性病变,多数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形成的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变小。当血流通过狭窄处时,往往会引起血流速度的增高。口径越小,血流速度越高。在经颅多普勒检测时,脑血管狭窄引起的血流速度增高,其特点是:①狭窄往往是单根或少数血管出现高流速的变化;

②而狭窄往往呈节段性,即在某支血管的某个节段出现高流速;③如果动态反复检查时,或应用解除血管痉挛药物,高流速往往是持续性,不易转为正常血流速度;④中、重度狭窄的血管,经颅多普勒频谱上会出现特征性的涡流信号;⑤从临床观点看,狭窄必须有病理基础,主要是以脑动脉硬化为基础,因此在经颅多普勒频谱上往往有脑动脉硬化的频谱特征。

临床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时,如出现VP的增高必须对脑血管痉挛与脑血管狭窄进行鉴别。可根据以上几点进行鉴别。

3.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的破裂而引起。脑血管的破裂必然会导致脑血管痉挛,而引起出血血管的高流速的多普勒频移。此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4.脑血管动静脉畸形脑血管的动静脉畸形,其供血血管往往会出现高流速的多普勒频移。此时往往同时伴有PI及RI的降低。因此,不难与脑血管痉挛、狭窄,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相鉴别。

(二)VP降低

经颅多普勒检测,如出现VP降低的多普勒频谱,则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种功能性或病理性情况:

1.脑供血不足这是VP降低常见的原因,脑血管的供血不足往往会导致收缩期的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速度降低可随着脑供血不足的程度而出现轻度、中度甚至是对称性的(即两侧同名脑血管)血流速度的明显降低,往往见于脑血管的功能变化及脑动脉硬化患者。心脏病引起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也可出现脑供血不足(心源性)。

2.脑血管扩张脑血管扩张时,脑血管口径变大,血流通过扩张的脑血管时,血流速度往往降低。多见于神经血管性头痛。

3.远端血管梗塞当远端血管梗塞时,在该梗塞血管的近端有时可检测到血

流速度明显降低的多普勒频谱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血流速度的降低是非对称性、单侧性的,而健侧血管血流速度往往正常或仅轻度降低,此时两侧血流速度往往不对称。这可与单纯性的脑供血不足相鉴别。

4.脑血管动脉瘤脑血管动脉瘤时其供血血管会出现收缩期低流速的频移,这可能是由于动脉瘤处血管扩张所致。当脑血管动脉瘤出现低流速时,同时会伴有PI及RI的降低,因此不难与脑供血不足相鉴别。

(三)VE降低

VE的降低必然会导致VM的降低及PI及RI的增高。有时VE甚至可降低到零。VE的降低一般为高阻波形,常见于中、重度的脑动脉硬化。

三、PI及RI异常

(一)增高

这是指PI及RI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值,主要是由于VE的降低所致。常见于脑动脉硬化的患者。

(二)降低

这是指PI及RI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值,主要是由于VE明显升高所致。常见于脑血管的畸形,如脑血管的动脉瘤及脑血管的动静脉畸形。

四、S/D比值异常

S/D比值的异常常见为S/D比值的增高,即S/D比值大于正常范围的上限值,主要是由于VE的降低所致。其临床意义同PI及RI的增高,主要见于脑动脉硬化。

2、脑血管功能状态的评价:

1).Willis环的功能状态及侧枝循环功能状态,脑血管对各种生理状态及各种影响脑血管药物的舒缩反应,神经功能状态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等。

2).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脑外科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前后疗效观察及血流动力学评价。

3).危重病员、神经外科手术病员、中风后病员的脑血流的监护及中风预报,神经外科手术后利用TCD进行脑血流异常变化的监测并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及临床症状的发生。

4).动态观察脑外科手术后颅内压的变化。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实用标准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流程 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TCD自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明以来,这项技术在临床的使用不断扩展。但检查程序、需要检测的血管数量、常规使用的深度范围以及报告形式各有不同。鉴于血管检查的重要性,有必要制定标准化的检查程序和诊断标准。 1 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查技术 TCD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Rune Aaslid报导了利用单通道频谱TCD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操作过程中使用了颞窗、眼窗、枕窗及下颌下窗(图1A、B)。完整的TCD检查不仅要评价双侧脑血管,还要利用上述4窗分别探查前循环和后循环的血流情况。 颞窗通常是用来探查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ICA)终末段或颈内动脉C1段的血流信号。眼窗用于眼动脉(OA)和颈内动脉虹吸部检查。枕窗则通过枕骨大孔来观察椎动脉(VA)远端和基底动脉(BA)。 脑血流动力学应该被视为一个内部相互依赖的系统。尽管每段血管都有自己的特定深度范围,但是应该意识到它们的形态学表现、血流速度以及搏动情况会因解剖变异不同,因Willis环或其它部位的血管出现疾患而受到影响发生变化。 无论是脑缺血还是存在卒中风险,以及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或有痴呆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施行完整的诊断性TCD时,均应检查双侧的脑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M2段(深度30~40 mm),M1段(40~65 mm),大脑前动脉A1段(60~

75 mm),颈内动脉C1段(60~70 mm),大脑后动脉P1~P2段(55~75 mm),前交通动脉(AComA)(70~80 mm),后交通动脉(PComA)(58~65 mm),眼动脉(40~50 mm),颈内动脉虹吸部(55~65 mm),椎动脉(40~75 mm),基底动脉近段(75~80 mm)、中段(80~90 mm)、远段(90~110 mm)。尽管没有额外要求一定要对血管分支进行检查,例如大脑中动脉的M2段,但只要诊断需要就应该实施完整的TCD检查。由于头颅大小不同及存在个体差异,上述各段血管的检测深度彼此之间会有重叠,或者位置比叙述的更深,例如BA 近端深度可能达到85 mm等。 为了缩短使用频谱TCD寻找声窗和判定各个血管节段的时间,经颞窗及枕窗检查开始时可将功率调至最大并采用较大的取样容积(例如,输出功率100%,但不要超过720 mW,取样容积10~15 mm)。尽管这种方法表面上违反了最小剂量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但这样做可以缩短寻找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声窗的时间,缩短整个检查所需的时间,降低患者总体接受的超声曝光量。超声操作者可能更愿意开始时使用M-模(motion mode)多深度展示或5~10 mm的较小取样容积,这有助于血管的识别,找不到声窗时再加大取样容积。如果在输出功率100%时颞窗血流信号很容易采集而且信号强度高,就应减小输出功率和取样容积使患者的超声曝光量降低到最小。经眼窗或囟门检查时应使用低输出功率(10%)。 诊断性TCD检查通常使用3~5 s的快速屏幕扫描以显示波形及频谱的细节,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分析,基线放置在屏幕的中间以便显示双侧信号。如果血流速度高,就需要增加纵坐标血流速度刻度比例尺,降低基线以避免频谱的收缩峰翻转至基线下方产生重叠(倒挂现象)。增益的调节应使频谱清晰显示的同时背景噪声保持在最小。如果由于声窗窄(例如颞骨较厚)导致信号衰减,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本文内容包含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作用和意义,血气分析操作的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血气参数的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 上海亦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2.07

目录 一、血气分析概述 (3) 1.1 什么是血气分析? (3) 1.2 血气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3) 1.3 常见参数 (3) 二、分析前问题防范 (4) 2.1 准备 (4) 2.1.1 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4) 2.1.2 患者的体温 (4) 2.1.3 药物影响 (5) 2.1.4 吸氧浓度的影响 (5) 2.1.5 抗凝 (5) 2.2 采样 (6) 2.2.1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6) 2.2.2 穿刺时伤及静脉会导致动静脉血混合 (7) 2.2.3 混匀 (7) 2.3 储存与运输 (7) 2.3.1 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7) 2.3.2 样本保存 (7) 2.3.3 溶血的影响 (8) 2.4 上机操作 (8) 2.4.1 上机前阶段 (8) 三、血气参数及其意义 (9) 3.1 pH和H+ (9) ---二氧化碳分压 (9) 3.2 pCO 2 ---氧分压 (9) 3.3 pO 2 3.4 电解质浓度 (9) 3.4.1 cNa+---钠离子浓度 (9) 3.4.2 cK+---血钾离子浓度 (10)

3.4.3 cCL- --- 血氯离子浓度 (10) 3.4.4 cCa+---血钙离子浓度 (10) 3.5 cLac---血乳酸浓度 (10) 3.6 cGlu---葡萄糖浓度 (10) 3.7 SO2---氧饱和度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10) 3.8 cHCO3-(P)---血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 (10) 3.9 cHCO3-(P,st)---标准状态下血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 (11) 3.10 cBase(B)---全血碱剩余 (11) 3.11 cBase(Ecf)---细胞外液碱剩余 (11) 3.12 ctCO2(P)---血浆二氧化碳浓度 (11) 3.13 ctCO2(B)---全血总二氧化碳浓度 (11) 3.14 PO2(A)---肺泡氧分压 (11) 3.15 PO2(A-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11) 3.16 PO2(a/A)---动脉肺泡氧分压比 (11) 3.17 P50---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11) 3.18 Anion Gap---阴离子间隙 (12) 3.19 Hct---红细胞比积(压积) (12) 3.20 ctO2(B)---血氧含量 (12) 3.21 BO2---血氧容量 (12) 3.22 DO2---氧输送量 (12) 3.23 ctO2(a-v)---动静脉氧含量差 (12) 3.24 ctO2(x)---动脉血可释放氧含量 (12) 3.25 RI---呼吸指数 (12) 3.26 VO2---氧耗量 (12) 3.27 氧和参数 Oximetry (13) 3.27.1 FO2Hb:氧合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2 FCOHb: 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3 FMetHb: 高铁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4) 3.27.4 脱氧血红蛋白或者还原血红蛋白FHHb (14) 3.27.5 FHbF 胎儿血红蛋白 (14)

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常规 1. 目的 通过检测深度、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血流音频评估脑血管功能及病变;通过血流方向的变化判断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 2. 适应证 动脉狭窄和闭塞、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畸形、颅内压增高、脑死亡、脑血流微栓子监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监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监测。 3. 禁忌证和局限性 TCD 常规检测通常无禁忌证。但是在经眼眶探测时必须减低探头发射功率(采用功率 5%-10%,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意识不清晰,不配合;检测声窗穿透不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4. 仪器设备 超声仪:TCD佥查采用的超声仪应配备1.6 MHz或2 MHz脉冲波探头,具有多普勒频谱分析功能。 检查床:普通诊查床。 5. 检查前准备 TCD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要告知受检者(上午检查者)应注意正常进餐,适量饮水, 以减少血液黏度升高导致的脑血流速度的减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相关病史及危险因素。 相关信息:①既往是否接受过同类检查及结果。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或戒烟等病史或相关危险因素的时间及用药类型。③脑缺血病变的相关症状及体征。④与脑血管病变相关的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CT CTA MR、MRA DSA等影像图片资料。⑤是否进行过脑动脉介入治疗和相关用药及治疗后时间、影像资料。 仪器的调整:调整好检测的角度(仪器预设置多普勒角度w 30°)、深度、取样容积的大小、多普勒频谱信号噪音比、滤波的大小、音频信号的强度、血流速度的量程等。 6. 检查技术 (1)检测部位及检测动脉

①颞窗:分前、中、后三个声窗,通常后窗是检测大脑半球动脉的最佳选择,易于声波穿透 颅骨及多普勒探头检测角度的调整。通过颞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 后动脉(PCA)。 ②眼窗:探头置于闭合的眼睑上,声波发射功率降至5%-10%通过眼窗可以检测眼动脉(0A)、颈内动脉虹吸部(CS各段:海绵窦段(C4段)、膝段(C3段)和床突上段(C2)。在颞窗透声不良时可通过眼窗检测对侧ACA、MCA。 ③枕窗:探头置于枕骨粗隆下方发际上1cm左右,枕骨大孔中央或旁枕骨大孔,通过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 (2)动脉检测鉴别 MCA经颞窗检测,取样容积深度为30?65 mm,主干位于40?60 mm血流方向朝向探头,正向频谱。压迫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速度明显减低但血流信号不消失。对于MCA 的检测,要求在主干信号的基础上逐渐减低深度,连续探测到30?40mm勺MCA远端M2分支水平,要注意血流信号的连续性。 ACA:在TICA水平深度在60?75 mm的负向血流频谱即为ACA深度在75?85mm可以检测到对侧半球的ACA正向血流频谱)。当AcoA发育正常时,同侧CCA压迫试验,ACA血流频谱从负向逆转为正向,对侧ACA血流速度明显升高。 当颞窗透声不良时,可经眼窗检测,声束向内上方倾斜,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15°?30°,深度为60?75 mm通过CCA压迫试验鉴别。眼窗探测到对侧ACM正向血流频谱,MCA 为负向血流频谱。 PCA:经颞窗检测深度为55?70 mm以MCA/AC为参考血流信号,将探头向枕部、下颌方向调整,当MCA/AC血流信号消失,随后出现的相对低流速、音频低于同侧半球其他脑动脉的正向血流频谱为PCA的交通前段(P1段),探头方向进一步向后外侧调整,可检测到负向血流频谱,PCA交通后段(P2段)。当PCA血流来自BA PCoA发育正常时,压迫同侧CCA 可使P1、P2段血流速度增加。若PCA 血供来自ICA,无P1段血流信号,仅获得负向的P2段血流频谱,压迫同侧CCA时,P2段血流下降。 VA、和BA取坐位或侧卧位均可。探头放置在枕骨大孔中央或旁枕骨大孔,选择深度为55?90 mm通过调整检测角度,分别获得左右侧椎动脉负向血流频谱及小脑后下动脉正向血流频谱。检查者应以不间断的椎动脉血流信号为基准,逐渐增加检测深度,在90?120 mm 可以获得负向、相对VA升高的基底动脉血流频谱。 (3)正常脑动脉功能的评价 TCD对脑动脉功能检测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完成。 取样深度:双侧半球同名动脉检测取样深度基本对称。

经颅多普勒临床应用简介

经颅多普勒临床应用简介 经颅多普勒(简称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的各个主要的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学参数的一项无创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主要应用低频脉冲多普勒技术,通过特定的透声窗。直接记录颅内血管多普勒信号。为无创性脑血流循环的研究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具体临床操作便利、重复性好,无创检查等优点,为目前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经颅多普勒是目前对脑动脉硬化诊断最直接、最简便、无创伤性又较客观的一种诊断方法,判断脑动脉硬化程度及脑动脉硬化后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TCD检查是诊断脑动脉痉挛性头痛的首选检查方法。 一、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对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脑血管痉挛,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血管畸形以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二、因不明原因的头痛,如神经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性头痛。 三、头晕、眩晕。主要包括动脉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内耳循环障碍引起的耳源性眩晕等。 四、其它:脑血管功能状态评价,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疗效评价,脑血管动力学监护。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临床应用简介 (一)关于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 TCD检测到的正常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最常用的参数是收缩期血流速度峰

值和平均血流速度。经研究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流速度峰值呈减低状态。血流速度个体差异较大,但左侧和右侧差异较小,双侧MCA和ACA 的血流速度相差大于14%应视为异常。统计研究认为女性较男性血流速度快,认为年龄和性别在确定脑血流速度正常值时起重要作用。 (二)颅内动脉狭窄的TCD诊断 在TCD的临床应用中,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是其最重要的贡献之一。造成颅内动脉狭窄的原因很多,最常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有烟雾病、放疗引起的动脉狭窄,免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动脉炎。血流速度增快是动脉局部狭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改变, TCD只能诊断管径减少超过50%的颅内动脉狭窄。血流速度增快是诊断血管狭窄最重要的指标,根据多年临床研究结果总结得出,如果年龄在6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降低,收缩期流速峰值的临床诊断意义上升,单凭这一血流速度指标即可诊断动脉狭窄,误诊较少。但当血流速度处于诊断的临界值时,参看两侧流速是否对称及是否有频谱紊乱将尤为重要。 关于一侧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并高出对侧30%以上,同时伴有涡流频谱,对诊断血管狭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它高度提示该部位血管有局限性狭窄。两侧血流速度是否对称只是在一定意义上很重要,因为我们总结发现有60%左右的病人常常是双侧同时发生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病变,在两侧血流速度均增快并达到狭窄诊断标准时,可诊断双侧动脉血管狭窄,而此时两侧血流速度差在诊断狭窄程度上有一定价值。 (三)颈内、颈外和颈总动脉狭窄的TCD诊断 颈内动脉是颅外颈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最好发部位,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何为血气分析 应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称为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简称“血气分析”。 二、测定项目 ?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 ?血气的主要指标:paO2 、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paCO2、HCO3、TCO2、ABE、SBE及电解质(K+、Na+、Cl-、AG) 三、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管血。 ?血样必须隔绝空气,即针头离开血管后马上刺入弹性好的橡皮中封闭,然后用双手搓血样针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采用肝素抗凝剂(500~1000U/ml),用量只要抗凝剂湿润针筒内壁即可。如用干燥肝素化针筒最好,凡有凝块的血样不能做血气分析。 ?采血时尽量让病人安静,如采血不顺利或患儿过度哭闹均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四、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临床意义:血pH在7.35 ~ 7.45 正常参考范围时,不等于病人酸碱内稳状态正常,可能是机体通过缓冲代偿功能及纠正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的时间与限度内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 2、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 毒。 临床意义: (1) pCO2>5.98kPa(45mmHg)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偿性代碱,也称为 高碳酸血症。 (2) pCO2<4.65kPa(35mmHg)原发性呼碱或继发性代偿性代酸,也称为低 碳酸血症。 (3) CO2有较强的弥散能力,故动脉血pCO2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CO2的平 均值,是反映肺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 3、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 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临床意义:AB代表病人血浆中实际碳酸氢根浓度;SB代表病人在标准 状态下的碳酸氢根浓度,即表示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AB与SB的数值

经颅多普勒临床应用范围

经颅多普勒检查临床应用指征 一、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1、脑动脉硬化,明确判断脑动脉硬化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2、脑供血不足,判断脑供血不足的部位(血管)及严重程度。 3、脑动脉狭窄,判断脑动脉狭窄的部位(血管、节段)及程度. 4、脑血管痉挛,判断其部位(血管)及其程度。 5、脑血管意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确定脑血管意外的部位(血管)及其程度。对缺血性 脑卒中可了解侧枝循环开放情况,以便判断预后。 6、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系统疾患,判断病变部位(血管)性质(缺血、闭塞、痉挛)及 程度。 7、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确定,除临床症状,颈椎X线片外,经颅多普勒 的检测是重要依据。 8、脑血管畸形,包括脑血管的动静脉瘤、脑动脉瘤,可判断病变部位及其节段。 9、蛛网膜下腔出血,判断病变部位(血管)及其程度。 10、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11、对临床疾病的病因学诊断 12、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 二、头痛的病因学诊断: 1、诊断头痛病因包括神经血管性头痛及其类型(脑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不对称), 颈肌紧张性头痛,脑血管病(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脑血管狭窄及闭塞等)引起的症状性头痛。 2、头晕、眩晕的病因学诊断确定头晕、眩晕病因包括功能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缺血 性眩晕(颈性眩晕)、梅尼埃病(内耳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耳源性眩晕)等。 3、脑腔隙性梗死的病因学诊断确定脑腔隙性梗死(腔隙性缺血灶、散在性脑腔隙灶) 的病因。如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缺血、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三、脑血管功能状态评价: 1、WILLIS环的功能状态及侧枝循环功能状态。 2、在各种生理状态及各种药物影响下脑血管的功能状态及舒缩反应的评价。神经功能状 态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 3、病理状态下的脑血管功能状态,包括病理状态下选择脑血管手术时机。 四、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疗效评价: 外科手术前后的疗效观察及血流动力学评价。 五、脑血流动力学监护: 1、危重病员的脑血流动力学监护。 2、神经外科手术病员术前、术中、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监护。 3、急性脑血管意外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护。

TCD检查方法说明介绍

1、TCD检查方法简介; 2、TCD能进行检查的项目; 3、TCD在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4、 TCD在非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5、我国TCD存在的问题。 2、TCD检查方法简介脉冲多普勒超声探头,通过不同的检测窗口,TCD可以探测到颅底 Willis环的各条动脉及某些分支,包括大脑中动脉-M1全长及M2起始、大脑前动脉-A1、大脑后动脉P1和P2起始、颈内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虹吸段、眼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全长。应用4MHz探头,可以探测到颈部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颈外动脉起始、锁骨下动脉起始、椎动脉起始、椎动脉枕段、枕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 TCD能检测到颅内外动脉的示意图如图一所示。 3、图一 4、TCD所探测动脉示意图如图二,在每一个探测点所探测到的是一幅幅独立的频谱图,如 图二所示。TCD频谱图中有以下重要参数: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血流方向和频谱的形态。 5、 图二 6、TCD能进行检查的项目通过上述频谱图的参数,TCD可进行很多项目的检查。 7、1、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通过血流速度增快的绝对值、比较各不同动脉血流速度 之间的差以及频谱形态的改变,TCD可以诊断被检动脉是否有狭窄或闭塞。TCD诊断

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于后循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会差很多,对于熟练的操作者,TCD还可以较准确地诊断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锁骨下动脉的狭窄或闭塞。诊断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TCD常规检查中最主要的目的甚至也可以说是全部目的。 8、2、侧枝代偿的判断TCD可以准确判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Willis环侧枝代偿的 情况。图三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和眼动脉侧枝开放示意图这三条侧枝TCD都可以根据相应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压迫颈动脉试验得以判断。 图三颈动脉闭塞后Willis环侧枝开放示意图 TCD还可以准确判断锁骨下动脉盗血是否存在、盗血程度以及盗血通路。图四为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左侧椎动脉盗血II期和III期的TCD频谱示意图、盗血通路为RV A-LV A和盗血通路为BA-LVA的示意图。对于锁骨下动脉盗血而言,与DSA比较,TCD 完善了盗血程度(从部分到完全盗血)和侧枝通路(V A→VA、BA→V A以及枕动脉→V A)。 图四、锁骨下动脉盗血及TCD频谱示意图 3、脑血流微栓子监测 当血流中的颗粒流经TCD所检测的动脉时,就可以被检测到,表现为在低强度血流背景信号中出现的一个短暂的高强度信号,称之为微栓子信号,如图五所示。对于TCD在大脑中动脉检测到的微栓子信号,该颗粒可以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同侧颈内动脉以及被检测的大脑中动脉,TCD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识别栓子源,譬如双通道来鉴别来源于心脏与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栓子,通过双深度或多深度鉴别同侧颈内动脉或被监测大脑中动脉的栓子,或通过栓子的特性鉴别被检动脉是否为微栓子信号的起源部位。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病,所以心脏科的医生参与药物治疗,增强心功能是必要的。充血性心脏病需监测排血量。如果近期出现进展期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瓣膜严重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2 呼吸系统 尽可能采取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有利于控制输液量,避免心衰患者出现容量过剩或不足。3.3 术前活动能力的评判 手术操作者必须评估患者的康复能力和活动能力。无法下床或丧失活动力的患者,如脑卒中或痴呆者,由于无法行走,如果行膝下截肢可能导致膝关节挛缩和残端伤口破坏,最终不得不采取更高平面的截肢。 3.4 关节畸形 术前就存在的关节畸形,如膝关节或髋关节屈曲挛缩,本身恢复行走的能力就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行经股骨截肢。严重的关节炎是膝下截肢的相对禁忌证。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后,建议行膝上截肢。 3.5 骨髓炎 骨骼感染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外科治疗失败时,必须截肢,截肢的平面要高于感染的范围。如果指(趾)感染,行放射状截肢;如果是胫骨或腓骨的骨髓炎,则行膝关节离断;如果膝关节或股骨感染时,经股骨截肢。如果截肢的部位十分接近感染灶,最好把骨切缘送培养和药敏检查。3.6 软组织感染 糖尿病足往往造成足前部的感染和溃疡。处理这类病人时,必须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测量局部的患肢的供血状况。如果出现败血症,应采用斩断截肢术,开放创口,缓解淋巴管炎,待到局部的感染控制后,行膝下截肢。3.7 神经病变性溃疡 除了血管疾患,周围神经病变也能导致足部溃疡。如果尽早治疗,采用足部调整,改变足部的压力分布并且给予患者教育,多能治愈。截肢平面最好在有感觉的地方,否则仅仅足趾或足前部截肢,术后常复发溃疡。 3.8 糖尿病或肾衰竭 糖尿病患者伴有肾功能衰竭,伤口的愈合常不良。如果糖尿病足部坏疽伴有肾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者最好首选截肢。4 截肢术后并发症 4.1 血肿形成 术中仔细止血,残端放置引流物可防止、减少残端血肿的形成。要警惕主要血管术后出血,这种情况要在应用止血带下送手术室止血。由于残端血肿可以影响伤口愈合并增加细菌感染机会,所以发现后需穿刺抽出积血并加压包扎。4.2 感染 糖尿病截肢术后病人感染发生率较其 他非糖尿病人高。发现脓肿应积极引流并做细菌培养,选用适合的抗生素。严重感染时需要行再次截肢术。 4.3 坏死 皮缘的小范围坏死可经保守治疗延期愈合。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大范围严重坏死预示残端血供不佳,需即行边缘切除甚至再截肢术。4.4 关节挛缩 多为屈曲挛缩,与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应鼓励病人术后进行伸髋伸膝的肌力及关节锻炼,必要时行石膏外固定或手术松解。 4.5 神经瘤 神经瘤常在神经残端形成,当神经瘤受瘢痕压迫及牵拉后会引起疼痛。术中仔细柔和操作使神经断端回缩到正常软组织中可防止痛性神经瘤的发生。术后改变假肢的负重面可避免神经瘤受压至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切除神经瘤。 4.6 幻肢痛 几乎每个截肢后病人都有幻肢感存在。但不影响假肢的佩戴,大多会自行消退。少数较重的幻肢痛可行理疗、神经封闭及精神治疗等综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曲志成,吴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实验室检查包括有关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并 发症、血液黏稠度以及与感染相关的多项检查指标,不仅提示临床用药的指征,也提示疾病的发展与预后。1 血糖检查 1.1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快速血糖取的是指尖血,包含毛细血管全血与组织液,而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而静脉血糖取的是不含组织液的单纯血液。空腹时指血全血的血糖值比静脉血的血浆血糖值低约12%。由于采取指血时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使指血血糖更容易低于静脉血浆血糖。不过当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也相应要高,但这正好与上述由于红细胞和组织液而导致的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浆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 24 专题笔谈 (总184)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第3期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 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缓冲碱

经颅多普勒

深圳理邦TDD-Ⅱ型 预算2.2万 技术参数: 1.操作系统:WINDOWS 2.增益范围:0-40dB 3.发射功率:10-700%可调 4.采样容积:4-20mm可调 5.频谱:128/256/512/1024点FFT 6.脉冲多普勒(PW)测量深度:20mm-177mm 7.测量速度:20-200 cm/s 8.显示单位:CM/S、KHz可选 9.频谱扫描速度:2.2-13.6s可调 10.频谱显示:六种色阶编码可选 11.功能模式: 软件包: 颅内血管检测软件 颅外血管检测软件 12.测量参数:Vm , Vp, Vd ,TAV, PI, RI, HR, SBI, STI,T1、T2、α 13.独有的DNR(动态噪声抑制)技术,提高检出率 14.自动颜色匹配功能:在噪声抑制DNR增加时,进行自动颜色匹配(色阶 自动调整),从而保持了高DNR值时频谱颜色的丰富程度 15.长时间图谱回放功能,并能在回放时进行更改操作。 16.自动或手动存储检查结果,并可存为BMP或JPG格式 17.具有直接在频谱图上或报告里进行标注的功能,给临床医生提示异常 18.操作简单方便,单一操作部件能完成常规血管检查的全部检查 19.配置标准医学参数的数据库,并在界面上及报告中显示,供医生参考、 对比 20.多种报告格式可选,并可用Office Word来编辑报告,方便医生及时进 行调整,同时用户可以把报告存储为Pdf种文件格式,方便浏览、查阅、交流 21.配有医生诊断术语模版系统,可方便快捷的完成诊断。 22.设备配置要求: 彩色液晶显视器 电脑主机 品牌彩色喷墨打印机 单通道单深度经颅多普勒主机 高灵敏2MHz探头1个,4MHz探头 1个 台车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一、常规项目 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 RBC 男(4.4-5.7 ×1012/L 女(3.8-5.1 ×1012/L 新生儿(6-7 ×1012/L 儿童(4.0-5.2 ×1012/L RBC ↑ ,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RBC ↓ ,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 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血红蛋白 Hb 、 Hgb 男 120-165g/L 女 110-150g/L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 红细胞压积 PCV 或 HCT 男性 0.39-0.51 女性 0.33-0.46 PCV ↑ 脱水浓缩, 大面积烧伤, 严重呕吐腹泻, 尿崩症等。PCV ↓ 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80-100fL MCV 、 MCH 、 MCHC 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平均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2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g/L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 ·c 成人 0.5%-1.5% Ret ·c ↑ 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Ret ·c ↓ 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 ×109/L ↑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 内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 ×109/L 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 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4-10 ×109/L 儿童(5-12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白血病、类白血病、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各种过敏、手术后、尤以脾切除后为甚等。 WBC 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性 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癫痫病、抗甲状腺药、抗疟药、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物等。 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期、分娩期、月经期、餐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日光浴、紫外线照射、神经过度紧张、恐惧、恶心、呕吐。 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 DC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1%-5% 分叶核 50%-70% 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 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结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 0.5%-5.0%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 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检查常规 1.目的 通过检测深度、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血流音频评估脑血管功能及病变;通过血流方向的变化判断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 2.适应证动脉狭窄和闭塞、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畸形、颅内压增高、脑死亡、脑血流微栓子监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监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监测。 3.禁忌证和局限性 TCD 常规检测通常无禁忌证。但是在经眼眶探测时必须减低探头发射功率 (采用功率5%-10%,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意识不清晰,不配合;检测声窗穿透不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4.仪器设备 超声仪:TCD佥查采用的超声仪应配备1.6 MHz或2 MHZ永冲波探头,具有多普勒频谱分析功能。 检查床:普通诊查床。 5.检查前准备 TCD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要告知受检者(上午检查者)应注意正常进餐,适量饮水,以减少血液黏度升高导致的脑血流速度的减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相关病史及危险因素。 相关信息:①既往是否接受过同类检查及结果。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或戒烟等病史或相关危险因素的时间及用药类型。③脑缺血病变的相关症状及体征。 ④与脑血管病变相关的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CT、CTA、MRI、 MRA DSA等影像图片资料。⑤是否进行过脑动脉介入治疗和相关用药及治疗后时

间、影像资料。 仪器的调整:调整好检测的角度(仪器预设置多普勒角度w 30°)、深度、取样 容积的大小、多普勒频谱信号噪音比、滤波的大小、音频信号的强度、血流速度的量程等。 6.检查技术 (1)检测部位及检测动脉 ①颞窗:分前、中、后三个声窗,通常后窗是检测大脑半球动脉的最佳选择,易于声波穿透颅骨及多普勒探头检测角度的调整。通过颞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 (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 ②眼窗:探头置于闭合的眼睑上,声波发射功率降至5%-10%通过眼窗可以检测眼动脉(OA)、颈内动脉虹吸部(CS各段:海绵窦段(C4段)、膝段(C3段)和床突上段(C2)。在颞窗透声不良时可通过眼窗检测对侧ACA MCA ③枕窗:探头置于枕骨粗隆下方发际上1cm左右,枕骨大孔中央或旁枕骨大孔,通过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 (2)动脉检测鉴别 MCA经颞窗检测,取样容积深度为30?65 mm,主干位于40?60 mm 血流方向朝向探头,正向频谱。压迫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速度明显减低但血流信号不消失。对于MCA勺检测,要求在主干信号的基础上逐渐减低深度,连续探测到30?40mm的MCA远端M2分支水平,要注意血流信号的连续性。 AC A:在TICA水平深度在60?75 mm的负向血流频谱即为ACA深度在75?85mm 可以检测到对侧半球的ACA正向血流频谱)。当AcoA发育正常时,同侧CCA压迫试验,ACA血流频谱从负向逆转为正向,对侧ACA血流速度明显升高。

经颅多普勒(TCD)操作规程

经颅多普勒(TCD)操作规程 适应证 1.脑供血大动脉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建立的检测。 2.脑血管痉挛的检测。 3.脑动静脉瘘的初步筛查。 4.颅内动脉栓子的检测。 5.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的辅助诊断。 6. 7.脑动脉自身调节的评估。 检查方法 1.探头频率:2MHz脉冲超声波探头。 2.大脑中动脉(MCA)检测:取平卧位,探头放于颞窗,在颞前窗时探头稍向后倾斜,在颞中窗时探头基本保持垂直,在颞后窗时探头稍向前倾斜,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频谱方向是朝向探头的,探测深度在40~55mm时多位于MCA主干处,当探头深度增加至55~70mm时会出现血流方向背离探头的频谱,此时进入大脑前动脉的部分,这个深度就到达了MCA与ACA分叉处,也是MCA的起始部或ICA的终末端,至此完成了全段的MCA检测。 3.大脑前动脉(ACA)检测:与大脑中动脉检测方法相同,探头放于颞窗处,探测深度在60~70mm时,血流方向背离探头时为大脑前动脉A1段,但在实际检测时,由于病变、先天发育或声窗透声不良等原因,可出现血流方向逆转或检测不到血流信号,无法确认ACA,

此时需要结合压颈试验进行判断。 4.大脑后动脉(PCA)检测:与大脑中动脉检测方法相同,探头放于颞窗处向后侧微倾,在55~75mm处可以探测双向血流频谱,其中朝向探头的为PCA的P1段,背向探头的为P2段。通常情况下PCA 流速要慢于MCA、ACA,通常PCA是由BA供血,但也可由ICA 供血,可由压颈试验进行鉴别。如果压颈后PCA流速增高则表明PCA 由BA供血,且后交通动脉存在;如果压颈后PCA流速不变则表明PCA由BA供血,且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如果压颈后PCA流速减慢则表明PCA发生变异,由ICA供血。 5.颈内动脉终末端(TICA)检测:在大脑中动脉检测时,当探测深度加深至60~70mm时,会出现双向血流频,此时把探头稍向下倾斜,可以探查到朝向探头的血流频谱,此为TICA。实际中,MCA和TICA血流同向,需进行压颈试验鉴别,当压迫CCA时,TICA会出现血流消失或反向小尖波,而MCA表现为血流速度下降。 6.椎动脉(V A)和基底动脉(BA)检测:可取坐位,头部向前倾并尽可能使下颌接触到胸部,探头放于枕窗,探测深度为60~70mm 处,出现背向探头的血流频谱为椎动脉(V A),随着深度增至70~80mm,同时探头方向稍向内侧转动,出现背向探头的血流频谱为基底动脉(BA)。 7.CCA压迫试验(压颈试验):手指在甲状软骨下缘侧方压迫颈总动脉(CCA),使血流暂时阻断来观察TCD检测的动脉血流变化的方法。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