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常见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常见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常见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鱼类疾病的防治是决定水产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如果是经常患病的鱼类,就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因此,在水产养殖的整个环节中,都必须做好鱼类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常见的鱼类病害

1.病毒病。病原体能够在细胞当中进行复制,无法利用药物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鱼类疾病发生与个体品种、水温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春季鲤鱼发病时候的温度在15℃左右,发病温度不高于23℃。鲤疱疹病毒病仅见于锦鲤和鲤鱼,发病温度约为25℃,低于17℃或高于32℃。草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在草鱼和鲱鱼中,发病高峰在水温26℃左右。鱼类病毒病潜伏期不同,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上都有着复制性,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能够快速的传播,这些因素都加大了控制难度,在治疗上只能够加强日常的预防。

2.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败血症的名称因地区而异,其发病机制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丹参气单胞菌、弧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淡水喂养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养殖疾病。

3.寄生虫病。寄生虫会导致患病鱼类出现身体损伤等状况,严重的会导致其直接死亡,发生严重的病变,寄生虫在鱼类体内寄生会对其身体组织和器官等产生压迫,导致鱼类生理功能出现完全性丧失,直接掠夺鱼类体内营养,这对于今后鱼类的稳定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寄生虫的排泄物在鱼类宿主体内会产生毒素,造成鱼类身体危害。

二、鱼类病害流行特点

1.类型多样,发病快。新产品、新技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得到快速的推广,养殖户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过度的重视饲料量的投入,抗生素的滥用更是导致水质受到破坏,水体载体承受过重,水营养成分过高,水质已经不适合养殖,水污染更加严重。寄生虫、病毒疾病等是水产养殖周期当中较为常见的症状,特别是随着鱼苗在全国范围当中的快速运输,不同鱼病也出现了全面流行,单一病害已经发展成为多元病害,养殖户预防观念的淡薄,在鱼类疾病发生之后会使用大量药剂,或者频繁更换药物,进一步导致养殖水体承载能力下降。

2.耐药性强,根治难。增加药物的数量并不能够使鱼类疾病症状得到改善,反而为病原体等提供了更加适合繁殖的环境。药物的使用并不能够完全消灭病原体等,寄生虫会通

过进一步繁殖将抗病基因进行遗传,病原体、寄生虫等体内的耐药性增强。这就是盲目使用药物导致的基因突变,最终形成全新病原体。多种病原体会加重鱼类疾病,形成的恶性循环,使环境污染加重。3.病原较广,时间长。养殖水体既是水产品生长场所,同时也是寄生虫等繁殖载体,病原体会在水循环影响下加重养殖病害侵入。以前的某种特定时期疾病发展到现在会出现在任何季节当中,并且发病时间、疾病种类等出现叠加状况。

三、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1.彻底进行池塘消毒。池塘是繁殖物种的载体,但底部的淤泥也是一些病原体的良好栖息地。因此,在池塘养殖一段时间后,管理者应将池塘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即保持淤泥厚度在10厘米左右并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暴露,改变病原菌的生存环境,以减少病原菌的基数,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在疾病高发季节前,管理人员还对水体中的病原体进行了预防性治疗,与一般农药相比,中草药对寄生虫也有极好的效果,而且其繁殖无任何副作用,不会使繁殖受毒害,用中草药代替农药消毒是一种新兴的消毒方式。

2.强化水质管理。水源水质应符合《淡水养殖水质要求》,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夏季气温较高时,池塘水环境容易恶化,会导致大量鱼类病害。为了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应利用在线水质检测设备对水质进行及时监测。正常情况下,养殖池塘用水每周例行检测一次,主要是测定pH值等,夏季暴雨过后,要及时掌握池水变化情况。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2cm左右,pH值应保持在7.5~8.5之间,氨氮含量应小于0.4mg/L,溶解氧昼夜不低于5mg/L。

3.完善投饲管理。养殖户需要将每天的投喂时间固定在每天4个特定时段,这样容易形成投喂反射,要实现投喂的时间、位置等的固定化,投喂模式以分散饲料为主,避免出现由于投喂而争食而导致聚集,进而出现局部缺氧状况的发生。为保证饲料质量满足鱼类生长需要,可适当添加维生素以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每次投入饲料量应保持在正常量的75%左右。不得使用潮湿、有害的饲料,在饲料的选择和使用上要符合《渔业混合饲料安全限量》规定。

4.应用绿色生物药物技术。积极开展我国渔业生物制剂的绿色化研究和开发。渔业用药体系要符合水产品生长等需求,同时推广低危害、少残留等药物,根据渔场等实际情况改善安全用药技术,加大对微生物制剂的研究,适当对水生态环境进行调节,这样才能够实现渔场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质

量追溯监管体系。水产品质量追溯监管体系能够为提升水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对于无公害水产品要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证明,开展水产品风险管理,排除水产品生产隐患,严格执行水产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掌握渔场等水产品的养殖详细信息,及时组织执法检验和整治活动,对于生产养殖安全事故隐患限定其整改,公开举报电话等,监督渔场等的环境维护情况,能够协调各方相互配合,提升检验力度,这样才能够保护好水环境。

产养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病害流行,其中水质问题、预防措施不当等因素较为突出,防治难度不断地提升需要水产养殖要加强日常科学管理,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工作,针对发病快等特点突出对症用药效果,以保障经济效益作为水产养殖的关键。科学养殖更应该注重持续学习,创新养殖技术的同时加强预防措施的研究,降低养殖对于周边环境破坏,这样能够保证不必要经济损失的投入,实现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14种常见淡水鱼类垂钓方法解析

14种常见淡水鱼类垂钓方法 ?2012/6/24 14:43:27 ?铁血随风321 ?发帖于:钓鱼技巧 共 1 条评论 浏览 498 IP 如何垂钓马口鱼。 马口鱼大都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和山间溪流的中上层水域。更多的生活在山涧溪流中。清明后直到深秋季节,在无风的睛天,可成群地看到、但在大风天即沉入水底。此鱼个体不大,却是凶猛肉食鱼类。主要狩取小型鱼、幼鱼和水生昆虫为生。是水域中有害鱼类之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s://www.doczj.com/doc/f08284533.html,/ p1.钓具选用:此鱼大都在50-150克,约4米左右手杆即可,钩选用伊势尼4-5号,线直径0.2-0.25亳米足可应对。用手杆浮钓,也可采取海杆串钩底钓。 p2.钓饵选用:可使用蚯蚓、蛆虫、也可使用小鱼、小活虾。 p3.钓点选择:江河溪流、水库有水草的砂砾浅水区和有水流的沟口。春、夏、秋三季每天傍晚,尤以夏季最佳。此鱼在睛天无风时最适宜垂钓,而阴天刮风则欠佳。如何垂钓桂鱼

桂鱼的习性和生活环境:桂鱼是定居性鱼类,不作长距离的洄游。常栖息在缓流或有回流的河道交*处。多在2--4米水深水底为硬泥、沙泥、石桥、石滩附近。成鱼常在水草丛中贴底,而在流水环境中往往上浮和逆水而上。冬季则生活在较深洞穴中,很少活动。春季大都在浅水区觅食,夏季同其它鱼种,则活跃,是垂钓最佳良机。 钓具的应用:手竿、海竿、甚至拉砣皆可、但要根椐钓场的具体自然条件灵活选用。竿尖相对较硬为好。钓线:直径0.35--0.4毫米。子线梢粗于主线[如用手杆可采用齐杆线钓法]。钓钩:选用钩门大钩,如伊势尼12--15号或15号鲤钩。 钓饵的选用:以小鱼为主。其次是小虾[冬季用红虫也可]。桂鱼喜食活饵,同黑鱼相似是吞食性鱼类。小活鱼的个体以8--10厘米为好,钩在鱼背上,虾也用同样方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s://www.doczj.com/doc/f08284533.html,/ 垂钓方法:p1.底层浮钓法,形同浮垂钓鲢鱼。不同的是小鱼虾在临近水底游动,,桂鱼是否吃食完全在观查浮漂,不完全相似黑鱼、鲇鱼拉饵就跑、而是浮漂慢慢移动,此时即可提竿。 如何垂钓鲂鱼 鲂鱼是水中中层偏下层草食性鱼类、平时栖息在水底为淤泥、并有水草水域。按北京气温而言约5-6月份为繁殖期。成鱼主要成鱼主要摄苦草、黑藻、和植物碎屑,偶尔也食浮游生物。生长速度也较快、前六年曾在沙厂水库钩到7.8斤大鲂但大都在2斤左右。

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及其防治.

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及其防治 1 虹彩病毒病 病原:虹彩病毒(Iridovirus。流行:发病水温为20~25℃,易感染鱼类是卵型鲳鲹、牙鲆、美国红鱼、真鲷等。症状:病鱼体色变黑,无力地游在水面,个别眼球突出、出血,体表和鳍出血,鳃褪色,有的鳃上发现黑褐色或黑色颗粒;解剖观察内脏诸器官褪色,脾脏肿大;脾脏组织切片可看到许多异常肥大的细胞。防治:尚无有效方法,以防为主。(1将水温提高到25℃以上;(2避免过密饲养,保持良好水质,投喂多糖类、维生素等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3用50 mg/L聚维酮碘处理受精卵20 min;(4必要时投喂板蓝根、大青叶、三黄粉等中草药制剂,同时配合投喂VC;(5注射虹彩病毒细胞灭活疫苗,可有效防治此病。 2 淋巴囊肿病 病原: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c virus。流行:多发生在高水温期,主要感染鲈形目、鲽形目。鳃、损伤的皮肤、鳍是病毒入侵的地方。症状:病鱼的头、皮肤、鳍、尾部及鳃上出现小水泡状肿胀物,使皮肤呈砂纸状;肿胀物大部分分布在血管附近,成熟的肿胀物可轻微出血;肝脏颜色发白。军曹鱼体上的淋巴囊肿细胞呈集聚性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形成一个大的囊肿物。防治:(1发现病鱼及时清除,避免与发病鱼池的鱼接触;(2发病初期用10%的聚维酮碘溶液涂抹患处,同时配合投喂聚维酮碘溶液和三黄散等抗病毒中药。 3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病原:艾特韦病毒(Egtved virus。流行:发病季节为6~l1月,流行季节为9~11月;当年鱼和2龄鱼均可感染。易感染鱼类是花鲈、大菱鲆等。症状:病鱼体表两侧、上下额、吻部、胸鳍、背鳍基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严重时患病鱼部分鳞片脱落,有的溃疡;解剖可见肝脏失血,肠管充血。防治:(1杜绝从亲鱼或苗种带入病毒;(2放养前苗种用20 mg/L聚维酮碘淡水溶液浸泡5 min;经

鱼塘养殖中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

鱼塘养殖中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努力改善养殖环境 1.鱼塘清整与消毒。在上一季收鱼后将池塘水尽量排干,清除杂物和过多的淤泥后充分暴晒塘底,对出现垮塌的塘基进行修整,堵塞漏洞,整平塘底。然后使用消毒药物对鱼塘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其中以生石灰较为理想且操作简单。消毒方法:每亩用生石灰5075kg全塘泼洒。这样不仅能杀灭塘中细菌、寄生虫、有害鱼类等,同时也能改良池底和水质。 2.选择优质鱼种,适时投放鱼苗。鱼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抗病能力。春放鱼种应选择规格齐整、鱼体有光泽、游动活泼、溯水性强、身躯肥满、鳞片与鳍条完整无损、无畸形的健康鱼种。适当的放养时机应是春季水温达812℃时,此时鱼的鳞片紧密,活力弱,不易受伤、感染。放养时应选择晴好天气,切忌雨雪刮风天气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池塘避风向阳处,将盛鱼容器放入水中稍倾斜,让鱼自行游入池中,减小对鱼种的应激。 3.鱼种、养殖工具消毒。在放养前应进行鱼体消毒处理,以防止把病原体带入鱼塘。消毒采用药浴法,常用3%5%食盐水浸泡515分钟或高锰酸钾、二氧化氯1520ppm浸泡1015分钟。实际操作中,具体浸浴时间可根据鱼种的忍耐程度而灵活掌握。一般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常常是注意了鱼种的消毒,却没有对需使用的渔具进行消毒。因此建议:渔网、鱼桶、筛网等工具在使用前应经阳光暴晒12天,也可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氯制剂等溶液浸泡消毒,防止鱼病的传播。 4.合理放养密度及混养比例。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与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养殖户都习惯采取高密度、高投入、高产量的养殖模式,使养殖水体的负载过大,溶氧过低,有机物耗氧超量,从而诱发各种病害。科学的放养密度对调节水质、预防鱼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适当混养不同摄食习性和生活水层的鱼类,充分利用水中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发挥池塘生产潜力,在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水质。如精养鲤鱼池,一般鲤鱼亩放15002500尾,占80%左右,混养鲢鳙鱼300500尾,占20%左右。 5.谨慎操作,加强饲养管理。鱼种在捕捞、运输和投放的过程中,应该小心谨慎,缓慢操作,尽量避免鱼体活动受伤,以防止病菌由伤口进入鱼体而感染疾病。除适当肥水外,鱼种下池后还应及时投喂,好让鱼种早摄食、早生长,尽快恢复体质。一般可以在鱼种入塘后的12天后进行投喂,建议投喂营养水平较高的饲料。 6.采用生物调控水质。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方式。可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另外,还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大排大灌换水的方法改善底质,效果不佳,会造成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生长不适,应激生病。 7.配套增氧机械。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底质中的有机物和水中鱼、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单细胞藻类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保持水质条件良好,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产生。 8.掌握病害发病规律。掌握某些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病规律,定期在水体中施用药物或投喂药饵,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且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如银鲫的出血症,在发病季节每隔1520天对水体消毒1次,并投喂药饵

鱼类常见病害(定稿)

鱼类常见病害 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和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体长13cm以上)草鱼种。(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粘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见到。 【流行情况】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养阶段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2.5——15cm 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每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防治方法】疾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 (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漂白精(含有效氯60﹪)消毒,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3)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 (4)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浓度为0.3㎎/㎏;或泼洒漂白粉精,浓度为0.1——0.2㎎/㎏。 (5)口服大黄粉,按每年100㎏鱼体重用0.5——1.0㎏计算,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6)每万尾鱼种用水花生4㎏,捣烂后拌入250㎏大蒜、少量食盐和豆粉制成药饵,每天投喂2次,连续3天。 (7)50﹪大黄、30﹪黄柏、20﹪黄芩制成三黄粉,每50㎏鱼用三黄粉250g、麸皮4.5㎏、菜饼1.5㎏和食盐250g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 (8)口服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每千克鱼用量4㎎,隔天喂1次,连续2次,或用浓度为5——6㎎/㎏的PHA溶液浸洗鱼种30min。此外,还可用注射法,每千克鱼注 射PHA4——8㎎。 (9)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水面。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中部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开天窗”。鳃丝分泌粘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局部因缺血色或淡红色,或淤血成紫红色或有出血点。鳃小片愈合。严重者鳃丝溃烂,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物粘附。

鱼类病害学重点

水产动物病害学重点 (除了有几个选择题没听清全题而没有外,其他都有,大家好好复习哈) 一、名词解释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在其全部或部分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其营养物质、体液或其组织作为食物来源,并对该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生活方式。 保虫寄主: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这类其他动物常成为某种动物感染寄生虫病的间接来源,故站在某种动物寄生虫学之立场可称为保虫寄主或储存寄主。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鱼药残留: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称为渔药残留。 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 应激状态:由环境因子和其它因子引起的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适应性超过其范围而使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某些功能下降,导致活力降低,该状态称为应激状态。 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的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确保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物质。 炎症: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二.填空题 1、疾病的发生是由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草鱼出血病的重要特点是全身性出血,病原是_草鱼出血病病毒_,现定名为_草鱼呼 肠弧病毒。其症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是红鳍红鳃盖型、__红肌肉型___和__肠炎型_ 3、孢子虫的主要特征是在整个生活史中都毫无例外地产生__孢子____,生活史较复杂,包括无性阶段的分裂生殖/裂配生殖和有性阶段的配子生殖。 4、草鱼三病是指__赤皮____、__烂鳃____和__肠炎____。 5、1ppm如换算成公斤/亩米,应为 0.667 公斤/亩米。 6、新开的鱼池中,由于重金属盐类含量过高,故鱼苗、鱼种很容易患弯体病。 7、常用的消毒用药有:漂白粉_、氨基酸碘、_优氯净、溴氯海因、生石灰。 8、指环虫病的主要寄生部位是鳃。 9、鱼类原虫病病原主要包括_鞭毛虫__、__肉足虫_、_孢子虫_、纤毛虫__四大类 10、常见的鞭毛虫种类有_锥体虫_、_隐鞭毛虫__和_鱼波豆虫__。 11、常见孢子虫种类___艾美虫__、_粘孢子虫__、_微孢子虫_和_单孢子虫__、血簇虫 12、草鱼三病是指__赤皮____、__烂鳃____和__肠炎____。 13、烂鳃病的主要病原是柱状黄杆菌(曾用名为鱼害粘球菌和柱状屈桡杆菌)。 14、青虾养殖期间主要的寄生虫病是纤毛虫病,治疗药物是 ZnSO4 。 15、寄主可分为__终末寄主_、__中间寄主__、__保虫寄主____三大类。 16、日本鱼怪主要危害鲫鱼,该虫常在大水面水域中常见。 17、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0~13kg/亩.米 18、有机氯中毒用硫代硫酸钠消毒。 19、有机磷中毒用硫酸铜消毒。 20、四种禁用药为孔雀石绿、硝酸亚汞、呋喃唑酮、氯霉素。 三、判断题 ( √ ) 1. 孢子虫是水产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 ( × )2. 跑马病主要是因寄生虫侵袭而引起的鱼围绕池边成群狂游,驱赶也不散,呈跑马

淡水鱼类大全

淡水鱼类大全(图) 成都鱲(Zacco chengtui)属鲤形目,鲤科,(左边“鱼”,右边“丹”)亚科,鱲属。俗名:鱲鱼、双尾子。英文名:Chengdu chub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侧扁,腹部圆。头长与体高约相等。吻稍钝。口端位,口裂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仅达眼前缘垂直下方;下颌前端有1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无须。眼较小,位于吻端。鳞小,侧线鳞60-67。背、腹鳍起点相对,位于体中央;臀鳍发达,雄鱼最长鳍条达尾鳍基;胸鳍尖长,末端达腹鳍。体背黑灰,腹部银白,体侧有10余条黑横纹,其间具红斑点。背、尾鳍灰白,具绿斑点,其它鳍带红色。 生活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河道及小溪流中。常喜栖息在微流水的清澈水体中。分布区窄,仅发现于四川省成都及彭县附近的水体中。种群数量较小。由于分布在城市附近的小水体中,既受工业污水的影响,又受毒、电鱼等渔法的危害,致使种群个体数量明显下降,目前,在分布区范围内 已甚少见。 叶结鱼(Tor(Parator) zon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结鱼属。俗称:五涧鲮、红尾勾、高鲮。英文名:Trilobed-lip barbel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面平,尾柄细。头大。吻稍尖。前眶骨前缘具缺刻和裂纹。口下位,呈马蹄形。唇肥厚,紧贴于颌的外表,上唇不分叶;下唇明显向下卷,在颏部有发达的舌状中叶,后端卷缩稍尖,末端超过口角;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须2对,吻须细弱,口角须长。侧线鳞44-50。背鳍刺粗壮,具锯齿,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臀鳍长,后伸达尾鳍基;尾鳍深分叉。体浅橄榄色,背部鳞片具黑边,体侧有5条带状垂直斑纹,其间具大黑点,背鳍膜末端微黑,尾、臀鳍橘红色。 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多岩石的深水底层,尤其喜欢在清澈的激流中生活。健泳,常集群活动。以底栖动物为食。生长速度较快。一般3冬龄达性成熟,春季3-4月在激流滩头产卵。

论鱼类四种病虫害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08284533.html, 论鱼类四种病虫害防治 作者:王雷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6期 [中图分类号] S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292-01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 发病规律 1.1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1.2 隐鞭虫病。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 1.3 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1.4 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 2 防治要点 2.1 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在越冬期间要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在开春投喂时要注意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等,尽快恢复鱼类因越冬而消耗的体质,并通过拉网锻炼,提高免疫力;在活鱼装运时,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减少病原生物侵入机会。 2.2 在渔池设计和建造上应尽量做到符合防病要求。每个池塘应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水源充足、清洁,避免从进水口处引入病原寄生虫。

鱼类常见疾病的防治

鱼类常见疾病的防治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样水产养殖户们也是希望他们的鱼类也是如此。但是,事态的发展往往不会按照人们所期待的事物上面发展。人和鱼类都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疾病,那么神普水产专家就给大家大致讲解下水产类常见的疾病及预防。 鱼类是常年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给渔业生产造成损失,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严重的还会对养殖水域和生物圈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发展水产养殖业,要高度重视水产病害的防治工作。 那么我就给大家讲一下水产方面的几种疾病:1,鱼类微生物病,由病毒引起的鱼病如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疱疹病毒引起的;2,鱼类原虫病,鱼类原虫病指的是由原生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疾病;3,鱼类蠕虫病,因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鱼病;4,鱼类甲壳动物病此病有中华鳋病、锚头鳋病、鲺病、鱼怪病等。 这些疾病的我们一般要做到预防,不然等到发病的时候恐怕已经为时已晚了。我们一般采用的预防措施有这几种: 1,彻底清塘。池塘是鱼类的生活场所,其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鱼类健康,所以一定要做好消灭病菌、清除敌害的工作。各种疾病的预防,首先也是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常见的药物有“净水宝”等;2,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产生养殖池恶性的内源污染。设计养殖密度时应充分考虑养殖硬件设备和养殖技术水平,切莫盲目跟

风。 3,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养鱼先养水是众所周知的,由于鱼类是生活在水里,水质的好坏对鱼类养殖至关重要。 4,做好药物预防。在疾病流行季节和放养苗种时,进行药物预防,也是防止鱼类生病的重要措施。具体用什么药,采取什么方法,都有具体的要求。 以上内容都是神普小编为大家撰写的,如果大家有什么不懂或者想更多的了解鱼类知识尽在郑州神普艾普森。最后祝大家养殖愉快!

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及其防治.

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及其防治 1 虹彩病毒病病原:虹彩病毒(Iridovirus。流行:发病水温为20~25℃,易感染鱼类是卵型鲳鲹、牙鲆、美国红鱼、真鲷等。症状:病鱼体色变黑,无力地游在水面,个别眼球突出、出血,体表和鳍出血,鳃褪色,有的鳃上发现黑褐色或黑色颗粒;解剖观察内脏诸器官褪色,脾脏肿大;脾脏组织切片可看到许多异常肥大的细胞。防治:尚无有效方法,以防为主。(1将水温提高到25℃以上;(2避免过密饲养,保持良好水质,投喂多糖类、维生素等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3用50 mg/L聚维酮碘处理受精卵20 min;(4必要时投喂板蓝根、大青叶、三黄粉等中草药制剂,同时配合投喂VC;(5注射虹彩病毒细胞灭活疫苗,可有效防治此病。 2 淋巴囊肿病病原: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c virus。流行:多发生在高水温期,主要感染鲈形目、鲽形目。鳃、损伤的皮肤、鳍是病毒入侵的地方。症状:病鱼的头、皮肤、鳍、尾部及鳃上出现小水泡状肿胀物,使皮肤呈砂纸状;肿胀物大部分分布在血管附近,成熟的肿胀物可轻微出血;肝脏颜色发白。军曹鱼体上的淋巴囊肿细胞呈集聚性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形成一个大的囊肿物。防治:(1发现病鱼及时清除,避免与发病鱼池的鱼接触;(2发病初期用10%的聚维酮碘溶液涂抹患处,同时配合投喂聚维酮碘溶液和三黄散等抗病毒中药。 3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原:艾特韦病毒(Egtved virus。流行:发病季节为6~l1月,流行季节为9~11月;当年鱼和2龄鱼均可感染。易感染鱼类是花鲈、大菱鲆等。症状:病鱼体表两侧、上下额、吻部、胸鳍、背鳍基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严重时患病鱼部分鳞片脱落,有的溃疡;解剖可见肝脏失血,肠管充血。防治:(1杜绝从亲鱼或苗种带入病毒;(2放养前苗种用20 mg/L聚维酮碘淡水溶液浸泡5 min;经常清洗网衣,定期更换,降低放养密度;(3定期投喂双黄苦参散、板蓝根、贯众等抗病毒药物以增强免疫力。 4 细菌性肠炎病病原:肠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流行:流行季节为5~10月。多种海水鱼类可感染致病。症状:病鱼不摄食,肛门红肿或外突;解剖可见腹部有浓状液体流出,肠道充血,尤其以后肠充血发红最为明显,肠壁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而有很多淡黄色液体。防治:(1投喂新鲜饲料;(2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如乳酸杆菌等优化肠道菌群;(3发病时投喂复方磺胺甲嗯

淡水鱼养殖的病害预防

淡水鱼养殖的病害预防 作者:平月菲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10期 平月菲 本文对淡水鱼病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为进一步推广、介绍淡水鱼病害的防治技术和最 新动向,以期对淡水鱼养殖起到指导促进、作用。 我国的水产品在世界上产量最大,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品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我国淡水资源丰富,有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广袤的湖泊。因此淡水鱼类在我国水产品产量中 占据着较大的份额,这就要求水产工作者,必须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淡水鱼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我国对于淡水鱼病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 的淡水鱼病害防治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1保护渔业资源和环境 1.1需要对养殖用水的污染进行处理 需要采取标本兼治的政策,做到治污和建厂的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应该进一步改良我国 的化肥和农药使用方法,改善使用结构,合理调整使用量。 1.2淡水养殖要根据水域环境容量合理开发、合理布局,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绝对不能采用破坏环境、掠夺资源为代价的盲目发展方式,一味的追求产量的增长。只有 这样才可以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长盛不衰。 2淡水鱼养殖的治理和消毒 2.1池塘的治理和消毒 1)对淡水鱼养殖池塘的治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池塘的大小选择要因地制宜,以0.27~ 0.53 hm2亩为宜,如果网具、机械等硬件设施良好,池塘的保水性好,池塘面积可以稍稍扩大。如若土质渗漏较为严重,需要使用薄膜铺地防渗,以及各种配套硬件设备情况较差,则池塘的 面积不宜过大,选择0.13~0.33 hm2为佳。鱼塘治理工作的重点是池深,这需要每年对池底的淤泥进行一次清淤工作,以保证夏季池塘水位深度。由于北方气温偏低,水位深度应保持在2 m以上,而南方气温偏高,池塘水位深度在2.5~3 m为佳。 2)对于池塘养殖的消毒,通常采用的药物有生石灰、茶饼、漂白粉等。生石灰也是国际上最为通用和有效的药物之一。采用生石灰清塘,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杀灭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昆虫、病原体、青泥苔、野杂鱼等,以及一些根茎浅软的水草;生石灰遇水之后会生成氢氧化钙,之后会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池底,碳酸钙可以使池底的淤泥结构变疏松,进而改 善池底淤泥的通气条件,产生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的作用和效果,分解和释放出磷、氮、钾等 元素,使池底的淤泥矿化;碳酸钙还能与水中的碳酸、二氧化碳等形成缓冲物质,保持稳定的 水质pH值,利于鱼的生活。生石灰还有助于水中的悬浮胶状有机物胶结沉淀到塘底,澄清水质;生石灰中的钙也可以作为鱼不可缺少的元素被利用。漂白粉一般多用于带水清塘。茶饼多用于 浅塘,水深1 m的浅塘,每亩施用茶饼50 kg,捣碎之后浸泡24 h,加水对池塘进行均匀泼洒。 2.2水库和湖泊的治理和消毒

常见鱼种

常见鱼种整理

————————————————————————————————作者:————————————————————————————————日期:

蜡鱼 学名:黄鳍鲷,又叫蜡烛鱼,腊鱼,黄鳍棘鲷。 食物:小虾、小鱼为食, 环境:底层鱼类,生活於1~50公尺水域,常在河口区的蚵棚、红树林或堤防区的消波块附近活动,属广盐性鱼类。体表受伤或因水质混浊鱼鳃淤泥引起呼吸不良易死亡。 体形:1龄鱼体长17.0厘米,体重150克;2龄鱼22.0厘米,330克;3龄鱼26.0厘米,560克,最大个体体长可达35.0厘米,体重3350克。 功效: 乌头 学名:鲻鱼, 食物:小虾、小蟹、小鱼为食,

环境: 体形:4龄鱼体重2公斤~3公斤以上成熟 功效:主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令人能食,益筋骨,益气力,温中下气。 鳡鱼 学名:鳡鱼,竿鱼、水老虎 食物:主要以鱼类为食 环境:江河、湖泊的中上层 体形:一龄1.0—1.5千克之间,两龄3.5—5.5㎏,三龄7.5—11.0㎏,四龄15.0—20.0㎏功效:有暖中、益胃、止呕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反胃吐食等症

红眼 学名:赤眼鳟 食物:藻类、有机碎屑、水草等 环境: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中层 体形:二龄鱼即可达性成熟 功效:反胃吐食;脾胃虚寒泄泻 白条 学名:白条鱼,餐子、餐鱼 食物:食高等植物碎屑、甲壳类及水生昆虫等,特别喜食河中的小虾类环境:溪、湖及水库等水之上层。

体形:个体小,一般体长为7-14厘米,体重为3.5-31.5克,最大可达18.5厘米,体重90.6克 功效: 翘嘴 学名:翘嘴红鲌,噘嘴鲢子 食物: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 环境: 体形:一周年达0.6-1公斤,两周年可达2-3公斤。 功效: 花斑 学名:淡水石斑鱼 食物:肉食性的特性强烈,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 环境:淡水养殖品种 体形:成年体长18~~25CM左右,体重在100~~250g之间 功效:健脾、益气的药用价值

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

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中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就有“贞其雨,在圃渔”的记载。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淡水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宗淡水鱼类是淡水养殖的主体。在淡水鱼类养殖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在世界上就是遥遥领先,2008年,莱斯特·布朗评价中国的淡水渔业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水域环境受到了较大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导致各种水产动物病害频发,呈现出疾病种类多、发病面积广、延续时间长、死亡率高、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每年我国水产养殖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之巨,其中大宗淡水鱼类病害损失高达40亿元,约占鱼类病害损失的70%。病害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而病害防控技术的发展必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回顾了我国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控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控技术的战略构想。 1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控技术的回顾 我国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治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的《养鱼经》,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北宋时期苏轼的《物类相感志》中有“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用枫树皮投水中则愈”的记载,其中的“虱”就是常见的鱼类寄生虫小瓜虫。明代《农政全书》载有“池瘦伤鱼,令生虱,鱼虱如小豆大,似团鱼,凡取鱼见其瘦,宜细检测之,有,则以松毛遍池中浮之,则除”,进一步描述了鱼类寄生虫鲺的形态和防治方法。这些寄生虫的描述和防治方法代表了我国大宗淡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与防治对策分析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与防治对策分析 淡水鱼养殖当中,当前大多数采取的是投喂结合饲料的配合养殖方式,养殖方式更加科学。但是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比较多,并且一旦发生病害,对淡水鱼的产量以及品质都会产生较大影响,降低养殖效益。所以,要加强关注淡水鱼养殖当中的常见病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本文对淡水鱼常见的红头病、暴头病、水霉病以及肠炎病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通过结合淡水鱼养殖提出综合防治病害的措施。 标签: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防治对策 1.前言 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淡水鱼自身抵抗力、病原体滋生以及实际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淡水鱼发生病害并流行。一旦发生淡水鱼病害,将直接对养殖户养殖收益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在每年5至9月属于淡水鱼病害高发期,此时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鱼类病害,加强日常养殖管理,按照定位、定时、定质以及定量的原则进行管理,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淡水鱼病害。 2.淡水鱼常见病害与防治对策 2.1红头病和暴头病 淡水鱼发生红头病和暴头病主要是由于迟钝爱德华氏菌和鲴爱德华氏菌引起的,淡水鱼在感染相应病菌之后,食欲会逐渐减退,离开鱼群出现独游,在发病后期严重之后,并于的头顶会存在充血状态,两个鱼眼之间的头颅会出现马鞍形状的病灶,病情非常严重的时候,头盖骨会开裂,将脑组织暴露在外。通过对病鱼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肌肉存在充血现象,其腹腔存在大量的腹水,腹水呈现淡黄色,肝部出现肿大现象,且存在出血斑点。对淡水鱼红头病与暴头病进行预防,可以在鱼苗下池之后的一周通过纤毛虫鱼药进行以此杀虫;还可以将芳草菌尼、地锦草、维生素K3粉末、青莲散以及三黄散等添加到鱼饲料当中,每天进行一次投喂,连续投喂五天[1]。 2.2水霉病 大部分淡水鱼在感染水霉病之后症状不是很明显,通过镜检可以看见鱼的伤口处存在水霉菌,水霉菌在22摄氏度以下的水温环境下繁殖速度加快,淡水鱼在得病之后会出现运动失常现象,通常会在水体上层进行缓慢游行,动作相对迟钝,反应也比较呆滞,患病重症鱼其病灶出现血脓,鱼肌肉逐渐腐烂直至大量出现死亡。对水霉病的防治可以通过生石灰对鱼塘进行彻底清理,并适度进行稀放。对该病鱼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3%以下浓度的食盐溶液对其进行五分钟的浸渔;如果将食盐浓度将至0.5%,则可进行较长时间的浸洗;还可以通过小苏打与食盐混合使用,每隔一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三次,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轮

生鱼几种病害防治方法介绍

生鱼几种病害防治方法介绍 白皮病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生鱼的鱼种,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主要发生在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慎、碰撞鱼体或水质恶化,尤其是放了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病原菌更易孳生和繁殖,鱼体容易感染此病。止病死亡率高,可达50%以上,它病程短,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的时间。 防治方法:发病鱼池可用1ppm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0.3ppm 的二氧化氯等消毒药物化水全池泼洒。 水霉病 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生鱼受精卵的孵化阶段和鱼苗阶段,由于水环境不良或水温低(15℃-20℃),特别在阴雨天,突然感染引起,可造成受精卵及鱼苗的大批死亡。水霉菌多是腐生性的,大多是捕捉、运输、体表寄生虫侵袭等导致发病。 症状:内菌丝侵人体内后,蔓延扩展,向外生长成绵毛状菌丝,似白色绵毛。病鱼体表粘液增多焦躁或迟钝,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 防治方法:严格用药物消毒孵化池,保持孵化池水体清新,捞卵不离水,轻捞轻放不使卵粒受伤。苗种捕捞、运输动作要轻,放苗前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5-10分钟,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用亚甲基兰0.3-0.5ppm化水全池泼洒,连用2天,效果较好。 孢子虫病 流行情况:发病高峰主要在成鱼阶段,即每年的秋、冬、春季。 防治方法:养殖鱼池要用益生菌液或者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淤

泥中的孢子,以减少此病的发生。发病鱼池可在饲料中拌服“孢杀”,连用3-5天;外用灭虫精全池泼洒,隔三天后再用“强效碘”全池泼洒,连用3天,采用此法治疗效果较好。 生鱼对病害的抵抗力很强,只要养殖过程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对症下药”,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的防治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的防治 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们,我是田园,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如何做好水产健康养殖和减少病害死亡,提高养殖效益是广大养殖户和水产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今天请来了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的蒋燕工程师,请她为听众朋友们介绍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的防治。现在蒋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蒋老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1.主持人:现在,随着水产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种质资源退化,运输流通快,比如说南方的鱼苗运输到北方来养或者是北方的苗种运到南方,都使的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 专家:是的,目前,我们国家包括鱼、虾、贝类和中华鳖这些水产动植物主要病害就有200多种,每年平均发病损失率在15%以上。现在,水产养殖病害已经成为阻碍渔民收入和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问题。 2.主持人:现在很多渔民朋友反应,用一些药物不像以前那么管用了,用量小了,不起作用,用量大了,又容易引起鱼中毒,而且现在鱼病的爆发非常厉害,经常是发现鱼病再用药的时候就已经晚了,鱼就开始大批死亡了。 专家:你刚才谈到的这些疑问,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一个问题是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药物不起作用、加大用量都是长期滥用药物导致的结果,使鱼体自身的抗药能力增强。第二个问题也是我们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都是发现鱼有病了才去治疗,平时不注重预防,也不舍得把精力和钱都投在疾病的预防上,使得鱼的抵抗力很弱,结果是得不偿失,发现鱼得病了,不能很好的掌握治病的时机,不但花了钱,病又不能治好。 3.主持人:确实如此,我们很多养殖户并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很难掌握治病的最佳时机。那在我们遇到的这些普通淡水病害中,是不是在高温季节更容易发生呢? 专家:确实如此,水的传热性差,水体中氨氮含量高,亚硝酸盐等一些有害物质在水体里大量积累,使水质很差,我们也能注意到,养殖用水的颜色容易变得浑浊发黑,严重的时候还会散发出一阵阵的臭味。鱼生长较快的季节,饲料营养不足,鱼抵抗力弱也很容易导致一些鱼类疾病的发生。 (间奏乐1) 4.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的防治,为此我们请到了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的蒋燕工程师。刚才听了蒋老师的介绍,我觉得看来要避免鱼病的发生,重在预防,尤其是防病措施更要做好。那么,我们就从鱼病的预防开始讲起吧。蒋老师,怎样才能将预防措施做得全面和有效。 专家:我先讲一下水体环境。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好了,鱼就不容易得病。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新,不要把不清洁、有可能带有病原生物或生活使用污水排入到池塘中。池塘底的淤泥也是各种病原菌滋生和寄生的场所,在春季投放鱼苗之前对一些多年使用的老旧池塘一定要进行清除淤泥和消毒。清出的淤泥要运到远离养殖场的地方,并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同时,也要在进排水口都要安装过滤网。第二点是要注意在晴天中午一定要多开增氧机,池塘注水的深度也不要太高,一般控制在1.2米至1.5米左右,这样促使水体上下自行对流,使水体中溶氧分布均匀,同时将池底部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散发到大气中,减少对鱼的危害。第三点是要注意观察水体透明度,池塘要多加新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上。第四点就是要注意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果水体中出现大量气泡状泡沫时,就表明水质在恶化,需要加一些水质改良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5.主持人:那这个水质改良剂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在水里加入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专家:水质改良剂主要是指一些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的活菌制剂,他们对调节水质,预防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像现在市

淡水鱼疾病防治

淡水鱼疾病防治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为此,切实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将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预防措施 1.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进行水体消毒预防。 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开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使鱼类感染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因此,在进入春季后,除了要适当换水外,每10天~15天施用一次“中水益水宁”或“渔经好水素”能有效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另外,早春季节,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还处于繁殖发育的初期,此时用药杀虫、灭菌效果较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Ⅰ型0.6p p m~0.7p p m或用敌百虫、辛硫磷粉 0.12p p m~0.3p p m全池泼洒,预防原生寄生虫性鱼病。用20p p m 生石灰或0.02p p m溴氯海因定期全池泼洒1次,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疾病。 2.要提早开食,增强鱼的体质,重视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 鱼类越冬长时间不摄食,体质消耗较大,抵抗力差,极易被病原侵袭。因此,进入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后,要提早开食,投喂较好的配合饲料加强营养,并根据吃食鱼类的数量、鱼体大小和摄食能力,在水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投喂量,做到适量投喂。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例如维生素C钠粉、免疫活性促长剂和维生素E等,可使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介绍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ZT < 一> 大眼红鲌鲤科 Erythroculter hypselonotus (Lin) (大眼、凹颈、翘鼻) 体侧扁,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口上位,下颚突出并上翘,口裂与体纵轴近垂直。眼大,头长约位眼径的3倍。无须。侧线微下弯,侧线鳞60-66。背鳍硬刺光滑、粗壮;臀鳍基部甚长。 栖息在江河缓流的中上层。性凶猛,以小鱼为食。分布于珠江水系。 <二> 尖鳍鲤鲤科 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 (海鲤)体极高,背部显著隆起,而后急剧下斜。头短。口端位。须两对,吻须甚短。必、臀鳍具带锯齿的强刺。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起点位置后于腹鳍基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尾柄长高相等。 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江河口。主食底栖生物。2-3月产卵,粘附于水草上孵化。常见体重0.5Kg。肉肥嫩,味佳,为群众喜爱的上等鱼。分布于海南岛各水系及广西钦江的下游。 <三> 乌原鲤鲤科 Procypris merus Lin (乌鲤、乌钩、墨鲤、黑鲤)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身高。头较小。口端位。唇很厚,具明显小乳突。须两对,较长。背、臀鳍硬刺强壮,后缘带锯齿。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 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江河深潭。杂食,以底栖生物为主。生殖期11月至年1月,分批产卵。常见体重0.5-1Kg,最大7Kg.肉鲜美可口,为上等食用鱼类。分布于西江水系。 <三> 裸腹重唇鱼鲤科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花鱼)体长,近圆筒形。头锥形,吻突出。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须一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具臀鳞。被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下方。以

鱼类常见病虫害的分类

鱼类病虫害的分类 ——八百洞庭曾宪义 一、鱼类原虫病: 鱼类原虫病指的是由原生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鳃隐鞭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粘孢子虫病及小瓜虫病等。- 二、鱼类蠕虫病: 因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鱼病,称鱼类蠕虫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舌状涤虫病等。 三、鱼类甲壳动物病 此病有中华鳋病、锚头鳋病、鲺病、鱼怪病等。 病鱼的检查 一:鱼体的肉眼检查 鱼体的肉眼检查,简称目检。在实际中,目检是检查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检可以观察到病原体侵袭机体后机体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对于某些症状表现明显的疾病,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凭借经验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另外,一些大型病原体如较大的寄生虫,肉跟也可观察到。一般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通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腐烂、脓肿、蛀鳍、竖鳞等。鱼类致病病毒和致病菌的确定,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鉴定,同时,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排除寄生虫类鱼病后,根据病鱼表现出的症状,大致确定为某种类型的鱼病。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常表现出粘液过多、出血、羽点状或块状的孢囊等,根据寄生部位和所引起的症状不同,有的凭肉眼即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对鱼体的检查,主要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分。 检查顺序和方法如下: 1、体表:将病鱼置于白搪瓷盘中,按顺序从嘴、头部、鳃部、体表、鳍条仔细观察。寄生于体表的线虫、锚头鳋、鱼鲺、钩介幼虫、水霉等大型病原体,很容易被观察确定。但很多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小型病原体,则主要根据表现出来的症状加以辨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三代虫等引起的病状,一般会分泌大量粘液,有时微带污泥,或者是嘴、头以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不充血。疖疮病则表现为病变部位发炎、脓肿。白皮病病变部位发白,粘液少,用

六种常见鱼的习性

一、鲤鱼 鲤鱼自然是属鲤科,是鱼类的大科之一,共有两千多种,分布在除澳洲和南美洲之外的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江河湖泊.水库.池沼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在我国最常见的鲤鱼由于地域和水系的不同,有黄河鲤.武昌鲤.健鲤.岩原鲤.乌原鲤.团鲤.荷包鲤等等. 我们经常可以钓获的鲤鱼,虽然其生长的水域不同,但其体形和习性却大同小异. 鲤鱼是淡水鱼类中个体较大的品种之一,幼鱼阶段主要以自然水体中的小型浮游生物.蚌.螺等水体底栖动物为食,成鱼也食水草和藻类,属杂食性.最大个体可达40公斤以上.喜欢栖息于松软的泥底和水草丛生处,若水底有沟坎.斜坡.木桩.岩石等易于隐蔽或觅食的地方,都是鲤鱼喜欢停留和嬉戏的场所.被钓鱼人称为"鲤鱼的小套间".鲤鱼喜动,做短距离回游,若长期存在于某一固定的水域(如:池沼.坑塘等),会形成一定的回游路线.鲤鱼喜群游,一般三五成群,喜混水.弱光.缓流.喜在松软的泥底或腐殖质较多处拱动觅食,其上唇发达,比下唇长很多,并可伸缩,因此鲤鱼摄食最喜欢的是食物在嘴的前下方,上仰(头高尾低)摄食是鲤鱼耗费体力最大和最不舒服的摄食姿势.(这一点对钓鲤鱼的钓组配制很重要).鲤鱼生性警觉,对非习惯性食物,特别是悬浮于水体之中而非落底的食物,会本能的采取试探性行为,或利用其鳃和嘴的配合使水流对食物先推而后吸入,或用尾甩动食物.(正因为如此,鲤鱼必须钓钝).在遇到危险时,鲤鱼有三种本能的动作,其一;尾高头低拱入泥中,其二:发力直线逃窜,决不回头,其三;将尾圈向头部,体程圆型,然后象弹簧一样突然猛力弹开,这也正是鲤鱼之所以能高高越出水面的动作.鲤鱼的侧线(鱼类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感应线---也叫生命线)对震动和声波感应更灵敏. 鲤鱼最适宜的温度是10到25度.低于5度停止摄食,低于2度进入冬眠.高于30度则躲到阴凉处或潜入较深的水域.对水位的涨落反映灵敏,水涨则游向浅滩,水落则游入深水. 鲤鱼每年有两次高峰摄食期,一是甩籽之后,腹中空空,急需补充营养,二是秋季越冬之前,需要储存大量脂肪,准备越冬. 鲤鱼对低温和低氧的耐受力比鲫鱼略差,但远远优于鲢鱼.鳙鱼和草鱼等.且繁殖力强,适应水体相当广泛. 二、草鱼 草鱼,淡水大型鱼类,鲤科,遍布我国除西北高原外的各大水系,成鱼最大个体可达50公斤以上,养殖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被列为草.鲤.鲢.鳙四大家鱼之首.4---5龄成熟,一般3--20公斤的较为常见.是淡水大型鱼垂钓爱好者的首选垂钓对象.草鱼属杂食性兼草食性,大量的食草是其与其它淡水鱼在垂钓方法上的基本区别.草鱼首先还是喜欢动物型食物,其次才是植物型食物.比如:我们在垂钓过程中,用蟋蟀.蚂蚱.蜂蛹.大青虫.蚕蛹.飞蛾等做钓饵时,就远比用青草.菜叶.谷物类钓饵的效果要好的多.只是在没有这些动物型饵料的季节和钓场时,使用植物型饵料也可以钓到草鱼.其原因是草鱼的食量很大,高级食物根本就满足不了它的需要,所以只好靠大量的粗饲料来填饱辘辘饥肠,特别是水库和湖泊中的野生草鱼,为了填饱肚子,甚至连草根和硬邦邦的草梗都吃,所以人们便送它拓荒者的美称. 草鱼一般是在水的中层,有时也在中上层或者中下层,这要看季节.天气.水深.等因素.特别是在摄食的时候,甚至会到水面或者水底.除了季节.天气.温度.水深和人为等因素对草鱼泳层的影响之外,影响最大的就是食物了.因为草鱼的食量大,总是吃不饱,除了天擦黑和放亮时的两个变光期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处于觅食状态,那里有食物就到那里.傍晚和夜间会到近岸的水表,探出头来拽拉岸边伸向水面的草叶.这一点,正是我们判断水中有无草鱼的依据之一.草鱼同样也有喜静怕惊的习性,因为它常常活动在水体的中层或上层,因此,人影、竿影、喧哗声等更易使其逃之夭夭。这一点是我们在钓草鱼的过程中应该非常注意的 三、鲫鱼 鲫鱼分布的地区非常广泛,自亚寒带直到亚热带。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地江、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