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及研究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及研究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及研究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及研究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及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1

摘要第三物流企业(3pls)作为新兴的产业,能够迅速占有市场,与它的绩效评价是分不开的。合理的绩效评价能够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客观准确的对第三方物流进行企业绩效评价与分析,才会正确的得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评价

物流工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急速发展,最为突出的就是出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提高了该行业的水平。虽然,它是个新兴产业,但是它有着独特的运作方式和高效的绩效评价。所以它降低了本行业的作业成本,并十分有效的致力于核心业务。它利用先进技术,减少了投资,重新整合了供应链。使物流工业在本程度上进一步提升。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特点

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名思义,就是提供物流服务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并且,非生产方又非销售方,只是从生产到销售整条物流服务途径中的第三方。

第三方物流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与它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1.方物流企业有效的降低了作业中的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摒弃了其它业务,专心致志的从事自己熟悉的核心业务,把工作的重心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一、盈利能力状况 (一)基本指标 1、%平均净资产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产收益率=100? 平均净资产=(年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 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者权益合计)/2 2、%平均资产总额 利息支出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100?+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二)修正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100?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净利润 经营现金净流量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3、%成本费用总额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100? 成本费用总额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平均资本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资本收益率=100? 平均资本=[(年初实收资本+年初资本公积)+(年末实收资本+年末资本公 积))]/2 二、资产质量状况 (一)基本指标 1、平均资产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次)=

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初应收账款净额+年初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年末应收 账款净额+年末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 (二)修正指标 1、%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资产总额年末不良资产总额不良资产比率=100?+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 未处理资产损失 2、%平均资产总额 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现金回收率=100? 3、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流动资产总额)/2 三、债务风险状况 (一)基本指标 1、%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100? 2、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已获利息倍数=+ (二)修正指标 1、%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速动比率=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2、%流动负债 经营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00? 3 %负债总额 应付利息应付债券长期借款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短期借款带息负债比率=100?++++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发展能力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用性广、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将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都纳入评价范围。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研究成果,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主要由以下能力体现: 1.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资本增值获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2.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与长期债务的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二)非财务绩效 当今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如市场竞争加剧,外部需求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只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已无能为力。必须将企业绩效评价向非财务角度拓展。应将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经营开发能力、学习创造能力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中。 1.内部管理能力,是从企业内部管理评价其运营状况。主要指标有产品成本下降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率、事故减少率。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评价,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将评价指标与员工激励措施联系起来,使每一员工尽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要求。 2.经营发展能力,是从市场和顾客角度说明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要求,评价企业的经营发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第5章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估

第5章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估 学习目标: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评价标准和实施步骤;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熟悉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与管理,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估方法。 本章重点: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第三方物流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与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估方法。 本章难点: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第三方物流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与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估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熟悉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与管理,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估方法。 世纪联华的物流绩效评价 作为世纪联华在黑龙江地区的4个门店之一,哈尔滨Y门店的物流配送并不包括在集团自营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之内。具体而言,其物流运作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由供应商主导的模式,门店所经营的绝大部分商品的配送都通过此模式完成,因而为其主要的物流模式;二是由物流商主导的模式,对于门店所经营的一小部分外地商品品牌,供应商如果无法提供物流服务,则通过世纪联华总部签约的全国性物流公司负责其商品配送。在对供应商的评价方面,严格说来,在门店层面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物流绩效评价系统和制度化的物流绩效评价机制,而是由商品部和营运部共同负责,进行一些常规性的评价。商品部主要承担供应商进店前的评价和选择,具体考察其品牌信誉、经营模式、供货价格等方面。营运部则负责对供应商进行日常监督,并向商品部和总部反馈有关信息。对供应商的评价一般包括定期的整体评价和日常评价两部分。前者是依据门店与供应商所签订的合同,在年底对供应商的销售额、供货价格、供货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与其续签合约;后者则主要由营运部门的人员在与供应商的日常接触过程中对其供货的及时性、对门店供货要求的满足程度、出现差错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应承担责任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物流公司所提供的物流服务,Y门店没有系统的评价,仅要求其达到门店针对每次配送所提出的具体标准。上述所有的评价信息会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反馈给商品部和总部。此外,这一信息平台通常也联结了供应商的信息系统,而门店会将订货需求在平台上发布,与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以尽可能地提高供货环节的效率,降低缺货损失。 5.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估概述 发达国家的物流实证分析表明,只有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物流总量的50%时,现代物流业才能形成。巨大的需求,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 魏继华宗刚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2) 摘要:近年来企业绩效评价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发现有关绩效评价系统在企业内部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建 议应加强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绩效评价研究概况演进 近年来国内外对企业绩效测量和管理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许多知名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从各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理论和实务中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模式、框架等不断涌现。尽管很多企业采用了许多方法和程序来设计和实施更好的企业绩效评价,但是这些方法是如何在实施中演进的却鲜有人关注。 一、国外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概况 (一)指标选择和框架设计是多数文献的关注点早期国外业绩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问题上。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最早源于上个世纪初,哈瑞(Harrell,1911)标准成本制度中的成本指标;纳德森?布朗(DonaldsonBrown,1960)的杜邦分析体系投资报酬率(ROI)指标;霍尔?麦尔尼斯(Melnnes,1971)的净资产回报率(RONA)指标;帕森(Persen,1979)的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内部报酬率(IRR)等财务指标;米勒(MillerJ.G,1982)首次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时期企业的范围与规模主宰着竞争,而各种财务指标提供了经营成功的评判标准,因而传统的财务性评价基本上能够满足当时管理理念的要求。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原有财务评价模式遭受到诸多责难,如美国学者保罗.尼文(PaulR.Niven,2002)将传统的财务性评价的局限性概括如下:与当今的经营环境不符合、滞后性、倾向于强调职能部门、缺乏长远的思考、与企业组织的各个层次不相关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过度关注某个部分的评价会导致整体结果的弱化。一些学者在批判基于财务会计信息的业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试图从多个维度开展“平衡”的评价,从而使得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如何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成为一个新课题。在诸多研究成果中,较具影响的有:凯文?克罗斯(KelvinCross)和理查德?林奇(RichardLynch)的业绩金字塔(PerformancePyramid),强调了组织战略在确定企业绩效指标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互赢性,揭示了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和经营指标自下而上逐级重复运动的等级制度(罗宏等,2002)。然而,此模型只是在理论上比较成型,而未能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实施。罗伯特?卡普兰(Kaplan,R.S.)和戴维?诺顿(Norton,D.P.)的平衡计分卡(BSC)将长期与短期因素、财务与非财务因素、外部与内部等多方面因素引入业绩评价系统(Kaplan,R.S.&Norton,D.P.,1992)。随后提出的战略地图(StrategyMaps)是平衡计分卡的自然延伸,揭示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各个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Kaplan,R.S.&Norton,D.P,2000);而Kanji,G.和Moura(2002)提出的基于QW和KBEM相结合的计分卡(KBS),指出了BSC的四个维度因果联系并不是很清晰的缺陷;Eric.Wolstenholme(1998)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引入平衡计分卡研究;后来其他学者(AndrewP.Sage.等,2000)提出“动态平衡计分卡”(DBSC),力求达到策略和中短期的绩效相联系,在平衡计分卡反馈基础上更新之前动态地产生一个最佳的业绩指标评价系统。总体而言,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平衡”的评价模式必须明确回答有关学者所质疑的三方面的问题: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各维度的因果关系以及评价系统的动态更新。在对平衡计分卡反思的基础上,AndyNeely的业绩多棱体(PerformancePrism)从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贡献角度来考虑组织目标和战略以及业务流程的改进要求(Bourne等,2003)。这是业绩多棱体相对于平衡计分卡的突破,但是该模式并没有进一步分析经营者的利益通过什么机制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及战略相联系,使有关业绩相关者的分析对业绩评价的影响未真正发挥作用。 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影响的还有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方法。这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量化了投资增值收益,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避免了企业利润高估,真实地反映了股东财富增加状况,是对企业真实经济利润的评定。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内在的缺陷:EVA中涉及到的债务成本显而易见,而股权成本却难以计量;EVA的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只能用于有限范围的持续经营的企业,而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企业、新成立企业、风险投资企业等;EVA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影响;EVA受折旧方法选择、资本成本波动的影响等。其后,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市场增加值(MVA)使得EVA作为一种业绩评价方法逐步地完善化、合理化。 (二)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动态演进少有涉足Senge(1996)指出,在当今高度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应对持续不断的变革以追求卓越,而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演进的低效管理会导致评价危机;Kaplan和Norton(1993)指出,在设计与实施绩 作者简介: 魏继华(1976-),男,河南镇平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宗刚(1957-),男,北京市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

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第三方物流公司绩效考核

第三方物流公司绩效考核指标 第三方物流涉及的服务范围很广,只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与分析,才能够正确判断合同制物流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整体效益。 功能指标:功能指标反映合同制物流企业各个增值环节的功能实现情况 (1)客户服务水平:缺货频率、送货出错率、顾客满意度、平均交货期、订单处理时间、准时送货率、交货柔性、订单完成稳定性、顾客保持率、每个顾客服务成本、信息沟通水平、事后顾客满意率; (2)配送功能:配送安全性、配送成功控制、产品可得性、检货准确率; (3)运输功能:运输能力、正点运输率、运输经济性、运输车辆满载率、运力利用率、在途时间、运输准确率、商品损坏率; (4)库存功能:库存能力、库存周转率、收发货物能力、库存结构合理性、库存准确率、预测准确率; (5)采购功能:交付期、付款条件、订单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 (6)流通加工功能:工艺合理性、技术先进性、流通加工程度、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2.经营指标:经营指标反映合同制物流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 (1)客户服务水平:缺货频率、送货出错率、顾客满意度、平均交货期、订单处理时间、准时送货率、交货柔性、订单完成稳定性、顾客保持率、每个顾客服务成本、信息沟通、事后顾客满意率; (2)管理水平:产品的残损率、物流系统纠错处理时间、供应计划实现率、设备时间利用率、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人员比重; (3)企业实力:财务投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设备先进水平、同行业影响力及业务范围、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新用户开发成功率; (4)信息化水平:硬件配备水平、软件先进程度、信息活动主体的水平、信息共享率、信息利用价值率、实时信息传输量、信息化投资、客户变动提前期、客户变动完成率、网络覆盖率、平均传输延迟、传输错误率;(5)成本水平:单位产品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重、物流成本控制水平、每个顾客服务成本,订单反映成本、库存单位成本; (6)盈利水平: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资金周转率。 3.稳定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反映合同制物流企业的发展潜力,影响到合同制物流企业可长期经营,并且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1)客户服务水平:缺货频率、送货出错率、顾客满意度、平均交货期、订单处理时间、准时送货率、交货柔性、订单完成稳定性、顾客保持率、每个顾客服务成本、信息沟通、事后顾客满意率; (2)技术实力:技术人员比重、技术开发经费比重、开发创新能力、技术改造资产比重、专利拥有比例、设备技术领先程度、硬件设施稳定性; (3)盈利能力: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资金周转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绩效评价又是决定企业目标和战略实现与否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直到规范制度及意见,但还是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中还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背景下,科学而完善的企业绩效评价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我们国情的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们国家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globalization, It’s inevitable that Chinese enterprise gears to internal conven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PA)is the key link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enterprise achieves goals and strategies or not. At present, with the perfection of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a series of standard systems and opinions, but without a completed and reasonable Performance -Appraising System of Enterprise. Our current PA has many hysteresis and limitations that go against the enterpris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the completed and reasonable PA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such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Proceed from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we must set up a suitable PA index in favor of enterpris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竞争力的不断增大,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运用越来越能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平衡计分法(bsc)、经济增加值法(eva)、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bp神经网络绩效评价法四种评价方法入手,比较和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宏远发展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 关键词:绩效评价方法;市场环境;发展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作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所实施的一项企业监管制度,多用于描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绩效,运用运筹方法和数理统计,参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和一定的程序,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比较分析所作出的公正、客观、准确的评判。随着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大,优胜劣汰趋势的加强,逐渐展现着其独特的优势,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都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种。其中财务指标指的是评价和总结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标准,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而非财务指标是相对于财务指标来说的,是刨除财务数据的计算的其他因素,像顾客满意度、创新能力、公司潜在发展能力等。这两者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成果的分析。 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随着现代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企业生存环境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现代化模式产生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由此产生。一般分为平衡计分法(bsc)、经济增加值法(eva)、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bp神经网络绩效评价法四种评价方法。以下就根据这四种方式进行比较分 析。 1.平衡计分法(bsc)。bsc(balance score card,平衡计分法)于1992年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发明,是一种用于评价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工具手段。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计量为主的绩效衡量模式,以使组织的“战略”能够转变为“行动”,将企业的战略落实到可实行和可操作的目标上来。其中,平衡计分法由财务指标、顾客导向经营指标、企业内部业务指标以及学习创新和成长指标构成,反映了企业整体运行的经济效益,并从宏观的角度上对公司未来战略进行了分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相互融合是平衡计分法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核心所在。其中以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占整个评价体系的三个层级。两者相互融合可以弥补单一财务评价指标的不足,但是非财务指标也暴露着难以量化、因果关系难以 确定、有效性值得质疑的弊端。 2.经济增加值法(eva)。eva(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且由美国著名的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注册并实施。经济增加值发指的是以经济增加值的理念管理系统,并制定决策和报酬的一种新型的激励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习资料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本文从实际发生的绩效评价失败案例入手,分析了隐含在这些案例中的内在原因,揭示了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片面理解,并提出了绩效评价是以实现战略目标和提高效率为目的的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同时具备测量、反馈、激励、惩戒的功能。作者从动机、程序、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对企业绩效评价设计与运营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问题对策

目录 第一章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3) 1.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3) 1.2我国现行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4) 第二章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7) 2.1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的要求 (7) 2.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 (7) 2.3未能够多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8) 2.4绩效评估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 (9) 第三章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 (11) 3.1经营业绩指标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1) 3.2重视技术创新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评价 (11) 3.3强化风险事前预警和控制的业绩考核 (12) 3.4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 (13) 结束语 (15)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目前企业纷纷进行绩效评估,规范绩效评估制度,运用绩效评估来评判经营者的经营绩效,确定员工的合理薪酬,促使其实现企业的目标。绩效评估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供各项管理制度使用,是联系其他各项人事制度的细节。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绩效评价的功能及重要性 第二章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和非财务评价 第一节传统的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二节非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三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简介 第一节平衡计分法介绍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与其它绩效测评法的比较第三节平衡计分法与战略治理的关系 第四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的应用第一节 AAA公司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法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AAA公司的进一步应用第五章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探讨 第一节我国绩效考核现状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初探 结论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绩效评价是企业治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评价,治理者能够了解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资源配置状况以及企业的实施状况,并能及时发觉问题,为纠偏提供依据。本章将回忆绩效评价的历史进程,强调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阐述绩效评价的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历史演变,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方式的不断改变,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强而进行的。我们以时刻为序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回忆。 一、经营绩效评价思想的萌芽 经营绩效评价最早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经营方式开始改变,企业治理者为猎取更多的

利润,必须讲求有效的治理,而要实现有效的治理,就要借助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当时的绩效评价要紧是依靠企业提供的报表对企业过去经营的绩效进行评价,要紧指标也确实是企业的利润。 二、6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研究要紧是针对控股公司。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霍金斯(Hawkins)、泽诺夫(Zenoff)、莫里尔(Mallriel)。尽管投资酬劳率(ROI)和剩余收益(RI)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业绩计量指标,然而销售利润率(Profit on sales)被认为是更重要的指标。这时期人们认识到有必要针对子公司特有的经营环境,设立适合控股公司的特定绩效评价方法。【1】 三、7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的范围开始扩大,讨论问题更加深入。1971年,麦尔金斯(Melnnes)分析了30家美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绩效评价系统,指出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ROI,其次是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这一时期对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的还有:美国的财务经理研究基金会(Financial Executives Research Foundation)、美国会计协会(AAA)、罗宾 【1】尚志强著,《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1998年5月,经济科学出版社,6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综合2011年第1期(中) STUDY AND EXPLOR E 研究与探索实际比率32.330.883.3312102.661.63相对比率4=3÷21.170.591.331.51.70.670.54表1沃尔评分法财务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资产/固定资产销售成本/存货销售额/应收账款销售额/固定资产销售额/净资产合计 比重12525151010105100标准比率22.001.502.5086 4 3 评分5=1×429.2514.75 19.95 15.0017.006.702.70105.35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李丹曾繁荣 绩效评价是监督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采用特定的指标,按照统一的标准和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随着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方法主要包括沃尔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报表结构指标评价法、相对值指标评价法等,现代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增加值评价法、 平衡计分卡评价法、绩效金字塔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本文对一些主要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一、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沃尔评分法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是亚历山 大·沃尔,其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7种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占的比重,总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出总评分。沃尔评分法的指标内容与计算可见表1。 沃尔评分法理论上的一个弱点就是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 7个指标,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些,或者选择别的财务比率,以及未能证明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沃尔评分法技术上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个缺陷是由相对比率与比重相乘引起的。财务比率提高一倍,其评分增加100%,而缩小一倍,其评分只减少50%。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TheDuPontSy-stem)由F·唐纳德桑·布朗首创,它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其特点是以权益报酬率为核心指标,将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资本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上而下的、能够全面直观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揭示公司绩效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指出公司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决策者采取措施优化经营结构和理财结构、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指明了方向。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不足有:一方面指标较单一,很难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不能提供重要的现金流量而亟需补充和完善。 二、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经济增加值(EVA )评价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几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应用最 广泛的就是EVA(EconomicValueAdded)方法。根据EVA的创立者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企业资本收益 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 更具体地说,EVA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是零,说明企业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这一概念的基础是利润,用于股本投资的钱实际上不是利润,在企业的收益高于其资本成本以前,实际上是亏损经营,企业是否有净利润实际上不能成为判断企业盈利与否的标准,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弥补了资本成本时,才可以说是盈利的。 基本EVA公式如下:EVA=NOPAT-IC[D D +E KD+E D +E RF] 其中,NOPAT是税后营业净利润,IC是投资成本,D是长期负 债,E是所有者权益,KD是长期负债成本,RF是无风险投资报酬率。EVA克服了传统评价指标未扣除股权资本成本的缺陷,并且 EVA指标综合了公司的投入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和资本收益,因此它可以更好的反映公司资本经营增值的状况,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合理、准确。该方法一经提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于其自身的优点:首先EVA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EVA指标考虑了资本成本,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绩效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其次,EVA指标尽量剔除会计失真对绩效评价的影响。EVA指标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再次,该方法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根据EVA的定义可知,企业EVA业绩持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因此,应用EVA有助于企业进行符合股东利益的决 策。第四, EVA方法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即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 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最后,EVA方法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 (二)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由哈佛商学院的会计教授RobertKaplan和战略复兴集团总裁DavidNorton开发出来的企业平衡计分卡,迅速吸引了企业和咨询界的注意,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首先,现实正需要这样的一套评估体系,随着传统评估体系遇到巨大的挫折,面对更加复杂环境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机会呼唤这一方法的出现。其次这一方法通过《哈佛企业评论》一系列的文章和咨询顾问的宣传,得到很好的包装和推广。最后,这一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深度,这一优点使第一次看到企业平衡计分卡的读者很快就了解它,但是当其更细致地探求的时候,意识到其中所蕴涵的内容远比初次显现的要多。企业平衡计分卡的基础比较简单, 49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想成为“行业领头人”就必须适应竞争环境,客观认识自身,做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的决策。客观、理性的评价企业的业绩和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一系列對应的措施,用于弥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 标签: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对策建议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的决策管理有很多的系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它的子系统之一,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发生着变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分析评价,提供着管理层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尽合理 在现实中,过多的采用财务指标使得在绩效评价体系设置指标的时候就显得不尽合理。企业的核心指标也就是企业的基本财务指标,它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本身四个能力的剖析获得最终评价结果然后再用修正指标做调整。尽管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绩效,但若过度运用使得结果具有片面性。管理层的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开发能力、产品售后服务、企业的声誉等多项非财务指标,这些虽然是不可计量的,但是对于企业的绩效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忽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支持,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现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而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过多的关注有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没有加大重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在增强战略目标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评价企业业绩时,忽略了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本,则不能全面反映出企业业绩,正是局限性所在之一。 (三)权重设计缺乏合理性 权重是指某一指标对于整体的比例。受托责任理论认为绩效评价主体应当包括政府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及员工等,而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由此可见,采用固定的权数值根本就无法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所处行

浅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浅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从绩效评价产生的原因出发,引出传统绩效评价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将现有使用比较广的两种战略性绩效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将两者进行结合使用,可以相对更准确考核经营者的绩效,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引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产生了需要对高管层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而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股价没能成为反映经营业绩的晴雨表,在这样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和公司的所有者最关心和必须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公司的真是经营绩效情况。由此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一、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所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财务指标,主要有净收益、投资报酬率(ROI)、剩余收益和现金流量等。这些绩效评价指标中经常使用的指标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19世纪初Dupont Powder公司发明的,用于管理垂直型综合企业的辅助方法。计算ROI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营业收入和投资资本,来评价公司及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其基本公式是:ROI= 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营业收入/销售额)×(销售额/资产投资) 从中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其ROI:提高销售利润率或提高资产周转率,一般来说,企业所属部门的收入水平与各自的规模(投入额和资产的投入量)成正比,这一指标充分考虑了部门规模差异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衡量的是各部门占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如果仅仅基于ROI评价与奖励管理者,有可能在实际上鼓励管理者从自己的最大福利出发而不是从公司的财富最大化出发,做出投资决策。比如,如果公司进行一项投资,W ACC 同时,其他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局限性。首先,这些指标多采用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率方法,认为扣除了债务成本的会计利润

浅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

浅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 摘要 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绩效管理是其中难度最大,同时又最为重要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物流行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绩效考核也必然从传统的以行为与品德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向现代的KPI指标体系的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是起步阶段,在绩效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本论文所阐述的是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色相结合的体系设计。通过KPI指标体系的分解来实现对战略的传递,同时依靠绩效管理系统促进个体、团队和整个企业的绩效持续改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关键词:绩效管理、第三方物流、关键绩效指标(KPI) 正文

一、企业绩效管理概述 1. 绩效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1.1 什么是绩效 绩效[1]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职位的应付责任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以及在达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1.2 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2]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以及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 2. 绩效管理的内容 绩效管理 [3]的内容主要包括5个主要问题: (1)如何确定有效的目标? (2)如何使目标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达成共识? (3)如何引导员工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 (4)如何对实现目标的过程进行监控? (5)如何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对目标业绩进行改进?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首先是一种结果,即做了什么;其次是过程,即是用什么样的行为做的;第三是绩效本身的素质。因此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 3. 如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