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以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以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以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以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以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

周枫杨智勇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摘要文章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研究视角,指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基本建设、安全保障、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持续发展五个方面的档案信息需求,并分析了对智慧城市进行档案需求分析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智慧城市数字档案馆信息需求信息服务需求层次理论Demand Analysis on Information Service of Digital Archives for Smart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eds Hierarchy Theory

Zhou Feng1, Yang Zhiyong2

(1.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MAC,Shanghai,201210;

2.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

Abstract: Based on Maslow’s h ierarchy of need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archives information need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which includes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belonging, respec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archives needs analys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Keywords: Smart city; Digital archives; Information need; Information service; Needs Hierarchy Theory

“需求”(need)原指个人生理上的一种匮乏状态,在社会心理学视域下,“需求”涵义得以扩展,用以表示一种渴望获得而又匮乏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人有各种需要”,“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1],因此,可以说,需求作为“内心的意向”,构成了人们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原动力。人的需求纷繁复杂并不断变迁,从不同角度分析将得出不同的需求。在需求分析的诸多理论中,马斯洛理论从人本主义角度论述了需求对人类行为的激励作用,在宏观层面上揭示了人类需求的普遍规律,对于信息服务机构开展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起源于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据此,他将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Physiology)的需要、安全(Security)的需要、社交(Sociality)的需要、尊重(Self-respect)的需要、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的需要。五个层次的需求构成了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只要低一级的需要得不到起码的满足,它就是激发人的行为的动机;而一旦得到满足,它就让位于高一级的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在个体发展中出现的就越晚,与生存的联系也越间接,越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

[2]。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城市的客观需求适配对应的智慧应用是开展这项工程的前提。“人既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者、推动者,也是建设成果的享受者。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发展为落脚点”[3];更重要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都与自身的生活、发展息息相关,通常都具有普遍性,正是这种无数个体的普遍性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形成、运行、发展。因此,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本质上是城市居民的服务需求,本身就带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烙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仅符合人类需求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必将适用于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

2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字档案信息服务需求

“智慧城市在通过对城市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收集、跟踪、集成、共享和分析的过程中,有效规划和管理城市资源、公共服务、各种活动及其带来的经济、社会或环境变化,从而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4]。档案馆作为人类发展与城市变迁历史的保存者,完整、真实的保存着几十年乃至数百年来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对于这类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智慧的需求将变得更加迫切。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档案信息需求以不同层面广泛分布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个层面。

2.1 为满足智慧城市基本建设的档案信息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因为解决“城市病”,而在其中,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和生存的最基本需求,这类需求的满足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因而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点。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不断落实,这类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以城市改造或建设为例,由于制度或技术原因,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多为分布异构状态,不仅制约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也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泛在互连、全面感知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仅只是物质、技术的互连互通,更应该是信息尤其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泛在互连与全面感知。可以说,这类需求的满足在智慧城市的推进过程中极为重要,这类需求满足的失位,将使得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空中楼阁。

2.2 为满足智慧城市安全保障的档案信息需求

安全保障的需求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例如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然灾害预防等,这些需求得不到保障和满足,就会使得民众及城市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中,这种状态长期持续下去,无疑会对社会稳定及城市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在当今社会变革攻坚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关系剧烈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人们对安全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迫切希望能有法律效力或凭证价值的事物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此时,档案的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老百姓利用这类档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例如,利用房屋产权档案来办理征地拆迁,利用招工档案来办理工龄、退休事宜等等。智慧城市也必然是安全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档案以其独有的价值,将极大的保证个人及社会安全。

2.3 为满足智慧城市归属需要的档案信息需求

马克思曾言,人的本性不在于自然属性,而是其社会属性。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城市中的各个有机体无时无处不在与系统内外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与交往。因此,在生存和安全这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为避免自己处于孤立的地位,进而获得别人的认可,得到情感和归属上的满足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 人们需

要的是精神坐标,而不仅仅是地理坐标,需要的是人性化的文化城市, 而不仅仅是城市化的功能城市”[5]。因此,此时“智慧”不仅仅指的智能,它还蕴含着社会包容的理念,强调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融入,正所谓“集大成,成智慧”。

“档案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信息资源,它所承载的国家、民族、社群、个体的过往历程正是集体记忆所要留存、追溯的对象”[6]。作为原始的、可信的、并以合规方式固化而成的信息,档案为人们“寻求身份和获得认同提供合法性凭证,深化和凝固身份认同的厚重感”

[7]。而这也诚如特里·库克所言:在普通公民看来,档案不仅要涉及政府的职责和保护公民的个人利益,而且更多的还要为他们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体记忆[8]。一方面,档案连接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记载着城市的变迁。对城市历史的挖掘,有利于城市及市民循着历史的足迹,找寻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主流理念和价值倾向,在历史的回顾中实现自身的归属。另一方面,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深度智能的智慧城市进程,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有机体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在这个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信息的感知、获取及应用将成为各有机体形成并增强归属感与价值认同的关键,档案馆作为城市信息中心,将以移动服务模式来开拓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来满足用户的社交与归属需求。

2.4 为满足智慧城市尊重需要的档案信息需求

城市的尊重需求不同于个人的自尊或他尊,它表达的是一种在强化城市生存、安全、归属等需要后的复合需求。这种复合需求一方面体现在整体实力的增强,如对该城市地位、经济水平、文化发展等方面的认同;另一方面体现为该城市的发展特色,如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即一个城市展现给世人的“标签”。因此,与强调“融入”的归属需要有所不同,尊重需要更加强调独立、自主,即在尊重城市发展多样性基础上的“和而不同”,并内化为城市文化。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内核与形象。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未来现代科技文明与精神文明支撑下的智慧城市文化空间系统,是富有灵性的‘人文与空间合一’与‘虚拟与现实共生’构成的智慧城市文化空间生命系统”[9],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在诸多智慧城市建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这就需要以文化为魂,

以档案为根,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挖掘。

档案馆保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每一份档案都是城市独一无二的记忆,对城市发展历史的挖掘,能为梳理城市遗产,找寻城市特色提供可靠的依据。“将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既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让智慧城市的文化价值得以通过档案的文化价值来体现”[10]。因此,以“为了未来而把现在完整地保存为过去”的档案馆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自己独有的作用。

2.5 为满足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档案信息需求

在马斯洛理论中,自我实现是其理论的最高层次。目前,理论界对于城市的自我实现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探讨。然而,一个仅满足了生存、安全及归属需要的城市,如果其自我实现需要未得到有效满足,这个城市充其量也只能算作一个守旧型城市,更遑论智慧之说。对于智慧城市而言,其自我实现价值在于,用自身的智慧,对内需要激发出组织内各有机体的活力,对外则是为社会及人类发展做出自身贡献,从而实现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创新是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创新使得在满足特定功能与需求并提供既定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减少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1]。众包、众筹、开源等概念的兴起使得依靠资源垄断而获得解决方案的发展模式日益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共同参与、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大众创新、开放创新成为智慧城市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判断一个城市的智慧水平时,不是看一个城市采取了多少智慧技术,如安装了多少系统、IT是否先进等,而是要去看其应用效果,看其能否激发和调动城市的智慧创造能力,并对这个城市产生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手段,以政府智能化管理创新、企业智力化服务创新和公众智慧化生活创新为建设内容”[12],因此,归根结底,智慧城市应该是具有创新活力的城市。

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档案以其知识属性成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知识共享的承载以及科技创新的基础。“从研究者而言,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复杂性和跨学科性,使得任何一个新的突破都需要以充分占有该领域的学术信息,借鉴已有的科技成果为前提。从地区、系统和国家构建创新体系而言,需要

以内容丰富、服务高效的信息资源平台为基础,而档案理所当然地是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3],档案作为“智慧城市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是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架构的基础,是智慧城市整体绩效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4],将成为智慧城市持续发展、创新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3 智慧城市档案信息需求层次分析的意义

信息需求是信息服务的原动力,理论上,有什么样的信息需求就应该产生什么样的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多样、多方参与的持续过程,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档案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支撑,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于我们认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档案信息需求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价值。

3.1 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馆采取的是“供给导向”的发展模式,往往从自身业务供给的角度出发,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用户常常面临着“提供的服务不需要,需要的服务找不到”的尴尬[15],显然,这是一种非常“不智慧”的服务模式。需要层次理论构建了一个科学的需求分析体系,简化了需求分析的过程,使得信息需求由“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档案信息需求分析指明了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同信息需求之间存在先后顺序,只有在前一层次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衍生出后一层次的需求,这就迫使档案馆必须对智慧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档案信息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3.2 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

“需求层次理论是一种动态的理论,行为和选择跟随需求层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层次的需求导致了不同的动机和行为”[16]。作为一种动态的追踪分析模式,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档案信息需求分析不再执着于某一群体、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的档案信息需求,而是力求把从基本需求层次到高级需求层次的信息需求进行系统地分析,客观地还原智慧城市信息服务过程中需求变化的影响。由于城市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的限制,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模式必然千差万别,其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必是迥然不同。需求层次理论涵盖了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档案信息需求,对不同层次及同一层次的不同发

展阶段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档案信息需求的动态变化,针对性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3.3 从技术倾向到人文回归

毫无疑问,人类正享受着技术带来的巨大红利,技术的运用也给档案管理与服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提升。然而,技术的运用,也使得“鲜活而富有人文气息的档案馆成了被抽空内涵精神的高速运转着的驱壳,价值理念大有表面化、机械化及庸俗化的发展趋势”[17]。在智慧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技术,从物联网到云计算,从大数据到移动互联,可谓是当代最前沿技术的集成。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会不会在技术的堆砌中成为下一个“技术黑洞”,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人本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体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更加突出人的作用、人的价值。从最低层次需求到最高层次需求的划分,它尊重了每一个人的不同需要;从最低层次需求到最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它促进了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真正汇聚了每一个人的智慧,开发了人的潜能,促进了人的自我实现,因而是一种技术主义走向中人文精神的主动纠偏与自我回归。

早在1996年,加拿大档案学家特里·库克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指出:“本世纪档案论述的主题是什么?最引人注目的要属根据国家档案概念建立起来的以司法—行政管理为基础的档案工作向建立在更广泛的公共政策和利用基础上的社会—文化概念的变化”

[18]。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信息服务尤其是针对广大普通用户的利用逐渐成为我国档案工作的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档案资源的利用,以早期民生档案的广泛利用为发端,而后又以城市记忆工程为热点,迄今则以档案资源为主体的数据开放运用来带动城市与社会创新。短短的十五年间,见证了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生动地记录了我国档案信息服务的发展。从实践来看,档案信息需求的变化,与城市发展需求是一致的,都遵循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这也给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档案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需求变化的客观规律,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智慧城市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研究”(14CTQ03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286.

[2]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9.

[3]王娟.基于城市特征需求的南京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50.

[4]吴淼.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外延浅析[J].电子政务,2013(12):41.

[5]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城市文化[J].中原文物,2011(1):92.

[6]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5.

[7]加小双.当代身份认同中家族档案的价值[J].档案学通讯,2015(3).

[8]特里·库克.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R].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报告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9]于炜,张立群.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异化分析——以城市文化空间为例[J].中国名城,2014(3):34.

[10]邱子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档案管理,2014(6):27.

[11]王广斌,崔庆宏.智慧城市的发展驱动力---技术与创新[J].国家治理,2015(18):26.

[12]安小米.国外智慧城市知识中心构建机制及其经验借鉴[J].情报资料工作,2013(4):31-35.

[13]冯惠玲.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J].档案学研究,2006(3):15.

[14]安小米.面向智慧城市发展的信息资源管理协同创新策略[J].情报资料工作,2014(3):49.

[15]周枫.资源·技术·思维.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三维诠释[J].档案学研究,2013(6):63.

[16]高飞.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对外交决策研究的启示[J].国际论坛,2010(1):52.

[17]苏君华.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技术化与人文化的融合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6):59.

[18]特里·库克.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R].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报告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

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张丹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6年第12期 数字档案馆的产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载体变革、社会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数字档案馆一经产生,就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数字档案馆作为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发展与成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数字档案馆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信息资源管理革命”提出的是信息管理正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政府文件的计算机管理与无纸化办公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革命的重要推动,也是1970年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管理署接收了第一批电子文件,成为历史性的记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使传统档案馆也开始引进计算机管理,这是开始的一步。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的大量积累,只能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长期的储存和有效的管理。于是数字档案馆便成为一种必需的档案管理模式。 二、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数字档案馆最大的特点就海量的信息资源存储,作为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其中的数据也是复杂的,不同的来源,不同的格式、不同的技术标准,所以在设计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借助于元数据著录标准,实现数字档案馆的高效的存储与检索。 网络化也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特征,数字档案馆可以借助网络向用户提供随时的在线服务从而将低获取档案信息的时间,扩大了档案的利用途径和范围,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在网络环境中,数字档案馆不再只局限于自己一馆,还可以与其他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进行相互连接,将各自的资源综合到一起,方便社会公众的检索利用。 三、数字档案馆的功能 (一)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功能。1.档案的收集。数字档案馆在信息类型、来源、形式等各方面数量都要超过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不仅可以蕴含原来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对其他档案馆和相关行业信息进行收集,甚至可以进一步扩大到网上与其相关的数据信息、其他行业云数据库、社会政务公开信息,数据量是不断增加的,载体也是多变的,所以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其将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2.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数字档案馆将收集来的档案信息保存。数字档案馆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储存的安全和稳定,还应进行系统备份,并且对于应用程序、系统设置、数据信息、日志信息等也应进行备份。备份内容要完整齐全,结果应以单独的数据包形式存放,要能够脱离系统进行导出,为了防止在突发情况时,系统备份可以起到作用。3.档案信息的查询与利用。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有差异,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心理和行为,使档案信息服务必须实现个性化服务模型。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用户满意为终点,多方面,共享性的传播档案信息。当用户需要检索的一些重要信息时,工作人员可以帮助用户及时在本局(馆)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在规定范围内提供相应查询结果。从数字档案馆的查询途径来说,其强大的检索能力,包括关键字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一般可以根据检索项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并能对常用检索途径进行优化,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并且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对电子文件资源进行远程查阅和调用。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 2014年

说明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钢朱煜忱丁德胜毛海帆傅培超会琴红吴惠敏。

目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 建设原则与容 (2) 2.1 建设原则 (2) 2.2 建设容 (2) 3 基础设施建设 (3) 3.1 网络基础设施 (3) 3.2 系统硬件 (3) 3.3 基础软件 (3) 3.4 安全保障系统 (4) 3.5 终端及辅助设备 (4) 4 应用系统建设 (4) 4.1 档案门类管理 (4) 4.2 接收采集 (5) 4.3 分类编目 (5) 4.4 检索利用 (6) 4.5 鉴定统计 (6) 4.6 系统管理 (7) 4.7 技术文档管理 (7) 4.8 测评鉴定 (7)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8) 5.1 基本要求 (8) 5.2 数字档案资源命名规则 (8) 5.3 文书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4 声像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5 科技和专业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10) 5.6 纸质档案数字副本质量要求 (11) 5.7 数字档案资源的备份 (11) 6 保障体系建设 (12) 6.1 经费保障 (12) 6.2 制度保障 (12) 6.3 人才保障 (13)

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下同)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1 概念 本指南所称的数字档案室,是指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等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并通过不同类型网络提供共享利用和有限公共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平台。 1.2 基本特征 与传统档案室相比较,数字档案室具有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1)档案资源“数字”化。数字档案室以统一的数字形式存储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压缩了存储空间,改进了组织形式。信息记录形式的“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室的基本特征。 2)档案实体“虚拟化”。通过对纸质档案、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录像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档案实体“虚拟化”,使之能够与其他数字档案资源一并进行管理和规。 3)档案管理系统化。将档案业务流程、标准规固化在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中,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系统、规管理。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室依附于网络而存在,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实现档案收集、管理和移交,用户不必亲自“登门造访”,就可以利用所需的信息,从而加快信息交流与反馈的速度。 5)档案利用知识化。数字档案室将文书、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类信息载体与信息来源在知识单元的基础上有机组织并起来,以动态分布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由档案的提供向知识的提供转变。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报告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1)对政府来说,遍布城市以及联动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可以为政府的公共安全、智能交通、公共管理、行政执法等 城市职能部门提供用于电子政务、智能办公、应急救助、 远程信息交互等功能的移动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在自然灾 害、紧急事故、重大突发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抗风险能 力方面,以及在特殊需求方面,无线宽带网络更能体现出 不可替代的优势。 表政府部门需求 构建XX公安综合治安防控系统 太湖大堤、公园、广场等地区的安全监控完善公安治 安防控的综合图像资源。 完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需求,能够实现远程实时指 挥,并随时掌握突发案件的现场情况。 完善整个城市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构筑无处 不在的无线监控网络。 改善公安部门的网络覆盖方式和范围,改进OA移动 办公系统的需求,并实现移动电子警务。

建立情报研判和预案智能分析系统,整合各方情报资源,为公安的行政执法和应急事件处理提供有效的决策建议和行动指南 安全监控:客车、货车等超载的视频监控和管理需求;桥梁等的安全监控监测需求。 智能交通:交通道路状况的动态监控需求;营运车辆的交通管理需求;公路、桥梁、隧道收费工作的智能监督管理需求。 行业管理:的士拒载时客户投诉的证据采集需求,通过无线方式加强出租车公司的行业管理;交通行业参数无线采集的应用需求。 应急处理:客运车辆、危险品车辆发生紧急事故时的应急指挥和快速裁决需求,通过图像、视频掌握现场情况,进行异地实时裁决。 网络完善:高速公路、城区交通主干道的网络完善和技术的升级需求。 路灯等重要市政设施的实时视频监控和管理需求。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的执法过程中,出现纠纷时的证据采集需求,成为听证及公安执法办案的有效佐证。 市政事故方面的应急处理需求:高危桥梁的无线安全监测及预警,井盖的丢失、被盗的实时监控需求。

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

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在数字档案馆(室)的定位 下对照建设的目标及内容分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 未来发展方向与期望。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档案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对档 案馆产生了新的职能要求,从最开始的两位一体的职能要求:一是永久保管档案 的基地;二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发展为五位一体的职 能要求:一是档案安全保管基地;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档案利用中心; 四是政府信息查阅中心;五是电子文件中心。为对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最科学有 效解决方案就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室)。 一、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室的区别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在工作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分析如下:从管 理对象来看,数字档案馆多为数字副本,部分电子文件,而数字档案室以电子文 件为主,兼顾数字副本;从对象内容来比较,数字档案馆多为目录信息,部分全 文信息,而数字档案室主要为全文信息;从工作重点分析,数字档案馆重在管理,包括接收、管理、利用电子文件,而数字档案室重在规范,包括整理、管理、利 用和移交电子文件;从档案保管期限比较,数字档案馆着眼于档案长期保存,而 数字档案室着眼于档案现实利用,面临长期保存。 二、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整体情况 国家档案局在2000年深圳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数字档案馆建设研讨会,就此拉开了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序幕,紧接着2014年出台《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规范引导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并在2015年正式开展数字档案馆系统 测试工作。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依据是《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表》。数字档 案室建设以2016年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的《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办法》为依据。此后,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一项全新事业、全新工程在全国各地 获得快速发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开花结果,投入运行并取得绩效。 按照各地档案馆网站、新闻报道和相关文献查询,从2015年6月5日至 2019年12月31日通过测试认定的各省、市“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一共31个分 别为:青岛市档案馆、太仓市档案馆、绍兴市档案馆、珠海市档案馆、十堰市档 案馆、青岛市南区档案馆、上海市徐汇区档案馆、南京市建邺区档案馆、漳州市 档案馆、常州市档案馆、杭州市城建档案馆、济源市档案馆、蚌埠市档案馆、嘉 善县档案馆、潍坊市档案馆、楚雄州档案馆、湖州市档案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 房屋档案馆、济南市档案馆、芜湖市档案馆、张家港市档案馆、宁波市数字档案馆、中山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杭州市档案馆、日照市数字档案馆、浙江省 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成都市双流区档案馆、西安市档案馆、上海市青浦区档 案馆、山东省档案馆。 2016年-2018年通过测试认定的各省、市“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一共7个分 别为:中山市档案馆(数字档案室)、海关总署数字档案室、南京市审计局数字 档案室、南京建邺区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数字档案室、福 建省公安厅数字档案室、浙江省公安厅数字档案室。 2015-2019年期间平均每年约新增6个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范围不断 扩大,建成数量逐年攀升。2016-2018年期间共认定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7个,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档案局(馆) 2003年12月 “淮南子档案业务交流网”整理 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 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 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 1、环境优势。青岛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并于1996年6月专门成立了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 机中心(正局级事业单位),承担青岛市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管理职能。“九五”期间,青岛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金宏工程”)获得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2002年青岛市开始实施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经过多年建设,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四统一分”体制和“强核-辐射”模式,建设了4个应用平台,即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网站平台。其中网络平台上连国家、省办公网络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家空间”社区安防与服务信息平台 需求分析说明书

目录 编写目的 (3) 背景 (3) 定义、缩略语 (3) 约束 (3) 参考资料 (4) 2.总体设计 (4) 目标 (4) 用户特点 (5) 开发环境 (6) 运行环境 (6) 系统功能描述 (7) 3.角色图 (8) 社会治理服务 (8)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10) 社区生活服务平台 (12) 4.用例图 (13) 系统的用例模型 (13) 社会治理服务系统 (13) 社区公共服务系统 (14) 社区生活服务系统 (16) 用例图 (16) 居民的用例图(图4-1) (16) 社管用例图(图4-2) (18) 公服中心用例图(图4-3) (19) 城管用例图(图4-4) (20) 社建科用例图(图4-5) (21) 5.活动图 (23) 居民活动图(图5-1) (23) 城管活动图(图5-2) (24)

社建科活动图 (25) 公服中心的活动图(图5-4) (26) 社管的活动图(图5-5) (27) 6.运行设计 (27) 运行模块组合 (27) 运行控制 (28) 运行时间 (28) 系统运行时间 (28) 系统响应时间 (28) 7.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29) 数据库模型设计 (29) 数据结构设计 (30) 车辆信息采集(DMS_ Vehicle)表结构 (30) 房屋信息采集(DMS_ House)表结构 (31) 人口信息(DMS_ Population)采集表结构 (32)

1.简介 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确定需求和开发设计。 文档中对本系统的设计基于需求分析文档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主要基于以下目的编写:(1)确定系统的总体概貌,提供实现原始技术方案; (2)细化系统需求,划分功能模块; (3)总体接口的设计; (4)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确定系统容错及性能指标; 背景 根据《成华区区域治理“大联动”信息化建设方案》,“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区委政法委、区综合治办和龙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指导下,龙潭“家空间”安防与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立足“统筹规划、符合实际”和“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將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借鉴PPP理念创新日常营运机制,率先试点探索打造社区多元共治和服务良性互动信息化平台。 定义、缩略语 约束 经济性:

数字档案馆规划及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与建设 国家档案局科研所邱晓威 一、数字化档案馆提出的背景 1、概念的出现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源于三种途径:一是随着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普及,使档案馆的信息管理数字化,实现了从档案机读目录的管理到档案原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二是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生产科研的计算机化,直接产生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实现了档案进馆前的数字化;三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基础数字信息工程建设中对档案馆、档案信息以及其他部门的各种信息的综合管理与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的提出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是由于包括中国在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带动了档案馆对自身数字化建设的思考,于是出现了数字档案馆的提法。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

网络等信息技术,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研制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要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复杂问题,要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 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档案管理新模式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新世纪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2、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994至1995年,美国国家数字技术通讯指导办公室把数字图 书馆列为9项重点项目的第一位,排在危机及应急处理、教育及终身学习、电子商务、能源管理、环境控制和废品最小化、保健、加工处理和产品、公众存取政府信息等重要项目之前。这项工程从1999年到2001年为第一阶段,投资4亿美元,2002年以后的第二阶段继续投资6000万美元。其他国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也十分可观,如英国投资4亿美元,俄罗斯每年投资2亿卢布。到2001年为止已经宣布正式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有20多个。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国际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情况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 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局就成立了数字档案馆特别工作组,开始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和筹建工作。到了20世纪90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概念、特点、以及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模式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服务措施 一、引言 信息服务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户满意程度及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衡量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高密度存贮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纸质档案为主的传统档案馆将被无墙档案馆或全球档案馆取代,虚拟化、电子化档案馆将是未来档案馆发展方向。人们逐渐习惯使用数字档案馆这一概念,数字档案馆将是21世纪档案馆发展的 必然方向。 二、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概念 所谓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部门利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信息化技术从事档案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递和提供利用等一系列活动,以达到“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所需数字档案信息产品和服务、满足档案信息用户解决现实问题的档案信息需求”的目的。 三、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1、服务方式智能化 数字环境下,档案工作者可以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资源进行智能检索、分析、处理,根据文件的内容特征在文件之间建立起多种链接,各信息节点(存储档案信息的文件)间形成多种网状结构,可以任意角度来显示档案信息的有序化。利用者查阅档案,一个检索要求可以将所有相关信息一次检索出来,大大提高了查全率。另外还能提供新技术的支持,使用户能细化要求,分析结果,变化信息形态,从何更好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2、服务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 服务资源的数字化是指档案信息服务资源是以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形式存储;服务资源虚拟化,是指档案部门在保持自身馆藏实体档案的同时,以数字档案馆的形式通过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来构建虚拟档案信息资源。每个数字档案馆都是档案信息资源网络的一个节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可以无限扩大。 3、服务内容的知识化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工作重心已从档案文献单元转移到档案信息知识单元,强调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的不仅是档案信息线索及相关文献,更主要的是直接提供用户急需的能解决问题档案信息知识。 4、服务超前、文档管理一体化 传统档案工作是从文件归档收集开始,而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中,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将贯穿档案的管理过程。较之传统工作,档案工作环节提前了,从电子文件的形成开始介入,对文件的格式、文件的发放、文件的归档进行了一体化管理。 5、信息利用的网络化、共享化 所谓信息利用的网络化,是指数字档案馆可以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储,并通过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向档案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

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 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 l )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说明 为加强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企业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 除非特别说明,本指南所用术语均引自《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付华、王雁宾、姜延溪、蔡盈芳、张晶晶、熊伟、孙晓光、周喜、皮楠、环红

目录 1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建设目标与原则 (2) 2.1 建设目标 (2) 2.2 建设原则 (2) 3基础设施建设 (3) 3.1机房建设 (3) 3.2网络设施 (4) 3.3硬件设备 (4) 3.4基础软件 (4) 3.5其他设施 (4) 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4) 4.1收集功能 (5) 4.2整理功能 (6) 4.3保存功能 (7) 4.4统计功能 (9) 4.5利用功能 (9) 4.6系统管理功能 (10) 4.7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功能 (12) 4.8其他可选功能 (13) 1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3) 5.1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13) 5.2电子文件归档 (14) 5.3专题数据库建设 (15) 6 制度规范建设 (15) 6.1制度建设 (15) 6.2标准规范建设 (15) 7 安全保密体系建设 (17) 8 经费与人才保障 (17) 8.1经费保障 (17) 8.2人才保障 (18) 9 建设步骤 (18) 9.1项目规划 (18) 9.1.1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18) 9.1.2制定项目方案 (18) 9.2项目立项 (19) 9.3项目实施 (19) 9.4项目验收 (25) 9.5项目运维 (25) 2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IOC)建设项目方案参考: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IOC)建设项目方案参考: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 第一章项目需求分析 1.1.城市运行管理业务需求 1.1.1.数据融合的需求 城市运行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数据资源是城市高效运行管理的基础支撑。这就要求城市土地和水域资源、道路、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城市事件信息以及人口、经济、产业等信息和各委办局的基础信息、业务数据能够统一应用,彻底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围墙,实现纵向打通、横向联动、条块融合、数据融通,形成统一的城市运行管理数据资源体系,为城市运行管理、互通协同以及辅助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1. 2.城市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激增,给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公共安全、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单纯依靠人力资源巡查的方式无法满足对城市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环境污染等的实时监控,因此这就要求利用视频、物联网传感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对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并且能够对城市管理对象和事件进行xx、报警,形成集约、共享、高效的智能感知模式,全面感知城市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运行状态,形成全量信息视图。1.1.3.城市运行管理协同联动的需求 城市运行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应对城市事件、处理问题和隐患,需要城市多个部门和资源的协同配合。这就要求各部门、各领域互联互通、形成协调联动机制,提升跨 X域、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处置能力和突发事件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并且依靠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从被动式、应急式向主动式、xx式城市管理模式转变,才能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1.1.4.智能化场景与可视化的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修订)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EL:0411-******** Dalian Hengzhi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 (2) 第三章:数字档案馆馆内建设目标、内容 (3) (一)“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目标 (3) (二)“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内容 (3) 第四章:数字档案室建设 (11)

第一章:前言 根据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中指出: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

数字档案馆发展阶段和建设内容_蔡学美

业 务 研 究 26 档案管理 1/2014 总第206期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我国 档案部门在新世纪之初就提出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设想和发展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数字档案馆从概念提出到初步实践,从理论探讨到技术应用,从各省多头探索到国家统一规范,经历了初步探索、普遍应用到深化发展三个阶段。 1 初步探索阶段 在人类刚跨入新世纪之时,面对信息化发展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和要求,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王刚同志,在2000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对全国档案部门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圳、青岛等省市档案馆率先提出了建设数字档案馆或数字化档案馆的设想,当时主要是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界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路,建设内容是在建立文件级机读目录数据库以及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因特网建立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信息化档案利用服务(主要功能见图示1)。2002年,国家档案局发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总结深圳、青岛建设数字档案馆初步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在杭州、天津开发区、江苏省电力公司等档案馆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工作。2002年底,国家档案局在深圳召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观摩数字档案馆系统的现场演示。2003年8月,青岛市档案馆宣布我国第一个数字档案馆开通。之后,江苏省电力公司档案馆、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相继宣布建设完成和开通数字档案馆。从2001年到2006年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初步探索阶段,其核心功能是计算机辅助实体档案管理,建设内容是建设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门户网站。呈现规模和组织形式是个别地方和单位一个个点的试点探索。 图示1 2 普遍应用阶段 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后,从2006年左右开始,到2010年《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发布前后,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进入普遍应用阶段。建设内容从以目录数据库、数字化为主,到适应各级政府、各单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业务工作信息化需要,接收电子文件、电子档案、重要数字信息资源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档案馆功能上从辅助实体档案管理到“收、管、存、用”并重,系统架构以“三网一库”为主要模型(主要功能见图示2)。各级政府和各单位对数字档案馆项目的支持,从以项目一次性经费支持到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和运行维护经费开支。呈现规模和组织形式是以点带面,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许多省市由省档案局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图示2 3 深化发展阶段 2012年以来,国家和社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处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各项技术层出不穷和普遍应用的时代。国家特别是中央政府各部门按照国家电子政务相关规划的要求,逐步实施了“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等重点工程,“一站”是指中央门户网站,“两网”是指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四库”是指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库,“十二金”是指金关、金审、金保、金质、金土、金农、金财、金税、金盾、金宏等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程。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通知的要求,到 数字档案馆发展阶段和建设内容 蔡学美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1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 二O—O年六月 说明 本指南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福建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局、青岛市档案局。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王良城、蔡学美、潘积仁、黄建峰、王宪东、郭玉东、冯剑波。 本指南主要审查人:李和平、姜之茂、方旳、韩李敬、黃玉明、何伍爱、赵国俊。 目录 总体要求 概述 建设原则与要求 建设日标 建设内容

建设步骤 .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收集功能要求 管理功能要求 保存功能要求 2.3.1长久保存策略 2.3.2存储架构选择 利用功能要求 .应用系统开发和服务平台构建运用系统开发 服务平台建设 软硬件设备配置 3.3.1系统软件选择 3.3.2硬件设备配置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电子文件接收 档案数字化

资源整理 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库 ?保障体系建设 安金保障体系建设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总体要求 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造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事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口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

综合档案室建设标准及要求

综合档案室建设标准及要求 一、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 1.档案组织管理 (1)建立档案工作,设立档案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管理网络。 (2)机关各级分管领导职责明确,履职到位。 (3)制定本机关、本系统档案工作中长期规划或在机关工作中长期规划中有档案工作内容。 (4)机关档案工作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监督、 指导,按规定时限完成重大活动档案移交,档案统计年报、政府公开信息报送, 档案进馆及其他档案业务工作。 2.档案工作人员 11/ $ / / 11 匚二\ (1)配备符合档案业务管理要求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并保持稳定。 I I || 11 (2)档案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积极参加档案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3.档案工作保障制度 (1)档案工作列入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程序,与其他工作制度有机衔接,为 \\ 弋\ ) t ll 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建立档案工作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l I 'l j \\ \ __ (2)建立完善的档案工作制度,联系单位实际,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 进行修改完善。包括机关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文件材料归档、档案整理、保 管、保密、鉴定、销毁、统计、利用、库房管理、文件交接、离岗交接清点、设施设备维护使用制度、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等。 (3)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或者转发机关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并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档案资源建设

---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1. 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门类齐全,材料完整 (1)机关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全部档案。 (2)建立健全机关档案门类,包括文书、科技、专门(会计、人物、专业)、照片、声像、实物、重大活动档案以及政府公开信息、资料等,门类齐全。 (3)各门类档案材料收集规范、真实有效、齐全完整、应归尽归。 2. 其他介质文件归档齐全 (1)收集除纸质档案之外的光介质、磁介质、银盐感光介质等其他载体形态的档案材料。 (2)按照数据标准,收集各门类档案的电子文件和数字副本文件,包括机关网页信息、公务电子邮件及机关公务社交媒体产生的数字信息等。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 1. 信息化规划设施 (1)统筹协调数字档案室与单位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关系,实现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管理。 (2)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设计和配备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 2. 数字资源按照有关标准收集、整理机关数字信息,建立各种门类电子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等。 3. 应用系统机关档案管理系统符合国家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的要求,并与同级综合档案馆信息接收平台对接,按照要求移交电子档案及电子目录等。 4. 信息安全 (1)定期检查非纸质载体的可读性,确保其数据长期有效性;及时备份档案数字信息,建立数据恢复机制,保障数字信息安全;开展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 (2)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采取严格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对涉密档案严禁开展外包数字化。

智慧城市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

智慧城市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 智慧城市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套用

目录 1基本概况 (1) 2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 (4) 2.1需求分析 (4) 2.1.1 现代城市发展趋势 (4) 2.1.2 智慧城市建设方法论 (8) 2.1.2 基础设施需求 (15) 2.1.3 城市管理与服务需求 (17) 2.1.4 城市产业与经济需求 (18) 2.1.5 建设和运行保障体系 (19) 2.2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 (19) 2.3风险分析及对策 (22) 3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目标和任务 (24) 3.1创建目标 (24) 3.2考核指标 (24) 3.3主要任务 (27) 3.4年度计划及任务分解 (37) 4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工作方案 (43) 4.1任务分析 (43) 4.2实现路线 (44) 4.3建设方案 (47)

5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保障体系 (49) 5.1制度保障 (49) 5.2政策保障 (49) 5.3资金保障 (49) 5.4运营保障 (50) 6相关附件:《某某市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3-2017)》 (51) 1 建设目标 (1) 2总体架构设计 (1) 2.1 总体架构设计原理 (1) 2.1.1技术要求 (2) 2.1.2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参考模型 (7) 2.2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的架构设计 (9) 2.2.1数据获取层 (9) 2.2.2数据存储层 (12) 2.2.3数据活化层 (14) 2.2.4支撑服务层 (16) 2.2.5应用服务层 (17) 2.2.6技术体系的开放和可扩展性设计 (19) 2.3 某某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22) 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3) 3.1感知基础设施 (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