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未来公民——IEA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调查结果与特色分析_刘争先

如何培养未来公民——IEA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调查结果与特色分析_刘争先

如何培养未来公民——IEA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调查结果与特色分析_刘争先
如何培养未来公民——IEA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调查结果与特色分析_刘争先

公民教育对于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带来的认同冲击,世界各国逐渐加强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然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各国的公民教育在全球处于何种位置?不同国家的公民教育有何差异?为回答这些问题,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多个跨国公民教育比较研究,如约翰?寇根(Cogan,John)等组织的九国公民教育调查,[1]英国“全国教育研究基金会”(NFER)和“资格与课程局”(QCA)为改革英国公民教育课程而组织的十六国公民教育调查,[2]李荣安(Lee Wing-on)等组织的亚太地区公民教育调查,[3]以及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简称IEA)组织的系列国际公民教育调查研究。在众多的国际公民教育研究中,IEA组织的国际公民教育研究因其连续性和参与国家的广泛性而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IEA于1971年和1999年组织了两次国际公民教育调查,先后发布《10国公民教育:一个经验研究》、

《28国的公民教育:十四岁时的公民知识与公民参与》[4]等调研报告。

近年来,恐怖袭击等使民主社会受到的外部威胁日益增多;国际移民使得国家认同以及社会凝聚力备受关注;民主化、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日益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经济不平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新时期的公民教育面临变动的背景和挑战之中。这些挑战也使得我们要修正关于权利、义务和归属的概念与实践,也有必要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这些新环境对学校公民教育产生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IEA 于2006年启动了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研究(简称ICCS2009)。①此次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大规模国际调查,研究各国怎样培养青少年在为未来承担公民角色。本文即以此为主题,首先说明此次研究项目的概况,其次对主要结论进行分析,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归纳ICCS2009项目的特色及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一、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况

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研究主要调查各国怎样培养青少年以在未来承担公民角色,包括六个具体研究问题:不同国家间及国家内部学生的公民素养有何差异?与1999年调查相比,学生的公民素养有何变化?学生参与公共和政治生活的兴趣和倾向程度如何,哪些因素与此有关?青少年对近年来威胁公民社会的冲击有何反应,应如何回应这些威胁?学校和教育系统中的哪些因素与学生公民素养的知识和态度相关?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哪些背景因素与学生公民素养的知识和态度相关?②在借鉴IEA第二次国际公民教育研究评价框架的基础上,研究小组设计出ICCS2009的评价

如何培养未来公民

——IEA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调查结果与特色分析

刘争先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变动社会的全球背景,不同国家间及国家内部学生的公民素养有何差异?与十年前相比,学生的公民素养有何变化?学生参与公共和政治生活的兴趣和倾向程度如何,哪些因素与此有关?青少年对近年来威胁公民社会的冲击有何反应,应如何回应这些威胁?学校和教育系统中的哪些因素与学生公民素养的知识和态度相关?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哪些背景因素与学生公民素养的知识和态度相关?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通过对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大规模国际调查,回应了前述问题。

关键词:ICCS2009;公民教育;国际比较

作者简介:刘争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

框架。评价框架包括两部分:公民素养框架和背景框架。公民素养框架主要包括公民知识内容领域(Content Domains)、公民情感-行为领域(Affective-behavioral Domains)以及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s)。而公民知识内容领域又分为公民社会与系统、公民原则、公民参与和公

民认同。经过系统整合,以知识维度为横轴、能力维度为纵轴,形成ICCS2009公民素养评价框架表(表1)。而背景框架则包括国家、学校/课堂、学生个人和家庭环境四个层面(表2)。

表1 ICCS2009公民素养评价框架表③

知识

能力

公民知识内容领域

公民社会与系统

公民原则

公民参与

公民认同小计认知领域

理解153119推理与分析172217561小计

322518

5

80情感-行为领域

价值观121224态度12

18

1814

62行为倾向2121行为1414小计

2430

53

14

121

(注:1、表中数字为此项目的问题数;2、空格表示并非所有维度的交叉都能发展出有意义的评价项目。)

表2 ICCS2009背景框架变量表

综上,为全面掌握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及国家背景,并探索区域性的公民身份,研究小组依据评价框架共研发八种调查工具:国际性认知测验、国际性学生背景问卷、国际性学生理解问卷、区域性认知测验、区域性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学校问卷、国家背景调查。所有参加调查的学生都要参加国际性调查工具,而区域性之调查工具只有本地区学生参加。这些调查工具经过多次的信效度检验,以将偏差降至最低。

此次国际公民教育研究共有来自欧洲、大洋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3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中二十一个国家参加了1999年研究项目),我国

香港④和台湾地区也参加了此次调查。此次测验及调查的对象为超过十四万名八年级的中学学生,并且收集了六万二千多名教师及校长等人的调查资料。

2013年年初,IEA 发布了“国际公民教育研究

(2009)百科全书”,⑤

表明其长达七年的ICCS2009全部完成。在此之前,IEA 先后发布了评估框架(2008)、初步发现(2010)、国际报告(2010)、欧洲报告(2010)、拉美报告(2011)、技术报告(2011)、使用指南(2011)和亚洲报告(2012)。IEA 新一

轮国际公民教育研究(ICCS2016)已于2013年1月启动。

二、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研究的主要结论分析

由于ICCS2009首次尝试开发了欧洲、拉美和亚洲三个区域模块,因而,此次调查的结果由国际报告、欧洲报告、拉美报告和亚洲报告共同组成。根据ICCS2009评价框架并结合研究问题,笔者分别从公民知识(Civic Knowledge)、公民价值观与态度(Civic Value Beliefs and Attitude)和公民参与(Civic Engagement)三方面逐一呈现并分析研究结果。

(一)公民知识

公民知识包括公民社会与系统、公民原则、公民参与和公民认同。而根据ICCS2009公民素养评价框架表,将认知过程(理解、推理和分析)和内容维度结合,就构成了公民知识部分的测评项目(共计80个问题,见表1)。

1、各国(地区)学生公民知识表现差异显著

在公民知识方面,学生测评成绩领先的包括芬兰(576分)、丹麦(576分);而多米尼加共和国则以380分排名末席。中国台湾和香港得分分别为559分和554分。从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地区)在公民知识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在公民知识方面表现优异的国家和地区既有民主传统的国家(如芬兰、丹麦),也有经历过重大政治变迁的国家和地区(如波兰、中国台湾)。IEA研究人员根据测算将各国/地区表现分为三个等级(Proficiency Level):第一等级(563分以上),芬兰、丹麦和韩国;第二等级(479-562分),中国台湾、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第三等级(478以下),希腊等11个国家。

2、女生公民知识表现优于男生

调查发现,除危地马拉外,在公民知识方面,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表现优于男生。这一差异在泰国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男女生分差达48分。

3、家庭背景因素以不同方式对学生公民知识产生影响

家庭背景对于教育成就的影响已经广为研究和认知。在公民素养领域,研究者也经常强调家庭背景对于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的影响。[5]具体而言,家庭背景提供了一个增强或削弱学生对教育成就和未来预期的环境,从而影响学生的公民素养。ICCS2009具体将家庭背景分为三方面:种族和文化背景、社会经济背景和政治与社会议题的家庭取向。调查结果显示,欧洲部分国家学生中的移民比例非常高,如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受调查学生中无移民背景的学生仅占57%和66%。21个国家中,无移民背景的学生的公民知识表现显著优于移民背景的学生。父母的职业地位、受教育程度、家庭文化资源(如藏书量)都对学生的公民知识产生一定影响,但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值得指出的是,父母对政治和社会议题的兴趣程度对学生公民知识的影响相对较高,即父母对政治和社会议题越感兴趣,学生的公民知识表现越好。根据数据分析,这种影响相对独立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

4、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公民知识的提升

与家庭背景一样,学校背景,如学校和课堂氛围、学生课堂参与、学校公民教育方式等,对学生的公民知识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公民教育这样一个官方要求与学校实际实施差距较大的学科领域而言,学校背景对于学生公民知识的影响尤其受到重视。通过教师问卷、学校问卷以及国家背景调查,ICCS2009详细分析了学校背景对学生公民素养的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和校长认为提升学生的公民知识和理解是公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而认为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和未来生活相对不重要。大多数学生认为开放式的课堂讨论对于公民素养有积极影响。有意思的是,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认为他/她们的课堂可以公开地讨论政治和社会议题。

(二)公民价值观与态度

公民价值观与态度包括四个方面:价值信念、态度、行为倾向和行为,关注的具体问题包括学生对于民主、公民身份、平等和国家的理解等。

1、民主的价值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

尽管对于民主的形式(如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民主的基本价值,学术界还是可以达成基本的共识。ICCS2009调查数据表明,几乎全部学生都支持民主的价值,无论他们生活在民主国家还是威权国家。具体而言,98%的学生同意每个人都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95%的学生同意所有人的政

治权利应该得到尊重,92%的学生认同人们应该能够抗议不公平的法律,89%的学生认为政治抗议不应有暴力。此外,有68%的学生认为政府领导人不应该将工作机会给自己的家庭成员。

2、安全还是自由:学生如何看待民主社会的威胁

9?11事件使得民主社会的安全保障问题成为人们辩论和研讨的热门话题。有研究者指出,恐怖主义的威胁将侵蚀民主社会的合法性基础,因为反恐法案会危及公民权利。[6]为此,ICCS2009针对这一议题设计了三个问题,以调查学生如何看待近来对于民主社会的威胁以及应如何应对这些威胁。

对“警察可以有权利未经审判监禁嫌疑人”这一问题,保加利亚、捷克、危地马拉等国家学生的同意率达70%及以上,而韩国学生的同意率只有26%,参与国学生的总体结果为56%的学生同意这一观点。

对“安全部门应该被允许检查任何被怀疑危害国家安全者的信件、电话和电子邮件”,危地马拉、印度尼西亚、巴拉圭、泰国等国有80%及以上的学生表示同意,而捷克、芬兰、卢森堡和瑞士则只有不到60%的学生表示同意。

对“当国家安全面临暴力威胁时,国家应该用权力压制媒体”,93%的俄罗斯学生表示同意,而希腊、爱尔兰和新西兰则明显低于参与国总体同意率(78%)。

3、性别、移民权利、种族等平等议题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性别平等是社会平等的直接和重要指标。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支持男女在工作机会、权利等方面的平等。对这一问题,有着显著的国别差异和性别差异。丹麦、挪威、西班牙和瑞典的支持率显著高于ICCS2009参与国平均水平,而多米尼加、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泰国则显著低于ICCS2009参与国平均水平。相较与男生,女生更支持性别平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台湾学生在性别平等问题上表现最优。

全球化使得移民问题不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较之以往有了更大的提升,加之各国内部存在的不同族裔/种族,使得移民的平等权利、种族平等问题成为学生需要面临的重要议题。72%的学生认为应该赋予平等的参与政治选举的机会,93%的学生认为应该赋予平等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也说明学生对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在重要性及发展阶段方面的差异。

4、青少年对于国家等公民组织的信任水平较低

青少年对祖国的感知和理解发展受到其认知过程和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影响。对于祖国的积极态度被看作是维持健康的民主社会的重要因素。英格尔哈特的研究指出,大多数人倾向于表达他们的国家自豪感。[7]数据显示,79.8%的香港学生对国旗感到自豪,78.5%的香港学生对国歌感到自豪,[8]这显示出香港政府自回归以来在培育学生国民身份认同的努力已经收到一定成效。

然而,青少年对于国家等公民组织的信任水平较低。ICCS2009参与国学生对公民组织的信任度从41%到67%不等。具体到不同的公民组织,62%的学生对政府表示信任,41%的学生对政党表示信任,61%的学生对媒体表示信任,75%的学生对学校表示信任,71%的学生对武装力量表示信任。

(三)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是一个民主社会的核心特征。著名政治学者普特南(Putnam, Robert D)指出,公民参与是带来社会资本增加的重要机制,而“公民参与规范和网络的社会资本可能是保持经济发展和政府效能的一个基本前提”。[9]因而,测量学生的公民参与就成为ICCS2009的核心目标之一。ICCS2009认为不应将公民参与限定在政治领域,而是包括与广泛的公民参与及典型的政治参与相关的公民态度、公民行为和行为倾向。公民参与不仅包括学生个人实际参与的此类活动,还包括学生的参与动机、对于参与效果的信心等。

1、学生关注政治社会议题

已有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投入(如兴趣、自我效能感等)是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10]特别是,对政治议题的兴趣被看做是参与任何政治活动的前提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东亚学生对政治(53%)和社会(59%)议题感兴趣,但相对于国内政治和社会议题,关注国际政治和社会议题的比例仅有28%。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包括对有争议的政治或社会议题进行辩论;作为候选人参加学校相关选举等)较高。

2、交流政治和社会议题有助于提升公民素养

交流、讨论政治和社会议题被认为是民主社会的关键因素。经对数据的分析,与父母、同伴和老师交流,讨论政治和社会议题对于学生的公民知识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每周讨论政治和社会议题的学生比很少或从来不讨论政治和社会议题的学生在公民知识方面表现要优异,保加利亚、危地马拉和墨西哥三个国家例外。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平均只有15%的学生每周至少讨论一次政治和社会议题。这也反应了学生对于政治和社会议题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学校若希望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尤其是公民知识,应该创造条件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学校等层面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和社会议题的讨论。

3、学生参与校外活动比例和机会有待增加

很多关注社会资本和公民参与关系的研究将加入协会组织或社区群体作为公民参与的指标。[11]尽管对于青少年而言,参与校外活动的机会非常有限,但政治学家维巴(Verba,Sidney)等人非常强调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和成年后的社会参与之间的联系。[12]学生对于校内外活动的参与不仅是当前公民参与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公民参与的资源。调查数据表明,在过去一年中,学生参与最多的校外活动主要是环保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和社会慈善组织,比例均约为30%。然而,参与人权组织、关注族裔问题的文化组织的比例分别只有16%和14%。此外,参与国(地区)有高达35%的学生未参与过任何此类组织,来自亚洲的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分别有74%和65%的学生未参与过任何此类组织。这应该引起亚洲国家的反思。

4、学生广泛参与校内活动

相较于较低的校外活动参与率,学生在校内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而且这些参与经验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已有的研究表明,民主的学校治理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水平。[13]调查结果显示,ICCS2009参与国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参与学校活动的价值(各国/地区的比例从86%到92%不等),仅有7%的学生从未参与过任何学校活动。在参与校内公民相关活动类别方面,东亚学生主要参加的是文体活动(61%)及班级或学校的学生代表选举(76%);而积极参与辩论活动的学生仅有44%,作为候选人参与班级或学生的学生代表选举的学生仅有42%的,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学生仅有40%。总体而言,学生在参与校内活动方面仍由较大的改善空间,韩国在这方面的参与率尤其低。

5、未来公民可期

对于青少年而言,学业是其首要任务,参与校内外活动的机会是有限的,因而收集他们参与未来活动的预期就显得非常重要。IEA将参与公民相关的活动分为传统的参与(如投票等)和非传统的参与(与社会运动相关的参与,如草根运动、抗议活动等)。数据表明,参与国(地区)多数学生(各国/地区的比例从51%到57%不等)表示将会参加合法的抗议活动(如在请愿书签名、拒绝购买特定商品等),而仅有19%-27%的学生表示将会参与非法的抗议活动(如在墙上喷绘抗议口号、堵塞交通等)。81%的学生表示将可能或肯定参加国家选举,这一比例在危地马拉和印度尼西亚分别高达94%和92%。中国香港和台湾的比例略高于参与国(地区)平均水平(81%),分别为83%和82%。

三、第三次国际公民教育研究的特色与启示

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公民教育研究项目,ICCS2009以其高质量的信效度,丰富完整的数据资料,势必对参与国及其他国家的公民教育及相关研究和政策产生广泛影响,其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学校改进公民教学方式、提升管理模式等都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对于学生参与和公民素养的关系、不同国家公民素养差异的解释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研究,ICCS2009仍有以下几个方面显著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公民教育国际比较的连续性

鉴于1999年调查问卷的优异表现及对比分析的需要,ICCS2009沿用了1999年调查中的一组题目(共17个问题),并在测试年级上与1999年保持一致。经对比分析,在15个国家⑥中,仅有斯洛文尼亚有较大提升,而在7个国家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当然,由于社会变迁等诸多原因,对这一现象暂时无法给出一个可能的解释。然而凭借两次调查对比而反映出的诸如此类问题却使得研究者有一个可供分析的实证资料,使得我们可以用有限的数据来比较自1999-2009十年间学生公民素养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我们改进公民教学与实践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对此,已有学者根据香港地区参加两次公民教育调查的数据分析了香港回归以来学生的政治信任问题。研究指出,回归十多年后,学生对法院、警察、电视新闻等组织的认可程度较1999年有了更强的提升,而对立法委、政党的认可度则出现了下降。[14]这些发现对于改进政府政策及教育内容等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二)注重全球公民的角色

全球化作为一个教育现象意味着民族国家的教育系统不再是相互隔绝的单元。全球化也挑战了经典的以民族国家合法性和疆界为核心的公民身份及公民教育概念。全球化主义者认为全球化已经侵蚀了民族国家和公民身份的界限,并带

来新的价值、文化和认同;

[15]

而反对者则认为,民族国家和公民身份在全球化时代仍然保持生命力,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公民身份扩展为超国家层

次、民族国家层次和亚国家层次,

[16]

进而产生相应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如此次调查显示,香港地区学生普遍认同自己拥有的多重身份,认同自己是香港人、中国人和世界公民的比例分别为91.1%、86.6%和86.1%。

表3 公民国家认同的类别、对象与层次

面对这一争论,ICCS2009在多个领域设计了

诸如欧洲移民权利问题,全球恐怖主义问题,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击问题等相应议题,以追踪在全球化时代,青少年如何感知和回应全球化带来的有形和无形影响,以及学校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培养未来社会的世界公民。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对于我国学校教育而言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公民教育要积极回应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公民。

(三)探索区域性公民教育模式

大规模国际比较存在的争议之一就是不同国家和地区背景的差异性问题,在公民教育国际比

较方面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多次指出

不同国家公民教育的差异性。英国“全国教育研究基金会”(NFER)和“资格与课程局”(QCA)组织的16国公民教育调查曾指出东亚国家、西欧国家和东欧国家对公民教育的不同解释及其内部的相似性。[17]一项亚太六国公民教育研究也指出,美国和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的公民教育在价值取向和教育形式方面均存在差异。[18]针对这一问题,ICCS2009参与国共同研发出适合本地区文化特征的公民素养框架,以弥补国际统一框架无法估计区域性差异的不足。

此次IEA 国际公民教育研究项目共发展出欧洲(20国)、拉美(6国)和亚洲(5国/地区)三个区域性公民素养框架,并分别发布了区域公民教育报告。各个区域框架及报告均反映了区域独特的文化脉络及关注的公民议题。首先,欧洲框架关注欧盟内国家的一致性象征,统一的欧盟身份及认同,关注与移民和种族主义相关的跨文化能

力、冲突解决能力等。[19]其次,

拉美框架考虑到政府腐败现象及组织效率低下等问题,关注政治

人物的道德操守及法治社会等问题。[20]

第三,

亚洲框架则关注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对各国/地区的影响,发展出权威尊卑、差序格局等十八项有别于西方社会文化强调的公民素养概念。[21]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模式是当前教育学者的重要使命,尽管已有学者开始了这一尝

试,

[22]

但如何解决公民概念及公民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ICCS 的正式调查从2009年开始实施,因而被称为ICCS2009。

本部分数据除另外说明外,均来自Schulz, Wolfram, et al. ICCS 2009 International Report: Civic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engagement among low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irty-eight countries[R]. Amsterdam: IEA, 2010.

对于ICCS2009公民素养评价框架的各项指标内涵的具体描述,可参阅王正青.国际学生公民教育测评理念与方法——ICCS 国际学生公民教育测评框架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09,(11).

由于我国香港地区在2009年爆发禽流感,因而参与

①②

③④

参考文献:

Cogan, John J., Ray Derricott, and Ray

Derricott, eds. Citizen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 Psychology Press, 2000.

[17] Kerr D.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M].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1999.

WO Lee, Grossman, David L., Kerry J. Kennedy,

and Gregory P. Fairbrother, eds.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Concepts and issues[M]. Hong Kong: Kluwer Academic, 2004.

Torney J V, Oppenheim A N, Farnen R F. Civic

education in ten countries: An empirical study[M]. Halstead, 1975;Torney-Purta J, Losito B, Mintrop H. Citizenship and education in twenty-eight countries: Civic knowledge and engagement at age fourteen[R]. Amsterdam: IEA, 2001.

Janoski, Thomas, and John Wilson. Pathways to

voluntarism: Family socialization and status transmission models[J].Social Forces,1995 (1): 271-292; Bengtson, Vern L., Timothy J. Biblarz, and Robert EL Roberts. How families still matter: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th in two generation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271-292.

Merolla, Jennifer L., and Elizabeth J.

Zechmeister. Democracy at risk: How terrorist threats affect the public[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9.177.

Inglehart, Ronald.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Cultural, economic,

[1][2][3][4][5][6][7]此调查的学校数目比预定数目少。这一“百科全书”主要是介绍参与调查的38个国家中的35个国家的公民教育背景材料,未包括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立陶宛。共有21个国家分别参加了1999和2009两次调查,但有6个国家或因目标人群不同,或因年龄不同而无法比较。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43 societies[M].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303.

Lee Wing On et al.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2009: Hong Kong Report[R].3.

Putnam R D, Leonardi R, Nanetti R Y.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转引自.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的新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3):54-59.

[12] Verba, Sidney, et al. Voice and

equality: Civic voluntarism in American politics[J].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 1996 (4): 706.

Maraffi, Marco, et al., eds. Social capital

and European democracy[M]. Routledge, 1999; Putnam, Robert D.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M]. Simon and Schuster, 2001.148-182.

Mosher, Ralph. Preparing for Citizenship:

Teaching Youth To Live Democratically[M]. Praeger Publishers, Westport, 1994; Pasek, Josh, et al. Schools as incubators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Building long-term political efficacy with civic education[J].Applied Development Science 2008 (1): 26-37.Kennedy, K. J., Huang, X. R., & Chow, J.K.F.

Hong Kong Students' Levels of Political Trust Ten Years after the Return to Chinese Sovereignty[J].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2012(1), 23-46.

Fukuyama, Francis. The end of history or

the last man[M]. New York: Free Press,1992; Bottery, Mike.The End of Citizenship? The Nation State, Threats to its Legitimacy,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p. 57-78. In James Arthur and I. Davis (Eds.) Citizenship Education[M]. volume 2. Lso Angeles: Sage,2008.57-78.

Law, Wing‐Wah. Citizenship,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in China in a global age[J].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8][9][10][11][13][14][15][16]

2006(4): 597-628.

Karsten, Sjoerd, et 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the reparation of future teachers: A study[J].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 2002 (2): 168-183.

Kerr, David, et al. ICCS 2009 European

report: civic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engagement among lower secondary students in 24 European countries[R]. Amsterdam: IEA, 2010.11.

Schulz, Wolfram, et al. ICCS 2009 Latin

American Report: civic knowledge, attitudes,

[18][19][20]and engagement among lower secondary students in Six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R]. Amsterdam: IEA, 2011.15.

Fraillon, J., W. Schulz, and J. Ainley.

ICCS 2009 Asian Report. Civic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mong lower secondary students in five Asian countries[R]. Amsterdam: IEA, 2012.13.

檀传宝等. 公民教育引论——国际经验、

历史变迁与中国公民教育的选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96-226李军. 公民教育研究的理论架构——探索一个儒家文化的本土模式[J].中国德育,2010 ,(12):26-33.

[21][22]How to Educate Future Citizen

—— Conclu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of IEA

LIU Zhengxian

Abstract: In the new century, facing the changeable global situations, what the differences in civic literacy among states and students in one country? Are there any changes in it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ten years ago? Ar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Which factors affect their interests? Facing shocks threatening the civic society, what do students think about? What factors are related to their civic literacy and attitude in school and education system and what background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ir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their own and the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gives its response to all above questions on the basis of large-scale surveys among 38 countries and areas, and demonstrates how they cultivate their teenagers to be citizens.

Keywords: ICCS2009;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宁阳县第一小学行为习惯“星级”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育人优先,遵循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以目前小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实践依据,以“有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有文明的习惯,有优秀的学习品质,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创新的能力”为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小学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凸现个性,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积极创设学校德育特色。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研究制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使广大小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习惯培养过程中,真正达到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自我的教育效果。 2、任务: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这是小学德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将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要由浅入深,步步递进;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要求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校好习惯、学习好习惯、生活好习惯、社会好习惯。本着由易到难、易操作的原则分以下六个推进方面: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 能力相关的习惯,以及与生理相关的习惯(视力、心理)等内容。 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要点。 6、卫生和生活习惯:要重点培养与学生生理相关的卫生习惯和与心理相关的卫生习惯。 要求: 1、内容要规范化:我校将以大课间为切入点,以规范小学生的课间操、眼保健操、班级行为规范、路队等展示为主要内容逐步推进该项工作的落实;以《宁阳县第一小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建立健全小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体系,使我校养成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内容要细目化:学校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要求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概括的内容分解成细目,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具体,易于理解掌握和执行。(例子见附表: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具体目标要求) 3、内容要序列化:各年级组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发育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研究制定出每个学龄期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包括培养什么习惯,培养到什么程度。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层次性和教育的连续性,要有梯度,不能简单重复,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强化班级教育

榜样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摆事实、讲道理是榜样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资料扩展: 榜样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事实上,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榜样教育是以优秀的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质,以求达到受教育者与榜样所体现出得一样高尚的精神境界。可以说,榜样教育在古往今来的教育史上都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它在不同的教育时期都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榜样教育有什么样的特点,能够形而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呢? 榜样是因为拥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品质而被人们熟悉和了解,榜样这一特征就注定了榜样教育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有的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甚至充满了坎坷和磨难。当这些困惑和迷茫出现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有一种力量能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就如同在黑夜航行的船只总是期望那远处的灯光一样。 榜样教育的概念让我们了解到榜样教育就是通过榜样这一特殊的人格形象,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把榜样自身内在的高尚品质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能,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向上。受教育者在榜样人物的带领下,充满热情地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不断

地完善和超越自己,最终完成梦想并取得胜利,这就是榜样教育激励性的表现。 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表明,相对于抽象的事物而言,人们总是比较容易接受和了解具体形象的事物,具体而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打动人们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榜样教育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具有生动形象性。榜样教育可以通过社会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事例,生动形象的人物形态,用直观的手法把抽象难懂的事物变成易于人们接受的具体形象的直观事物。 榜样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过程,把它们换成教育的专业术语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的过程。教育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引起受教育者浓厚的兴趣

八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八大习惯”养成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求上进、会自理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行、知感恩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二、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组长:刘丽华 副组长:王云霞 成员:全体教师 第二阶段:召开学生思想动员会。 采取开大会、班会、团队会的形式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准则,学习“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从“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本要求,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践行活动阶段。 学校通过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学生

都能做到“好习惯伴我行”,增强学规范、讲规范、执行规范的积极性。本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要求做到: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完整版)职业素质养成答案

绪论:导学 1【多选题】(2分)答案:(A,B,C)中国职场的机遇与挑战是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B.未来将有一半的民企成为世界500强 C.中国的企业必然参与国际竞争 D.中国企业将逐步成为国际经济体 2【多选题】(2分)答案:(A,B,C)今天民企运营不好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A.资金断链 B.毛利低 C.产品出不来 D.没有客户 3【多选题】(4分)答案:(A,B,C)今天职场中民企的挑战是 A.大部分不具备企业运营的能力 B.国际竞争力偏低 C.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D.市场机会少 4【多选题】(2分)答案:(A,B,C,D)作为大学生,现在面对的挑战是 A.毕业后工作无论是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都要具备企业运营的能力 B.职场素质的水平偏低 C.学校大部分知识是借鉴国外工业时代的,与时代脱节 D.职业规划 第一章价值观 1【单选题】(2分)答案:(C)职业生涯中,指引职业经理人在正确航道行驶的灯塔是 A.良好的沟通能力 B.丰富的专业知识 C.正确的价值观

D.积极的心态2 2【单选题】(2分)答案:(A)如果个人以及公司利益与诚信产生了冲突,如何取舍 A.选择诚信,利益永远都是短线的 B.按照领导说的做 C.寻找中间路线 D.选择个人利益3 3【单选题】(4分)答案:(A)哪些有关价值观的理解是错误的 A.不同价值观的人没法在一起共事 B.价值观是可以不断丰满的 C.阴谋论会破坏互相之间的信任 D.价值观是团队默契的基础4 4【多选题】(2分)答案:(A,B,C,D)下列关于价值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 B.价值观主宰我们一切的行为 C.建立团队第一件事就是明确团队价值观的底线 D.在价值观底线内可以有一些包容与妥协 第二章心态 1【多选题】(2分)答案:(A,B,C)以下哪些行为,可以看成是在用创业的心态打工 A.用老板的心态,全心全意地将工作做好 B.不用领导推动,自己整天找事做 C.认为手上的工作是最理想的 D.认为公司的资源是自己的,可以随意调配 2【多选题】(3分)答案:(B,C)哪些有关心态的理解是错误的 A.迷茫是好事 B.封闭的心态有利于思考,可以发挥无限的潜力 C.鼓励下属争做“明星员工”

(完整版)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题库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题库 1古希腊社会中,不可以被称作公民的是()。 A、父母是公民的人 B、工匠 C、奴隶 D、佣兵 正确答案:C 2()开启了人权时代的序幕。 A、专制王权国家的出现 B、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正确答案:D 3西方社会有了公民的概念后就有了公民权利。() 正确答案:× 4即使现代西方社会公民的身份是平等的,但仍然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正确答案:√ 公民权、人权的发展及有限性

1()提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概念。 A、黑格尔 B、康德 C、霍尔巴赫 D、西耶斯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2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人民是什么样的人?() A、全体国民 B、有身份的人 C、有财产的人 D、有发言权的人 正确答案:C 3法国《人权宣言》颁布之后,根据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正确答案:× 4人权概念的产生要早于公民权。() 正确答案:× 5康德认为,国家的不断发展会使公民权利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正确答案:√ 公民权与人权的无限性 1马歇尔认为西方公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A、公民权利发展阶段 B、私有权利发展阶段 C、政治权利发展阶段 D、社会权利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C 2下面对罗斯福关于公民权利的看法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民在政治领域应当平等 B、公民在经济领域应当平等 C、工人有成立工会的权利 D、黑人一直忠实于美国 正确答案:D 3美国妇女争取权利是在黑人争取权利之后。() 正确答案:× 4二战以来,美国工人罢工逐渐减少,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在法律的范围内寻求权利的平等。() 正确答案:√ 公民权与人权区别的意义 1公民权利的三大差别不包括()。 A、人权理想与公民权现实的差别 B、各国公民权之间的差别 C、各国人权的差别 D、各个国家内应有的公民权利和实际公民权利的差别 正确答案:C 2下面关于公民权和人权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权是一个人因具有人的属性而享有 B、公民权是一个人因拥有一国国籍而享有 C、人权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 D、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保障人权 正确答案:D

养成教育课程实施计划方案1

学校课程“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研究,将深深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学校将凸显自己的特色,学生将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将进一步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我们始终认为: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近年来,我校针对现在学生“娇生惯养、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因此,我校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课题的学校课程开发和研究。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充满活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优越的校园环境资源和先进的自动化办公条件,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课程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养成教育对青少年一代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以及自主意识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 品德形成是个体在社会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思想行为体系的过程。个体的品德形成是在多方面影响下实现的,有自发的社会影响,也有自觉的教育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及个体自身的努力都是人的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品德的形成受知、情、意、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只有有了正确的品德认识,才能上升到高尚的品德情感,再形成品德意志,最后转化为自己的外在行为。一个道德修养好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实践,而养成教育正是有助于强化这种实践。

学习榜样教育

学习榜样教育 1、关键词:榜样 2、作文展示 榜样的力量 现在是四月份,虽略带寒意,但神州大地却处处充满人间的真情和融融的暖意。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让我们回到了50年前,了解了雷锋班,认识了真实的雷锋,而且也让我们认识到;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在全党全社会中传承,他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特色。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朴素中彰显着崇高,榜样无须仰望,只要留心,就在你我身旁。值日时,他们认真清扫,不厌其烦的拖地;值周时,他们彬彬有礼,宽严相济;学生活动,他们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课堂上,他们认真听讲、准确回答问题;下课后,他们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楼道里,碰到老师他们热情打招呼,主动帮忙;校园里,见到地上的废弃物,他们习惯性的捡起;生活中,他们尊敬师长,严格要求自己。他们是校园中一股蓬勃的力量,使人目标明确,使人积极进取,他们是一粒种子,一份希望,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了阳光朝气和良好氛围,他们就是呼市六中的高三学生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济南女孩杨雯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唯一没有经过面试就踏入牛津大学的学生。在小学,她组织了英语歌唱比赛、诵读比赛。初二时,她作为泉城义工,参加过发放环保购物袋等活动,高一时,她参与组织了环保服装大赛。无独有偶,多家媒体报道,兰州男孩小杨成为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他注册了一家NGO ——非政府组织,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征召短期支教教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虽然小杨的SAT考试成绩不理想,只考了2000多分,却最终被哈佛大学录取。“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去了哪里,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你遇见了什么人,他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小杨的爸爸一直告诉他,要学会宽恕和帮助别人。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经常帮助别人,他的心理就经常处在一种乐观满足的状态中,而这些都属于积极能量。有心理学家认为,当你表现出善意的举动,哪怕仅仅是给别人让让路,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而这两种物质都会使人感觉更好。物欲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是短暂肤浅的,只有内在的付出和奉献,才是幸福和快乐的永久动力,这或许正是雷锋精神最本质的状态。 国外高校注重“公共和公益素养”,将教育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进行了很好的内涵界定;将其纳入考试录取标准,针对学生应该注重的发展方向——公共性和奉献品质,进行了无声的强化和界定。事实上,现代社会的精英,绝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应该是充满爱心、包容品格、体恤性情的人格高尚和品德高尚的人,这种强大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施展能力和才华。 同学们,中学是洋溢着青春和激情的舞台,不仅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也孕育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容器”,更应该是公共作为的积极推动者、公益行为的努力承担者,雷锋精神的学习践行者。让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完善品行,与榜样同行,借助各种“稚嫩的公共和公益参与”,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合作能力、意志品格、爱心品格,用知识和能力为更多的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长清区万德镇中学生 养成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落实《长清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扎实有效的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现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安全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有关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具体目标:重点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规范学生穿戴行为,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提高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通过“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

2021公民素质教育答案

2021公民素质教育答案 1 现代素质教育的目的观是()。(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2孔子认为君子应“修己以安人”,“修己”修的是()。(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我的答案:A 3考试中不放心反复检查答案是()心理的表现。(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4下面不是心理亚健康表现的是()。(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5读书最应该读()。(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6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的功利主义观点。(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7下面对多元社会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1.0?分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8帕累托最佳强调的是()最佳。(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我的答案:A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讨论()和()哪个是第一性。(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0()是维护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因。(1.0分)1.0?分 A、 B、 C、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1以下哪一位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仁、智、勇、美、才”全面发展的思想家:()(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12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人民是什么样的人?()(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3《美国的民主》是()的著作。(1.0分)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我的答案:A

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唐庙镇实验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组织机构 养成教育工作由学校领导来指导,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学校养成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组长:魏作星 副组长:李军朋王艳如 组员:全体班主任 三、养成教育具体内容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四、达到目标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达到目标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 (3)能给予积极的评价

(4)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 (5)能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课前能预习,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2)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3)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教师请教。 4、与人合作的习惯 (1)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自主读书的习惯 (1)边读边想、圈点勾画。 (2)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 (3)不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5)早到后能设法早读。 (6)常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浅谈榜样教育的实施

浅谈榜样教育的实施 班杜拉以儿童的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儿童的社会学习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将被试儿童分为甲、乙两组,让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片,甲组儿童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然后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看的录像片开始也是一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然后打了他一顿。看完录像片后,班杜拉把两组儿童一个个送进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儿童都学着录像片里的大孩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去打一下玩具娃娃。实验说明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儿童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儿童避免榜样行为。之所以没有人敢打玩具娃娃,是因为他们害怕打了以后会受到惩罚,从而暂时抑制了攻击行为;当条件许可,或受到鼓励,他们也会把学习到的攻击行为表现出来。这就是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是受到强化还是惩罚,不必自己直接作出反应并亲自体验其结果,也可以达到学习的功能。他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因此,观察者获得的实质上是榜样活动的符号表征,并以此作为以后适当行为表现的指南。榜样教育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无需置疑的。 随着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各种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里榜样教育已经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榜样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具体应该主意哪些方面呢?以下分别从学教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维度来论述。 一.培养自我效能,注重学校教育中的榜样教育的实施 首先,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语言教育是传统教育最为重视和关注的教育方式,人们往往容易忽略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存在的重要作用。而这正是我们个别教育失败的炉灶之一。教育活动中,非言语行为是全方位、连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生的全面的监督和全面的观察,教师中一些很微妙的动作、眼神、表情都会映入学生眼帘,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影响。职业角色感比较强烈,感情十分丰富的教师,在非言语行为上容易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正以无私的胸怀接纳他们,感受到老师无形的吸引力和激情,会积极配合教育目标的实现,使学生更快掌握教育教学内容。然而,当教师在班级同学面前流露出对一个学生承诺上和实际上矛盾的判断方式的一些非语言行为的时候,这种做法就会使学生产生冲突。例如,很多教师会对全班同学说,我不会单凭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但是同学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分辨教师的语言感情色彩和各种肢体语言,通过辨别各种重要的非语言行为,却明显发现这个老师其实更偏爱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的影响是,同学们更倾向于千方百计获取好的学习成绩,最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刮目相看,轻视甚至会蔑视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使其产生自卑感,极大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次,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是个人在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除了教育者的直接强化以外,班杜拉还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的重要概念,替代强化即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和自我强化就是学习、观察者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奖励。当学习者看见替代者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替代者对个人效能感的影向主要受自我与替代之间的相似度来年两个因素的影响,相似度越大,替代者成功的经验就越具有说服力。反之亦然。当一个人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歧坪镇登高中心小学校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为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特制定我校“行为习惯”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所谓习惯,《辞海》是这样解释的:“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地、长期地培养和训练而逐步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明确养成教育的目标和重要意义,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提供无穷的动力,通过意志保证,最终成为自觉的行动。所以,我们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为先导,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从小事抓起,注意积累,逐步提高,最终实现习惯的内化与养成。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古希腊的哲人也认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惯或制约中寻求”。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一旦习惯养成,就会

“不虑而行”,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仅如此,习惯养成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中学生不断向善好学的重要精神动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习惯。 行为习惯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尽人意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现在的中学生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风气。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抓紧养成教育。 二、活动目标: 通过逐步培养,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生活、合作交往等良好习惯。做到有起色,重坚持,促进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三、活动内容: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为了能够扎实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号)、《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小学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总体目标 1.塑造学生良好习惯。以学生行为规范为研究重点,通过常规教育、行为示范、教师引领和家校协作等方法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构建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影响家庭和社区。学校在争取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走”的活动,力求这些良好习惯对家长起到影响效果,让每个学生家庭都成为“文明家庭”;学校定期到社区搞宣传,向居民宣扬礼仪规范,使“好习惯”向社区辐射。 3.形成特色课程。在研究过程中,培养8-10名校内骨干班主任,1~2名在全县有一定影响的名班主任、师德标兵,逐步探索和开发一套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等,走出自己的特色,使我校养成教育的做法能辐射全县。 三、主要内容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在学校,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出操集会做到快、静、齐;上下楼梯自觉靠右走,不跨越、不奔跑;课间做文明游戏,不追逐,不打闹,不在楼梯及走廊玩耍;

教师资格考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资格考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过有关学习品质的内容,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既然强调了学习品质的重要性,那到底什么是学习品质呢?而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呢?接下来会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学习品质的含义 学习品质是指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行为、思想、认识、作风上所呈现出的综合特征。幼儿学习品质是幼儿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整个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等诸多要素。也就是说幼儿会以怎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去认知事物,影响着幼儿的整个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二、学习品质=知识、技能? 经常会有同学常犯一个错误认识就是将学习品质与知识、技能混为一谈。事实上,幼儿的学习品质的确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内容而存在,它是个体在面对具体的知识、技能时所表现出来的,却又不同于知识、技能本身。比如,一位拥有超强听力(能听到很细微的或从远处传来的声音)的孩子,未必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个孩子年仅三岁,力气不够大,肢体动作也不太协调,却愿意与妈妈一起抬桌子、扫地,帮助妈妈做事情。前者有相关的知识、技能,却没有相应的品质;后

者知识、技能有所欠缺,却有相应的品质。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与学习品质之间的交叉、融合会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方法 1.要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 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像技能或者知识一样,仅仅通过反复的练习就能够学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部分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对于幼儿来说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在游戏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当然,除了游戏之外,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也可以利用各项生活环节,融入教育策略,也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品质。从自主来园,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自主盥洗,形成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进餐,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午睡,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离园,形成幼儿自主学习的品质等方面。通过生活中自主的方式,也有助于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2.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幼儿是积极主动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和探究新事物最重要最持续的动力,是孩子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要加以尊重和保护,要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给孩子合理的解释,要满足孩子好奇心。幼儿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并且这种对事物的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网课答案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 1. 单选题下面哪项超出重叠共识界限?()(1.0分) 鼓励人自杀的信仰 2. 单选题下面哪项体现出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最大区别?()(1.0分)对掌权者恶的包容性 3. 单选题蔡元培认为孔墨教育含有三种性质,其中不包括()。(1.0分)素质教育 4. 单选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战后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强调()。(1.0分) 平等 5. 单选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战后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强调()。(1.0分) 平等 6. 单选题人文精神的终极目的是()。(1.0分)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7. 单选题关于能力和素质的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 重素质就不必重能力 8.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经济自由主义要最重要的是一个出发点?()(1.0分)每个人可以处理自己的财产 9. 单选题下面属于一般自由的是()。(1.0分) 迁居

10. 单选题两个性格火爆的人不能成为好朋友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因素的影响。(1.0分) 近似 11. 单选题两个性格火爆的人不能成为好朋友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因素的影响。(1.0分) 近似 12. 单选题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回报的时间可能是()。(1.0分)来生 13. 单选题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回报的时间可能是()。(1.0分)来生 14. 单选题孔子认为仁者不()。(1.0分) 忧 15. 单选题 ()能带来最高的幸福感。(1.0分) 创造 16. 单选题“死亡意味着我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表现了()的人文精神。(1.0分) 爱因斯坦 17.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我国进入消费社会的表现的是()。(1.0分) 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18. 单选题“帕累托最佳”意在强调什么最佳?(1.0分) 效率

养成教育实施方案3篇

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守则》、《规范》)为基础,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文明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为核心,深入开展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辱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通过学生的文明影响,带动家长的文明、社会的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内容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事抓、抓小事。结合《守则》、《规范》,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富有成效的养成教育活动。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都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二)把生活习惯抓严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要从学生的作息、就餐、洗手、洗脸、理发、剪指甲、整理衣被、锻炼身体等最基础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把行为习惯抓细 1、举止文明的习惯 在县局下发的《万安县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对长辈、老师、同学、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争做文明公民,并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 2、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生活、活动三方面的秩序。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如交通秩序、商场秩序、剧场秩序等,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3、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 懂得尊重他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人们互相尊重,生活才能快乐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团结。要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4、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要教育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也要讲究公共卫生。 5、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从爱惜学习用品、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做起。 6、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抓起,让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树立诚信意识。 7、懂得感恩的习惯 在县局下发的《xx县中小学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养成教育的活动内容要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我校将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守则》、《规范》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体系,使养成教育规范化、

榜样教育个性化教案

榜样教育个性化教案 教学主管签字: 2013年月日 综合测试

一、看拼音写字词,并标出整体认读音节。. xióng wěi jiāo ào xià j?àng jngnnnngg huí yìzēng tiān 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 zǔ lìhuán jìng chéng shí íííííííííjīng xīn wán qiáng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判断下列画线的字读音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挑战(tiāo tiǎo)散开(sǎn sàn)行动(xíng há ng)蒙住(méng mēng) 重新(chóng zhòng)转动(zhuǎn zhuà n)还债(hái huán )避难(nàn nán) 三、比一比,再组词 竞()技()漫()该()园() 竟()枝()慢()刻()圆() 四、查画线的字,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聚精会神:音序是(),部首是(),应取解释是:()①合在一起; ②集中;③理解,“一学就会”的“会”应取()种解释。 2、争先恐后:结构是(),除部首外应是()画,应取解释是:() ①唯恐、恐怕;②使别人害怕;害怕、畏惧。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斧子一()小 溪一()房子高大的 () 神奇的 () 一()眼镜一()汽 车绿色的 () 炎热的 () 清澈的 () 六、把下面对应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温暖的询问开辟才华 茂盛的等候创造财富 精彩的雕刻施展天地 关心地阳光实现信息 耐心地树木提高水平 精心地世界传递愿望 七、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的练习 1、给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②我们之间虽然有些小矛盾,但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③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把下面的名言和古诗补充完整。 ①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_____。(唐、杜甫)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班级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养成教育具体内容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三、达到目标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达一到目标到 1、学会倾听的习惯习 (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小的事。的 (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听 (3)能给予积极的评价) (44)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 (5)能按要求认真练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习 (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讲言。言 (2)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 (3)课前能预习,不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疑。。 (2)发言时,身站直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 亮。 (3)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教师不请请教。 4、与人合作的习惯习 (1)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学问题。问 (2)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流和观点。和 (3)能清楚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自主读书的习惯 (1)边读边想、圈点勾画。画 (2)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 (3)不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读康康光盘,不浏览不健 康网站。站 (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不。。 (5)早到后能设法早早读。 (6)常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笔 6、认真书写的习惯 (1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确执笔,做到“三个一”,, ,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一寸。 (2)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洁净,不乱用用涂改液和修 正纸。 (33)文字和符号规范,格式式美观,符合老师的要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励己己与他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料 (1)能利用查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