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某某县某某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结案报告

关于某某县某某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结案报告

关于某某县某某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结案报告
关于某某县某某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结案报告

某某县某某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处置

结案报告

2014年6月19日16:08,我县某某中心卫生院防疫专干电话报告,某某乡某某小学有20例发热、腹泻学生。县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汇报相关情况,同时派员前往某某小学进行调查处置。县委县政府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于当晚启动了应急预案,并立即成立了由卫生、教育、食药监等部门组成的事件调查处置小组,调查分析事件原因。各部门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于2014年6月21日22时,经市、县专家组共同研究,分析此次事件为因水源污染导致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我局于2014年6月22日0时30分认定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级),并按规定程序进行了报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某某小学细菌性痢疾疫情在发现两天后即迅速得到控制,全部发病学生治愈康复出院。截止7月9日,已有19天未出现新发痢疾病例,经我局研究决定予以结案,现将结案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件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该校有学生共575人,无寄宿生,老师18人,校园与某某中学校区相通,某某中学食堂负责供应中学早、中、晚餐及某某小学的营养中餐。小学部有6个年级11个班,综合办公楼1栋、教学楼1栋,无食堂,校园环境较好。

(二)疫情概况

至目前,共报告60例病例,罹患率为10.12%(60/593),主要分别收

治在县人民医院、县二医院及县中医院。全部病例均已得到及时救治,病情稳定,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

二、临床表现

调查其中的60例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等症状,详见表1。

表1 病例临床症状构成

症状病例数(例)构成比(%)

发热37.5-38.5 21 35.00%

发热38.5以上27 45.00%

腹泻53 88.33%

恶心 6 10.00%

呕吐15 25.00%

腹痛23 38.33%

头痛头晕28 46.67%

三、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一)病例的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

发病时间分布最早发病在6月19日零时,末例病例在6月20日23:00,发病高峰在19日14:00-18:00,具体分布见图1。

暴露时间

介入时间

2、人群分布

60例病例均为学生,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无发病,其中男生为34人,女生26人,男女比为1.31:1;发病学生中最大年龄10岁,最小6岁。

3、班级分布

60例病例均为小学学生,初中部因中考16至19日放假,而无发病。小学各班均有病例,其中三(2)班发病10人,罹患率稍微较高为20.83%,无明显班级聚集分布,具体详见表2。

表2 某某小学痢疾病例班级分布表

班级学生人数(人)发病学生数(人)构成比(%)罹患率(%)一(1)班69 4 6.67 5.80

一(2)班67 4 6.67 5.97

二(1)班60 5 8.33 8.33

二(2)班57 8 13.33 14.04

三(1)班51 8 13.33 15.69

三(2)班48 10 16.67 20.83

四(1)班43 5 8.33 11.63

四(2)班44 3 5.00 6.82

五年级55 6 10.00 10.91

六(1)班41 4 6.67 9.76

六(2)班40 3 5.00 7.50

合计575 60 100.00 10.43

(二)学校水源调查

学校水源有4处(均为井水),均无过滤消毒措施。1号井(位于校门口右侧)供小学生活饮用水,距小学厕所及化粪池约5米。2号井(位于校区后约150米)供食堂用水,3号井(位于校门口正前方约300米)供中学教职工洗涮用水,2号、3号井均建于水塘边,水塘地势低洼,周边农户较多,生活废水均可排到水塘。4号井(位于学校操场旁)供中学学生生活用水,距中学厕所及化粪池约3米。4处水源井口均有水泥板覆盖,均设有水塔,水塔为不锈钢水塔,密封性好并上锁,其中2号井水泥板陈旧有缝隙,

雨水可渗透,每次大雨后井水较浊。4处水源供水末端均为无锁的水龙头,学生可自行饮用与使用。

四、实验室检测情况

(一)临床实验室检查

1、其中的60例病例血常规检查显示中41例白细胞增高(占68.33%),39例中性粒细胞增高(占65%)。

2、大便常规检出白细胞4例、红细胞1例。

(二)病原培养

1、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二医院共培养出28例痢疾阳性病例,均为宋内氏志贺菌。

2、某某县人民医院送疾控中心4份病例粪便标本中2份检出宋内氏志贺菌(病例钟志权、严光南均阳性)。

(三)可疑食品、水样检测

1、采集某某中学食堂食品样本3份,未培养出阳性标本

2、采集该校水样标本11份(1号井水源水和末端水各1份,2号井水源水2份、末端水1份,3号井末端水1份,4号井水源水1份,2号井、3号井旁池塘水各2份)。食堂用水源水井(2号井)检出宋内氏志贺菌、大肠菌群(920个/100ml),两项指标均不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不得检出)。食堂用水源水井(2号井)旁水塘水检出宋内氏志贺菌。

(四)食堂工作人员检测

对食堂工作人员4人进行了健康状况复查,肛拭子培养未发现有传染

病患者。

(五)阳性标本的溯源

送4份病例宋内氏志贺菌,2份水样宋内氏志贺菌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溯源分析,结果待出。

五、结论

根据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监测结果,可判断该起事件为一起学校宋内氏志贺菌痢疾暴发。

六、事件原因分析

(一)某某县17日中午始出现暴雨天气,至18日早上方结束,降雨量达44mm,据调查暴雨期间该校1号井被水淹没过,2号井雨水可直接渗透,导致该两处水源可能被污染。上述时间与该起事件的暴露时间为17-18日基本一致。

(二)学校多处设有不上锁水龙头,学生可轻易饮用及使用,该校不提供开水或其他安全用水,学生除部分饮用自带水外均饮用学校自供井水。

(三)县疾控中心于2号井水中检出宋内氏志贺氏菌,于2号井旁池塘中亦检出宋内氏志贺氏菌。

(四)病例均为小学学生,各班均有发病,无明显班级聚集;该校中学生、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无发病,据调查16-19日为中考时间,初一、二年级学生均放假,初三学生至县城参加中考,但用餐为考完后由校方组织返回该校食堂用餐。

(五)对60名发病学生作详细调查,无食用共同的可疑食物史,未发现其他可能的暴露来源。

综上,可以判断该起事件为暴雨致水源污染引起的一起菌痢暴发事件。

七、事件处置过程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疫情发生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于第一时间召开事件处置专题会议,之后多次召开相关部门专题调度会,部署疫情处置工作,迅速成立了由卫生、教育、食药监等部门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小组,连夜组织流行病调查组、卫生监督组、临床专家组,赶赴学校、学校周边及医疗机构调查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采取各项措施控制疫情。

1、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县卫生局汇报相关情况,并派员前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第二医院、某某小学等现场进行调查处置,对发病学生逐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健康的职工和学生进行了排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开展原因分析与疫情风险评估。

2、隔离治疗病人:60个病例分别在赣南医学院一附院、某某县人民医院、某某县中医院、某某县第二医院隔离治疗,以县人民医院牵头,各医院配合,统一治疗方案,定期召开专家会诊会议,通报治疗效果,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救治效果满意,未发生死亡病例。政府也妥善解决了此次事件病例的医药费、住院费、病人和陪护人员的餐费。

3、水源的整改:根据调查分析结论,针对该次事件造成的原因及学校存在的问题,事件发生后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接县城自来水,由县自来水公司负责切断原先四个井所供的水源水,布管网至某某小学,于2014年6月22日接用了符合卫生要求的自来水,并经采样检验符合饮用水标准。

4、消杀:某某中心卫生院每天派出防疫专干指导老师对学校食堂、教

室、学生寝室、饮用餐具等生活环境用消毒液进行全面的消毒,指导居民、患者家属对居住环境的消杀。

5、健康教育:在开展防治工作的同时,中小学校及村卫生所及时出一期预防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专栏,并保证学生人手一份宣传资料;县爱卫办到学校讲授预防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6、开展以“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灭苍蝇)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良好习惯。某某乡党委政府积极号召全乡村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群防群控,共同防治夏季肠道传染病。

7、卫生监督:卫监所、餐监所及工商部门及时到达学校,对是否食物中毒进行排查,对学校师生的饮食饮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疫情报告情况进行核实,及时整治了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食品摊店,监督学校对食堂、寝室、教室等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8、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校负责人会议,通报疫情情况,要求全县所有学校对学生饮用水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做到举一反三,确保学生饮用合格放心的饮用水,同时,在全县的中小学校开展疫情监测,对可疑疫情及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9、加强病例的管理:要求卫生院、卫生所分工负责对出院的病人按照疾控中心下发的痢疾病例监测随访登记表(主要内容是防控措施的落实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进行随访管理并做好记录。

10、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进行网络报告。

(二)取得成效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本次事件得以及时、有效处置的基础,县委政府组织卫生、教育、餐监所等部门到三个治疗医院定期召开家长见面会,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和治疗方案,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病人家属情绪稳定,防控措施得以落实,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维护了社会和学校的稳定。

2、做到了四个及时:事件发现报告及时,疫情分析结果及时,病人救治及时,疫情控制及时。

3、通过此次事件,让卫生行政、医疗、疾控、卫生监督等部门都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在处置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八、以后工作建议

(一)加强水源管理,对全县中小学校饮用水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包括采样检验,教育部门正研究解决学生喝开水、卫生水问题,供应充足、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是防止疫情发生的关键措施。

(二)加强对学生卫生知识的宣讲。

(三)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

(四)卫生部门做好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餐监所、卫监所、疾控中心要各负其责,餐监所、卫监所要加强对现场的详实调查,疾控中心要加强对首发病例、重症病例、典型病例的调查。

九、结案

由于处理及时,某某小学痢疾疫情得到迅速、有效地控制,未出现二代病例,鉴于该校自6月21日后,已连续19天无新发病例,该案予以结

案,终止应急响应。

二0一四年七月九日

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工厂、幼儿园、学校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麻疹在江苏省广为流传,在使用疫苗前,麻疹是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隔2~3年全省出现一次大流行。1959年是有疫情记载以来疫情最高的一年,发病率高达1000.4/10万。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麻疹疫苗,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至1998年江苏省麻疹发病率降至最低,仅为0.87/10万。但近几年来,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出现麻疹发病大幅回升现象,全省年平均发病率在2~6/10万之间,一些市的麻疹发病率超过10/10万,并不时出现暴发疫情,对儿童健康威胁极大。 为及时发现我市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徐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细菌性痢疾个案调查表

表1 年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地区国标编码□□□□□□□□病例编码□□-□□□□ 1.一般情况 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 1.2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岁、月)□□ 1.4职业□□ 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员⑹餐饮食品人员⑺公共场所服务员⑻商务人员⑼医务人员⑽工人⑾民工⑿农民⒀牧民⒁渔(船)民(15)海员及长途驾驶员(16)公务人员及职员⒄离退人员(18)家政、家务及待业(19)不详(20)其他 1.5文化程度□ ⑴学龄前儿童⑵文盲⑶小学⑷初中⑸高中⑹大学及以上⑺不详 1.6 现住址 户口地 1.7工作(学习)单位 1.8联系人联系电话(办)(宅)(手机)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2.2发病地点 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2.4首诊单位 2.5诊断医院 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 3.临床资料 3.1临床症状 3.1.1腹泻⑴有⑵无□ 每天最多腹泻次数□□3.1.2粪便性状⑴水样⑵粘液血便⑶脓血便⑷其他□3.1.3里急后重:⑴有⑵无□3.1.4恶心⑴有⑵无 3.1.5呕吐⑴有⑵无□3.1.6发热⑴有⑵无□

最高体温℃□□.□3.1.7嗜睡:⑴有⑵无□3.1.8昏迷:⑴有⑵无□3.1.9抽风:⑴有⑵无□3.1.10 其他症状: 3.2诊断依据 3.2.1诊断依据⑴临床⑵病原学⑶临床+病原学□3.2.2检验结果 3.2.3病人转归⑴痊愈⑵带菌⑶死亡□ 4.流行病学调查(病前1周内) 4.1接触过同样病人⑴有⑵无□ 4.1.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 4.1.2接触地点 4.1.3接触方式 4.1.3.1同吃⑴有⑵无□ 4.1.3.2同住⑴有⑵无□ 4.1.3.3同玩⑴有⑵无□ 4.1.3.4同工作⑴有⑵无□ 4.1.3.5护理⑴有⑵无□ 4.1.3.6其他⑴有⑵无□4.2饮食情况 4.2.1饮生水⑴有⑵无□ 4.2.1.1水源类型⑴井水⑵河水⑶塘水⑷自来水⑸其他□4.2.2吃生冷食品⑴有⑵无□ 4.2.2.1生冷食品名称购买地点 4.2.3熟食冷吃⑴有⑵无□ 4.2.3.1熟食品名称购买地点 4.2.4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买地点 4.2.5在外就餐史⑴有⑵无□ 4.2. 5.1就餐地点⑴排档⑵个体餐馆⑶宾馆餐厅⑷其他□ 就餐地点名称 4.2.6同餐者⑴有⑵无□ 4.2.6.1同餐人数□□□

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疫情分析 分析宁强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强县2003-2009共报告麻疹病例409例,年平均发病率17.44/10万,病例以10~15岁学生为主,2006年之前年发病率稳定在12.62/10万以下,之后逐年上升并维持在20/10万以上,发病高峰在3~6月份,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集贸聚集、省县交界乡镇及农村学校为主。结论宁强县近年来麻疹发病逐渐增高,应加强基础免疫、复种免疫,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在广泛使用麻疹减毒疫苗前,麻疹发病率几乎与人口出生率相等[1]。宁强县自开展麻疹疫苗目标儿童普种工作以来,使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又有缓慢上升的态势。为掌握麻疹发病的流行规律,现将2003-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麻疹疫情资料来自宁强县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 病例诊断按《陕西省麻疹监测方案》[2](试行)执行。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2003-2009年宁强县共报告麻疹病例409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17.44/10万,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年龄、性别分布409例麻疹中,年龄最小6月龄,最大55岁;小于8月龄13例,占总发病数的 3.18%,8月龄~4岁84例,占总发病数的20.54%;5~19岁298例,占总发病数的72.86%;20~55岁27例,占总发病数的6.60%;男性227例,女性182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流动人口72例,占总发病数的17.60% 2.2.2 时间分布2003-2009全年共发病409例,其中2003年37例,2004年38例,2005年42例,2006年61例,2007年68例,2008年79例,2009年84例。发病率7年分别为(1/10万):11.15,11.44,12.62,18.31,20.29,2 3.46,2 4.79;2006年之前年发病率稳定在12.62/10万以下,之后逐年上升并维持在20/10万以上;年均发病17.44。每年除11月、12月无发病外,其余月份均有发病,3-6月为发病高峰,共220例,占总发病数的53.78%,5月份发病最多,共103例,占总发病数的2 5.18%,点状、暴发主要在4-5月,1月、10月发病最少。 2.2.3 地区分布全县辖26个乡(镇),除巨亭乡无发病外,其余各乡均有发病,但主要分布在贸易聚集、人口集中、省县交界的乡镇,其中胡家坝镇193例,占总发病数的47.19%。 2.2.4免疫史409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免疫史者53例,占总发病数的12.96%;免疫史不详316例,占77.26%;无免疫史者40人,占9.78%。 3.讨论 2003-2009年宁强县麻疹疫情呈缓慢上升态势,季节性强,3-6月为发病高峰,5月份发病最多;病例主要集中在贸易聚集、人口集中、省县交界的乡镇(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87.04%。这部分人群流动性大,卫生防病意识薄弱,缺乏积极配合的主动性,造成无免疫力个体积累,一但有传染原进入就很容易引起暴发或流行[3]。其次,有资料表明冷链质量、接种质量、胎传抗体等因素可造成5%~10%的儿原发免疫失败

传染病疫情流调报告案例一

传染病疫情流调报告案例一 [案例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号签发人:× × × 关于×县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主送机关) 我中心于×月×日接到×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镇发生麻疹局部暴发疫情后,非常重视,于×月× 日派出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组深入疫区,协助×县开展疫情调查与控制工作。经调查,证实为麻 疹局部暴发,发病574例、住院×例,无死亡发生。事件发生后,×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目前该疫情 得到基本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北部,属丘陵地区,离县城约75公里,207国道从其中通过,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频繁。 全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51426人,学龄前儿童4981人,小学生8122 人。镇卫生院在职职工93人,其中防保组6人。全镇有村医生58人。 本次疫情从×月×日~×月×日共发病574例,住院治疗7例,无死亡。疫情累及3个乡镇12个行政村。 二、疫情发现及报告:×年×月×日×市卫生防疫站接到×医院报告收治了1名来自×县×镇×村的麻疹患儿后,当即前往进行个案调查。经调查,患儿邻居儿童也有类似病例,该信息当天被反馈到×县卫

生防疫站。×月×日×县防疫站业务人员到疫点及相邻村屯进行调查,并于×月×日向×市防疫站报告在 3个行政村发生疑似麻疹病例7例,现已痊愈。×月×日晚11点×县防疫站再次向×市防疫站报告有6个行政村近段时间出现麻疹疫情,初步掌握发病人数有35例。×月×日防疫站立即要求该县马上以传真 方式向上级报告。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 1、流行特征 时间分布:×年×月×日首例病例出现于×村×组,其后陆续出现新病例。其中1月份发病37例,2月份发病273例,3月份发病253例,4月份9例,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2、3月。3月25日开始进行麻疹应急接种后,病例逐渐减少(附件1、2)。 地理分布:本次疫情波及××县×、×和×× 3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其中×2例,×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X镇,该镇13个行政村除×3个行政村没有病例报告外,其余10个行政村皆有病例发生,罹患率 为11.12‰,其中最高的×达69.74‰。,最低×村为2.34‰。(附件3)。 年龄性别分布:572例病例中男283例,女289例,男女性别比为1:1.02,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2岁,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0~6岁发病423人,占发病总数的73.95%,学龄儿童罹患率为77.23‰, 其中1~4岁儿童2、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出疹 后部分有糠麸样脱屑等。

关于某某某县某某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研结案报告材料

某某县某某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处置 结案报告 2014年6月19日16:08,我县某某中心卫生院防疫专干报告,某某乡某某小学有20例发热、腹泻学生。县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汇报相关情况,同时派员前往某某小学进行调查处置。县委县政府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于当晚启动了应急预案,并立即成立了由卫生、教育、食药监等部门组成的事件调查处置小组,调查分析事件原因。各部门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于2014年6月21日22时,经市、县专家组共同研究,分析此次事件为因水源污染导致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我局于2014年6月22日0时30分认定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级),并按规定程序进行了报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某某小学细菌性痢疾疫情在发现两天后即迅速得到控制,全部发病学生治愈康复出院。截止7月9日,已有19天未出现新发痢疾病例,经我局研究决定予以结案,现将结案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件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该校有学生共575人,无寄宿生,老师18人,校园与某某中学校区相通,某某中学食堂负责供应中学早、中、晚餐及某某小学的营养中餐。小学部有6个年级11个班,综合办公楼1栋、教学楼1栋,无食堂,校园环境较好。 (二)疫情概况 至目前,共报告60例病例,罹患率为10.12%(60/593),主要分别收

治在县人民医院、县二医院及县中医院。全部病例均已得到及时救治,病情稳定,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 二、临床表现 调查其中的60例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等症状,详见表1。 表1 病例临床症状构成 症状病例数(例)构成比(%) 发热37.5-38.5 21 35.00% 发热38.5以上27 45.00% 腹泻53 88.33% 恶心 6 10.00% 呕吐15 25.00% 腹痛23 38.33% 头痛头晕28 46.67% 三、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一)病例的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 发病时间分布最早发病在6月19日零时,末例病例在6月20日23:00,发病高峰在19日14:00-18:00,具体分布见图1。 暴露时间 介入时间

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如何应对? 新浪科技 | 2015年01月31日阅读(12429) 最近几天,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忽然间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1月27日晚,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东城区某大厦暴发麻疹疫情,截至28日,北京共报告麻疹病例142例。数天前的22日,美国加州同样爆发麻疹疫情,其中42人被证实直接在迪斯尼乐园感染。 美国15年前就宣布已经消灭了麻疹,近日竟然卷土重来。我们每人小时候都接种过麻疹疫苗,而这次东城区的疫情中,却有这么多成年人中招。这不禁让我们想知道,麻疹到底是怎样一种传染病? 历史悠久的病毒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根据记载,我国古代医书(一说即为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早在公元196-220年,即有关于麻疹叙述;在1023-1104年,已认识到此病为一种传染病,并能与天花初步区别。“麻疹”这一名称的首次提出,则是在1576年,那是已认识到其流行性及具有一定的免疫性。 国外关于麻疹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公元九世纪,当时阿拉伯的医学家认为麻诊是一种轻型天花,至1675年才认识到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864年对法罗群岛麻疹流行病学作了第一次确切的描述,并证实麻疹系在人和人之间经呼吸道传播。 1864年,贝纳肯定了麻疹是通过呼吸道播散,由人传给人的疾病,潜伏期为14天,可获终生免疫;1911年,哥特贝格等证实了麻疹病原是一种滤过性病毒。 麻疹暴发史和症状

1959年,我国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报告发病数约1000万,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高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 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1950-1965年,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 “烧三天疹三天退三天” 麻疹症状包括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咳嗽、眼结膜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病情严重时可引发肺炎。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常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咽部充血、声音嘶哑,眼结膜发炎、充血、流泪、怕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体温升高,有时甚至可以高达40℃。 患病第2、3天,脸颊内侧粘膜上可以看到白色针尖样斑点,斑点周围有红晕,会逐渐增多、融合;范围可扩展到口唇内侧,常持续2天左右消退。 出疹3-5天后,按出疹顺序消退,从红色慢慢变为棕褐色,会有色素沉着,表皮有糠样脱屑。 艰苦卓绝的抗争:疫苗研制 麻疹病毒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灭活;耐寒不耐热,4℃可存活5个月,-15℃存活5年;而20~37℃仅存活2小时,56℃30分钟即被破坏。 但是,在特异性免疫预防问世前,除新生儿短时期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病后免疫较持久;且由于易感者初次暴露几乎均表现为显性感染,发病率特别高,几乎与出生率相当。人类与麻疹的斗争一直处在被动地位。 1930年,勃来兹应用鸡胚培养麻疹病毒成功;1954年,恩多等用人胚肾及人羊膜细胞培养病毒成功;1963年,美国成功地应用了经鸡胚羊膜腔适应和鸡胚单层细胞传代的减毒株制备了疫苗。

布病调查表

附表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省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 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1.4民族: 1.5职业: 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⑷渔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畜产品收购、屠宰⑾皮毛加工销售⑿乳肉加工销售⒀兽医⒁其他⒂不详□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家庭住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 1.9住院日期:年月日 1.10报告日期:年月日 1.11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⑴有⑵无□2.1.2发热持续(天)□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⑴有⑵无□2.1.5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 2.1.6乏力⑴有⑵无□2.1.7肝肿大⑴有⑵无□2.1.8脾肿大⑴有⑵无□2.1.9淋巴结肿⑴有⑵无□2.1.10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2实验室检查: 2.2.1皮肤过敏试验(× cm) 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⑵—□ 2.2.3 SAT滴度为(1:) 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2.4.2抗生素治疗方法 2.5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 ⑷死亡(年月日死于) 3.流行病学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3.1.1畜别: 3.1.2饲养放牧⑴是⑵否□3.1.3屠宰⑴是⑵否□3.1.4配种⑴是⑵否□3.1.5兽医⑴是⑵否□3.1.6梳绒⑴是⑵否□3.1.7收购贩运⑴是⑵否□3.1.8乳肉加工⑴是⑵否□3.1.9皮毛加工⑴是⑵否□3.1.10其它 3.2防护情况: 3.2.1使用防护衣⑴是⑵否□3.2.2橡胶手套⑴是⑵否□3.2.3口罩⑴是⑵否□3.2.4帽子⑴是⑵否□3.2.5胶鞋⑴是⑵否□3.2.6防护眼镜⑴是⑵否□3.2.7使用消毒液⑴是⑵否□3.2.8工作后洗手、脸⑴是⑵否□3.2.9进食前洗手⑴是⑵否□3.2.10其它 3.3是否人畜共用食具⑴是⑵否□3.4是否人畜混居⑴有⑵无□3.5既往病史: 3.6确诊时间:年月日 3.7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8其他: 3.9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4.调查小结: 注:国标码为各监测点国标码;病例编码中前两位为年号(如:04、05),后三位为病例流水号。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麻疹疫情分析与应对措施

麻疹疫情分析与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4-07-03T10:17:53.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丽需1 廖丽恩 [导读] 目的:通过对麻疹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散发疫情处置和爆发疫情调查处置进行分析。探讨消除麻疹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王丽需1 廖丽恩2 (1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62300;2 安溪县中医院 362400)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89-02 目的:通过对麻疹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散发疫情处置和爆发疫情调查处置进行分析。探讨消除麻疹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爆发疫情的处理措施。结果:麻疹疫情控制得到理想的效果。结论:应继续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意识,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规范疫情报告和处置,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福建省1959年麻疹发病高达30多万例,发病率1986/10万,1966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如何达到目标是公共卫生人员应探讨的问题。 1.材料的方法 1.1资料与来源:资料来自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全国2010~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加强全国麻疹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调查进行分析。 2.结果 麻疹是由一种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①.常见潜伏期10~12天。②.前期症状:有发热逐步增加到39.5摄氏度或更高;咳嗽、鼻炎、结膜炎、KOPLIK斑(粘膜疹)。③.出疹:前驱期后2-4天,暴露后14天,开始在头面部,持续5-6天,依出现的顺序消退。 2.1麻疹流行病学:主要通过人的呼吸道传播,发病高峰在后冬春季,传染期是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4天。 2.2麻疹疫情处置 2.2.1散发疫情处置: ①.疫情报告: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或接到麻疹散发病例报告后,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②.疫情处置:县级CDC接到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48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和运送血清学/病原学标本。 ③.从2011年6月起,出现单例的麻疹病例报告,也应按照麻疹爆发疫情开展相应调查工作。 2.2.2麻疹爆发疫情调查处置: ①疫情报告: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或接到疑似麻疹爆发疫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CDC报告;县级CDC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不能排除暴发疫情的,应在调查结束2小时内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CDC;如果爆发疫情达到《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级别,应按照相关要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 ②麻疹爆发疫情调查:核实疫情,制定调查病例的定义;进行病例搜索,个案调查和基本信息调查;描述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验证爆发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和建议。 ③麻疹疫情控制:A.常规措施有限制接触,确保正确、及时的临床治疗,补充维生素A。对麻疹病例的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加强监测,主动搜索。加强麻疹知识的健康教育。B.疫苗接种:对有麻疹病例社区的8月龄以上的0剂次儿童、1剂次儿童,均予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如果尚未接种第二剂次,无论是否已满18月龄),均予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对未完成麻疹疫苗两剂次免疫史的医务人员也应接种麻疹疫苗。接种时应注意麻疹疫苗接种禁忌。C.特定场所与人群的应对措施有学校与托幼机构爆发时,建议对8月龄~15岁不能提供充分免疫证据的学校与托幼机构儿童及其兄弟姐妹进行含麻疹疫苗再接种。医疗机构的预防性措施,那些未完成两次含麻疹疫苗接种者应尽早完成接种。所有暴露于麻疹病例的接触者均应做危险性评估,任何无免疫史者应进行隔离并进行适当的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应迅速甄别重点区域,联合制定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的计划,采取补救措施提供额外的接种机会。小于12月龄以下儿童、孕妇、免疫抑制者应接种人免疫球蛋白。D.观察最后一例麻疹病人发病后21天内有无新的可疑病例,如果无新可疑病例出现,则考虑爆发终止。 ④控制措施的评价:疫情得到控制后应及时评估,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和爆发疫情发现的及时性;发生爆发疫情的原因。应重点调查未接种人群及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 ⑤进行细致的麻疹爆发调查工作,可以提供造成麻疹病毒传播的有关因素,帮助修改或制定麻疹消除策略。 3.讨论 为达到消毒麻疹的目标,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①提高医疗机构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早期病例,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②做好流动人口及儿童麻疹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关键。定期在辖区内搜索“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适龄儿童,及时补种。 ③各级医疗机构一旦发生麻疹临床和疑似病例,均必须采集合格血标本和鼻咽拭子送检,并在初步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④加强健康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易感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⑤开展育龄妇女含麻疹类疫苗接种。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20XX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

细菌性痢疾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编号:AQ-BH-05877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细菌性痢疾重大疫情应急处理 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major epidemic situation of bacillary dysentery

细菌性痢疾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一、前言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国家乙 类法定管理传染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在流行 季节可因食入污染食物或饮用被粪便污染的水源而引起食物型或水 型暴发流行,严重影响人群健康。为了有效控制细菌性痢疾的暴发 流行,加强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 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细菌性痢疾的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5例以上的病例; 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20例以上病例;在1000人

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20例以上病例;在高新区范围内,7天内有30例爆发或200例以上散发病例。 四、病例诊断标准 病例诊断按照GB16002-1995相关规定进行: 1、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他原因腹泻者。 2、确诊病例: (1)、急性细菌性痢疾: a.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他原因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有压痛; b.粪便镜检白血球(脓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可以看到少量红 血球; c.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具备1、2项。

麻疹处置

附件: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疫情调查 (一)个案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完整的个案调查,病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每一剂麻疹/风疹疫苗接种日期、出诊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标本采集日期、感染来源等10个关键变量要核实清楚,尤其要获取详细准确的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免疫史信息,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调查感染来源尤为重要,若为输入病例还需补充调查2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出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2013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一、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咳嗽、结膜炎、口腔粘膜斑为主要特征。麻疹容易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并发症,并且年龄越大,危害越严重。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发病主要在婴幼儿,麻疹引起的死亡率在传染病中占居首位。自我国开展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较以前降低了95%以上,低龄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近年麻疹发病有增长及向大年龄组人群后移的倾向。由于麻疹危害严重,我国以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到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发病率在0.10/10万以下)。 二、应急处理要点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疑似病例的监测要求,一旦出现发热、出疹性症状病人,要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处理。 (一)相关定义 1. 麻疹定义:发热、出疹或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2. 麻疹疑似病例暴发:麻疹疑似病例暴发是指一定地区

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麻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暴发的定义是相对的,随麻疹控制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可随之改变,只要麻疹发病超过期望水平即可认为是暴发。具体定义如下:村(街道居委会)或一个集体单位10内发生2例或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10内发生5例或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即为暴发。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屯、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的麻疹病例。 (二)疫情发现 1.在下列情况下,学校、托幼机构、自然村屯福利收容羁留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尽快向所在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符合麻疹疑似病例定义; (2)本单位诊断或接获校外医疗机构诊断,短期内出现多例发热、出疹性病例,调查发现其中有聚集性或有流行病学关联时; (3)监测发现麻疹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时; (4)学校、托幼机构等因病缺勤短期内异常增加;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以早期发现疫情。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地调查报告——2004年10月18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为了提高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近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查组,对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在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后,集中时间分别深入到北大湖镇、西阳镇、春登乡等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农户等形式,重点针对全县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向县人大主任会议作以汇报: 一、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我县共有15个乡镇<区),139个行政村,总人口40.44万,其中农业人口31.1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数约为165元.目前,我县有政府成立地非营利性质地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共有社会医疗机构58个,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4个.全县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2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0869平方M,实际开放病床708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571.几年来,我县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1、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几年来,县卫生行政部门投资1500余万元,对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县二院、县医院分院,北大湖镇、万昌镇、双河镇等中心卫生院,大岗子乡、官厅乡、一拉溪镇、三家子乡等一般卫生院地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新建,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M.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几年来,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70台件,总投资1250余万元.其中,县医院四年内投资900万元,购置了螺旋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微波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34台件.乡镇卫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地X光机、B超、心电机及生化检验设备,为临床提供了科学地检测诊断依据. 2、建立了功能完善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满足农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2001年,县政府下发了《永吉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地指导下,按照“二级网一级办”地模式,我县改革乡、村二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各乡镇卫生院增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本辖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将原有地村级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经过四年地建设,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达244个<包括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覆盖率达100%,建设合格率达80%.多年来,我县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把有偿服务与义务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地综合性服务.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参考模板) (省、市、县级暴发调查通用) 1. 背景信息 简要概述本次疫情发生的背景情况。 1.1 当地基本概况 简要说明疫情发生地或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总数、出生率、年龄构成(0-6岁、7-14、15-)、流动情况等。如发生在集体单位,说明人员职业构成。既往常规免疫工作开展情况。 1.2 麻疹疫情历史概况 麻疹监测开展情况简要回顾。有麻疹疫情监测以来的历年病例数、发病率,周期性流行特征描述。 例图××地19××-20××年麻疹发病情况(发病数、率双轴线柱) 2. 病例定义 2.1 搜索病例定义 2.2 病例分类原则 3. 病例搜索、诊断分类 3.1 病例搜索开展地理范围(县、乡、村?)、搜索单位(社区、医院?)、时间范围。搜索方法(回顾性、前瞻性、监测系统报告、是否零报告等)。 3.2 实验室诊断情况 采集血清学标本病例数、开展检测的单位、检测所用试剂、IgM阳性数。病原学标本采集及检测情况。 3.3 流行强度及病例分类 描述本次疫情发病率,病例数,病例分类情况。 疑似病例数、实验室确诊病例数、流行病学联系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排除病例数。

例图:麻疹病例分类情况 3.4 病例临床表现 基本临床表现、并发症、转归死亡数,病死率。 4.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所有分析均基于病例发病时间,如需要可单独分析发病日期和报告日期(审核日期)的关系。 4.1 时间分布 流行曲线文字描述。 例图××地20××年××-××麻疹病例周分布(按发病日期) 4.2地区分布 地区分布文字描述。并辅以表格、或发病点图、发病率地图表示。 例表××地××年××-××日辖区麻疹发病情况 辖区单位人口数病例数发病率死亡数病死率 合计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 篇一:布病调查报告布病个案表 X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 20XX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XX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二、县布病发病情况 20XX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XX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XX 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

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我们 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预防宣传:要求城关镇二村防疫医生对全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养殖户和屠宰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存在问题: 养殖户对该病认识程度严重不足:多数养殖户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麻疹疫情处置报告--

子疾控发〔2015〕48 号 麻疹疫情处置报告 卫生局; 2015 年5 月28 日—6月22 日,我县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9例,经市实验室确诊病例18 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暴发疫情判定标准,我县两所学校属于麻疹暴发疫情,经报市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启动了应急预案。史疫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现将处置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截止6月22 日12时我县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9例(外地报告本地1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8 例,本地报告18 例(县医院7 例、中医院11 例),外地报告1 例。本地报告18 例疑似病例均采集了双份样,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实验室判定,样品采集率100%。同时对18 例病 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率100%。 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时间分布: 5 月 28 日—— 6 月 22 日发病累计报告 18 例。 病例主要集中在实验小学,共报告 7 例。二完小 3 例,其余 7 例为散 发儿童 ,1 例成人。发病时间分布图: 子洲县麻疹疫情时间分布 二)、人间分布 散居儿童 8例,托幼机构学生 2例,在校小学生 8 例,成人 1例。 子洲县麻疹疫情人间分布 三)、地区分布 19 例病例,其中 8 例散居儿童分布在 4 个乡镇, 8 个行政村;成 人 1 例,一个乡镇一个村;托幼机构、学校 10 例,分布在实验小学 7 人数 ? 月 6 ?月 6 ? 月 6 ? 月 6 ? 月 6 ? 月 6 日9 月 日7 月 日5 月 日3 月 日1 月 ? 月 5 ? 月 5 11%

例,二完小3 例, 子洲县麻疹疫情地区分布 (四)、传染病疫情分析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我县这起麻疹疫情属于输入性。首例病例既往无免疫史(属于过敏体质),病人姓名:李萱嘉、女,是子洲县二完小托幼儿童,本儿童曾在榆林一院儿科和父母看望朋友小孩,回家后出现麻疹相关症状和体征,发病后在后马台个人诊所就医。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18 例病例中,除外地报本地1 例,1 例散发病例,1 例输入性病例,其余15 例病例存在相互关联性(见附件1)。 二、疫情控制措施我疾控中心接到第一例病例后,就立即向县卫生局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启动了应预案,开展了相应的控制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确诊病例进行了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对现症病人入院隔离治疗和居家休息治疗,治愈后隔离21 天后,由县疾控中心出具 相关证明可返校上课。 (2)、对发生暴发疫情的两所学校进行了消毒。 (3)、对发生暴发疫情的两所学校进行了含麻疹类疫苗应急接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