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农学考研大纲(化学,,植物生理生化)[1]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10
农学考研大纲:详解生物化学变化(历年)13年07月04日,Liuxue86考研频道的小编昼夜编辑、收集、整理考研精品内容,为实现您的成功考试而奋斗,《2011年考研农学大纲变化详解之生物化学》一文由我们整理收集,以供同学们复习参考!一、生物化学考查目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它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要手段研究生物(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生命物质各组分的结构和性质、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试图用化学的观点来揭示生命现象。
农学考研大纲对该学科的考查目标为: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化学考点解析大纲中明确考试内容有糖类、蛋白质、核酸、酶、脂类等各种生命物质物质的结构特点、化学组成和性质及代谢过程。
本学科知识体系分为十个章节,对大纲中各章节内容考点的解析及相应的复习要求如下:1、生物化学概述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简史,是常识性的知识,了解即可。
2、蛋白质化学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掌握氨基酸的两性性质、等电点和光吸收性质,理解氨基酸酸碱性,熟知20种常见氨基酸的分类及三字简写,尤其是20种常见氨基酸的三字符表示,应引起考生高度重视,是大纲唯一的变化之处;掌握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蛋白质初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结构特点;掌握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两性电离及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紫外光吸收特征、变性与复性;重点理解和掌握蛋白质抽提原理及方法、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蛋白质的定量方法。
3、核酸化学了解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理解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 的结构,并掌握每种结构的特点;掌握核酸的一般性质、紫外光吸收特征、核酸的变性与复性;重点掌握核酸的分离纯化步骤及方法。
第5章光合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在光照温度和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植物处于CO2补偿点时()。
[2014研]A.净光合速率为零B.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真正光合速率为零D.净光合速率最大【答案】A【解析】CO2补偿点是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时的外界CO2浓度,即此时净光合速率为零。
2.植物光合作用每光解2mol水,理论上需要吸收的光量子是()。
[2014研] A.4molB.6molC.8molD.12mol【答案】A【解析】如图5-1所示,每光解1mol的H2O,需要2mol的光量子。
图5-13.光呼吸过程中,丝氨酸的合成发生在()。
[2014研]A.叶绿体B.线粒体C.过氧化物酶体D.细胞质基质【答案】B【解析】光呼吸过程中,在线粒体中,两分子的甘氨酸会在甘氨酸脱羧酶复合体的作用下脱去一分子二氧化碳和氨,生成一分子丝氨酸。
4.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原初电子受体是()。
[2013研]A.P680B.QAC.AoD.Pheo【答案】D【解析】高等植物系统Ⅱ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去镁叶绿素(Pheo),系统Ⅰ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叶绿素,原初电子供体是PC。
5.参与植物光呼吸过程的三种细胞器是()。
[2013研]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B.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C.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D.内质网、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答案】B【解析】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下不仅进行CO2的同化,还存在依赖光的消耗O2释放CO2的反应,被称为光呼吸,也称为光呼吸碳氧化循环。
光呼吸碳氧化循环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中完成。
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中吸收O2,在线粒体中释放CO2。
6.光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发生在()。
[2012、2008研]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过氧化物体C.线粒体和过氧化物体D.叶绿体和线粒体【答案】B【解析】光呼吸是伴随光合作用发生的吸收O2,并释放CO2的过程,由叶绿体、过氧化物体和线粒体三个细胞器协同完成。
4.1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质量答案: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2、土壤腐殖质答案:土壤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特殊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3、基质势答案:在土壤中,由于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一般为负值,当水分饱和是,为零。
4、富铝化作用答案:热带、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并有一定的干湿季节交替条件下,硅铝酸盐发生强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盐基物质,形成弱碱条件,硅和大量盐基离子犹如溶解度大而淋失,铁铝滞于原土层而相对富集,使土体呈现鲜红色。
5、CEC答案:为阳离子交换量即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mol/kg6、离子通道答案:离子通道是生物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孔道的大小和其表面电荷密度决定运输蛋白的选择性强弱,而不取决于与该蛋白的选择性结合。
7、缓控释肥答案: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养分的速度比普通肥料缓慢的肥料并通过各种机制措施预先设定肥料的释放模式,与作物养分吸收基本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效目的的一类肥料。
8、共质体答案:由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相连,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原生质的整体,共质体包括细胞质和胞间连丝。
9、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着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10、K肥利用率答案:植物从施用的钾肥吸收的量占所施钾肥养分总量的百分率。
二、简答题1、土壤的基本功能答案:①具有生命力的多孔介质,对动植物生长和粮食供应至关重要。
②净化和储存水分。
③对植物的生长期支撑作用。
④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的自然体,直接影响养分的循环和有机废弃物的处置。
⑤土壤陆地与大气界面气体和能量的调节器。
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植物生理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末端氧化酶中,属于线粒体上的氧化酶。
(A)抗坏血酸氧化酶(B)黄素氧化酶(C)细胞色素C氧化酶(D)酚氧化酶2.下列必需元素中,不属于灰分元素的是。
(A)Fe (B)H (C)Mg (D)Ca3.小麦种子成熟后期,种子内主要积累。
(A)脂类(B)淀粉(C)蛋白质(D)核酸4.光合链中的最终电子供体是(A)H2O (B)CO2(C)O2(D)NADP+5.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越大,植物越弱。
(A)抗性(B)代谢(C)能量(D)物质6.含羞草触碰后的运动,属于运动。
(A)感性(B)向重力性(C)向化性(D)生物钟7.光呼吸的底物是。
(A)丝氨酸(B)葡萄糖(C)乙醇酸(D)乙醛酸8.干旱能使植株内源激素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含量增加。
(A)CTK (B)ETH (C)ABA (D)GA9.造成果树小叶病是由于植物缺元素引起的。
(A)Fe (B)Mg (C)Ca (D)Zn10.根系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A)伸长区(B)分生区(C)根冠(D)根毛区11.光合C3途径中的CO2受体是。
(A)PEP (B)PGA (C)Ru5P (D)RuBP12.C4植物中CO2固定酶是。
(A)RuBP羧化酶/加氧酶(B)PEP羧化酶(C)Ru5P羧化酶/加氧酶(D)OAA羧化酶/加氧酶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13.下列果实中,的生长速率是呈双S型曲线。
(A)番茄(B)苹果(C)葡萄(D)草莓14.高山或越冬植物,其生物膜中的含量相对增多。
(A)蛋白质(B)糖类(C)饱和脂肪酸(D)不饱和脂肪酸15.设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夜长为10小时,某一长日植物的临界夜长为12小时,它们在的黑暗条件下,二者都会开花。
(A)9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5小时16.下列植物激素中主要是在根系合成的。
2012年农业综合一考研真题
植物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18分)
1、叶序
2、根毛
3、心皮
4、维管束
5、柑果
6、同功器官
二、简答题(18分)
1、如何从器官上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2、花由哪些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
三、论述题(14分)
1、以叶为例,说明植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2、小麦和油菜各属于哪个科,说明科的主要特征。
一、名词解释(20分)
1、蒸腾拉力
2、离子通道
3、放热呼吸
4、光合膜
5、激素受体
6、代谢库
7、光形态建成
8、植物细胞全能性
9、根冠比
10、逆境
二、简答题(20分)
1、分别列举五大类植物激素及其主要的生理功能。
2、什么叫春化作用,其理论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3、以C3植物为例,说明光合作用全过程大致分哪三大步骤。
4、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影响植物高效吸收矿质元素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10分)
农田中植物水分供应正常,但幼苗却出现异常死亡,分析可能导致死亡的一些因素,并尝试用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加以说明。
一、名词解释(18分)
1、农业生态学
2、化感作用
3、群落演替
4、次级生产
5、协同进化
6、农业资源
二、简答题(18分)
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类型。
2、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
三、论述题(14分)
论述种群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哪些?。
一、判断题1.肽键中相关的6个原子,无论在二级或三级结构中,一般都处于一个刚性平面内。
2.胰岛素分子中含有两条多肽链,每个胰岛素分子由两个亚基构成。
3.变构效应是蛋白质及生物大分子普遍性质,有利于这些生物大分子功能的调节。
4.变性后蛋白质的电泳行为不发生改变。
5.不同生物样品的蛋白质系数都一样(即6.25)。
6.两种蛋白质A、B的PI分别是6.5和7.2,在PH为8.5下,在同一静电场中电泳,A蛋白一定比B蛋白向相反电极泳动的速度快。
7.RNase分子中存在His12、His119、侧链的咪唑基及LyS41-NH3,由于多肽链是按一定方式折叠成一定空间结构,这三个在一级结构上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才彼此靠近构成RNase的催化中心。
8.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Km值变小,Vm也变小。
9.从某组织分离到的己糖激酶分别作用于葡萄糖(Km=6*106mol/L)或果糖(Km=2*10-3mol/L),则己糖激酶对果糖的亲和力更高。
10.酶与底物的亲和性越高,其催化反应速率越高。
11.两个核酸样品,A的OD260/OD280大于B,则A纯度大于B。
12.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OH。
13.核苷中碱基和戊糖的连接一般为C-C糖苷键。
14.单糖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变旋现象。
15.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基本上都是顺式共轭的。
16.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可以抵抗氧作用而不被氧化。
17.CAMP是所有水溶性激素在胞内的第二信使。
18.电子流经细胞色素的传递方向为a-b-c1-c-a3。
19.人体内有些脂肪酸也可以生糖。
20.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活化都需要ATP,故ATP浓度增高可加快糖酵解速度。
21.在有氧条件下,柠檬酸能变构抑制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
22.用14CO2羧化乙酰-COA生成丙二酸单酰-COA,当用它延长脂肪酸链时,其延长部分也含14C。
23.脂肪酸β、α,ω-氧化都需要使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
农学考研大纲一、考试性质农学考研大纲是针对农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而制定的考试大纲。
本大纲旨在明确考试范围、内容、要求和考试形式,为考生提供备考指导。
二、考试目标农学考研大纲的考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考查考生对农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考查考生对农学领域前沿动态的了解程度;3. 考查考生运用农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考试内容农学考研大纲的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学基础知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植物分类与鉴定等;2. 土壤学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肥力的形成与保持,土壤保护与改良等;3. 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激素等;4. 农业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与调控,农业环境保护等;5. 作物栽培学基础知识: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作物栽培技术等;6. 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农业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方法,农业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评价等。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 考试时间:180分钟;3. 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占30%,填空题占2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20%。
五、考试要求1. 考生应熟练掌握农学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考生应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3. 考生应关注农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4. 考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六、参考书目1.《植物学》XXX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土壤学》XXX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3.《植物生理学》XXX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4.《农业生态学》XXX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植物生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缺乏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在植物的老叶表现?()A.NB.CaC.FeD.B【答案】A【解析】一般情况下,缺素症首先在植物的老叶表现出来的是一些易转移和重复利用的元素,如N、P、K、Mg、Zn、Na、Cl、Mo。
缺素症首先在植物的幼叶表现出来的是一些难以转移和重复利用的元素,如B、Ca、Fe、Mn、S、Cu。
2.C3途径是由哪位植物生理学家发现的?()A.MitchellB.HillC.CalvinD.Mondel【答案】C【解析】1946年美国加州大学的M.Calvin,A.Benson和J.A.Bassham采用14C同位素标记及双向纸层析技术,发现小球藻光合作用中CO2固定的反应步骤,推导出CO2同化的途径,被称之为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
由于该途径的最初产物为三碳化合物,因此又称C3途径。
3.呼吸作用中,三羧酸循环的场所是()。
A.细胞质B.线粒体C.叶绿体D.细胞核【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及三羧酸循环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4.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气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速度()。
A.与气孔面积无关,与周长有关B.不决定于气孔周长,而决定于气孔大小C.与气孔周长成正比D.与气孔面积成正比【答案】C【解析】气体扩散的小孔定律表明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是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是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5.C4途径CO2受体是()。
A.草酰乙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磷酸甘油酸D.核酮糖二磷酸【答案】B【解析】在C4植物中,进入叶肉细胞中的CO2首先在细胞质中被碳酸酐酶催化形成HCO3-,在PEPC催化下,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接收而羧化,形成草酰乙酸(OAA)。
6.能引起菜豆幼苗节间发生伸长、弯曲及裂开的植物激素是()。
2011年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化学Ⅰ.考察目标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无机及分析化学 50%有机化学 50%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填空题 35空,每空1分,共35分计算、分析与合成题 8小题,共55分Ⅲ.考查范围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
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溶液和胶体考试内容分散系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通性胶体溶液考试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
5.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考试内容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考试要求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
2.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恒压热与焓变、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的条件。
3.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及吉布斯判据的应用。
4.掌握化学反应的△r m r m r m r G m的计算。
2012年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
化 学 Ⅰ.考察目标 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 50% 有机化学 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填空题 35空,每空1分,共35分 计算、分析与合成题 8小题,共55分 Ⅲ.考查范围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溶液和胶体 考试内容 分散系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稀溶液的通性 胶体溶液 考试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 5.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考试要求 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 2.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恒压热与焓变、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的条件。 3.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及吉布斯判据的应用。 4.掌握化学反应的△rHm、△rSm、△rGm、△rGm的计算。
5.掌握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6.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试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 反应速率理论 化学平衡及移动
考试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及活化能等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
5.掌握△rGm 与K 的关系及应用。
6.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7.掌握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8.掌握多重平衡规则。 四、物质结构 考试内容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间力 考试要求 1.了解波粒二象性、量子性(量子化)、波函数(原子轨道)、几率密度(电子云)、能级、能级组、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能级交错等概念。 2.了解四个量子数的意义,掌握其取值规则。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方法。 4.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区别,掌握a键和π键的形成及特点。 6.掌握杂化轨道(sp、sp2、sp3)的空间构型、键角及常见实例,不等性sp3杂化轨道(H20、NH3等)的空间构型。 7.掌握元素电负性差值与键极性、偶极矩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的概念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五、分析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定量分折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滴定分析法概述
考试要求 1.掌握误差分类与减免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六、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平衡 缓冲溶液 酸碱滴定法 考试要求 1.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2.掌握质子酸、质子碱、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对、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3.掌握缓冲溶液的类型、配制、有关计算,了解其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常用指示剂的选择。 5.掌握一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6.掌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 七、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考试内容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原理沉淀滴定法 考试要求 1.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2.掌握由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掌握分步沉淀及其简单应用,了解沉淀转化的条件。
4.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银量法[莫尔(Mohr)法、佛尔哈德(Volhard)法、法扬司(Fajans)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八、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要求 1.掌握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电对、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等基本概念。
2.掌握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3.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或分压)、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
4.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和程度)。
5.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6.掌握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 7.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 8.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及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九、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 考试内容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配位平衡 配位滴定法 考试要求 1.掌握配合物定义、组成及命名,了解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2.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掌握有关外轨型配合物(sp、sp2、sp3、sp3d2)和内轨型配合物(d2sp3、dsp2)的结构特征及性质。 3.掌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相关的计算。 4.了解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 5.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EDTA的性质。 6.掌握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 8.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十、分光光度法 考试内容 分光光度法概述 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原理、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了解引起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因素。 3.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 4.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十一、电势分析法 考试内容 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 考试要求 1.了解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理解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含义。 3.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方法。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典型有机化学反应机制。要求考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有机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与反应特性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碳原子的特性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形象。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3.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特征及基本类型。
二、饱和脂肪烃 考试内容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碳原子的sp。杂化,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表示方法(Newman投影式和透视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及习惯命名法。
3.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了解自由基反应机制,掌握不同类型碳自由基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5.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三元环、四元环的加成反应,五元环、六元环的取代反应)。 三、不饱和脂肪烃 考试内容 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双键碳原子的sp2杂化、烯烃的异构现象,三键碳原子的sp杂化,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 2.掌握烯烃的命名,构型的顺、反和Z、E标记法,次序规则;掌握炔烃的命名。 3.了解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烯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硫酸、次卤酸、催化氢化、过氧化物催化下的自由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仪一氢的卤代反应;了解亲电加成反应机制(Markovnikov规则);掌握不同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 5.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HCN),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6.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一加成和1,4一加成(加卤素、卤化氢)、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四、芳香烃 考试内容 芳香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和结构,掌握苯和萘及衍生物的命名。 2.掌握苯的结构、芳香性及Huckel规则。 3.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苯和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及碳正离子重排、酰基化),侧链的氧化反应,侧链的卤代反应;掌握萘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5.了解芳环亲电取代反应机制,掌握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电子效应的影响五、旋光异构 考试内容 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构型的表示及标记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偏振光与旋光性、旋光度与比旋光度、手性分子与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与旋光活性、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内消旋体与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 2.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掌握构型的R/S和D/L标记法。 3.了解环状化合物和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结构。 4.了解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六、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卤代烷的异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3.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与H2O/Na0H、NaCN、RONa、氨或胺、AgNO3/乙醇反应)、消除反应(Saytzeff规则)、与金属Mg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