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化油配方与工艺

乳化油配方与工艺

乳化油配方与工艺
乳化油配方与工艺

乳化油工作液

本品为棕色透明油液,遇水即乳化,具有良好的冷却、润滑、排屑作用。本品性能稳定,能满足切削磨削加工工艺要求,生产效率较高,使用周期较长,对人体无害。

使用方法包装

按1:5进行配制水溶液,稍加搅

拌成白色乳液,即可使用。线切割工作

电流小的使用浓度小些;工作电流大

的,可适当加大使用浓度。

200L铁桶和20L塑桶包装。

制作方式一:

乳化油切削液 Emulsion – Milky Type

EMUHLL 复合剂

三乙醇胺 6% 一乙醇胺 3% 水 16% 防锈剂206 0.8% 石油磺酸钠702 22.5%

S-80

17.5% 聚乙二醇400 15% S-40(妥尔油) 10% 32号非标油 7% BK (杀菌剂) 3%

制作方式二:

长寿命乳化油

上面用的乳化油复合剂做完后, 制作以下的 复合剂 33% 非标油 60% 水 7%

废乳化液处理

废乳化液处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废乳化液 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削加工使用大量乳化液作为润滑冷却之用,乳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就会变成废水排出。 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在机床切削使用的乳化液中为了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还加入了亚硝酸钠等。 由于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当它加入水中,使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大大降低,达到最低值,这时油便分散在水中。同时表面活性剂还产生电离,使油珠液滴带有电荷,而且还吸附了一层水分子固定着不动,形成水化离子膜,而水中的反离子又吸附再其外表周围,分为不动的吸附层和可动的扩散层,形成双电层.这样使油珠外面包围着一层有弹性的、坚固的、带有同性电荷的水化离子膜,阻止了油珠液滴互相碰撞时可能的结合,使油珠能够得以长期地稳定在水中,成为白色的乳化液。 配制的乳化液pH值一般再8~9之间,有的甚至高达10~11. 乳化液废水水质如表1-1所示:

2. 乳化液废水处理原理 根据乳化液的性质,进行乳化液废水的处理需经过二个步骤: 破乳剂油;(2)水质净化去除表面活性剂等物质。 破乳方法种类较多,有盐析法、乳酸法、凝聚法、顶替法、高压电法、吸附法等等。一般常用的采用盐析凝聚混合法,现介绍如下 在乳化液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的离子在乳化液中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即争水作用,使乳化液中的自由水分子减少了,对油珠产生脱水作用,从而破坏了乳化液油珠的水化层,中和了油珠的电性,破坏了它的双电层结构,因而油珠失去了稳定性,产生凝聚现象(电解质一般分为二、三价的钙、镁、铝等盐类),其反应式如下: 2C17H33COONa+2MgCl2-→(C17H33COO)2Mg+2NaCl 油酸皂镁皂 2C17H33(OSO3Na)COONa+2CaCl2-→(C17H32)2(OSO3)2Ca(COO)2+4NaCl 磺化蓖麻油 2R-SO3Na+CaCl2-→[R-SO3]2Ca+2NaCl(R为烷基) 石油酸钠石油磺酸钙 加入混凝剂,则加快起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调整水的pH值,将pH值调整为较好。 四种破乳方法比较见表2-1:

废乳化油的破乳方法

废乳化油的破乳方法,主要有酸化法和聚化法两种。 酸化法就是往废乳化液中加入酸(如盐酸或硫酸)。 所加入的酸可利用工业废酸。 由于在目前的乳化液配方中,多数选用阴离子型乳化剂(如石油磺酸钠、磺化蓖麻油),所以遇到酸就会破坏,乳化生成相应的有机酸,使油水分离,而酸中氢离子的引入,也有助于破乳的过程。 酸的用量是待处理乳化液重量的0.2%,浓度为37%; 如果采用废酸时,则酸的用量应适当加大。 聚化法就是在废乳化油中添加盐类电解质(如0.4%氯化钙)和凝聚剂(如0.2%明矾),以达到乳化液破乳的目的。酸化法的优点是油质较好,成本低廉,水质也好,水质中含油量一般在20mg/L以下,化学耗氧量(COD)值也比其它破乳方法低;其缺点是沉渣较多。聚化法的优点是投药量少,一般工厂均有条件使用,但油质较差。 针对难处理乳化油破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油水分离技术的总结和各种破乳方案的比较,提出了微波破乳—离心分离的新工艺。该工艺处理沉降罐中间层难处理乳化油技术指标优越,可有效解决该部分液压支架乳化油的破乳问题。 通过对现有离心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油、水、渣分离的BKD-1000三相立式离心机的设计方案,该机具有分离区整体旋转的特点,流体获得了较高的离心加速度。 微波破乳器的试验室模拟试验表明,采用微波破乳—离心分离工艺处理模拟乳化油,可使模拟乳化油油水有效分离,油中含水率由50.0%降至5.51%, 油的回收率达到98.33%。BKD-1000三相立式离心机的工业试验表明, 处理油田干化池含油污水可使油中含水率降至3.56%,油的回收率达到85.26%,排渣浓度达到62.18%,达到了现场提出的工业试验要求。

乳化油

乳化油脂——面制品添加剂 一、类别:食品添加剂,品质改良制 二、状态:本品为淡黄色粘稠状液体,易溶于水,溶水后白色乳浊液,具有淡淡的甜味。 三、适用范围,面制品、蛋糕、速冻食品等。 四、使用限制:限于视频制造或加工面制品必须使用。 五、特性说明:乳化油脂在面制品行业具有以下功能 1、具有高度的乳化稳定性和冷水可溶性,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溶解性佳的乳化油脂,能全部溶于食品原料。具有分解性,耐盐性、耐酸性、耐热性、耐冻性、保存性等功能。是一种优良的乳化剂。 2、用于面制品中可提高面制品的含水量,能提高5%左右,使面长时间保湿,从而改善面团的韧性和弹性。 3、在方便面的加工中,还可以提高面条在蒸煮过程中的糊化度使面条口感更加柔软、透明、爽滑且带有弹性。 4、使用本产品使面团不发粘,有利于分块,并能有效的在面条表面形成脂化膜,从而减少面饼的油脂含量,可使方便面含油量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2—4%。 5、抗老化保鲜作用,谷物食品(如面包、蛋糕、馒头、水饺、汤圆等)放置几天后,组织又软变硬、质地松软、破碎、粗糙、弹性和风味损失,出现老化现象,老化主要由淀粉引起,实用乳化油脂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6、经济效益分析:以年产一万吨的方便面车间为例,若含油量为20%,一年消耗2000吨油脂,若含油量降低2%,可节油200吨,每吨0.5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可节省资金100万元左右。 7、建议用量、以面粉计加入本产品3‰——20‰。8、包装:本品按25kg塑料桶规格包装。 在面点中的应用: 1、增加面食制品的光泽度,并且具有很强烈的增白作用. 2、延缓面制品的老化变硬,有一定的软化作用. 3、提升热传导值,使面食制品更容易煮熟. 4、在面条中添加部分食用乳化油脂,可使面皮不易粘连,更容易进行大批量生产. 5、添加到发酵面团中,无消泡作用等负面影响. 6、改善面食制品的口感和风味. 德州中和公司产乳化食用油是更新一代的食用油脂,是以食用植物油为主要原料, 配以酪朊 酸钠复合稳定剂、聚甘油酯高效复合乳化剂和其它辅料, 经混合、杀菌、均质等工艺, 加工 成的水包油型(O/W)液体制品。

聚合物乳液破乳过程分析

由于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定向吸附并形成坚固的界面膜,同时增大了扩散双电层的有效厚度,并且使得双电层的电位分布宽度和陡度增大,使油高度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从而使乳化液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因此要使乳化液失去稳定性,就必须设法消除或减弱乳化剂保护乳化液稳定的能力,即破坏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膜,,减少分散粒子岁、所带的同种电荷量。最后实现油水分离、达到破乳的目的。由此可见,破乳是处理乳化液废水的关键之所在。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1相破乳机理 早期使用的破乳剂一般是亲水性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此早期的破乳机理认为,破乳作用的第一步是破乳剂在热能和机械能作用下与油水界面膜相接触,排替原油界面膜的天然活性物质,形成新的油水界面膜。 这种新的油水界面膜亲水性强,牢固性差,因此油包水型乳状液便能反相变型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外相的水相互聚结,当达到一定体积后,因油水密度差异,从油相中沉降出来。 Salager用表面活性剂亲合力差值SAD(Surfactant affinity–difference)定量地表示阴离子破乳剂的反相点: SAD将所有影响破乳剂的诸因素归纳在一起,当SAD=0时,乳状液的稳定性最低,最容易反相破乳。 2絮凝–聚结破乳机理 在非离子型破乳剂问世后,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阴离子破乳剂,因此,出现了絮凝-聚结破乳理论。这种机理并没有完全否定反相排替破乳机理,而是认为:在热能和机械能的作用下,即在加热和搅拌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破乳剂分散在原油乳状液中,引起细小的液珠絮凝,使分散相中的液珠集合成松散的团粒。在团粒各细小液珠依然存在,这种絮凝过程是可逆的。随后的聚结过程是将这些松散的团粒不可逆地集合成一个大液滴,导致乳状液珠数目减少。当液滴长大到一定直径后,因油水密度差异,沉降分离。 对于非离子型破乳剂,SAD定义为:

乳化油破乳及除油

污水的物理处理 -隔油和破乳 一、一、含油废水的来源、油的状态及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二、隔油池 三、乳化油及破乳方法 一、含油废水的来源、油的状态及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1.来源 含油废水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排出大量含油废水外,还有固体燃料热加工、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铁路及交通运输业、屠宰及食品加工以及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等。其中石油工业及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含油废水为其主要来源。 石油工业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等过程。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来自带水原油的分离水、钻井提钻时的设备冲洗水、井场及油罐区的地面降水等。 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生产装置的油水分离过程以及油品、设备的洗涤、冲洗过程。 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焦化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焦炉气的冷凝水、洗煤气水和各种贮罐的排水等。 2.状态 含油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其比重一般都小于1,但焦化厂或煤气发生站排出的重质焦油的比重可高达1.1。 油通常有三种状态: (1)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如把含油废水放在桶中静沉,有些油滴就会慢慢浮升到水面上,这些油滴的粒径较大,可以依靠油水比重差而从水中分离出来,对于石油炼厂废水而言,这种状态的油一般占废水中含油量的60%~80%左右。 (2)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这些非常细小的油滴,即使静沉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仍然悬浮在水中。这种状态的油滴不能用静沉法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这是由于乳化油油滴表面上有一层由乳化剂形成的稳定薄膜,阻碍油滴合并。如果能消除乳化剂的作用,乳化油即可转化为可浮油,这叫破乳。乳化油经过破乳之后,就能用沉淀法来分离。 (3)呈溶解状态的溶解油,油品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通常只有几个毫克每升。 3.对环境的危害 油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植物、土壤、水体的严重影响。 油田含油废水浸入土壤孔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气、水分及肥料均不能渗入土中,破坏土层结构,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使农作物枯死。为此,我国在1985年颁布的“B5084—19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在一、二类灌区对水质的要求,石油类含量均不得大于10mg/L。含油废水(特别是可浮油)排入水体后将在水面上产生油膜,阻碍大气中的氧向水体转移,使水生生物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而死亡。在滩涂还会影响养殖和利用。有资料表明,向水面排放一吨油品,即可形成5*106m2的油膜。 含油废水排人城市沟道,对沟道、附属设备及城市污水处理厂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采用生物处理法时,一般规定石油和焦油的含量不超过50mg/L。 二、隔油池 1.隔油池的型式与构造 常用的隔油池有平流式与斜流式两种型式。 (图2-19)为典型的平流式隔油池。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与平流式沉淀池在构造上基本相同。 废水从池子的一端流人池子,以较低的水平流速(2~5mm/s)流经池子,流动过程中,密度小于水的油粒上升到水面,密度大于水的颗粒杂质沉于池底,水从池子的另一端流出。在

废乳化液处理

精心整理 废乳化液 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削加工使用大量乳化液作为润滑冷却之用,乳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 , 就会变成废水排出。 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在机床切削使用的乳化液中为了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 , 还加入了亚硝酸钠等。

2. 2.1 乳化液废水处理原理 根据乳化液的性质,进行乳化液废水的处理需经过二个步骤: 破乳剂油; (2) 水质净化去除表面活性剂等物质。 破乳方法种类较多,有盐析法、乳酸法、凝聚法、顶替法、高压电法、吸附法等等。一般常用的采用盐析凝聚混合法,现介绍如下 在乳化液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的离子在乳化液中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即争水作用,使乳化 液中的自由水分子减少了 , 对油珠产生脱水作用,从而破坏了乳化液油珠的水化层,中和了油珠

的电性,破坏了它的双电层结构,因而油珠失去了稳定性,产生凝聚现象 ( 电解质一般分为二、三价的钙、镁、铝等盐类 ) ,其反应式如下: 2C 17 H 33 COONa + 2MgCl 2 -→ (C 17 H 33 COO) 2 Mg+2NaCl 油酸皂镁皂 2C 17 H 33 (OSO 3 Na) COONa+2CaCl 2 -→ (C 17 H 32 ) 2 (OSO 3 ) 2Ca (COO) 2 +4NaCl 磺化蓖麻油

2-2 所示: 2.2 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及设备

图 2-1 原乳化液处理机处理工艺流程图

上述处理工艺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 a. 由于乳化液中油、SS、COD含量较高,一级气浮只能除去大部分油、SS、COD,残留的部分只能靠石英砂滤罐、两级活性炭吸附来保证出水达标,因此石英砂滤罐及两级活性炭滤罐负荷较重,造成经常反冲和活性炭很快饱和失去吸附作用需要更换的情况发生。 b.气浮设备进气未设自控装置,靠人工调整,很难达到良好的气浮效果,工人操作难度大。

乳化液

近几年来,我国切削液生产发展较快,新产品不断推出,但归纳起来,它们的基本成分都是由油、水和各种化学添加剂配制而成。生产中常用的切削液有切削油、乳化液和水溶液三大类。切削油润滑和防锈性好,但冷却和清洗性较差,切削时在切削区会形成油雾,造成环境 污染,同时油资源消耗多,生产成本高。水基切削液的冷却和清洗性较好,但防锈性较差。乳化液具有一定的润滑性、冷却性、清洗性和防锈性,是目前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切削液。但它的使用寿命短,废液多,排放时水质污染较严重,因此必须进行净化和废液回收处理。现就乳化液的组成及其净化方法,废液的回收处理,以及如何延长乳化液使用寿命等问题,介绍如下。 乳化液的组成及其净化方法 1.乳化液的组成 乳化液是用矿物油、乳化剂(如石油磺酸钠、磺化蓖麻油等)及添加剂预先配制好的 乳化油,加水稀释而成。因为油不溶于水,为了使两者混合,所以必须加入乳化剂。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分子是由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前者 亲水,可溶于水;后者亲油,可溶于油。把油在水中搅拌成细粒时,乳化剂分子能 定向地排列吸附在油水两界面上,把油和水连接起来,使分离的细粒不再因凝聚而 浮游在水中,成为浮浊液。乳化液中含乳化油少,即浓度低的(如浓度为3%~5%),冷却和清洗作用较好,适于粗加工和磨削;浓度高的(如浓度为10%~20%),润滑作 用较好,适于精加工(如拉削和铰孔等)。为了进一步提高乳化液的润滑性能,还可 加入一定量的氯、硫、磷等极压添加剂,配制成极压乳化液。 2.乳化液的净化方法 近几年来研究表明,如将切削液中的杂质(如碎屑、砂轮粉末等)从40μm降低到10μm,刀具耐用度可延长1~3倍。由于人们的肉眼看不见小于40μm的微粒,所以当切削 液中的杂质,尺寸小于20μm,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这些不可见的杂质对金属切削 加工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切削加工时,它们将进入到刀具前刀面与切屑以及刀 具后刀面与工件接触区的界面上,产生强烈摩擦,使切削温度增加,并使刀具耐用 度大大降低,同时使加工表面质量变差。因此,目前的研究认为,无论是精密加工, 还是在钻削、扩孔、铰孔和镗孔等普通加工中,为了提高刀具耐用度和可靠性,改 善零件加工质量,均应使用净化的切削液。此外,清洁的切削液还可防止微生物的 生长。乳化液的使用寿命短、易变质,与在乳化液中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关系。在 乳化液中微生物的繁殖十分惊人。乳化液含细菌量的标准是不超过1000个/mL,当 细菌繁殖到大于0.1×105~1×106个/mL时,乳化液就会变质发臭,并会污染周围环 境,使空气中含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影响工人健康。保持乳化液的清

破乳的常用方法

破乳的常用方法 液-液萃取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是急速地振动样品。此步骤可确保两相的完全接触,有助于质量传递。在分液漏斗发生完全的混合,产生大量的界面区域使得有效的分配出现。由于物质剧烈的振动,在液-液萃取中乳化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那些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脂肪的样品。收集欲测物质必须先进行破乳。为 ,改变溶剂或了防止乳化形成,应用采取加热或加盐的方法破乳。通过改变K D 化学平衡作用的添加剂,诸如使用缓冲剂调节pH,盐调节离子强度等。用于破乳的常用技术如下: ①加盐; ②使用加热-冷却萃取容器; ③通过玻璃棉塞过滤乳化液样品; ④通过相过滤纸过滤乳化液样品; ⑤通过离心作用; ⑥加进少量的不同的有机溶剂。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有机相、水相、乳化物和外力是乳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破坏乳化形成的条件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乳化的形成。诸如,在脏器、血液等生物样品的萃取前,在研钵中先加入等量的无水硫酸钠与样品同时研磨,直至干沙状后,经有机溶剂萃取就不会发生乳化现象,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萃取效率。但本法不适用溶液萃取。在水溶液样品中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可有效地防止因为有机相与水相比重接近易引起的乳化现象。在生物体试样中含有蛋白、油脂等乳化物,它们具有降低有机相和水相界面张力的功能,将有机相液珠与水相粘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如果除去这些乳化物就能避免乳化的形成。除去乳化物的方法很多,应当根据萃取的目的决定。例如,在萃取生物试样中不挥发性有机物时,常用的方法有:酸性乙醇浸取法、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法、冷冻除油脂法等均可除掉样品中的蛋白、脂肪等乳化物。此外,提高两相的体积比,一般地保持两相体积比为1:(5~10)时,可有效地防止乳化。在剧烈振摇时发生乳化,采用缓慢振摇可防止乳化。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发生乳化现象时,可根据乳化的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乳化。 如果样品出现高度乳化(即全部乳化),可采用离心法破乳。破乳率随离心转数的增加而增大,也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通常采用2000r/min,作用 2min后的破乳率可达100%。但离心法不适用微乳液的破乳。也可以采用无水硫酸钠研磨法破乳,将乳浊液转入研钵中,使用无水硫酸钠研磨至沙状后再进行萃取可消除乳化现象。还可以采用蒸干法,将乳浊液置入蒸发皿中,于100℃沸水浴蒸干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但本法不适用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破乳的方法

2.1物理破乳技术 2.1.1.过滤样品:若水样混浊,悬浮物>1%,过滤水样后进行分析可以减小乳化程度;本实 验室证明该方法简单且减轻乳化现象效果明显。 2.1.2.长时间静置:将乳浊液加盖放置过夜,一般可分离成澄清的两层;该方法普遍适用。 2.1. 3.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轻度乳化造成界面不清时,可将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缓慢 地旋转摇动,这样可以消除界面处的“泡沫”,促进分层;该方法简单易行,对于轻度的乳化现象有很好的消除效果。 2.1.4.用力甩摇分液漏斗:对于中度乳化现象的样品,如果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无明显效 果,则可以盖上塞子,用力甩摇分液漏斗;该方法效果明显,片刻见即可出现沉降物,静置稍时,即可弃去絮状沉淀。 2.1.5离心分离:对于中重度乳化现象,将乳化混合物移入离心分离机中,进行高速离心分 离。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重度乳化现象效果明显且省时。 2.1.6用电吹风加热乳化层,该方法适用性不强,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破乳效果。 2.1.7超声法破乳,该方法缺点是每次只能超声少量乳化液,且不能加热,要随时监视溢出 损失现象。 2.1.8冷冻法:将乳化液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过夜,水被冷冻后,取出慢慢融化,即可破乳。 2.1.9乳化液过滤法:漏斗中放置少许玻璃棉(或脱脂棉)及无水硫酸钠,对乳化液和有机 相进行过滤,该方法应注意的是脱脂棉要进行丙酮的索氏抽提,确保污染的消除,另外为消除玻璃棉(脱脂棉)对目标物的吸附,可用多次少量有机溶剂辅助完全转移。 2.1.10添加重蒸水:当乳化现象严重,采用以上的一种或多种措施不能有效破乳时,转移 乳化液至清洁的另一个分液漏斗,加入3倍于乳化液的二次重蒸水,轻轻翻转2-3 次分液漏斗,静置让其分层;该方法经实验证明,配合其他破乳手段,有很好的效 果。 2.1.11. 如果液体样品严重乳化,可使用连续液液萃取仪进行样品萃取;该方法对于实验仪 器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化学破乳技术 2.2.1.采用比重接近l的溶剂进行萃取时,萃取液容易与水相乳化,这时可加入少量的乙醚, 将有机相稀释,使之比重减小,容易分层。 2.2.2.补加水或溶剂,再水平摇动:向乳化混合物中缓慢地补加水或溶剂,再进行水平旋转 摇动,则容易分成两相。至于补加水,还是补加溶剂更有效,可将乳化混合物取出少量,在试管中预先进行试探。这个比较有讲究,当你要的有机溶剂在上层,最好补加密度较小的乙醚,否则就补加密度较大的二氯甲烷或者氯仿。 2.2. 3.加乙醇:对于有乙醚或氯仿形成的乳化液,可加入5~10滴乙醇,再缓缓摇动,则可 促使乳化液分层。但此时应注意,萃取剂中混入乙醇,由于分配系数减小,有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2.2.4对于乙酸乙酯与水的乳化液,加入食盐、硫酸铵或氯化钙等无机盐,使之溶于水中, 可促进分层。另外,将乳化部分取出,小心地温热至50℃,或用水泵进行减压排气,都有利于分离。对于由乙醚形成的乳化液,可将乳化部分分出,装入一个细长的筒形容器中,向液面上均匀地筛撒充分脱水的硫酸钠粉末,此时,硫酸钠一边吸水,一边下沉,在容器底部可形成水溶液层。

高效切削液配方大全

高效切削液配方 切削液配制方法与成分比例 切削液配方经过总结得出4种常见的切削液配方:透明水溶性切削液、乳化切削油、防锈极压乳化液还有其他的一些切削油。每种切削液在制作配制工艺上又有不同的方法,具体参数和配制比例如下: 一、【高效切削液介绍:】 高效切削液即加美润滑油高效切削液,适合淬火后硬度较高的合金钢等材质的精磨工艺,尤其是高速磨削和精密磨削。 二、【高效切削液特性:】 清洗性能优良,避免砂轮粘堵,减少修整砂轮时间提高效率,延长砂轮使用寿命;润滑冷却性能优,磨削工件表面质量精度高,是当今最先进的磨削液。 三、【高效切削液优点:】 高效切削液具有极好的抗生物稳定性能,使其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最长使用寿命可超过二年;防锈性能极强,因此具有很强的稀释性,减少的切削液消耗。 1、透明水溶性切削液配方 1(%)透明水溶性切削液 乙二醇65.8; 四硼酸钠3.0; 偏硅酸钠1.0; 磷酸钠0.2; 水余量。 本液用于结构钢的车削、研磨和钻孔,使用时用水稀释3倍。…… 共三种配方。 2、乳化切削油配方 1(%)石油磺酸钠13; 聚氧乙烯烷基酚醚(OP-10) 6.5; 氯化石蜡10~30; 环烷酸铅5; 三乙醇胺油酸皂2.5; 高速机械油(5号)余量。 本油用于金属加工的挤压、车、钻等到工序,使用浓度为本乳化油的5%~30%.。配方2(%)妥尔油酸钠盐4.5~5.5; 石油酸钠盐4.5~5.5; C1-4合成脂肪酸2.5~4; 聚乙二醇1.5;

工业机械油余量。…… 共五种配方。 3、防锈极压乳化油配方 1(%)氯化石蜡10; 硫化油酸9; 石油磺酸钡20; 油酸2; 三乙醇胺5; 机械油(10号)余量。 本油主要用于重载切削加工,可代替植物油及硫化切削油。以20%的浓度使用。防锈性能良好。……共两种配方。 4、其他切削液配方 1(份)硫化切削油 硫化棉子油500;棉子油1350;硫磺70;机械油(10号)2200.。 配方2……共有四种配方。 配方组份: 石油磺酸钡10 石油磺酸钠4 Span-80 2 三乙醇胺6.5 NaOH0.5 油酸11.5 梓油10 乙醇2 20#机油51.5 水2.0 制备:将NaOH0.5溶解于水,其它组份溶解于20#机油,搅拌均匀,加入NaOH溶液再搅拌均匀即可; 用途:使用时候配成2%~3%的乳化液,主要用于金属切削加工,作为冷却润滑剂使用。 切削液配方2 配方组份:(质量分数%) 石油磺酸钠34.9% 三乙醇胺8.7% 油酸16.6% 10号机油34.9%

破乳的方法

液体硫化染料系列说明书

液体硫化染料与粉状硫化染料相比,具有品质稳定、染色效果统一、使用方便、色泽鲜艳和牢度好等优点,特别适合在深色色谱中使用,用其替代士林、活性等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成本低(价格比还原染料低二三十倍),色谱全等特点,并对坯庛有一定遮盖作用,已日益为国内外染厂所接受,在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染料市场几乎无粉状硫化染料的存在。 本品用于各类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纱线的染色。适用于浸染、轧染、卷染工艺。由于液体硫化染料制备染浴、轧浴可直接兑成染液,这样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避免环境污染。 一、染料及助剂品种 (一) 染料类 (B)配套助剂类:

二、应用方式:(1)染液的配备 染液|--软水升至所需温度(如用自来水可适量加点软水剂六偏磷酸钠) |--防氧剂J一79 X (用料见下表) |--渗透剂J—686 3—5g(根据织物毛效而定) |--液体硫化染料 Y(根据所需深度) (2)防氧剂J一79用量表:(本表仅为参考) 防氧剂用量与染料用量成反比,染浅色时,要适度多加,染深色时不加或少加。注意硫化蓝易氧化,防氧剂要适量加多,否则染色时会发生过早氧化,出现铜光浮色。 (一)轧蒸法 (1)工艺流程 浸轧染液(一般染料70℃、黑色90℃、蓝色、藏青50℃)→汽蒸(102—104℃)→水洗3-4格(溢流水,温度分别为40℃、50℃、50℃、60℃)→氧化1格(70℃)→水洗2格(温度为50℃) →皂洗1格(温度为95℃,如设备不是8格,则皂煮可以忽略) →水洗1格(冷水)→烘干 (2)轧蒸法补充追加率(轧槽中的补充液追加,最好要有喷淋管均匀加入,见下表)

油包水型乳化液破乳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第28卷 第2期2010年3月 石化技术与应用 Petr oche m ical Technol ogy&App licati on  Vol.28 No.2 Mar.2010 专论与综述(159~163) 油包水型乳化液破乳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贤明,吴峰平,陈彬,潘诗浪,王立存 (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067) 摘要:主要针对油包水(W/O)型两相分散体系,从乳化液破乳方法的机理出发,综述了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和物理破乳法的最新发展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W/O型乳化液破乳方法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乳化液;油包水型乳化液;破乳方法;破乳机理;化学破乳;生物破乳;物理破乳 中图分类号:T Q314.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45(2010)02-0159-05 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滴(微粒或液晶)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具有相当稳定度的多相分散体系。由于它们外观往往呈乳状,故称为乳状液。分散相的液滴大小通常在10-7~10-5m。油水乳化液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以油为分散相,水作为连续相,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以O/W型表示;另一种是以水为分散相,油作为连续相,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以W/O型表示。从热力学观点看,乳状液是不稳定体系,即使最稳定的乳状液其最终的平衡都应是两相分离,破乳是必然结果,只是存在方式和时间的差别而已[1]。 乳状液的存在造成大量的油品损失,特别是W/O型油品损失更为严重。为了回收油品,减少排放量,很多研究人员都致力于乳状液破乳研究。目前所研究出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和各种各样的物理破乳法。 1 化学破乳法① 化学破乳过程的实质是破乳剂渗入并黏附在乳化液滴的界面上取代天然乳化剂并破坏表面膜,膜内包覆的水珠被释放出来,并互相聚结形成大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底部,从而达到油水两相分离的目的。化学破乳剂最大的特点是专一性强,可以针对不同性质的乳化液,设计和合成不同结构的破乳剂,其中以非离子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性,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复配、扩链、交联、改头、换尾、加骨和接枝等。在这些方法中,复配及扩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 破乳剂复配是利用破乳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将2种或2种以上的破乳剂进行复配。这种方法可以成倍地增加破乳剂的品种数量,因而成为开发高效破乳剂的方法之一。刘佐才等[2]针对胜利滨南一矿含水稠油,分别用10种单剂进行二元复配破乳实验,其复配比例均为1∶1,结果表明,这些复配破乳剂的脱水率均比单剂中脱水率最好的F341高;F341与其他破乳剂复配,有5组脱水率超过了90%。 在扩链方面,张志庆等[3]以酚胺树脂为起始剂,将合成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嵌段共聚物再用水溶性交联剂扩链得到一种低温高效、快速的破乳剂。同时进一步合成了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聚苯醚/聚氧化乙烯(PP O/PE O)组成比的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结果发现该三嵌段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范围,随着PP O/PEO组成比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范围变宽。破乳实验表明,随着聚环氧乙烷含量的减 ①收稿日期:2009-08-15;修回日期:2009-12-05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技资助项目(KJ ZH08212; KJ080727;KJ090704)。 作者简介:张贤明(1955—),男,重庆人,研究员,硕导。主要从事工业废油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专利18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分液及含油废水的破乳

实验六萃取、分液及含油废水的破乳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萃取、分液及破乳的原理 2、掌握萃取、分液及破乳实验的操作方法。 3、用四氯化碳萃取出碘水中的碘。 (一)、萃取、分液 一、原理 1、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用来提取溶质的那种溶剂叫萃取剂。 2、分液就是把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分开的操作。萃取与分液一向都是配合使用的。 3、萃取剂的选择 (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大。 (2)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3)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反应。 二、仪器药品 1、仪器:分液漏斗、10ml量筒。 2、药品:四氯化碳、碘水。 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检漏 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看活塞处是否漏水。如果不漏,塞好塞子,用右手握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如果不漏水,就可以用来进行萃取。 2、加液,加萃取剂,振荡 取10ml饱和碘水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注意玻璃塞上的小槽不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振荡。刚开始时勤放气,后面放气频率可降低,之后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注意:①加入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②振荡过程中要注意放气。 3、静置分层 静置后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上层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4、分液。 ①将玻璃塞上的小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再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注意拧开活塞的操作,而且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壁。 ②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口放出,这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乳化液破乳实验

乳化废水处理实验方案 一、乳化液破乳实验 (一)目的:通过实验确定混凝气浮破乳的最佳参数,例如:混凝剂的投加量、助凝剂的投加量、pH值等。 (二)实验过程: 此次试验的原水来自XXXXXXXXX的乳化液废液,其水质的主要指标:COD XXX 104 mg/L、SS: mg/L、pH值左右、BOD5 mg/L 。 1.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此次实验采用的混凝剂是PAC,即聚合氯化铝。选用的浓度为100g/L。调整水样的PH 值为最佳值,向水中滴加PAC,在滴加的过程中需要缓慢的搅拌直至出现矾花为止。然后,静止10分钟,取上清液测量COD cr,计算COD cr的去除率,去除率越大,混凝的效果就越好。 实验步骤:选择八个100ml的烧杯,在烧杯中加入100ml的原水,调节其pH值在8左右,向其中滴加不同量的PAC,缓慢搅拌。静置10分钟,分离出下层清液。测量COD cr,计算COD cr的去除率,去除率越大就是混凝效果最好的,这样就可以确定最佳投药量,测量效果如图3 图1 PAC投加量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由图1可知,在pH值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随着混凝剂加入量的逐渐增大,而当混凝剂加到一定量时,COD cr的去除率反而上升,上层的清液也逐渐变得混浊。这是由于加入的聚合氯化铝逐渐溶解分散到溶液中去。又有铝离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乳化液大多数都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这样,会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点中和,吸附架桥,网捕作用达到凝聚,絮凝的效果。随着混凝剂量的逐渐增大,这四种混凝作用的效果也逐渐增强,直至达到最佳

效果,再过量地加入混凝剂,溶液中存在过量的铝离子,产生水解,将会形成胶体,再次达到胶体的稳定,使COD cr 值有些许升高的现象。所以,在混凝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剂的投加量。 由此次试验可以确定:100ml 原水加6ml 的PAC (浓度为100g/L )混凝效果最佳。 2.pH 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分别取9份100mL 的原水,分别调节pH 值为5.5、6.0、6.5、7.0、7.5、8.0、8.5、9.0、9.5,均加入6mlPAC(最佳投加量),搅拌,静置10分钟,分离出清液,测定其pH 值,并测量COD 。见图2: 图2 pH 值与COD 去除率的关系 由图2可知,在pH 在8.5左右的时候,投加6ml 的PAC 时,COD 的去除率最好,混凝效果达到最好。可见,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混凝过程中应控制pH 值8.5左右。 3.助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此次实验所采用的助凝剂是PAM ,即聚丙烯酰胺,选用的浓度为2g/L 。取6个250ml 的烧杯,加入100ml 的原水,再向其中加入6ml 的PAC ,搅拌。向其中分别加入0.5ml 、1ml 、1.5ml 、2ml 、2.5ml 、3.0ml 的PAM ,搅拌。静止10分钟。取上层清液,测量COD ,计算COD 的去除率。见图 3

防锈极压乳化油配方

防锈极压乳化油配方 配方1 用量(g) 石油磺酸钠10 氯化石蜡4 氯化硬脂酸3 石油磺酸铅6 油酸3 三乙醇胺3 . 5 轻质润滑油(40 ℃,30 - 50m㎡/ s ) 70 . 5 配方 2 用量(g ) 石油磺酸钡11 . 5 环烷酸锌11 . 5 油酸三乙醇胺 4 . 8 磺化油12 . 7 硫化油酸2 . 0 油酸6 . 0 轻质润滑油(40 ℃,10 - 15 ㎡/ s ) 51 .5 配方 3 用量(g ) 石油磺酸钠25 磺化油43 三乙醇胺2 苯并三氮哇0 . 1 轻质润滑油(40 ℃,10 -15m ㎡/ s ) 29 . 9 工艺、性能、用途 将配方各组分加入反应釜中,在搅拌下使物料混匀即成。本组产品为深棕色油状液体,配方1 用于挤压,如螺帽挤压(勒光),光洁程度达到植物油水平,若加入0 . 5 片的硼酸,可防腐败并有杀菌作用;配方 2 用于压延,如冷压延硅钢片和压延薄板的润滑、冷却和清洗,完全可以替代植物油;配方 3 用于拉拔,如裸钢线、电缆线犷拉拔,具有清洗、润滑和防锈等性能。 极压乳化油配方 配方1 用量(g ) 硫化棉籽油38 氯化石蜡11 磷酸三乙醋0 . 5 -1 . 0 20 号机械油50 配方 2 用量(g ) 石油磺酸钠10 氯化石蜡4 氯化硬脂酸3 石油磺酸铅6 油酸3 三乙醇胺3 . 5 20 # (或30 # )机械油70 . 5

工艺、性能、用途 先将机械油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其它组分,加热升温,在搅拌下使物料混匀、冷却即成。本组产品为棕褐色油状液体,主要用于攻丝、挤压、拉削和车削等作业,使加工件的光洁度提高,可延长刀具寿命和提高切削速度。 乳化切削油(液)配方 配方 1 用量(g ) 石油磺酸钠10 - 12 硝酸钠0 . 5 变压器油0 . 5 氢氧化钠5 6 #汽油机油84 -82 配方 2 用量(g ) 石油磺酸钠10 磺化油10 三乙醇胺10 油酸2 . 4 氢氧化钾0 . 6 水3 5 #高速机油64 配方3 用量(g ) 聚乙二醇(分子量400 ) 10 三聚磷酸钾3 蓖麻酸二乙醇胺盐 4 亚硝酸钠5 三乙醇胺9 山梨醇15 苯甲酸2 . 4 硼酸3 . 6 水48 工艺、性能、用途 配方1 、 2 是除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外,将其它组分加入反应釜中,再加入已溶于水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加热升温,在搅拌下使物料混合均匀,冷却后即成;配方3 是先将苯甲酸和硼酸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加水,待完全溶解后,加入其余组分,在搅拌下使物料混合均匀即成。本组产品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安定性、抗磨性、抗泡沫性、抗氧化性、抗腐败性和防菌等性能,pH 在 6 -10 .5 ,用于金属零部件和精密加工件的切削,可提高金属表面光洁度和延长刀具寿命。.

废乳化液及处理

废乳化液 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削加工使用大量乳化液作为润滑冷却之用,乳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 , 就会变成废水排出。 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在机床切削使用的乳化液中为了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 , 还加入了亚硝酸钠等。 由于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当它加入水中,使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大大降低,达到最低值,这时油便分散在水中。同时表面活性剂还产生电离,使油珠液滴带有电荷,而且还吸附了一层水分子固定着不动 , 形成水化离子膜,而水中的反离子又吸附再其外表周围,分为不动的吸附层和可动的扩散层 , 形成双电层 . 这样使油珠外面包围着一层有弹性的、坚固的、带有同性电荷的水化离子膜,阻止了油珠液滴互相碰撞时可能的结合,使油珠能够得以长期地稳定在水中 , 成为白色的乳化液。 配制的乳化液 pH 值一般再 8~9 之间,有的甚至高达 10~11. 乳化液废水水质如表 1-1 所示:

2. 2.1 乳化液废水处理原理 根据乳化液的性质,进行乳化液废水的处理需经过二个步骤: 破乳剂油; (2) 水质净化去除表面活性剂等物质。 破乳方法种类较多,有盐析法、乳酸法、凝聚法、顶替法、高压电法、吸附法等等。一般常用的采用盐析凝聚混合法,现介绍如下 在乳化液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的离子在乳化液中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即争水作用,使乳化液中的自由水分子减少了 , 对油珠产生脱水作用,从而破坏了乳化液油珠的水化层,中和了油珠的电性,破坏了它的双电层结构,因而油珠失去了稳定性,产生凝聚现象 ( 电解质一般分为二、三价的钙、镁、铝等盐类 ) ,其反应式如下: 2C 17 H 33 COONa + 2MgCl 2 -→ (C 17 H 33 COO) 2 Mg+2NaCl 油酸皂镁皂 2C 17 H 33 (OSO 3 Na) COONa+2CaCl 2 -→ (C 17 H 32 ) 2 (OSO 3 ) 2Ca (COO) 2 +4NaCl 磺化蓖麻油 2R - SO 3 Na + CaCl 2 -→ [R - SO 3 ] 2Ca+2NaCl (R 为烷基 ) 石油酸钠石油磺酸钙 加入混凝剂,则加快起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调整水的 pH 值 , 将 pH 值调整为 8.5 较好。 四种破乳方法比较见表 2-1 :

乳化液处理方案

××××××有限公司2017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项目概述 (1) 2、设计依据 (1) 3、处理技术选用准则 (2) 4、设计范围 (3) 5、设计基准 (3) 第二章处理工艺技术 (3) 1、处理工工艺选择 (3) 第三章工艺流程设计 (4) 1、工艺流程图 (4) 第四章配电、配管规范 (5) 1、配电工程使用材料规范 (5) 2、配管工程使用材料规范 (6) 第五章工程材料清单 (7) 第六章运转成本分析及综合效益 (9) 第七章工程施工计划 (9) 第八章其他 (10) 1、人员编制 (10) 2、业主配合内容 (10) 3、售后服务 (10)

第一章总论 1、项目概述 随着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水总量也逐年递增,大量未经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自然水系,严重污染了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水质,也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的一大难题。水污染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城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制定的治理目标,各级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 荣净环保以技术领先为发展理念,努力为客户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精良满意的产品,标准规范的施工,及时优质的售后服务,在协助客户创造佳绩的同时,与客户共同成长。 我公司愿做您的忠实朋友,在环境保护方面与您合作,为贵公司的污水提供高科技污水处理技术及质量上乘的污水处理装置设备,实现水质达标排放;因此,特意提出了本设计方案,在方案内简要的阐述了污水处理所采用的工艺、主要的设备及装置、工程基本投资、运用费用及管理等,供以参考。 2、设计依据 1.2.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乳化柴油工艺配方大全

乳化柴油工艺配方大全 微乳化柴油 微乳化柴油,属于一种乳化油。微乳化柴油,是由柴油、油酸、水和乙醇胺配制成,其配料比按重量百分比计:柴油%、油酸3-15%、水5-30%、乙醇胺%。微乳化柴油与其它乳化油相比,具有透明,保存期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作为商品油大量推广应用等优点。 微乳化复合柴油添加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燃料所使用的添加剂,特别是制造微乳化复合柴油燃料。本发明的微乳化复合柴油添加剂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油酸60-80%、浓氨水15-20%、一乙醇胺1-5%、乙酸1-5%、烷基萘%、肼6-10%。本添加剂用于制造微乳化柴油复合燃料,配制时按重量百分比为,柴油∶水∶添加剂=58%∶30%∶12%。该燃料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与柴油接近,具有成本低、外观透明、稳定性好、热值高、对发动机无副作用。同时,本发明的添加剂可起到改善柴油燃烧性能、节省能源、减少排气污染的效果。 含有柴油、醇和水的乳化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柴油、醇和水的乳化液新型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在非塑料容器中,以含有柴油、醇和水的乳化液的总重量百分比计,加入60%-90%的柴油和%-8%的高效复合乳化剂,然后将频率为18KHZ-26KHZ超声波探头放入液面之下,经超声波作用接近1分钟后,逐次加入2%-11%的醇和%-21%的水,再经超声波作用两到三分钟,在整个过程中,保证液体温度不超过80℃,即可形成稳定的含有柴油、醇和水的乳化液。该乳化液稳定性良好,保存一至三个月,作为燃油可以降低NOx、碳黑等的排放,其烟度下降值最大可达50%。 自控优化掺水率的乳化柴油在线合成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控优化掺水率的乳化柴油在线合成器。包括在蓄水箱出水口依次接有浮子室、由控制器控制的自动剂量阀和手控的电磁阀;油箱经柴油清滤器,装有流量传感器的油路与手控的电磁阀出口的水路连通后接输油泵,随车式油水乳化器安置在输油泵和喷油泵之间的油路中。本发明可以不需添加任何乳化剂,也不需附加其他动力驱动就能获得良好效果的乳化油,并能根据柴油机负荷对水在燃油中的比例进行自动优化,提高节油水平。安装于柴油机上,边乳化边使用,降低柴油机油耗、减少排气烟度,具有节能和环保效益。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自动旋转壁孔剪切式柴油乳化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旋转壁孔剪切式柴油乳化器。其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设置在同一根中心轴的两端中心孔,在轴的中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了能自动产生高速旋转的乳化筒,乳化筒的下端盖底面上径向对称布置了两个喷口相反的喷嘴,乳化筒的外壁上均匀布置多个极微小的通孔。一定比例的油水,通过输油泵以一定压力进入乳化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