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 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 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
③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平 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
④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和谐 共处,协和万邦。
(2)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以民为本;政得其民;同民 忧乐;重视农业。
2.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 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 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 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 )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核心
(4)尊重文明的多元性,追求和谐,勇于借鉴。 (5)团结协作、合作共赢、集体主义精神。 (6)崇尚科学精神,倡导科技创新:体现在历史主干 中要注意关注中外重大科技成就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 影响;注意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与精神。
【对应训练】
1.《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
(3)社会责任感: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 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2.西方普世价值观——自由、民主、人权 (1)自由:由宪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 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专制政权的奴役、监 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 (2)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 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解析】选C。“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 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作出公正的判 决。D中“遵从民众意愿”不正确,因为法官判案的依 据应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