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复习课程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复习课程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复习课程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复习课程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内容(科目与活动)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

类型及特征:

根据课程性质进行分类:

(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主要缺点是过多考虑知识的逻辑和体系,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同时,学科分得过细,不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世界的联系。

(二)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第二,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第三,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活动课程的主要优点是重视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教材的心理组织,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发展学

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其缺点主要是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递人类文化经验。

(三)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实施综合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叫做融合课程。二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做广域课程。三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是:综合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改进类型,仍有学科课程的性质。其优点在于它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缺点主要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课程管理进行的分类

(一)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一级课程。通常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设置的课程。它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强调课程内容的一

致性、共同性和发展性,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二)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定的课程,属于二级课程。它是一种为突出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满足地方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具有区域性、本土性的特点,一般在区域范围内开设。

(三)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根据课程形态进行的分类

(一)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以课程标准、教材等显性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显性课程是课程的主要形式,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显性课程是通过课堂学习等正式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明显的影响。

(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隐性课程一词最早是

第三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第三节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受课程类型的制约。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探究每一对课程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确立理想的课程结构的基本前提。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一)学科课程 所谓“学科课程”(thesubjectcurriculum),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迄今为止,已出现了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 “科目本位课程”(snbject-basedcurriculum)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subjects)所组成的课程。这是最传统的学科课程。春秋时期,孔子通过“删诗书、定礼乐”,确立了“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六艺”。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学校中,主要的教学科目即所谓“七艺”,包括“三艺’’(文法、修辞、逻辑)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大概是科目本位课程最早的形态。 若从课程思想的角度看,西方的科目本位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思想形态。 第一,“要素(essential)课程”说。这个学说认为,“一个真正的自由普通教育的内容应当由少数经过仔细选择的学科组成”。该学说产生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实践中,以“七艺”为典型代表。自古希腊时期至文艺复兴前,该学说支配了欧洲学校教育课程实践长达1500余年。 第二,“泛智课程”说。该学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由夸美纽斯创立。该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泛智论”(Pansophism)。“泛智论”的理想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因此,“泛智论”就是使人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由此发展出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比如,在“母育学校”(接收从出生至6岁的儿童),夸美纽斯就开设了20种科目——形而上学基础、物理学基础、光学初步、天文学入门、地理学初步、编年史基础、历史入门、算术初步观念、几何学初步、静力学入门、机械学入门、辩证法初步、文法学、修辞学入门、文学、音乐初步、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伦理学基础、宗教。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他身上”。这种“泛智课程”说后来在法国百科全书派的课程理论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三,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赫尔巴特主义”(Herbartianism)的创始人赫尔巴特是最早为科目本位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他的课程以培养“善的意志”为根本鹄的。为了培养“善的意志”,他认为应当培养人的“六种兴趣”,根据这“六种兴趣”设置相应的课程。第一种兴趣是“经验的兴趣”,即了解事物“是什么”的兴趣。这种兴趣引导人去观察和亲身经验。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这些科目旨在使学生获得自然的知识。第二种兴趣是“思辨的兴趣”,即进一步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数学、逻辑学、文法等,这些科目指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种兴趣是“审美的兴趣”,即对各种事物、大自然、艺术品、“善行”的体验和美的评价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图画、音乐、文学等,这些科目指向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感。第四种兴趣是“同情的兴趣”,即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产生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国语、外国语等,这些科目旨在培养友爱、谅解精神。第五种兴趣是“社会的兴趣”,即在交往中建立广泛联系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公民、历史、政治、法律等,这些科目旨在培

四种气质类型比较典型的特征及表现

四种气质类型比较典型的特征及表现 一、胆汁质 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烈,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旺盛,经常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有时缺乏耐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意志坚强、果断勇敢,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于转移;行动利落而又敏捷,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亮。 二、多血质 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但较为温和;易于产生情感,但体验不深,善于结交朋友,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姿态活泼,表情生动,有明显的外倾性特点;机智灵敏,思维灵活,但常表现出对问题不求甚解;注意与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 三、黏液质 黏液质的人反应性低。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迟缓、稳定、缺乏灵活性;这类人情绪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很少产生激情,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不动声色;注意稳定、持久,但难于转移;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喜欢沉思;在意志力方面具有耐性,对自己的行为

有较大的自制力;态度持重,好沉默寡言,办事谨慎细致,从不鲁莽,但对新的工作较难适应,行为和情绪都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 四、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有较高的感受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都相当缓慢,柔弱;情感容易产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隐晦而不外露,易多愁善感;往往富于想象,聪明且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他人观察不到的细微事物,敏感性高,思维深刻;在意志方面常表现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受到挫折后常心神不安,但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出坚忍的精神;不善交往,较为孤僻,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以上介绍的是四种气质类型典型的表现。这四种人如果遇到相同的事情,其表现如何呢?苏联心理学家巧妙设计了“看戏迟到”的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气质使其心理活动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 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快了。 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关于课程课程类型课程功能课程结构

关于课程、课程类型、课程功能、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定义和内涵 研究课程改革,必须对课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据不完全统计,中外学者对“课程”有近百种定义,既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科学发展,课程的定义也不断趋于完善。 我国著名学者钟启泉将课程定义为: 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广义) 课程是旨在保障青少年一代的健全发展,由学校所实施的施加教育影响的计划。(狭义) 近年来,课程理论发展迅猛,以上述定义为基础,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将课程的定义归纳为: 课程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广义) 课程是学校或培训机构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精心选择的教育与训练内容的范围及其安排的总和。(狭义) 下表可帮助我们加深对课程内涵的理解: 在上述三个层次中,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是“龙头”。因为规划和设计必然要使用某种课程模式,体现其课程观念,并拉动另两个层次的编制和实施。从课程的定义不难看出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是广义教学的一

发展 部分,课程论是教学论的一个分支;课程又涵盖了狭义的教学,包含了大纲、教材、教学手段以及教法和学法。 ——摘自蒋乃平:《职教课程探索的三个层级》 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摘自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三、课程的类型及其演变 课程类型又称课程形态、课程原型。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两种最基本的课程类型。 相关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 融合课程 课程 核心课程(以人类的基本活动为中心) 广域课程 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科学发展,出现了一种介乎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之间的课程类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在教育大词典里有两种释义:一是指最主要的学科即主干科目;二是指一种课程原型,体现了一种特有的教育观。核心课程既不以学科为中心,也不以儿童为中心,而是以人类的基本活动为中心。这种教育观适应了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今被人们强调的职业分析,就是以人类基本活动——职业的实际需要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核心课程的理念在职教领域中的一种体现。 与此同时,学科课程也发展出三类改进类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这三种改进类型实际上是学科不同程度的综合化。 在工业经济后期向知识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众多国家职教课程产生了质的变化,多元整合型课程——一种新型的课程类型应运而生。多元整合型课程是指采用多种课程类型之所长,经取舍、重组而成的现代职教课程类型。

音乐课的类型与结构

音乐课的类型与结构 音乐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 1、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器乐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2、综合课型。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器乐、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音乐课单一课型的结构: 第一种:欣赏教学课堂结构 欣赏过程:导入→整体性教学阶段(初听)→分析性教学阶段(分听)→综合性教学阶段(复听)。 1、导入新课;提出聆听要求(可采用情景法、描绘法、直观法) ①点明课题,识记作者、辨认题材(板书) ②感知主题音调、辨认、追踪、记忆、反复强化(出示主题音调)。 ③认知有乐器及音色(挂图,聆听)。 ④情感的辨认、追踪、记忆(类型,变形)。情感类型一般可分为(出示小黑板):

a\欢快活泼 b\雄壮有力 c\委婉细腻 d\悲怆哀伤 2、整体性欣赏(初听) (出示曲式结构挂图) 放录音,全听一遍,感知音乐整体形象。 聆听过程,教师要以动态、神态及相当准确的言语点拨,扼要提示分段和音色的表现。 3、分析性欣赏(分听) (编制分听磁带) 分段反复细听通过对各段音乐感知、分析,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和手段表现情感的作用,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行音乐情感的体验。 A、分析性欣赏,可采用如下的提问,启发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 ⑴在这段音乐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它用了哪些表现手段和表现要素? ⑵缓慢抒情的曲调可表现怀念、回忆或歌颂、赞美的情感,这段缓慢的曲调表现了什么情感呢? ⑶谁能听出这首乐曲的节拍.音色.情感?它和以前听过的乐曲有相似的地方吗? ⑷这首乐曲与某些乐曲相比,你能感到有哪几种乐器演奏呢? B、听,要完成如下教学任务:

常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类型及特点

常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类型及特点 杨庆余 (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杨庆余) 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提问的功能在于引起思考。因此,小学数学课中的课堂提问,不能简单视作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师生语言交流,也不能简单视作是一种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的手段。提问应做到三个明确:其一是目的明确,即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其二是方向明确,即提问要给学生明确的思考方向,决不能含糊朦胧;其三是评价明确,即学生在回答提问后,要对其有个明确的评价,决不能有置可否,使其茫然。 现今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常见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判断性提问 这类提问多见于学生或教师的解题过程中或结束后,目的是判断其过程、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有时也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其过程、方法或结论的合理性。 常用的语句有:“对不对”“是不是” 这类提问的特点是:其一,要求回答者仅用“是”或“否”就能解决提问,因此,尽管教师也引导学生思考,但提问方式本身容易误导学生不做思考,所以思维程度要求很低;其二,难以发现学生真实水平,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常包含偶然因素,从概率来说,即使是猜,也有50%的正确率;其三,难以找到学生错误症结所在,一个判断失误可由多种因素所致,不找到原因就无法对症下药。 建议这种类型提问后面应紧跟一些引导叙述算理的或引导思考的提问。 二、视读性提问 这类提问多见于一个课题展现在学生视觉之中后,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题中找到一些相关信息,便于从这些信息入手加以思考。 常用的语句有:“是什么”“怎么样” 这类提问的特点是:其一,能引导学生将注意集中并指向课题,并调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其二,能提高学生从众多信息中辨认出某些相关信息的能力;其三,其思考性成份很低,有时甚至只要照读一些数据即可。如:“第一班工人生产了几个零件”学生只要读一下题中已告诉的数据即可。 建议这类提问增加些思考成份,诸如只视读一些数据的提问尽量避免,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复述性提问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气质类型的测定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胆汁质(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安静型):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于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抑制型):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细小事物、情感发生较慢但持续很久、体验深刻,具有内倾性。 下面60道题可以帮助你大致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要实事求是。看清题目后,你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自己之间的,记0分;比较不符合的,记—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2分。 1.做事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气人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些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在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物就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景时,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热情。 22.能够常时间做单调、枯燥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内容(科目与活动)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 类型及特征: 根据课程性质进行分类: (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主要缺点是过多考虑知识的逻辑和体系,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同时,学科分得过细,不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世界的联系。 (二)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第二,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第三,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活动课程的主要优点是重视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教材的心理组织,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其缺点主要是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递人类文化经验。 (三)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实施综合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叫做融合课程。二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做广域课程。三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是:综合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改进类型,仍有学科课程的性质。其优点在于它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缺点主要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课程管理进行的分类 (一)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一级课程。通常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设置的课程。它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强调课程内容的一

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典型表现及适合职业 1.多血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 情绪兴奋性高;反映速度快而灵活。 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合适的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监督员等。

2.胆汁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 外倾性明显; 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快但不灵活。 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典型表现:胆汁质又称为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郁过程,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在语言上,表情上,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韧不拔的劲头,而不善于考虑是否能做到;性急,易爆发而不能自制。这种人的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埋头于事业,也准备去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是当精力耗尽时,易失去信心。 适合职业: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员、服装纺织业、餐饮服务业、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公安干警等。

第六章课程类型与结构

第六章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类型与结构涉及课程内容的实际组织形式,因为在实际的课程中,课 程内容都是通过一定的课程类型和结构表现出来的。课程类型指的是微观的具 体课程种类或方式,而课程结构的含义则要广一些,它既包括横向上不同课程 类型的组织安排,也包括纵向上同一内容的不同深度。 一、课程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课程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首先按照知识体系的组织方式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 与综合课程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虽然综合课程是以分科课程的改革者的身 份出现的,但并不代表着综合课程就可以取代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对于掌握知

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专业性是综合课程不可替代的,因而,新课程改革强调 使二者互为补充,在低年级以综合课程为主,到高年级以分科课程为主,正是 考虑到了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 其次按照课程组织的重心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强调 以知识为重心组织课程与教学,而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为 重心进行课程组织。以往的教学实践往往把两者作为完全对立的两种课程与教 学的价值取 向,出现了极端的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而现代各国的教育越来越多地把学科 教学、课堂学习与学生的体验与活动结合在一起。新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

活动课,就是一种弥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新实验,一会儿我们还要进行重 点介绍。 第三,根据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把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目前,充实或完善选修制度是各国课程政策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对于必修课 程与选修课程必须有以下的认识:首先,必修课程强是致力于基础和共同性的 课程,而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二者具有等价性,没有主次 之分。其次,选修课程也有标准的要求。选修课程不是随意的、散漫的、浅尝 辄止的学习,而是由共同标准的评估保证的有效的学习。 最后,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把所有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

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或“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是按一门门学科编制的多学科并列的课程,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相对独立,但不利于联系实际和吸收新学科知识。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相对于“选修课程”而言的。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小学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初中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显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可以说计划性是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典型四种气质类型及其行为表现

典型四种气质类型及其行为表现 1、多血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多血质的人大多机智,聪明,兴趣广泛,能迅速把握新事物,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中、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符合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鲜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但做事缺乏持久性,注意力转移的快。还有,多血质的人眼高手低:小事不做,大事做不了。(眼高手低、见异思迁、随波逐流) 要求反应迅速并敏捷的工作对他们最为适合,在从事复杂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方面往往成绩显著。 合适的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和监督员等等。 2、胆汁质 神经特点:感受低;耐受高;不随意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快但不灵活。 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办持续时间长。 典型表现:胆汁质又称力量型或战斗型。情绪易激动,喜欢控制的感觉,不喜欢被控制,暴躁,一爆发而不能自制;反应迅速,行动敏捷;在语言上,表情上,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能够于艰难困苦作勇敢坚决的斗争,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韧不拔的劲头,而不善于考虑是否能做到,一旦精力消耗殒尽,往往对自己的努力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刚愎自用、冲动莽撞) 适合职业: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员、服装纺织业、餐饮服务业、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公安干警等等。 3、粘液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不快但灵活。 心理特点:稳定,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典型表现:粘液质又称和平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的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原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感情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制,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食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是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按部就班、被动淡漠、墨守成规)

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 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或“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是按一门门学科编制的多学科并列的课程,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相对独立,但不利于联系实际和吸收新学科知识。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必修课程是相对于“选修课程”而言的。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 选修课程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小学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初中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显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可以说计划性是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 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四种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

四种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质”一般是从外表、形象等来衡量一个人的气质。 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并表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的比较类型、稳定的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格林(盖伦)(Galen ,130~200)是欧洲古代医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出发,创立了气质学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认为气质是物质(或汁液)的不同性质的组合。当时他说气质共有13种。 在此基础上,气质说继续发展,成为经典的四种气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 一、多血质中学生特点 1、学习、工作和劳动中较善于计划、有条理、不盲从、有效率。 2、精力充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有较强的自制力。 3、在课堂上活跃,注意力集中但无持久力。 4、考试、做作业迅速,力争成绩优秀。 5、与人交往中讲礼节,有分寸,易于人成为好朋友。 二、黏液质中学生特点 1、在学习、工作和劳动中善于思考与比较,以寻求最佳方案,比较听话。 2、吃苦耐劳,有恒心。 3、有较强的自制力,组织纪律性强,不逞强。 4、上课注意力集中,从不打扰别人也不易为别人打扰,喜欢在有把握的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回答。 5、作业认真,从不拖拉,但应变能力欠缺。 6、讲礼貌,情感不外露,说话平缓。 三、抑郁质中学生特点 1、在学习、工作和劳动中细心、规矩,不求速度而求质量,有耐性。 2、很少表现自己,喜欢安静,较害羞,在生人面前常不知所措。 3、课堂上守规矩,肯动脑筋,喜欢默默思考但很少发言。 4、情感反应敏感而深刻,多愁善感。体验深而持久。 5、与人交往缺乏主动性,小心谨慎,不易流露内心情感。 四、胆汁质中学生特点 1、在学习、工作和与人交往中热情高,极具感情色彩,顺心时什么都肯干,不高兴时拒绝一切。 2、精力旺盛,是各种活动的倡导者和积极参加者,喜欢热闹也易做超越规范之事。 3、课堂上解题快、反应快但不细心,不求甚解。 4、好胜心强,作业完成迅速而缺乏耐心思考。 5、行动坚决而迅速,喜欢直来直去,对自己信服的老师由衷敬佩。

气质类型特点

一、胆汁质 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烈,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旺盛,经常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有时缺乏耐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意志坚强、果断勇敢,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于转移;行动利落而又敏捷,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亮。 二、多血质 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但较为温和;易于产生情感,但体验不深,善于结交朋友,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姿态活泼,表情生动,有明显的外倾性特点;机智灵敏,思维灵活,但常表现出对问题不求甚解;注意与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三、黏液质 黏液质的人反应性低。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迟缓、稳定、缺乏灵活性;这类人情绪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很少产生激情,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不动声色;注意稳定、持久,但难于转移;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喜欢沉思;在意志力方面具有耐性,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自制力;态度持重,好沉默寡言,办事谨慎细致,从不鲁莽,但对新的工作较难适应,行为和情绪都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 四、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有较高的感受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都相当缓慢,柔弱;情感容易产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隐晦而不外露,易多愁善感;往往富于想象,聪明且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他人观察不到的细微事物,敏感性高,思维深刻;在意志方面常表现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受到挫折后常心神不安,但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出坚忍的精神;不善交往,较为孤僻,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以上介绍的是四种气质类型典型的表现。这四种人如果遇到相同的事情,其表现如何呢?苏联心理学家巧妙设计了“看戏迟到”的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气质使其心理活动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 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快了。 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气质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除少数人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之外,大多数人都偏于中间型或混合型,也就是说,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类型的一些特点。 在适应的职业种类中,人们往往能抑制自己气质的不足,发挥气质的优点。 胆汁质的人:较适合做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较大、难度较高的工作。这类人可以成为出色的导游员、营销员、节目主持人、外事接待人员等。但不适宜从事稳重、细致的工作 多血质的人:较适合做社交性、文艺性、多样化、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而不太适应做需要细心钻研的工作。他们可从事范围广泛的职业,如外交人员、管理者、律师、运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结构

第五章课程结构 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第一节教与学之间传递着什么——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一、课程结构的要素与成分 (1)课程要素的演化 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是新生一代必须从前人经验中吸取的“因子”。 杜威确定的课程要素有: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和审美经验要素。 (2)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 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着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 为什么我国中小学课程需包含这些要素呢? 答:一方面,在前人积累的社会经验中,最有价值的经验是关于真、善、美的经验。另一方面,儿童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课程的结构

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一)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之间的关系 工具类学科主要指:语文、数学和外语。 知识类学科主要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类。 技艺类学科主要指: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活动四个“板块”组成的。 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选修课: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 活动课:主要是指兴趣小组、班团活动、课外辅导等。国外也有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三课堂’. 社会活动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同时为了培养学生活动能力而安排的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课程的基本类型 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

课的类型和结构

课的类型和结构 一、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教学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上课的成败与质量的高低。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促进与保证。在教学工作的诸多环节中,上课是中心的一环,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旦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好,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学会,做到当堂理解消化,就必然要影响整个教学质量,而且此后其它环节都难以弥补,即使课后再去加班加点,搞“课内损失课外补”,也是舍本逐末、收效甚微。因此,应坚决反对那种忽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质量和效益,加重学生课后负担的做法。教师应集中主要精力上好每一堂课,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求效益。 二、课的类型和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任务的不同,每堂课并不都是一个模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课,就可以使他们所上的许多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按照上课的主要任务把课分成不同的种类,就叫做“课的类型”,简称“课型”。一节课如果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那么这种课属于“单一课”。单一课又视所完成的主要任务而分为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课、检查知识技能课等。如果在一节课里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种课就叫做“综合课”。 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把课的类型划为四种:第一类型──学习新教材的课;第二类型──完善知识技能的课(即复习巩固、形成技能技巧);第三类型──混合课(即在这种课上解决第一、二两种类型的课的任务);第四类型──检查和校正知识、技能的课。 课的结构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的类型不同,它的结构也不同。下面把常用的几种类型的课及其结构简述如下。 (一)综合课的结构 综合课是中学低年级经常采用的上课类型,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级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一节课都用于某一项单一的任务,另一方面对中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堂课内把几个任务和活动混合起来进行,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一般认为,其结构的组成部分如下。 1.组织教学。这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的基本条件,其任务是稳定学生情绪,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任何一堂课都是从组织教学开始的,而且它贯穿于课的始终。教师从上课一开始就应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集中注意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此外,还应善于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意外问题,及时排除干扰,以保证每堂课能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2.检查复习。在学习新教材前,教师先通过检查作业、口头提问、板演、简单的书面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教材的掌握情况,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作好学习新教材的准备。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课已学过的,也可以是以前学过而与将要学习的新教材有联系的内容。这种检查通常是抽查,扼要地进行,以免花费过多的时间。

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或“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是按一门门学科编制的多学科并列的课程,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相对独立,但不利于联系实际和吸收新学科知识。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必修课程是相对于“选修课程”而言的。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 选修课程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小学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初中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显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可以说计划性是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 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教学课件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类型及其特点 文建国、杨静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南长沙410013) 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工具,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学课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课件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也反映了多媒体课件作者的研制水平。因此,深入了解课件的属性、类型和特点十分必要。目前对课件的界定仍未一致,有人认为只有用Authorware一类的软件制作出来的才能称为课件,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事实上,只要是以多媒体电脑或网络作为硬件环境、集成了多种媒体并能直接用于教学的软件或演示文稿等都可称之为课件,至于是用何种应用软件进行编制并无直接关系。根据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和属性等方面的特点,笔者认为,大体上可以将课件分为自学课件、理论课件、实验课件和网络课件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课件都有着各自的属性、用途和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对课件性质的理解,更好地制作具有针对性的课件。 一、自学课件 也称自主学习型课件,使用的主体为教学对象。这种类型的教学课件一般都具有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相应的形成性练习供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有的课件甚至就是专门用于训练、强化和测试学习者的水平和能力,故这种类型的课件在设计时要保证具有一定比例的知识点复盖率,且考核目标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 学生可以在个别化的教学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特点,这类课件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大多分为几大模块,如具体的专业内容模块、帮助模块、自测模块、作者及版本信息等。课件设计者在内容安排上虽有一个总的学习进程,但具体的进度却可由学习者自己掌握,故适合于自学。由于这类课件具有界面友好和交互性强的特点,故可随意“前进”、“后退”、“重复”和“跳转”。可以有选择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学习内容可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检测。课件一般都有配音解说和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可根据学习者的喜好开关。由于此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